《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章节试读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506338080
作者:罗贯中
页数:1425页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的笔记-第1141页 - 孔明挥泪斩马谡

1、“……这样实在不能百分之百地推卸责任的情况下,通常都是把过错的主要部分转嫁出去的。”——前曰孔明之败在于主将,而其不承认;今其明言过错,国文又深以为不够。评者何故胸狭如此?如此反言,叹。
2、“虽有马屁之嫌,不值得勃然变色……”——此实属偏颇,前文称其识人不明,待其认错又以他罪刻之,实则是为评书而评书。凡是上纲上线,妒心由此可见一斑。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的笔记-第1235页 - 五丈原诸葛禳星

1、“而(诸葛亮)又是一个惩罚主义者,岂不是一天到晚监刑都来不及吗?”——真是喜欢给人戴帽子,国文兄被批斗的阴影久未消散,但这岂是文评应有之风?
2、“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此,何必反复质疑?
3、“拥有太多自信的人,便自视甚高,而不太把别人放在眼里。”——真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的笔记-第1273页 -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历史学家周思勉……“,先生明明姓吕,何以为其改姓?此治学之道乎?连篇累牍的如此错讹,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啊。忽然想起魏武帝的一句话,孤不想慕虚名而处实祸耳!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的笔记-第1240页 -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1、“竟然没有发现一个值得信任的接班人,眼高如此,挑剔如此,也是够悲哀的”——实当考据,恣意妄评。有时候人才的凋敝不可逆转,魏国也不就司马氏、邓艾、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吴国更是乏人可陈。这是一个趋势,因为前面的历史太过精彩,后面必然人民疲敝。就因如此而给诸葛亮扣上了“眼高”、“挑剔”等大帽,国文真是对诸葛亮“爱之深,责之切”了。而后文更是频频说诸葛亮“嫉才”,可见国文之“爱”已经深入骨髓。不过从国文的人生经历入手,仿佛也不难理解,毕竟被别人划派别,扣帽子的事情经历多了,也就想着怎么给别人也来上一顶。
2、“如果诸葛亮不被他的成见所囿,将军权交给魏延,结局也许是另外一个样子。”——国文加了“或许”二字,也算是其顾虑周全,免得引火烧身,落下个无知的把柄。但不得不说,如果魏延帅大军轻进,造成蜀军子午谷大败,为仲达生擒全歼,这帮文人可能又是另一番说辞了。
3、“此时,越把诸葛亮捧得高明,也越显得他司马懿的了不起”——国文是铁了心要做“亮黑”了。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的笔记-第1210页 - 出陇上诸葛妆神

”以一支弱势的军队,要去和强大的对手打正面战争,却以不可冒险为名,放弃这样一次战机,除了感情的拒绝外,找不到别的什么理由。”
文人讨论战争往往像马谡一般,纸上谈兵,自以为得计,实则是不晓用兵之道。且不说魏延出子午谷之计是否真能成功,但是孔明以主帅的身份制止其出兵,也是符合情势的。就算取了长安、洛阳,手刃曹氏一族,难保魏延困于中原。因此,从宏观上来看,不冒进,联合东吴共同北伐是上策。
但遗憾的是,三国鼎足之后各怀鬼胎,只有蜀国矢志不渝地践行北伐,导致人口锐减,将才凋零。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或许南宋的结局早在汉末就已上演。尝试,或许失败;但不尝试,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不明军事而妄论,却又拿不出可靠的史料、分析和推理,这样的评论读起来是在是让人颇感幼稚。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的笔记-第1298页 - 困司马汉将奇谋

1、”姜维走诸葛亮老路频繁出征,不得人心……任何一个有出息的继承人,是不应该以守成为己任的“。——国文兄可知”守成“之意?若真是守成,何必兴师动众,劳师远伐呢!
2、”木牛流马,用来诱敌,可见不济事“——三国频用拖刀计,关张原来不济事!
胜败原无定数,只是多了些墙头草的自诩文人,也便多了所谓”大势已去“、”自然规律“之类的鬼话了。
p1306,若国文能引经据典论证情节实属编造,可服众心。然斯人之评论无不乏此凭证,无怪乎食之无味,鸡肋!
国文真好贴标签,扣屎盆。
p1318,”孔明所确立的建国大纲,龟缩到四川盆地,实在很不可取“——又是一处信口雌黄,真不知其如何研究三国史实的。孔明出山之时,刘备已经走投无路,唯有西取刘璋方可成鼎足之势;若是执意在中原拼争,只怕孟德死时,就不会说出只有东吴孙权、西蜀刘备尚未剿灭这样的话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孔明跟的是一个扯着”仁义“大纛的刘备,多少机会从手边溜走,如此奈何?试问公有何良策?
从国文的经历出发,其对伟人的排斥、非议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对于国文而言,他认定的”伟人“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了。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的笔记-第1213页 -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1、“直到六出,才想起动员联盟的力量”——孔明亦曾发书东吴,奈何各方鬼胎,终致事败,国文这是选择性遗忘?
2、“可知孔明多么的自负自信,以至于政治头脑也不讲了”——何以见得?这等评书实在是脱离史事妄加揣测,就因为司马懿说了一句“孔明自负才智”?仲达所言无非是蜀国力竭,纵使孔明之智冠绝三国,也难以光复汉室罢了。评论前,还是好好研究一下文章和史料吧。
3、“这话出自一国之君实在是荒谬和不得体的……”——且不论历史上有多少不得体的皇帝,单是一国之君恶评魏延又怎样?只不过国文未予以猛烈抨击的孙权说出了和国文不一样的观点——(魏延)勇有余而心不正,就给他的话定性为荒谬和不得体,也或多或少地看出了国文的评论大多建立在自己的感情之上,而忽略了史事,到真的配的上他评论孔明的那段话:“除了感情的拒绝外,找不到别的理由。”
实际上,只要说这段话似出自后人演义即可,何必“气急败坏”呢。
4、“司马懿用诈降来骗诸葛亮,而诸葛亮又以假信反骗司马懿,都有些不和章法。”——此又系某些文人对战争、军事和计谋的误读。智谋韬略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最后能达成所愿便是妙计。换言之,没有最好的计谋,只有最合适的计谋。三国中诈降者数不胜数,谁言定要有章法?何人所订章法?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的笔记-第1249页 - 武侯预伏锦囊计

1、“蒋琬这种庸人“——前者言孔明用人有洁癖,此处又称其所用之人乃庸才,真是用人之难难于上青天,要是国文生在蜀汉,定当身居高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了!此等评论真是自相矛盾,真乃国文泄私愤也!
2、”一有前科,便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污点了。这种形而上学是最能害死人的“——国文不知道的是,烧绝粮道是现行犯,有前科只是加重情节,论证岂可本末倒置?
3、p1253,做人何必太绝,阿斗一席同情之语又被误读成魏延不反之佐证,实可见国文黔驴技穷,捡着篮里都是菜了。
4、”有识之士的看法,从来是和《三国演义》的推崇一直存在歧见的“——国文的意思是,反不喜孔明之人即有识之士,所以国文亦高人也!对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方面的特点以”乏善可陈“一词予以概括,真是将国文的文人相轻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上中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