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坛猪油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一坛猪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020088072
作者:迟子建
页数:254页

作者简介

“短篇小说舞台不大,所以作家在起舞的一瞬,身心要在最佳状态,既要有饱满的激情,又要有气定神凝的气质。不要以为舞台小,它的天地和气象就小了。在小舞台上跳得出神入化,大世界的风景就妖娆呈现了。你在与天地交融的时刻,会觉得脚下的流水,与天上的银河连为一体了。你既是大地之河的一簇浪花,又是天河中的一片涟漪,晶莹剔透,遍体通泰。而这种美妙的感觉,在长篇的写作中几乎很难感受到。”——迟子建
该系列四卷,由著名作家迟子建以编年形式亲自编选,平均每六年为一卷,集结了包括《北国一片苍茫》、《亲亲土豆》、《花瓣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等经典名篇在内的68篇短篇小说,完整而清晰地呈现了迟子建自1985年发表作品至今25年间的短篇创作风貌。

书籍目录

蒲草灯采浆果的人二重唱雪窗帘西街魂儿野炊图花牤子的春天百雀林一坛猪油解冻塔里亚风雪夜五羊岭的万花筒

编辑推荐

《一坛猪油•迟子建短篇小说编年:卷4(2004-2010)》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概要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有七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迟子建中篇小说集》五卷以及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韩文等海外译本。

章节摘录

版权页:跟着我逃跑的,有我的影子,还有阳光。阳光跑起来不像我那么张皇失措,它纤细光亮的脚灵巧而充满活力,一派从容,看来没有犯过罪的脚跑起来才是自如的。以前我不惧怕自己的影子,当它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姿态跟着我走时,我把它当成了自己家养的那条忠诚的老狗,无比的亲切。可现在我却怕见它,尤其是逃跑在夜路上时,它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怎么看怎么像奸细和警察,如果我手里有一把镰刀就好了,我要将我的影子斩草除根!虽然我知道它受着太阳和月亮的庇护,你就是对它大动干戈,它也会毫发无损。我在城市里杀死了五舅,杀死了曼云,我用的是曼云切菜的刀,这对狗男女在咽气前还挣扎着要拉住彼此的手,使我的仇恨像肆虐的北风一样在耳际呼啸,又在他们身上剁肉馅似的乱砍一气,他们一动不动了,再也牵不到手了,我这才罢手。五舅家门前的那条街在我眼里就是一个老妓女的模样,又脏又臭,破旧而颓废。刚杀完人走出屋时,我不敢看人,抬眼望了一下天,觉得太阳好像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本想投案自首的,我先是问一个拣着烂菜叶的老太太:公安局在哪里?老太太瞥了我一眼,说:“我家又没有人进过局子,我怎么知道它在哪里!”我又向一个卖烧饼的中年妇女打听,她笑着说:“你要是问我税务局在哪里我知道,那帮家伙天天从那里跑出来罚我们这些做小本生意的!”两个人都不知道公安局在哪里,使我觉得自己的罪责仿佛减轻了许多。我想女人对公安局陌生情有可原,我就朝一个坐在发廊门口剔牙的瘦猴样的男人走去,他把刚剔出的东西溅到我脸上,说:“你要是进我的发廊刮刮胡子理理发,我才告诉你!”这分明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家伙!我没有理睬他,继续跟一个模样忠厚的蹲在地上卖鱼的男人打听,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说:“原来的公安局我知道,不过现今它成了盲人按摩院了。”他的话音一落,我就觉得自己是可以被赦免的了。我也不想死前走的最后一条路是这样一条散布着废纸片,遗落着果皮、黏痰、流脓的电池、塑料袋,弥漫着鱼腥气、油烟味和街边厕所的尿臊味的一条街。我决定要逃跑。我不知道自己身上溅上了血迹,直到快走出五舅家门前的那条街时,我碰见了一个屠夫,他拦住我,教训了我一通,我才注意到血迹像晚秋的菊花一样灿烂地开在我肮脏的衣服上。虽然秋天了,天气已凉爽了,那个胡子拉碴的人却穿着背心和短裤,他腮边的肉膨胀着,胳膊和手上满是油腻。他见了我吆喝了一声:“哎——给我站住!”我就僵直地站住了.等着束手就擒。谁知他并不是什么便衣警察,他朝我挥舞了一下胳膊,问:“告诉我你的窝子在哪儿?我可警告你,在这一带,谁再敢开屠宰场,得先问问你爷爷我愿不愿意!”我战战兢兢地说:“我并没有开屠宰场。”那人薅住我的衣领,把一口唾沫喷到我脸上,说:“还他妈的抵赖?!瞧你这身破衣服,瞧你身上的血,不是刚宰完猪出来又是什么!”我连忙说:“我再也不敢了!”屠夫松开了我的衣领,抬起脚,就像踹一条癞皮狗一样,在我屁股上狠踢了几脚,骂:“滚!”于是我拔腿就跑。我的逃跑招来了一阵一阵的笑声。我看见卖茶蛋的笑着跟屠夫竖大拇指,一个拖着鼻涕的小孩子笑得把手里攥着的半块馒头给掉到了地上,而一个染着黄头发、指间掐着香烟的女孩笑得前仰后合的。我就在这形形色色的笑声中冲出了那条零乱的小街,跑到公共汽车的站台,上了一辆车。公共汽车并不拥挤,我甚至找到了一个座位。我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当乘务员打着呵欠挎着黑色的票夹让我买票,问我在哪里下车时,我紧张地说:“终点站。”我掏钱时手指哆嗦个不休,因为我发现了手上的血迹,担心乘务员会打110报警。她在给我撕票找钱的时候问:“你有没有两毛?那样我可以找你五毛,我没有三毛的零钱了。”我努力把手埋在两腿间,说:“不用找了。”她见我如此慷慨,陡然热情地对我说:“你不小心把手割伤了吧?下一站就是市三院,你可以去包扎一下。”我说了声:“谢谢。”她就愉快地离开了我。乘客大都无所事事地歪着脑袋看着窗外庸碌的街景,那些不把目光放到窗外的人,也没谁注意我。他们有的在打盹儿,有的在看报,还有的女孩正一手持着小圆镜子,一手拿着眉笔和口红,旁若无人地描眉涂唇。我的恐惧感骤然减轻了许多。我想此刻五舅母还没有回家,没人发现五舅和曼云遇害了,没人报警,我就有充足的时间从城市逃脱。我真想像鸟儿一样插上翅膀,自由地飞翔。未到终点站,我就下了车。因为我看见那个站台正对着一条卖服装的小巷。那些廉价的衣服在街两侧被竹竿高高挑起,小巷熙来攘往的,看上去买卖很兴旺。这逼仄而拥挤的小巷在我眼里就是一条可以改头换面的安全通道。我跳下车花四十元买了一套藏蓝色的衣服,然后花上两毛钱进了一家公厕,撒了一泡尿,把沾着血迹的衣服脱了下来,换上了新衣服。

图书封面


 一坛猪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小说创作带给了迟子建认识这个文学新时期的机会,而《一坛猪油》便是在其执笔创作小说的第二十五个年头所作。小说讲了一对林木工人夫妇一生经历的故事。故事以“我”为叙述者,“我”变卖家产与屠夫霍大眼换来了一坛猪油,带着三个孩子一同去城里找丈夫。这坛猪油让“我”与丈夫老潘再添一子(苏生,小名蚂蚁),而老潘的同事崔大林也依靠一枚祖传的绿宝石金戒指喜报媳妇儿程英归来,但一次意外让遗失了戒指的程英不幸坠河身亡。后来,蚂蚁打渔归来,在一鱼腹中发现了戒指,但崔大林执意不收。在老潘去世后,饱受良心谴责的崔大林说出了真相:戒指本该是属于“我”的,它被埋在那坛猪油里面,只是崔大林一时贪心拿走了。而关于这个戒指的来历,又牵引出一段猪油主人霍大眼对“我”的感情。贯穿全文,“一坛猪油”成了行文的线索,而猪油里的绿宝石金戒也成了指向爱情的风向标。在绿宝石金戒下,读者可以看到程英对崔大林的用情、霍大眼对“我”的企图、客栈老板对坛子的专一等等。但换个角度看,不难发现它是一面反映人性本质的镜子,是黑是白,一清二楚。同时毋庸置疑,《一坛猪油》里除了人性,还有爱情和婚姻,这些都是作者向欣赏者娓娓道来的资本。但显然并非所有婚姻都是爱情的归宿,所以请允许笔者以“爱情”之名对小说中的人性作一番浅析。对“爱情”二字最简单的解释是男女相爱的感情(出自《现代汉语词典》)。那么,男女双方因何结合,即因何相爱便成了其中的关键,也成了“从爱情看人性”这一主题的插入点。自古便有孟荀两大儒学主张者关于人性不同的看法,分别为“性善论”及“性恶论”,但这两点是相对于本性而言的。换而言之,随着人的成长,人性本身会因后天影响而掺杂善恶两面。所以,在这种解读下,从爱情看人性就化为了人性善恶对爱情的影响。第一,善主导下的人性巩固爱情。“我”与老潘是一对由爱情走向婚姻的患难夫妻,平平淡淡过了一辈子,没有轰烈的海誓山盟,但彼此间的忠诚与信任却成了人间纯朴温情的写照,也成为了该著作的亮点。小说开头提到:“我当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那年初夏的一个日子,我在河源老家正喂猪呢,乡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是俺男人老潘写来的,说是组织上给了笔安家费,林业工人可以带家属了。他让我把家里的东西处理一下,带着孩子投奔他去。”结合后文可知,老潘在城里当上了所长,不忘在乡下的妻儿,便通信让他们过来一起生活。放在现在看,林工所长算不上是什么大官,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有这种自觉的责任感,一种对爱情、对婚姻的忠诚。一九五六年,在当时那么一个法制不完善的社会,虽然婚姻法刚颁布不久,可实际上对维护女方维权并无太过有力的效用。老潘可以像成龙所言犯下一般男人都会犯的错,在逍遥快活之后抛弃糟糠之妻,理直气壮地为自己找借口开脱。显然,老潘并无选择如此下作的办法,而是把妻儿接过来一同生活,共苦乐。“我”生蚂蚁的时候,因为当地的医疗条件不够,必须得出山,但如此一来时间就来不及了。事到如此,唯有过界到苏联生产。“老潘是个党员,又是经营所的领导,按理说不管我和孩子是死是活,该把我往开库康送,免生麻烦。但老潘就是老潘,他一点儿也没犹豫,立马吩咐人套马爬犁,准备担架,领上崔大林,把我用两床棉被包裹上,去了苏联。”可见,老潘对“我”或者说“我”和老潘之间的爱情已经是超乎了物质、财权。对于爱情,他们以婚姻来驻守,把心理和生理本身对爱的共同需要(一种人性的本能)浓缩于其中。同样,“我”对老潘的感情已经超乎了儿女之情,可谓是跨越一生的相守。无论是从开始的林工到辉煌的所长,再到后来文革期间的“苏联特务”,“我”与他始终都不离不弃,相濡以沫。这就是善主导下的人性对爱情的巩固,对爱情的忠诚与信任足以掩盖过分私欲带来的破坏,因为他们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中都隐含着一个前提,即共同的原则和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亲情、金钱、健康,抑或是家庭,但无论是什么,最终都能使男女双方更加紧密地结合,加固已成形的爱情——他们的婚姻。第二,恶主导下的人性捣毁爱情。说到这一点,崔大林程英两口子的“爱情”无疑最能凸显性恶的弊端。崔大林因为一时贪念起,盗取了猪油里那枚本属于“我”的绿宝石金戒,并以此作为求偶的资本,娶得程英归来。程英也看中了这枚戒指,为此放弃另外一名前程较好的技术工作人员,跟了崔大林。但其中富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是:她忘记了一点,选择了金戒就等于放弃了爱情,自己就会变为金戒的傀儡,金戒将成为她生命的全部。这也为后来她因遗失戒指而戏剧性地死去埋下了伏笔。同样,崔大林的贪心也毁了自己的幸福——老而无子。良心的不安令他无法面对程英手中的戒指,尤其在同房之时。这里的爱情或者说婚姻,是一种生存或者说生活的陪葬品,一种自私自利的恶念牵引下的交换。崔大林出卖物质,程英出卖肉体,两者在“公平”的交换后组成了看似无比匹配的一对,只可惜那些并不能满足他们真正的欲望。说到底,那充其量只能算是以爱情为名而展开的单向、表面的索取,即崔大林对程英美貌的追求,而男女双方自始至终都没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没有平等的交流,只有彼此间利害关系的权衡,谈何幸福?所以甚至可以说,从这段各怀鬼胎的“感情”的开始就能预见其两败俱伤、步入坟墓的结局。第三,人性的恶善面转换扭转爱情结局。世人皆知,人无完人。同样的道理,世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单纯到只有善心或者只剩恶行的人,其间只是善恶掺杂的程度问题罢。从爱情看人性,人性影响爱情的结果,恶善两面的转换也挣脱不了这个范畴。“我”在去投奔老潘的路上下了场雨,唯有带着三个孩子就近到老鸹岭客栈投宿。客栈夫妇虽结婚多年,但感情上总闹别扭。“我”带来了装有猪油的坛子,这深深地勾起了老板的兴趣,在坛子上摸了一把又一把,惹来老板娘的不满,说,你看它细发,摸个没完了?店主说,坛子又不是女人的屁股,有什么不能摸的?这无疑让老板娘心生不快,对那没有生命却又占据丈夫爱恋的坛子心生嫉妒。性格刚烈的她在听到老板说“好物件和好女人一样,看了让人忘不了!咱没福分娶好女人,身边有个好坛子,也算心里有个惦记的!”后,便一头撞到了柱子上。由此明显可以看出,客栈夫妇之间的“爱情”并非真爱,是一种对生活的将就,将就着一起过日子,有个伴儿一起到老,免去一路的孤寂。虽然这样谈不上是对爱情的亵渎,可若是如此发展下去,最终想必不会是大团圆结局,只是两个都不快乐的人处处将就,了此一生。可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力量,一个人物或者情节的设置往往会有针对性及不可预料性。客栈老板娘在“我”离开的时候,“叫了一声妹子,扑通一声给我跪下了,让我留下那个坛子!她说这一夜想明白了,要是一个男人身边活物死物都不让他喜欢,这男人就等于活在阴天里,她不想看她男人以后天天阴沉着脸”。这里,老板娘对待丈夫的心态俨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心怀怨恨和不解。她貌似退后了一步在为自己的婚姻妥协,其实不然,那是以退为进的一步。之所以说“进”,就在于她迈开了理解、宽容的第一步: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其心怀嫉恨地去占有一段令彼此不快乐的婚姻,倒不如退一步,给对方让出点快乐的空间。而对于客栈老板来说,她能够让出来的便是接受丈夫对猪油坛子的喜好多于对自己的爱恋。但出乎读者预料的是,正因她如此举动,感化了客栈老板,令其感受到来自对方的相互关怀与谅解,露出扭转爱情走向灭亡的势头。这一次爱情的逆转从另一个角度看,亦可谓是一次追求真爱下的人性变化,一种由恶转善的变化。当然,人性恶善两面扭转对爱情的影响不应该仅仅只有由恶向善的转变,还需有由善到恶下的扭转。但是,无需多言,这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罢了。人性,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个值得人类探寻、解读的事物,它存在于爱情、亲情、友情等中,渗透于生活。从爱情看人性,看到的并不只是单纯的善恶,而是善之所以为善,恶之所以为恶的缘由以及善恶二者变换的时空对爱情主体的影响。
  •     家在北方,很多习俗都与书中的一致,现在离乡多年,故乡的很多人和事都渐渐生疏和模糊了。但一打开迟子建的书,总能唤起满满的乡愁,想起小时候,想起故乡的亲人,也伴随一种恍如隔世的疏离感。对生活的地点的选择决定了半农半城的人生经历,我知道从离开的那一刻,很多东西再也回不去了,就像小时候故乡的清水河、户外草地上一起捉蚂蚱的小伙伴、东加长李家短讲不完故事的三娘、房前屋后的白杨树和院子里的指甲草……但是它们从没有在我心底消失。感谢迟子建能把北方的乡土人情描绘的这样细腻生动,让人回忆起所有故乡的美好,我想因为我们都用共同的故乡——北方。
  •     简评:读了不亏。不读也没关系。无意中入坑,只读了这一篇。前期反复强调那坛猪油,以及这种女人叙事口吻有种天然悲剧感。我一直担心有各种乱入或者虐心剧情。不过一直看下来,未出现那担心,就连给苏联人签字这种明显的埋线也未引起太恶劣的结果。结局也挺平稳,因为时间跨度大,这种不悲不喜的叙事态度反而给人种震撼。想起我奶奶一人独力养大了六个孩子。而如我这种未历人事,只读到主角带孩子乘车前往林场那段,就担心不已,觉得负担过重了。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迟子建老师为了小说故事的完成,把大多数人物都写成一根筋、单线条,人物做起事来都像小孩子过家家,这样的小说真的是好小说吗?坚持着读完了四本迟子建短篇小说编年,我真是迷惑了!
  •     迟子建 迟子建 汪曾祺之后又一个让我看的浑身鸡皮疙瘩的作家 太喜欢这种文字了 我想这是发自内心热爱生活的人才写的出的 最后一个故事邪气凛然 而且好虐呀 冲着一坛猪油买的 发现故事都不错 真的很喜欢
  •     太会讲故事辣~\(≧▽≦)/~!
  •     北极村,美丽的童话镇。
  •     喧闹的世俗生活中,喜欢偶尔阅读迟子建田园风格的文学。书为正版,质量不错。里面收录了N多短篇小说。故事可爱,好玩。让人想起在小村里度过的遥远的童年。建议一看。
  •     接地气
  •     很有趣嘛 最后那个故事可比岩井俊二有意思多了!
  •     迟子建是很会讲故事的,平实朴素的笔触讲着一个一个动人的故事。
  •     淡然朴实,却余味绕梁。太美了。
  •     迟子健小说
  •     格外地不喜欢这种看起来很亲切其实很做作的文笔。
  •     很好,我喜欢。特此推荐
  •     一坛猪油中的女人对待苦难有一种看似极为轻松的心态,对待儿子的逃,丈夫的死,有一种让人啜泣的从容。 (迟子建的乡村描写开始让我有一种“知识分子写乡村”的感觉,然而她想表达的人性,命运的捉弄十分具有张力。) 最后一篇“她没想到他瞎了的那双眼睛还能流泪。”
  •     迟子建小说里比较好的是一坛猪油我觉得
  •     构思巧妙~
  •     真是好看哪!朴实的文字,深厚的情感,看完唏嘘不已。
  •     一个温暖的小故事,时间跨度虽然大,还夹杂了特殊时期,但是因为着眼于“自己在边疆的日常生活”,没有采用了宏大叙事的手法,所以整个的风格是温暖、舒服的。整个小说说不上有什么记忆点,就像夏天夜里过堂的一阵凉风,简单舒服,仅此而已。
  •     迟子建作品无限制无理智推荐~~
  •     四星半。好读又透着凉。一些篇写得不够糙。小豆那篇真的该拍成电影
  •     肯定是正版,文笔有特色
  •     迟子建高峰期的代表小说
  •     极富生命力
  •     这个故事讲的课真好啊
  •     相见恨晚的感觉。从那个屠夫不让别人来分食这坛猪油就觉得一定有阴谋,结果还是有点出乎意料,文章代入感和画面感很强,要是前面多点对那个屠夫的铺垫就更好了。
  •     真乃大家笔法,语言朴实细腻,情节处理不拖沓,让人莫名感动。
  •     以女主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最后因为一个戒指而翻转了几个人的命运定位,每个人物性格明显,细节描写的到位,放在中苏边境这个大环境又有很多的无可奈何,差的一分是,我一直在想这个小说的解构,有些反常态,像是叙事散文。
  •     采浆果的人的苍苍婆,一坛猪油的蚂蚁
  •     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却想不起来名字,结果搜苏联 猪油 戒指 就找到了 #搜索引擎是个神奇的东西#
  •     迟子建的短篇小说蛮好的
  •     读多了还是会腻,就到这儿吧。
  •     大赞迟子建
  •     贵圈真乱哈哈哈
  •     一直很欣赏迟子建的文字
  •     故事里的人们都有骨有血有肉,诺大的林子竟然没有哪两只鸟是雷同的。
  •     很有画面感,自己脑袋里出现了一部电影
  •     看来有空时要重读。
  •     很喜欢迟子建的文章,书非常好。
  •     原来只知道猪油好吃养人 都不知道原来猪油里可以藏着一份爱~
  •     内容好看,不过看不懂,装帧挺新的
  •     偶然在知乎:你最喜欢的和实物有关的故事是什么?这个问题下看到的回答,从小就喜欢有描写吃的小说,感觉写出来总比吃到嘴有意思多了
  •     不仅是一坛猪油,承载的是夫妻间,爱人间的浓情蜜意。
  •     那个时代的人们仿佛特别亲切。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即使语言不通。尽力打着手势,就可以互相交换吃食。还有淳朴的鄂伦春人,送人一程,不图任何回报。
  •     这货居然是个女的?
  •     看了好几篇了,真的很喜欢迟子建的小说,连原来不喜欢看书的老公都说写的不错!书的质量也不错!
  •     很有意思
  •     迟子建的作品,自己喜欢才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纸张、印刷、装祯都不错,价格也不算贵。评价一本书的质量,表面的纸张、印刷及装祯等都是不能马虎的。内容最能体现编者的水平。为了某些目的,可能会取消一些好的文章,插入一些一般的文章,但迟子建的作品,虽不能说是篇篇精品,但每篇读来,使人心里舒畅,痛快。
  •     上一个季节读的,觉得温暖。
  •     生活总是这么的平淡如常,却又不乏惊喜,而且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它的轨迹,不管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吧,喜欢东北风的文字,亲切自然
  •     从换来猪油的开始我就开始紧张了,生怕出事,就像读文革作品时的紧张感一样。故事讲的真好,从开始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接下来就像树开枝散叶一样把故事蔓延开了。
  •     温暖人心之作
  •     迟子建的书,差不多买齐了。这次也没失望。
  •     人生啊。
  •     平平
  •     文字朴实,故事却有趣,一坛猪油让人一直揪着心,到了尾巴那块儿,又转了几个大圈,这时候就显示出大家的实力了。
  •     一揽子橄榄油
  •     生在北方,南方长大的我,读起书来,那些曾经熟悉的属于北方特有的字眼、情节勾起童年的回忆,异常亲切。《雪窗帘》让我想起8岁那年从北向南的火车上遇见的大姐姐,如今我也到了她当时的年纪。《五羊岭的万花筒》小豆最后的结局会想到《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对我来说,每个故事都很乡愁。(293)
  •     一坛猪油里的绿宝石戒指。喜欢迟子建温暖平淡,又带点伤感的文风。
  •     猪油的发展很意外,文笔很好。
  •     超棒!非常精彩,还留了伏笔。想到粮食紧张的年代还愿意用最好的猪熬最好的油就感动,猪油一定特别好吃,想吃。
  •     书很好,迟子建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喜欢。还差一本,就收齐了。
  •     神奇的一坛猪油,神奇的山野故事。
  •     很喜欢迟子建 温暖的故事
  •     女神出品!
  •     书的封面是我喜欢的很简单很干净的那种,质量也不错,读起来心情好啊
  •     购买后在书店才发现的版本
  •     54
  •     看开头猜不到故事的结局,文笔平实而细腻,文中的人也是朴实而善良,很好的短篇。
  •     迟子建太会讲故事了 温情 朴实 深沉 和 爱
  •     精彩的故事...
  •     在脑海里攒些风景吧,空落的时候留个念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