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万物生长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00660590
作者:冯唐
页数:254页

作者简介

一个名叫秋水的男人,讲述了一群学医青年如何成长的故事。作者将这部书“献给老妈”,许多母亲“可能不知道有些孩子这样长大”。这一次“全本”出版,经过了作家较多修正,并复原了最初的创作。作品的第一个句子,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

书籍目录

再版序
第一章 洗车
第二章 人体
第三章 处男
第四章 哥伦布
第五章 女友
第六章 柳青
第七章 银楼
第八章 银街
……
后记

内容概要

冯唐,生于1971年,北京土著。在协和医科大学学医八年,获医学博士学位,论文涉及妇科肿瘤的隐秘起源。赴美学商二年,获MBA,秋风起时觉得不如归去。现就职于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从事旧时被称为幕僚或师爷的工作,重新出没于北京。

章节摘录

  请读片段  洗车  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  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酒吧里是原木钉成的桌椅,砖墙铆满世界各地的汽车车牌,给人国际偷车贼俱乐部的感觉。来过酒吧的人再到旁边的洗车房洗车后,常会下意识地摸摸车的后屁股,确保车牌还在,至少我是。酒吧不大,稍稍上上人,就满了。天气不冻脸的时候,就把桌子支到外边去,屋外可以听见流水的声音,闻到柏树的味道。  现在,三里屯、工体附近,酒吧很多,三五成群,占了几条街,一家没位子可以遛哒到另一家。入夜,东大桥斜街左右,杨柳依依,烟花飘摇,各色妇女倚街而站。多数不象本地人士,或薄有姿色,或敢于曝露,也分不清是卖盗版VCD的,还是卖鸡蛋的,或者索性就是鸡。其实,酒吧区变红灯区,就象警察变成地痞一样容易,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或外人看他们的角度问题。我过去在这一带上的小学和中学,那时候没有这些酒吧,只有卖汽车配件的,匪聚中纺路,把偷来的车拆开在各家出货。要是那时候有现在这些东西,我肯定会变成一个坏孩子,我有潜质。妈妈回忆,我三岁时就知道亲比我小一岁的妹妹,还是那种带口水的涉及舌头的湿湿的亲,是个淫胚。我从小学读到博士,兼修了个工商管理硕士,一身经世济民的本事,现在争名逐利,津津有味。但是那个淫胚没有发育成淫贼,留在脑子里象一个畸胎瘤,有牙齿有头发有阳具,难以消化。我曾经盘算把我老婆教化成个荡妇,这样就能合法地摆平脑子里的那个淫胚。我搜罗了《肉蒲团》、《如意君传》、《灯草和尚》、印度的《爱经》、亨利?米勒的两个《回归线》、英文原文的《我的隐秘生活》、《FannyHill》、《尤利西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以及新近几期的《阁楼》,我老婆英国语言文学科班出身,英文、古文的功底都不错。几次逛红桥旧货市场,我敛了些密戏图和磁质的密戏玩偶,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各种姿势都有,旧货贩子讲古时候当生理卫生教材、教具用的,姑娘出嫁之前,妈妈从箱子底翻出来给女儿看,免得尿道和阴户都分不清,让亲家笑了去,说没有大户人家的风范。但是想想只是想想,我把所有搜罗的材料都锁进公司的保险柜里,和我的假帐和黑钱放在一起,体现相似的性质。  我老婆五短身材,孔武有力,浓眉大眼,齐耳的短发一丝不乱,一副坚贞不屈的表情,让我相信所有关于刘胡兰的传闻都确有其事。结婚已经五年了,我进入她身体的时候,她脸上依旧呈现一种极为痛苦的表情,仿佛铡刀的一半已经压进她的脖颈。至今为止,我还只能用一种最符合传统基督教义的姿势,我老婆说我不能象对待鸡那样做她,要举案齐眉,不能忘记了礼数。我的秘书有一天新剪了长穗的头发,新换了一双印花丝袜,她没咸没淡地说,她最近读了本书,书上说伟大的生意人从来不把公文包和性爱带回家,生意就是生意,公事公办。而我是个变数。公文包即使是空的,也要往家带。在办公室,连手淫的迹象都没有发现。我的秘书还问我,和老婆那么熟了,小便都不回避,属于近亲,行房的时候,有没有乱伦的负罪感。我真不知道现在书摊上都卖些什么书,不理解小姑娘们都是怎么想的。尽管我的秘书有明显的性骚扰嫌疑,我明白我没办法告她,性骚扰成立的必要因素之一是上级使用权力占便宜,这里我是上级,我的秘书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我老婆从来不用香水,她对香水过敏。我以前并不知道,只是简单地认为,东方人不象西方人那样腺体分泌旺盛,没必要用香水。我的一个老情人替一个矮黑胖子生了一个儿子,两年后她才来见我,让我知道,我说:“我初中就知道你有宜男相,一定能当英雄母亲。”随之兴奋地抱了她一下,她香气扑鼻。回家后老婆说我身上有一股邪恶之气,她仔细嗅我的皮鞋、西装、衬衣、内裤和袜子。十分钟后她全身起了大块的风疹,象小时候蒸漏了糖的糖三角。她告诉我她香水过敏,她说我不如杀了她,她拨电话给她爸爸:“救命!”她爸爸是公安局长,常年扎巴掌宽的板带。之后她后悔说应该先闻皮鞋和西装,停二十分钟,然后再闻衬衣和内裤。如果她是在闻内裤之后起的风疹,她会让我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太监。  好在还有酒吧可以喝酒。我喜欢坐在洗车里一个固定的黑暗角落,要一瓶燕京啤酒和一个方口杯子,从角落里看得见酒吧里的各路人物。我觉得酒吧象个胃囊,大家就着酒消化在别处消化不了的念头,然后小便出去,忘记不该记得的东西。浸了啤酒,我脑子里的畸胎思绪飞扬。泡酒吧的日子长了,它渐渐变得很有经验。它的天眼分辨得出那些是鸡,那些是鸭,那些是鹅,那些是同性恋,那些是吸毒者,那些只是北京八大艺术院校来结交匪类的学生。吸毒的比较好认,他们的脸上泛出隐隐的金属光泽。有些眼影、唇膏想模拟这种效果,但是不可能学得象。化妆品的光泽只有一层皮的深度,吸毒者的颜色从肉来,从血来,从骨头里来。同性恋不好认,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常常会闹误会。戴一只耳环可以只是因为自己高兴,涂唇膏可能是任性的女友即兴而为,关键还是要看眼睛,眼睛里的媚态和体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言。我静静坐在木椅子里,音乐和人声象潮水般在我脚下起伏,松柏、流水、香水、薯条和人气在我周围凝固,粘稠而透明,我象是被困在琥珀中的蜘蛛,没有感到人世间的一切强有力的东西悄然而至。其实这个世界也是个胃囊,我们在里面折腾,慢慢消磨,最后归于共同的虚无。这个世界什么也不记得。  偶尔有鸡来和我搭讪,我穿意大利名牌的衬衫,那种牌子在永安里的秀水服装市场还没有盗版。这块的鸡大多见过洋枪洋炮,品味不俗。有的鸡很直率,食指和中指夹着香烟走过来,随手拽一把凳子在离我很近的地方,一屁股坐下。奇怪的是我看不清她的脸,但是在桌子地下,渗过轻薄的丝袜,我感觉到她身体的热度,她的头发蹭着我的脸,可是我已经过了会脸红的年纪。她的粉涂得不好,暗淡的灯光下颈部和胸口不是一个颜色,想起上大学时用绘图软件玩的闹剧,把男教授的脑袋扫描后安到不知名的女裸体上,除了颈部和胸口隐隐一条界线,其它浑如天成。有趣的是,那个无聊至极的脑袋配上优美的身体后,平添一种诡异的生动,怒态变得有如娇嗔,呆板变得迷离。她吸一口烟,从鼻孔里喷出,然后透过烟雾冲我一笑,说道:“你要是阳痿,我可以陪你聊天,我参加成人高考,学过心理学。”我翘起兰花指,很妩媚地一笑,说道:“我们是同行,你丫滚蛋。”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难免会有几个脸熟的男人,都是苦命人。偶尔打打招呼,一起喝一杯,各付各的帐。这样的聊天很少涉及彼此的具体情况,不谈公司的进存销,我们讨论女人胸部的真假。如果认定是假的,再讨论是做的手术还是使用了魔术胸罩。无论是手术技术还是胸罩的工艺,都是一天比一天强,我们的争执越来越多。有时候争得凶了,各持己见,如果争论的对象是鸡,就打赌。把姑娘叫过来,请她喝杯酒,让她当裁判,输的人付酒帐,有趣的是,这种情况下,姑娘们都真诚坦白,绝不作假。极少见的情况下,我们也搞错。有些人表面风骚内心娴静,虽然有鸡态,但是绝对是本分人,教初中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什么的,或是在某个著名的百货公司卖床上用品,不过偶尔被上司骚扰一下。我们也会请她喝杯酒,然后建议她入行,听从心灵的召唤,走一条别人不常走的路。兴致更高的时候,会帮她设计,教训她不规矩的老板。比如她一拉帘子,就表示有情况,象过去革命电影里通知地下党战友似的,埋伏多时的我们就冲上楼去,抓奸抓双。得来的银两全归她,买些更漂亮的衣服,招徕更多的骚扰,我们再抓更多的奸,得更多的银两,买更多的漂亮衣服,如此进入良性循环。有个姓方的服装设计师,出道后一直设计制服,民航的、邮政的、保安的、警察的、看病的、饭店的、跑堂的、清洁的、做饭的,在这个行当里小有名气,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说也该给鸡们设计一套制服,上班的时候穿上,下班当淑女的时候就脱下来,人们认起来也容易,避免误会,两下里方便。大家都说他没有情调,花间喝道,煮鹤焚琴,吃西施馅的人肉包子。辨认是整个过程中最有趣味的一节,斗智斗勇,机变无穷,与事前砍价事后付钱一道,使人在这件事上区别于猪狗。可是闲得无聊,我们还是向酒吧的老板讨了几张白纸,让姓方的执笔,大家出主意。颜色都同意保持黑色,应该根据季节和场合分夏常服、冬常服、作战服、训练服、夏礼服和冬礼服,应该有绸子和皮革两种不同质地,应该有肩章、领花表明等级,勋章、绶带表明功绩。最后出来的样子大家都笑了,纸上一个巨乳女子,黑衣黑靴,黑色硬壳帽,板带护腕,凤眼圆睁,横眉立目,嘴角朝下。如果加一条皮鞭,加一句“残酷严格的奴隶训练”,加一个电话号码,活脱一个国外三级杂志上吸引男性受虐狂的广告。那张纸后来被酒吧老板讨去,胡乱用图钉钉在吧台的酒柜旁,他把我们当晚的酒帐免了,  我请教过妇产科医生,她说畸胎本来是我的弟弟或是妹妹,我是个杀手,我消化了我的弟弟或是妹妹,剥夺了他们胡作非为的机会。  我习惯坐在这个角落,我有很多习惯。公司的洗手间,我习惯用最靠东边的那个坑位,我固执地认为那个坑位风水最好,拉出的大便带热气。但是连续几天我在洗车的角落都被一个少年占了,他又高又瘦,也用一个方口杯子喝燕京啤酒。如果我在公司的坑位总被别人占据,我会便秘的。我被他迷惑。他的眼睛很亮,在黑暗的角落里闪光,象四足着地的野兽。我老婆告诉我,我刚出道做生意时,眼睛里也放绿光,只是现在黯淡到几乎没有了。我在这个少年身上阴晦地察觉到我少年时的存在状态,或许这个少年的头脑里也有一个怪胎,这个发现让我心惊肉跳。  我走到他对面坐下,我告诉他我常常坐这儿,他说“是吧。”我问他眼睛为什么会这么亮,他告诉我他小时候总吃鱼肝油胶囊,他说他是学医的,他还告诉我他正在从事使在某种情况下死亡的人起死回生的研究,涉及多种空间、时间等等曾经困惑过我的概念。他姓秋,和清朝末年那个彪悍无比的女人同姓,叫秋水,与庄周《华南经》的一章相同。在如今这个呼机时代,一些小姓依赖历史上的一俩个同姓名人与呼台小姐沟通,比如“姓哈,没鼻子哈弥赤的哈”,“姓詹,詹天佑的詹”。那个姓秋的奇女子不会想到,百年后她以这种形式被纪念,产生存在的价值。  以前我也在洗车里和陌生人聊过天,听过不少人的故事。有些人象报纸,他们的故事全写在脸上,有些人象收音机,关着的时候是个死物,可是如果找对了开关,选对了台,他们会喋喋不休,直到你把他们关上,或是电池耗光。秋水不是收音机,他是一堆半导体元件。我费了很多时间设计线路,把他组装起来,安上开关。他的眼睛那么亮,我想音色应该不俗。  秋水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生长的故事,让我那天晚上心情异常烦躁,甚至至今分不清故事的真假。他说他不清楚这个故事的主题,也无法理解所有重要细节的意义。我告诉秋水,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  我付了酒帐,一个电线杆子、一个电线杆子地走,很晚才回家。我打了个电话给我的老情人,问她孩子最近怎么样了。她问我知不知道现在几点了。我说我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呀。停了停,我的老情人告诉我,孩子正睡着,挺香。

图书封面


 万物生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4条)

  •     今天把冯唐的《万物生长》看了,心情不错,每次看他的书都会时时忍俊不禁,但是也透过这股邪气体悟到了一种时代的恍然。“一种流逝感瞬间将我占据。这种流逝感与生俱来,随着时间的过去,越来越强烈。花开的时候,我就清楚地感到花谢花败的样子。月圆的时候,我就清楚地想象月缺、月残的黯淡。”我想,这就是冯唐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冯唐、王小波和王朔,经常被放在一起来看,我也是曾经暗暗地在心底比较过这三个不同寻常的笔仙。总的来说,冯唐和王小波应该更相近吧,这两个男人在性的描写上从来都是如此大胆,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这个世界的不屑,但是,王二从来都是粗野大胆,满口的直话可能让人下不了台,而秋水却还是顽劣造次占了上端,口会会长人如其名,秋水是旺盛的水,王二则是粗粝的石。另一方面,王小波是文革的先锋派,笔端的批判肆意挥泻,而冯唐则是70后作家的异类,时代不同,取而代之的则是绵密饶舌的物质性口语之上的丰富构成,也因此,王小波杂文流传深广,冯唐则认为自己其实诗写得最好,生活还是给了冯唐更多机会可以浪漫。看王小波,会看到苦难和荒谬所结晶的理性反派,权力对人性的压制和扭曲,黑色幽默之下埋藏着沉默的火焰,看冯唐,你会笑,声色犬马看尽浮华,会有一种时间流逝与我无关的无谓感,总会让我想起《繁花》里的阿宝,多了一股邪气。冯唐和王朔又该如何比较呢,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本来我觉得这两人的主人公都是一身痞气的北京青年,后来发现,前者愈邪,因为聪明而眼睛亮得不寻常,后者更颓了一点,流氓式的生活弥漫着一种无聊之感。记得第一次看王朔的书是《玩的就是心跳》,就像蓦地被黑暗中的一把手给抓住了,堕落的深渊就像是地狱在召唤,这里是边缘人物的活动舞台,而不管怎样,冯唐都是伫立在当代的正常生活之上,进而开展的群魔乱舞的思想盛宴。联系二者,可能还是因为这种语言,“痞子文学”一贫到底,还是因为北京,这个神奇的腐朽的存在,即便被剥离似乎也可以产生某种异样的化学反应而长在。说多了自己更不明白,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山什么是真正的水,不如直接闭上眼走出来。
  •     《万物生长》是一本号称“想骟成太监都不行,浑身都是小鸡鸡”的书,这话的意思是它如此的坦白毫不掩饰的描述了青春以及青春中蕴藏的汹涌澎湃的欲望,这正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灵魂溶解在不安分的血液里,在年轻的身体中奔趟。我感谢冯唐给我们带来这样极富表现力的文字。似乎在不久之前,我还和那些年少的朋友们一起猛灌啤酒,然后彼此说笑着走过这个城市的马路,被那种眩晕所引诱;似乎在不久之前,我还和姑娘们谈天说笑,扯淡吹牛而为她们的笑颜所沉醉。刹那间那些离我而去,每天仿佛机器一般嵌入在这庞大生活的某一处,直到我捧起这本书——我想说,冯唐他擅长用幽默搞笑牛逼哄哄的文字直接把我拽回到年轻时候放浪不羁的状态里。刚刚毕业走上社会的我们,会经常感觉到自己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们无所依靠,感慨于我们的将老而未老,对于过去还有几分留恋对于未来充满无奈。那么,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意义大概就蕴含在开头的这句话里,它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冯唐的才子气和流氓气横溢。有人称之为风流倜傥;有人说在他身上看到了王朔和王小波的影子。或许是这样吧,虽说我喜欢他从前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洗练和精准描写,但我更喜欢的,是他对于成长的理解。其实,我想说,我,不只是我,是一大批和我同龄的人们,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正是阅读的意义所在。我们需要忘记以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冯唐用他的笔,替我们保留下一份宝贵的档案。若干年以后当这一代人的儿女们问起,我们会从书架上或者箱子里掏出这本书说:看,这就是我们曾经或者快乐或者悲伤,但是保证绝对精彩的年少时光。
  •     关于青春,关于性,还有大量的幻想。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这么长大。文字间能看出作者跳动的灵气,一种奇异的对文字画面化的想象力。他很细腻地描写了很多很多独特的个人体验。夜凉似水时读到,脊梁骨后起一层寒意。秋水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秋水。文字瞬间穿越时空,在某个虚无我们相撞。“我在这个少年身上阴晦地察觉到我少年时的存在状态,或许这个少年的头脑里也有一个怪胎,这个发现让我心惊肉跳。”“如果她是一种植物,我的眼光就是水,这样浇灌了三年,或许她从来没有想过她如此湿润的原因。”“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在狂喜中一动不敢动,我想,如果这时候,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大量的这样充满灵气的话。见之惊心。掩卷喘息半晌。从编者按看来,这部小说是作者的处女作,并且前后写了有5年之久。与后一部《18岁给我一个姑娘》比起来,《万物生长》的情节布局得很无章法,能明显看出章节间思维断续的痕迹。或者说是不同时间段写下不同主线的章节。情节发展到哪儿就算哪儿了。柳青应该是最初思考中的重要人物,结果写着写着就没有后面故事了,草草交待几句收场。反反复复细腻描写的还是两个女孩:初恋的女孩,还有现实的女友。这些是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女孩吧。意念中反复幻想把玩的女孩,更具有打动人的力量。来自内心左突右撞的冲动没有一次三毫升地释放出去,只好通过文字通过想象发泄出来。蘸着寂寞,喷吐欲望毒液。哈哈,我要出门了,先就这样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冯唐独有的幽默诙谐,在万物生长的笔触下发挥的淋漓尽致。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青春吧
  •     三步曲里面重复性太高,基本讴歌秋水泡妞,读书的青春。当中一篇,除了对上海人偏见,爱占小便宜外没有深刻理解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我偷偷在你书的一角写下我的心声
  •     “难怪男人有处女情结。曾经沧海的姑娘柔情似水,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清楚记得萧郎的长处,接手的人持续时间短些、怠慢些、鼻孔毛长些、说话无趣些,姑娘便轻叹一声眺望窗外,窗外月明星稀。”
  •     看了一部分…弃
  •     得把女友培养成荡妇
  •     想想真是觉得有趣
  •     虽说不见得有鼓吹得那么神作,但是一气呵成,阅读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     还挺喜欢冯唐这种没正型是常态,偶尔文艺起来戳你心窝子一下的那种文风。可能和他自身的医学背景有关吧,总感觉他把爱情看的特别简单,写故事就像做手术一样,无影灯一打,人跟人都被剖开,他说你俩这个心坏了没法在一起了,或者,你生殖器那头没连着心啊。 虽然对北京没啥感情,对从中找青春回忆这部分体验有缺失,但觉得用来打发时间愉悦身心还是不错的,还会再找他“北京三部曲”剩下的两部来看。
  •     其实没什么共鸣。。。合着秋水和柳青也没什么故事
  •     从王朔到冯唐,当代文学越来越堕落。
  •     越读越想,想上冯唐的欲望激起千层浪。这辈子做不成这老流氓的老婆,只想做能勾起他一丝回味的小情人。见面就开房,滚完床单也不甩信用卡,只搂在一起给我讲,只给我一人讲,那些没写出来烈日千阳。午夜相拥而眠,日照相凝无言,分手,永不再见。
  •     没劲得打发不了时间
  •     “本来想写出一个过程,但只是写出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掌控精准得很,佩服冯唐玩弄文字的能力。很多金句。才知道,他说对于我而言她们就像悬在空中的月亮,有多失落和苦涩。
  •     过于咬文嚼字 卖弄文采 舞文弄墨 故事穿插在其中 没意思
  •     冯唐用一种独有的气息吸引着读者
  •     太好看,冯唐的书真的是一道好菜。吃完咋咋嘴还是很有回味
  •     写得啰嗦,不过挺真实,文采没发现,偶尔冒出几个好句子供人回味,作者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幽默上
  •     书比电影好很多,不那么戏剧化,但是更像是生活原本的样子。冯唐的文字有一种节奏感,很神奇。文中三个姑娘让他生活有了三个层面的东西。三个姑娘似乎又都比他更加懂得想要什么。他经历了这三个姑娘之后,也在成长,变化,领悟。文中出场不多,但是特别有存在感的一个柳青,似乎就是那生命中接触很少,但是似乎给你很大震动的东西。而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女朋友,像是一种依赖,习惯。而,给你最最大影响的,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的阅读。你对她念念不忘,她形成了你看姑娘或者世界的方式。有时候经过一段时间和一个地方,然后经历过的人,就离开了你的生活,是一件有点虚无的事情。就好像一个故事没有结尾。
  •     冯唐自己说这本书只是描述了一种状态.也并非以其取悦读者.我看下来倒也没觉得协和北大以及中间穿插的初恋和前女友写的多触动.就是一话痨伴随黄段子.但也不得不说垂杨柳的那张小床催生我跟ex在劲松的回忆.也是一间墙面斑驳的小屋.用镲片抵住屋门.开大摇滚乐遮掩做爱声音的瞬间.惘然了一小下...
  •     语言把玩功力自不必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话腔调像是另一个王小波,只是王更加洒脱,冯还是有些稚气未脱的痕迹,只能说这部青春小说仅高于一般的青春小说一点点。
  •     不算一本小说,算一种状态
  •     致青春,从混蛋读到不混蛋。包含了很多男青年的青春幻想
  •     直男
  •     浓烈的荷尔蒙和地道的京腔,挺逗。
  •     我爱上了秋水
  •     就像作者自己所说,只写出了一个状态。看完小说后脑子一片混沌,想不起来书中的细节,只在想象80年代的大学大抵的样子,王府井的银街,装着人体标本的医学课堂,安静闷热的自习室。 可是谁说小说一定要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万物生长语言有趣,生动活泼,俗不可耐,耐人寻味。还是有一种魅力在,而更多的是对冯唐的喜欢,觉得一个有趣的人,才能写出有趣的书。毕竟好看的人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     2016年9月初,在公司写稿子的时候,突然问同事,春风十里不如你是谁写的?百度了下,才知道是冯唐。2016年中秋节,在kindle上买了冯唐全集,在飞机上读了一部分,最终在去见前任的地铁上看完了。
  •     书中妙处,每看一处便折一页书角,末了,食指厚书籍成一拇指有余~
  •     支持我唯一读下去的力量是读完了就可以扔了。读完之后直接换莫言,感觉就是吃完屎后用红酒漱口
  •     冯唐 万物生长
  •     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这两年或许就不会犯错,也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事
  •     你放心 我绝不会用万种风情让你在没有我的日子里寝食难安 我只会让你在我走后懊悔 你如此低贱了一个你不会再遇见的灵魂 因为你的胆怯 因为你的自私 因为你自以为是的无上
  •     小黄书,两晚上读完了
  •     满纸小鸡鸡,的确有王小波的影子,但是没有刻意模仿,依然有很强的个人风格。有个小姑娘曾对我说,“王小波是不与世俗为伍的局外人,而冯唐是与世俗共舞的风流人,王小波的文章不取悦别人只为自己喜欢,但冯唐的书更为风月一点”。从这本小说看,的确如此。
  •     已经开始下降了
  •     抖机灵
  •     恶趣味
  •     以前喜欢不上他,除了写几个直白大胆的词,不过尔尔。只是到了一定年龄,竟会感觉还不错。创意不同的书主题不同,比如只写故事,比如只写感情,细腻,啰嗦。
  •     妇科医生的字里行间,透露和不透露、张开和不张开、接受和不接受,清白中的凌日。
  •     有趣,些许方面风格颇似王小波,尤其是初读。
  •     看后只有一个感觉,就是自恋。
  •     去年年初读完的已全无印象……
  •     青春的一块朱砂
  •     回望或是展望自己的青春,感觉略有一丝不同了
  •     你的心依旧年轻,随时准备狂跳不已,只是我不是能让你的心狂跳的人。
  •     有意思
  •     前天读的,对这种类型的还是不怎么感冒,也没觉得写出了什么状态,可能是不能感同身受吧。
  •     满纸荷尔蒙不是吹的
  •     这本书陪我走过高三一年,道理不多,丝丝入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