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金山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30209769
作者:张翎
页数:453页

作者简介

《金山》讲述了:在大洋那头以芭蕉为背景的村落里,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日子?在决定背井离乡走向也许永远没有归程的旅途时,他们和年迈的母亲,年青的妻子,或许还有年幼的孩子,有过什么样刻骨铭心的诀别?当他们终于踏上被淘金客叫做“金山”的洛基山脉时,看到的是怎样一片陌生的蛮荒?
小说从清末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淘金修铁路讲起,详细地描绘了方家四代人在金山的悲苦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故土广东亲人的悲欢离散。小说以个体和家庭的命运为切口,不仅是一部将赴加华工的命运首次引进当地文学视野的叙述实践,同时也是一次探讨国际大背景下国族身份与认同的重要的史诗式书写。

点击链接进入:
《余震》
《金山》
《睡吧,芙洛,睡吧》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金山梦
第二章 金山险
第三章 金山约
第四章 金山乱
第五章 金山迹
第六章 金山缘
第七章 金山阻
第八章 金山怨
尾声
加拿大近代华侨历史大事记
研究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金山》荣获2009年度中山杯华侨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献给头顶肩扛、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刻下中国人的尊严的所有同胞  献给他乡的拼死挣扎和故乡的深情守望  最具震撼力的中国人海外奋斗史  2009年华语文学的骄傲  莫言 冯小刚 李敬泽 联袂推荐    在大洋那头以芭蕉为背景的村落里,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日子?在决定背井离乡走向也许永远没有归程的旅途时,他们和年迈的母亲,年青的妻子,或许还有年幼的孩子,有过什么样刻骨铭心的诀别?当他们终于踏上被淘金客叫做“金山”的洛基山脉时,看到的是怎样一片陌生的蛮荒?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一个来自中国广东的乡村孩子来到梦想中的“金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而在那里,他和他的同胞们却被称为“猪仔”,劳作、受苦,屈辱地死,或者坚韧地生息。小说涵盖了一段150年的华侨历史。隔着大洋,一边是拼死挣扎,一边是深情守望,写尽写透了中国人面对变幻莫测的命运,在坚硬的生存状态中抵力钻出一条活路的坚韧与深情。  这部作品是近几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难得一见的佳作。在题材、思想深度、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内容概要

张翎, 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于多伦多市, 在一家医院的听力诊所任主管听力康复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发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台湾版名《温州女人》),《交错的彼岸》, 《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 中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曾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2000),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奖(2003),首届加拿大袁惠松文学奖(2005),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7),《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小说奖(2008)。小说多次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其中篇小说《羊》,《雁过藻溪》和《余震》分别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3年度,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

媒体关注与评论

  《金山》是中国人的海外秘史。每一个中国人, 都能从这部小说中、从几代中国人在故乡和异域之间的颠沛奋斗中感到共同的悲怆、共同的血气和情怀。 《金山》是一部浩大的作品,它关乎中国经验中深沉无声的层面,关乎现代中国的认同的形成——中国的普通民众如何在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用血泪体认世界,如何由此孕育出对一个现代中国、对我们的祖国的坚定认同。《金山》是传奇,但这是一部用坚实砖石构造起的传奇,张翎将对人物心灵和命运的想象和体验与对人的条件、环境的确切考证和把握融为一体。   ——推荐者:《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 邱华栋 张翎的语言细腻而准确,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觉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当然,张翎不是张爱玲,张翎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相信,在海外这些坚持着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中,张翎终究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莫言张翎的《余震》讲了一个心灵创伤的故事,它的大哀大痛让人无法释怀。《金山》中我不但读到了她一如既往的细腻深情,更读到了她笔挽千钧,让每一个中国人血脉贲张的力量。我因此向张翎艺术的深情和力量致敬。  ——冯小刚《金山》是传奇,是一部用坚实砖石构造起的传奇;《金山》是一部浩大的作品,它关乎中国经验中深沉无声的层面——中国的普通民众如何在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用血泪体认世界,由此孕育出一个现代中国的坚定认同,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部小说中、从几代中国人在故乡和异域之间的颠沛奋斗中感到共同的悲怆、共同的血气和情怀。  ——李敬泽

章节摘录

  转眼天就凉了下来。金山城里靠海,天凉也是慢慢地凉起来的,先是从一早一晚两头开始,中间依旧是和暖的。渐渐地,两头越来越长,把中间吞食了,天就真正冷了。  阿法从家里带来的单裤,出门遭风一吹,就仿佛是一层薄纸糊的。伸手捏一把,才知道是穿了裤子的。红毛搜罗了一件满是洞眼的破布褂,撕成条子,用粗针缝衲成长片,教阿法拿了裹在腿上——从脚尖一路裹到膝盖。早上起床一圈一圈地缠上去,晚上睡觉再一圈一圈地拆下来,跟他阿妈麦氏的裹脚布似的,散着一股馊味,却是和暖了许多。  虽然冷日子难熬,阿法还是盼着日子能再冷一些。夏天阿法和红毛他们二十几个乡人去给人清了几个月的场——是一片方圆几十公顷的荒地,由他们砍树烧草平土,预备着下年盖大厂房。砍下的树木堆积如山,主人家懒得搬运,就都送给了清场的工人。众人拿来烧作了炭,装成麻袋,挨门挨户叫卖。天热时难卖,就等着天寒能卖个好价钱。清场所得的工钱,除了交房租饭钱,阿法一个不剩地寄回了家。阿妈在等着他的钱赎回住宅。典当的期限是一年。阿法的钱得长了腿飞跑,才能赶得上那一年的死限。买田还是很后来的想法,现在阿法连一条田埂也不敢想。现在阿法只想阿妈能有一片瓦遮头盖脸。  阿法白天出去卖炭,晚上回来就睡在阔麦隆街上的春成杂货铺里。阔麦隆街上住的都是唐人,春成杂货铺的老板是赤坎人关春成。阿成有一前一后两间平房,前面一间卖杂货,后面一间铺了两张床板,租给十二个人住。一张床板五尺宽,侧身蜷腿个挨个横着躺,正好可以睡下六个人。若有人睡得太死,翻身平躺开来,脚就悬了空,露在床板外头。若是两个人同时平躺开来,那就有热闹看了。有一天阿法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是让人给挤下来的。  阿法和红毛在春成的铺子里已经住了半年了,吃住都包,一个月是十块洋元。阿法一个才挣二十多块洋元,原是舍不得,也偷偷打听过多次,知道那是唐人街最平的屋租了,便只好作罢。  那日阿法卖完炭,回来比平时晚了些,一瘸一瘸地进了门。阿法从家带来的布鞋,早已穿漏了底,里头垫了两层厚油布,脚上又裹着布条,鞋就紧了,硌脚。众人已经吃过饭了,剩了一碗米粥一条腌鱼和两个鸡爪在锅里。阿法扒了鞋子,坐在床板上凑合着把粥喝了,就来解脚上的布条——却是解不开。原来脚磨破了,又结了痂,痂黏连在布上,硬扯开了,便一脚是血。  阿成端了一盆温水过来,叫阿法洗脚。阿法的脚沾一下水,就咝地皱一下眉。阿成说红番(印第安人)做的皮靴真好,比屁还轻,里头不知缝的是什么鬼毛,暖得像烧了炭,一百年也穿不烂。一袋炭可以换一双,阿法你这脚过不了金山的冬了。阿法在心里暗暗算着一袋炭可以卖多少钱,嘴上却不吱声。  床板上黑压压地坐了一群人,剔牙的剔牙,搓脚皮的搓脚皮,抽烟的抽烟,只有红毛枕着一把破胡琴,躺在角落里,盯着天花板发愣。夏天抵埠的时候,红毛曾去北边探过淘金的行情。结果听说一路到最北的山里,金都已经淘尽了,连先前扔了的沙屎,都已经被人再淘过了两三轮。红毛找不到路子,半路折回了金山城。回来的路上捡到了这把胡琴,当了件宝贝收起来,时不时地拉几段粤曲小调解闷。  众人便拿他取笑,说红毛有人说你在开瑞埠替人淘金,淘着一块拳头大的金块,藏在裤裆里,连夜逃出山来,有这事吗?红毛骂了声丢你老母,我有拳头大的金块还住阿成这鸟屋?众人说那你娶老婆的排场是怎么来的?听说光鸡就宰了上百只哩。红毛说攒了十来年的钱哩,都省出水来了,还不兴宰几只鸡啊?众人只是不信,都拥过来,要脱红毛的裤子,说让我们看看你裤裆里有没有金块。红毛左推右挡,终于杀开一条血路,提着裤子站起来,说阿法你替我写封信吧,再不写老婆要跟人跑了。  便有人急急地捻亮了油灯,碾了一砚墨,铺开纸,将毛笔洗过了递在阿法手里。一屋子人里头,也只有阿法念过几年私塾,认得几个字墨。众人的家书,自然都由阿法代笔。阿法接过笔来,在砚台上润尖了,等候着红毛开口。红毛抓头挠腮了半天,才说了一句“阿妈和龙仔都好吗?”众人便起哄,说不行不行,怎么不问老婆好不好?想妈想儿子是假的,谁不知道你最想的是老婆。红毛也不理睬,只催阿法快写。  “前次托北村的关九叔带去的二十元银票,收到没有?”  阿法还没落笔,红毛就骂:“丢,银票收着了也不回个字,懒得你脚底生蛆了?” 阿法说就这样写吗?红毛说写,就这样写。阿法就笑,说你还是都说完了我再一气写,省得你一会儿又变。  红毛又想了一会儿,才说:“我还住阿成家,没生病。以后寄银票回去,你给我仔细管着,金山猪仔满街都是,人多活少,冬天下雪卵都没得做。你在家看好阿妈和龙仔。你妹六指,不得偷懒,要派她多干活。”  阿法听了又笑,说六指才多大呀?三岁的孩子能做什么了不得的事?红毛呸了一口,说三岁怎么了?我三岁还跟我阿爸抓过泥鳅呢。你再给我写:我走前村东湿眼来家里借过三斗米,你脚勤一些去催一催。他衰人屋里卵都没有一个,真催不回来就等一等,省得他投河吊颈。阿妈的腰疼病,金山有帖好药,下回有人回去带过去,你熬给阿妈喝。  阿法问红毛都说完了吗?红毛说完了完了,阿法就在纸上洋洋洒洒地写道:    淑德吾妻:  别来无恙?家中各人是否都平安?甚念。前次托北村关九叔带去的二十元银票,想必已经收到。我住址依旧,身心皆安,否念。金山天渐寒,谋生不易,寄去银两望仔细筹划,节省开支。母亲龙儿和六指,皆烦你殷勤照看。村东湿眼家欠的三斗米,你不必催。母亲腰疾,已寻得良方,不日即托人带回。遥致冬安!  夫红毛庚辰年一月十九 于金山城里  阿法写完了信,封了口,把笔一扔,掩嘴打了个惊天动地的哈欠。铺主阿成端了一碗茶过来,说阿法你提提神,就着笔墨现成,给我也写一封。我老母的信,我两个月都没回了。阿法衣服也不脱,颓然躺倒在床板上,说改天再说吧,我困了。红毛一边收拾砚台纸笔,一边骂丢你老母,识几个字就端身架呢。红毛还没骂完,阿法那头已经呼呼地睡着了。众人便叹气,说也该困了,早上五点就出门,这会才回来,靴子也没得一双,脚都烂出骨了。  便捻灭了油灯,都躺下了。却睡不着,就东一搭西一搭地扯着闲话。有人说番摊(赌馆)巷尽里头的那家鸦片馆前些日子进来一个鬼妹(白人女子),黑衣黑帽黑裙,长得那个标致,把老板吓了一跳。也说不通话,不知道该怎么招呼。谁知那鬼妹自己在烟榻上熟门熟路地躺下了,也不用人伺候,对着烟灯,一手托枪,一手拿签,上泡,团弄,扎眼,抽完了起身就走。第二天还来。天天如此,定点来,抽完一泡就走。听说有记者跟着,写了窗户大的一篇文章,登在金山洋报上呢。众人就啧啧叹奇,说你给打听个时间,我们也去睇睇,这鬼妹抽大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人说听庄口的阿周讲,松仔的案子前天上庭了,判下罪来,罚了三十大洋,坐监一个月。坐监是要剪辫子的,松仔抱着法院的柱子死活不肯走,牙齿都磕掉了一个。众人嘴里的那个松仔,是新会人,在番摊巷茶楼门前卖烟糖瓜子。早前在街上放炮仗,惊翻了一匹洋番的马,被人告上了法庭。  便都唏嘘起来。就有人问,你说我们大清国的皇上,知不知道我们在金山受的气?众人说知道了又管屁用?大清国的法管不了金山的法。再说,就算是皇上知道了,派使者骑马坐船,几个月才到金山呢。那松仔该剪辫子也早剪完了,哪等得及呢?红毛说听阿周讲李鸿章李大人请了神人,做了个叫电报的东西,从大清国到金山,几个时辰就到了。众人问电报是长腿还是长翅膀的,怎么比鸟还飞得快呢?红毛说你们懂个球,那电报比几十头鸟加起来都要快。黑暗中只听见阿法噗哧地笑了一声,众人说阿法你原来没睡着呀?笑什么啊,你?阿法却不做声。  红毛就叹气,说我老婆要是能坐上电报就好了。一屋人里头,只有红毛还算是半个新郎倌。众人就取笑,问红毛你是想那事了吧?从前在家,和你老婆一天做几回?红毛只嘿嘿地笑。逼急了,才说没数过哩,想做就做呗。荒了这些年了,还不兴补一补?众人来了兴致,又问他老婆身上是肉多还是骨头多?红毛说丢,肉不多骨头也不多,就是水多哩。众人就笑得叽叽嘎嘎的。这时睡在阿法身边的阿林突然惊叫起来:“阿法你个衰仔,硬硬地顶我疼呢。”众人越发笑得前仰后翻的。  红毛拍了拍床板,说睡了睡了,看这个天明天兴许下雪,早起好卖炭呢。众人便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半晌,又听见红毛翻了个身,说大家合伙凑一袋炭,到红番那里换双靴子给阿法。从前叫私塾的先生写春联,也是要送鸡蛋麻饼的。  众人都不吱声,就算是同意了。  阿法大大地睁着眼睛,瞪着一屋的黑暗。看久了,就看出了黑暗原来也是有破绽的。他其实已经很熟悉这些破绽了。比方说壁角的那片黄晕,是老鼠偷米的时候咬透的一个洞。窗户边上那片淡淡的白,是挡光用的那条被单又破了一个口子。从那些破绽里他猜出了外边是个大月亮夜。他也猜出了有这样月亮的夜该是怎么样的清冷。这是他在金山的第一个冬天,他不知道这样的冬天还会持续多久。他只知道河都已结了冰,进山的路也已封冻了,现在捕不了鱼,种不了菜,也运不了货。堆积如山的炭袋已经低矮下去了,如果这样的冷天再持续十天半月,炭就要卖完了。接下去还有什么路呢?  他问过红毛,红毛说你人细鬼大瞎操心,跟着我就是了,总有活路的。可是阿法知道这回连红毛也没有路了,因为他看见红毛今天早晨把原想寄回家的十五元银票,又放回了鞋底里。红毛在给自己留着退路。  可是阿法没有退路。阿法身后有阿妈的两只烂眼,那烂眼像虎也像狼,咬着阿法的腿肚子。阿法只能闭着眼睛抵力向前疯跑。  阿法那是在逃命,逃自己的命。

图书封面


 金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8条)

  •     在我拿到《金山》时,并不知晓,翻开它沉红的封面,是打开了一扇哑守着岁月秘密的雕花橱门。时光久远,连那微小的土粒都张牙舞爪地欺生了。在这之前,他们对我而言,全然陌生。只因张翎说,愿这些灵魂安息,我便相信其背后的感动与责任,相信触碰这样一种题材会带给自己一种全新的体认。他们是被艰难命途抛向他乡的金山客,一群被近代史教科书称为先侨,猪仔华工,或苦力的人。朋友看过《金山》,只道了一个苦字。是苦,苦得叫人生生地向天爷嚷,恨不能呕出满腔满腹的忿怨。在直逼人心的艰难前,衣锦还乡成为奢望。更多的人,死在“浮动地狱”中,死在太平洋铁路旁。曾要与天爷抗争个究竟的年青人,最终只能够缩小在荒草尽头的墓碑下,留下的,也只是边角残缺,看不出悲喜与年龄的照片。出洋的男人与留守的女人,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金山。小说写了一个家族的故事,沉浸在其中的,又是极具象征性的华工形象。但是方得法与六指,似乎更有一种特出性,他们有知识,因而也更具刺痛感。“阿法是在逃命,逃自己的命。”16岁的少年经历几个月的海上颠簸,带着恐惧与担当踏上想象中的金山。毫无浪漫可言的冒险,是在家乡熬不下去时硬顶出来的一条道。人就这样被毫无准备地扔到了一片蛮荒之地,怀揣无尽的忐忑与愁苦。方得法参加太平洋铁路的修筑,他只身携炸药炸隧道,带领华工讨要拖欠的血汗钱;开启自己的洗衣行,又经历屡败屡建的坎坷;衣馆闭门后靠着农场生意地执着攒钱建碉楼。脸上的疤淡了下去,但一生的劳苦把这个曾经意气的少年摧挫得瘦骨嶙峋。他的坚忍、忠义、刚烈,从和大自然的壮烈肉搏到为了资助保皇党人,放弃生计,一路彰显。即便最终无法衣锦还乡,他的颠沛奋斗,他的血泪与情怀,也足以叫后代生出三分敬畏。“六指觉得她生命中的男人,都是狮子口中的肉,她和金山死命地争夺着她的男人她的儿子,可是她终究争不过金山。”她称不上是奇女子,但在那个晚清的广东乡村,在17岁时能够一刀剁下手指来给自己改命,她如张翎所言,是一个异数。她为自己争取的爱情与受人尊重的生存方式,是善良与坚韧品格的表现。这个女人一生只见过她的丈夫方得法3次,但幸福于她而言,并不是没有过。因为“没有故乡的守望和期盼,他乡的筚路蓝缕失去了所有的意义。”沉实而安静。这两个词形容《金山》正是恰好。是一个对语言的细微层次变幻着魔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深情,笔力从容的文字。她写天凉,是这样说的,“先是一早一晚两头开始,中间依旧是和暖的。渐渐地,两头越来越长,把中间吞食了,天就真正冷了”。又如剪辩时撕心裂肺的挣扎等等。也许身处海外,拉长了审美距离,提供她更开阔的视野来审视自身与故土的关系。语言不再是俗物的媒介,它成了精精细细的让无声者发声、无力者前行强大动力。这种感觉,像极了北岛赞叹高尔泰先生在非母语环境下写下了当代《红楼梦》般的语言。文字的细腻是踏实与专注的创作风格的延展。感谢张翎的衷心。“那些长眠在洛基山下的孤独灵魂,已经搭乘着我的笔生出的长风,完成了一趟回乡的旅途——尽管在一个世纪之后。”她是坦诚的,坦言汹涌的写作灵感始终被琐碎的细节考证所打断。她亦是耐得住寂寞的。在这个快产快销的文坛。二十多年前的一个萌动的想法,在长长久久不啃一声的案头研究后爆发出石破天惊的一次呐喊。她让我看到庄严肃穆的收骨仪式,看到华工被铁路公司抛弃时的绝境求生,看到在决定背井离乡那一刻的诀别。大历史与小人物,淘金,太平洋铁路,种族冲突,人头税和排华法二战和土改,风光变得这般快,小人物坚韧无奈的生存状态却不曾改变。这是时代对他们的愧怍。张翎做的,是一次客观平实的人生书写,是一种弥补,一种有着警世意义的申述。好厚的一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感动的时刻有许多。这些被艰难命途抛向金山的人,他们对故土是无限眷恋还是包含着一丝恨意?方得法卖了洗衣馆赞助保皇党,锦山偷偷地资助革命党。在试图卖掉猫眼腹中胎儿为抗战筹款,却因猫眼的小产而计划失败时,他把此事作为一生背负的秘密而没有声张。锦河捐助了一架飞机,还在战争中丢了性命。家国的命运就这样紧密的拴在方家人的脖子上。他们的一致行为时这群粗人至为细腻的家国情。这是全然本性的民族情感,他们没有夸耀过自己的行为,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金山客,在近代的中国究竟是微不足道,还是惊天动地?张翎说,写作《金山》似是走完漫长的黑隧道。而在时光隧道的尽头上,隔着百年的光阴。我似乎触碰到一丝光亮。这是对他们蒙受苦难的孤独灵魂的慰藉,对他们默默而“高尚”的行为肯定,对他们“不容忘却的尊严写下的悲怆的赞歌”。
  •     金山只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洋泡泡,不只是卑诗省,也不只在广东,它发在在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读的过程中,《金刚经》中的一首偈不断浮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从小说来讲,喜欢作者讲故事的方式,特别是重大情节的交待和衔接,非常简洁,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然而人物心理活动却是写的很细,有点张爱玲的味道,好似刺绣般绸密,比方说描写猫眼的几段。
  •       《金山》主要讲述广东开平自勉村方氏家族旧事,在海外流寓艰苦打拼的男人以及守候在家乡坚韧生息的女人几乎构成了小说的全部。故事发生在近代华人先侨移民的社会背景之下,映射了近代华人在海外奋斗的传奇历史。也有评论认为,它承载的其实是所有近代华人对于国族认同的深厚情感。  为了买田买地,为了修建碉楼,为了一家大小的安生日子,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自勉村方家整整三代子孙,前赴后继地来到加拿大“淘金”,苦苦求生,在异国的底层挣扎,受尽排斥打击,其间不知几多艰辛曲折。而在自勉村内,苦苦守候在家乡的女人们,打理着家族里所有的产业和人情琐事,却一辈子难得见到自己的丈夫,她们的心酸苦楚又何尝少过男人。生计压力划割开了无数底层的华工家庭,和所有背井离乡的“淘金者”一样,主人公方得法和故乡家庭之间隔着的,是广东开平和落基山脉之间浩瀚的太平洋,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能够到达彼岸,哪怕是仅仅只是为了见一面自己所爱的人。  在小说创作平静乏味的09年,除了刘震云、苏童、莫言等的少数长篇之外,很难再找到这样一本值得细读的好故事了。全书48万字,故事情节丰富翔实、深入人心,在不失理性克制的同时保持了难得的细腻和深情,叙述也相当扎实严谨,富有力量。  《金山》写的是底层移民家族的小说,看来苦难不已却又让人不忍释手。除了张翎干净而饱满,明朗又深沉的文字魅力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抛开繁复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单纯从作品的内容来说,《金山》所有的故事情节看起来都那么逼真,犹如历史再现,读起来就像是一部真实历史的记述,这一点就足以深深地令人折服。作者把故事写得非常扎实,甚至无可挑剔——全书的叙述从同治十一年一直延伸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作者在一个如此巨大的时间跨度里能够做到不失真,不分散,不局促,小说内容框架巧妙合理,空间及意向的衔接顺畅自然,实属不易。加之无所不包无所不含的丰富历史内容,难怪有评论者直接把它当做一本海外华人的移民史来读。  《人民文学》的主编李敬泽就曾评价本书作者张翎说:“张翎结结实实地给国内作家上了一课,从扎实的细节考证到认真到几乎较真的写作态度,张翎的工作令人敬佩,”李甚至直言“张翎可以说是当代华语作家中经典现实主义的唯一继承人。”如此高的评价,笔者因为自身专业素质缘故暂时不置可否,但作者的认真,确是书中的每一字句都能够令读者感受到的。作者自己也说“如果让金山能够立体地立在那里,要它站得住脚的话,在框架上一定要是真实的,这个框架就是指历史的真实、史料的真实。它在纹理上也是要真实的,这纹理就是生活的细节。”我想,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是整个故事最结实的基础,这远比当下某些写手的写作心理要来的真诚,只有真诚的文字才最能打动人心。毫不客气地说,《金山》完全算得上是一部宏大的、史诗式的历史小说。  回到故事本身,方家最终没能一家团圆。方得法从十五岁开始,耗尽一生的奋斗竟然没能实现一个看似简单不过的理想,不免令人唏嘘。方家所经历的一切大悲大痛,也着实让读者深为悲悯。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的作弄,所有人在变幻莫测的人生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坚韧和坚定,但三代人的辛劳心血一夜之间化为泡影,他们的命运,到底掌控在谁的手里?这恐怕是作者想要抛给读者的,一个大大的包袱。  写到这里,书中情节仍历历在目,其哀伤、愤怒、悲悯,其欢乐、欣喜、感动,都深深地搅动着人心,像一把新磨好的刀,直直的割过来,贴心贴肺。一切都结束之后,最后剩下的,是心灵极度的震撼,持久、强烈。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历史长河中的人生皆沧海一粟,但无数代代繁衍生生不息,最终才构成了历史的壮阔
  •     很喜欢这本小说 在图书馆借阅的 很庞大的一个故事体系 值得一读再读
  •     目光短浅的我,一直以为这几年才开始有中国的富人或者高级知识分子开始移民加拿大。原来百年前就已经有祖辈在那块土地上艰难地谋生了。可怜六指的金山之约终成空,阿法的命运又何尝不是浸满了血与汗呢?看了让人心酸,心疼。
  •     情节扯得有点大,文字细腻得过了度,看到约三分一,辍读。
  •     当下的这条线索略显刻意为之,尤其结尾艾米打算在碉楼结婚,为突出祖先几代人的艰辛和悲剧性,遗留下的艾米成了家族继承者(终结者)。但艾米被神秘的百年的家族史所引诱陷入其中,是否暗示了人若寻觅不到自身的来源(祖先)便无法信奉生命的存在性、延续性,从而愿为血脉牺牲自己。
  •     回望历史与故土,一段国与家的书写
  •     华侨身上布满伤痕,愿异乡的灵魂安息。
  •     大背景下的家族沉浮
  •      对感情的描写十分动人,做爱的描写也特别生动,特别是桑丹丝那节,看得我想哭。看完后来豆瓣才知道竟然是抄袭的,我对张翎和本书的印象下跌了好多,张翎写历史类,关于华人辛苦打拼的小说,应该很严肃才对,抄袭这种事都做的出来,真是大跌形象。
  •     华人在外不容易
  •     最戳我泪点的是最后墨斗开枪前说的话
  •     中国侨民的苦难与辛酸。
  •     高中阅读课上,断断续续看了几期连载,竟是回来恋恋不忘的源头。风雨飘零的一生,既是无奈、既是心甘情愿。
  •     看到了中国人的隐忍,懦弱,坚韧,铁血,柔情,心计。
  •     好一个金山。阅读金山也正赶上自己心情跌宕起伏的变化,看不清楚很多事情到逐渐看懂很多事情。从文笔到结构,固然是和类似严歌苓这样的作家没法比,但到也严整妥帖。从方得法出生写到死,四代人的命运关联与起伏,我总是渴盼书中方家有一个人能上演逆袭的段子改变命运,事实却是,作者讲尽了每一个人的故事,终究都是平凡平庸的苦难,苦得人不忍回顾。所有奋斗的热血、独一无二的爱,特别如六指也逃不出。人生本就是平庸的痛苦过程,转命,竟然历了四代人。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虽然是一卷史诗却是无比平凡的苦难史,是的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每一种现实。这就是你总会明白的现实。
  •     喜欢阿法年轻时的故事,文化大革命无论电影还是书籍,都是我最抵触的一个地方,所以到那个时期是断断续续的在看。看过作者几本书,大部分都在讲加拿大华人初期很黑暗的时代,看的人心里也很压抑。
  •     张翎的作品产量很大,大多数内容都有所重复,写作范围局限在加拿大和温州(无出浙江,上海),而《金山》一作,乃其转变写作思路的重要代表,从女性视角转向国人关怀,从女性心理跳向寻求人在时代夹缝中的生存艰辛,实属不易。较《余震》看来,有过之。
  •     这么好看的一本书怎么没被拍成电影呢!
  •     很棒的一本书。以方家一家人的兴衰为主线,讲述了中国从清末到当代的社会情况,以及中国人到北美淘金的故事。一个个故事都很精彩,宛如一个个地小钩子一样,让人放不下书。想一口气读完。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很强,一幅幅画面都能在脑袋你呈现。大大的推荐!
  •     张翎最具野心的作品,为作品表达的诚意打了五星,不过处理的最好的还是她最拿手的情感叙事
  •     一路读的很high,但到结尾处却觉得很失望。就是这个失望的结尾让我不停的回味整本书,人老之后的落寞无能是真实的,之前的阅读中读了太多的优雅的老去,等到真实出现时总是不能接受。这本书就此而言是真实的。
  •     难得的史实与文笔并重的小说
  •     《人民文学》2009年第四期
  •     看似是在讲方家的故事,其实是在讲历史。看似是在讲历史,其实又是在讲情怀。张翎写的这个故事回肠但稍欠荡气,是写的十分用功的一本书。推荐给对上个世纪的故事,尤其是对那个时期海外华人生活感兴趣的人。四星半
  •     “艾米说,我的故事还没完呢。”整本书就像一张气势恢宏的画卷随着故事的深入慢慢延展开来,作者很贪心,文字想兼顾了中外家族的发展,有些部分家庭琐碎看起来并无在内在外的区别。书中能找到其他书影,一些情节和意象似曾相识,比如六指断指和程蝶衣的断指相似等等。
  •     买了很久 昨天终于拆开来 好久没有这么沉浸在一个故事里了 那些也可能是我的故事 三天读完,最大感想就是人生无常,live the moment June 07 2016
  •     第一次看时觉得里面的人物像自己奶奶和爸爸那一辈人,一世吃尽了苦! 到第二次读只觉得作者将情节铺设得过于曲折艰难,显得十分刻意! 也许是现在的心境没办法想象得到那种凄惨阴暗的生活! 最后只觉得自己有幸生在盛世,无端的只觉得未来充满希望,心中生出一股沉沉的敬畏!
  •     金山银山
  •     充满时代的烙印,很有真实感与画面感,但读起来也难免压抑
  •     我觉得前半部值得我五星推荐,毕竟还是头一次读到华工题材的。后半部也是家族的衰落过程,人都死了,人也坏的不行了。还好没有写到文革,还好没人可以写了。后半部只有3星,明明一部大书,却与名著在毫厘之间差了千里!
  •     张翎de金山
  •     正是因為勤懇得中國人,國家才會強大
  •     好多地方浅尝辄止,太可惜,多么好的题材。
  •     典型的中国式小说,苦惨穷弱衰。部头很大,看了很久,只是想看完而已。
  •     境外华语作家自有韵味
  •     用一个人及他的家族命运,讲述一段宏大的历史
  •     快看完了 不知道作者为什么那么爱比喻 开始读时觉得亲切 但当处处皆比喻时 作为读者 本人感受到的却是审美疲劳 如果少一些比喻 这本书应该早看完了
  •     人的一生,不过是连接两个日期的那一道横线。。 中国人,习惯于将希望和幸福寄托在明天,而终归,明天是个封闭区间,不能予取予求。。 于是,看起来,被时代的车轮碾压的小人物,命运好似无字天书,入眼一片苍白,却早已在冥冥中注定。。。
  •     人生浮沉,无常无奈。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
  •     现在才发现自己比较喜欢看这些旧时代的故事,有时候好像都有种向往了,总是怀疑自己不适合现今的时代了。总归落叶要归根,有时候想到自己身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了
  •     海外华人淘金血泪史
  •     3.5星吧
  •     09年书展买的书,终于花时间读完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因为书的底面有着“竹喧洗衣行”而印象深刻,这家洗衣行也见证了男主人公方得法人生的起起伏伏,读到最后反而羡慕起小说中的人物,羡慕他们有着多姿多彩的人生。
  •     “张翎结结实实地给国内作家上了一课,她教给我们的是基本的现实主义写法的ABC。从扎实的细节考证到认真到几乎较真的写作态度,张翎的工作令人敬佩。”——李敬泽
  •     近期讀過最喜歡的中文小說,堪稱史詩大作. 後又看了张翎其他作品,再也找不到這樣的高度.
  •     备考那年,去省图是一种消遣。语言平实,自传+虚构
  •     20170319 比《余震》好多了。但私以为删掉艾米的寻根之旅直接以阿法为主线写这个故事或许会更好看,老阿法终于下定决心要带着阿云回乡与妻子团聚“漫卷诗书喜欲狂“”又突闻噩耗,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六指吞金求死不能的时候,都觉得这本书有他们就足够了,再多儿孙的故事都是画蛇添足
  •     文笔华艳处有似张爱玲,但缺了张的冷清犀利,以及用这种文笔去叙述一部题材如此厚重的历史长篇显然是力有未逮,人物塑造不够立体,情节追求奇崛以至于走入偏狭庸俗,小说的厚度和力度都不够,尤其90岁的瑞克向锦河表白爱意那段简直天雷滚滚,越到结尾写的越仓促,反映土改的弊端直接搬运之前短篇雁过藻溪的情节也败人好感,细节处虽然有闪光点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结构的断裂和无力感。
  •     一段放在角落里的历史。
  •     三代华工 跌宕起伏
  •     为什么这么有意思的题材能写得这么四平八稳又脸谱化 太不精彩
  •     很感兴趣的一段历史和一批人。还发现了“碉楼”这种建筑特别存在。
  •     海外华人的家族血泪史
  •     因为《余震》才读了这本书,另一个视角与世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