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罗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浴血罗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020087488
作者:萧克
页数:313页

作者简介

《浴血罗霄》内容简介: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遗嘱将自己的二十五万元稿费捐献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基金,设立一个长篇小说奖,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为茅盾文学奖的缘起。其后二十多年中,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一直备受关注,影响甚巨。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获奖的十一部作品。“书系”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数年内多次重印。二〇〇四年冬,在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辑出版了包括一至五届二十二部获奖作品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此后,伴随着茅盾文学奖评选的进程,新获奖作品我们将陆续予以增补,以完整地体现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奖项的成果。

编辑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致  最崇高的敬礼!

内容概要

湖南嘉禾小街田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历任宜章独立营副营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1932年起任湘赣苏区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1936年起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副师长。1939年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1942年起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保南、正太、衡宝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副部长。1972年起任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章节摘录

  郭楚松这时候正坐在最前线的临时散兵壕内,看了看太阳正在西南。他觉得为了便于展开以后的行动,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必须争取胜利,纵然伤亡大一点,比撤退下去遭敌人追击的损失或遭敌机扫射要好得多。他观察右翼第三团的阵地,射界较好,又得到他们报告,能抵住敌人。他命令他们稳住阵地,有机会再前进。他在太阳偏西之前,对于敌人的援军是没有多少顾虑的,但由于打得太久,敌人的援军有可能来,纵然不敢大胆来打,就是摆到侧翼,也很危险。他一方面命令第二团派出一个连,前出十里左右,如敌前进,就边打边退;如不前进,就就地监视敌人。另一方面,决心迅速解决战斗。  新的进攻号令下达了,红军第一线的火力队,很快完成了射击准备,以便突击队冲锋时掩护前进,同时防止敌人反冲锋。突击队接受了突击的命令后,完全轻装,并预定在突击时,不避飞机。  散兵壕因为土质太硬,同时是在战斗中临时掘成的,正面既小,壕内又浅,郭楚松和杜崇惠、朱彪、张生泰,还有机关枪兵步兵,密密地挤在壕内。他们手靠手地连接起来,几乎没有空隙;不过也有好处,一声口令,全壕内所有的武器,都能同时开火,使几次接近到几十米远的敌人,不仅不能前进,而且也不能后退。本来郭楚松来到这里以后,感到这里不宜于他作指挥位置,这种把最高司令部和散兵摆在一条线上,是不艺术的;但又觉得已经到了这里,这里和敌人很近,飞机很难分清红白,可以减轻空中的威胁;后退一点,虽然可以减轻地上的敌人的威胁,但又增加了空中的威胁,同时后面也没有适当的地形便于展望战场和督促部队行动。此外,为着在紧张关头鼓舞士气,也以进到最前线为宜。这在表面看来是不恰当的,但在这种情况下,高级指挥员摆在散兵线上,正是争取胜利的妙诀,不妙中的妙处。  ……

图书封面


 浴血罗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部书一获奖,我就买了,那时我还是个高中生,看了以后,第一感觉就是和别的书写的不一样。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读的书越来越多,后来明白了一点:这本书是一个真正上过战场的人写的,正是因为他是一位将军,而不是一位专业作家,所以他不会文学性的拔高与升华,所以更显真实,更为难能可贵。文字并不华丽,修辞手法使用不多,但给人以亲切感,看了以后,你就会知道。将军只拿到了三星(尽管很多人认为,凭将军的战功与资历,拿四星才靠谱),但将军的这本书,五星!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以为拿过矛盾文学家肯定有可看之处,一直期待转折与惊喜,看到最后了发现作者是一位开国元勋;但是能成书也不容易,给两颗星以资鼓励
  •       我听说,对于国内的文学作品,最高规格的奖赏应该就是茅盾文学奖,比如《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冬天里的春天》和《都市风流》。迄今为止,有数部军旅作品获奖,其中《浴血罗霄》怕是不甚有名一部,因为它叙述的故事不为人知,而且风格又独树一帜,于是获得了84-88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从文学水准上讲,《浴血罗霄》的故事简单有如竹篮,人物单薄好比竹篮打水。但归根结底,这是一本极为平实的书,带着军人特有的坚韧和冷静,讲述的都是平实的故事,没有“金日成打飞机”、“毛主席去安源”这样的天方夜谭,反倒是加入了许多新鲜有趣的小故事,颇值得一读。
      
      
      在许多故事里,有一个细节至今无法忘怀,它充满了内战史中独有的冷漠和无奈——
      
      
      红军没收土豪的财产似乎是惯例,鲜有人从客观的立场回望,萧克和土豪自然势不两立,但毕竟在四十年后做了一次匆匆的回望:红军在土豪家挖出一个大窖,起出白银三千二百两,它的主人也随之一同殉葬。
      
      红军没收了这些白银的时候毫不犹豫,抓获土豪张百万的时候容光焕发,例行公事开口敲诈“一万元罚款”的时候义正词严——最后老土豪讨价还价到两千,两下里交割完毕,土豪回家,看到了被红军挖开的大窖:
      
      “天呀!天呀!谁开了我的窖,我的窖——整整埋了七代的窖……”
      
      言毕,纵身跳入大窖,发出若断若续的声音:
      
      “我愿……死在窖里……!死在窖里……埋了七代的窖……七代……!”
      
      
      这个细节异常真实,想必是萧克亲眼所见,或者至少亲耳所闻。这个细节又异常残酷,萧克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白描,勾勒出的却是一群冷血的红军和身后凄凉的老土豪。这个画面仿佛素描,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红军战士那种看客一般的冷漠,难以释怀。
      
      作者在五十年后出版的这部小说,对这种行径究竟是赞赏还是批驳。
      
      或者无话可说?
      
      
      
      对于《浴血罗霄》的缺点,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指正。
      
      
      
      对于战争题材,读者最喜欢的莫过于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交锋,彼此竭尽全力,胜负也只是呼吸之间。比如“常胜”与“不败”,或者西庇阿对汉尼拔,要么就是蒙哥马利对隆美尔。
      
      一边倒的战斗是毫无乐趣的,不幸的《浴血罗霄》恰恰成了这句话的一个注脚。
      
      
      这其中的原因大概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人物”和“情节”。
      一般说来,在人物层面,主角应当优劣并存,而且越是主要角色越应该突出他的缺点,这样能保持平衡,而且令读者信服。
      
      然而遗憾的是,作为书中的正面人物,纵队司令郭松楚无疑是一个郭姓“高大全”,除了仅有的一次疏忽,其他时候都百战百胜,委实匪夷所思。他手下的三千好汉也是打了八五折的三千“高大全”,偶尔有个人吃饭不给钱,实在是难得的勇气。
      
      
      作为正面阵营中的反面人物,纵队政委杜崇惠只因为是小知识分子出身,遇到了一次失败(正是郭松楚的唯一一次疏忽),就封金挂印半路出逃,这也的确莫名其妙。
      作为几千条枪的政委,遇到一点失败就跑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只因为他是小知识分子出身,遇到挫折就一定不能坚持下去,要跑路——这种论调未免太过草率。
      
      在故事的开头,作者尝试着做了一点铺垫,但后来就像忘了这回事,而且杜崇惠的存在也只是一台“向上级请示”的机器,其他时候就像没有这个人。于是出逃前插入的心理描写就成了今天的“评论员文章”,令人摸不着头脑——杜政委他老人家莫非是对“形式和政策”表示“谨慎的乐观”才出逃的么?
      
      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杜崇惠就理所当然地“全无优点”。然而他并不孤单,和他做伴的国民党阵营,在“情节层面”也如字面一般“全是草包”,于是后续情节大家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会走路的伟大”和“会呼吸的草包”之间发生的战事,可有半点悬念?
      
      
      在我看来,《浴血罗霄》还没有跳出旧时代那种“满城尽是高大全”的窠臼,但萧克毕竟不是浩然之流,取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故事又全是白描,这样才造就了一个令人遗憾但又可以读下去的《浴血罗霄》。
      
      虽然主要人物个个死气沉沉,但次要人物却全都活灵活现,这怕不是作者的本意。
      曾士虎将军麾下的书记官,充满讽刺地挖苦自己人谎报军情;村子里老瞎子感慨地回忆红军白军的相互攻讦标语;伪装成白军的红军侦查员和国民党镇长畅谈蒋委员长的英明;年过花甲的潘湖婆婆深入敌营盗取情报……故事本身颇为有趣,又充满曲折,于是抛开两军的战事,还是值得一读的。
      
      
      最后,这本书在1958年杀青,1988年付梓,三十年沧桑,都在不言中了。
      
  •     一部本应该在五十年代出版的书,因为种种原因在八十年代才得以见天,其作品风格可想而知。整本书其实更像是一个零散的甚至有点流水账的回忆录,人物塑造也是红色文学惯有的姿态。不过由于作者身份的特殊,有些情节多多少少可以作为了解土地革命时期历史的参照,其中捎带的例如AB团这些东西,都是些被尘封的历史啊。
  •     400-200买的值了
  •     仇富心理一以贯之,实际是不愿动脑只想出蛮力。没有法制规矩,单凭心意做事,迟早要出事。
  •     “茅奖”作品,理应拜读
  •     解放军出版的已买,但是还想收一套人社的!
  •     国共内战被描述的非黑即白,人物塑造的也比较弱。内容一看就是上了战场甚至亲自指挥的内行,所以加了一星
  •       开国将帅中,除了都有赫赫战功外,另有专才的也大有人在,有的擅长诗词,有的擅长书画,但能够上马指挥千军万马,下马提笔洋洋数十万言,写出长篇小说的,恐怕只有萧克将军一人了。他的这部长篇小说就是《浴血罗霄》。 __________http://lz.book.sohu.com/chapter-8917-3-1.html
  •     趁活动筹一套
  •     时代远啦,感情淡了。但是我还是深深的感觉到了创业的艰辛。
  •     实在无聊得很。味同嚼蜡
  •     这个题材的书,我很喜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