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播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重播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2
ISBN:9787802253865
作者:(美)雷蒙德·钱德勒
页数:184页

作者简介

马洛以450美元的代价,受聘于一名律师,到火车站跟踪一名年轻女性,任务很简单:别跟丢人,只须查明下榻旅馆即可。
然而马洛立刻发现事实绝不是这样,他决定买一张前往圣地亚哥的车票,追踪下去……
一九五八年最后的长篇,马洛的谢幕之作。

书籍目录

`

编辑推荐

★《重播》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师。他的作品被收录到权威的《美国文库》中。他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作家中的第一名。★他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编剧之一,他是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缔造者,他与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罗伯特·艾特曼等大牌导演合作,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都只能给他当助手。★“雷蒙德·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2006年村上春树亲自把《漫长的告别》译成日文出版)★“雷蒙德·钱德勒,每页都有闪电。”——比利·怀尔德★★★★★★★★钱德勒语录★★★★★★★★★他说:“我是个没有家的人……到现在,还是。”★“……一个男人,每年至少要酩酊大醉两次。这是个原则。”★无论你跑到哪里,你都还是你,自己是永远逃不掉的。★“有钱不丢脸,嫁娶钞票也不丢脸。大多数有钱人不配有钱,也不知道有钱该怎么立身处世。但不会太久的。我们会再经历一次战争,打完仗谁也不会有一分钱——除了骗子和投机分子。我们其他的人都会被抽税抽得一分不剩。”★“这只是万能的美元肮脏的一面罢了。”“那干净的一面呢?”“我没见过。”

前言

我自己当然认定这些文字是应该放到钱德勒的小说之后的。如果你读过侦探小说,便知道我在说什么。有关侦探小说的文字,有个道德约定,或说是默契,即不可泄露天机。天机泄露,对一般的侦探小说就失去阅读兴趣。天机,也就是答案,是肉身的诱惑,是智力的挑战,是阅读的张力。不过天机一旦精彩,下一个天机,也就是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是读者马上想知道的。这是我认定这些文字是应该放到钱德勒的小说之后的原因。现代文论认为作者和作品是应该分开的,即读其文即可,作者怎样,无足论。以作者论其文,或作者论,为昨日旧套。但现代文论恰恰于此忽略了阅读心理的一个微妙机制。这是有意的忽略,因为作者这一因素会破坏现代文论自建的论述逻辑,或不如说,现代文论有其自我保护机制,有洁癖。但钱德勒是一个例外,因为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知道钱德勒的小说的读者甚少,更不要说钱德勒小说都翻拍过电影。因此我的这点文字如果被放在前面,亦无不可,天机早已泄露数十年了。我前面的天机说,纯只为照顾心中想象的居然没有读过钱德勒的小说的读者。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年7月23日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芝加哥,1959年3月26日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LaJoHa)的斯克瑞普斯诊所(Scripps Clinics),死因是酗酒及肺炎。因为他的文稿代理人赫尔加•格林(Helga Greene)与他的秘书琼•弗莱卡丝(Jean Fracasse)兴讼争夺他的遗产,据《钱德勒论文集》的作者弗兰克·麦克桑恩(Frank MacSchane)指出,这导致他的遗体被葬于预留给贫困者的墓地,即南加州圣地艾哥市的希望山公墓(Mount Hope Cemetery)。钱德勒的父亲是火车工程师,唯酗酒,不知道酗酒遗不遗传,钱德勒成人后亦酗酒。总之钱德勒的父亲遗弃了妻小,钱德勒的母亲带了他移居英国,由钱德勒的做律师的舅舅资助他们。1900年秋天,12岁的钱德勒考进伦敦的杜维奇学院(Dulwich College)。五年之后,去巴黎学法语。再一年后,去德国学语言。隔年春天回到英国,入英国籍,夏天通过公务员考试,谋得海军的一份工作。这是1907年的事,隔年冬天,钱德勒20岁,他的第一篇诗作The Unknown Love发表。不过钱德勒一年后辞职,家人震惊。此后两年内,钱德勒试过新闻业,发表过评介,均不成功。钱德勒向对他不耐烦的舅舅借了一笔钱,说清将来连本带利偿还。1912年,钱德勒返回美国,最后在洛杉矶落脚,做过穿网球拍线及采摘水果的工作。省吃俭用的日子里,据说他只买过一只烟丝荷包给自己做圣诞礼物。之后他修读簿记函授课程,提前完成课程并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他开始参加文人沙龙聚会,听音乐、朗诵诗,结识了钢琴家帕斯卡(Julian Pascal)夫妇。帕斯卡的妻子西西(Cissy Pascal)“性感、世故、机智、自信,集合了所有年轻男子性幻想的必备特质”。西西当过模特儿,好裸身做家事,虽然自称大钱德勒8岁,但对他有致命的吸引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英国国籍,钱德勒1917年应征进入加拿大军队,抵达英国利物浦,加入皇家空军,之后被送到法国战场。钱德勒后来写道,不用值班时,有时会喝酒喝到眼前发黑。战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世界大战而酗酒。1918年停战之后,钱德勒重返洛杉矶。西西已与帕斯卡离异。钱德勒的母亲1913年从英国回到美国,此时她反对儿子的欲望,结果,他们在1924年钱德勒母亲死后不久立即结婚,又结果,36岁的钱德勒发现西西不止大他8岁,而是18岁。钱德勒曾担任过加利福尼亚州斯格纳希尔市(Signal Hill)的德布利石油财团(Debney Oil Sundicate)的副总裁,但因酗酒、旷工及自杀恐吓而被解雇。钱德勒开始写廉价小说(pulpfiction)。1933年,第一个短篇《勒索者不开枪》(Blackmailers Don’t Shoot)被《黑面具》(Black Mask)杂志发表。钱德勒曾写信给朋友,说他想要寻找“一种雅俗共赏的手法,既有一般人可以思考的程度,又能写出只有艺术小说才能产生的那种力量。”他做到了。1939年,钱德勒的第一本小说《长眠不醒》(The Big Sleep)出版,大卖。加缪、奥登和奥尼尔都赞赏他。这之后,钱德勒的小说一路成功。到他去世,留有七部长篇。钱德勒创造了一个硬汉性格的小说角色,侦探马洛(Philip Marlowe)。钱德勒之前的侦探小说,是案件引人,侦探则是超人,例如福尔摩斯,而钱德勒笔下的侦探马洛,突出的是性格,案件,则是为了性格的展开。这种硬汉,引领了至今大部分侦探小说的方向。去年,我们熟悉的村上舂树翻译了钱德勒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漫长的告别》曾获在世界推理小说界享有极高声誉的爱伦·坡奖。村上版《漫长的告别》首印数为10万册,日本全国1500家书店也闻风办起了“钱德勒读书节”,村上在后记中将《漫长的告别》定义为“准经典小说”,认为钱德勒的作品影响了纯文学。钱德勒的侦探小说,读者(包括我)会一再阅读它们,全然不管答案早已知道了几十年。小说成功后,钱德勒做过一阵子好莱坞编剧,与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一起将詹姆斯·凯恩(James M·Cain)的小说《双重赔偿》(Double Indemtffty)剧本化(1944年);写作了他唯一的原创剧本《蓝色大丽花》(The Blue Dahlia,1946)。钱德勒还曾参与了希区柯克的《火车怪客》剧本,不过他认为希区柯克的故事不像真的。虽然钱德勒不符合好莱坞的要求,并嘲笑电影对自己小说的改编,但是二战后欧洲的导演和后来的美国导演,都受了钱德勒小说的影响,例如黑色电影(Flim Noir)。在欧洲,法国新浪潮电影用黑色电影的框架创作了最好的故事,比如戈达尔(Jrean-LucGodard)的《断了气》(Breathless,1959)和特吕弗(FrancoisTruffaut)的《刺杀钢琴师》(Shooting the Piano Player,1960)。不过生活中的钱德勒并不顺利,1954年,钱德勒正在写《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54年爱伦坡奖最佳长篇小说),西西久病后去世,钱德勒再次陷入酗酒。1955年,钱德勒试图自杀。最终,这篇小文开始写过了,上个世纪,1959年,钱德勒逝世。1955年,钱德勒的作品被收入权威的《美国文库》中,以侦探小说进入经典文学殿堂的,似只有钱德勒。199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请出四位当代顶尖名家,票选150年来最佳作者、最佳侦探。结果雷蒙德·钱德勒与他创造的高贵侦探菲利普·马洛拿下双料冠军。钱德勒因自己的小说而不死。

内容概要

钱德勒被誉为硬汉派侦探小说的灵魂,代表着硬汉派书写哲学的最高水平。他是美国推理家协会(MWA)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作家的第一名,他塑造的侦探菲利普·马洛被评为最有魅力的男人。
钱德勒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编剧,他为好莱坞缔造了激动人心的“黑色电影”,与比利·怀尔德合作的《双重赔偿》被称为黑色电影的教科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雷蒙德·钱德勒是艾略特、加缪、奥尼尔、奥登钱锤书、村上春树等文学大师们崇拜的大师,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师。他的作品被收录到权威的《美国文库》中。他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作家中的第一名。本书为他的最后一部小说!

章节摘录

插图:重播1一阵刺耳、带着命令语气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说了些什么,我没听清楚,原因之一:我还没睡醒;原因之二:我把话筒拿反了。调正后,我对话筒嘟囔了两声。“你听见没?我叫克莱德?乌姆内,我是律师。”“叫克莱德?乌姆内的律师满街都是。”“你就是马洛,是不是?”“大概是吧。”我看看表,清晨六点半,这种时间我多半还头脑不清。“别跟我放肆,年轻人。”“很抱歉,乌姆内先生。我可不是什么年轻人,我有点年纪了,嗜咖啡如命。您需要我这种人为您效劳吗?”“我要你八点钟去等SC列车,在那批旅客中会有一个女孩,我要你找到她然后跟踪她,查到她下榻的饭店,回来向我报告。清楚吗?”“不清楚。”“你是什么意思?”他生气地问道。“光凭这些信息,我无法确定这个案子可以接。”“你搞清楚我是克莱德?乌……”“够了!”我打断他,“别把我弄得歇斯底里,你再把情况说明一下,也许你真正需要的是调查员,我一向自知不是干FBI探员的料。”“哦!我的秘书弗米利耶小姐半个小时内到你的办公室,她会把你需要的资料告诉你,她很能干,希望你不会相形见绌。”“要是我吃过早餐,肯定比她优秀。你就让她来吧!”“地址?”我把我在尤卡大道的住处告诉他,还教他该怎么走。“很好,”他语带勉强,“我有个要求,你得保证不能让对方发现你在跟踪她,这点很重要,因为客户是华盛顿一家举足轻重的律师事务所。弗米利耶小姐会把一部分开销费用给你,另外还有两百五十美元的预付费。期待你的优秀表现。好了,我们也别多说了。”“我会尽力而为,乌姆内先生。”挂了电话,我勉强从床上爬起,冲个澡刮了胡子,门铃响的时候我正喝着第三杯咖啡。“我叫弗米利耶,乌姆内先生的秘书。”声音俗不可耐。“请进。”她活像个洋娃娃,身上穿一件白色系腰带雨衣,没有帽子的款式,一头小心呵护的琥珀色秀发,一双搭配雨衣的长靴,手上拎了把折叠式塑料伞。一对蓝灰色的眸子直盯着我,好像我说了什么难听的话似的。我帮她脱下雨衣,闻到她身上香气四溢。她那双腿——就我目前看得到的部分而言——还真不难看。她腿上裹着薄而透明的丝袜,我专注地欣赏,特别是当她坐下交叉双腿,拿出烟来点的时候。“克丽丝汀?迪奥,”她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道,“我一向不穿别的牌子。给我火好吗?”“显然你今天比平时多穿了几件。”我把打火机递给她。“我不喜欢一大早就应付这种无聊的玩笑。”“那什么时间比较好呢,弗米利耶小姐?”她勉强露出微笑,并从皮包中找出一个牛皮纸袋丢给我。“你需要的每样东西都在里面了。”“是吗?我需要的某些东西不大可能在里面的。”“你爱怎么说都行,蠢货。你的底细我早摸得一清二楚。你以为乌姆内先生会找你?找上你的人不是他,是我!还有,麻烦你别再盯着我的腿看。”我把袋子打开,里面有一个封好的信封和两张支票。其中一张面额两百五十美元,上面标着:预付金,给专业服务的头期款。另一张是两百美元的支票,写着预付菲利普?马洛的必需开销。“这张支票你得实报实销,要给我支出项目表。”弗米利耶小姐说,“其余的你就看着办。”那个信封我没拆——还不到时候。“凭什么乌姆内先生认定我会接下这种没头绪的案子?”“你会接的。我们不会要你去做什么下三烂的事,相信我。”“我会有什么好处?”“哪天等我有空了,咱们找个晚上喝酒,到时再好好商量这个部分。”“你说服我了!”我把另一个信封拆开,里面有一张女孩的照片,那女子仪态大方,也许是惯于拍照的原因。照片上看来,她有一头乌黑的秀发,或者是赭红色,额头宽阔明亮,眼神谨慎,颧骨颇高,鼻孔紧张,那张嘴显然拒绝开启。整个脸紧绷不安,一点都不快乐。“看看背面。”弗米利耶说。背面打上了一些资料。“姓名:埃莉诺?金,五英尺四英寸高,大约二十九岁,深栗色的头发,浓密、自然卷。模特儿的仪态,嗓音低沉清晰,注重穿着但不落俗艳。保守的彩妆,脸上无可见的疤痕。特征:进入室内时习惯转动眼珠,但不转头。紧张时会紧握右手手掌。左撇子且刻意掩饰。网球打得好,游泳和跳水姿势优美。嗜酒。”这些资料是从档案上摘录的,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她坐过牢吗?”我看着弗米利耶问道。“我也只知道上面所说的这些。你就照着指示去办吧!”“弗米利耶小组,她的夫姓呢?一个二十九岁的大姑娘差不多都嫁人了,这里头连结婚戒指或嫁妆什么的都没提。这一点我想不通。”她瞄一眼手上的表。“你最好赶到车站再想,时间不多了。”她站起身,我帮她穿上那件白色雨衣,接着替她开门。“你自己开车来的?”“是的。”她走出门去,走到一半又回过头来,“我喜欢你一点,你不会动手动脚,从某个角度而言,你算个君子。”“动手动脚——这种把戏太不入流了。”“不过你有一点很惹人厌,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吗?”“抱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人恨不得我死。”“我说的不是这个。”我送她下楼,替她开车门,这辆车可不便宜,是跑高速的凯迪拉克。她对我点头示意后,开上山路扬长而去。我回屋里将随身用品装入袋中,那袋子刚好够装下在外住一晚的衣物,这么做是为防万一。2一切顺利。SC列车一如平常准时进站,我找的人像一只戴着餐巾的袋鼠一样好认。她走近眼前一个垃圾桶,把手上唯一的东西扔进去——是一本平装书。之后她找地方坐下,眼睛盯着地板。我所认识的女人里,她属于不快乐那一类型。过了一会儿,她起身走向书架,什么也没拿就离开了,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进了电话亭拉上亭门,对着投币孔放入一把零钱,开始跟人聊起来。她说话没什么表情。挂了电话,她走到杂志架边,挑了一本《纽约客》,又看了一次钟,才坐下来读那本杂志。她身穿定做的套装,宝蓝色系,从脖子处看得到里面是一件白衬衫,领口别着一只蓝宝石大胸针,可能还戴了同款式的耳环,但我没看见。发色栗棕,跟照片里一样,只是比想象中略高一点。她戴一顶系有深蓝色蝴蝶结的帽子,帽檐前端垂了一截纱。另外还戴了手套。过了一会儿,她出了大厅拱门,门外停着一长排出租车。她走到咖啡厅,往左边张望一阵,转身回候车室,眼光逐一扫过杂货店、报摊、服务处以及坐在木椅上的人。售票窗口有的开有的关,她倒不看那里。她又坐下,再抬头看钟。接着脱下右手手套,调手表,那是一只纯白金的小表,没镶钻。把她跟弗米利耶一比,她不见得有多刻板拘谨,却足以使弗米利耶相形之下,显得轻佻随便。这一次她仍然坐了不久,随即起身徘徊。走进内院又绕回来,继而进了杂货店,在书报架前停留一阵子。现在我确定了两点:假设她约了人碰面,肯定不是约在火车进站的时间;还有,她并不像在等火车。她走进咖啡厅,挑一个高脚椅坐下,看了看店里卖的东西,又继续读杂志。接着当然侍者就端上冰水和菜单。我跟踪的女人点了东西,女侍者一离开,她又回去看杂志。当时大约是九点一刻。我走出拱门,见一个戴红帽子的男孩正等在出租车行列旁,于是我走向他。“你在SC上班吗?”我问道。“算是吧。”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了一眼我指间那一块钱硬币。“我正在等人,他乘的是华盛顿开到圣地亚哥那一班,不知道他会不会已经下车走了?”“你是说下了车,领走了行李吗?”我点头。他想了想,用他那对栗子形的眼睛打量我,“确实有个人走了,”他终于说,“你朋友长得什么样?”我形容出个男人的样子,一个像爱德华?阿诺德那种类型的男人。戴红帽子的男孩摇摇头。“先生,那我就帮不上忙了。下车的人不是你说的那样。你朋友大概还在车上,他们现在不必下车来,若是在七十四号月台转车,十一点半车才出发,车都还没到呢!”“谢谢。”我道过谢,把钱给他。可见那女人的行李仍在火车上,确定这一点就没问题。我掉头回到咖啡厅外,透过玻璃向内看。女人正一边看杂志,一边漫不经心地用着咖啡和点心。我到电话亭联络一家熟识的车行,叮嘱他们如果到中午我没打来,就派人把我的车开回去。这种事他们有经验了,他们有一把备用钥匙。我到车上拿出背包,塞进一个小行李箱。到宽敞的候车室里买了到圣地亚哥的来回票,再快步跑回咖啡厅。女人还在,不过已经不是一个人了。有个家伙坐在她对面,冲着她嬉皮笑脸,明眼人一看就猜得到他们彼此认识,还有,女人并不怎么喜欢他。那家伙是典型的加州人,脚踩一双酒红色拖鞋,身穿一件棕黄色格子衬衫,没打领带,外面套了一件浅黄色粗硬布的运动夹克。身高大约六英尺一英寸,算是修长。有一张消瘦而自以为是的脸和口乱糟糟的牙齿。他手上正搓弄着一张纸片。他胸前的口袋塞着一条黄手帕,像一束水仙似的从那里探出来。事情再明白不过了;女人根本不欢迎他出现。他继续说话并揉着那张纸,最后耸耸肩,从那位子上站起来,靠上去用指尖滑过女人的脸,她猛地缩回去。然后他把揉皱的纸片摊开,小心翼翼地放到她面前,他等着,同时咧嘴一笑。女人缓缓将目光移到纸上,专心地看,刚伸手要拿,男人抢先一步,把纸放进皮夹,脸上仍然笑眯眯的。随后,他拿出活页记事本,写好后撕下来,放到她面前。那张才是她的。她拿起看了一眼就放进皮包。之后她看看他,露出笑容,我猜她笑得很勉强。他拍拍女人的手,便离开了。他走到电话亭、关了门、拨号,讲了一阵子。出了电话亭,他找一个红帽子跟他去提行李。男人领出一个浅乳白色手提箱和一个同款型的衣物箱。红帽子跟着他到停车场,停在一辆光可鉴人的两门敞篷别克车旁边。红帽子把行李放进倾斜的车椅座后,拿了小费离去。穿运动外套佩戴黄手帕的男人钻进车里,倒车、戴墨镜、点一根烟,而后开走。我把车号记下来,回到大厅。接下来的那个钟头相当难熬。女人从咖啡厅离开,回候车大厅看杂志,她完全心不在焉,不时翻回上一页。有时候她干脆连头都不低,只是捧着杂志,双眼空洞无神。我拿了一份早报借以掩饰监视行为,还一边盘算着整件事,但毫无进展。我再怎么想,也顶多只是消磨时间罢了。方才与女人同桌的男子从车站领了行李,他或许是跟女人搭同一班车来的,男人原也是车上乘客。女人的态度十分明白,她并不喜欢男人在身边,而男的却有把握以手上那张纸逼女人就范。的确,女人后来对他客气多了。他们大可以在火车上悄悄协商的,为什么要特地下车才谈?此外,男人留给她那张纸又是什么?我正思绪起伏之际,女人突然站起来,走到报摊,带回一包烟,拿出一根点上。她抽烟的样子很笨拙,显然不谙此道。抽完那一根,她表情完全不一样了,变成暴躁且冷酷凶狠的表情,好像她抽这根烟是为了某种目的。我看墙上的钟,十点四十七分,只好继续胡思乱想。那张被揉得皱巴巴的纸很像剪报。女人曾想抢过来,但没成功。后来男人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个字,递给女人。当时她望了他一眼,并报以一笑。结论是:女人有把柄在那个痞子手上,只好佯装自己不讨厌他。我思索的下一个重点是:之前男人离开过车站,他可能是到停车处取车,也可能是去找剪报。总之,可能性这种东西爱想几个就有几个。但是他不可能不担心女人会跑掉,因此可以猜测他没把话说完,他只透露了一部分,也许他原先所知有限,这一点我无从考证。总之男人说了一部分之后,就安心地拎着行李,开着别克轿车离去,可见他已经知道女人的行程,并确定对方会主动联络他。十一点零五分,我把这些想法一一推翻,打算重新想过,不过没有进展。十一点十分,播音员告诉大家可以到七十四号月台搭乘第十一线的火车。这班车途经圣安娜、欧申赛德、德尔玛尔后到圣地亚哥。人群开始走出候车室,那女人也在其中。另一批人在收票口,等女人一过票口,我便往电话亭奔去,投钱拨号找克莱德?乌姆内。电话是弗米利耶接的。“我是马洛,乌姆内先生在吗?”她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乌姆内先生上庭去了,您要留言吗?”“那女人现在坐上往圣地亚哥的火车,她会在哪一站下,我无法确定。”“谢谢您,还有其他的消息吗?”“有的。今天太阳很大,我们那位朋友不像你命那么好。她先是在车站对面的咖啡厅吃早餐,然后在挤满一百五十个乘客的候车室干等,现在已经在那班列车上了。”“我都记下来了,谢谢您。我将尽快转达乌姆内先生。那么您有初步结论了吗?”“有。你隐瞒了一些事情。”她的口气顿时变了,肯定是什么人刚走。“听好了,伙计,你是被雇来做事的,最好闭上嘴做事,而且做得漂漂亮亮。克莱德?乌姆内在本地可是呼风唤雨的人物。”“谁说要吹风淋雨了,小美人?我就算要水也是啤酒瓶里装的那种,我心情好的话还可以拿酒杯敲首歌呢!”“你会得到你要的,侦探。但是你一定要照指示去办,别玩花样,清楚了吗?”“宝贝儿,这真是你对我说话最亲切的一次。再见。”“马洛,你听我说。”她突然急了,“我也不想恶语相向,这个案子对克莱德?乌姆内而言太重要了。万一搞砸了,他会损失一个重要客户。希望你能了解。”“很好,弗米利耶。我想我的潜意识部分应该了解了,我会试着记住。”我挂上电话,进了票口。下了回旋梯,又走一长段才到达月台。我一上车,便在怡人的吸烟区里坐下,这种地方保证让人一路喉咙舒坦,最后肯定替你留下舒服的肺叶。我叼起烟斗点着,加入吞云吐雾的行列。火车离站后,便在东洛杉矶的田园间蜿蜒前进,速度渐渐变快,往圣安娜奔去,在当地停了一会儿,女人没下车。火车又过了欧申赛德、尔玛尔,她仍在车上。

图书封面


 重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名侦探的谢幕总是让人分外感伤。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比利时小个子波洛,艾勒里·奎因笔下的莎剧演员雷恩,在最后一作中倾力一搏,赢得仓皇无力的悲剧感,这是一种明确、决绝的谢幕方式。还有一些名侦探永远“在路上”,似乎一直存活于城市的某个阴暗角落,不管时光逝去多少年,当你碰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去找他。比如歇洛克·福尔摩斯,比如菲利普·马洛。《重播》是雷蒙德·钱德勒的最后一部小说,一向冷眼看世界、愤愤不平的作家,这次难得展现其慷慨仁慈的一面,他赐予了犯罪世界的骑士——菲利普·马洛美好而温暖的结局。马洛和他的创造者一样,找到了一个相伴一生的亿万富婆,这几乎是文青们的最终梦想——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这只是梦里的童话故事,一个永不会在洛杉矶罪恶大街上演的童话故事。一切都掩盖不住马洛骨子里的哀愁和无奈。“酒精是帮不了忙的,什么也救不了这一切,只剩一颗无所寄托、无所求的心,冰冷地长在身体里。”这个漂泊不定的浪子,整天与犯罪事件打交道的都市侠客,也许暂时厌倦了在谎言和黑暗中挣扎求生的日子,但我们很难想像,他愿意从此抛开人间的不公不义,抛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草根生活。因为他不是别人,是菲利普·马洛,是功利主义社会里明知徒劳却依然挥舞着长剑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是推动巨石不断上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西绪福斯。完成《重播》后的第二年,钱德勒因酗酒过度去世,由此马洛下半辈子的快乐生活,遂定格在侦探小说史上,不再翻覆变化。这是人物的幸运,却是作家和读者的大不幸。《重播》很可能是钱德勒所有作品里结构最简洁、线索最单纯的一部。书名已经泄露天机,这只是钱德勒以前在《长眠不醒》、《晚安吾爱》、《漫长的告别》中奏响老歌的“重播”而已。《重播》拥有我们最熟悉的钱德勒小说情节模式:侦探接受一件看似普通的寻人案件,但在调查过程中一连串命案不受控制地接连发生,这些命案都毫无例外地指向幕后一个有权有势的人物身上,而侦探的任务就在于如何才能在这强大的敌对势力面前揪出凶手,伸张正义。马洛这次的新任务,是跟踪一个神秘女子,探查她的下榻之处。随后马洛目睹了一系列犯罪事件的发生,跟踪事件陷入迷雾。马洛会不会再一次扮演骑士角色,对这个神秘女子施以援手呢?没有女人,冷冷清清;有了女人,鸡犬不宁。拯救一个无辜的女子脱离苦海,是硬汉派小说最常见的套路之一,不过侦探和读者常常无法判断,那个看来似乎弱不禁风、身上却随时随地散发出致命诱惑的女人,究竟是亟待男人拥抱呵护的弱女子,还是施展魔法让男人变成石头的蛇妖女神美杜莎。毕竟,看起来像仙子,却往往把男人带进监狱的金发女子,其蛇蝎心肠劣迹斑斑,在硬汉派小说和好莱坞黑色电影里早已行之有年。这样一个纯粹明了的类型故事,换成干巴巴的厄尔·斯坦利·加德纳来写,大概会是一如既往的枯燥乏味,但钱德勒就是有本事用他讥诮冷嘲的生花妙笔,让故事逸出类型之外,成为硬汉派忠实读者期待的一道大餐。钱德勒曾夫子自道:“读者们常常觉得他们关注的只是作品的情节,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对情节其实不甚在意,他们所真正关注的,也是我在乎的,是通过对白和叙述传达出来的情感。”是的,这就是钱德勒把其他侦探小说作家甩出一个身位的地方:对他而言,侦探小说只是表达他对人世观念的一个手段和载体,他绝对不会满足于说一个人人爱听的好故事,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人性思考,才是他真正的心系之地。所以读者才能看到菲利普·马洛,一个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矛盾体。如果要评选侦探小说里最经常被人海扁的侦探,马洛必定独占鳌头。福尔摩斯、波洛、菲尔博士之类的本格名探,破案靠的是脑子里的“灰色小细胞”,动手动脚绝不符合绅士作风。而山姆·史佩德引领的硬汉名探联盟,无疑是拳头与枕头齐飞,脑子共枪子一色,挨揍的通常都是罪犯。深受钱德勒影响的硬汉作家罗伯特·布朗·帕克,笔下的波士顿守护神斯宾塞侦探就像是马洛翻版,唯有一点不同——斯宾塞是专业拳击手出身,面对空手道高手也能谈笑自如把对方放倒。只有马洛,老是一副可怜巴巴、提不起劲的普通人样子,拳头总没有嘴皮子过硬,在每一部小说里,都要被各种角色用诸如威士忌酒瓶、千斤顶、枪托、镇纸、球棒之类千奇百怪的东西砸晕,醒来之后,他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摆脱不了的麻烦,由黑道罪犯和白道警察共同编织的麻烦。当然,马洛并非没有神勇过——比如在《重播》的结尾,他的防守反击就相当精彩。这大概就是钱德勒的追求吧。他笔下的侦探,除了脑子好用点,嘴皮子利索点,其他的与芸芸众生别无两样。但我们不能把马洛看成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他看似玩世不恭,对一切都无所谓,其实身上体现的是美国式个人主义的真正精华:拥有完全自决的权力和自由,却不愿意以一个超然物外的旁观者身份脱离社会,反而在责任感和义务的驱使下义无反顾地拥抱生活中的罪恶。我们不能想像施瓦辛格、史泰龙之流的肌肉男来扮演马洛,刻在我们记忆里的马洛扮演者,只能是亨佛来·鲍嘉这样带着一丝忧郁色彩的影坛艺者。下马杀敌,上马赋诗,这一点骨子里的贵族气质,是在上流社会衣香鬓影里穿梭如鱼得水的红男绿女们所不能梦想到的境界。或许,《重播》里的一场对话可作为马洛和钱德勒一生的盖棺定论:——“一个像你这么冷酷的人为什么会如此温文儒雅呢?”她好奇地询问。——“我不冷酷就活不到今天了。而要是我不温文儒雅也不配活在这个世间。”2008年5月
  •     ———饯别马洛以及钱德勒终于要和马洛说再见了,颇有些舍不得。虽然不似好友那般亲密——马洛看似也无好友,但就象一起度过漫长夏天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从最初的距离感,到逐渐认同,到现而今点头问好简短攀谈的默契,他始终是房门的那一边呼吸着的存在。我熟悉他穿衣戴帽的风格,他声音的抑扬顿挫,他那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我知道他很晚才出门,也很晚才回家;他通常自己伺弄早餐,无非是吐司,鸡蛋和咖啡;他擅长煮咖啡,调酒的味道也不错;他嘴上总叼着烟卷,并随时准备把自己灌得微醺……但现在,他就要离开了,连同他家里的瓶瓶罐罐,还有他的一身烟酒味,从此再难寻踪迹……虽然知道自己大可以在某个适当的时候再看一遍钱德勒,让马洛再复活一次,但根据几十年的阅读劣迹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了。所以想到在此做一个“长亭外,古道边”的饯别。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侦探系列剧叫《斯蒂尔传奇》,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皮尔斯·布鲁斯南不知启迪了多少梦幻少女关于“性感”的初始教育。后来,《月光侦探社》的布鲁斯·威利斯又跑出来教导大家,原来“性感”也可以有不同的类型。马洛似乎介于这二者之间:高大威猛却不喜欢暴力,玩世不恭却宅心仁厚,生活态度消极却在肚子里盘踞一副古道热肠,倦怠疲惫却又总爱惹麻烦上身。马洛蜷缩在钱德勒那七本或长或短的侦探小说里,而钱德勒则躲在马洛的身后;钱德勒创造了马洛,而马洛则成为钱德勒的理想。钱德勒钟情于侦探小说,因为只有侦探小说可以贯彻他“人人都在作品里无忧无虑地散步”的写作初衷。侦探小说写来写去,无非只有两样东西,尸体和美女,亘古不变。侦探小说里也只发生两件事情,死亡和爱情,同样亘古不变。有侦探出没的地方就一定要有尸体出没,而如果这侦探是硬汉的话,侦探出现得也许会格外快些。《长眠不醒》是钱德勒的第一部小说,那时候他大概只有四十多岁,中年气盛,一会儿功夫就在笔下“乒乒乓乓”撂倒了6个,这似乎是钱德勒的小说里死人最多的一部,照现代人无与伦比的承受能力来看也确实太猛了一点。《再见,吾爱》一上来也是二话不说先杀人,杀足了3个才算过了瘾。好在《高窗》里,老钱沉稳了许多,直到第74页,才把每一具尸体奉献出来,但尸体总数没变,三具。到了《湖底女人》,年过半百的钱德勒终于显现出雄性荷尔蒙衰退的迹象,马洛硬汉于是流露出了脆弱的一面。当马洛发现在湖中泡了一个月的穆里尔的尸首后,居然做了恶梦。当然,即使在梦中,他仍不失为好汉一条,只是醒来的他显得一片凌乱——“嘴里塞满了床单,双手抓着床头的架子,使劲拉扯着。手放松下来才觉得肌肉酸痛。”而在发现第二具克里斯的尸体时,一向硬梆梆的马洛竟然顿时“感到脖子发软”。尽管“脖子发软”,但老钱的手可一点儿没软,很过瘾地谋杀了四个,甚至连马洛都开始自嘲,“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只是马洛又发现了一具尸体,他真是精于此道。大家应该叫我‘每天发现一具尸体的马洛’”。当然,这种脆弱和感慨也仅限于《湖底女人》。六年之后的《小妹妹》里,3个丧命,而硬汉马洛仍是那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死样子。至于《漫长的告别》,那么漫长的时间,也不过死了两个(看过的时间太久,数目有些模糊)。从总体趋势来看,老钱的杀人速度明显放慢,杀人效率明显降低,而走到了《重播》那里,已然经历了人生中的生离死别与劫后余生,他对死亡的看法陡然一变。《重播》虽然仍属于马洛系列,但它是这一系列里最为不同的一部。尽管之前炮制了那么多的死亡,但钱德勒从未通过马洛或任何人阐述过任何关于死亡的看法。然而在《重播》里,钱德勒却让一个蛰居于旅馆的老人说出了他对于死亡的看法,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不难体味出这之中的悲凉意味。在《重播》里,钱德勒处理死亡的方式也柔软了许多,一个自杀,一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而自杀的那个也是用了他能想到的较不痛苦的方法——吸毒过量然后自缢身亡。《重播》的另类还表现在马洛处理诱惑的方式上。说到对女人的看法,马洛就跟所有的硬汉一样简单,那就是:要么鄙夷要么同情。至于爱情——迄今为止还未发现。马洛同志的眼中从没有正常的女人,女人多数是神经质的尤物,说带刺的玫瑰恐怕俗了点儿,她们要么虚张声势,要么矫揉造作,总之就是没一个健康自然,昂扬向上的——《再见,吾爱》中那个爱管闲事的原警察局长的女儿看似不错,但好象马洛同志嫌她窥伺欲太强,过于好事。除了《重播》,钱德勒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刻划了一个又一个蛇蝎美女的形象(《高窗》有点小例外,那里出现的是个蛇蝎胖女人),从《长眠不醒》中的姐妹花到《漫长的告别》中令人惊艳的作家夫人。而这些笑里藏刀,吻中带毒的美女们无一不对完美先生马洛投怀送抱,马洛则忍功了得,总能坐怀不乱,点到即止,与我们的同胞柳下惠先生恐有神交之谊。总结起来,钱德勒对女人的看法还真够变态,他认为女人聪明的都是骗子,愚蠢的都是傻子,放肆的都是婊子,贞洁的都是神经有病,反正用“不可理喻”四个字就能概括全天下的女人了。这让我对他那长达三十年的超常规姐弟恋充满了病态的好奇——他对年长他十八岁骗色又骗婚的西西究竟抱有什么样的感情呢?是爱中有恨,还是恨中有爱,抑或是又爱又恨?但不论怎么体会都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在里面。再说回马洛,所有的女人中,只有两个引爆了马洛滔天泛滥的同情心,让马洛象雷锋同志一样前后忙活,一个是《高窗》里可怜兮兮的秘书小姐,另一位是《重播》里的逃亡女人。当然,还是在颠覆性的《重播》里,钱德勒终于让马洛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奋不顾身地和两位美女上了床,也许这对鳏居了好几年的钱德勒很重要。至于钱德勒对马洛的其它看法,在他的《简单的谋杀艺术》里说得很清楚了。感谢这两个人,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只是我的告别很简短,没有那么漫长。
  •     在一个卖盗版书花10块钱买到的正版书这本书很薄就拿起来看了我没读过钱德勒但是读起来很熟悉那种好莱坞4,50年代的黑帮片的气息从纸张里铺面而来觉得情节一般有种故作扑朔迷离的感觉也许是我变的粗枝大叶混不吝不能更好的品味书中的细节或者说我天性不爱这样的硬汉??但是这本书却让我拿起了那本漫长的告别开始读也许应该完整的读下来这个马洛系列再来说三道四吧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钱德勒的最后一部长篇,凑齐七龙珠。没什么干货,但总归有个结局,byebye,马洛!
  •     最後的最後,我也忍不住愛上了這位最迷人的偵探——馬洛。
  •     我读过的菲利普马洛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从长眠不醒开始我爱上了马洛,直到上一本雷声大雨点小的漫长的告别读完后,我发现我有些厌恶马洛的絮絮叨叨了,钱德勒让马洛变得不再那么沉默、冷静了。但是这部书让我又重新捕捉到了那个本属于马洛的影子,钱德勒有意收敛,没讲那么多过剩的、没用的笑话,没发那么多牢骚。它的情节也不如以前那般错综复杂,但多了某些情怀、某些情感,马洛更加多情了,虽然还是那臭脾气和他念念不忘的职业道德。最后,当那个姑娘追求他时,虽然早已不是第一次了,我心里一直在想,马洛啊,别再伤了人家姑娘的心了,老大不小的你也该有个家了。
  •     雷蒙德钱德勒作品,收藏。
  •     本人超喜欢钱德勒的文字,大师就是大师,翻译的可还可以,英文好的可以看一看原版,很好很推荐
  •     好书,便宜!喜欢!!
  •     犹豫了很久,这本书最后还是弃了,马洛的幽默讽刺的言语深深勾住我了。是钱德勒老了,时运不济才能写出这样吧?也许还带点翻译的问题?总之看着不太舒服了
  •     这书看的有点费脑子哦~
  •     所以最后和琳达成了?果然是谢幕作
  •     读到后半段有些奇怪,可能有点难以置信马洛会喜欢女人这件事……?但是最喜欢看的还是马洛在自己家的时候,总觉得他会喝一杯威士忌,或者慢慢的给自己煮咖啡,下一步死棋。
  •     写法上仍旧是一贯的钱德勒风格,但作为侦探小说,故事性差得离谱。
  •     购买了钱德勒的一套书。
    正要开始阅读。
  •     很有意思的作品,也不长,可以一看
  •     值得一读,
  •     单从侦探小说角度看钱德勒,他的谜题与侦破过程乏善可陈,但他的小说魅力本不在此,如果你压根捧起他的书之前,都没认为自己实在看一本侦探小说,那么你就会一点点被他小说的魅力感染并坠入。
  •     如果一个男人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太失败的话,迟早都需要一个女人来拯救。
  •     世界悬疑大师的杰作,当一遍两遍三遍乃至十几遍的拜读。
  •     首先要说的是,当当的书质量很不错,正版;
    其次,快递也很快,满意;
    第三,关于雷蒙德·钱德勒,自从十几年前看了傅惟慈翻译的《长眠不醒》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没事翻出来读个一遍,喜欢R.C的文字风格,喜欢他的黑色幽默,喜欢他笔下的菲利普·马洛...尽管他的作品跟传统的侦探小说不太一样,哪怕知道了结局,也愿意再读一遍,更多时候,我是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的,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都不可抑制地吸引着我。
    虽然也有许多人对他持褒贬不一的态度,但我认为,他的作品绝对堪称经典,区区7部长篇,喜欢他的人,每部都应该看一遍。
    《漫长的告别》中关于酒吧的描写,《湖底女人》中关于湾城景色的描述,读完《小妹妹》后那种欲罢不能、患得患失的感觉....《再见,吾爱》结尾的黯然伤神等等等等,总之,就是喜欢钱德勒的作品,没有理由...
  •     原来是最后一本,不看其他评论完全没意识到。这本灌水真的很严重,推理就更是潦草。还是马修书中的女人更接地气,马洛认识的女人都特别戏剧化,蛇蝎美人也多。
  •     小说让人无语,价格还是可以。
  •     给个好评,包装还是不错的,怎么现在外包装就一个塑料袋
  •     菲利普·马洛
  •     无意中买到,看后就深深喜欢上作者的文字
  •     这么()咋不上天呢……马洛这个任务我真心欣赏不来。虽然大体上对布洛克的评价远低于钱德勒,但我真心是喜欢他笔下马修这个角色
  •     钱德勒的小说值得一读。
  •     搞活动凑单来一本,因为一直看日系推理
  •     马洛是“肮脏大街的骑士”,而钱德勒呢,便是“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也许冥冥之中,钱德勒感觉到这是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所以,他回放,怀旧,感伤……,仁慈地赋予我们的大宝贝儿马洛一个温馨的归宿。 第二年(1959),钱德勒在美丽的圣地亚哥,在他的作品中总是散发着海藻和野鼠尾草味道的太平洋海岸边,仿佛终点又回到起点_长眠不醒,留下七部梦幻般的骑士马洛之诗,在风中飘荡,令后人反复吟唱……
  •     很喜欢雷蒙德的小说
  •     对于侦探类的小说没什么兴趣啊
  •     看到18小节了,里面的人物都很特别,感觉很奇特,不过印刷有一点小问题,看到现在,有三处错误
  •     打两星主要是给渣翻译
  •     依旧有个把死尸,个把次被敲昏,但难得的是居然有床戏,看着前面不停拒绝各种送上床滴美女,我猜测过硬汉是不是有啥难言之隐呢。没想到这次一下就两。从这一点上,不失为有纪念意义的谢幕。
  •     硬汉派侦探小说,很喜欢马洛这个形象。
  •     菲利普·马洛系列最后一本,前半部分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后半部分有点后劲不足的感觉~咳咳,这本里马洛更是艳福不浅,居然和两个绝色美人都滚床单了,棒,XDDD~以及,最后和琳达·洛林(《漫长的告别》里滚床单的那位)的电话似乎预示还有继续下去的可能啊~【嗯~搜了下,《普德泉庄园谜案》里好像和琳达·洛林结婚了,不过没写完,别人续写的,不打算看了
  •     真的不好看!最后洛林太太竟然又出场,最爱的女人什么的一口老血也是要吐出来了。
  •     如果说敷衍,过了,可能缺点是氛围
  •     正式阅读的第一本硬汉派风格推理小说。
  •     钱大爷的书一定要看啊,经典!
  •     这是套经典系列书籍~~~必须收藏~~~
  •     钱德勒的书,等特价的时候慢慢收,能收多少收多少。
  •     表现欲过于强烈的人设更多的是属于舞台了。不够硬气的反抗权威,在阿城的河图前。
  •     可怜的马洛,最后一次的艳遇
  •     最后他竟获得了爱情(手动拜拜)
  •     喜欢钱德勒的风格!
  •     购藏,待读。
  •     Replay.重播。钱得勒的小作品
  •     内容不做评价,喜欢的人都知道。
  •     高中读这个系列的书时,的确有腰封的功劳
  •     钱德勒的小说气氛总是很好
  •     终于全部看完钱德勒的六部长篇,综合看起来,钱德勒的小说,吸引人的不在于情节,有时候甚至觉得情节比较混乱,吸引人的是他的文采,而且他特别擅长于描述细节和景色,有些淡淡的忧伤。马洛时不时出现的幽默感以及小冷酷也招人喜欢,这部是他去世一年前写的,略显平淡有些地方也莫名其妙,但大师还是有他的魅力的,他的书值得再看一遍。
  •     大师的作品。。。。。。。
  •     他一生的长篇作品数量不多,却影响深远,他的小说创造了硬汉派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小说故事语言幽默,寓意深刻,推理缜密,情节紧张刺激...后来不少侦探小说家在受其作品影响下走上成功之路。马洛系列长篇,每一本都精彩,继《漫长的告别》后,这本《重播》不但是该系列的最后一本,也是作者一生中的最后一部长篇作品,写完此书后不久作者辞世,而本书开放式的结局引人无限美好想象,套用评论的话:雷蒙德·钱德勒因自己的作品而不死。
  •     马洛也是腿控啊
  •     只是这样精彩的对话就足以让你决定购买了----钱德勒《重播》  1  一阵刺耳、带着命令语气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说了些什么,我没听清楚,原因之一:我还没睡醒;原因之二:我把话筒拿反了。调正后...
  •     貌似是钱德勒最后一本马洛,59年去世,似乎感觉到空虚劳累。
  •     被忙碌中的当当弄的没拿到哈··还期望着看这本的··结果···一定买到···下次一起
  •     经典中的经典!!
  •     很久以来都没有找到有趣味的小说了,在网上看到钱德勒的小说,眼前不禁为之一亮,非常喜欢钱德勒的侦探小说中,设置悬疑时那种有张有弛,适可而止的方式,特别迷恋那个菲利普马洛,非常有男人味的硬汉形象。
  •     书超好!zan
  •     啊,再也没有颓丧的笑话大王马洛看了……结局还算HE,谢谢钱德勒大大(???
  •     克拉伦登四世很惊艳。就这么谢幕了啊,真正的离别都是这么发生的,在疲劳地认定太阳会照常升起的时候,在恍惚和一愣神的时候
  •     很不错的书,可收藏可阅读.
  •     这本是钱德勒的这套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本,故事很值得回味
  •     非常好的小说!
  •     一次买了多本老钱的书,慢慢读咯
  •     内容很喜欢。
  •     最失水准的一本。
  •     坐下来读一本推理小说,雷蒙德钱德勒就是唯一的理由。
    从第一本读的《漫长的告别》开始成了“钱迷”!
  •     硬汉马洛依旧迷人,结尾出乎我的意料。不管怎样,告别马洛可以用法国人那句话来形容“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
  •     很好,不错!书很新!
  •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
  •     还是《漫长的告别》经典。
  •     如果可能马洛会和那个女人在一起 但那样的马洛也不再是马洛
  •     相比我看的其他两本,马洛温情了点
  •     虽然便宜但货品质量确实一般,我已经换了两次货了,好几本装订都有问题,虽然都套着包装袋,但里面的书确实都很脏,买了十几本,基本每本都有裂纹坑角,压折,有一本书上面竟然亚了一个大坑,不影响看,装订有问题的我就换货了,不然看不了几天就散架了。话说当当真不错,几块钱的东西咱也换货,人家也客客气气的,我想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手人不是一个人吧。
  •     侦探小说愿意反复读的不多。钱德勒的书看到老了后会是同样是好消遣
  •     第一本马洛
  •     为马洛终于跟自己的委托人上了床加一星
  •     帮同学买的,她说很好呢。呵呵
  •     马洛终于要告别单身了,于是故事结束了………………钱德勒对自己笔下的硬汉抱以深切的同情,没有让他到终都是一个寂寞的悲剧英雄,不过这也削弱了故事人物的张力。但是,让张力什么的都见鬼去吧,最后一本了,马洛也该遇到点好事儿了,不然命运对他这样的男子也实在是太不公了。
  •     不好看。
  •     钱德勒还是喜欢读译本。这本开头写得相当引人入胜。而且还很薄。结局和我想得不太一样。也谈不上是失望,尤其是在基友给我科普了作者写这本书时的情况之后。总之还是可以一看。
  •     菲利普·马洛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硬汉。
  •     再见,菲利普·马洛,我会怀念你的。BTW,你的最后一次演出可真够烂的。
  •     果然就連偵探都是LA的更加風流一些
  •     有意思的一本书,推荐
  •     未读,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吧,大师钱德勒。
  •     翻译的有问题,饭店保安主任的名字前后不一致。应该是台湾翻译的。
  •     这部小说增多了对马洛的落寞状态描写,多年的硬汉侦探显出疲惫老态,尽管他与本书中的两位美女上了床,但也只是增加了他的落寞与伤感。《重播》算是雷蒙·钱德勒对马洛的告别,最终还是让他与曾经的一个女人过上了幸福生活——“屋子里盈满音乐气息”。
  •     马洛谢幕之作。再见,菲利普!
  •     菲利普.马洛这个小个子侦探又跌跌撞撞穿行在打探消息上面,略带着冷峻的文字恰到好处描写精彩故事,线索指向自然,结尾出乎意料。
  •     推理小说大师作品
  •     连马洛都要结婚了
  •     为什么不再版这本还是有原因的,确实平淡又无聊…
  •     你值得拥有。。。
  •     作为侦探类小说,不相关信息太多,有种隔靴搔痒感。
  •     除了艳遇,其他都很平淡
  •     印的满满当当的,书不大可以随身携带。
  •     这是一本好的书,应该买一本。
  •     不好意思评价晚了 非常满意
  •     为什么叫重播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