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伦特最后一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特伦特最后一案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2
ISBN:9787806577493
作者:本特利
页数:217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本特利的第一部推理小说,推出后广受读者欢迎,至今不断再版,并三次登上银幕。主要介绍了英国金融巨头、大亨曼德森被枪杀于自己的别墅这一案件的侦破过程,破案情节反而峰回路转,奇妙异常;破案过程精彩绝伦,是“本格派”侦探小说的杰作之一。本书有别于当时的同类小说,为侦探注入了“个性化”的血液,而其虽为作者游戏之作,但创意、技巧不输名家成熟的作品,评论家均给予极高评价。

内容概要

爱德蒙·克莱里休·本特利(1875-1956),英国作家,新闻人,诗人,克莱里休诗体创始者。大学就读于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毕业后研习法律,二十六岁时取得律师资格,同年,进入新闻界,先后任职于《每日新闻》、《每日电讯报》,直至退休。平时除了以主笔身份发表社论外,其文章散见各处,从严肃的政治评论到轻松的幽默小诗皆有,著有多部诗集。
作者的第一部推理小说《特伦最后一案》,推出后广受读者欢迎,至今不断再版,并三次登上银幕。本书有别于当时的同类小说,为侦探注入了“个性化”的血液,而其虽为作者游戏之作,但创意、技巧不输名家成熟的作品,评论家均给予极高评价。然而继本书之后,本 特利只再写了四部长篇及一部短篇作品,水准均不及第一部,但可读性仍高。另外,还编辑过一部推理小说选集。

图书封面


 特伦特最后一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以一部戏谑之作开启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大门,总有点不名正言顺的感觉。让一部包含了“多重解答”元素的作品拉开“黄金时代”的序幕,却又是恰如其分的选择。熟悉的名侦探,熟悉的主角和路人,熟悉的对话和细节,熟悉的案件开端,熟悉的破案过程,熟悉的古典之风,熟悉的清新气质。这就是爱德蒙•克莱里休•本特利在1913年发表的《特伦特的最后一案》。大部分“多重解答”作品的推理运用的是“剥壳式”的推演过程,改变凶手的同时也改变了案发经过。但是本特利却采用了一种“迭加式”的解答过程,按照由后向前的推进方法设计每一重的解答,变更凶手的同时却并不改变案子的整体走向。案件中的转折来自于“丢失的时间”,而这种时间上的不完整性一般来源于新增的线索(包括有预谋的行动,突发情况,意外等等),伪造线索并不适用于此种方法。三重解答中,后两重都是案件关系人的自白,有点讨巧。首个解答虽然有点推理的味道,但也只是停留在猜测的程度上,作者并没有花什么大力气。其实这种结构的“多重解答”完全可以写的更加优秀,可惜了(同样的感觉上一次是《主教杀人事件》)。案件中有关鉴识学的部分在现在看来未免有点草率,现今的侦探故事大量引入刑侦科学,在我看来,普通作者掌握的刑侦知识不可能比警察还丰富和专业,所以作品万不可写成结案报告或是科普文章。PS:有关“爱情元素”这个看点,我怎么没看出来呢?
  •     好吧我先承认小说一波三折貌似挺精彩的,可仔细一想,根本就是侦探本人并没有做好侦探工作,所有推理并没有基于确实的证据,就是环境证据+猜测,才出现了最后的情况。作者为了给大家一个出人意表故意把能确认的证据模糊处理,根本就不公平。如此一看即使结果很出人意料,那也是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
  •     推理史上反推理开山之作。如果不是对推理史感兴趣的,还是不要读的好。它是一篇实验性和先锋性很强的文章。我自己读的时候,也是越翻越快,迫不及待地想结束这篇文章。即使对反推理这个概念感兴趣,也应该去读读同类型的另一篇名作毒巧克力命案,它的可读性还比较强。反推理,实在是对它太屈才了。它其实是对提出假设,再加以论证的治学思路的诘难。比较荒唐的例子就是红学中的考据派,他们把红楼梦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对应了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你若让他细细说来,他可以举出十几件甚至是几十件与他体系相符的例子出来。大家听后可能还真的有些心动了,一件两件可能是巧合,现在这么多件都符合,他说的还有一定道理呢。但是大家回头仔细想想清楚,这根本是胡扯。为什么他能胡扯得这么有道理呢?在举一个更夸张的例子就明白了。怎么论证战前占卜是非常准确的?只需要把恰好占对的实例全部挑出来就可以了。推理也一样,由于你有了前提预定(在实际过程中可能这只是你潜意识中的概念,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不自觉地就把那些符合条件的线索集合起来而忽略其他,这样你会越堆越多,越来越确信自己的结论。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可惜我是先看的希腊棺材,没办法,所以对它真的没什么感觉。
  •     五星。听说是反推理小说,因此被奉为经典,作者的原意是讽刺推理小说的。真实误打误撞的经典。是自初中起一直想看的小说,发现的确是因为写的早。虽然没有特别出彩,但至少不负我这么多年的念想。
  •     事物发展到巅峰也就意味着走向绝处,反“黄金时期”而行之,却有一片新天地
  •     看了几遍开头,都看不下去了...以后再翻吧
  •     我读过的最神奇的一部侦探小说!
  •     早期的多重解答经典,逊色于毒巧克力
  •     高中时期阅读。
  •     以前看的竟然是缩写本……缩到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程度,还是不错的。看了全文……实在是罗嗦,比《弓区》还严重
  •     Trent真是个可爱的侦探,故事本身挺有意思的,可惜作者废话挺多的,让人恨不得翻的快点。
  •     还行,比一般小说好看,比侦探小说却又不如
  •     我真讨厌推理小说里的爱情那!反推理的想法是好的(我觉得也是对的),但这故事本身有点弱啊
  •     对几十年前的小说应该放在当时的情况来评价,虽然现在看来可以说已经很普通了~~特论特可以说不是一个成功的侦探,而且被儿女私情冲昏了头脑,但正是这样才更觉得贴合实际~~
  •     处女作其实很不错了~~
  •     精彩的反侦探是叙述,不亚于教父级别的《陆桥谋杀案》
  •     作者意在讽刺侦探小说吧。
  •     考虑到成书年代,本书的多重转折算是很不错了。现在看来,可能火候差很多。可以想见此书为何在侦探小说历史上的地位如此之高。这种反侦探的侦探小说,在现在日本无所不用其极的推理小说界可能已经是司空见惯,在黄金时代尚未到来的当时,也算是开创性的尝试了吧。
  •     推理是合逻辑的,但是完全是错的。英国幽默的一种,自嘲。但是还是郁闷型的。
  •     反推理的历史好久。
  •     游戏之作,据说是反推理的鼻祖~
  •     开启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 但到底不是黄金时代的巅峰=v=
  •     也不过如此。为什么江户川乱步如此推崇呢?
  •     这个展开方式有点儿不对啊~
  •     很久以前读过,印象中很精彩。
  •     多重解答的经典之作
  •     附带着詹宏志的序
  •     多重解答、莫名其妙的爱情、隐藏关键线索,所谓的侦探小说史上无心插柳欲破还立的经典之作,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变形后的罗生门而已。
  •     涉猎推理小说不多,当真没有办法如詹宏志先生般理解它的伟大之处。的确构思挺巧的。
  •     翻译得好差。。。。
  •     是有点啰嗦,但确实可以算比较特别的一个故事,侦探犯了错,陷入了恋爱,最后凶手还是自己承认的,但也没影响到侦探的推理,被号称为黄金时代三大奇书确实还有一定的道理的
  •     毕竟现在看是有点落伍了但还是要看看的不大喜欢这个侦探儿女私情阿
  •     侦查技术的原始可以归结为成书较早(其实根本没那么早),但啰嗦重复的语言简直爆了现在的起点文三条街。所谓反推理,不如说是侦探的概念和后来黄金时代的大能侦探不同。但问题是特伦特侦探简直就是2他妈妈给2开门,2到家了……很难接受
  •     侦探和女主这是要闹哪出啊。。
  •     如题,真是奇怪
  •     所有的集大成或者新浪潮都是从不成熟开始,谁没有年轻过呢!所以要以历史的角度看待。
  •     还达不到反推理的高度吧,只是大尾巴狼侦探而已,不能颠覆任何事情。短小精悍是优点。
  •     意义很大,比如在推理小说当中加入爱情,多重解答以及反推理。但就综合水准来看并不如二十年后的陆桥谋杀案和毒巧克力谜案高。而且这本书阅读体验实在不怎么样,两百页能看出四百页的效果,也是独一份了,三星半推荐。
  •     发货的时候才告诉我这本书缺货so没法评论拉!
  •     结论是,早期推理小说还是少看,即便打着“反推理”的招牌。
  •     反推理奇书
  •     虽然不像奎因那样叫嚣着挑战读者,不过仍然是本格派推理小说的难得佳作~作者本特利原意是嘲讽一下推理侦探小说,不过却反而成为个中翘楚~多重解答的案件和推理总是让人大呼过瘾~人物个性也塑造的不错~全五星好评哦亲~
  •     老实说,这本我压根看不进去,看不进去啊看不进去。虽然他被封为侦探小说的经典必读等等
  •     打脸之作
  •     ==
  •     简约而不简单,推荐入门者阅读。
  •     其实就其反推理和多重解答这两点,完全可以给四星,但是中间叙述太啰嗦,扣0.5星,要是改写缩写一下还是很不错的小说。。。。
  •     看到侦探解释什么是指纹我才意识到这是本多么古早的书。
  •     再一次证明了所谓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一定是好看的。对所宣传的打破传统,第一个‘有血有肉’谈着恋爱的侦探,到是没有什么感觉,只觉得他是我看过的最失败的一个侦探,案子没破,到被嫌疑人们的揭密震得目瞪口呆。虽结局还是比较出人意料,但作者也没有给出多少线索,导致阅读过程中一点没有解谜的快乐。整本书反到更像是希区柯克式的悬疑作品。
  •     从技术层面来说,诡计是精巧的;从爱情的描绘上来说,小说是讨巧的。至于所谓的推理小说是不是应该加入爱情的元素,我倒觉得,情感到了,就可以了嘛。
  •     侦探恋爱+多重解答+反推理的早期尝试
  •     作者传达的“多重解答”思想在那个时代是一种解构,在当下则是一种可借鉴的创作思路。
  •     有点奇怪的一本书~~
  •     看完本书,只能说还可以,还不至于到被人吹捧到一塌糊涂的地步!
  •     推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第一个解答出来发现后面还有很多页就知道要多重反转了,而且最后还是侦探错了,真令人欣慰。逻辑上成立不代表事实上如此,太多的名侦探一帆风顺得过份了。
  •     重庆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是脑残吗?从来没见过推理小说自带剧情简介的,你特么这和看柯南漫画在前几页画个圈写上“凶手就是他”有什么区别?!好好一本反推理,都被SB编辑的自带剧透属性搞恶心了……一切先提出结论再去反推的侦探都是渣渣,自特伦特以降,无数推理小说史上名侦探躺枪无数……
  •     这也是最好要再看一遍的。当初看的时候就觉得挺惊艳,几重解答,到最后都没解出来,就记得这些了。
  •     2012.09.12——2012.09.14
  •     一波三折的推理,三次剧情反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