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诅咒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康德的诅咒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020060382
作者:Michael Gregorio
页数:418页

作者简介

默默无闻的普鲁士年轻检察官斯蒂芬尼斯突然收到普鲁士国王征召,去哥尼斯堡调查数起残忍的连环凶杀案。有人说是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派间谍来制造混乱,也有人说是魔鬼!
八年前,斯蒂芬尼斯曾来到哥尼斯堡拜见仰慕已久的哲学大师康德,两人彻夜长谈。不久,康德的好友突然逼他发誓在康德有生之年不再踏足哥尼斯堡一步。
王命难违。斯蒂芬尼斯只能违背诺言,重返哥尼斯堡。在经过一系列曲折的调查和意外后,大师康德出手相助,但真相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书籍目录

错误的开端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鸣谢

编辑推荐

  铁蹄与魔鬼笼罩下的历史推理小说巅峰之作!  拿破仑大军压境下的普鲁士,发生震惊全国的连环凶杀案!凶手是魔鬼,还是拿破仑的间谍?年轻检察官临危受命,重返禁忌之城哥尼斯堡,哲学大师康德出手相助,真相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内容概要

迈克尔·格利高里奥是一对定居意大利的英国哲学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康德的诅咒:纯粹理性杀人事件》是他们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出斯蒂芬尼斯为主人公的历史推理小说系列的第一部。

图书封面


 康德的诅咒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仅仅翻译成《纯粹理性杀人》比较好,此次翻译的书名泄露了剧情,是原则的悬疑的氛围降低。如果读者一开始就知道康德的嫌疑,而主角又屡屡扑空的话,使人忍不住想嘲笑他。原书传递出浓重的绝望的气息。让人以为救赎几乎是不可能。令人忘断了秋水,才在漫长的浓重的黑暗里,发现一点点儿微光,也不此前经历种种不堪,真想为之一哭。
  •     纯粹理性的谋杀,可能存在于这个世界吗?题目本身就很吸引人,并且书中又穿插了康德的哲学、普鲁士的历史,确实教人眼花缭乱。看一部侦探小说的同时,能够收获到一点关于哲学家的知识,这无疑是很罕见的。作者对于谋杀的看法,从深刻的层面看来,竟与江户川乱步如出一辙。最无法破解的谋杀,就是没有动机的谋杀。没有动机就不会被怀疑,这甚至可以弥补手法方面的破绽。当一个人可以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时,他跟上帝还有什么区别?
  •     我的标题大概取得有点狂妄,说实在的,我不会写评论,只不过都是有感而发罢了。但本书的标题——中文标题——就不免有炒作的嫌疑了。《康德的诅咒——纯粹理性杀人事件》,这不知是译者的初衷还是被编辑弄出的噱头,本文是有关康德不假,但我没看出诅咒在哪儿。而微妙的汉语让人看不出究竟康德是诅咒的施动者还是受动者。康德被由哈诺的经历引起的魔魇诅咒了?抑或由他而起的那个理性杀人实验给哥尼斯堡带来了诅咒?还是指魔鬼的爪子?说到此,还不如用“魔鬼的爪子”为题比较好呢。巧的是故事中不止一次提到了本书的名字,如果没看错的话,原文首次提到Critique of Criminal Reason是在160页,译为《犯罪理性批判》。这倒是解决了我每次看到封面的英文标题时都会有的困惑:究竟reason意为动机还是理性?看过这个翻译之后我想通了,答案很简单,因为无冠词无复数,想必这个reason应该是不可数名词了。再稍稍纠结一下这个书名,“杀人事件”这个说法总让我联想到某岛国悬疑作家的作品,尤其是每次看到这四个字都会有个穿蓝衣戴眼镜的男孩形象在我脑中乱晃……这个故事有着一种独特的美。太多的话语我无法理解,太多的暗喻我不能参透,太多的疑问在脑中盘旋……尽管我在开头就想放弃,尽管我一再想要半途而废,我仍然认为这是我读过的最优秀的推理小说。——这么说似乎太贬低这一著作了,因为我读过的严格意义上的推理小说一共就那么几本。不妨这么说吧,它应该是我读过的最优秀的小说。坦白的说它不是我最喜欢的,只是说此书二位作者的水准是我认真读过的小说中最高的。可以这么说,作者们的思想不在我触目可及的范围内,所以我可以感觉到若干年后再读此书定会有更深的理解。说到此,又想起有意思的一件事。与此书的初遇是在08年的书市上,当时正值此书出版一年之时(不知为何沦落到书市上贱卖,大概都和我一样望而却步了吧),那时的我还是对德国有很大的激情,几乎一下就在一整面书架上发现了“康德”二字,抽出一看标题,竟又是自己喜爱的悬疑推理小说,但草草看了简介之后竟有无聊之感,还对那打了八五折之后的价格耿耿于怀,因而与这一大师级作品擦肩而过。我并不后悔,反而觉得庆幸,要是当时买回去读了,恐怕直至今日那其中的书签也只会插在前几页不动了。而我更加庆幸的是三年后在图书馆发现这久违的书籍时我下定决心借下了它。虽然有时我固执,但我不会固执到接纳不了一本好书——读一本好书实在有醍醐灌顶之感……考赫他不是主角,开始也没有吸引我多大注意,但越到最后反而越去注意他,为他的命运担忧。以至于读完整本书下来,最先想到的,是他。他刚出场时可以说给我的印象很模糊——大概只是个照章办事的刻板军士;随着故事进行下去这种印象也没有很快改变,但临近尾声时这个形象突然丰满起来,像是突然从一个深灰色的影子变成有血有肉的人了。尤其是他从凶器联想到亡妻的职业再去追查那条线索(其实是破案最关键的一条线索)时,还是能感觉到他的情感的细腻。而当哈诺把防水风衣让给他时让人隐隐感觉到不安,再联想到出入教授宅子的朗普和教授强烈建议哈诺穿上他那风衣,我感觉到考赫这个人物可能快要成为凶手的另一个牺牲品了,也是破案的代价。当哈诺读到考赫给他的便条时我已经可以断定他会成为这个牺牲品。再说之后哈诺检查他的尸体上的遗物,那条手帕,那些一元纸币,还有刻意叠得很小的那张揭露结局的纸片……不知为什么一切都令人无比惋惜与伤感。考赫其实是个很聪明的男人,也是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他最后独自去找杂货商人时问的话都跟哈诺这个检察官相同,应该说他的思维和逻辑都足以使他胜任更高级的职位,更别说他出色的军人素养了,这一点在安娜袭击鲁柏林斯基后得以体现——冷静的指挥使得哈诺都觉得他们两人的角色互换了。哈诺如此亲昵的称呼大概是因为知道了太多连他妻子都不知道的他的隐私故事,一下拉近了距离吧。奇怪的是,不像读《硫磺密杀》时对Agent Pandergast那种惊艳的感觉,故事一开始我没对他这个主角产生多大好感,也许是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刻画这个原本平凡的年轻检察官吧。当一个低调平凡的主角确实是件好事。首先他很安全,若是哈诺根本高傲到注意不到考赫的存在而没有把那件致命的防水风衣给他的话,他就为直接事业献身了。其次这样的主角很真实,他是个凡人,也会受到妖媚女人的诱惑,也会在推理中误入歧途,也会因为弟弟的魔魇在精神上陷入绝望。有些故事的主角没什么存在感,只是引领故事的发展罢了,但哈诺不是,正相反,他是很有存在感的,不只是给出故事进行下去的线索,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复述人,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在故事里,他甚至是康德实验的动力源泉,是他实验的一部分!他甚至决定了太多人的命运,因为他的思想弟弟自杀,当然也是种解脱,因为他的思想,康德开始了理性杀人实验,因为他的错判,波罗的海的捕鲸人旅馆的老板和老板娘双双自杀于监狱中,甚至结案之后,在他的报告里二人还要承担所有的罪名。关于他最后呈给国王的报告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不肯写出事实。除了要保护康德还有什么原因?为了平定大众的恐慌?但把对凶手的畏惧转移到“法国间谍”身上有什么好处?这难道不会激起群众对法国人的愤怒,不会激化普法矛盾么?康德一个精确到人们用他出门散步的时间来对自家钟表的哲学家。我一直怀疑研究哲学那种东西研究得太久早晚会令人发狂。康德的实验虽然不是发狂,却也摧毁了不相干的无辜性命。关于他我也一直有太多疑问,首先他究竟是如何“制造”出的“杀人机器”朗普?仅仅因为朗普对自己的哲学的耳濡目染么?还是那次教唆忠实的男仆追杀费希特一事的催化作用?其次,教授临终那句话到底指的是什么?Es ist gut.Was ist gut?Das Ergebnis seines Experiments?最后,关于他那死后未出版就被送往一个不存在猜疑的世界的《犯罪理性批判》,我想那些手稿只是能算个“序”,剩下的章节,早已用鲜血书写而成了罢……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绝无仅有的凝重的历史悬疑小说
  •     ……凡我自己找的推理怎么都那么不行……好吧历史细节很萌人
  •     纯粹理性批判
  •     -.- 看完觉得很蛋疼
  •     康德是csi之父
  •     康德的仆人在浓雾密布之中化妆成康德追杀费希特… 作者脑洞开的还是可以… 此外,全书风格比较阴郁惊悚,但是推理不够精彩。
  •     在F同学的引导下,读得不安心。
  •     喂wwwww
  •     【Critique of Criminal Reason(Hanno Stiffeniis, #1) 】康德作为莫里亚蒂。“杀人的至高无上的乐趣”。冷血的谋杀。
  •     这是一本特别不好看的书怪异闷
  •     故事还行。翻译得好啊~
  •     细节描写过多,有些啰嗦。可能是我对康德哲学了解的不多,所以不太理解小说中提到的无目的的纯粹的犯罪和理性之间的关系
  •     这个书我是看过之后完全没有印象的那种,当初会看完全是冲着那个康德的名字去的~~
  •     小说的概念很好,前面氛围的普陈也不错,就是有点虎头蛇尾。另外,竟然是包慧怡老师早年的译作,很有意思。
  •     我当初因为什么买的这本书啊?
  •     摘录: “有一种人类经验可与大自然的力量并驾齐驱,最具有恶魔性质的事情——没有动机的谋杀,冷血谋杀。” ” “在人对另一个人实行神明般的权利时,大自然的法则就被颠覆了。冷血的谋杀打开了通往至高无上的大门。那是一尊无人可与之并驾齐驱的神……” “人类意志至高无上的表现,超越了逻辑与理性、善与恶的行为:没有动机的谋杀。那一刻,人得到了自由,并从道德的桎梏中得到了解脱——像是大自然一样,或者说,像神一样。” “自杀算不算冷血的谋杀呢?那是任何人所能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还有比这更加绝对的自由吗?如果我们必须等待着被毁灭,等待“承受暴烈的命运的种种打击”——那位英国的诗人是这么告诉我们的,那么,为什么把高潮推迟到另一天呢?死亡是对任何存在过的生命的一场至高的升华。”
  •     人是自由的哈哈哈唉中毒了= =#
  •     说实话真的的难以卒读。。。很佩服自己竟然读下来了。。。。
  •     有意思就够了
  •     原著无聊,译本更无聊。如果译者能够了解一下康德,就不会翻译中出现那么多术语错误。
  •     消遣來
  •     事实再一次让人无奈地证明了,拿哲学家唬人的都不是好作家
  •     太坑爹了。
  •     哈哈哈,仆人牛逼!!08年还是09年看这本小说的。
  •     哎,有投机取巧之嫌!
  •     被拿来当作噱头的康德躺枪
  •     康德何辜。 完全没有充分利用康德的噱头。找个其他的随便什么学家都是一样
  •     莫名其妙的情节。寒假第二十一本
  •     没意思,噱头大于内容
  •     发生在哥尼斯堡的连续杀人命案,在大哲学家康德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间内,黑暗持续笼罩……作者是英国一对哲学家夫妇。不算完全架空的历史悬疑小说,但里面涉及到的康德哲学思想其实不多,历史的作用也仅限于点缀,不能走得更远。所谓的纯粹理性,无目的谋杀,说不上太牵强,但也很难令人满意。作为一部消谴书,消谴一下历史,展示假想的哲学家的另一面,仅限于此了。
  •     康德(Kant)命令朗普(Lampe)化装成自己的样子半夜提刀满大街追砍费希特(Fichte)。想想这个场景都让我要笑死了。 哲学与侦探小说嫁接,总是有点磕磕绊绊的;不如变态心理学和侦探小说那么引人入胜,例如《沉默的羔羊》。
  •     开头很精彩,结局很烂尾。
  •     无语置评呐
  •     还不错啊
  •     年轻时四处看书,如今已经想不大起来了。。。
  •     是我没看懂还是怎么,我总觉得结局不应该是那样
  •     上课时读的,蛮吓人,这种感觉可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害怕被老师抓到进行报复的担忧。
  •     很早之前看的,对某些内容的探讨很深刻
  •     这本书开始还读的兴致勃勃 有些理论很有意思
  •     前面写的蛮好的,气氛营造的不错,就是这结局太一般了,总觉得没写完,前面铺垫下来再怎么也该有个震惊一点的结局吧
  •     201009.看的时候觉得只是还成;昨晚看完之后关灯睡下 忽然感到书里格尼斯堡阴森寒冷大风浓雾的氛围。我忽然觉得自己就像kant一样衰老;不同的是,我老得已经没有力气对这个世界感兴趣。我漠然的想,我睡着之后不会再醒来,即使世上再多伪装欺骗凶残,也与我无关了。当然,今天早上我还是乖乖爬起来上班去也。书名英文是"Critique of criminal reason"
  •     这其实不是标准意义的推理小说,因为在这里人类意志至高无上的表现是没有动机的谋杀
  •     好
  •     气味的描写非常深刻!填补了多年以前(高中?)挖的坑...不过因为是在车上看完的,所以杀人手法到底是什么啊?我是不是哪里遗漏了...期待有一本里面有康德x矢吹驱的同人作推理小说...
  •     看到五分之四还没有看到纯粹理性是个什么东西。
  •     这其实是本需要努力说服自己读下去的书。。好吧。。。是我的错。。
  •     实在是写的不咋地,还破坏康德在我心中的形象
  •     《康德的第四批判——被诅咒的康德》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035283/
  •     虎头蛇尾 可惜
  •     看到最后有点莫名其妙...
  •     不知所云,以后再也不看这种打着哲学旗号的悬疑小说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