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四大名著 > 西游记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1994-04
ISBN:9787805200552
作者:吴承恩
页数:764页

作者简介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和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进行了潮弄。这是这部演述超人间故事的神魔小说最突出、最优异的品质,也是它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的最根本的所在。
《西游记》的主旨就是在于政治批判,那就和小说的形象和意蕴不符了。对现实政治的讽刺顶多只是这部神魔小说的附带性的内容,是信手拈来之笔,是讽喻世态人情中的涉笔成趣。一部小说如果不包含丰富的、多元的、在众多棱面上映射出众多意象的内涵,就不成其为多姿多采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不会万古长新。

书籍目录

前言
校评说明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妖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内容概要

吴承恩(1501年-1582年),汉族。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82岁。
《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目前只遗留后人辑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认他是中国的《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但也有观点认为不是,目前在学术界保持着争议(旧时传说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处机)。
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正,忠于自己的妻室。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一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以外,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种,都是传统积累型的小说,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演讲和戏剧的反复加工才最后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这三部小说又代表了中国长篇小说发展上的三个进程。中国长篇小说起源于宋代说话艺术的“讲史”科。中国的长篇小说开始只有唯一的历史小说,历史小说在以后也是中国长篇小说  约大宗。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加上艺术虚构衍演的。《三国演义》是最早的也是最标准的演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的历史小说,《水浒传》衍演的梁山泊英雄故事虽也是以历史事实为背景的“讲史”型的小说,但它已不侧重于朝代兴废和帝王将相之间的事迹,其重心移到密度更大的社会生活的描绘上来了,和原来意义上的历史小说有了分歧,或可说已开始从历史小说的框架中挣脱出来,成了历史小说与非历史小说之间的一个过渡性品类;而《西游记》,则玄奘取经的史实只成了一点因由,完全从历史小说——早期长篇小说的唯一品类——中分裂出来,独立而成为神魔小说的新品类。这在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意义。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意象的濡染。除了神只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  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以来的志怪小说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和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进行了嘲弄。这是这部演述超人间故事的神魔小说最突出、最优异的品质,也是它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的最根本的所在。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大上老君、西方佛祖释迦如来,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只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形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同愤于他受紧箍咒的窝囊气而欣喜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突梯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过,乃至宗教的虚伪性质也就彻底暴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家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

章节摘录

  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概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采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定,着迦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福诗曰: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水周全。禄诗曰: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世太平。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恩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寿诗曰,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蔼,寿花新采插莲台,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但见那天龙围绕,花雨缤纷。正是: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万里天。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抽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甫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准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裥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裳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人我门来。”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十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菩萨遂将锦栅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杖,径下灵山。这一去,有分教:佛于还来归本愿,金蝉长老裹梅檀。  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现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菩萨不敢久停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摸二三年间,或可至此。”遂辞了大仙,半云半雾,约记程途。有诗为证。诗曰: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传道有方成妄语,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道:“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惠岸道:“师父,你看河有多远?”那菩萨停立云步看时,只见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只是红蓼花蘩知景色,白蘋香细任依依。  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刺一声响喨,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青不肯,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撩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2”那怪物就持宝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真个惊人:木叉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僧岸上冲。那一个威镇流沙旆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那一个翻波跃浪,这一个吐雾喷风,翻波跃浪乾坤暗,吐雾喷风日月昏。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遭的黄龙。那个使将来,寻蛇拔草,这个丢开去,扑鹃分松。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大地朦胧。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    却说那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不多时,过了两界山,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个针儿,迎着风,幌一幌,原来是个碗来粗细一条铁棒。他拿在手中,笑道:“这宝贝,五百余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出来挣件衣服儿穿穿。”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广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进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点玉块,唬得那陈玄奘滚鞍落马,咬指道声“天哪!天哪!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与他斗了半日,今日孙悟空不用争持,把这虎一棒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行者拖将虎来道:“师父略坐一坐,等我脱下他的衣服来,穿了走路。”三藏道;“他那里有甚衣服?”行者道:“师父莫管我,我白有处置。”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牛耳尖刀,从那虎腹上挑开皮,往下一剥,剥下个囫囵皮来,剁去了爪甲,割下头来,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提起来,量了一量道:“阔了些儿,一幅可作两幅。”拿过刀来,又裁为两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围在腰间,路旁揪了一条葛藤,紧紧束定,遮了下体道:“师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针线,再缝不迟。”他把条铁棒,捻一捻,依旧象个针儿,收在耳里,背着行李,请师父上马。  两个前进,长老在马上问道:“悟空,你才打虎的铁棒,如何不见?”行者笑遵:“师父,你不晓得。我这棍,本是东洋大海龙宫里得来的,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铁,又唤做如意金箍棒。当年大反天宫,甚是亏他。随身变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刚才变做一个绣花针儿模样,收在耳内矣。但用时,方可取出。”三藏闻言暗喜。又问道:“方才那只虎见了你,怎么就不动动,让自在打他,何说?”悟空道:“不瞒师父说,莫道是只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剥这个虎皮,何为稀罕?见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么!”三藏闻得此官,愈加放怀无虑,策马前行.师徒两个走着路,说着话,不觉得太阳星坠,但见:焰焰斜辉返照,天涯海角归云。千山鸟雀噪声频,觅宿投林成阵。野兽双双对对,回窝族族群群。一勾新月破黄昏,万点明星光晕,行者道:师父走动些,天色晚了。那壁厢树木森森,想必是人家庄院,我们赶早投宿去来。”三藏果策马而行,径奔人家,到了庄院前下马。行者撒了行李,走上前,叫声“开门!开门!”那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唿喇的开了门,看见行者这般恶相,腰系着一块虎皮,好似个雷公模样,唬得脚软身麻,口出谵语道:“鬼来了!鬼来了!”三藏近前搀住叫道:“老施主,休怕。他是我贫僧的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头,见了三藏的面貌清奇,方然立定,问道:“你是那寺里来的和尚,带这恶人上我门来?”三藏道:“我贫僧是唐朝来的,往西天拜佛求经,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万望方便一二。”老者道:“你虽是个唐人,那个恶的却非唐人,”悟空厉声高呼道;“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庸人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弟I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你们这里人家,也有认得我的,我也曾见你来。”那老者道:“你在那里见我?”悟空道:“你小时不曾在我面前扒柴?不曾在我脸上挑菜?”老者道:“这厮胡说!你在那里住?我在那里住?我来你面前扒柴挑菜!”悟空道:“我儿子便胡说!你是认不得我了,我本是这两界山石匣中的大圣。你再认认看。”老者方才省悟道:“你倒有些象他,但你是怎么得出来的?”悟空将菩萨劝善、令我等待唐僧揭帖脱身之亭,对那老者细说了一遍。老者却才下拜,将唐僧请到里面,即唤老妻与儿女都来相见,具盲前事,个个欣喜。又命看茶,茶罢,问悟空道:“大圣啊,你也有年纪了?”悟空道:“你今年几岁了?”老者道:“我痴长一百三十岁了。”行者道:“还是我重子重孙哩!我那生身的年纪,我不记得是几时,但只在这山脚下,已五百余年了。”老者道,“是有,是有。我曾记得祖公公说,此山乃从天降下,就压了一个神猴。只到如今,你才脱体。我那小时见你,是你头上有草,脸上有泥,还不怕你,如今脸上无了泥,头上无了草,却象瘦了些,腰间又苫了一块大虎皮,与鬼怪能差多少?”  一家儿听得这般话说,都呵呵大笑。这老儿颇贤,即令安排斋饭。饭后,悟空道:“你家姓甚?”老者道:“舍下姓陈,”三藏闻言,即下来起手道;“老施主,与贫僧是华宗。”行者道:“师父,你是唐姓,怎的和他是华宗?”三藏道:“我俗家也姓陈,乃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人氏。我的法名叫做陈玄奘。只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赐我做御弟三藏,指唐为姓,故名唐僧也。”那老者见说同姓,又十分欢喜。行者道:“老陈,左右打搅你家。我有五百多年不洗澡了,你可去烧些汤来,与我师徒们洗浴洗浴,一发临行谢你。”那老儿即令烧汤拿盆,掌上灯火。师徒浴罢,坐在灯前,行者道:“老陈,还有一事累你,有针线借我用用。”那老儿道:“有,有,有。”即教妈妈取针线来,递与行者。行者又有眼色,见师父洗浴,脱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过来披在身上,却将那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走到师父面前道:“老孙今日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1!这等样,才象个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裰儿,你就穿了罢。”悟空唱个喏道:“承赐!承赐!”他又去寻些草料喂了马。此时各各事毕,师徒与那老儿,亦各归寝。  ……

图书封面


 西游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5条)

  •     孙悟空和白骨精,本来就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要造化成佛的,一个是地地道道的妖精。一个要打,一个要逃。这是在神话故事里。要是换到现实生活中,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孙悟空是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并直截了当地发表评论。白骨精身谙人性,通过委婉变通的法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孙悟空不讲礼数,白骨精却要讲人情。这样,两者的矛盾和对立便泾渭分明。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孙悟空羁押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看尽沧海桑田后也开始领悟,无论是神是妖,在这世间行走都是要夹着尾巴,小心谨慎,并要有靠山的。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寻找救兵时总是要讲讲交情,说声感谢的,他永远不会真正学乖,却知道要收敛性子了。如果白骨精和孙悟空是一对儿,白骨精主管外交,孙悟空严守国防,并提供关系网络,无往而不利。不是一个道儿上的人,只能说明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不代表不能优势互补。不是一个道儿上的人,也能共同奔赴同一个目标去。孙悟空厌烦坐禅的时候,说不定正怀念白骨精的“三变”呢。
  •     如来称:你东土愚人多罪状,我有经三藏,可超脱苦难。师徒历过千魔万蛰来到大雄殿,如来派阿傩、伽叶送无字经书。后古佛闻之,以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经为由,命尊者“夺了无字经,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经”。如果是郑重,难出此纰漏。由此也可细思,取经到底是为唐僧消十世罪取的,还是为苦难大众取的。悟空对此也有话说:“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第七十七回)既受十世苦,那么唐僧的罪是什么呢。“老师父不曾听佛讲法,打了一个盹”。(第八十一回)在如来口中是“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大慈大悲的佛祖,为了弟子的一个打盹,将弟子贬去历劫。一路西行的妖魔鬼怪,哪个不是菩萨天王老君的坐骑,哪个不与天庭沾亲带故?只怕是很少的了。而这些妖魔残害苍生,慈悲神佛只作不见。祭赛国金光寺中,因为龙王女婿盗去塔上宝珠,祥云散去,四国再不进贡,国王因此押扣了寺内和尚(?)做尽苦力。等到悟空他们来了,和尚对悟空说日子过得很苦,还有神仙守护。但是神仙只管让想寻死的不许死,说是不日有个东土大唐来的高僧能救他们。(参见原文「众僧道:“老爷呀,你少了一个字儿,是‘长受罪’哩!我等日食三餐,乃是糙米熬得稀粥。到晚就在沙滩上冒露安身。才合眼,就有神人拥护。”行者道:“想是累苦了,见鬼么?”众僧道:“不是鬼,乃是六丁六甲、护教伽蓝。但至夜就来保护。但有要死的,就保着不教他死。”行者道:“这些神却也没理,只该教你们早死早升天,却来保护怎的?”众僧道:“他在梦寐中劝解我们,教:‘不要寻死,且苦捱着,等那东土大唐圣僧,往西天取经的罗汉。他手下有个徒弟,乃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九九八十一难,菩萨佛祖哪桩算不到。世人何罪,受神佛冷眼,满天竟无一肯屈尊来点拨。强为消业障而设业障,可怜被视为蝼蚁的世人,还要长跪谢唐僧。那么传说中功德无量的唐僧呢?唐僧明知是妖怪却还要悟空去救,自己做好人;悟空为了他打死妖怪,他以为是凡人,口中念念有词:“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面对妖怪竹筒倒豆子一样将徒弟的手段说了个干净。(参见原文「那妖王把唐僧捉住,依然使铁索锁了。执着刀,轮着斧,灯火齐明,问道:“你这厮怎样开锁,那猴子如何得进,快早供来,饶你之命!不然,就一刀两段!”慌得那唐僧,战战兢兢的跪道:“大王爷爷!我徒弟孙悟空,他会七十二般变化,才变个火焰虫儿,飞进来救我,不期大王知觉,被小大王等撞见。是我徒弟不知好歹,打伤两个,众皆喊叫,举兵着火,他遂顾不得我,走出去了。”」)资质愚钝,枉称圣僧,不识得无字经也只一路思乡想回东土。那么金光一身祥云随体的神佛呢?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文殊菩萨变做凡僧试试他。国王认为菩萨不是好人,在河中捆了菩萨三天三夜。“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菩萨如是说。只是乌鸡国国王怎么是浸了三年,明明是已经死了三年,如果不是唐僧赶着悟空去救,哪里还有一个文殊菩萨道貌岸然地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啊。凤仙郡郡侯三年前无意撞到斋供,恰逢玉帝下凡,玉帝命在天庭某处立起米山面山,唤只鸡狗来吃,吃完方可降雨凤仙郡。三年来无辜百姓十门九户俱啼哭。悟空向郡侯言明后,门门百姓烧香拜佛答天谢地,诚意动天,方得雨水。神佛无用,枉受香火,只当信者平常,不信者逆党,其他的普通百姓,都不过是妖魔的口粮而已。佛教也有一种说法,世上万物皆是佛的一个梦,等佛梦醒,众生消散。西游记讲的是神佛的角度,最后大家成正果修金身,皆大欢喜。可是要是换一个蝼蚁凡人角度,我命我定不由天,只怕要逆天改命,争得与日月同明了。只说万物是佛的一个梦,岂知神佛端坐祥云氤氲的天,不是蝼蚁的一个梦呢?善恶向来无报,若有乾坤,那么乾坤也是有私的,如此乾坤如此天地,何必在意它。不必强拟些天神佛子来跪拜,我信我本心坚固,自主平生。
  •     西天取经是一个阴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网上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了,所以我只是按照我重读西游记的发现,来扯扯淡。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宗教,他们有的是想让头头有钱花有女人玩,有的是想消灭别人,有的是想愚弄民众,还有的成天啥也不干就知道转轮子,各有各的不良嗜好。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希望信徒越来越多。佛教老大如来佛祖也希望南赡部洲的民众都跪拜在他的脚下,扔掉自己的尊严以换取佛祖的慈悲。但是南赡部洲已经是天庭体系的地盘,何况自己一向标榜慈悲为怀,也不好学基督教的同行们,不信的就直接杀过去,所以要想分到这块市场,就只能使用阴谋。佛祖的阴谋是从悟空出世开始的。那时候悟空一下蹦出石头,两眼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玉皇大帝,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如来当然也会得到消息。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佛祖就在注意悟空。后来悟空出去拜师学艺,种种迹象表明,悟空的第一个师傅菩提老祖,其实就是如来佛祖。菩提老祖随便教给悟空点东西,悟空就牛的不得了。但是整部书中却没有提到菩提别的厉害的徒弟,悟空后来取经也没遇到过当时的同班同学,菩提本人甚至也不出现了。而且悟空在方寸山那十多年,菩提一共就讲过两次课,一次教悟空心法,一次是检验悟空学习成果。这对于开学校传道的人来说是很另类的。别的徒弟就都不用教了么?还是说,那些根本就只是龙套?菩提告诉悟空,走了以后不要说是自己徒弟,免得惹祸了牵连自己。这样似乎说的过去,实际上,大家都在宗教领域混,看你出一招就知道是哪家的弟子,悟空就是想隐瞒,又能瞒得住么?这只能解释为,菩提根本没有其他的徒弟,所以大家看不出悟空的底子。但是菩提老祖是道教上相当牛×的人物,这样的牛人怎么会没有徒弟?也就是说,悟空拜的这个菩提,十有八九是冒牌货,叫悟空瞒住师承,也好抹去追查的线索。我想有这个动机的,就只有如来和观音,观音的业务水平还没到那么强,那么这个菩提老祖就只能是如来了。如来培养悟空,就是希望他将来去搅乱天庭,好让自己有机会插手。光有悟空是不够的,得让他上天闹才行。我们知道,西天在东方天庭的常驻代表是观音大使,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说法,实际上和米国一样,除了大使还有许多间谍。这里面第一个出场的就是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是个能上殿启奏的神仙,在体系里混到这样级别的人,虽然嘴上说的是爱民如子,实际办事却不会naive,所以是不会冒冒失失就主张招安一个自己不了解的土匪,拿自己前途开玩笑的。太白主张招安悟空,只有一个可能——太白是如来的卧底,招安是奉命行事。这次招安的结果是悟空被轻视,然后自己跑路。这个结果不理想,闹的乱子不大,打不起大仗,所以太白又一次主张招安悟空,封齐天大圣。这对于一个不了解悟空的人来说,肯为悟空担这么大的风险,是不合常理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太白远见卓识,深刻了解天庭体系内的腐败,知道整个体系的溃败就差一阵狂风,所以要避免和悟空冲突,反而要利用孙悟空来为天庭服务,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表明太白没有讨好、利用悟空,说明他根本没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所以招安只是想让悟空有机会犯更大的错,和天庭翻脸罢了。在悟空与天庭翻脸过程中,有一件事情值得注意,许旌阳真人,看见悟空当了齐天大圣以后成天无所事事,就去打小报告了。后来就有了让一只猴子去管蟠桃园这样一个被脑子被驴踢的主意。其实悟空本性狂妄,只要稍稍显示一些对他的尊重,他每天闲着也不会闹什么事情。许神仙这次看上去吃饱了撑的的小报告,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改变悟空无法闹事的状况,给他发混的机会。所以许旌阳同学是二号间谍。接下来就是冠冕堂皇的行动了。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祖去东方帮天庭摆平事端,就和当年蒙古与大宋一起伐金一样,发现了宋王朝必然覆灭,自己应该趁机扩张势力。这时候,阴谋浮出水面,干脆变成“阳谋”。如来自己就明目张胆地说了:“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观音出来,担任了取经项目的老大。并且安排了项目经理唐僧。取经这一票人都是观音在唐僧出发前选好的:沙僧、八戒、小白龙、还有悟空,都是犯了事的人,等着有个机会重新回去。这在我们现在叫基层锻炼。至此完成取经在天界的推动。取经这件事在人间的推动,始于泾河龙王一案。泾河龙王不过和人打赌耍了点小聪明,少下了点雨,就被指为触犯天条结果被砍了。我们知道,天庭系统一向施行双重标准的管理。比如沙僧,只是打了个玻璃杯,就被贬到流沙河,天天拿飞剑穿他;八戒调戏了嫦娥,就被毒打后贬下去,当了猪。同样是犯罪,比如后来的奎星黄袍怪、太上老君李老师家的金角银角、观音的金毛吼,这都是在人间吃了无数人的家伙,按群众的观点那真是罪大恶极,结果最后还是回天庭去,值班的值班、烧火的烧火、当司机的当司机,各干本职工作,屁大点惩罚都木有。这就是说,天庭体系对于自己体系里祸害老百姓的人,本能地护短,从轻发落甚至不处罚,而八戒沙僧这样的,是因为触犯了天庭内部的法律,损害了最高统治者的利益,就遭到了严厉的惩罚。泾河龙王这件事,不过是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屁大点事,连老百姓的利益甚至都没有损害,却落得处斩的下场。另一个支持泾河龙王案是阴谋的证据是,第一天少下了雨,没有经过任何的调查取证、甚至没有审理程序,第二天就把泾河龙王斩了。是不是太快了点?要知道当年黄袍怪下界吃人搞女人,足足爽了十三年,最后还是悟空去闹,天庭才发现他下界了。这泾河龙王少下了点雨,第二天就被砍了,按照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说法,这在天庭不过是4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发生的事,这么高的效率不是天庭体系能有的,只能理解为一直有人盯着这件事,所有的审批都提前办好了。所以,我们只能把泾河龙王的死理解为如来阴谋的一部分。此案最终导致唐太宗持有神论,派唐僧去取经。可以说,这些都是如来佛祖刻意安排的结果。西天取经,不过是佛祖玩的小阴谋而已。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很好看
  •     五岁时在父亲书架上找到这本古典文学,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     真心觉得作者好厉害!
  •     这部书应该每个人都有所了解吧 小时候一直很迷的
  •     唐僧真不是个讨喜的人物,连电视剧里的唐僧形象比原著里要可爱的多。孙悟空以前多温和啊 : “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     太棒了!
  •     神作,既有人生,也有社会,包罗万象。值得深思。
  •     还不错,看了很多遍都不腻
  •     西游记就是社会的缩影,我们曾经勇敢,我们曾经懦弱,我们曾经纠结,我们曾经好人没好报,我们曾经老实,任劳任怨。最喜欢的还是孙大圣,他虽然冲动,他虽然倔强,虽然他甚至有点残忍,但是他仍是我佩服的孙悟空。虽然后来知道大圣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也有人的缺陷
  •     岳麓的书,还真是不错,比书店便宜,稀饭~~
  •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     东方古典文学成就最高的魔幻巨著
  •     读完之后最有成就感的书,被广为曲解,然而胡适也说“《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聊以解闷 聊以解闷
  •     喜欢红孩儿
  •     前几回看的很有意思
  •     2017年完完整整读完的第一本书,小时候看电视后的印象基本快淡完了,温习一遍原著。猴子明事理、重情义,只是感觉没印象中厉害;唐僧纯粹一软蛋,动不动就吓尿了,滚下马来,哭哭啼啼更是拿手,哪里有高僧的模样,看得真想一棒敲开花,沙僧完全就是打酱油的;至于八戒,完美的解释了猪队友的由来。
  •     怎么说呢,比起三国,红楼梦,西游记是不是有点啰嗦,师傅被抓,碰到个人都要把经过再细说一遍,想象力也是满分,不得不服
  •     找不到我读过的那个版本(北京燕山出版社的)
  •     幽默死了,唐僧是个哭包,八戒阴险得紧,沙僧白龙马权当工具,孙悟空又有些霸道,师徒四人一路也枉杀不少精灵。车迟国三位国师,点水成油,点石成金,虔诚奉道,三清也不一救,竟任其惨死,可怜。
  •     如果不是先看电视剧,而是先看小说的话,我想这绝笔是我看过最屌的书了。但受电视剧和文言文描写的影响,令人想象的画面感大打折扣。还有就是作者动不动就开始作诗,动不动就是长篇幅巨细无遗的描写,初看倒辞藻华丽,形容生动,但通篇都这样,看多了也觉得腻得慌,只想说,看了一个多月,看得好累。看完全书,得出一个结论:唐三藏愚昧蠢、猪八戒懒惰贪、沙僧无用,只有孙悟空最澄明,智慧、果敢、大义…完全就是男友力MAX啊。嗯,好吧,我的关注点彻底跑偏了。只能说以后碰到翻拍名著的电视剧的时候,还是乖乖花时间看原著吧~
  •     这个想象力我佩服
  •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     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
  •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不可。
  •     唐僧纵然经历了十世的轮回,最终才成佛,但是他对待好多事物的看法都显得十分的一般,甚至佛性都没有孙悟空的佛性高。毕竟也在这个世上生活了上千年。
  •     拼了命也只能看到一半,剧情太重复了
  •     师父四人的性格可谓是中国人性格的缩影
  •     这个评分是给岳麓书社和原书作者的,一直都很喜欢岳麓书社出版的这套四大名著。书有点发霉发黄的感觉,看样子在仓库里放了很久了。家里有一本比这边更早版本的三国演义,看了这么多年比新到的书保存还好。
  •     匆匆开始又匆匆结束,狮驼国,火焰山,青龙山玄英洞都好像一部完美的电影剧本,真是爱死了这种荒诞不经的内容。
  •     一整个童年都是他,佩服悟空
  •     印刷质量不错,服务很周到,尤其是送货上门的时间很短,价格也实惠
  •     五年级,当他们在玩摩尔庄园和赛海号时,我在看西游记。
  •     中国古典文学啊,有时候剧看多了,回归文本,很棒感觉
  •     作者真的是非常厉害了!
  •     小时候就看过这个版本,怀旧一下
  •     伴随整个童年的神话故事,描述了一个师徒四人历练的故事
  •     【经典】经典就是经典!
  •     写论文下了个PDF看了一天和通宵……
  •     大家都应该看一下《西游记》的原著,不否认八几年拍的电视就很经典,但是有些东西被无限缩小了。书里要表达的东西被当做笑话了。。。有点唏嘘
  •     看完更觉得《悟空传》烂透了…
  •     不得不感慨作者无边的想象力,孙悟空真的是完美好男子
  •     果然是本悟道之书,不敢说悟到了什么,但实明白了一些生命的奥义和道理,此为最大收获。最喜孙悟空才华横溢神通广大霸道总裁英雄豪杰,要拜倒在大圣的虎皮裙下了。
  •     老吴的脑洞哟,绝唱!
  •     读的时候一到词和诗就跳过去,结果读完了感觉自己读了一本流水账……
  •     永远不知道西游的内核到底是什么,但每一次看到不同解读都会觉得吴承恩真的很写了一本很伟大的书
  •     我要是孙悟空,我早就一棒子把唐僧打死了
  •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     小时候当故事看,长大发现简直就是官场教学集。深思反省下,古时的陋习到现依然存在。混官场当学唐僧,实在不行学学猪八戒。千万别学孙悟空。
  •     小说也是现实世界的缩影,神仙都需要“好处”来疏通关系,何况最俗的人
  •     百看不厌,经典
  •     #2017年读过的书# 无需介绍,每到暑假播一遍,已经让我们对里面的情节人物不能再熟了。但影视作品和原著永远不可能一样,否则至少有一半以上编剧要失业了。如果有时间,并且感兴趣(毕竟中国的传统英雄形象太少),还是推荐看看原著的。那些神佛妖怪,跟电视剧是不一样的。
  •     不愧为经典,小时读着稀奇,有趣;长大看着唏嘘
  •     也是中学时读的, 没有像其他3部那样印象深刻。
  •     有些思维与现代人的有出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