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莉·L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埃米莉·L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532750009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页数:139页

作者简介

杜拉斯关于偶然而致命的爱情主题的小说,由海滨咖啡馆里两对情人之间断断续续的观察、虚幻抽象的谈话,引出英国女人埃米莉·L与怀特岛上别墅看守人之间的爱情传奇。杜拉斯说:“在怀特岛上那一片白色之中,在那间小客厅里,是有什么事情发生过,那就像是一次为婚礼而举行的弥撒,年轻看守人与被他呼作埃米莉·L的那个女人之间的结合,那审慎而克制的一吻……是奉献给支配他们整整一生直至死灭的那种爱情的。”

编辑推荐

  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法国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一个坦荡走入通俗读者群体的严肃作家,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  《埃米莉.L》是杜拉斯创作成熟阶段小说,著名翻译家王道乾先生译本。该译本仅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表过。此次修订出版,为难得一见、值得珍藏的王译杜拉斯版本。

内容概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在那里度过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时光。炎热杂乱的殖民地,窘迫变迁的家境,忍耐偏执的母亲,放荡骄纵的大哥,温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种种影响了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后创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1932年后回法国定居,进入大学学习政治、法律等,曾在法国政府殖民部工作,参加过抵抗运动。1943年,以杜拉斯为笔名发表第一部小说《无耻之徒》,从此步入文坛。1950年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广受好评,入围当年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改编成电影。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剧作和电影作品,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章节摘录

  事情是因恐惧开始的。  和往常夏天一样,我们到基依伯夫去。  傍晚到达,仍然是那个已成了惯例的时间。每次去都是一样,从海港入口处那座教堂开始,沿着码头沿岸白色矮墙,拖着脚步,一直走到码头出口处,走过现在废弃、本来直通布罗托纳森林的那条通道。  看河对岸,是石油专用港,再远一点,是勒阿弗尔矗立存海上的峭壁,还有天空。近看是红色渡船载着旅客过河。一直是这种矮墙,不许人靠近,颤颤巍巍的,白色的。  随后到了滨海旅馆,在露天座上坐下来,旅馆在广场中心,正好面对轮渡码头上下船的坡道。  露天座上摆的台子都荫蔽在旅馆建筑的阴影之下。空气静止,没有风。  我在看你。你看着这个地方。天气很热。河水一平如镜。夏天。接着,你义看远处。两手相握,支在颔下,手很白,很美,你虽然在看,实无所见。你动也没有动,问我怎么样。我说和往常一样。我说没什么。我说我在看你。  你开始是一动不动,后来,由于我在,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有一缕笑意。你说:  “这里,这个地方,是你喜欢的,总有一天,要写到一本书里去,地点呀,炎热呀,河水呀。”  你说这些话,我没有置答。我不知道。我对你说,我事先无从知道,相反,我若是知道,那倒是极为少有的事。  广场上,空无一人。轮渡带来不少旅游者。这里是塞纳河河谷尽头,是瑞米耶日轮渡往下最后一处轮渡。这里的渡船一开走,广场立刻就变得空荡荡的。两次轮渡之间,广场上便寂无人迹,在这样的情况下,那种恐惧感就出现了。我看看我们四周,这里还有人,可是在广场深处,在那条废弃不通行的道路出口那边,大概是没有人了。这些人,这时已经停下脚步,在朝着我们看。他们约十五个人,所有的人一律穿白色服装。仿佛只有那么一个人,无限增殖就成了这许多人。我也不去看他。  我又开始去看。我发现我弄错了。他们是在那里,不过在往前走。有几个人在说话。说话声还听不到。我知道,他们是在那里。我还看到一些细节。不过这样的恐惧心情我自己知道,至于这种恐惧最初怎么出现的,我并不知道。这些人看起来都属于一种独特而又相同的面目,所以让我感到害怕。他们都剪成板刷式的头发,眯细眼,神态一律是面带笑容,一律是胖胖的,身材大小也不分彼此。但问题并不在这种异常情况,确实,问题是他们好像都编了号似的。我说:  “这些高丽人怎么到基依伯夫来了?”  你突然回过头来对着我,因为你听到我的声调有变,大概你也突然预感到那种恐惧。  “你什么地方见有高丽人?”  “你转过身去,看看你后面,在码头那边。”  你转过身去,你停下来,以便弄清这一切对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心里一定也怕,就仿佛那次夜里我面前发生的事又要出现。你寻思怎么回答我,对于你,这我是明白的。  你说:  “实际上是亚洲人,为什么说他们是高丽人?”  “不知道。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你突然笑了。我也跟着你笑了。你说:  “因为你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你倾向认为你不认识的亚洲人就是高丽人,就是他们,是不是?”  “是。”  你注意往高丽人那边看了看。然后你转回身来对着我,你注意地把我深深地看了又看,你看得非常专注,以至看我这件事本身也自行泯没无其事了。我人在这里这样的意念一下又牵住你的思绪。你看着我,仿佛你在爱我。这种情况在你那里经常出现。  我说那种恐惧我无法抵制,那种恐惧我避也避不开,我说那种恐惧我不理解也不明白。  我说的话你并没有听进去。你一直用只有在你身上才能看到的那种眼光看我。  高丽人往我们这边走近,他们分坐在另几张台子四周。他们在看我们,就像前一时我们看他们一样。他们面带微笑,是一种含有残忍的微笑,这残忍的微笑一下转而成为一种悲戚,这种悲戚似乎不能再转换复原。但是,那种残忍的微笑竞又回到他们的脸上。那种笑留驻在脸上,冻结在眼睛上,凝同在半开的嘴上。正是这种微笑叫人害怕,正是这种微笑宣告开始,是要宰割我,是我,我已想到此事。这个故事中的女人,就是我,和你这样一个正在看我的男人在一起,在这一天的午后,在基依伯夫这个地方,要杀的就是我。……

图书封面


 埃米莉·L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有一种小说,无关技巧,也无须构思,起点在内心萌生“写作的欲望”的那一刻,然后跟随写作的人,不分场合,日以继夜,在“形成”的道路上跋涉前进,按照它所经历的时间,保持的点滴成型的轨迹,就是小说。    比如《埃米莉•L》。    看这本书,常常想起自己,“写”的冲动,挥之不去的“写”的念想。有时候,和Q同学在某记,某书城二楼,某咖啡,任何地点,两个人坐着,我会说,真想…把正在发生的一切——若有若无的背景音乐,咖啡的气味,争论的话题,旁人的举止,你和我,写进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行将发生或永远不会发生的虚构场景。Q同学却说,写作不可能轻而易举,仅仅有写的欲望,表达的快感,不叫写作(嗯,小Q的原话好像是:那不叫文学)。    如果她读了《埃米莉•L》……的确,读了《埃米莉•L》,就会发现,其实当时的氛围,我们的“想写”和“不能写”的对话,也有可能作为想写的那本书、那个故事(小说)的一部分而存在,事实上,它已经存在了,只要愿意,小说完全可以在“想写”的那一刻开始。    正如《埃米莉•L》开始于滨海咖啡馆,一个写作的女人和她的情人坐在那里,她跟他谈论下一本书的内容,她决定把他们的对话,咖啡馆的样貌,穿梭在广场上的游客,周围的人,一切,悉数搬入书本。她的确做到了。我们看到的《埃米莉•L》,就是她决定和希望成为的样子。里面记录了那一天。那一天的轮渡码头。写作的女人的所思所见,及她和他对未成型或正在成型的《埃米莉•L》的讨论。《埃米莉•L》随时间而生长。    重点描写了邻座一对夫妻。坐在高脚吧凳上的船长和她的女人。船长喝比尔森黑啤,女人喝波旁威士忌。他们长时间的相依饮啜,或沉默无语,或简短对话,引发写作的女人和她情人的无限遐想:除却在滨海咖啡馆相遇的这个时段,在船长和他的女人的一生中,在那些不被了解的时间里,他们身上,他们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    于是,透过眼前所见,表像之内,瞬间被填充的想象煞有介事。船长的女人因此有了一个身份——埃米莉•L。    她是一个偷偷写诗的女人。一直写诗,在遇到船长的那几年暂停不写,后来,又写了。诗里融入她的全部热情和全部绝望。写了一首《冬日午后》,尚未完成却莫名丢失,从此搁笔,飘荡海上的生活像是有了某种缺失,就好像,明明拥有船长的爱却又显得孤苦伶仃。    埃米莉•L的写,如我熟悉的写作,获得承认之前的孤独,和毫无希望。她对自己诗歌的结集出版并不知情,直到某天,跟手捧诗集的年轻看守人相遇,两人擦出短暂却永恒的爱情之火。短暂是指现实,冬日午后短短一个小时的见面,埃米莉•L主动献给年轻看守人的一个吻。而永恒指的是埃米莉•L的整个精神状态,对于爱情,因为年轻看守人的存在,她拥有了“某种等待的地位”。    到底是杜拉斯同学,写着写着,就写到人的心里去了。而故事触动我的,依然是写作,不是爱情。埃米莉•L与年轻看守人的爱情,它的发生,缘起年轻看守人跟她谈论了她的诗歌。年轻看守人看不懂她的诗,却似乎读懂了她的心。他手捧她的诗集,谈论她的诗,仿佛谈着她的心事。    年轻看守人的特别之处在于,此之前,不曾有一个人,可以坐下来,跟埃米莉•L面对面,谈论她的诗歌,谈论她的写,埃米莉•L也是第一次跟人说起丢失的诗歌,让人分享她的秘密。当心的距离消失,那个特定时刻,年轻看守人仿佛成了埃米莉•L的“第一个爱人”。    在杜拉斯那里,写作如此随性,如此迷人。未来那本书的内容似乎就在周围,漂浮空中——有的很近,有的很远,无论是映入眼底,触手可及的,还是发自想象,虚无缥缈的——都可随手抓来,一点一滴保存,不要改动,无用的段落也不必删除,按照经历的时间,保持本有的显现形态的一条轨迹,就是一部小说。    王小波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杜拉斯的《情人》,惊叹其无与伦比的文体结构,甚至怀疑那些段落次序是事后经过打乱处理。看了《埃米莉•L》,以上怀疑基本可否定。完全是杜拉斯式的写作创造了这样一种小说。
  •     偶然在图书馆看到杜拉斯一整套精装版的作品,不禁有通读的欲望。杜拉斯特立独行的风格,总让人难以理解却又舍不得放下。像是独立的话语,实则又紧密联系着。上一次看的《爱》,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都是感受。女人的无助哭泣,一场火灾毁了一座城,都只剩片段的残留。并未完全理解了《爱》,却依然感动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说不清道不明。这一次看的《埃米莉》,开始的混乱,而后渐进高潮,感动于埃米莉的起伏经历,也感伤年轻看守人与埃米莉的相爱不能相守。埃米莉的才华与学识,埃米莉的内在精神世界,都深深令人折服。19首诗,一本诗集;也许,埃米莉也知道那首未完成的诗早已被船长毁之一炬,却选择不吵不闹。如其所言,埃米莉是患有精神疾病的,而在我看来,埃米莉是多情重情的,为着brownie的消失,自责、伤心又怀念;为着和船长相守,勇于对抗至爱双亲。“彼此互不像女人之间的相像 ”,这是“你”对“我”和埃米莉的评价,也深深的触动了我。而,“我”和“你”的爱情却似乎一直在寻求平衡点,一直在探究到底爱不爱。这让我想到EX,当初爱说的那么轻易,最后分的出乎意料,也许,失了平衡。不像女人之间的相像,我想,那是她们都在追寻自我,找寻自我。
  •     外面下了小雨,我从餐厅出来。乌黑的头发就散在肩上,不像是个淑女,像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事实上,我真的不修边幅。本来是准备什么也不吃,买瓶水的,可是自己觉得饿了。你想啊,一个胖子就算死了也是死胖子。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自己怀孕了。18岁的少女恋爱都没有谈过,竟然会做这样的梦。梦里有真实的抚摸自己肚子的感觉,好像真的有一个生命在那里呆着等着出来一样。可是,之前什么也没有发生。梦里的男人不知道是谁,不知道我们之间究竟有没有爱情,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关系。那个生命就这样出现在我的身体里,没等我探究它存在的原因,我就醒了。我还舍不得醒呢。我不了解这个梦到底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上说,少女梦见怀孕,如果梦境快乐,就预示将得到幸福和爱情,或表示了对别人幸福生活的羡慕。这样看来,不管以后事实会怎样发展,我应该是渴望爱情了吧。爱情这东西。除了十三四岁对后桌男生懵懂的感觉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了。我自然不会有杜拉斯: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饭一蔬,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你看,她把爱当做了梦想。是追求。是欲望。是一生都在寻觅的东西。我不能这么说。我没有理由,没有胆量。关键是我没有这么想。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我不能够想太多。我怕想的太好或者太不好。这样以后经历的时候,我会太难过,太开心。我不喜欢太极致的东西。就好像我不渴望坐摩天轮,坐过山车。不是因为升了就会降落,是因为时间太短。而我又不能永远坐在上面。十五岁的时候,前桌的女生和我讨论,那个。她说了好多遍我都没有听明白。实在按捺不了我就大声说,你大点声呗。旁边那个可能还算朴素的农村女孩说,你怎么还不明白,她说的是,性。我当时确实不知道原来“那个”除了代表生理期之外还可以代表性。我们不可能谈论太多。我们什么也不懂。只是说说而已。仗着自己是学生,是新的一代,是开放的一代,蜻蜓点水式的小小的说了一下。腹诽了一下。也可能是畅想呢。说不定。我记得昨天白天看的书里有这本,《埃米莉》。看了差不多五十页。然后就没明白说的施舍呢么爱情了。我觉得杜拉斯一辈子都在寻找爱情。除了她自己,也没人知道她找没找到。不过我是不理解的。我没必要非得理解。她的生活又不是我的。我是多普通的人啊。她不是。就算她不承认。怀孕的感觉,可能会深深的可在我心里。我就带着它去寻找爱情了。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我不知道爱情是不是一种感情。有时我认为爱就是看。就是看你。
  •     开始看乱乱的,慢慢深入进去还是很有感觉的
  •     杜拉斯的映射是可怕的细微的绝望的。
  •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     我明白:爱情、理解、时间这些困扰十八岁我的问题将一直伴着我许多年。
  •     翻译不行啊
  •     失去的一首诗,尽管当时抓的紧紧,像攥住谁的手指一样,把冬日阳光的印象攥在脑海里。爱情,写作,庄严的闭着的嘴唇上留下吻。但还是失去了,她不可抑制地老了,最后那几年,不过是等待死亡真正将她召唤。
  •     妈的,那般捕风捉影的爱情,我是只能在外面徘徊了,请问杜拉斯女士敢不敢直白点
  •     埃米莉.L 埃米莉.L
  •     棒!一种杂乱无章的美,一种安静面对着爱情啊,死亡啊,的美。
  •     埃米莉.L
  •     欢娱的爱情
  •     简明又随意,清醒且沉溺
  •     我对你说,要写一本关于年的书,可是,最终一本书出来了,却不全是写你,不知不觉中就写了两段爱情,到底是谁疯了?到底哪份爱情才最忠诚?
  •     同一个下午在同一个沙发上看了两本以人名为书名的杜拉斯小说,都是杜拉斯与安德烈亚的第一第二人称爱恨交错遇上了另外的他和他,似乎只需要将对话与天气交替,任何一个咖啡馆都能让杜拉斯成书。
  •     有些书不是用来看懂的。有些时间是看不进去书的。
  •     很有趣。这个封面很容易脏。
  •     找到一种不一样的写字和成文方式,需要填充的是阅历和思考。
  •     “越久的故事就越不相同。”
  •     原來我還沒到能夠理解柏拉圖的愛情的年齡啊……
  •     爱的生活就像是对失望的体验。
  •     如果要将《埃米莉•L》拍成电影,那就拍成默片吧,穿插上缓慢而伤感婉转的钢琴组曲,“我”和“你”之间断断续续的对话、沉默、凝视,还有那些意义不明了的对话都成了内心的独白。“我”时而看你,时而看窗外的海。“你”常常沉默,孤独地听着“我”的话语。
  •     爱来爱去各种纤细脉络。反正我是快忘了爱是什么感觉了,看杜拉斯的描述也像是在隔岸观火。
  •     最喜欢的作家,没话说
  •     开始很难读进去,后来慢慢被“她”的世界吸引了。
  •     女人是敏感的。
  •     看过的最动人的爱情小说
  •     “爱的生活就像是对失望的体验。” 关于写作的事,关于无果的爱情。
  •     王道乾翻译的 没说的
  •     很轻 很重 二刷加一星 还要接着看
  •     最后,这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
  •     来自法国的浪漫小说!
  •     想知道原版是不是也这么不顺畅。。。
  •     用一个吻,耗尽生命与爱情的全部力气。不曾再次相遇,只是在死亡的边缘上,怀想。
  •     0.小说由四个叙事角度来展示:我、你、他、她。小说写了两个爱情故事,两男两女各不相同…叙述过程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爱情、婚姻、写作等。小说通过不同的精神、气质对于爱情的不同期待而出现的纠葛,似乎要告诉读者的事情很多,且又一言难尽,仿佛在人的意识之外在世界之间错中复杂变动过程之中有着什么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1.书的主题,永远是自我。那是肯定的。2.关于男人写的小说。存在着一种男性文学,废话连篇、喋喋不休,被学问教养缠得动弹不得,思想充斥累赘沉重,观念形态、哲学、变相的论述评论塞得满满的,这种文学已不属于创作范围,而是另一种东西,属于一种傲气,是一种一般表现老板地位的那种东西,完全没有特异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根本不可能达到诗的境界。诗在他们那里已被剥夺无遗。男人的小说,根本不是诗。
  •     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
  •     依旧有点难啃,依旧special
  •     杜拉斯的语言……
  •     奇怪的爱情
  •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广场、直布罗陀水手、长别离、劳儿之劫、琴声如诉……每读一本杜拉斯,便是与她的每一个故事和人物重逢,在海边、广场、咖啡馆、电影院,身边总有亚洲人、欧洲人、男人、女人、失忆人、失意人、疯子。
  •     没看懂,真的。
  •     太过诗意的小剧场意识流小说。主人公的名字,要读到101页才出现,如果真是哥斯拉大姐的铁粉的话,就好好读吧,本书故事情节到最后章然若揭,觉得男主角(船长)必须海明威来演才镇得住。
  •     "But the internal difference, where the meanings are.""对于他们这两个人来说,是在等时间,时间一到,就渡海而去"
  •     虽然没完全看懂,但还是被其中某些句子撼动。“你看着我,仿佛你在爱我。”“有时我认为爱就是看,就是看你。”
  •     “我不知道爱情是不是一种感情。又是我认为爱就是看。就是看你。”
  •     其实我不造要打几颗星…就…嗯…理解上倒是没什么问题后面的访谈帮助很大。觉得触动最大的是冬日那个房间里的吻还有后来青年的等待和追寻,当他终于发现埃米莉.L第二天又发现她已经不见时的绝望。写作手法上觉得从“你”“我”“他”“她”四个角度写有点特别(我大概是从来没见过),“你”和“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他”和“她”的故事,彼此间没有任何介入和影响。语言运用也很特别的说
  •     一瞬间的理解力,然后很久的惆怅感。。好伤心。翻译有种村上春树的文字感觉。
  •     我果然不喜欢这种爱情小说……
  •     我不知道爱情是不是一种感情。有时有我认为爱就看。就是看你。 我对你说我爱你。对这类胡言乱语你一向不予置答。
  •     自言自语的混乱风格
  •     有待细看
  •     第一次一口气2小时把一本书看完,虽然看的云里雾里,还是惊叹大师的功力,更多的问题得靠看书评才能稍微厘出点头绪。
  •     她全心全意的信他 一刻也没有怀疑是他烧掉她的诗
  •     看的时候觉得Emily L的故事是受了Emily Dickenson的启发,果不其然。喜欢这个故事本身,却不喜欢过度的絮叨、神经质的意识流。翻译很纠结,时而流畅时而晦涩,也许原著的文字就是如此。
  •     整齐,陌生,清酒,一次偶然的出众和发现。贫瘠的情感哲学在一开始就瞬间闪烁了,给这道长长的不平衡的天平添砖加瓦。依然平铺短句的杜拉斯。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