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中国情人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45903751
作者:杨燕群
页数:223页

作者简介

在荒原般的城市里,青梅竹马的爱情终究败给现实,当“老总”、“教授”、“高官”粉墨登场,她成为他们的“情人”。不要去追问香兰和几个男人之间是怎样的感情,也不要去追问她爱过谁、没爱过谁,当眼见的都是支离破碎时,这些都不再重要。
《中国情人》最大的追求在于对爱情的叩问、对人性的反思,在于探讨性格与社会环境驱使下,一个既坚强又脆弱、既善良又邪恶的女人如何迷失在万丈红尘中,又如何艰难地自我救赎。作者希望你能挽救这个女人,从流言蜚语和对社会道德的不断越矩中,解救出一个用深沉的忧郁和疯狂的表演来刺痛这个世界的女人,一个揉碎了爱情以探知生命底线的正在归途的女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毕业的时代
第二章 红木箱的流浪
第三章 你的唇吻过谁的唇
第四章 人人都是孤儿
第五章 我是伤口,我是匕首
第六章 忧郁的情人
第七章 地底深处的阳光

内容概要

杨燕群,北京语言大学文学硕士,著名作家梁晓声弟子。

图书封面


 中国情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夜的暗潮从窗户涌了进来,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澎湃。”燕群改毕《忧郁的情人》,将定稿给我读了一遍。依她创作之初的拟设,这部小说当是一帧泛写当代众生相的浮世绘卷,但这楔子的第一句,却分明只属于一个人的心灵——本来对普天之下的人们一视同仁的夜色,却单单澎湃于一个女子的斗室,同样澎湃的还有这个女子无可救药的忧郁。 “社会的阵痛”固然没有离开过这部小说,而从夜色澎湃的那一刻起,纯粹内在于人物的某种精神的追索,也与叙述的延展如影随形。诚如书中所言,没有哪个人物完全可爱或可恨,人人都是孤儿,人人都在受伤,也将伤痛转嫁他人;然而,这些似乎本来都不必发生。倘若仅仅甘于生存的庸碌,哪怕是能够安于物质的餍足,香兰都不会如此饱受痛苦和满心忧伤(对比一下王梓和香梅的人生轨迹),而本已衣食无忧的商人汤乾坤、教授李诚和官员朱卫国所受的情感磨折,似乎更迹近于无事生非,自寻烦恼。他们的苦难,诚然是社会转型时期剧烈阵痛的一部分,但同时更是一种“自苦”,因为他们面对着一切因陋就简的现实,却不能自拔地渴念某些真诚、美好而永恒的东西,渴念的狂热灼烧着他们本已有限的生命,令他们疼痛而“忧郁”,却不甚自知,更无所适从。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这种精神渴念托付给了爱情,其中所有的美丽与猥琐,热望与绝望,可能与不可能,一点一滴地汇聚成了一部漫长的心灵史。香兰是用整个身心实现自己精神渴念的理想主义者。作为一个被猝然投掷到冷酷现实中的校园诗人,她把一切美好的希望都诉诸诗歌,来作为抵抗蝇营狗苟的唯一利器。凋敝的日子一再碾压着她,她依然紧抱着她的诗稿踽踽而行,同时令她不能释手的,还有她的尊严、希望,以及一向真挚的忧郁的爱情。然而,诗对胆敢拥抱它的人来说永远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尤其是在它假爱情之名而行的时候。像香兰这样不甘于生命的委琐庸碌,而在“醒来时悲痛地呼喊”着的人们,总让我想起诗人丁尼生笔下的少女夏洛特:夏洛特被囚禁在城堡当中,注定一生只能从一面镜子里眺望窗外的世界,却厌倦了镜中日复一日平板单调的风景,夺门而出,去追寻路过的英俊骑士兰斯洛特。她的镜子从此碎裂,她失去了从前无知的快乐,更在颠沛流离中耗尽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香兰藉以孤独漂泊的诗情,正如同夏洛特划向兰斯洛特城堡的不归之舟。她没有像夏洛特一样归于尘土,但我们看得清楚,她那诗情画意的忧郁如何在无休止的欺骗、漠视和磨折之下渐渐从她的灵魂剥离,浮上身体的表面,和俗艳的妆容一样,成为一件惹眼的装饰,与周遭纸醉金迷的世界相得益彰,下面却深藏着难以言表的悲哀。香兰是惹人心疼的。诗人总是惹人心疼的。那种诗意的渴念,还有它转生而成的爱情,更是注定要惹人心疼的。汤乾坤不愿意承受这样的心疼,所以他在现实中如鱼得水,而只将爱情当作无聊时的点缀。自诩爱好中国古典哲学的他以“中庸”自命,以为如此游戏人生,便可以在情感上毫发无损。他对香兰的爱,起初和他自己“在天为龙在地为蛇”的书法、还有印有易经研究会头衔的名片一样,不过是附庸风雅的一部分。他占有香兰如同占有一件足以自炫的传世墨宝,面对茕茕孑立的香兰时“心痛的感觉”,则是他盛筵之后消食化积的一杯苦茶。然而,在这样的游戏中全身而退,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容易。汤乾坤在无数次的假戏真做之后,终于发现自己其实不甘于叶公好龙的爱情,他对香兰的同情,甚至可以说真爱,要比他一向乐于承认的深挚许多。可是,香兰此时却已然不复往昔,心如死灰。像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一样,汤乾坤在真正触碰到爱情的同时,就永远地失去了它,只好退避到自己一贯的麻木不仁当中,永远地孤独下去。游戏者赖以逃避忧郁的游戏,竟成了全部忧郁的源泉,这是何等强烈而凄怆的讽刺。李诚不愧为一个哲学教授,和香兰与汤乾坤不同,他对自己的精神需求有着清醒的认知。但他和汤乾坤一样,不愿因不顾一切地追求内心生活而给自己的物质利益带来任何风险,其自私和精明,甚至更在汤乾坤之上。汤乾坤的自我解脱之道,是满足于肤浅的附庸风雅,李诚却执念于深切的自我陶醉。他用自欺欺人的幻想充填自己全部的精神虚空,在对现实无能为力时,这幻想就成了他自我麻醉的精神鸦片。他自命清高,洋洋自得,自导自演了一场又一场爱情的暧昧和纠葛,把自己想象得风流倜傥,以弥补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婚姻生活的失意。李诚看到了香兰身上超凡脱俗的气质,便以知音自诩,殊不知香兰和他在精神上的追求完全貌合神离。他与香兰、香梅姐妹的情感纠纷,更自始至终都出自他的一厢情愿:香兰姐妹没有爱过他,香梅的争风吃醋仅仅是幼稚的好胜;他也没有爱过她们,他的“爱”向来都只是自作多情兼自作主张的情感施舍。李诚将偏执的自恋与真正的爱情,与对现实的超越统统混为一谈,正因如此,在他的幻想与现实之间出现裂痕,他那愚妄的自负也因而受到威胁之时,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弥合它,甚至用极度卑劣的手段中伤香兰。最后,他难免众叛亲离,唯一陪伴他的只能是幻灭的哀思。上演这幕长剧的几位男主角当中,唯有朱卫国能够一面坦然直面自己最真诚的内心渴念,一面咬紧牙关肩负起沉重的现实得失。他在香兰身上看到了自己青春的回忆,那是数十年的灰暗人生留给他的唯一亮色。他眷恋这回忆,试图追寻它,但和汤乾坤的故作超脱和李诚的自私沉溺不同,他时时不忘自己对他人的责任。从一开始他就清清楚楚地知道,香兰不是仅供他赏鉴和缅怀的一件纪念品,她首先是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所以,为了不伤害香兰,他拒绝了这个已开始自暴自弃的姑娘对他的挑逗。在和同病相怜的香兰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之后,他又希望能不伤害自己的家人,不影响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朱卫国不像香兰一样懵懂,他深知这潜滋暗长的精神渴念能带来何等毁灭性的伤害。但他没有像汤乾坤和李诚那样,为了向现实妥协,而对自己的情感有丝毫的轻亵或歪曲,与之相反,他试图以血肉之躯填补精神追索与现实需求之间的鸿沟。朱卫国被两者夹缝之间的摩擦所碾压,其中的无奈和苦痛,作为支付庸俗现实中片刻诗情画意的高昂代价,渐渐成为了不可承受的重量,终于将他的生命倾轧成尘;他的诀别,却让香兰的灵魂得到了洗涤和新生。几个人物内心的色调渗透了几乎所有的叙述,使这篇小说成为了一部斑驳的“心史”,而《忧郁的情人》这个看似浅白的名字,也由是而变得耐人寻味起来。“忧郁”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情人”除了那个众所周知的庸俗意义,是否也是“爱情中人”、“有情之人”的代名词?“情”之一字,究竟是滥情,真情,还是以爱情的面目出现,却又超越了情欲冲动的灵魂渴望?纵观全书,以上种种都无法一言以蔽,小说名字的暧昧不明,正折射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复杂与吊诡。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在社会转型的剧变时期人们所必须直面的问题,香兰们所受的苦痛和磨折,都可以用社会本身的疾患予以解释。但是,汤乾坤等毫无生存压力的人们依然会为情感的虚空而郁郁不足,其中除却穷极无聊的精神病态,亦不乏真诚的瞬间和令人同情的侧面,可见,人们试图超越庸碌生活,超越短暂人生的精神渴念,或许不会仅仅因物质的富足,甚至社会制度的完善而化为乌有。这种渴念,不惟呈现为当下的情人们那些岌岌可危的爱恋,更可以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忧郁,它植根于具体而现实的时代,因当今的时代而成为典型,却注定要超越时代而长存于世。由是而观,作者将这些人物各各不同的心路历程嵌入“现实主义”的社会现象描摹之中,或许别有深意存焉,也确实为整部小说增加了一重读解的空间。说得玄远一点,这也正透露了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在那些社会理论和新闻报道所不能穷尽的人类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如此之多值得立此存照的东西,它们比我们所乐于想象的,或许要更为接近永恒。
  •     杨燕群的《忧郁的情人》终于出版了,作为一个对小说从构思的细节,到每一次修改的讨论都全程参与的人,更是作为作者的朋友,我太了解这部小说对于作者的意义。燕群读研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这部小说,但是当有机会出版的时候,我和她都同时意识到,它还没有准备好。于是,燕群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几乎完全颠覆了她引以为傲的第一稿。我们从小说的标题,到人物的姓名,到写法,到风格的把握都经过了漫长的交流和讨论。学校的许多教授都对这部小说提出过严肃有价值的洞见。如今这部小说要出版了,在众多看过文稿的师生各执己见的争辩还未停止的时候,燕群对于她坚持的小说艺术仍有清醒的认识和主见,我深表宽慰和欣喜。小说在诉诸一种观念的同时,也在注入生命的感知。这种生命的感知会引发我们对于生活的反思,从而将我们引向一条不像当下的生活道路。我们姑且把它叫做梦想吧。是的,以梦想之名,我们叛离了被规训的生活。小说就像歌手的歌唱,只是小说是在台下歌唱,而且永远不歇。小说又像是舞台的表演,不过台下依然延续这种表演。那个面具要一直带着,直到死去。杨燕群的《忧郁的情人》就是一次歇斯底里的歌唱,一次醉生梦死的演出。写小说的状态大抵这样是最好的,不能过于冷静,因为冷静会影响情感的投射;但是,又必须在疯狂之外找到一个外部的视角。就像在某一刻,演员突然跳脱出自己的灵魂,漂浮在舞台之外观赏着自己,这样才能让灵魂的飞翔有一个安妥的降落。这部小说就是一次疯狂的对于爱情和当下社会的追问。而作者的难得之处在于,她没有用社会分析的方式来写作,而是忠实于生命的感知,从她日常生活的深切痛苦中提炼出人物的痛苦,从对于自身灵魂的残酷袒露中观照人物的灵魂。因此,这部小说并不试图向你展示一派新颖、新奇的生活,而是冒险地游走在生活平淡单薄的底层,用独特卓绝的生命体验,开掘出人性命题下未被发现的生命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小说是相当深刻的。这部小说诉说了这样几个问题,它们或许是当下的热点。第一,高房价压力下的大学毕业生的生存问题;第二,女大学生的出路问题;第三,爱情是什么。如果按照二三十年代阅读茅盾的作品的方式,将来的读者的确会在这部小说里窥见这个时代的“病”。然而,时代之“病”是可以用经济科学的“手术刀”去解剖的,人类之“病”则是可以放在时代背景下和跳脱时代之外获得双重关照的。阅读的时候,我的确能够明显嗅出人物在病状下的所言和所行,因此也分外能理解梁晓声老师当初把这本书的书名定为《中国病人》的初衷。然而世世代代的文学不一直在关注着生了病的人类么?如果每个小说人物都像古希腊骄傲的太阳神那样健壮,就不会有那么多散发着幽暗与感伤的独特小说引人着迷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没有时间喘息,每一个生病的个体都希望自己赶快好。因为当你停下来,你就会被别人取代。因此,除了青春期的男女,谁还有闲情说自己是“忧郁”的?忧郁是一种已然失去的美好情怀,是被这个世界所遗落和嘲笑的唯美情调。当我们都嘲笑那个忧郁的主角是疯子时,其实不觉间我们已经被人物所嘲笑。只有用醉的方式去追问,我们才敢直面真实。只有用疯的方式去寻找,我们才能被安放。我们不用去追问香兰对于小说里的那几个男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感情,她爱过谁,没爱过谁,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那个叫爱情的“严肃的东西”,连着小说里精心营造出的“忧郁”的氛围,都被香兰一手交给她和男人们的博弈中撕扯着。当眼见的都是破碎时,我们就没必要去关心它完整时的模样了。小说可以辨识的卓然不同于许多女作家的地方是,作者笔下充满乡土魅力的古茶小镇,是湘西的山村,更是香兰魂牵梦萦的故乡。作者饱蘸深情的笔墨铺洒着对于故园的热爱,也无情地揭示了乡人连同城市一起,共同追杀着末路的香兰。人言,她不畏惧,可怕的是人言里裹挟着的各种价值观如洪沙般拷问着她对于自己的人生期待和追问。人可以逃避世人,但终究要面对自己。人可以在世人面前表演,但内心的那个声音,总是会在某个逼近疯狂边缘的时候拷问自己。一个女大学生,她只是在走自己的路。在都市与家园之间,不是一转身就能看穿的雾霭。在爱情和恩仇之间,不是善良就可以化解所有的锋刃。作者塑造了香兰这个人物,她正期待着 “非普通读者”的拯救。作者希望你能挽救这个女人,从流言蜚语和对社会道德的不断越矩中,解救出一个用深沉的忧郁和疯狂的表演来刺痛这个世界的女人,一个揉碎了爱情来探知生命底线的、正在归途的女人。香兰离开故乡,是为了真正的回家。而此时,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的思索,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孤独和爱。恰逢我日夜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杨燕群师姐的书出版了,于是幸运的,我开始和她的文字有了一次交流和对话。扉页的话值得玩味:“难道中国式情人就永远不能赋予‘情人’的美好含义;或者中国式情人就注定生在地下,活在夜晚?”作者的倾向性不言而喻,令人迫不及待的不仅是主人公“情人”的命运期待被揭晓,同时我们心中的爱情和道德标准也时刻准备着被挑战。小说中的主人公香兰从大山走进都市,先后成为“老总”、“教授”、“高官”的情人,在经历沉浮与救赎中品尝着孤独,追求着爱情。恰到好处的比喻无疑是作者的特长,让读者在阅读中同时经历着深有感触的苍茫。其中,“孤独”这个被反复强调的意向被比喻成沙漠中的太阳,炙烤着香兰的内心,这焦躁与慌乱让女孩在城市中干涸,正像她周围芸芸众生一样,每个人都孤独着。但是,作者刚开始认为香兰并不是完全的“孤独”,纵然一个人在都市中打拼,饱受生活艰辛的摧残,但是亲人给了他坚强的力量,直到外婆和舅舅的接连离去,无依无靠的孤独让他开始疯狂地渴望亲人。如果说“爱”是香兰决定当情人与否的界限,那么“亲人”就一直是诱惑香兰跨越这一界限成为情人的重要因素。小说中三个男人不约而同地都向香兰表达过要做她的“亲人”的真诚,而结果香兰却只能成为他们的“情人”,这个在中国传统道德观中处于批判性的概念,在作者这里被赋予了同情的色彩。此处,作者的书写是值得赞赏的。她赋予了主人公多向非单一化的人物形象,童年的记忆在她清澈的眸子里留下青翠的美好,都市的纷乱在她骄傲的身姿后唯有遍体鳞伤,她在纯洁的诗歌中追求爱情,在报复的欲海中舔舐伤口,善良、单纯、冷漠、绝情,这些相悖的因素同时展现在香兰身上,让我们对她产生了复杂的感情,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了陈忠实笔下的田小娥,批判者说她是自甘堕落的荡妇,但也无不露出对其悲惨命运的无奈;同情者将其喻为祥林嫂,但也会在哀其不幸之后,心中萦绕起一种怒其不争的愤慨;赞扬者称她为争取自由的女神,但这却也不能消除传统文化认知带来第一印象的反感。相比茅奖力作中的田小娥,这部处女作中对香兰的描写在彻底性上虽然还有待改善,但却同样把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用侠骨柔情来形容金庸书中,舞着玉女剑法来保护自己的小龙女,但是我们能够同样欣然接受田小娥、香兰用性武器这种方式进行反抗报复的行为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然而什么才能真正救赎生命?正如存在主义所说: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人的由来,注定了人生是一场“赎罪游戏”。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原罪开始,人就开始具有了这种孤独的属性,每个人不得不遮挡起肉体乃至灵魂的羞处,这样隔膜自然而然地横亘你我之间,孤独也便成为了这苍茫大地中的一种永恒存在。香兰是孤独的,不管是内心还是现实,她都只有一个人,无论亲人离开与否,她都是孤独的,绝对的孤独。而拯救这孤独的唯有爱,在孤独的荒野中寻找回归乐园的途径,而那乐园,就是最初的爱。而这爱,是对别人的付出,更是对自己的尊重,而非香兰那种失去自我、对三个情人的依赖。爱情不应该成为一种背叛的借口,孤独不应该成为一种脆弱的缘由。对于孤独的理解是有待商榷的,笔者认为不应从外界以是否有所依靠来做评判,而是一种沉淀在内心中与生俱来的独立属性,孤独是无罪的,相反它的充盈饱满让人在通往彼岸的路上不断呼唤爱的降临;爱也不尽然是美好的,它与性的游戏作为生命中重要密码解答出的也许是一种复杂的痛苦。然而,人生的原罪注定孤独不可以被摆脱,爱需要不断去追求的,在呼唤与理解中,磨砺与锤炼才是通往救赎和自由的道路,《中国情人》在此给了我们一种生动的解释:爱是孤独的猎手,自由是生命的追求,正如峒口小镇的流水清澈见底又连绵不绝。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开始看的时候有些意思,慢慢进入到中期给人种压抑的感觉,读书总是各取所好,所以总体还可以.
  •     在城市漂泊久了,看到这样的小说,让人很难过。也许在城市里,有些伤痛是难以避免的,但还是尽量保护好自己。
  •     也生活在北京,也处在香兰这样的心态,午夜梦回,泣涕涟涟,原来自己选了一条不归路。再看香兰,只余一叹。
  •     一本写感情类的书,一看书名,以为和王海鸰写婚姻题材的书差不多,本来只想看个故事的,但没想文字能如此华丽,很喜欢,不知道作者还写过别的什么书,想看看。
  •     一个女人成长的故事,女人的成长总是离不开男人吧,那些男人让她长大。
  •     写乡村的部分很美,但城市的生活让人压抑。
  •     看完了,挺压抑的,虽然最后写的是“地底深处的阳光”,但说实话,我看不到太多阳光,这个女人这么年轻,好像就已经心死了,太悲惨。看得挺难受的。
  •     貌似这个社会,“情人”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书里把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成为几个男人情人的故事写得让人很难过,不知道该同情她,还是批判,也许,这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吧。让人思考。
  •     非常精彩,一口气看完。看完之后郁闷了很久。小说的气场很强大。不容易。
  •     爱情本来就非易事,如果太过认真,总让自己陷入泥坑的。香兰太较真了。
  •     有病不是!对于其导师的点评很是认同,描写家乡和亲人,很细致很打动人,但是那三段乱七八糟的关系实在是ruim!败笔!看不下去了。何必呢?能写出这样感动人的乡情亲情,为什么不在这上面好好研究?
  •     书的整体感觉很好。但为什么女小说家一写到男人,不是有些猥琐,就是花心,反正就没什么好货色,这有些减弱了小说的真实性。
  •     这是一本80后写的小说,《中国情人》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在北京纠缠不清的故事。作者杨燕群是中文系研究生,专门研究文学的,诗词歌赋当然俱佳,也涉猎了大量国外的文学作品,语言驾驭能力超娴熟,描写人物心理、感情表达均很细腻。对现实的把握也深刻。因此书中的“情人”何香兰这个人物也是才情俱佳,善于写诗,固守着中国女性传统的美德,却做出了现代女性开放热辣的事,在矛盾中纠结,在爱恨中缠绵。受经济拮据的困扰,却依然誓死捍卫着神圣情感的遮羞布,那是她发自内心的真爱。从自己被欺骗,到她去欺骗别人,却又发现自己的真爱。作者对现代商务运作显然不熟悉,因此虽然小说里写企业、写工作,写官场,都是很浅很浅的陪衬。最深刻的就是心理、情感描写,还有一些想象。作品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至少在人物的塑造上、文学艺术的提炼上是成功的。唯一缺憾的地方就是,作者究竟想要揭示什么社会问题,她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这个表述很模糊,也许是想留给读者去思考。有感于斯,一篇读罢,有几点感悟:

    1、女人立足,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要做经济独立的人;书中李诚的老婆一年能挣好几百万,所以很自立,很淡定。朱卫国的老婆离开老公就很难生存。而何香兰一直为金钱困扰,生活始终是潦倒的。

    2、女人不管受到什么伤害,都不能自轻自贱,自甘堕落,颓废和心死会埋葬自己,要学会走出,学会爬起来;

    3、会作诗的女人痴情,因为痴情有太多解不开;会作诗的男人多情,因为多情有诸多放不下;

    4、善待自己,现实很残酷,真相很残忍,都要正确面对,一个都不宽恕,永远不需要救赎,天堂与地狱同在,那只是苦了自己;

    5、生活是美好的,更美好的是自己的心态;生活是复杂的,其实复杂的是自己的内心;简单的生活,其实真的很精彩。

    6、一个能在感情上把自己伤得很深的人一定是自己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人。
  •     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女大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漂亮的女大学生面对诱惑,如何抉择?那些好像五光十色的机会,是不是人生陷阱,一步走错,全盘皆输?本书通过一个没有太多虚构的真实故事,让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女子的泪和无奈。
  •     怎么看,都觉得香兰和标准的情人差得很远。她的悲剧就在于她较真了。既然走上了情人的路,有些事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我觉得书名就是吸引人眼球的,但我认为作者的意图并不是为了写“情人”,而是写女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的悲哀与无助的,书很好,但书名有些牵强,给个四星。
  •     没法看,全是故事,但也太离奇了吧......咬牙坚持着看了一半最终还是没看完,可惜了那张当当券,花钱买的呢。脏话不说了,唉
  •     封面很好,一个江南婉约女子的背影,就像书中描写的那一段段虽然有伤有痛,但刻骨铭心的情爱,花一般绽放,经风历雨,零落成泥。
  •     一看言情误终身,之前很喜欢看那些风花雪月的文字,看安妮,看晋江,但偶尔看了这本小说之后,才明白,YY毕竟只是一种闲暇消遣,面对现实才是最重要的。喜欢!
  •     这个故事让人感慨唏嘘,虽然写的是“情人”,但很难看到爱。也许大家都在寻找爱,但由于自私、由于不肯付出等等的原因,结果不小心伤害了爱你的那个人,等你珍惜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     写女性心理鞭辟入里,有张爱玲之风,于千万人中遇见一个人,爱就爱了,有怨但无从悔,就这样吧!
  •     我觉得最后一章是全书的精华部分,一个历经沧桑的年轻女人,蹲在墓坑里,回想过往,生死爱恨都在眼前,很美,也很阔大。
  •     坚强的不怨恨,倔强的隐忍,可终究滴落到尘埃,不过这种堕落对于香兰来说反倒成了一种救赎,遇见了真正暖自的人,可悲的是她始终是那个最清醒明白的人。很揪心沟泪。
  •     本只是想看一个关于情人的故事,但是有点意外的是,书的文笔非常好,很不错的一本书,但看完有些感伤,也许这正是作者想传达的。
  •     虽然写的是情人,但在“性”方面,书里写得很含蓄,有传统的含蓄之美。尤其是主人公与青梅竹马的第一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很美。后面的一些性爱让人感伤,让人感受到她的痛苦与人格分裂。
  •     沈从文在都市写了《八骏图》,杨燕群是来自湘西的女作家,但她把笔触伸进了都市,写了一个满身伤痕又如何全身而退的80后式新的中国情人。
  •     最喜欢书中对香兰生活细节的描写,真实中有一些残酷,细腻中又不乏一些温情,日子都是这样过,如一杯白开水。如果不是有一份感情在心间熨慰,如果不是一个人在人生相伴,生命了无痕迹。
  •     看完很沉重,这本书写的好像不仅仅是一个女孩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女同学,她聪明、漂亮,但后来,似乎成为了别人的情人,虽然她没有说,但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想,这样的结果也许并不是她主动的选择,但是还是为她难过。虽然表面她貌似过得还好,但我知道她的心里是悲伤的。所以这本小说的基调让我非常喜欢,说明作者并非把“情人”作为不道德的存在,而是把她们作为美丽而悲伤的存在。
  •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管什么人都会有一种自己很孤独的感触,一个人。大人告诉我们要用善良来对待世界,可那时世界会怎么对待你呢,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要善良,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要爱情,但是求不得时要果断放弃;及时很疼,当时,看完之后觉得很心疼那个善良的小孩,也想到了我的那个谁,想大声的喊他,可是终究没喊出来,因为不知道将来如何,现在无法把握,我只能自己强大
  •     香兰这样的女孩,在城市流浪,太较真,也太认真,所以注定受伤。
  •     不可理喻
  •     书的文字很不错,一个新人能写得这么好,难得。
  •     情人分为很多种,有贪图钱财的,有获取利益的,有为了感情的,但我觉得主人公更多的是出于不安全感,所以她总是想去寻求保护,也许,有些“情人”是被这个社会逼出来的。
  •     一个女孩,无依无靠,一切都靠自己,在城市孤独漂泊,总觉得香兰和我很像。好在,我还有亲人关心我。一个在城市漂泊久了的灵魂,如果屡受打击,如果缺乏爱,也许就会放逐自己。坚强说起难容易,但其实很难,所以我虽然不认可香兰的选择,但我很同情她,怜悯她。
  •     作者的文笔和才华是值得肯定,但是大概出于自身对小说中人物的不理解和不满所以我对这书不是很喜欢。
  •     中国情人的悲哀。
  •     很喜欢书的内容和情节,更加爱自己的爱人。
  •     总体不错,题材有特点
  •     里边的所谓情人都病的不轻 ,完全不可理喻。人物性格还算丰满,特别是现实中象香娟这样的人应该是有的,但女人情绪化到这种程度已经不可理喻了,情商+智商都有些过低。可也说不准,这个没法换位思考,毕竟现实中的确有太多因为女人过分情绪化引起的悲剧。
  •     小说虽然是非常现实的,但好像也有些象征意味。为什么把香兰写成一个没有父母的女孩呢,也许,在大城市里的漂泊的人们都像孤儿香兰一样,很多时候是靠自己去打拼,没有父母帮助的。如果香兰不是孤儿,但凡得到一点爱,也许很多故事就不会发生。
  •     作者文采斐然,虽然是小说,却好似读一篇篇美文,口齿留香。
  •     细节部分很有才气,很有观察力的作者
  •     和教授的那一段,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     能把“情人”写得如此出神入化,很赞。
  •     书的封面是粉红的,给人温馨的感觉,像是青春爱情类小说。但是书的文字及风格却是忧郁的,有些像深蓝色,浓得化不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