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士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修道士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32755264
作者:(英)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
页数:408页

后记

《修道士》终于译完了,我不由得长长舒了一口气。回想译书过程,其间的苦涩与喜悦、艰辛与兴奋令我难忘。我开始真正体会到了翻译的不易,也更加对那些长年从事翻译事业并为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做出不朽贡献的翻译家们充满敬意。小说译出后,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高继海先生对译文作了认真校对。在校对中,他将小说各章前的题记以及译者遗漏的诗文部分一一补出。高先生在校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负责、敬业精神,令人感动,也为译文增色不少。之后,译者又反复修改译文。当然,限于水平,译文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祈专家读者不吝指正。在此,我还要衷心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同志,由于他们的热心扶持和大力相助,才使本译文能够顺利出版。    李伟防    2001年7月于河南大学

作者简介

《修道士》是刘易士19岁时创作的一部哥特式小说。作品以西班牙马德里一修道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野心,暴力,谋杀和乱伦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德高望重的修道院院长安布罗斯,见到美丽的姑娘安东尼娅之后,再也无法坚守誓约,遂设计勾引她,在一次对她非礼时,被其母亲撞见,因害怕事情暴露从而失去拥有的声望和地位,安布罗斯竟然残忍地杀死了安东尼娅的母亲。为了达到长期霸占安东尼娅的目的,在魔鬼的帮助策划下,安布罗斯施魔法让安东尼娅假死,并将她葬在修道院的墓地……。被捉拿的安布罗斯为了逃避被烧死在火刑柱上的惩罚,重获自由,竟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但是,等待他的仍是一个痛苦而可悲的下场!
坚持修道院誓约与满足个人情欲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搏杀是本书的主要特点。恐怖性,情欲等因素的融合使该小说当年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最受欢迎,最畅销的经典性哥特式小说。
2011年7月,法国Diaphana公司将其搬上银幕,由深受我国影迷喜爱的男星文森特·卡索(Vincent Cassel)主演。

编辑推荐

《修道士》是刘易斯19岁时创作的一部哥特式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小说1796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18世纪最受欢迎、最畅销的经典性哥特式小说之一。他本人也以“修道士刘易斯”之名闻名于世。但是,这部小说也曾引起过轩然大波,招致许多非议,一些人指责该小说是一部违背道德、亵渎神灵的书,甚至还有人扬言要将作者告上法庭。因此刘易斯后来不得不对小说进行了许多删改。这部小说融合了超自然性、恐怖性和情欲等因素,以16世纪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修道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野心、暴力、乱伦和谋杀的故事,对纵欲和兽行作了英国通俗小说中史无前例的大胆描写。坚持修道院誓约与满足个人情欲之间的惊心动魄的内心搏杀是该小说的主要特点。

前言

在西方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众多有影响的小说流派,哥特式小说就是其中有影响且颇为独特的小说流派之一。哥特式小说,简言之,即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在英语中,“哥特式”(Gothic)具有“野蛮”、“中世纪”、“超自然”三种含义。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的古城堡或修道院为背景,描写由于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谋杀、迫害等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具有怪诞紧张情节的不寻常的故事。它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掀起一股大兴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热潮,尤其是英国人,对哥特式建筑推崇备至,竞相修建。1764年,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在其哥特式城堡里创作了以中世纪英国为背景的充满了罪恶和残忍凶杀的小说《奥特朗托堡》,由此开创了西方哥特式小说的先河。哥特式小说的兴起与当时人们对中世纪艺术的爱好以及对古老传说、神话、民歌,还有莎士比亚等戏剧家作品中那种神秘性、超自然性、浪漫传奇性的崇拜密不可分,也与感伤主义文学崇尚情感的倾向和以布莱尔、杨格、格雷等为代表的“墓园诗派”对墓园、黑夜、死亡、恐怖的青睐直接相关。同时又与“崇高”美学观念的发展相联系。自朗吉弩斯(213—273)的经典著作《论崇高》在17世纪后期译成英文后,许多批评家和作家都探讨过“崇高美”的来源,认为巨大、可怕的事物能引起崇高美感,而这种观点的集大成者是18世纪英国著名政论家和批评家伯克(1729—1797)。他在其美学著作《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1756)中认为:“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苦痛或危险观念的事物,即凡是能以某种方式令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或是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而恐怖、危险、可怕、痛苦、死亡等恰恰是哥特式小说所极力追求的心理的和艺术的审美效果。当然,哥特式小说给予读者的审美感受,不是纯粹的恐怖,而是一种夹杂着愉悦的战栗,有益于道德教化,能警醒人和教育人。这一小说流派最鲜明突出的特征,正如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安德鲁·桑德斯在其《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一书中所言,拒绝描写日常生活,喜好“峭壁和深渊、折磨与恐怖、巫术、恋尸癖以及心神不定。它沉浸于鬼魂出没、突然死亡、地牢、妖术、幻觉和预言之中。哥特式小说,从根本上说,过去和现在都是对舒适与安全、政治稳定和商业繁荣的负面反应。最首要的是,它反抗理性的支配。”这显然是对启蒙主义时期的现实主义和唯理主义清规戒律的一次大胆的挑战和反叛。由于采用超自然的素材,运用虚构、想象、超现实与现实相结合等艺术手法描写超凡的事件、塑造超凡的人物、展现超凡的自然景观,因此这一小说流派拓宽了小说创作领域,丰富了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从1764年至1820年左右的五六十年间,英国文学史主要是由这种小说写成的。重要的哥特式小说家及其作品有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的《奥特朗托堡》(TheCastle of Otranto,1764)、威廉·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1759—1844)的《瓦塞克》(Vathek,1786)、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1818)、安·拉德克利夫(AnnRadcliffe,1764一1823)的《尤道弗的秘密》(The Mysteries of Udolpho,1794)、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Matthew Gregory Lewis,1775—1818)的《修道士》(The Monk,1796)、查尔斯·罗伯特·马图林(Charles Robert Maturin,1782—1824)的《漫游者梅尔默斯》(Melmoth the Wanderer,1820)等。    ……    四    哥特式小说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不仅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且对19世纪甚至20世纪许多著名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西方,拜伦、雪莱、司各特、勃朗特姐妹、霍桑、狄更斯、哈代、亨利·詹姆斯、麦尔维尔、福克纳等都被称为“新哥特式小说家”。难怪美国著名评论家安德鲁·赖特在为企鹅版《哥特式小说佳作选集》所写的序言中说:“毋庸讳言,要了解近两百年来的文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哥特式小说的知识。”桑德斯也认为,哥特式小说影响的余波及其“耸人听闻的手法的重要方面,从勃朗特到狄更斯时期直至当代的英语文学,可以连续地被感受到。”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哥特式小说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译介和研究,迄今为止,鲜有完整的哥特式小说中文译本问世。读者对哥特式小说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希望《修道士》中文译本的出版,能起到一点普及作用,以有助于广大读者从中了解到西方哥特式小说的基本特征,并推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界对哥特式小说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李伟昉    2001年6月18日

内容概要

刘易斯是英国哥特式小说(以恐怖、鬼怪、传奇为特色)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作品对拜伦、狄更斯、福克纳等文豪都产生过影响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安吉洛大人拘谨严肃,    处事精明果断令人敬畏,    从不承认他的感情会冲动,    或是面包的味道胜过石子。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第一幕第三场    教堂的钟声刚刚响过五分钟,卡普琴斯教堂就已挤满了听众。不过,不要认为他们是因虔诚的动机或是渴求知识而来,很少有几个人受这些原因所支配。在马德里这座受迷信专横残暴统治的城市里,寻找真正的虔诚几乎是徒劳无益的尝试。现在这些听众是因各种原因才聚集于此的,但他们决非为信仰而来。女人来这里是为了显示她们的姿容,男人则是为看女人而来。有些人受好奇心驱使来听著名演说家的演讲,有些人是因为戏剧开演前没有更好的消遣来打发时间,还有些人自信教堂里不可能有他们的位子。马德里的一半人是为了见另一半人而来。仅有的渴望听修道士布道的是几个上了年纪的教徒,还有些互相竞争的演说者,是为寻衅和嘲笑对方而来。对于剩下来的听众,即使将布道内容全部省略,他们也必定不会失望,而且也许根本意识不到省略。    无论怎么说,至少可以肯定,卡普琴斯教堂还从未出现过这么多人的集会。教堂里座无虚席,角落里也挤满了人。装饰长廊的塑像也因急需而临时用作了椅子。孩子们趴在天使的翅膀上,圣方济各和圣马克的肩膀上各坐着一个观众,圣阿加萨也必须承担双倍压力。结果,不管她们多么匆忙和迅速,我们的两个新来的人,在进入教堂后找地方已是徒劳。    然而,其中年长的女人仍继续往前挤,周围的人们向她发出不满的叫喊也枉然,对她说话也是徒劳。“我保证,这里已没有地方了。”——“我恳求你,别再挤了!”——“你无法从这里经过。哎呀,我的天!真讨厌!”——这个女人仍固执地往前挤。她凭借毅力和强壮的两臂从人群中闯出一条小径,并设法靠近讲坛处。她的同伴无声而胆怯地在后面紧跟着她。    “天哪!”她失望地喊道,“太热了!太挤了!这里怎么搞的?我看我们回去吧,根本没有空的地方,更不会有好心人让座位给我们。”    这种明显的暗示引起了两个衣着华丽的年轻骑士的注意,他们占据着右边的长椅,背靠着距离讲坛的第七根圆柱。听到这一出自女性之口、请求他们拿出绅士风度的声音,他们便停下话来看那个讲话的人。那女人把面纱撩上去,以便更清楚地环顾大教堂。她,红红的头发,眯缝着眼睛。两个骑士转过身来,又继续交谈。    “发发慈悲,”那女人的同伴回答道,“发发慈悲,利奥娜拉,我们马上回家吧。确实太热了,我着实为这种拥挤状况吓坏了。”    这些话说得甜蜜悦耳,娇气十足。两个骑士再次停止交谈,但这次不再满足于仅仅看一看,他俩不由自主地从座位上站起,转向说话者。    这声音出自一个女人之口,她的身姿娇美动人,让两个年轻人以极大的好奇心去观察她的脸。但是他们失望了,因为她的面容被一层厚厚的面纱遮掩着;拥挤造成的凌乱足以让人看到她的匀称而美丽的脖子堪与维纳斯相媲美;皮肤白皙耀人,长而垂到腰部的秀美的鬈发给她增添了一份意外的妩媚。她身材中等偏低,她的光彩照人宛如希腊神话中的树精。她的胸部精心地用面纱遮盖着。她身着白裙服,系着蓝腰带,腰带下隐约显出一段光洁细腻的玉肤。她的臂膀上挂着一个谷粒状的大项圈,脸被一条黑色的厚厚的面纱遮掩着。如此漂亮动人的女士,使得较年轻的骑士主动地为她让座,同时另一个骑士也觉得应该向她的同伴献殷勤。那位中年妇女带着感激之情,毫不迟疑地坐在让给她的座位上,年轻姑娘跟着坐下来,但只是简单而优雅地行了一个屈膝礼以示谢意。洛伦佐(这是一个骑士的名字)紧挨着年轻女子,他与朋友耳语几句,接着做了一个暗示,他的朋友立即明白了,同年长女人说话,转移她对年轻女子的注意力。    “你一定是最近才来到马德里,”洛伦佐对身边的美人说,“像你这样的美人在此久居而不被注意是不可能的事,假如不是你首次公开露面,那么女人的妒忌和男人的崇拜就足以使你尽人皆知了。”    他停下来,期待着回答。由于他的话绝无答复的必要,所以小姐只是静听,没有开口。过了一会儿,他继续说道:    “我猜你是第一次到马德里来,对不对?”    小姐迟疑了一下,最后,以低得几乎听不清的声音应付道,“对的,先生。”    “你打算逗留一些时候吗?”    “是的,先生。”    “假如我能为安排你的住宿而效力,我将感到十分荣幸。我在马德里颇有名气,我的家庭在宫廷也有些势力。如果我能效力,希望你不要拒绝。”——“真的,”他又自言自语,“她再也不能简单回答是或不是,现在她应该对我说些什么了。”    洛伦佐很失望,因为小姐只是微微点点头。    这时候,他才发现身边的女子不太健谈,不过,她的继续沉默是说明了傲慢、谨慎、羞怯,抑或愚钝,他一时还无法判断。    几分钟的沉默后,他说:“你肯定是外地人,你至今还不了解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因为现在你还罩着面纱,请允许我去掉它。”    说着,他伸手要去揭面纱,小姐抬起手阻止他。    “公开场合我从不去掉面纱,先生。”    “请问,去掉又有何妨呢?”她的同伴有点生气地打断她,“你没有看见其她女人都把面纱放在了一边,以表示对我们所处的圣地的敬意?我的面纱揭掉了,如果我愿意把面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你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圣母马利亚呀,这就是关于少女面容的争论!来吧,孩子,揭掉它,我向你保证,没有人会认为你的行为有失体统。”    “亲爱的姨妈,这不符合穆尔西亚的风俗习惯。”    P3-6

图书封面


 修道士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小说具有哥特小说的几大重要元素--幽闭的空间,被囚禁的女性,和哥特恶棍等,同时也影射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宗教和宗教人员的堕落,以及强制的禁欲主义所带来的恶果(这一点甚至让人想起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里的反面的例证似的回应)。但是小说的硬伤不少,第一在于叙事结构松散,结尾仓促(比如Virginia这个人物完全是为了可以给小说里的爱情故事画上完满句号,如古代戏剧里的deus ex machna(天降神灵)一般),第二,叙事语言缺乏个人特色,且很多对话冗长不堪。虽然比起第一部英国第一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堡》(这部小说对其有不少回应)进步不少,但仍然不能称作技艺上成熟的作品,这或许也是哥特小说颇受所谓主流文学和文学史轻视的一个原因吧。It has all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gothic literature (cloistered space, confined women, ravish villian, etc.), and suggestive of larger issues (the deteriorated religion/religious people and forced/self-imposed asceticism which has vicious consequences), but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is loose and fragmentary, the conclusion is contingent and make-shift (consider Virginia, the sustitute of Antonia, not unlike deus ex machina), the narrative language is withou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st of the dialogues are too lengthy. Though it has improved considerably compared with The Castle of Otranto, the first English Gothic fiction which this novel echoes here and there, it still is immature in terms of the techniques of the novel--and that is perhap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Gothic literature is long excluded from the field of so-called mainstream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     会有点疑惑,哥特式小说的荒诞、恐怖放在今天的大环境下,是不是有点过时和不与时俱进?剧情的发展很简单,总是一个人、一个时间点就能触发情节的发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总有这样那些缺点,如果我老是抱着完美的态度对待,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么?但就像安布罗斯一样,人性的所有弱点一直都存在,只是看是不是有一个帅哥或者美女来碰触它。很努力想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但是这一点往往穷其一生,也很难做到。思想太活跃的结果,不是容易犯错误,就是容易不开心。还是回到以前的一个问题,翻译小说总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到底该不该看前面的译本序,这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
  •     故事好像是在说信奉主的人时时刻刻也被魔鬼盯着一个引诱一切能引诱的,一个救赎一切能被救赎的能被救赎的从一开始就不会被引诱而能被引诱的从一开始就毫无希望所以说活着要么毫无信仰 要么毫无希望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尽可能丰富的故事描述 信息量也很大 作者对人世间的一些事洞察得真是深刻啊 我喜欢作者的智慧。
  •     除了那翻译过来的各种奇怪难以记住的人名儿,还都挺引人入胜的,是本通俗小说,经典应该算不上。
  •     果然并不恐怖。。。
  •     選擇綜合癥也許是貪心的藉口,什麽都想要,什麽都不捨得失去。這本書說猶豫不決連下地獄的資格都沒有。
  •     我倒是相当喜欢书里的各种对抗的元素 嗜血修女的设定太酷了 万圣节想COSPLAY
  •     不得不承认,修道士这本书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人物刻画都达到了令人赞赏的程度,然而作者刘易斯本人创作这本书的时候仅仅19岁,令人嫉妒,就如同书中雷蒙德对作诗的评价。
    那么,我客观的说明下本书的不足,年轻的刘易斯同学大概也深受舞台剧的影响,诸如马蒂尔德被蛇咬了的时候,那段描写,太戏剧化了。
    总之,这是本不错的书。被埋没的哥特小说。
    那些对哥特怀有偏见的读者们,不要止步不前了,希望阅读它的朋友们也请尽快,你不知道你错过了什么。
    再说本书质量,也是OK的。
  •     终于在2015年结束前看完这本,以后是不会看类似的宗教题材,完全不觉得恐怖,情欲描写倒是不错的
  •     难得买这种类型的小说,挺有意思的,可以难得读读
  •     哥特式小说的恐怖、荒诞,对于现在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来说,可能实在不值一提。所以,哥特是不是只能在当时特定的情形下才有可能产生呢?故事情节很简单,但看到最后,还是非常扣动我的心弦。
  •     是不是全本不知道,过几天我得看看英文原版!
  •     内容充实,充分写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与矛盾
  •     好看
  •     读过的第一本哥特式小说
  •     看见封面买的 花痴一下下& 十九岁写出这个 很厉害
  •     罪恶没能在人间得到处罚,却在与魔鬼的立约中得到清洗。哥特就是哥特,上帝缺席了,罪再也得不到神性的救赎,也因而显得更为真切。
  •     一气呵成,两天看完。翻译得很棒,词语优美。
  •     腰条的宣传语太让人无语了,这书这么有质感的,宣传得像是一本网络小说似的。
  •     中学时看的
  •     原来这就是哥特小说。嗯,不太对胃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