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年代

出版日期:2012-2-1
作者:黎紫书
页数:336页

作者简介

你在读这本书。
这是一部小说,长篇。
它看起来很古老,
但几乎找不到被翻动过的痕迹。
它的页码居然从513开始,
似乎这书的第1页
其实是小说的第513页……
《告别的年代》,串起三代人的共同回忆,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种族的集体记忆。
二〇一一年第十一届花踪文学奖
二〇一一年《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二〇一〇年《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
王德威、止庵、蒋韵、杨照、郑树森、黄锦树、董启章、骆以军……联合推荐
王德威:不论是书写略带史话意味的家族故事,或是白描现世人生的浮光掠影,黎紫书都优以为之。而营造一种秾腻阴森的气氛,用以投射生命无明的角落,尤其是她的拿手好戏。
郑树森:马华女性书写第一人。
黄锦树:在文学条件异常贫瘠的马华文坛,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黎紫书都是个奇迹。
董启章:《告别的年代》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对抗匮乏,拒绝遗忘的书。
骆以军:我觉得这本小说,或可视做某种失传小说技艺的活生生复现,华丽的戏台从不可能的虚空被汹涌创造出来。作为读者,我觉得无比幸福;作为同代华文小说创作者,我觉得她是屈指可数、顶级的、恐怖的对手。

书籍目录

序  艰难的告别  黄锦树  1
第一章 11
第二章 27
第三章 45
第四章 61
第五章 81
第六章 101
第七章 125
第八章 153
第九章 183
第十章 219
第十一章 259
第十二章 291
后记 想象中的想象之书 311
附录 为什么要写长篇小说? 董启章 317

内容概要

黎紫书
本名林宝玲,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怡保市。1995年以短篇小说《把她写进小说里》获马来西亚“文学奥斯卡”——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此后连续多届获奖,是花踪文学奖设立以来获奖最多的作家;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亦屡获大奖,如冰心世界文学奖,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香港《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等等。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国之门》《山瘟》《出走的乐园》《野菩萨》,微型小说集《微型黎紫书》《无巧不成书》《简写》,散文集《因时光无序》,个人文集《独角戏》,以及编著花踪文学奖回顾评论集《花海无涯》。《告别的年代》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本书是黎紫书文学创作的转折点,也是她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本书以一部既无开端亦无终结的历史大书为引子,分三层叙事,将同名同姓但不同时空不同角色的三个女人“杜丽安”串联起来,前一层的人物故事被后一层的角色阅读,也被读者一一阅读。在“小说中的小说”结构之下,一层一层开拓出故事的纵深度,充满寻觅、躲藏与发现,展现出三代人的共同回忆、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种族的集体记忆。
2010年,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2011年,本书获第十一届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ishuli002
和讯博客 http://zishuli.blog.hexun.com
黎紫书获奖档案
1995年
第三届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
马来西亚全国微型小說比赛首奖
1996年
马来西亚杨忠礼文化月短篇小說首奖
第十八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
1997年
第四届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散文首奖、小说推荐奖
马来西亚云里风年度优秀作家一等奖
1998年
冰心世界文学奖(短篇小說)佳作奖
1999年
第五届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小说推荐奖
2000年
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
第二十二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
2001年
第六届花踪文学奖世界华文小说首奖、小说推荐奖、散文佳作奖
2003年
第七届花踪文学奖小说推荐奖
2005年
第二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第二十八届《中国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2010年
《告别的年代》入选《亚洲周刊》年度中文十大小说
《简写》入围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2011年
《告别的年代》获第十一届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告别的年代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一本好书的定义就是当你读完合上书的刹那,你就忍不住的再次翻开它,因为太多的思绪,太多的想法如鲠在喉。
  •     虽然内容非常不同,但在我为数不多接触的马华作家当中,黎紫书和李永平的内核都带着很容易感受到的母题乡土的焦虑、对抗匮乏、边缘书写欲望。年迈的prostitute暧昧叙事,在这本“大书”中又多了某种模糊的元叙事。真正的内核我难以触及,以感受为主的审美体验被语言抛弃。#晚安#
  •     环环扣的故事结构,“你”的身份一直让人猜测不已
  •     俄罗斯套娃
  •     看了后记发现自己没看懂= =文字很喜欢
  •     三个层次扣含时略有零乱,还有一些细节希望能在再读途中厘清楚。技巧和语言都相当喜欢,毕竟是光见名字就能点亮满格评分的黎紫书呀。看过她本人的阐释之后再写笔记。
  •     读这本书我想到两位女作家。蒋韵,可能是因为小说的结构让我有一阵想到《人间》;张悦然,因《誓鸟》里的南洋风情。我喜欢作者举重若轻的笔调,遣词造句是大陆文坛里已经绝迹的审慎。蛮好奇作者有多大年龄?三十?四十?相对来说,有些东西还是偏于通俗的,但是整体还是有很强的严肃文学的追求和感受。相对来说,我比较不喜欢后设的每章第三部分,把全书拖得过分凌乱了。另一处略显单薄是杜丽安对钢波的态度转变略显得突兀。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整部小说流露出来浓浓的南洋风情。也很喜欢作者。很喜欢这部小说。29.
  •     小说虽说是小说,但极其巧妙地用后一人和注释力现了真实感。第一遍读时都有一种以为是真实故事的恍惚。小说很精妙,以三个人的故事经历穿插表现小说。而且在字句上运用得很精妙,很多情境描写很到位。513开头的页数很有悬念和吸引力。其中小说要表达的深意巧妙却又不晦涩难懂,总有人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含义。
  •     说实话有点失望
  •     20161010-1017
  •     书是正版,速度还行
  •     对于这本书,我同意骆以军在腰封上说的那句话,这部小说可视作某种失传的小说技艺的活生生复现。除此之外,作者对于文字的跨界式抒写也让阅读充满快感。
  •     董启章的附录感受更深
  •     叶尔克西和李娟站在坡上,现代化遥远的起头一端,蓝天旷野里奔驰。黄碧云和黎紫书淹没在喧嚣繁华的都市,现代化的末端,逼仄楼宇间隐遁。我们顺势而下,两头的牵扯同样遥远。重力加速度刺激肾上腺素的欣快感,密集人群产生的摩擦引发象征成熟的复杂的情绪体验。
  •     2016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其实今年也没读几本书。新年愿望之一是每周读两本书。
  •     仿佛继承自施叔青平路黄碧云那流派的文字,用来抒写南洋风情,再熨贴不过了,如旧梦一般艳美惆怅。
  •     很久没有读过这么有厚度和温度的小说了。那复杂的话语叙述,竟没有烦扰我,反而拉我越陷越深。
  •     4.5星吧。有趣的,有意思的,厉害的小说。
  •     故事层层叠叠却印象深刻,带着许许多多的回忆,应该说很少有用这种叙述的方法去写书吧。
  •     私以为两层就够了 第三层有点画蛇添足 语言还是好的
  •     技巧与南洋蕉雨芭情。
  •     真的是一点都看不懂的小说!马来西亚人写的
  •     一本神奇的书。连后记和附录都那么精彩。
  •     反复看了两遍,还是有些地方无法解释得清。每个故事单独拿出来看,既不是平行时空,也不是时间延续;混杂在一起,往往看了这段忘了那段;对于我这样爱追根溯源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酷刑。PS.第三段故事手法有些像村上春树
  •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看不太懂。对马来文化历史也知之甚少。所以虽然此书口碑甚好。依然没有带来乐趣和太多感悟。很失望。没有想象中的好看。再大一些会回来重读看看。现在的能力和心境读不懂。
  •     讀的太草了,還需重新梳理。
  •     超爱黎紫书
  •     技巧用太多而内容跟不上就显得非常空洞。有打动人的细节然而看完后也没能理出作者想要表达啥。
  •     已经忘了是什么来由被人推荐买的了
  •     我不知道为什么小说不能简简单单将一个使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能把一个故事说好,不也足够了么?三重视角,对一部分和读者的第二部分比较有共鸣,第三评论家的视角把简单的故事和不厚的页码膨胀成一部严肃,难懂,深刻的大书?那到底,这样的深度,又在哪里得以彰显呢?全书讲的那个故事有什么用意呢?只是作者文字技巧的体现么我猜想,为何要写长篇作者后序,为什么要写一本她想象中的想象之书?
  •     小小的惊艳了一下。
  •     读者上推荐的。。应该不会差
  •     视觉层叠。故事线多。细读还是很有收获的。很爱黎紫书的语言
  •     非常漂亮,可以和张爱玲对读,技巧太多太适合写论文。(另外想到,在所有人的乡愁中,我的那么浮浅,失落。
  •     平安夜读完这本小说,大概几个月后会再看一遍,书里有这黎紫书独特的淡淡的哀伤,却能感到作者依然站在一旁超然地看世事繁华
  •     装桢很好
  •     第一次看马华作家的书,完全被带入到湿湿黏黏的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里,每一个人物都非常立体,而且是我这些年看到的最有小说技巧的故事了,整个线条不喜欢,细节还不错,应该挺适合写论文的。
  •     杜丽安和刚波让我想起了苏童书中那些幽暗的巷弄中三进三出的大宅院,宅院当中日渐衰颓的男人身旁围绕着几个各怀心事的女人。某一日,男人会如被蚁群噬空的古树般轰然倒塌,从精壮有力到垂垂老矣,只需短短几月光阴。黎紫书的形容总是保持着恰如其分的细腻和生动,字里行间是对离去、衰老、分别的接纳与吸收,平淡、安静、自然而然。
  •     虽然五花八门的后现代手法一大堆,读起来有感觉的,却只是写实主义那部分....
  •     就冲这手法,我都得跪着给五分。不过绍子的故事相比前两个,薄弱了不少。
  •     有意思。一层一层一层,共三层。
  •     五月花旅馆。
  •     读完了,尤其读到三分之二处渐入佳境,能够进入不同的故事
  •     很喜欢的小说
  •     不如她的短篇
  •     还以为文学性很强的书,没想到非常好读,也很迷人。
  •     为什么!!!!!!!01-13-2014
  •     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一次无意中看到这位马华作家独具一格的文字,无论从各方面都带给我一种神秘感,带着这份情愫对这本结构颇有特点的书感兴趣,读了之后不想预想那样晦涩,觉得它还能写得更好,更有感染力。这里面的马来图景在这个阶段的我看后联想到前不久去过的南方风味更足的唐人街,或者是港片中的八九十年代风貌,叉烧酱与粗体繁体字,有种很特别的情致。从笔法看作者应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很不一样的体验。
  •     完全 完全 完全受不了第二人称
  •     突然很想推荐这本书~~“不管是怎么一回事, 告别总是艰难的。 无论是要告别想告别的与该告别的。 毕竟那是一种哀悼的工作。 而今我发现 南洋已逐渐沉没在更浩瀚的时代之中。 于是我领回自己的箱子。 把里面的物事全部拿出来晾晒在阳光处。 而小说串联他们,同时也解说他们。 岁月留给我的遗物有多长,小说便有多长。”(黎紫书)
  •     一条绳上栓起的两只蚂蚱;结尾处,一切琐屑烟消云散,天边飘来五个大字“苟合万事兴”……
  •     年末看完这一本 越看越惊心 越看越有余韵 结构巧妙 而且熟悉的粤语词汇 句子更添阅读趣味 如果可以拍成电影就好啦(期待脸
  •     后设小说读起来很有意思,看到小时候陪父母看的电视剧,听的歌,倍感亲切
  •     建构与解构
  •     她短篇比长篇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