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中篇小说选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残雪中篇小说选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
ISBN:9787806815564
作者:残雪
页数:318页

作者简介

残雪,女,本名邓小华,1953年5月30日生于湖南长沙。父母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党员,解放后在报社工作,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社长,1957年父母双双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残雪从小由外祖母抚养,这位老人心地善良,但有些神经质,有一些怪异的生活习惯(如生编故事、半夜赶鬼、以唾沫代药替孩子们搽伤痛等),对残雪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残雪从小敏感、瘦弱、神经气质,短跑成绩和倔强执拗在学校都很有名。她小学毕业后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便失学在家。1970年进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1978年结婚,丈夫是回城知青,在乡下自学成木匠。1980年残雪退出街道工厂,与丈夫一起开起了裁缝店。残雪自小喜欢文学,追求精神自由。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超过六十万字。已发表的短篇小说有《污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旷野里》、《公牛》、《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天堂里的对话》、《天窗》,中篇小说有《黄泥街》、《苍老的浮云》,长篇小说有《突围表演》等。残雪的作品有不少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

书籍目录


苍老的浮云
黄泥街

内容概要

  残雪,女,本名邓小华,1953年5月30日生于湖南长沙。父母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党员,解放后在报社工作,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社长,1957年父母双双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残雪从小由外祖母抚养,这位老人心地善良,但有些神经质,有一些怪异的生活习惯(如生编故事、半夜赶鬼、以唾沫代药替孩子们搽伤痛等),对残雪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残雪从小敏感、瘦弱、神经气质,短跑成绩和倔强执拗在学校都很有名。她小学毕业后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便失学在家。1970年进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1978年结婚,丈夫是回城知青,在乡下自学成木匠。1980年残雪退出街道工厂,与丈夫一起开起了裁缝店。残雪自小喜欢文学,追求精神自由。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超过六十万字。已发表的短篇小说有《污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旷野里》、《公牛》、《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天堂里的对话》、《天窗》,中篇小说有《黄泥街》、《苍老的浮云》,长篇小说有《突围表演》等。残雪的作品有不少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

图书封面


 残雪中篇小说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重读麦卡勒斯,忽然想起残雪。两个人,都是终生制的孩子。我是深爱过残雪的,尽管她好像从九十年代起就没有再成长过,并且自大得令所有人都开始生厌。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写出了现代文史上从没有过的低温叙事。在她最好的那些小说里,主人公都有一双清新的孩童之眼,也像孩童一样偶尔会喷射纯生物性的邪恶毒焰。这种毒焰,用弗罗伊德的理论来说就是“快乐原则”:没有社会性规束的随意发泄官能欲望。低温很容易给现实保鲜,但是残雪的癔质气质注定不会成为一个新写实作家。文字内外,她都是不肯丢下梦呓姿态的那种人,即使成长,乃至世故,都要不断絮絮叨叨说那些假想中的童年。我相信她如果出自传,肯定前后不一破绽百出,和现实做贴身肉搏,是会让她窒息的。她只能不断地夸张、变形才能完整释放出内心的恐惧和阴郁感。麦卡勒斯呢,一样也不喜欢动用直接经验储备的人,一样是阴鸷而顽强地逼视自己最阴暗的旮旯,不屑于用人性、善意、宽容这类温情道具装裱自己的文字形象。在无止境延长的蒙昧期里,她开始用叙事文体亲近假想中的世界。写《心是一个孤独的猎手》时,她爸爸说:“亲爱的,你一个哑巴也不认识啊”,她说“没关系,我认识辛格就行了”。就连她的写作方法,也是孩子玩拼图式的,不带说明书的那种游戏:没有预置的大纲、情节线,甚至核心,只是散落的情节碎片,人物速写。她用失神的眼光,僵滞的身姿,浸泡在自己孩子气的想象力里,等着神启天降,帮她把零件组合起来。麦卡勒斯死于50岁,人们认为她尚未到达创作的高峰。而年已53岁的残雪,在她最近的博客文章上自剖说:“我小说中的人物的面孔都不清晰,那里面所发生的事务在时间上暧昧不清,但一切都遵循某种强大的逻辑,方向性相当明确。这是我所体会不到的真实,我的写作直奔真实的主题,将表面的种种愚蠢、无逻辑的规定撇开,切入事物的内核,并将其一一展示”,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她写道:“儿童时代那幸福的蒙昧期使我受益终生,对‘不懂事’的个性的坚持使得我的作品有了一种先知先觉的风格。我将永远如此:一只脚跨在世俗社会的边缘,另一只脚立在我的空灵王国内,将这种交合的探索做到底。”由此可见,在思想上她还受着西方式哲学思考思维的奴役,而技术层面上,儿童视觉是“宁穿破,不穿错”的铁打艺诀,孩子是她不肯摘掉的面具。她的书,我想我是再也不会去看了。然而我为什么要写她?大概是为了纪念孩提时代与寂寞搏斗的惨烈余韵吧。初遇残雪的那年我十七岁,在某个突至的黄昏里,我在图书馆的角落发现了《山上的小屋》。时间不知觉地流失,夕阳一寸寸走下台阶,我清楚听见教学楼的铁门在下面吱吱嘎嘎合上,书里书外都是那种空旷而诡秘的疏离感。但我一直坐在那里。我知道童年那一段无法的交付的时光,将不再困扰我,永远不再。(图书商报)
  •     《残雪中篇小说选》(残雪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1986年11月,残雪的中篇小说《黄泥街》发表,这条凭空制造的黄泥街几乎成了日后残雪小说世界的代名词,也是她观察人性的实验场。处女作《黄泥街》的故事,作为一个实际中有或没有都不确定的过去的故事,不,是作为“一个梦”讲述的,意在挖掘一个肮脏丑恶的世界,仿佛一首地狱里的温柔之歌。此后短短两三年,《苍老的浮云》、《山上的小屋》、《美丽南方之夏》、《天堂里的对话》,以及长篇小说《突围表演》,把一个陌生响亮的名字带进了文坛。“我的母亲化作了一盆肥皂水”,这是残雪发表的第一篇作品的第一句话。这篇作品无疑“具有浓烈的表现主义风格”,预示了残雪小说的走向与以后的写作历程,女性的隐秘体验与独特的写作表达让习惯了以往的阅读经验的读者目瞪口呆。
  •     上学的时候那些课程总是很无聊,图书馆似乎成为那些无聊的,空虚的时光的唯一救赎。我总是在课上偷偷读一些书。我们在学残雪的时候我好像听得很仔细,但是我已经忘了老师当时讲的是些什么了,关于残雪的书我也记不清是些什么了。唯一有印象的是在图书馆乱抓了一本她的书就走了。就是这本苍老的浮云+黄泥街。我记得我先看的黄泥街,感觉还行但是十分混乱,总是不知道她要说什么,想表达什么。现在黄泥街我也差不多忘光了,只是零星地记得几个情节。什么从楼上往下屙屎,虫子、蛆,一咳嗽从嗓子里蹦出一团粉红色的东西,仔细一看是团肉虫子,黄泥街的人们都吃腐烂的水果,还有什么报道上级审查之类的。总之是很混乱的记忆。我让同学看的时候他们都说看不下去。我还记得某人跟我说:我居然把苍老的浮云看完了,真不可思议。不过那人不是学文学的。他们都说:你干嘛不读莫言,贾平凹,路遥什么的,比残雪好多了。不过残雪的书比较适合你,你比较变态。断断续续的记忆吧,就这些了。不过我清楚地记得那本书里被人画得乱七八糟,圈圈点点的,应该是之前借书的人是研究残雪的吧。我只记得苍老的浮云里有几个用铅笔写的字:都是窥视者。我同桌跟我说:她长得真像你妈。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收录了两个中篇《苍老的浮云》和《黄泥街》,完全看不懂…情节人物,都很虚无,时间空间,也都是极度混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
  •     你不得不看残雪
  •     狂人日记///“正因为心中有光明,黑暗才成其为黑暗,正因为有天堂,才会有对地狱的刻骨体验,正因为充满了博爱,人才能在艺术的境界里超脱、升华。”
  •     读得不舒服,浑身起鸡皮疙瘩
  •     执着于抒写死亡、腐臭、肮脏、无控制的生物繁殖,又从不借用修辞和叙述的错觉来美化这些,笔下的世界像末日的前兆,也像末日席卷后,残雪应该是把西方那些现代的文艺理论本土化最好的一个吧。
  •     《黄泥街》就是看不下去 啊啊啊啊啊
  •     “ 我兴冲冲冲着你去借的这本书。一头雾水,一头雾水!! 心理感受受到袭击! 大概这就是美学概念上那什么“以丑来表现美”。 哎呀,我水平不够。我不晓得残雪的读者如何来看待她的作品的。”
  •     非理性主义写作。叙事革命
  •     开眼了。
  •     书里夹了一张购书单,显示我在2009年3月2日12点51分买下了这本书。我记得正是在那天,我失恋,中午来路上哭着游荡,然后就进了那家书店,买了一本侦探小说、一本残雪的小说。今天读完了。该说甚么呢,残雪笔下的人物个个都像在梦游状态,我凭借日常经验根本无法判断他们行事说话的动机、方式。。。这让我感到陌生与不耐,仿佛不是在看一本人类之书,而是外星人的故事。不敢说残雪学习卡夫卡是东施效颦,但至少卡夫卡的小说虽然意义模糊,却能体验,因为他的叙述80%以上是真实的。而残雪,要么算超现实主义?八十年代就写出这样的文字,不得不说是独树一帜的标记~~
  •     神婆一枚。。。
  •     求高人指点,是有我读不出来的寓意影射呢,还是实际上文坛的包容性很大。。。然后我就想起了雨果的美丑对照理论。。。因为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自闭症者及被害妄想症者结合体的自白。十分不喜欢那个病态混乱的世界,但为什么我又在无数次停下之后将它读完呢?
  •     真是个愉快的下午 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反而更清醒 以一种精神状态而纯粹的存在 人完全融入到了周围的一切 物我不分 没有内外之别 世界像一罐黏稠的蜂蜜 你是在其中流动的蜂蜜 你清醒得很 也不想逃掉 庄周还是蝴蝶 已不需分辨
  •     小时候第一回看苍老的浮云觉得头晕到想吐,后来只要一看到腌黄瓜就想起虚汝华。
  •     很残酷的文字,但不忍心放下书
  •     对先锋派的兴趣已然少了许多。
  •     这本书虽然让我不想看第二遍 但它很值得考究,尤其是用梦呓的写作手法来感受老批判来反映一段时期的社会状态, 非常不容易
  •     很先锋,纯文学……
  •     荒诞,变形,虚无。
  •     《城堡》是一个欲醒未醒时的梦,事件没有逻辑,但是却有前后因果联系。叙事脉络清晰,只是不遵循正常世界的必然率。 而残雪《黄泥街》则如同尚未睡熟时的断断续续的梦,断裂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碎片,不但没有逻辑,而且不成事件。这形成一种过于混乱的叙事结构,如同摔碎了的玻璃,难以让读者在时间顺序上把握整个小说。如果精简掉一半,或许效果还不错。但是十万字左右的篇幅反反复复说着没有相互联系的话,就容易让人生厌了。其他暂时未看,不知如何,但《黄泥街》不算很优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