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南飞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家庭/婚姻 > 北雁南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224084214
作者:张恨水
页数:371页

作者简介

《北雁南飞》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私塾的读书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晓秋的爱情悲剧,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勾画,为我们提供了晓清江南小镇的社会情景以及学堂生活实录,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寻觅到作家张恨水走过的足迹。

书籍目录

  第一回 北雁南飞题签惊绮语 春华秋实同砚动诗心  第二回 透一点真情人逢老圃 积十分幽怨事西厢  第三回 带醉说闲情漫猜消息 借资掷孤注小起风波  第四回 淡淡春怀读书营好梦 潺潺夜雨煮茗话闲愁  第五回 读赋岂无由闻声下泪 看花原有意不语含羞  第六回 竖子散流言非分是冀 书生推小恙有托而逃  第七回 抱布而来观场初上市 夺门竞去人阱又冲围  第八回 委屈做贤妻入林谢罪 缠绵语知己指日为盟  第九回 冷眼看娇儿何忧何喜 热衷做说客频去频来  第十回 谓我何求伤心来看月 干卿底事素手为调羹  第十一回 数语启疑团挥拳割爱 七旬撑泪眼苦节流芳  第十二回 作态为何相逢如未见 收心不得举措总无凭  第十三回 秘信枕中藏扑灯解困 佳音门外断掷笔添愁  第十四回 谣诼散情俦弄巧成拙 痴心盼侠士如愿以偿  第十五回 拜佛见情人再冲礼教 下乡寻少妇重人疑城  第十六回 恨良人难舍身图报复 逞匹夫勇破釜种冤仇  第十七回 受侮堪怜作书荐醉汉 伤怀莫释减膳动严亲  第十八回 智母重闺防闲侦娇女 酒徒肆醉舌巧触莽夫  第十九回 黑夜动杀机狂徒遁迹 朱笺画供状严父观诗  第二十回 不尽欲言慈帏询爱子 无穷之恨古渡忆佳人  第廿一回 调粉起深宵欲除桎梏 追踪破密计突赴清流  第廿二回 醒后投缳无人明死意 辱深弄斧全族作声援  第廿三回 沥血誓宗祠通宵备战 横矛来侠士半道邀和  第廿四回 见面恨无言避人误约 逞才原有意即席题诗  第廿五回 绮语何来对联成罪案 沉疴突染侍疾碎芳心  第廿六回 肠断情书泪珠收拾起 心仇恶客血雨喷将来  第廿七回 倚枕听谰言破啼为笑 支床作复柬截发伤神  第廿八回 弃妇重逢尝夫妻滋味 传书久玩暴儿女私情  第廿九回 红袖暗藏入门惊艳福 黄衫面约登阁动归心  第三十回 此姊妹为谁红丝暗引 使父母谋我热泪偷垂  第卅一回 获柬碎娘心饰词莫遁 论诗触舅忌危陷深藏  第卅二回 内外各通言逃生定计 娘儿双斗智清夜登程  第卅三回 坠陷入夫家登堂拜祖 灰心见俗子闭户悬梁  第卅四回 救死动全家甘言解怨 怀柔施小惠妙策攻心  第卅五回 寂寞柳边舟传言绝客 徘徊门外月闻药投亲  第卅六回 善做严亲传诗能束子 归成少妇闻雁尚思人  第卅七回 痛哭斯人隔墙闻怨语 忽惊恶客敛迹中阴谋  第卅八回 归去异当年人亡家破 相逢如此日木落江空

编辑推荐

  在这《北雁南飞》里,大师张恨水向我们讲述旧学堂里男学生小秋和女学生春华的故事。不堪剪烛忆从前,问字频来一并肩。为我推窗掀翠袖,背人寄柬掷朱笺。歌声珠串如莺啭,羞颊桃娇比月圆。今日画廊消息断,帘波花影两凄然。 暗濯青衫去泪痕,天涯咫尺阻昆仑。化为蝴蝶难寻梦,落尽梨花尚闭门。剩有诗心盟白水。已无灯火约黄昏。月中一笛临风起,垂柳墙高总断魂。

内容概要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长期任报纸、杂志编辑、记者,同时创作白话通俗小说。二三十年代即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夜深沉》等出版。1936年以后,出版了宣传抗战、反映市民阶层悲欢离合和暴露社会黑暗的《热血之花》、《蜀道难》、《八十一梦》等。抗战胜利后任北平《新民报》经理,出版了讽刺国民党贪官污吏以及上层人物奢侈生活的长篇小说《五子登科》、《纸醉金迷》、《魍魉世界》等。建国后被聘为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一生写作小说一百余部。多采用章回体,拥有较多读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比《未央歌》更好看的爱情 更原生态的淳美

章节摘录

  第一回 北雁南飞题签惊绮语 春华秋实同砚动诗心  “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个伢子卖包面。”这是江西南昌城里一种歌谣。清江两字,也有改为新淦的。因为清江、新淦两县的人,在省城里挑担子卖馄饨的很多,差不多是包办了这种买卖。馄饨这东西,南昌人叫作清汤,清江,新淦人,叫做包面。三岁个伢子,是说三岁的小孩子。总而言之,是形容清江、新淦对于馄饨业之发达。当然,这不无鄙笑的意思在内。其实这两县是餐鱼稻饭之乡,文化也并不低落。尤其是新淦县属的三湖镇一带,风景幽绝,是令人留恋的一个所在。三湖距樟树镇三十里,距新淦县也是三十里,交通倒也便利。这个镇市上,约莫有千户人家,却有二、三十家牙行,四家钱庄,就普通市镇比例起来,却是畸型的发展。所以造成畸型发展的原因,却因为这里有一种甜美的出产:乃是桔子,柚子,柑子,橙子。由秋天到春初,外方的客商,都到此地来贩卖水果,所以产生了许多作桔柚掮客的牙行。又因为赣州出来的木料,编成浅筏,顺流而下,到了这里,赣江宽深了,浅筏不便行走,就在这镇边,重新编扎。木料是一种大生意买卖,国家在镇市上设了厘卡,抽收木税。于是乎官商两方,不断的有银钱交涉,因之又有了四家钱庄,在里面做一个流通机关。据官场中人说,这个厘金局,是二等缺,督办是要候补知府才可以做。因为督办资格大,手下的幕宾,也就非有相当的资格不可。其中有两个是候补县,一个是县丞。其余的也就至少是佐杂之流。  单提这县丞是位查收木税的师爷,叫李秋圃,乃河南人。在江西听鼓多年,找不到一个实缺做,没有法子,只好将就。而且他有一种奇特的嗜好,喜欢种花。这赣江上游,出花很多,有那载运花木的船,由这里经过,必定要送厘局若干盆:厘局中人,除了督办而外,都是不带家眷的,寄居在局中坐船上,要花无用,李秋圃于是包揽了这件事,在河岸边租了一所民房,用竹篱笆圈了两弓地做起小花园来。他的长公子小秋才十五岁,随着母亲在省城读书。因为酷有父风,听说父亲盖了花园,极力怂恿着母亲刘氏,带了一弟一妹,乘着放年假之便,也追到三湖来。秋圃以为在外作幕,是个短局,家眷跟了来,未免累赘,很不以为然。后来听说儿子是为慕花园之名而来,却是个同调,倒也笑着不追究了。  小秋的祖父,就是一个大官,父亲的官虽不大,然而家中也不愁吃穿,他自绮罗丛里出来,也可以算是一个标准纨绔子弟。当然,在前清封建时代,这种子弟,另外有他的一种兴趣和思想。他到了三湖的第二天,赶紧就面着花园,布置了一间书房,窗子外放了四盆腊梅,两盆天竹,在窗户台上,放了一盆带山石的麦冬草,表示这是芸窗之意。面窗自然是一张书桌,左手一列三只书架,两架是书,一架却放了蒲草盆子,宣炉,胆瓶,茶具之类:右边放了一张琴桌,把父亲此调不弹已久的一张古琴,放在那里:靠壁放了一张红木卧榻,壁上挂了一轴《秋江放棹图》,旁边有一副对联,乃是“此夕只可谈风月,故乡无此好湖山”。足足忙了一天,布置妥贴。到了次日,捡了自己几部爱读的书,如《饮水词》、《李义山集》之类,放在案头。还有《红楼梦》、《花月痕》、《西厢记》、《牡丹亭》这些小说,却塞在书桌最下一层抽屉里,把暗锁锁上了。  日方正午,太阳斜照在窗户上,腊梅开得正盛。用宜兴瓷壶泡了一壶好茶,斟在墨绿海杯里对窗坐下,看到篱笆外,银光闪闪,乃是赣江。江那边一带桔树林子,绿靠了天,十分有兴趣。一个人自言自语:“无酒无诗,如此良辰何?”其实他是滴酒不沾,诗倒会胡诌几句。他的兴致既然发了,于是翻出了一张红树山庄的格子纸,磨墨蘸笔作起诗来。开头一行题目,就是《新居即事抒怀》,这分明是个《七律》题目,少不得平平仄仄研究起来。他不住的蘸着笔,出了一会神,口里又咿咿唔晤地哼着,第一、二句,倒不费什么思索,写出来也就认为可以了。但是顺着这第一句的韵脚,先得了第四句,那第三句承上启下,还要和第四句作对工整的,写了好几句,都不大相称。于是放下了笔,走出大门来,沿着赣河的岸上,顺流走了去。以为开开眼界,可以即景生情,对出那句。  这河岸很宽,全栽的是桔子树。因为这里已在全国偏南的地方,气候很暖和。虽是严冬,那树叶子依然是绿油油的。树里面是一道长堤,有时在绿林的残缺所在,带着半黄的枯草,还透露出一段来。望河那边,约莫有二里之遥,也是看不尽头的一片绿树林子。两边绿树中间,夹着一道河水,并没有多大的波浪,两三挂帆的船,在水上慢慢地走着。加之那边绿林里伸出两根旗杆,有几座庙宇的飞檐,飘了出来。这边人行路尽头,有一座烧字纸的小白塔,真是互相映带着风景如画。小秋原来是寻诗料的,一味地赏玩风景,倒把找诗的事忘记了。因为天气很好,索性顺着河岸走了去。  过了那字纸塔,便是一个义渡口,有一只渡船,由河心里泊向岸边,一群男女,陆续地走上岸来。小秋看着乡下人,提筐携盒,却也有些意思,于是背了两手,站在一边看着。其中有个十四五岁的女郎,面如满月,两只漆黑的眼珠,身上穿一件蓝底白菊花褂子,长平膝盖。前面梳着浓刘海发,长平眉上,后面垂了一条长辫,扎一大截红绒绳,根底下托了一子仔绒线穗子。虽不免乡下打扮,千干净净的,另有一种天然风韵。她手上拿了一枝长的腊梅,随着一位老太婆后面走去。她在远远的,就向小秋看着,到了面前,却只管低头。可是走远了,又三番两次的回转头来。小秋心想,这位乡下姑娘倒看中了我,倒也有些意思,情不自禁地,也遥遥地跟着走了几步。又看她斯斯文文的,决非农家女,也叫人未免有情。正想再跟两步,那位老太婆回转头来,向他打量了一下,他又一转念,不要自讨没趣,也就转身回家来了。  到家以后,不觉已是夕阳西下,不曾进书房去,就在竹篱下徘徊着。他这种举动,恰是让他父亲秋圃看到了。心想这孩子呆头呆脑,未免有些可疑,倒要看看他这书房布置了一些什么。于是并不惊动谁,悄悄地走到书房里来。进来之后,四周一看,却也不免点了两下头。再到桌子边看时,砚池未盖,羊毫也未插,一张稿纸,上面倒写了几行字。拿起来看时,原来是一首未作成的诗呢!一个人自言自语的道:“这孩子斗方名士的脾气,倒也十足。”看那诗时,只有一、二、四句,第三句却在一条墨杠之外,勾了七个三角来替代了。诗是:  新卜幽居赣水边,凫群帆影落窗前,  △△△△△△△。桔柚连村绿到天:  便连连摇着头道:“太幼稚,太幼稚!”再打开抽屉来一看,却是一本虎皮笺封面的手抄本,上面有三个字,《南飞集》。他心想,《南飞集》这三个字,耳朵里却是很生疏,是谁做的书呢?于是翻开书皮来一看,上面有字注得清楚,乃是中州惜花少年小秋氏著。秋圃看到,不由得“噗嗤”一声,摇着头笑道:“这简直叫着笑话。”于是将这本子拿在手上,带进上房里去。  当时他对于这件事,却也没置可否。到了吃过晚饭以后,一家人坐在灯下闲话,秋圃带了淡笑向小秋道:“你在省里念书,一个人自由自便的,全闹的是些什么?”小秋站起来答道:“都是父亲所指定的几部书。”秋圃道:“现在你也会填词了吗?我看你书桌上,倒摆有好几套诗集:”小秋偷看父亲的面孔,并不带着怒色,这就答道:“对着谱填得来,放开了谱,记得起长短句子,也记不了平仄,所以也不大十分作这个东西了。”  秋圃“哦”了一声,然后在桌子抽屉里取出那本《南飞集》,放在桌子上,指着问小秋道:“这里面也是你作的东西了?”小秋看父亲的颜色,虽不曾生气,也不曾带了什么欢喜的样子,便用很柔和的声音答道:“是我把练习的诗词,都誊写在上面了。”秋圃道:“你一个手抄本子,也不过窗课而已,自己有这样胆大,就写上一个集字吗?”小秋道:“这原是自己写着好玩,并不给人看的。”秋圃道:“这也罢了,我问你这南飞两个字,是哪里的出典?”小秋听到父亲问起它的出典来,心中得意之极,便笑道:“这是《西厢》上的词句,你老人家忘了吗?‘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起,北雁南飞’。”  秋圃看到他那番得意的样子,就正了颜色喝道:“我忘了,我是忘了,你卖弄《西厢记》很熟,俯拾即是。我问你,把一部《西厢记》念得滚瓜烂熟,又有什么用?现在是什么时候,还用得着这一副佳人才子的脑筋吗?我为了自己在外面混衣食,没有工夫管你的功课,你一个人就胡闹起来!若是根据你这条路走去,好呢,能作几句歪诗,能写几个怪字,做一个斗方名士罢了。不好呢,就是一个识字的无赖流氓!我看你这种样子,心里早就不能忍耐了,你得意忘形,倒在我面前夸嘴!”  小秋倒不料这件事无功而反有过,只得垂手站立着,不敢作声。李太太坐在一边,就在旁插嘴道:“也怪不得你父亲生气,本来《西厢记》这种书,糟蹋人家名门小姐,年纪轻轻的人,看这种轻薄书做什么?以后不要看这种书就是了,你父亲也犯不上为了这点小事和你生气。我要写一封信给你外祖母,你去取一张稿子来。”  秋圃正色道:“太太,你又姑息儿子。我倒不一定和他生气,只是趁了这机会,我要和他谈一谈。”于是扭转脸来向小秋道:“我现在给你想定了两条出路,让你自己挑选。其一呢,我托督办写信,把你考进陆军小学去。(注:前清各省,皆有陆军小学,其课程则高于现实中学。)其二呢,省里有个农林学堂,办得也很不错,只是要小学的文凭才许考,这一层还得想法子。由这两个学堂出来,多少可以找一点实学,好去立身,你愿意走哪一条路?”  小秋见父亲很诚恳地说着,便答道:“依我看,还是农林学堂好,一来是个中学,二来我的志趣,不想人军界。”秋圃点了两点头道:“你这话呢,我倒是赞成。只是有一层,如今学堂里,是不考究汉文的,若不把汉文根底弄好,跨进学堂门去,以后永远得不到汉文通顺:好在两个学堂招生,都在七、八月里,有这半年工夫,就在这里再读一些汉文吧:这镇市进乡去五里路,有个姚家村,村上的姚廷栋先生,是个名秀才,虽然不曾中举,只是为着科举停了,依我看来,他至少是个进士人材。而且他很懂时务,(注:彼时以有新学识为知时务。)你跟他去念书,一定受益。他现时在村子里,设了一个半经半蒙的馆,有二十来个学生,在这一方,很负盛名。”  小秋听到要坐经馆,做八股功夫去,立刻觉得头痛,但是父亲这样婉转地说着,一定是下了决心让自己前去的,倒不能违拗。可是在这个维新的年月,还要从八股先生去研究经史,也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事,因之默默地站在一边,没有作声。秋圃道:“听到念书,你就像害了病一样,翻过年来十六岁,已经成丁了,还是这个样子,你自己不觉得难为情吗?现在是年底了,过了元宵,我便送你去上学,从今日起,把你那西厢记东厢记,南飞集北飞集都收拾起来。正正经经把读过的书理上一理,你若是到姚先生那里去了,比不上此地一些土生土长的学生,我看你害臊不害臊?”  正说到这里,一个听差进来,向秋圃道:“吴师爷派人来说,现时三差一,请李师爷就去。”秋圃站起来笑道:“你去说,我就来。”李太太笑道:“你是高蜡烛台,照不见自己的脚下黑。这样教训儿子一顿,自己听说打牌,就忘了一切。”秋圃笑道:“这是在外面混差事的正当应酬,怎样可以不去?”他说着话,穿上马褂,也就走了。  李太太也就正色向小秋道:“你父亲所说着你的话。都是正理。你怎样把《西厢记》上的话,都写到作文本子上去,实在也不成话:”小秋笑道:“哪里是呀?你老人家不知道:听说王实甫怍(西厢记》,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起,北雁南飞’这几句,吐了几口血,实在是好。我们北方人到南方来,仿佛就是那雁一样。所以我用了那南飞两个字,把北地人三个字含在字里行间。”李太太道:“你背了父亲,就有这些夸嘴,刚才怎么不对你父亲说呢?也怪不得你父亲没有好颜色给你,你总是这样淘气,以后不许再做这些风花雪月的闲文章了。”小秋在慈母面前还有什么话说,自然是答应了。可是他回到房里以后,想起在渡口遇到拈花女子的那一番韵事,十分地感到回味,于是仿作无题诗体,作了几首《七绝》。把那时的情感,和心里的感想,表示了一番。在无事的时候,也就常把这几首诗拿出来吟哦着。  约莫过了一个月,已到了元宵时节,小秋心里痴想着,今天街上玩灯,那个姑娘若是在镇市前后的,必定要到街上来看灯,不免到街前街后,也去转转,或者在街上碰到了她也未可知。果然,顺了他那一番痴心,在下午便到街上去转着。这个镇市上,横直只有五条街,他来回的总走过了十趟。人山人海,看花灯的确是不少,但是这些人里面,要是找那个穿花褂子的姑娘确是不易,至于她来不曾来,这更是不得而知了。  小秋忙了一晚半天,大海捞针,算是白忙一阵,只好回家安歇。因为次日十六,是个黄道吉日,父亲已经挑选好了,在这天送自己上学了。镜花水月,过眼皆空,这也不必再去想她。到了次日,换得衣冠齐整,带了两个听差,挑着书箱行李,随着父亲一同上学来。  这姚家村去三湖镇不过五里,顺着桔柚林子,慢慢地走来,经过了一带围墙,便有一幢高大的房屋,在广场外耸立着,顺着风,一阵读书之声,由那里传出来。走到那门口,横着的金字匾额,大书“姚氏宗祠”四个字。小秋心里想着,这四个字,应当改一改,改作“第一监狱”。不过心里如此想,人还是朝前走。穿过了两进房子,一位四十以上的先生,长袍马褂的就迎了出来。秋圃抢上前一步,拱手道:“怎好让老夫子出迎,真是不敢当了。”小秋知道这就是先生姚廷栋,也就躬身一揖。 

图书封面


 北雁南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20世纪初的江南小镇,留下的荡气回肠的故事。在橘子林后,在石板路上,在学堂窗外,留下的是年少的懵懂与青涩。只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将人的思想束缚,将寻死、私奔的挣扎与反抗都扼杀,但终究是在心底留下了此生难忘的情怀。只恨现实无情,曙光来得太迟。待北雁南飞,只恨身不由己。
  •     第一次听张恨水这个名字,是在中学课堂上。那个一口黑褐色牙齿的矮个语文老师用我们家乡话抑扬顿挫地念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词,便是张恨水笔名的来源,那会儿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喜欢古诗古词,可看来看去,也不过是唐诗宋词三百首之类。听到这个名字只觉得这个作家有文化,古派,有范儿。但因学习繁忙,性欲虽然旺盛但情欲不张,对女生的热爱仅限于意淫,她们每周出现在梦中,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早上醒来就是洇湿印痕。所以也就不曾读一读这个感觉具有古典气质的爱情作家作品,哪怕是那部知名的《啼笑姻缘》。周围的女同学也没人读,她们热衷的是琼瑶、席绢之流。直到去年我才正式阅读张先生的作品。第一本就是这叫《北雁南飞》的,那时北京正是天蓝水碧,黄叶纷飞的时节。北京的秋天里读一部爱情小说,快意人生中又增添一些古典的趣味,一切美好的明亮的事物都会进到心里,却又时时生出一些凋敝感,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悲春伤秋吧。小说取材于清末民初,这是张恨水先生全部小说的空间架构,也正是他的生活时期,从这一点上说,其实张先生算是现实主义爱情作家,与后来的名声鹊起的琼瑶之流完全不同,琼瑶类作家的作品通常架空历史空间,与读者的阅读空间脱节。但人们应当知道,写现实主义爱情其实颇难,尤其是长篇。但张恨水就有这个能力,以这本小说为例,连几十年之后恋爱自由的人(确切说是我),都生出愁肠百转的感叹,可想当时那些正压抑又意图突破的青年男女之感受了。《北雁南飞》的体裁采用章回体,这是张恨水的时代印记,他脱胎于古典才子佳人小说,因此这本书读来文字隽永,意趣十足,虽然是白话文可字里行间透露着古典文学的韵味。就连名字都来自于《西厢记》里的一段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仍然严格按照古典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应该归为书生小姐的戏。男主为地方官员之子,官职不大但是有家传,算不上官二代却也不愁吃穿。女主是地方举人的女儿,小家碧玉,在乡村里也是独树一帜。双方家教都甚为严格。这就构成了小说的主调,悲剧,带有反封建主义意图(更应该说是反理学家),一部爱情小说却要俱备这样的格局,令人意外,不过这恰好是时代病,社会环境所致,民国时期社会思潮可能比现在还要开放,所以多数的文人都具备了世界意识,不像现在反倒越来越收缩,除了中年妇女价值观再无其他。但就这本小说来讲,其担负的社会责任感要少很多,比起同时期的左联那帮作家的作品,要更有趣味,受众一定更为宽广。小说故事主线明确,情节跌宕起伏,百转千回,让人唏嘘不已。一个特定时代下的青春期男女故事,却让人觉得具有了广阔的社会场景,如果当代作家写现实主义爱情故事对于少男少女的心理描写一定会超过张恨水,但一定缺少张恨水的对整个故事架构中人物身份位置的把控能力。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古典意味浓厚的爱情小说,要归功于作家的笔力,没有深厚的古文学积累,文字处理起来要难很多,整部作品读完都有一种文人写意画的感觉,赣南山水在画卷上徐徐展开,才子佳人跃然纸上。能带给我这一种感受还有两个作家沈从文与汪曾祺,但他们又完全不同,汪曾祺的小说也带给人一种工笔画之感,增不得一分减不得一分,但是正是这种不能增补,反倒让作品过于美,美的有些不自然,与传统文化中审丑的思想意识相悖。沈从文的作品也很美,但没有古典文人气,全是自然地作品,更野,更质朴,属于自然的美。张恨水先生的这部作品算是写意的美,凡事点到为止却又意味深长。《北雁南飞》的前部和中部处理都非常漂亮,只是在小说最后部分处理,显得仓促,让最后部分有脱离整部作品的感觉,这似乎是国产作家的通病。前期用力太多,后期心力憔悴。自由的恋爱最后不能成行,而是等待时机到来那一天,这可能是作者自身意识的一种表达,爱有古典美,恨有自由感,爱恨交织才带给读者对爱情自由的向往。需要指出的是,如今天的中国,自由恋爱不再被阻止,但大家已经忘了什么是爱,纵情身体的多了,父母关涉子女爱情的也多了,不如将这部书送给那些中年妇女,读一读,作为1960年代红色老人们的爱情启蒙学。这对于现今的男女爱情生活是大有帮助的。最后用作者自序结束:“这部书的命意很是简单,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这不过是写过渡时代一种反封建的男女行为。虽然他们反封建并不彻底,在当时那已是难能的了我若写他们反封建而成功,读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实决不会那样。这书里有些地方是重儿女情爱的描写,但笔者自信,无丝毫色情意味相反的那正是描写被压迫者的一种呼吁,现在大都市里,婚姻是自由了,可是看看穷乡鄙野,象《北雁南飞》这种情节的故事,恐怕还很多.现在做父母的应该比以前的人开明些,这书可作为人父母的一种参考。”
  •     你猜的到开始,但不一定能猜到结局。张恨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自己的不如意,就让笔下的所有人都不如意。这种不如意,恰好又写地那么地顺其自然和无可奈何。没有惩恶扬善,也没有大快人心。越是平淡地叙述越让人看得心紧。越是无关痛痒地话语,越是让人忿忿不平。这种不平抑或于你,抑或于我,抑或于那么多的似曾相识。在你以为姚春华终于等到五嫂子这位“侠士”相救能远走高飞时,偏偏峰回路转。一个追求自由不俱旧俗且才华横溢的少女,又怎么斗地过沉淀已久顽固不化的”老谋深算“。甚至,她始终都不知道所谓的侠士是真是假?秋叶落幕,春芽再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再相逢时,我已为人妇,你却戎马江湖。千辛万苦,匆忙见上一面,江船已去,江岸模糊。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不错
  •     越来越发现自己特喜欢张恨水的文风,甚至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北雁南归》和《落霞孤鹜》一样,有情人难成眷属,有对封建思想制度的批判,但我跟关注人性在种种局限下的活动,情浓意切之时,大有怕案而起的愤愤不平,可谓入木三分啊~满足
  •     第一看比较久远的小说。恋爱不自由的时候,看起来一切是多么的揪心。现在自由了吧,反倒没有当初的热烈。这就是时代的变迁啊~~
  •     呀呀呀,小说地就是老家呀,给个赞。张恨水说自己天生就是吃文字饭的。春华秋实,看看还是不错的。
  •     无声的爱情牧歌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看张恨水主要是看他的文字
  •     现代西厢记
  •     作孽啊作孽
  •     北雁南飞,曙光微弱,一悲三叹。
  •     便宜、好看
  •     北雁南飞
  •     看完这本书,才觉得什么山楂树,苹果花之类的都是庸脂俗粉。哈哈哈
  •     文笔很好 可是格局很小或者是我没看出来。。。
  •     特价买的还没看
  •     一而再再而三 男子在爱情中 懦弱于女子
  •     书真不错,价便宜
  •     故事情节还好,但这写作手法,镜头感十足。
  •     封建时代的女人基本上是无爱婚姻,赌上哪个老公算那个老公,可现在这个能够随便爱来爱去的时代,结局也不见得怎么美好。“女人的命运是注定的”——情绪低落时,觉得放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     怎么说这本书呢?其实,挺好
  •     高中時候期末考完閑下來看的,為了突出自由戀愛的不容易,有些情節人物顯得多余,像老太婆的抹腳布長啊,但,很張恨水,張恨水仍然是我喜歡的中國作家。小說怎麼能沒有煙火氣呢?
  •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几个月只因看的时候总是痛,只能看看停停。清末江南小镇才子佳人的初恋荡气回肠看的也让人着急。字里行间那市井百态、青涩澎湃的情感、大户人家的礼教规矩交织成一幅壮大艳丽的风情画。说结局悲倒不如说这是最好的结局。千百年来封建思想下的男女们不都这样祖祖辈辈活过来的。
  •     小儿女之间的情情爱爱,家长里短。
  •     你猜的到开始,但不一定能猜到结局。 张恨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自己的不如意,就让笔下的所有人都不如意。 这种不如意,恰好又写地那么地顺其自然和无可奈何。 没有惩恶扬善,也没有大快人心。 越是平淡地叙述越让人看得心紧。 越是无关痛痒地话语,越是让人忿忿不平。 这种不平抑或于你,抑或于我,抑或于那么多的似曾相识。 在你以为姚春华终于等到五嫂子这位“侠士”相救能远走高飞时,偏偏峰回路转。 一个追求自由不俱旧俗且才华横溢的少女,又怎么斗地过沉淀已久顽固不化的”老谋深算“。甚至,她始终都不知道所谓的侠士是真是假? 秋叶落幕,春芽再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再相逢时,我已为人妇,你却戎马江湖。 千辛万苦,匆忙见上一面,江船已去,江岸模糊。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飘荡在异乡,往往更容易被细节感动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目前最喜欢的张恨水的作品~少男少女的小情怀真是~~~
  •     真·言情
  •     一开头就已隐约猜到了结局…故事围绕李小秋和姚春华展开,毛三婶、宋氏、狗子等等等等人物形象都很有特色,短小而悲情的民国初恋故事。
  •     十多年前在一本旧的《今古传奇》上读过,是1986年的某一期吧。充满浓郁的赣地风情。那本旧杂志刚巧少了这部小说的最后一页,所以我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它是怎么结尾的,虽然我清楚,主人公反封建没有成功。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套张恨水的小说,我收藏了这一本。
  •     这不小说的女主角实在令人讨厌,她要是真的死了也就罢了,这反抗不成反抗,顺从不成顺从,爱情不像爱情,婚姻不像婚姻,难得她倒是受得了。她的母亲倒是个厉害角色,有勇有谋很具杀伤力的。
  •     这种青春萌动式的爱情最能打动我,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可爱死了。我的豆名就来自于此,小秋
  •     2016第31本:“北雁南飞”四字出自《西厢记》名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可以说,这是我读过的张恨水作品中最”鸳鸯蝴蝶“的一本。但此书的精髓,其实并不在故事,甚至不在两个主角身上。其最振聋发聩的一场戏,乃是由文中配角姚冯氏引起的姚氏和冯氏之间的大械斗!虽然这场械斗最终由以地方官员李秋圃为主的士绅化解,但我们也对中国特有的、延续了千年的”氏族制度“有了一点了解。”事不问对错,只问对方是否是自己的同姓“,这种看似荒谬的观点却是保障了”待我有错时,亦会有人不问对错帮我“的中国式智慧!男人依附于氏族,女人子女依附于父夫的姓氏乃是对社会来说最稳定,对个人来说亦最安全的做法。而在这种”固化“的关系中,青年男女欲学娜拉出走,或许脱离父母易,脱离整个氏族和传统则谈何容易?无怪鲁迅笑之。
  •     很好,便宜,漂亮,向往已久的书。
  •     小时候看的,一直不记得叫什么题目……前几天才得知原来就是北雁南飞
  •     不大乐意看此类没有营养的鸳鸯蝴蝶派;词句琐碎,作者是骗稿费的行家;亮点只有姚冯两族的冲突过程,算是一种难得的史料
  •     他是不写什么才子佳人的,脸上先带了三分笑,看着檐下小猫小狗打架。
  •     张恨水有一个中国正宗传统文人的底子,又受到新文明的浸染。这本书有他少年时代的印记。
  •     封建礼教害人不浅啊,看完后,春华最终妥协了,回到家中,而小秋却已经成家立业,时代已经变了。两年的时间,改变的挺多,如果坚持这么两年,说不定结局不会如此…
  •     旧制度下的悲剧爱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年少的学堂,梨花,柳树,皆成空。一念成空。万物皆空。唉。心里真是难受。春华这姑娘错也错在过分聪明谨慎而没了那份执着和不顾一切的勇气。但谁又能指责这个在旧社会成长的姑娘那份为了家族而妥协牺牲自己的心呢?
  •     旅途中最适合看小说。这一部要比《似水流年》好。
  •     很多很多年前看了节选,印象深刻。前几天看了全书,没有以前那么喜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