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杰作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532136094
作者:安娜·恩奎斯特
页数:293页

作者简介

女精神分析师丽莎引领人们,进入一位当代唐璜——乔汉的内心世界。
乔汉是一名受野心和欲望驱使的画家,他总是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他所追求的,便是成为所有人注目的焦点,但他对获得真爱、友谊和亲密却无能为力。当他的女儿死去时,妻子哀伤不已,他只会放任自己于艺术和情欲的探险之中,直至完全被人们孤立,连妻子也弃他而去。然而,他却能在为妻子所作的肖像画里成功地捕捉她的悲哀,显示出惊人的艺术才能;他献身于艺术,却对人类无动于衷……
《杰作》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为蓝本,作者书写的当代背景给这个故事增添了额外的维度。《杰作》写的是乔汉人生中三天的故事,而他身旁那些最亲近的女人们生命历程中或大或小的悲剧,也同样在这些时刻呈显而出。《杰作》的故事犹如山泉般自然流淌,所有的人物在作者敏锐的心理洞察下是如此栩栩如生,令人动容。
《杰作》为荷兰的超级畅销书,累积销量达到了这个国家小说销售的天文数字——三十万册。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丹麦语、希腊语、希伯来语、葡萄牙语等十多种语言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很有帮助
第二章 母与子
第三章 逃跑路线
第二部
第四章 死亡的戳击
第五章 仁慈之霜
第六章 空房子
第三部
第七章 搂鱼的女人
第八章 冷酷的小步舞
第九章 空气客人

编辑推荐

  《杰作》本身即为杰作!  ——德国《书讯》  《杰作》置于绘画的世界中,其情节的构建却以无情的、不可预料的、令人震惊的方式进行。  ——荷兰《阿姆斯特丹誓言报》  荷兰超级畅销书,三十万册销量创该国小说销售天文数字。  已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丹麦语、希腊语、希伯来语、葡萄牙语等十多种语言出版。  安娜·恩奎斯特风格凝练、精确而坚毅,她写得不容置疑,从未令自己的步伐放缓。  ——荷兰《新鹿特丹商报》  《杰作》是一次辉煌的亮相,是一本令人侧目的书。  ——荷兰《阿姆斯特丹电讯》  《杰作》本身即为杰作!  ——《书讯》  全知的作者声音的制度是《杰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英国《巴别塔指南》  情感的倾诉与分析式的评说如此出色地融为一体,使得恩奎斯特笔下的人物皆处于一种微妙的、受控的紧张状态。  ——法国《新观察员》  《杰作》置于绘画的世界中,共情节的构建却以无情的、不可预料的、令人震惊的方式进行。  ——荷兰《阿姆斯特丹誓言报》  乔汉是一名受野心和欲望驱使的画家,他总是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他所追求的,便是成为所有人注目的焦点,但他对获得真爱、友谊和亲密却无能为力。当他的女儿死去时,妻子哀伤不已,他只会放任自己于艺术和情欲的探险之中,直至完全被人们孤立,连妻子也弃他而去。然而,他却能在为妻子所作的肖像画里成功地捕捉她的悲哀,显示出惊人的艺术才能;他献身于艺术,却对人类无动于衷……  《杰作》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为蓝本,让女精神分析师丽莎引领读者,进入一位当代唐璜——乔汉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令人动容的乔汉人生中三天的故事里,他身旁那些最亲近的女人们生命历程中或大或小的悲副,也将呈显而出……

内容概要

安娜•恩奎斯特出道时是位诗人,其《士兵之歌》(1991)荣获C. •布丁奖的最佳新人诗歌奖。1994年她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杰作》,该书在三年内售出十五万册。她的第二部小说《秘密》也大获成功。其它作品有《伤害》、《过渡期》、以及有关詹姆士•库克之妻伊丽莎白•巴兹的《归乡》。
安娜•恩奎斯特很有讲故事的天赋;她的故事犹如山泉般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她敏锐的心理洞察力使她的人物栩栩如生,而且她非凡的乐感,让她从不走调。
恩奎斯特是荷兰读者最喜爱的热门作家之一。近年来,她的声名也远播国外。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很有帮助  金鱼把自己的亲子都吃掉了。在暖和而又无风的夏季,它们一连几天都在产卵。脸上有黑斑的那条小鱼不知疲倦地追着那条慢吞吞的大鱼,不断顶着她肿胀的下腹,都快把她逼疯了,直到她在水植物之间释放了鱼卵。他喷出一股水,从鱼卵上面冲了过去。在这般超然的交尾行为中,行动的多种因素都在场,但都成了毫无意义的形式。只要水温一上升,风势一减弱,就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繁殖的一部分来进行。  慢吞吞的可爱的肥鱼啊,肚子两边胀鼓鼓的,你是我的至爱,我要你,我要你。那条黑鱼不知是否这样想过?它要鱼卵,它要生育,这样,在橡木板所撑起的它们世界的那个小小领域中,受精卵就会像细珠一样贴在水植物上。  丽莎在桶边蹲下来看。在小小的球状物中,细胞正快速分割,直到小鱼有足够的力气从坚实的膜衣中挣脱身子。每次都有成打小鱼穿过温水浮赳。  小鱼的父母不管它们,因为它们已经不是一对了。它们咕嘟咕嘟地饮水,水里充满肉眼看不见的食物,然后吃着它们生活于其中的元素,就像它们在鱼卵中所做的那样。如果它们不幸误人歧途,闯进父母亲的疆域,父母就会把嘴巴撮成小手指头粗细的漏斗状,把死苍蝇、桦树籽和小鱼一股脑儿吞下去。那条慢吞吞的鱼又满不在乎地把桦树籽吐出来。  我应该保护它们,丽莎想。上个星期,桶里还满满的都是小鱼,这些透明的小家伙都只有半英寸长,有头有尾,肉体中间还有一个黑黑的核儿。可现在,全都安静了。真糟,要是把它们都放在色拉碗里喂养,就能安全地成活下来。  事实是,她并不真心想这么做。事实是,这个女人费了很大的劲,才学会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接受生活,因此她觉得要专门照顾她的金鱼,是件很别扭的事。在工作还没开始的早上,和在晚上又要出门之前,她总要在桶前坐一小会儿,心驰神往地观察一下这个残酷的小世界。有时候,她想让鱼有个成功的机会(可你想帮谁呀,为什么帮呢?),比如说,在酷寒季节用斧头在冰上砍一道豁口,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她随“冰”所欲,这么一来,一到春天,水面就会一动不动地漂着色泽消退的尸身。一次,一条亮橙色的鱼整个儿嵌在冰里,活像一只旅游纪念品的玻璃镇纸。到春天,它就挣脱身子,慢慢地、不舒服地摆动尾巴,扇扇鱼鳍。你看,丽莎这时想,在冰冻中存活下来也还是有可能的。  丽莎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她住的地方离城约六英里,是一个村庄,住满了来回两边跑的人。她白天在家开业,下午就在大学的精神病诊所上班。她给住院医生上课,教护理人员,还做一定量的病人护理工作。她住的一家老宅院,方方正正,两边建造得很对称,中间是一扇灰蓝色的前门。屋后有座果园(苹果和李子),一直伸展到河边。  屋前的左边是医生的开业场所:丽莎的办公室墙上开着大窗。楼梯下很低调地辟了一问候诊室。很少有人坐那儿,因为丽莎每一刻钟要看一个病人。城里来的病人通常把车停在路边,等在车里,时候到了才进来。  一个小时没事干,因为这个病人有毛病——他要骑自行车来!这天没风,又是小阳春天气,诊所周围还有停车车位。沿河都是钓鱼的人,在绿伞的遮蔽下坐在那里。她要穿过城市公园,穿过繁忙的购物大街,去到诊所。丽莎身穿一条昂贵的牛仔裤和一件更贵的奶油色白毛线衫。最后,她又把跑鞋换成了蓝色的皮靴。她是一个相貌姣好的女人,岁月流逝,容颜依然如故。她穿着讲究,但并不惹眼。  丽莎今年四十五岁,每年大约还来三次月经。  她正往手提箱里装东西,电话响了。“是汉娜斯顿吗?”  丽莎一直以来都在尝试用几种不同方式接电话。她从前总是想都不想就先说名,再说姓,说的都是不同的姓(布勒希,布利克,后来又说布勒希,汉娜斯顿)。过了四十岁生日后,她觉得该用别的办法了,但用什么呢?男人可以用自己的姓,甚至用朋友的姓,同时又不会给人家留下一种粗鲁的印象。女人就不行。她觉得,自称“汉娜斯顿女士”很蠢,“汉娜斯顿大夫”听上去又很做作,“喂”本身就不礼貌。因此,她以一种探询的、几乎是道歉的声音,说出了她的姓。  “丽莎,我是乔汉。很高兴跟你联系上了。你是不是又要治疗怪人了?”  “我正要出门。”  电话上方的公告栏上,挂着一封参加乔汉画展的邀请函:乔汉·斯丁卡默,油画、蚀刻画和水彩画,星期天下午在城市展览馆开展,时间四到六点。深色西服。要穿深色西服吗?是的,深色西服。赞助单位:政府视觉艺术基金会,邮政局,尼科拉斯·比吉尔木材公司。  乔汉的半身像:尖鼻子,闭得很不自然的嘴巴,拍照时沉浸于自身的那种人的眼睛。他穿深色西服的双肩很好看。  “听着,过后我们跟家里人一起出去吃晚饭。阿尔玛要这样。东西当然很现代,但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所谓“家庭”,是指乔汉母亲阿尔玛这个“教唆犯”、兄弟奥斯卡、两个儿子保罗和彼得。乔汉的女友齐娜是其中的现代因素吗?  “艾伦也来吗?”  “阿尔玛跟她打了电话。她说来的。”  这应该是有可能的,即两个儿子的母亲跟新女人同桌而坐。  “我也想来,乔汉。”丽莎说。她不想在这种场合把朋友一个人丢下,而且也觉得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很有意思。  “还有劳伦斯,我也想要他来。他回来了吗?”  “他刚走,要下周末才回。到那时,孩子就得回去上学了。”  “这可真的不行。我想让大家都去。他在英格兰干吗?是受托给人作画还是怎么的?”  “没有,还没呢。可能他要给他父亲起草拓展计划。只是回家看看,很平常的。孙儿孙女看望爷爷奶奶。我得走了,乔汉。谢谢你的邀请。”  他们互相道别。乔汉听上去好像还很生气似的。  骑自行车时,人真的能够想心事。走路散步时,想着想着就做起梦来,跟着就放手发挥想象了,但骑车至少需要一定程度的警醒,对现实给予适度的专注。这是行动啊。丽莎用的是劳伦斯的自行车,骑一个小时的车是要冒风险的——屁股会变得很硬,但有利条件是.车能换挡。她加大动力,从大树夹道的灰色沥青路上“嗤嗤”冲过,然后换到最低挡。道路向河边弯去:猪草花谢结子,鷿鷈已经厌倦了在水上嬉戏。  真想不到他们会是朋友:乔汉和劳伦斯。他们谈什么呀?谈画吗?谈乡村建筑的未来吗?肯定不会谈父母亲,也不会谈探望家里的事儿吧。  劳伦斯是约克人。他父母在英格兰东海岸拥有一家很大的旅馆。巨大的窗子俯瞰着大海。房间是英国人永远需要用来行使各种功能的(休息室,餐厅,茶室,晨间室),大小有如足球场。由于经济衰退,客人数目锐减。入住的多是些回头客,他们都是些富人和上年纪的人。回来也是出于习惯。在一间像医院的长长厅堂的门上,有一个“急救室”的标志。后面有一把担架,藏在深而狭窄的壁橱里。丽莎有一次在岳父母家逗留期问,曾亲眼目睹一位老年客人晚饭后倒下(面色粉红,口吐泡沫,约克郡布丁),被厨师和接待员用轮椅装着,以快得几乎摔断脖子的速度推到后门出口。劳伦斯母亲急匆匆叫来的救护车已经在那儿等着,一点也没引起注意。餐厅里的情绪过了一会儿才恢复正常。  旅馆在美国打广告的结果,只是招来了更多的老年人,这些人还要在晨问室喝杜松子酒。劳伦斯的母亲于是威胁说要关门。有一阵子她想把旅馆改成老人院,但害怕担架的场面再度重演。  英格兰爷爷是丽莎的孩子凯伊和艾什利对祖父的称呼。他大刀阔斧,断然行动,与各公司签订了不计其数的合约,因为这些公司都想为雇员提供度假或安安静静度周末的机会。现在,大幅度削价之后,大群大群的人都把各个房间塞满了。他们打微型高尔夫球(球场就建在旅馆场地内),沿着滨海小道散步。  有时候还有会议和工作周末。每逢此时,晨间室就成了会议室。目前,他们正在考虑是否再添加一个有天棚的游泳池,外带一间桑拿健身房。劳伦斯会就此事给他父母提供咨询。那付担架还在那儿。  从小在旅馆长大。睡在厅堂顶端的一间空房里。母亲在吧台后面,父亲不是在小办公室记账,就是拿着钥匙在接待处的桌子后面。钥匙上挂着大木球,球上有“海景”字样。盈耳都是客人的声音,他们决定了旅馆的生活节奏,他们成了万事万物的衡量标准。在厨房提前飞快地吃完晚饭的时候,你会挨父母的骂。骂你爱唠叨,又骂你是个吝啬的小杂种。  劳伦斯后来到了伦敦,在艺校学建筑学(线条,重量,材料,一切能够计算的东西)。他在那儿结识了乔汉,他当时正拿着一份菲薄的奖学金在画画。那年之后,劳伦斯跟朋友乔汉一起去了荷兰,就待了下来。  “你逃离父母了吗?”丽莎问,“你是不是无法忍受他们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是气得非要用一道大海把你们双方隔开?”  “当然不是。那地方老起风。总有风暴。”  “那这儿呢?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耳朵都要被吹掉了。树木都是弯着腰长大的,风到晚上还不停地刮!而且还发洪水呢。”  “这儿的风吹起来都很舒服。地方都很平整,能看到全景。要在那边,你站在悬崖峭壁上,就只能听任风暴摆布了。水波一刻不停地捶打着大地,吞噬着大地,直到整个旅馆轰然坍塌在海里。我还是个孩子时就害怕这个。这肯定会发生的。”  绝对如此。但又绝对是胡说八道,她想:他并不恨父母,他只是想逃避风。  丽莎没有父母。父亲死于战争期间。他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吓破胆的年轻人,宵禁之后在一个黑暗的城市中走进水渠里淹死了.因为他不敢大声叫出来。母亲表面装得很勇敢,很有现实感,其实总是感到委屈,好像受了冤枉,她得了癌症,发现太迟,结果死于地狱般的痛苦。在四年前。丽莎这个独生女常去看她。我支持母亲,只要有可能就这么做,她想。但没有什么是有可能,可能的做起来难度又很大。丽莎并没有自欺欺人地认为,要不是她每周工作太忙,还有孩子要照顾,她本来会更多地去照顾她即将过世的母亲的。她跟劳伦斯不同,因为她能认清自己的动机。她能内省,观察到一个很有决心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那是一个性格很坏、自私自利的人。这个映像转向了镜子,孩子与母亲的期望合为一体。  丽莎没有在孩提时代的混浊河水中淹死。她让脑袋露出水面,一感到往昔的拉力就立刻从母亲身边逃走,因此她能在这场可怕的疾病即将终结之际,把那只灰鸟的脑袋紧抱在胸口,双臂紧搂住那具遍体疼痛的身体,面对这个女人寂寞而又受宠的生命遗憾地大哭。趁请来的护士周末休假之时,丽莎把母亲的身体洗净。她的臀部垂下来,像两只起皱的小袋子。她小心翼翼,轻轻擦着乳房动过手术的疤痕处。

图书封面


 杰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看了很久,作为不是以情节为吸引点的本作,故事的真相始终深深地埋藏在阴云的笼罩之中,刚开始可能会让人觉得琐碎和枯燥。乔汉,这么一个绘画的天才,本身集身心强大,执着严酷,面对爱女的夭折,面对艾伦的离去,他始终压制着内心的动摇,直到完成他的杰作。书中另外一个主要人物便是阿尔玛,即乔汉和奥斯卡的母亲,一个喜爱是非的女人,本书用了很多笔墨去描述她,她饱经风雨,苍老而又寂寞,双腿无法像健康人一样轻松地走路,她孤独而且没有安全感,因此在她的策动下,两个儿子反目成仇。可是,当看到书的结尾时,看到奥斯卡死之前对于乔汉的回忆,看到他们父亲查尔斯离开他们的时候,两个孩子仍是那样相互关爱。那么故事悲剧的源头,是不是应该归咎于母亲阿尔玛呢?而她最终倒地不起,狼狈不堪的结局,是不是就是她一生归结的报应呢?奥斯卡,乔汉的哥哥,一个老处男,内心细腻得有些过头,文中用了荷兰作家特有的幽默来再现了他那荒诞的内心,他成长在没有褒奖的环境之中,因此怀生出跟乔汉对立,嫉妒的情绪。看上去,他实在微不足道,胆小怕事,懦弱无能,最后还在画展上彻底打击了乔汉。他在画展上的行动,堪称是本书的高潮所在,一切故事的起源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乔汉也好,奥斯卡也罢,都没有逃离父亲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烙印,尽管作者一再抛下悬念,可他们的父亲还是始终没能出现在乔汉的画展上。乔汉最后在展厅里睡着了,他梦见查尔斯回来了,双手搭在他的肩上,对他表示了由衷的祝贺。他终于成为了他一样的人。不得不说,这本书最为令人叫绝的必定是人物的刻画和心理描写了,这也是欧美小说家最拿手的绝活了,本书作者作为一个执业精神分析师,在这方面更是登峰造极。人物不死板,不松散,也不令人觉得做作生厌,叙事虚实结合,穿插巧妙,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把乔汉一家及其他周围的人生活的悲欢离合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本书有两个意象,金鱼,还有中提琴,看了一遍后,越觉得耐人寻味了。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一半弃读。
  •     偏爱一个孩子会对另一个造成终身的心理阴影; 什么样的爱,怎样去爱? 成功的艺术家,失败的爱人
  •     “征服者此时搂住了一个慰安者,而不是他的猎物。”
  •     读了一半
  •     它和另一本荷兰超级畅销书《重逢》让我对荷兰畅销书有了抵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