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羊冒险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寻羊冒险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8
ISBN:9787532726141
作者:[日] 村上春树
页数:333页

我喜欢羊男,我要那种衣服~~

我喜欢羊男,我要那种衣服~~其实他是一个很闷的作家.坚持不懈的用自己的文字发泄孩子气.相信爱他的书的人亦是同类:简单,天真,暴戾,傻气.我喜欢,羊男.那样奇怪的一个名字.那样奇怪又可爱极了的存在.海豚宾馆,总觉得就在身边.随时随地,没有告之的突然出现着.寻羊冒险记.或者并不适合你.

个人觉得比挪威好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最有名的了吧,我看的不很深入,甚至看不出来里面的爱情故事。寻羊冒险记和舞舞舞,我觉得是最好的。正如楼上所说的,是寻找。是坚持着不绝望的。

寻找罪恶

"罪恶在哪里""在小汽车上,在飞机上,在公共汽车上,在山上,在森林里,在大房子里,在养羊场里,在人身上""这么说罪恶无处不在""恩,是的""那为什么还要找,而且要找羊""因为羊是罪恶的源头""哦~"喜欢村上轻描淡写的角落,喜欢他那些无足轻重的细节,喜欢他带着淡淡忧伤的幽默.寻羊,便是寻恶.一只羊撒下了一张网,妄图控制整个日本.然而他在利用完一个又一个工具(海豚宾馆老板的父亲 ,"先生")他把目光放在鼠身上,这便是羊的失策地方,鼠发现羊后,羊鼠不惜毁灭自己来与羊同归于尽.鼠的成功说明了罪恶不是无懈可击的,罪恶也是有弱点的.用鼠和羊来做对比,正是正义与邪恶对比.而"我"不过是个手攒锁匙的人,负责来开门.让我们看到真相."那羊有没有详细的意义""没有,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羊"寻羊,不过是在寻找罪恶的自我罢了

关于耳朵

其实我是很喜欢这本书里关于耳朵的描绘的。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村上又一无关紧要的细节描绘,但是却带给我很深的感触。有完美形状耳朵的女子,由于在摄影时大家只执着于耳朵而无视她为一个个体,而放弃露出耳朵。只有在“我”面前,或者说只有在和“我”做爱的时候会露出来。至于和别的男人做爱,“就好象耳朵不存在一样”。觉得很多时候人都喜欢CLASSFY别人。举身边的例子,经常听到男生的名字直接被他所开的车取代,楼上的叫TT,也有叫A4的。或者是,和别人提到某人,看到他一脸茫然的表情,会说:“就是那个整天背着LV包的女生”,结果就恍然大悟了。自己用的东西,开的车,成为了区别自己和其他人的符号,其实是很悲哀的。如果没有了你的LV包,你就不是你了吗?所以,她会不甘心让耳朵成为自己唯一的代表的心情,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哪怕没有了耳朵的自己是最最最普通的女生,毕竟那才是自己想要的。再说深一点,我一直相信,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反映出来的才是真实的一面,这一点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SABINA是一样的观点。当一个人无需再别人面前彬彬有礼或独当一面的时候,才能够完全EXPLORE自己。所以能够承受孤独,很大程度上,是成熟的表现。

少时记忆

It's beautiful, it's dreamy, it's mysteriously intriguing...but it was the sadness that strike me...Have all beautiful things sad destinies? It's a book for the dreamers... 而这本书确有一种神奇的令人振奋的力量,尽管处处弥漫着虚无飘渺,对命运的不可触摸,以及女主人公不可避免的伤感结局,可在意识到自己渺小之余却同时具有了一种力量,一种唤醒混沌而坚持自我的力量。    村上的书要在一个特定的年龄读。。。

青年和村上春树

窝在宿舍看寻羊冒险记还是我大二时候的事,时至今日书里的细节都忘的差不多了,只是记得那只控制着日本的羊,大雪封山,貌似还有一个叫做海豚的旅馆,鼠。但是跟人谈起读过的小说的时候我还是会经常说寻羊,说我读寻羊的时候,书里呈现的孤独和寂寥我是何等的感同身受。我和人说读村上无非是读一种腔调:摇滚乐,酒精,可以性交的奇异女郎。读这些的时候我19岁,刚开始听一点地下音乐,厌恶主流社会但是又想得到主流的认同,回头来看我觉得所有这样的青年在读寻羊的时候都会把自己当做是书里的主角。住在大雪封山的别墅里,只靠面包酒精音乐过活,对孤独和苦痛甘之如饴。如今,据我看这本书已经过去三年了,生活似乎有很大的改变,这个日本人在他的新书的第一章说:不要被外表骗了。如今我22,还可以称为青年,我做着我不那么喜欢的工作偶尔会想起19岁时候读过的这本小说。我也可以学着村上的语气说:那个笨手笨脚的青年时代也发着吱吱呀呀的响声行将落幕

不明白

到现在我还不明白这本书存在的意义……或许是我太浅薄???记得看了春上的《挪》之后,我继续到图书馆借了本《寻》,看了很久久,只有一种感觉,看不下去……谁能解释?

为自己的懒找的借口,如下↓

我感觉随着我长大,体内渐渐被塞进了这只羊,被硬塞进去,我除了机械的去干必须干的事情,别的时候都像个没有脑子没有灵魂的羊壳。我可以意识到这只羊的存在以及它的操纵,但是却始终无动于衷。看到因羊的驱使而变得仿佛上进、努力、去争强好胜的我,别人会夸奖我,但是一旦恢复羊壳状态,立刻被世人所唾弃。我可以在恋人离去之后默默地干该干的事情,我会忽然回过神,哦,原来这个人已经走了。那就这样吧,我也不想挽回,我也不想去找下一个,维持生活习惯也是需要力气的好吗。从来没有热情开朗过,除非羊告诉我,你这样的话会得到xxx,被动到死,从不主动,一主动就后悔,但是如果有个好结果的话这些过程都算个屁。简单极端又粗暴,给我一个deadline,否则我会无聊而死。

寻羊

我们要寻找的, 究竟是真实,还是假象? 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境? 究竟是美好,还是残酷? 究竟是理想,还是束缚? 每人心中都有一只与众不同的羊。我们永远都在寻找它的路上~

《寻羊冒险记》——介于童话与寓言之间

这是我读的村上第几本书?不记得。看简介不错,就认真的阅读了。觉得像童话,但又很残酷,是惊心的童话,或者说寓言更为合适。象征性很强,因为是村上早期的作品,意象全是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不同于之后作品难以名状的隐喻。譬如所寻找的“羊”,女友漂亮到摧枯拉朽的耳朵,即将成为“羊壳”的朋友鼠,神秘的羊人等。作品中不断提出对战争的思考,或含沙射影,或开门见山……秉着批判精神,这点值得庆幸。却将最本质的问题,错误的源头推给“羊”,这个人无法抵抗的欲望,将人视为“羊壳”,仅是替身,仅是容器,仅是形式。“羊”到底是何物呢?

来自田原BLOG的村上评论

这次回北京的途中看的村上春树的《东京奇谈录》,名字叫奇谈,其实讲的是一些平淡中透着些许巧合、奇遇的故事,和鬼神灵异无关,反而是在说命运的错位和不可避免。但我看着看着就困了,倒头睡了一会儿再起来看,断断续续地看了两个故事而已。也许是因为虽然没读完文字就能够体会到作者想通过文字道出的那种感叹,也按照对于作者几座屏的了解预感到了会在字体行间得到的感触和暗示,所以不自觉地放松了阅读的状态。村上春树怎么说都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家伙,喜欢美食、女人和爵士乐,懂得生活也懂得文学,对西方文化颇有研究,也有着东方文化的根基,百分之百的小资产阶级范例。但是他也有一个比别人好用的大脑,能够写出各种直接的和变向的甜言蜜语迷惑广大读者,也能想出复杂精致而且不乏漂游离奇的故事。他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对于文字的期待。我喜欢《拧发条鸟编年史》,《舞舞舞》,《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当然还有《寻羊冒险记》以及《象的失踪》里面的很多短篇,外加上《海边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和〈遇见百分百女孩〉过于泛滥,所以持有保留意见。〈天黑之后〉不太满意,可能翻译也有一定的原因,我觉得很潦草也没有亮点。多么多产的一个作家啊,没有理由说他不好,只是要看喜不喜欢了。去年回武汉的时候,我在懒散的阳光下收拾书柜,发出了原来的〈奇鸟形状录〉(也就是〈拧发条鸟编年史〉)。我想起来那是初中时的一个同桌送给我的,一个戴眼镜衷情漫画的女孩。当时我在和另一个同学谈论〈挪威的森林〉,谈论这本书的好和不好,谈论它如此泛滥,谈论它和白领的关系。我的眼睛同桌忍不住加入了谈话,她说她有一本厚厚的〈奇鸟形状录〉,看不懂。第二天,这个可爱的同桌不辞辛劳地从家里背来了厚厚的一本〈奇鸟形状录〉送给了我,说反正也看不懂,送给你算了。当时为了方便在上课时看,我把那本跟字典差不多厚的书切成了三份,分别用淡绿色的纸做好封面。当时正流行印花的透明胶(以及印花的创口贴),我便又用那样的透明胶加固了一下边角。因为不小心撕碎了中间一册的最后一面,我还细心操写了一遍被损坏的文字,黑色的圆珠笔写在淡绿色的包书纸上,那些文字是关于游泳池和光影。那天下午我又重读了一次〈奇鸟形状录〉,不仅在读文字,还在读自己当时的状态。〈云上的日子〉里面,一个人站在山上画画,他说:“临摹并不只是临摹画本身,还是在临摹画家的姿态。”这个翻译不准确,但是其中的意思想对我来说便是:重做一件事情,做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且接着事情变成当时的自己或者别人,如果有可能......

朦胧

看村上的书感觉就像是看雾蒙蒙的世界,看雾蒙蒙的自己,听着avie maria看完整本书的,高音而舒缓的女声,也同样给人那种感觉,像是走在雪中,夜中。看到最后的那个鼠已死去,仿佛那个屋子里冰冷的感触冰冷了我。不过还没有看过海边的卡夫卡阿~暂时觉得还是《挪》好看

寻找到最后,是去寻找一只羊

一直在寻找一只羊。寻找到最后,发现是一只很恶的羊,为了消灭它,“我”的朋友,“鼠”,最终与它同归于尽。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去向山顶别墅路上的描写。后来,再一次去爬泰山,大巴车冲下山的时候,突然就想起了这一段的描写。

找不到我看过的那个版本

鼠说,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的不得了。还有和你喝的啤酒……一本书里总有只言片语会令再怎么麻木的感觉也触动,就像这句。幸好有它,不然就没有波动的看完了整本书,期间用黑眼豆豆那么不合调的声音也挡不住渐渐滋生的睡意。借了好久的书,封皮一个字也没有,不是磨砂的质感没有任何的花纹,水泥墙一样的颜色,侧面正中是白底水泥色的五个大字:村上春树 著 再下面是小字 :林少华 译 最上方是中号的书名《寻羊历险记》。很多人说去看他的书吧,反日的情绪是有一点点的但不至于蠢到在文字上还要划分国界,初中的时候试图读《挪威的森林》,被人拦下,理由是少儿不宜,笑,小孩子对这种事情越拦越是给了动力,索性,看书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被限制过,《废都》是被长辈事先声明看不下去不要勉强而后证明确实没法接受开始不久就放弃了的,但是最终《挪威的森林》连个树枝也没有窥到,因为懒,是长篇又那么火看到过很多爱它或恨它的人写的话,自己去读就没办法专注,等到什么时候思维极混沌的时候再偷偷的去看,就好像它是村上春树专门写给我一个人的样子,扉页还要注明:读完即刻销毁,那样才是我的森林。记得了一首歌《约翰尼·B·你好》,我记得书里出现了两次,第二次译做《乔尼·B·你好》,对于这几个字,百度无能,谷歌无能,我很无奈。《福尔摩斯探案集》是‘我’一直带在手边的书,辞了工作,别了伙伴,女友做好饭后消失,独自一人处在前所未有的岑静的山谷里的时候一直是它陪着‘我’。故事刚开始看的很不明朗,到现在看完了也是晕晕的,只能说,讲故事的能力真不赖,想象力也是超一流,只是语言我没法习惯,不止是对他,日本翻译过来的我看过的不多都给我那样的感觉,如果不是因为故事实在妙单纯读字实在很难坚持下去,很多句子要来回的读,总有种 我记忆里的你和吉他 的感觉,当然我这个只是极表象的断句问题,他的文字是你来回读,逻辑上看不到一点问题但求精准精炼而已。奇怪的是又有种随意的感觉。比喻很刁但是相当妙,我记得他描述一个男人咳嗽的声音就像‘用火筷子敲木乃伊的头’,用不存在的体验描述抽象的存在竟然有这么生动的表现。整本书里出现了不少她,都是无名氏,和‘我’最亲密的拥有轻易不示人的迷人耳朵的女友,我的一切都井然有序的前妻,开头就传来死讯的某个地方的和谁都睡觉的女孩,鼠拜托‘我’代为告别的猜不透年龄的女子,出场都极少,多是透过她所听的音乐她所抽的薄荷烟她所喝的酒竟然也出来了轮廓,性格鲜明的‘无名’轮廓,这样也省却了我看书记名字的烦恼。鼠是好友的外号,杰是美国人给本名已被忘却中国人的名字,羊男,黑西装的秘书,亲切的司机,杨博士,dolphin hotel三指的服务生兼老板,长期醉酒但地道的伙伴,没有作为标签的名字却也不会有一丁点困惑,连那只猫也是司机代为饲养才赐名‘沙丁鱼’。‘寻羊’我觉得是寻找其余自我的过程,弗洛伊德早说过本我,自我,超我的存在,这里面其实是有反映的,完全忠于自身的人是不存在的,需要空间时间去放下,去探索自己的思维,真正的考虑一下自己,人既然在社会必然会被浸染,很多被动在未被察觉的时候已经成为习惯甚至自己前进的方向,剥离是痛苦而且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也许丢掉的才是想要的,毕竟时间会产生习惯,好习惯坏习惯那是极片面的骗小孩儿的说法。

年轻的冒险

终于读过了这本书了可能因为心思太过繁杂,读的时候颇费了些心思才得以沉浸从文字中很容易看出这是村上早期的作品有着很完整的故事结构,和很固执的想象读者传达的某种东西不管这只羊,你怎么样解读它都好但是很容易的,你可以读到一个故事并且隐约就可以感受到村上对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的态度和处理比起一开始就追风读起《挪威的森林》其实要好很多从最质朴的文学性来看,最初年轻的村上更容易被接受吧呵呵当然我还是喜欢最后那个成熟的他:)人物也开始带有了村上后续作品中一贯的思考性宅男的冷淡气质和对生活无所谓的适应妥协,仿佛对待自己的生活怎么样都无所谓似的照例是三十几岁,离婚,喜欢不停的喝酒和做东西一直觉得村上厨艺应该不错,随便写出一个男人所做得菜单好像很容易似的书里面我所做的鲟鱼籽黄油意面,烤鸡,洋葱牛肉汉堡《舞舞舞》里面我所做的酸梅干伴海苔的下酒菜,独臂人做得刀法整整齐齐的三明治,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菜肴里有一种静静的气息,仿佛被村上写好后就摆在那里,带着村上宅男特有的孤独,一种被静谧染上淡淡蓝色而变得不真实的美感我从未想过,它们是否好吃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村上的文字一个人的文字带着一种宿命一样的本质小说的风格似乎可以改变可以尝试,然而文字本身会深深的出卖了依旧是那个作者本人没错,我喜欢,对某一个瞬间或者细节总是带有怦然心动般的感应然后用冷气把它冻住仔仔细细的从左面,从右面,剖开,再从左面,从右面把一秒钟里的那个感受用整个世界写出来我觉得我是个心思敏感细腻的人但是我绝对想不到写出一个感冒后不情愿醒来的早晨是像有人把“我”和冰块一起放到搅拌机里搅拌一样这样的感受,呵呵当然这样的比较本来就不合适,只是我想对这样的文字表示一种敬仰和崇拜吧:)可惜这是一本借来的书我有太多次的冲动,想把很多字句划下来其实划下来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表示一下兴奋,嘿,我对你们好感兴趣~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有着羊别墅一样气质的梦不记得了,反正处处感觉到那种我等在羊别墅里那样的心情和周围的空气这大概,也和最近的心情有关吧,生活到底是会怎么样呢是不是带着寻羊那样的来了就接受,无所谓也不畏惧也不知道结果也不期待结果反正我就在这里了的心态就行了呢可是那个我最终还是摔了吉他,呵呵所以说这还是年轻的村上年轻就爱冒险,用文字冒险,探险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村上作品后期的那些个我,似乎更加倾向于藏在生活里,在偶然性里反复思考生活本身而期待着有什么推动自己的力量,去走本属于自己的那一步~~~~~~~~~~~~~~~~~~~~~~~~~~~~~~~~~~~~~~~~~~~~~~~~~~~~~~~~~~~真是的,终究没有在夜晚写完它划线的部分曾经断掉,匆匆上传上来我没有想到,这样的一道线,就冥冥中划开了我的生活它横在这里,大概没想过,记录下我的某段人生好吧,就是因为这样的理由,我想,我也不会离开豆瓣了然而,要写点什么,却似乎忘记了村上似乎是一个欣赏女人的人这种欣赏是那种并不能完全理解却愿意去欣赏去琢磨然后发出一种哦果然是这样子的叹为观止的赞叹他笔下的女人,从这位耳模特的雏形开始就都带上了毫无道理的敏锐的直觉这种直觉本身,构成了女人或具象或抽象的终极吸引力在寻羊这里,就是开放耳朵或者关闭男人需要依赖于女人的某种点拨,才能有所收获而那只羊本身,似乎并不重要吧仿佛就在这里,我看到了村上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就这样一生半熟的互相依赖着,打闹着,平静着,远离着的开始上路了从冒险开始,这真是一个好开始:)

一个理性者的絮絮叨叨

村上的书看的多了,总觉得情节、气氛乃至人物个性都极其雷同。可以说村上写小说是门手艺活儿,读他的书没有那种很强烈的带入感,简而言之就是非感性的。他一本本书像一道道数学题,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求证、推理、验算,只为给你证明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之后小说就结束了,没有出路,没有希望。我想也正是因为这种理性的工科思维,才会让他笔耕不辍多年如一日的重复着一件宏伟单调的工程,主人公只有一个,分别在所有书中出现,抽同样的烟听同样的音乐和两三个同样面目的女人睡觉。村上代表着一种类型的作家,身处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有耐心有手艺有固定的读者群。日复一日重复着毫无新意生活的现代人。

寻羊、疑问

其实很早以前就应该看完的。以前听朋友描述过这本书的故事,说那只羊是外星人,本来在中国生活后来被带到日本,羊多年精心蓄谋,控制整个日本的核心,决定着整个日本的生死存亡。当时听来是多么荒唐的故事,我的这位朋友讲起村上春树的书来总是像讲冷笑话一样,不过她概括算是精辟的。《寻羊冒险记》是寻羊四部曲的第三部,是其中的核心部分。本书前面的部分大致一切都比较明了,到了尾声却变得玄乎起来。在将要大雪封山的时候,主人公和女友进入十二瀑布镇山上的牧场寻找羊和绰号鼠的老友,等于进入了一个完全与人世相隔的地域,这个概念并非如桃花源与世隔绝,而是在生与死之间的一个灰色地带。羊男出现了,把女友赶走,于是主人公孤身在山上等鼠或羊的出现。这里有两点:一是羊男说女友不该在这里,于是把她赶走,并告诉主人公永远都不能见到她了。在书中女友的出现一直是引导主人公一步步向羊迈进,把他带到十二瀑布镇的牧场,她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在下一部中主人公寻找她)。另外主人公再也不能见到她的原因是她的耳朵再没有特殊的魅力可以吸引他,姑且可以认为女友的耳朵是她所有灵感所在。而如今她身处的这个地方使她失去了特殊的感应能力。二是主人公心里其实非常清楚羊和鼠的关系,因为他说到鼠与羊的时候用的是“或”而不是“和”,羊已经在鼠的体内。最后鼠在黑暗中出现时,他对这一切的发生就如同意料之中。本书的主题以及各种意象的涵义其实书中已经表达得非常明显,诸如羊男、羊博士等,不予以评论。只是对本书还有其他的一些疑问:第一,羊在意向中属于弱势群体,不具有杀伤性和野心,为什么要选择羊这个意象作为主题的象征?第二,在故事结尾的那个茶话会有什么内容?从黑西装秘书满意地上山这个情节来看,他像是找到了新主人,但鼠的牺牲是为了扼杀羊,而且他说一切都已经完成,这跟黑西装不是有矛盾?纵观村上春树的小说,大致有一些东西是相似的,相互贯通的。《寻羊》里的羊壳作为一种媒介在其他地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主人公的女友不也是媒介吗?把主人公顺利带到牧场就完成了她的使命,她的后来如何对本书或是作者无关紧要。如羊壳一类的事物可理解为达到某种目的以后即被抛弃或自动消失。这让我想起《海边的卡夫卡》里的中田,一直不明白他到底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定位贯穿这部书的,现在似乎有些明朗,但思路依然不太清楚,需要整理。原以为中田杀死的杀猫高手即是卡夫卡憎恨的父亲,中田打开的那扇门即是让卡夫卡通往那里的那扇门,虽然在现实中他们似乎没有关系,但总觉得中田应是卡夫卡的一部分。可是现在我另有一种想法,中田小时候在山中丢失了他一半的影子,那是他被召唤的开始,就如同羊博士年轻时被羊侵入,以后便成了羊壳,中田也是同样的道理。他是冥冥为卡夫卡回去那里而预备的,直到他为卡夫卡清除杀猫高手,打开通向那里的门,便是完成了他的使命,所以即被销毁。而冥冥就是"海边的卡夫卡"的歌词,所有一切都按照那歌词进行,回想歌词的作者是谁?佐伯!但佐伯绝不是幕后的黑手,她亦是被设计在其中。关于善与恶,《海边卡夫卡》中的父亲,著名的雕塑家,实际上是杀猫高手,收集许多猫头来做一支笛子,收集更多的猫头来做更大的笛子。笛子应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猫也不坏,但是通过杀猫的方式来做笛子就成为恶。亦像《寻羊冒险记》中的羊,羊本身是一种意志,作者用羊这个具有外部形态的事物来表示它。羊的阴谋是建立无国界的人类社会,羊的意志并没有不好,可是羊无所顾忌地牺牲生命,甚至比死亡更痛苦的方式来达到它的目的,例如羊博士成为羊壳的事实,痛不欲生。于是羊是恶。总的来说,不论最初物质材料好坏与否,不论追求是否正确,即使是追求美好的结果,只要通向它的过程是非正义的,不人道的,即是恶。

第一次的蜕变: 从语言到故事

我觉得,村上春树首先是个推理小说作家,打着日本作家旗号的欧美冷硬派。证据一:“我”记得所有艾勒里.奎因作品中的凶手名字。证据二:喜欢雷蒙.钱德勒,笔法又像煞劳伦斯.卜洛克。一笑。用推理迷的眼光来看,大概就是这样。这倒并不是说《寻羊冒险记》真的是一本推理小说,只是说在某些方面真的是具备了私家侦探小说的某些特质——接下悬疑诡异的事件,离奇的客户要求,跋涉好远探访,踏破铁鞋的无功和不经意间的柳暗花明,尾声处快节奏但出人意表的真相,当然,含蓄的双关对话与心理的细腻描述,文学味与哲思的混杂,在在是那个类型小说的特殊结构。其实,比之《寻羊冒险记》中附加在“星纹羊”上厚重的表征意义,我倒是更喜欢《且听风吟》,更纯粹更简单,更无聊也更颓然,不用肩负起某一种思想,某一种担当,当然,村上彼时有彼时的心境,此时有此时的情怀,进或者退,于漫漫一生中,都有其来有自与不得不如此的复杂成因。当然,把《寻羊》看成是推理小说实在是戏言,不过类型小说的疑似外貌恰是其极强的悬念和掌控极佳的节奏尺度的证明,当然也有作品风貌始终如一完全私我的作家,但是开始照顾到更宏大更宽泛的命题或者说将私我融入到更大的命题中去,并且渐渐不落痕迹的,这大概是一个作者笔法成熟,游刃有余的标示。向《寻羊》比之《且听风吟》更注重结构的厚重而非仅仅是语言的技巧,也许不再肾上腺素分泌到令人觉得张狂,含蓄隐忍不疾不徐之中流出的却是好读的故事与更深邃的思考,那么大概这样的作品依然是“血仍未冷”。

一个人躺在床上忐忑等待幽灵的聚首

有着美妙耳朵弧线的女友,奇怪的羊人,现在还常常想起羊人,喜欢村上温和冷静的描写,没有盲目推崇和妄自批判,允许任何不同与自己的存在

你捉蚱蜢我做饭

亲爱的,我们该生活在冰河时代,你捉蚱蜢我做饭 这是寻羊冒险记里我最爱的一句。太小的时候看村上,那部名字雷同装小资手册上出现无数次的挪威的森林。我受不了同性恋细节的描写。感觉皮肤瘙痒,脑袋充血。那本书曾被我用亮蓝色灰底纹的书皮包上,那文字就像底纹,麻麻的刻在我心上。总记得春光乍泄的封皮还是片头有一阵很钻心的绿。曾经一度向往去不易诺斯艾利斯,后来一想到那种绿,那两个肌肉姣好的男人在床上欲醉欲仙。心里一阵异样的绞痛。那时候我只觉得这些多么的哗众,喧闹,浮躁,逢场作戏。我觉得自己是个寡欲的人,很高尚。光阴见长,我突然在文字里再次偶遇村上春树,回忆起来,他归纳为纯爱的故事,竟然让我记忆犹新。“唯有死者17岁”。我总是回味。为什么人们喜欢把时间定格在那个时间。心如明镜,透彻如泉水。更偏好ING的时态,年轻ING,正在长大ING,死的时候停留在那个最美的ING。纯爱是年轻的,有小小的愿望,像一朵灿烂不凋零的花儿。若为高尚,那才是高尚,不问性别只为性情而生的。让时间停住,一瞬间,是为叫做“直子”的女孩,同样是为叫做“绿”的那个女孩。漫漫的时间路上,竟然过了这么多年,才恍然,最最亲切与单纯的,是皮肤接触,温暖的怀抱,心心相映的体贴,所谓的纯爱,是不分世俗眼光界限的。。。只可惜,我无缘实践如此的高度。拙劣的我,世俗的还是我。我看寻羊,整整两周。曾经让我想起米兰昆德拉的身份。爱上什么或者寻找什么,有时候,只是一种标签。无色无味,无形无影。和每个我挚爱的文字相熟识。那只罪恶化身的羊,都快在我心中了。欲望,罪恶,权利,暴力。。这些都成为化身,竟觉得神奇。有时候,欲望大开口了,其他的就都不在成为诱惑了。村上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都说张爱玲细腻。可是它的故事,细腻到像镜头一样,连贯起来,插叙倒序各种复现蒙太奇,甚至,成为侦探片儿也不足为奇。日本70年代的大背景 ,却仍然让人觉得熟悉而陌生。那描写让人觉得发达得不可思议,可是那些人脑子里的奇怪想法,却似乎像活在异次空间。。可能把,都是羊惹的祸~。偶尔也幻想若为女主角,像形容的那样,逃离,救赎,滨河时代里,男织女耕。。望眼欲穿的瓶颈。只可惜。。故事里也不允许一点点平坦啊。

我把这个故事读了五遍

我太喜欢春树的这篇小说了!以前看他写的《挪威的森林》只有13岁,没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老师被学生告她猥袭那一段,描写得着实细致。哈哈。。我以为春树是走这个路线的作家,后来读了他其他的几篇文章,特别是这个《寻羊冒险记》便开始大爱他,我确实读了五遍,每次都沉浸在故事中,日本人的思维逻辑真是没话说!!

诡异的结局,让凌晨2:40看完这书的我无法安睡。

诡异的结局,让凌晨2:40看完这书的我无法安睡。-----------------------------------------鼠最后是个鬼吧,鬼身鬼气的,让我觉得我的房间里有种诡异的气氛,有什么东西在晃动。很引人入胜的情节,村上的小说有这个魔力~~~我想如果我到30岁的时候,不会是这样,当然我总是告诉自己,明天是美好的,会越来越好的。虽然现在的我还只是整天看电影,整天听音乐,整天无聊工作。对于生活,还什么都没开始呢,我想是这样的,嘿!!

叫你装逼!

村上春树的第三部长篇。我应该是个很肤浅的阅读者,一味追求情节的进展,最好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而且篇幅不要太长,人物不要太多,之前说过,大脑内存不够。《故事会》类的,跟我很配。总算,这部比上两部的有效情节要多,我说的有效情节是指推动故事的。而村上春树是个烘托氛围的大师,噼里啪啦好几页,把氛围烘托的严丝合缝,但剧情还在原地踏步,急死我了。最精彩的是对话。我有一个梦想,能有一个人,能跟我这样对话。真的不行,就两个人背台词。其实,我初中的时候就把市面上(图书馆里能找到的)村上春树的书,全看了。为什么呢?听听我看的第一本的书名就知道了,《挪威的森林》。当然,一拿到手就找那种情节,看了挺满意,就想看看人物关系。一翻,就被那种浓郁的小资产阶级情调,深深吸引住了。可以说,村上春树的书是,小资们的教科书,就像伍迪·艾伦的电影是文艺青年的教学片一样。里面充斥着“残留的咖啡”、“五厘米的威士忌”、“喧哗的爵士酒吧”、“嘴角的烟圈”之类的关键字,后来成了非主流们的QQ昵称。那时的我很叛逆,当大街小巷人人都在讨论小资,乃至各大报纸的周末版,都在教大家“怎样才小资”的时候,我用深深鄙夷的目光看了看镜子里的我,把村上春树的书全还了。那为什么我现在又开始看了呢,而且变态的按照出版顺序,一本本看呢?因为它前三部是三部曲,一定要按顺序看,而我刻意强调我在按作者的出版年表看书的这件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装逼,明眼人是指装逼爱好者。最主要的原因是,咱们莫言不是得诺文奖了吗,但当时我是赌村上春树的,想到他一得奖,就会掀起一波讨论他作品的高潮,我就以先知的姿态读村上春树的作品(多年前看的忘了差不多了)。后来瑞典文学院的老师们一公布获奖名单,我暗暗骂自己:“叫你装逼!”

《寻羊冒险记》——不断地寻找和失去

鼠20岁离开家乡,到日本的各个城市流浪了近十年。什么工作都做过,什么城市都见过,鼠一直在寻找什么,寻找什么呢?而三十岁的时候他自杀了,为了杀害企图控制他的羊,那只拥有巨大力量的羊,钻入了他的身体,要将鼠改造成一个“具有左右人心的超凡性,周密严谨的逻辑性,唤起狂热反响的演讲才能,以及政治远见、决断力、以民众弱点为杠杆驱动社会的能力”的人,成为下一个掌管日本政治、媒体等各界的地下组织的右翼头领。我对村上影射的日本政治不敢多做评论。看到那一段时,我心中想的是,我原先及其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领导式人物,具有感染人心的演讲才能,敏锐的决断力,周密的逻辑性......甚至为这些特质所绞尽脑汁,我该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啊,这时候要是有这样一只羊出来,钻进我的身体,那么我就能立刻变身为这样的人物,同样,付出的代价是我本人,那个真真切切的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真真切切的我变成了“羊壳”。我会接受那只羊吗?说不好。尽管我已经意识到我无需成为那样的人物,我有我自己的独特性存在,我的独特性造就了我是我而不是别人。我可以从我的独特性的基础上改变为一个更好的人。而羊所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诱惑,权力。权力的本质是改变别人行为的能力,无数人为之疯狂。而鼠特立独行地放弃了这一点。鼠说,“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还有你和你喝的啤酒......说不清啊!”他对“我”就“自己的懦弱”这点大谈特谈:“懦弱这玩意儿跟遗传病是一码事。心里明白也无法自行医治,又不可能碰巧消失,只能越来越糟。”“你不晓得把人拖入黑暗的懦弱是一个怎么样的东西,而它就实实在在存在于这个世上。泛泛之论不可能把一切概括进去。”我不理解鼠说的懦弱和我理解的懦弱是不是同一回事。如果是,我想鼠是真真切切体会过阻碍自己的懦弱带来的挫败感以及真切地痛恨着那份懦弱。在发现自己将要被改变的那一过程中,鼠感到恐惧,恐惧到不安,不得不说,鼠的自我意识很强,这时候他意识到要保护那个真实的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篡改我的内心!于是,曾给自己带来阻碍的懦弱变成欢喜的部分,自己所体验到的夏日的光照,风的气息。一切的感觉都是那么难能可贵,好比一个将死之人——因被植入思想的人的行尸走肉,愿意保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鼠寻找到了他从未有过的勇气,接纳了自己的懦弱那一刻起,懦弱不再,勇敢显现。接下来那一切的发生,就不足为奇了,不管是为了阻止羊的阴谋,解散控制权日本的地下组织,还是仅仅是因为不希望自己被无端改变,鼠不惜自杀。通过羊男的身体来与“我”进行对话,指导我毁灭了代表黑暗势力的侍者。这让我想到了昨天的一个梦,和我一起在北京高校考察的小分队被诬陷而抓走,只有我独自一人存活,在飞行器上想要返回家乡,然而飞行器动力不足,我掉进了一个湖里。那时候我已经意识到我即将醒了,可梦里的我还在很深的湖底挣扎,不远处是一根通往湖面的伫立着的长岩石。只要我愿意,我随时可以用意识阻止梦境起床继续过我这平淡的生活。然而我没有醒来,不知是梦中的意识还是现实的意识,我告诉自己得游出这个湖才能醒来。我使劲全力开始游,感到自己慢慢地向上,慢慢地探出了湖面。抵抗无情的命运的机制在运作,体现出来的是生的意志。而抵抗命运的武器,有时候也能是像鼠一样的死亡。如果我是鼠,我想在这时我已或多或少找到了我想要的东西,尽管已经死了。“我也时常想要是能寻找点什么就好了。但找之前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该找什么好。家父那人始终在寻找什么,现在仍在找。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听家父说过梦见一只白羊的事。所以,我一直以为人生就是那么一种东西,就要要四处寻找什么,那才是真正的人生。”羊博士的儿子在和“我”交谈时如此说道,事实上,这也是村上的小说所要诉说的——人生便是不断地寻找些什么。寻找些什么呢?我猜测,鼠不断流浪的目的或许就是单从寻找什么的角度出发。而小说的主人公“我”寻找的是“羊”。小说看起来像是这样的,鼠不断地寻找着什么,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我”寻找着羊,失去了翻译事务所,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耳朵迷人的女友,最后也失去了寻羊所该获得的报酬。可事实不是一边寻找一边失去,而是一边失去一边寻找。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每次我从咨询室出来的情景,我抬头望着天空,太阳是如此的美好,可我却必须忍住眼泪探寻着我身上未知的一切。为了生存,准确地说,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而付出的努力和接受地挑战,即使我疲惫不堪又推动着我前进。这前进的动力,必定是我寻找着的什么东西。

隐喻与暗喻之间

有人说这本书不适合平安喜乐的时候看。故事简单奇异又有点东拉西扯的,但是适合精神困顿的时候阅读。古怪虚幻的故事可以屏蔽现实,温柔的句子可以安抚人心。它帮助我内心平静。我喜欢这样绝望的句子:我们喝廉价威士忌,没滋没味地性交,没头没脑地闲聊,借来借去地看书,如此一天天打发日子,而那个笨手笨脚的六十年代也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即将落下帷幕了。我们置身于被拉长了的,平静的死胡同中。那是我们的尽头。这让我想起1968年前后的日本,左翼学生运动,街头暴动,警察高压政策。战后日本经历了由重建到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们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现状逃避无门。电影三亿日元极盗初恋做出了很好的诠释。这并不是村上春树的那个年代。但他一直以来想要说的主题也可以用人们的精神无法追赶高速发展的经济来概括。但我总觉得他的作品并没有认真的面对现实。我还是热爱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好像清澈的镜子,我们看进去,遇见自己的影子,于是沉溺其中。她脸上全然没有称得上表情的东西,使我想起在照片上见到的沉入海底的城市。——《寻羊冒险记》

穿越生死的友情

前段日子跟朋友谈起最近都在看什么小说,我说到这一本,同学笑了(他不看村上),怎么是这么个名字啊,儿童文学?我说不是,他又问起是讲什么的。这个问题有些难为我了,村上的大多数小说无法一句概括,至少我无法干净利落的办到。“是关于一只想统治世界的羊。”同学又笑了。我也想笑,因为说起来确实觉得像是一个搞笑的不行的书。可是这算是一个悲剧,我喜欢看悲剧,因为在看过哭过之后,会有发泄过的轻松感。但是这篇故事,在看完之后,没有哭出来,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压在心里,很压抑的感觉。鼠这个人,在村上的很多小说中都出现过,一直觉得是一个很有魅力且神秘的男人。看到他死了,总是觉得不好受,虽然不是主角,虽然作者只花费了很少的笔墨。关于鼠和"我”之间的友情,似乎很淡,但实际上却是很浓,不然,在黑暗之中,与一个死了的朋友相见,不会那么的平静。这本书最令我感动的也就是这一部分。另:日本人真的很霸权主义么?在他们的想象力中,羊所奢求的都是世界么?还是我对他们太有偏见了?

心心心

没有对与错,没有真与假,偶尔你也可以放任自己生活,随心所欲的生活,其实这就是人性,眼神说出他的心,不需顾及,立即行动,行动说出他的状态。不想过多谈论这时候日本的背景,这时候世界的背景此刻的我只想圈自己的私!每个阶段你都摆明了自己的追求和状态,不是么,亲爱的LULUYES!

《寻羊冒险记》

很抱歉, 看这本书之前一直以为村上是软色情文学的代表……印象来源于大二时在去同济的晃晃悠悠的地铁上, 翻的几页挪威森林。 再加上一点关于生生死死或是两性关系的哲学命题, 就成了小资的代表作。依然没有彻底看过挪威森林, 据看过的同学说, 感想是, 看不懂啊看不懂……但至少寻羊冒险记不是这样。刚从床上爬起来, 因为刚刚看完最后一页。 本想先百度一下对它的评论,帮我更好地了解一下这书, 毕竟那些哲学性的话语太多而我大部分不能理解。 但想想,还是先记录一下青涩的第一印象吧。原来村上也可以玩悬疑的, 而哲学性的思维又贯穿始终无处不在。 描绘感受和景色的语言都无比精妙, 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 也许他是个在现实中和非现实中都不平庸的人。 他说, 年老的痕迹像抹不掉的污痕, 从手背和脖子开始爬满全身……他说,天空看上去诚然很美, 但看上去总好像用得半新不旧了似的, 拍卖前用药用酒精擦拭得漂漂亮亮的半旧天空……我把眼睛从闪亮的MP3屏幕上移开, 想到被甩不掉的衰老纠缠的感觉, 想到上海偶尔的蓝天。有很多细节的地方看不懂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关于要不要给他的猫起名字。 推而广之, 到了要不要给每一条道路每一辆公交都起名字。那个随着他的话变得一起纠结的司机, 相信上帝, 相信先生给他的那个上帝的电话号码。 时不时会打电话过去跟他心中的上帝倾诉一番, 而那个号码随着先生的死, 再也打不通了。 他是这样的信奉并且是个激进派, 却被男主角那当耳模特的女友几句话就逼入宗教问题的死角。 讪讪地只好转移话题。 应该不是他的错吧, 宗教本身就有很多悖论的地方。由此想起一个很像是笑话的故事。 教堂里的神职人员们很讨厌开在教堂附近的酒吧, 觉得那里是堕落的地方, 与神意不符。 于是他们每天祈祷那个酒吧倒掉, 结果果然有一天酒吧被雷劈到了。 巧妙的事情发生在后面, 酒吧的主人把教堂告上法庭, 觉得是他们的祈祷让他的酒吧毁掉, 所以要求教堂赔偿。 而教堂的人拼命地辩护, 称那道闪电绝不是上帝做的, 绝不是对他们祈祷的回应, 只是个巧合而已。 法官于是感慨, 真难以想象, 一个非教徒如此相信上帝的旨意, 而那些自称信奉上帝的人却在拼命否定上帝的作用。有点扯远了, 只是想说明一下《寻羊冒险记》的哲学意义。 那个当耳模特的女友, 耳朵具有神奇的吸引力。 整个人也有奇妙的预知能力。 后来说是她本身具有奇妙的诱惑, 可以吸引出很多东西。 但在羊的大本营里却发挥不了作用。 最终能力貌似被收回。 这是个有点莫名其妙的人物, 在我看来除了用她的预知能力帮助整书情节的跳转以外, 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关于情节的悬疑问题, 这里稍微剧透一下。 想看原书的人可以直接跳过这段。 原来初到札幌的那场电影是有象征意义的, 基本上说出了整书的结局。 恶魔为一个医生工作, 他妄图控制一个看起来无比荒凉的城市。 但他没有得逞, 最后整座城市爆炸了。 男主角说, 这是部无聊而糟烂的电影。 的确, 看完才知道, 原来书里讲的是权力的争夺(自己的肤浅的理解哈), 的确是无聊而糟烂的情节。 不晓得这里是不是村上对权力的讽刺。 那个黑西服的秘书, 还有羊。 费尽心机, 都无非是想取得对整个世界的控制权。 羊想要无政府主义, 它的理想世界里没有任何对立。 然而其实羊的世界里有那样清楚的序列, 从1号到50号, 排的比人类还要清楚还要残酷。这世上任何妄图用自己的意志统一并控制其它人的做法最终都要被反抗被挫败。 即使这强加而来的意志是完美的。 正如鼠所说的:“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还有和你喝的啤酒……”鼠咽下话语,“说不清啊!”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我有缺点, 又如何。

可以当冒险侦探小说看了

但是女友的突然离开很莫名,也让人读了不爽.而鼠的死去似乎是早就注定的.不过这本书似乎悬念揭开后就没太大动力重读了,虽然后来又看了2遍,但一次比一次兴致减弱了.

mark一下,以后重读

可能是之前刚刚读完《舞!舞!舞!》,再读这本发生在之前的故事的时候就缺少以往村上带给我的代入感,进而也没有了那种令人窒息的感触。不过也有可能只是读的时候太浮躁了,以后有时间重读一下。现在连重读它的冲动都没有,真是少见。

摘录一些句子如下

1.每一个女孩都带有漂亮的抽屉,里面满满塞着几乎毫无价值可言的破烂。2.性格会有所改变,而平庸却是万劫不变的。3.人这东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性平庸的,一类是非现实性平庸的。4.什么东西都有哲学,都有命运。5.充实的时候灵感是不会来的。6.一切都与我无关地拓展开去,一切都在与我无关——与任何人无关——的情况下生生不息。7.时间在流逝。黑粒子在我的视网膜描绘出奇异的图形。不出片刻,原来的图形悄悄崩溃,由别的图形取而代之。水银般静止的空间里,唯独黑暗在动。第一句究竟是对的么?村上的文字中总是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一切都是平庸的,都是无关紧要的,都是无意义的。只是随心所欲的生活就OK。

All the trips to the end of world.

村上八二年写的《羊》,六年后才推出《舞》。许多评论者都爱将《舞》看作是《羊》,《风》,《球》的续篇。甚至有人说《舞》是作者“写作风格的完美延续”。但两本书当中,除去少许人物的只言片语和短暂出场,唯一相似的,只有“支离破碎的不完整的自身,随着时间的洪流倾尽全力寻找其余碎片”这一规则。并且各自寻找的方式不同。线索不同。习惯不同。结果不同。归根结底,寻找的碎片也已不同了。即使都是“自身的碎片”。

耳朵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给我映像最深的是那对美的摧枯拉朽的耳朵。对我来说,耳朵几乎成了这本书的代名词,很想知道,耳朵美到摧枯拉朽,是怎样一种境界。。

2006年的最后一天

按照往年的惯例,在年末31日这一天回顾已经过去的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这本书是2006年12月看的。从2006年12月2日看起。那么就谈一下2006年的最后一天好了。2006年的最后一天,天气晴,虽然天空有乌云,但是乌云并不密布,可以在乌云中看到缝隙,阳光就从这缝隙中射出,照耀着大地。隐约可见的蓝天中可以看到飞机划出的尾气形成的卷云;仿佛蓝天与乌云的边界线。这种天气,令人感觉出村上小说的气息。村上在本书中写道:"为什么轮船有名字,而飞机没有名字?""为什么有971或326航班,却不给飞机命名呢?"这本小说里的司机回答说大概由于飞机是批量生产的工业品罢。是工业革命后大量生产出来的。而在工业革命前人们就在生产各种船只了。当时人们制造一艘船时,人们对于他们的生产是赋有想象力的。名字的根本意义在于生命的意识交流在里面。由于人们在生产中也带有想象力,认为赋予物体名字就像给动物起名那样,呼唤它的名字便有了意识交流在里面了。如果失去了这种想象力,人也就变得盲目,而物也就是沉默之物。仅有目的性的物品,用番号就可以取代它的名字了。村上然后又反问道实体,比如建筑物,为什么又会有名字?比如车站,东京站与新宿站,这两个名字为什么不能互相交换?这个问题最后把司机给问住了。显然实物的外貌不再与实物的本质具有关联性,因此村上接着就对一只猫赋予了「沙丁鱼」的名字。因为猫是可以与人进行感情交流,并能分别声响的动物。2006年那年还没有发达的移动互联网设备与应用。手机是主要是用来通信的。也就是说事物的功能还是可以自身显现的。之后不久苹果手机就问世了。苹果手机带来的革命之一在于,手机通信的功能被更多的功能掩蔽了起来。原先在06年在网页上实现的功能可以转移到这一移动设备之上。这一颠覆性反而在蒸汽朋克的作品中得以表现。比如在「差分机」中作者假想一个架空世界的机器是蒸汽驱动的,蒸汽机关沉重而宏大,机器表现出极大的可视效果,人类凭着感官就能和机器交流,或说是使用想象力,机器不再是沉默之物,乃是有名字的,可以与之进行意识交流的被造之物。而2006年的世界恰好相反,机器首先被赋予了工具性,然后才在人工智能层面上获得某种与人交流的灵性。这就颠覆了蒸汽世界的设定,形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这样一种效果:某个手机的作用,除了通信以外,我们再也不能凭借直观,一眼看出,它还可以再作什么。

小摘

我们甚至可以偶然在大地上漫无目标地彷徨,恰如某种带翅的植物种子被倏忽而至的春风吹走。我们乃是被身后的"一切"和眼前的"零"夹在中间的瞬间存在,既无偶然性,又无可能性。即使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世界,反正仍持续在动。而只要认识到世界持续在动,我就得以存在。即使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存在,我也在存在。人只能通过电子钟指针确认自身存在这点,使我觉得很有点奇妙。世上应该有其他确认方法才是。但无论我怎么绞尽脑汁,都一个也想不出来。窗外舒展着夏日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絮。天空诚然很美,但看上去总好像被用得半旧不新了似的,拍卖之前用药用酒精棉擦拭得漂漂亮亮的半旧天空。我为这样的天空,为曾经崭新的夏日天空,又喝了一口威士忌。满不错的苏格兰威士忌。天空看惯了也并不坏。有象征性的梦,有这样的梦象征的现实。或者说有象征性的现实,有这样的现实象征的梦。对岁月的感觉渐渐变得迟钝起来。就好像有一只平扁扁的黑鸟在头上乱蹬乱刨,没办法数过三个数。随便在哪个站下车,那里都必有交通岛,必有市区交通图,必有商业街,无一例外。甚至狗的长相都一样。至于这样的生活是否完全适合自己,我还说不清楚。喜欢浪迹萍踪这种性格是否有普通性也不得而知。或许如一个人写过的那样,长期流浪生活所需要的是下列三种性格倾向之一。即宗教性倾向、艺术性倾向、精神性倾向。若哪一种都不存在,长期流浪便无从谈起。也可能我开错了门却又后退不得。但不管怎样,既然门已打开就只能进去。毕竟不能总赊帐买东西但有一点希望你理解:事实是,我越是想向你汇报我现在的处境,我笔下的文字越是如此支离破碎。可我本身是地道的,比以前还要地道。每一个女孩都带有漂亮的抽屉,里面满满塞着几乎毫无价值可言的破烂。这样子我非常喜欢。我可以把那些破烂一件一件抽出拍掉灰尘,为其找出相应的价值。唯独阳光是免费的。不带行李乘长途列车实在令人快意,简直就像在晃晃悠悠散步的路上卷人变形时空的鱼雷歼击机。这里边绝对什么都没有。没有牙医的预诊,桌子抽屉中没有等待解决的问题,没有无可挽回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信赖感所强求的一点好意。我将这一切都扔进临时地狱的底层。我所拥有的只是胶底磨歪的旧网球鞋,别无长物。它如同有关另一时空的依稀记忆紧紧附于我的双脚,但这也不是大不了的问题。那玩意儿有几听易拉罐啤酒和一块干干巴巴的火腿三明治即可烟消云散。从那以后,我就没了"故乡"。哪里都不存在我的归宿。如此一想,我打心眼里舒了口气。谁也不再想见我,谁也不再需求我,谁也不希望被我需求。随着列车的行进,天空被梅雨时节迷蒙的灰色涂抹起来,下面延展的永远是同样单调无聊的风景。车开得再快,也没办法甩掉这单调和无聊。相反,车开得越快我越是快步踏入无聊的中央。所谓无聊便是这么一种东西。  世界也好酒吧也好,原本就不存在事物应该保持不变的面貌。时代一变,什么都变。不过终归还是变好。全都花样翻新,无可指责。楼与楼之间穿针走线一般纵横交错着柏油路,点点处处分布有很大的停车场和汽车站。此外有自选商场,有加油站,有宽阔的公园,有满气派的集会场所。一切都那么新,那么造作。山上运来的土呈现出填埋地特有的冷色。尚未规划整修部分蓬勃生长着风传播的荒草,它们以惊人速度在新土地扎下根,并且铺天盖地一阵疯长,仿佛根本不把柏油路两旁人工移植的花草树木放在眼里。令人凄惘的景色。可是我到底能说什么呢?这里已按新的规则开始了新的游戏,谁都无可奈何。一个俄国作家写道:性格会有所改变,而平庸却是万劫不变的。 着急等于自己的败北。世上就是存在如此类型的钱款——拿在手上来气,花的时候晦气,花光时自己生自己的气,于是又想花钱,但那时已无钱可花。无可救药。 

游走在莫名其妙的抽象的具象中

欧美冷硬派 在书评里看到这个词 觉得贴切无比村上的书 应当是寡淡无比的,寡淡到 从 开头到寻羊我分成了三次看也许还是太过浮躁,不够清闲,现在看来 依然觉得前面的文字过于堆砌,是适宜于散文而不是小说的文字但是一切因为是村上显得顺理成章就是这样村上的文字 总是寡淡肃静到不经意细细地拂过去,你都不知道他在写情节的时候,情节已经出来了寻羊冒险记 实在是一本明明低热量却重口味的书经常漏下情节的我 不时翻一翻序,暗戳戳鄙视一下自己可还是看下来了看完以后 对寻羊冒险记的争论 终归还是这只羊如果按照序里的推测,羊是抽象出来的 ……(未完)

村上不是春树

日本有一种文学风格,叫“私小说”。源于十九世纪西方的自然主义,作品里细腻的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心理和心境,这种风格后来成为了日本文学里的主流,并且影响了很多作者,其中一个是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是他的第三部作品,被誉为青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但从风格和故事的延续性而言,它和第六部作品《舞舞舞》,更像是上下集。被誉为三部曲是因为三部里“我”的年龄分别是十多岁,二十多岁和而立之年,因此寻羊冒险记是村上第一次在小说里的主人公出现中年。但小说还是处处可见青春回忆,而角度变成一个已经世故的中年人对往日的追忆,如小说中间“我”回到家乡,和全篇寻羊其实最后寻找的是儿时好友“鼠”。村上这种青春回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伤,如:“有点耳鸣,仿佛海风穿过生锈的铁丝网,如此说来,已经好久没有看见海了。”就像私小说的长处,村上在描写人物心理和独特行为上轻车上路,但就故事来讲,这次更多笔墨在于悬疑和推理,到故事的尾部,更出现了神秘和灵异,村上也是从这里开始,在往后的作品里迷恋了超现实的事物,无论是象征性还是寓言性,都和私小说形态大为不一。到《舞舞舞》时,全篇更是蔓延着这种怪异的事物——能通向冥界的酒店电梯,夏威夷的女友灵魂,有预知能力的小女孩等等。日本的宗教以本土的神道和舶来的佛教为主,现代日本的宗教涉入性不强但普及性很强,神道观念世间每样东西有神,比如笔有笔神,碗有碗神,而日本人几乎每个人都有护身符。私小说的文学美感在于阅读一个人的内心时的共鸣感,或勾起自身的追忆,但如《舞舞舞》那样几乎全篇都围绕着进入灵异空间的描写,相信读者有如此经历与共鸣的不多。当然小说如果不着重内心阐述还可以着重故事描写,但到《舞舞舞》时村上的故事过于拖沓,特别是去夏威夷旅游一段十分庸长,费太多笔墨写无关的人物,故事又毫无递进。这让人想起村上的另外一本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故事讲的是“我”突然一天夜里接到一个电话,最好的朋友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失踪了,她是一个女大学生,爱上了一个接近四十岁的女人,与其一起去希腊度假。“我”因此去到小岛上寻找好友,但无意发现了那个中年女人的秘密。此女人在25岁时到瑞士一个小镇上度假,但过了不久发现老被一个西班牙男人跟踪,一天晚上她去到公寓对出的游乐园玩摩天轮,用望远镜看小镇风光的时候突发其想,想看一下自己的公寓,但一看之下发现有一裸体男人站在自己房间的窗户外,而男人就是那个西班牙人,再往后发现房间不只一人,里边也睡着一个女人,两人正在做爱,细心一看发现,那女人就是她自己。她哐噹一下晕倒,第二天起来头发一根不剩的变白。她的认为是那天晚上后她变成了镜子的两面,另一个她和黑发永远留在了另一面。这次村上着重了写故事,超现实只是寓言性质的出现。每年日本成千上万的人长途跋涉,为的只是在繁华似锦的各式樱花树下一饱眼福,日本人把这看作一种对自然的审美仪式。村上春树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但希望他还是多一点洞察自然的菊与刀,少一点超自然的拧巴和梦呓。此文源于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wongmenhoi

记录一次阅读快感、高潮以及接下来的虚无

我想了一会地球自转的速度。这条公路究竟以多少公里的时速在宇宙中旋转呢?我在头脑中大致计算出概数。但不知道较之游乐场的空中飞车是快还是慢。我们不大知晓的事情委实大多了。似懂非懂罢了。倘有宇宙人来我这里问我赤道以多少公里时速旋转,我将异常狼狈,就连星期二之后为何是星期三恐怕都答不上来。他们笑我不成?《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静静的顿河》我分别读了3遍,甚至《德意志意识形态》也读了一遍。圆周率都能数到小数点以下16位。这样他们也还要笑我?大概会笑的,且笑得要死。-------《寻羊冒险记》确实最近在重读此书。短短几十页,已经高潮迭起好几回了。村上对于更追求阅读快感的我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那么这段话,到底是以更好的描写虚无为目的写进去的;还是作者本身拥有的虚无,才反映在作品中?莫名其妙的生活、莫名其妙的先生和羊;无从返回的现实世界、无从开始的寻羊之旅;宿命式的生活轨迹,就算你深刻了解广泛熟知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你仍然没有办法把握它,仍然要被命运之神笑的要死吧?可看下去,你会发现,书中的“我”,依然有所坚持、有所期待、有所行动。恩,和我们的狗屁生活太像了。

我第一次读,似乎未读懂

看完了,也只是看完了每个字而已书倒是引诱我不停地读下去,从始至终总有个事挂碍着。让我也陷入了寻找。我不是找羊,我是伴随着主人翁被牵扯着找羊而去寻找故事里面提过的鼠的小说札记。鼠给他写的第一封信,携带了一本书。说是自己写的小说,任由主人翁处置的那本被丢弃的抽屉里的书。我深深被那个细节所牵引,跟随着寻羊步伐的每一步我都牵挂着那本小说。可是,即便故事进展到最诡异的地步——“我”被引入牧场、被搁置一个无比漫长而荒芜的一段时期,这个“我 ”也没有追究起那本小说。到底写了什么?终究是在羊博士那里提了一句,鼠来过,问起了羊,说是写小说的素材。终究这处提及的小说就是我一直惦记不忘的那本吧。可是,这么提了以后就没有了下文。故事又跟着羊走了。终究那小说是否写了所有的因缘事迹不得知了。羊到底是什么?羊壳意味什么?耳朵完美的女孩到底又是怎么回事?我的妻子呢?鼠呢?“我”呢?最后的西装男与鼠的洽谈是否真如鼠所言,做了最后的埋葬?许许多多的情节似乎只是刚好到了,然后娓娓道来,似乎又是突兀地出现。似乎是被算计好的,冥冥中自有每个人的定数。大抵是我未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未了解故事后的故事。感觉未读懂。也许是容易被细小的情节牵了心智。鼠的那本小说呢,最后也未提起。其实仔细一想,该交代的似乎也在寻羊路上交代清楚了。第十二瀑布村是羊到日本的起点,所有关联的重要人都是那条谱系之下相关联的人,先生,羊博士,鼠,羊男完全是被战争遗弃的人。索性整个故事是否与战争有关。‘果真,我未读懂罢了,稀里糊涂说了一大半,临了,只得一个答案。其实为何不先读故事的背景?为何不看看别个的分析,再去厘清这些纷杂的未读懂。我也不知道。就喜欢在这一知半解间絮絮叨叨,感觉才是自己了。

无法完全理解的一次阅读

读村上春树的作品很有种轻松流畅感,虽然他要表达的东西并不轻松。老实说,他的书我读的不多,《海边的卡夫卡》、《1Q84 BOOK》、《东京奇谭集》、《天黑以后》,很遗憾,除了《1Q84》的情节还稍有记忆之外,其余的都已经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也正是因为记得,我总觉得《1Q84》跟这本书有着共同之处。比如说都有一个庞大的组织,一个是在暗地里控制全日本的地下组织的“先生”,一个是宗教组织的“教主”,不无例外都是“奄奄一息”,被谜样的东西推上神坛,又被谜样东西杀死的大人物;一个是羊,一个则是五个小人(空气蛹)。前者不停寻找羊,最后找到羊,并为杀死羊贡献了一份力,后者是一直在想尽办法逃离五个小人所带动的教团。不过最终结果都是获得了别样的新生。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自己身体内部某些东西已经支离破碎,又有某些东西在身体里生根发芽,逐渐取代原本的存在。就像男主前妻所说的,细胞每个月都更新一次,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自己。何况是经过男主这样劳筋动骨的,是彻底脱离了原本的自己。他对镜中的自己说再见,他在对过去的自己说再见。书中的羊所指什么?村上说他自己也不清楚。我也不清楚。看村上的书只有一种感觉是如影相随的。我总是能够在极其自然,身心极其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看完它,可是全程都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有什么好像就要破茧而出,但往往一直到最后一个字,还是什么都没有出来。一种暧昧的氛围。羊,也许所指邪恶的思想,征服欲,扩张欲。羊博士在羊离开之后被困在过去出不来;先生被羊榨的一干二净,羊一离开马上死亡;鼠在羊整个占领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欲望之前与羊同归于尽。对于他们,羊是一种有着强大精神力的生物,一旦被它进入,那么不出多久,就会完全失去自我,成为羊壳。可是,对于“我”呢?一直都在寻找着羊,被说成是找羊的关键,羊之于“我”是什么?是自我的突破吧。就像上面所说,在耳朵女的陪伴下开始寻找羊的路途就是在寻找自我吧。全程中,只有“我”不知道羊的真正含义,所以能够做到所谓的真,一心一意,不让羊有进入内心的机会。羊对于“我”只是一只背部有星斑的羊。这是现实的。在找到羊的同时,“我”蜕变了。于是女友也离开了,因为她吸引我的能力已经随着“我”自身的苏醒消失不见了。她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目前为止,我只能从中看到自我的一种突破。虽然我并没有觉得男主有哪里改变了。但其实他变了很多。因为他一无所有之后又从新开始拥有新的东西(杰酒吧同伙人的身份)。他在海边痛哭。我也想哭。只不过我的理由很单纯,因为鼠死了。我讨厌死这个字,它总是能触痛我内心最柔软的一角。全文那么多字都比不上鼠那句我死了让我痛苦不已。鼠死了。他再也不会改变了。世界之于他也已经是死的了。幸亏我没看之前的两本,不然我可能要为这个虚拟人物难过好久。还有最后一句话,看了这本书后,不可避免的我又要掏钱去买《舞!舞!舞!》了。

说真的,没看懂

一直到结局还笼罩在莫名其妙的氛围里,心里好多疑问:1. 为什么把他女朋友赶走?2. 羊博士和他儿子的关系为什么恶劣?又意味着什么?3. 右翼二把手追寻羊的目的是为了统治世界么?4. 羊男到底是谁啊啊啊啊~5. 干嘛开头提到“和谁都睡觉”的女孩还有她的死?但是鼠说自己已经死了时感觉到无法言喻的悲伤,很真实的悲伤。

初次的村上

看這本書的時候,正值白色恐怖時期,當然一本春上足以被打成反動派。所以沒有選擇《挪威的森林》,太張揚。所倖書還好,後來看了《挪威的森林》和《海邊的卡伕卡》后依然覺得它比較銷魂。也許是初次的緣故,但那只“耳朵”一直在我的往後的歲月流竄,以至於會忽然想起:哦!這是村上給我的耳朵。在他的書裏我們最終會得到這麽個封閉的房子,女孩的失蹤,和一些零碎的暗語。但還有這只耳朵,只有這只耳朵。

可爱的耳朵模

当年因为一本《挪威的森林》的书,结识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后来,书市发现了漓江出版社的村上春树全集……惊喜中!现在,看来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印刷质量都高于上海的版本。寻羊冒险,让小熊认识了那个天性率真的女子……一个耳朵模。用书中摄影师的话讲,可以为男主人公找到更加性感、漂亮的女孩子做伙伴……但耳朵模独特的气质是其他貌似美丽的女模特儿无法比拟的。这让小熊想起《大逃杀1》里面最后幸存的那个女孩子的气质以及《惹鬼狂叫》里面的小西真奈美……的确,时间历练……越久越发现日本女孩子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不同凡响!

就是想要这样的孤独和平庸

  又一次看完了这本“理想隐居之书”。政治我是看不懂的,也不愿去理解,我喜欢的是一个人住在山上的别墅里与世隔绝。  村上的书看过很多遍,却一次也没写过像样的书评,每每看完,心里想的都是“要是我是这样的人该多好”、“如果能过这样的生活该多好”。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但要说出个为什么却说不来。难以描述的喜欢。   为什么羡慕这样的人和生活呢?  老婆已分手,工作也辞去,“没有名气,没有社会信誉,没有性魅力,没有才华,年龄也已不轻,说话总是不伦不类,说完就后悔。”一个无可失去的平庸之辈。  想要这样的平庸、这样的无为、这样无可失去的自由之身。  25岁,工资略高于最低水准,没有知己,没有成就,工作闲散无聊,和同事相处不温不火,跟不熟的人一起不说话就尴尬,有点小爱好也有点傲慢。迷之傲慢。  说到底,我自己就是一个平庸之辈,只不过有父母要养。  一个已足够平庸的人追求另一种平庸。  大概我最渴求的,是作者所创作的主角们无一例外的孤独和自由。没有任何羁绊,不受别人影响。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问怎样才能像村上笔下的人物一样生活,最赞的那个回答结尾写到:“但村上本人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他和他妻子阳子共同构造的”。他写了那么多孤独的人,但他本人并不孤独,而且还开过许多年酒吧,跟数不清的人和麻烦事打过交道。  私以为,村上所构造出的,是他理想中的自己和世界。他喜欢独处,每天跑步一小时是难得的独处的时光,但他离不开家人和社会。他也许孤独,可他并不平庸。  想要这样的孤独和平庸。孤独的人不会被打扰,平庸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感存在感功名利禄之类的困扰,能同时拥有孤独又平庸才是真正的与世无争。  想做一个隐士。

绝望了

18岁的妹妹最近迷上了村上春树的作品,所以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大学时期看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给我云里雾里的感觉。从此再没有看过他的书。不知道是不是某种文化上的差异,他的写作风格确实不合我的胃口。妹妹说这本书也许会改变我对他作品的印象,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开始看。书的开头还比较有吸引力,但是越看我就越开始觉得精神恍惚,无法集中注意力。硬着头皮把书看完(确切地说是胡乱的翻完- -!),我只能得出这个结论——我投降了,放弃了,彻底绝望了,我实在看不懂这个日本男人想表达什么主题。书中很多变换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不过我绞尽脑汁把头发扯掉还是无法把他们拼凑成一本书或者一个完整的故事。算了,我还是只能看一些简明易懂的故事。哎,看来我文学修养还不够,无奈...

鼠与羊

读村上春树并非偶然。虽然从中学或者更早的时候,这个作家的名字就已经进入了我的视野,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读过村上春树的作品,我以为跨过一片海洋去了解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大一的时候我曾经试图去读村上春树的成名之作《挪威的森林》,但很不幸我失败了,读了不到三分之一我便昏昏沉沉,村上的文字太慢又太细,那时的我完全没有兴趣读下去。时间一转过去两年,当我再次捧着一本《挪威的森林》时,脑子里已有了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作铺垫,就像与一个女孩子约会一样,先找到对方的亲友了解一下情况会更容易成功。这一次,村上春树的文字让我叹为观止。所谓“叹为观止”,字典上的释义是“看到这里就够了”。我原意也是如此,因为大部分评论家都认为《挪威的森林》是村上的巅峰之作,其他作品没有一部能超过它的。然而《挪威的森林》太过完美,完美得以至于我没有办法写点东西去评价它。我终究觉得这样不过瘾,于是便想找本不完美的书来读一读,于是便找到了这本《寻羊冒险记》。《寻羊冒险记》是村上的第三部小说,此前他已有《且听风吟》和《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两部小说都是他一边经营酒吧一边写下的。而在写《寻羊冒险记》之前,他决定卖掉了生意红火的酒吧,专心做一位职业作家。所以也可以说,《寻羊冒险记》是村上“正式转行”之后的首部作品。《寻羊冒险记》的故事算不上太复杂,尽管村上努力想用一种雷蒙德•钱德勒的侦探小说思路来使这本小说的故事性更强。但是我一直认为侦探小说不过是作者和读者玩的一种文字游戏,以村上直白的文字风格,他显然不适合这种游戏。小说的主人公“我”因为朋友“鼠”寄来的一张照片而被某个右翼团体盯上,右翼团体的二号人物派他去北海道找一只背部有星纹的羊,因为传说被这只羊附体的人将拥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右翼头目“先生”就是被羊附体的人之一。于是,在拥有一对美丽耳朵的女友帮助下,“我”开始了寻羊冒险记……虽然这故事怎么听都像网络小说中烂俗的情节,但村上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和意象都有其象征意义。首先是羊。为什么会选择羊作为小说的主线,村上自己解释说:“我得知日本本土原来并没有羊。它们是明治早期作为一种稀罕动物进口到国内的。明治政府曾制定过鼓励养羊的政策,但如今羊差不多已经被政府当作一项没什么经济效益的投资完全放弃了。换句话说,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日本政府不顾一切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象征。我知道这些之后,就马上决定我要写一部以‘羊’为关键词的小说。”村上也在小说中把羊的象征意义体现得淋漓尽致。那只背部有星纹的羊在整个故事中共找到了三个宿主,第一位是羊博士,在中国东北研究羊的时候迷了路,不幸被羊附体,羊通过他到达日本之后便将他抛弃。第二位是小说中右翼团体的头目“先生”,羊选定他作为自己的宿主,然后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创建了庞大的右翼组织,在“先生”年老体衰之后,羊又弃他而去。第三位便是“我”的朋友“鼠”,一个平凡甚至有些懦弱的男人,羊选择“鼠”正是看中了他的懦弱,他想让鼠继承“先生”的右翼组织,完成他的野心。羊的野心究竟是什么呢?村上并没有明确说出,不过在书中羊博士曾经说,古书上记载成吉思汗也曾梦见过一只背部有星纹的羊进入自己体内。这样看来,羊不过象征着一个幻想统治世界的野心家。¬然而村上也没有承认这一点,他只是说:“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日本政府不顾一切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象征。”我的理解是,所谓政府推行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一种同质化。城市变得越来越相同,村庄变得越来越相同,生活变得越来越相同,思想变得越来越相同……因为同质化的人最容易管理,同质化的社会效率最高。在同质化的世界里,任何不同的声音都是异端,这其实已经是另一种形式的统治世界,和成吉思汗的方式殊途同归。人类早已经历过这样的同质化的社会,欧洲的中世纪,希特勒的法西斯,日本的军国主义,苏联的大清洗,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这些时期共同的特征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人是没有个人思想的,每个个体都自觉或被动地服从整体,从而丧失了个人的存在感。甚至包括现在,所有人席卷在金钱与物质的洪流之中茫然前行的时候,我们难道不曾发觉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同质化的社会吗?在同质化的社会,个体的反抗是毫无用处的。就像在文革时期,你能拒绝对领袖的崇拜吗?就像在今天,你能拒绝对金钱的依赖吗?羊也许就是同质化推进者的象征,他像成吉思汗一样渴望建立一个自己的帝国,让所有人依赖于同一种东西生活。然而鼠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村上给这个角色取名为“鼠”是很妙的。鼠在所有的文化里都是怯懦胆小者的象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懦弱的人,因为太喜欢自己懦弱的性格,而拒绝了羊对他的利诱。当“我”问他为什么拒绝时,鼠回答说:“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的不得了。还有和你喝的啤酒……”鼠说如果接受羊的利诱,“我会成为一个与我不相称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这一句话不知胜过了多少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寻羊冒险记》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村上在结尾处让天性懦弱的鼠终结了羊的野心。鼠并不是好莱坞大片中无所不能的英雄,也不是中国武侠小说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大侠。他杀掉羊不是为了拯救世界,也不知道羊的存在会给世界带来多大影响,他只是拒绝改变自己懦弱的性格,拒绝做一个受羊控制的“羊壳”,为此,不惜以死相抗。现实中,我们能有多少人甘心一生做鼠?又有多少人能拒绝做羊?2013/6/8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林禾”

读书笔记之鼠之三部曲

村上春树为什么要将《且听风吟》作为自己的处女作呈现给世人,并不出所料地稳步求得成功,个中缘由恐怕我还无法揣摩透彻。作为并非喜欢钻研他人生活轨迹并牢记出生日期和出生地或者就读学府的不职业的粉丝,我只能隐隐地去体会,而无法诉诸笔端,也不能随便猜疑吧。但将《且听风吟》建为打开爵士酒吧老板村上君和作家村上君两个城堡之间的通道,这是作家本身有意或者无意的成就之一。随之而来的鼠之三部曲也正是在见证着初写者村上君和野心家村上君的渐次变化。《且听风吟》是的确可称之为青春的诗一般的文学,和大多数作家在回顾自己的年轻时代一样,村上寻觅着一个抽象的“我”,并肆意地挥洒出关于“我”的一切精神世界,并止于精神世界。这是《且听风吟》之所以会获奖,之所以会受到读者的欢迎,之所以成为村上的首部作品最大的理由吧。因为少年,就是思想的塑体,无关任何实际的事物,更不要沾染上物质的气息,只有意识,更通俗一些,只有心事。当然《且听风吟》不是单纯的伤感,或者抒发少年的悲情,若果如此,村上便不可能走向更远。从一开始就奠定的大体框架显露出来,其中包括一贯的男性主角,相似的性格,工作背景通常是模糊或者只需独自即可完成,喜欢的衣着极其朴素简单,相貌不惹眼,却具有吸引相当一部分女性的内在魅力,性格看似无个性,却又潜藏思想,对事物和艺术的品味独到,喜欢烹调。主体叙事框架通常是双线性的,两条线索的交汇可以是交叉结构或者环形结构,或者一前一后的接续,但一定会有两条。故事的根本主题在于对世界和自身的哲学性思考,但思考本身的结论通常是较为无奈而消极的,愤懑的声音非常弱小得隐藏在人物的内心里,读者需要仔细聆听,包括一些嘲讽,也是如鬼火一般,存在,也有可能只是幻觉。在《且听风吟》里,以上关于村上的主要风格,正如海明威的冰山,你还需要继续阅读才可能窥见全貌。因此,读完这一本之后就应该翻开《1973年的弹子球》了,人物的主线和角色的设定没有变化,故事延续,时间向后又过了好几年,少年走向社会,青年时代面临的可不是纯精神的空想。但村上依然在努力让主角更专注精神的延展或者完善,因此特意安排主角胜任轻松却不失回报的工作。第二部较之于第一部的往事回顾,多了一个象征意义的东西,就是弹子球。由于标题的投射,小说本身必然要阐述1973年的弹子球是怎么回事,是产生了什么影响和意义,而这些,不到读完最后一章,自然也是无法领会,或者即使读完,也未必能领会弹子球的象征为何。村上的作品本就是模棱两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我”通过对弹子球的追寻,逐渐在掌握生活的节奏,开始更加了解无聊也许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而鼠作为第二男主角,也可以说是“我”的对立面,在这一部里形象更为丰满,心理活动更为细腻,作者对这个人物也更为肯定。因为多多少少,如果鼠之三部曲不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必须完成之作品,那么鼠这个角色在第一部里就更像是为了配村出作者思想的发展,以及延伸故事的一个存在。但第二部里,作者就不这么去用力了,他放开手脚地进行双线叙述,对同样是两个不闪光的青年的不闪光的生活试图呈现不尽相同的意识走向,包括两位青年的对应女主角们。他在尽可能完整地去表达他所想到的。也正是在这一个作品里,村上更加大胆地开始了自己的隐喻体系,野心慢慢彰显。因此,第三部《寻羊冒险记》就成为了彻头彻尾地村上式的都市童话,村上小说的主体风格在这一部里凝固完整。鼠在这一部里直接升华为隐喻式的人物,而“我”也被迫打破平庸生活的轨迹,虽然年近中年,但依然需要适应人生的变故。这一部里,多了更多村上式的“童话”人物,拥有神奇双耳的女子,控制整个日本命脉的大佬以及他卑鄙而凌冽的下属,羊男,还有十二瀑镇的人们。羊作为替代第二部弹子球的新象征,其不确定的符号意义更加明确,而读者也根本没必要费劲弄懂羊的实质指代。这本来就是无稽之谈嘛。村上借助这样的荒谬故事去批判社会或者质疑社会,本就是作家们凭借手中妙笔想要完成的使命,马尔克斯岂非走的更远?将三部曲连续地读完之后,对于村上如何成为今天的村上有了大致的了解,当然,这个了解依然只是模糊的。没有谁能真的只通过文字就明白对方的心意,眼神,肢体以及说话的语气神态都是同等地重要。但作为一个不错的开始,我希望我最终能多多地去靠近这些文字。最后的最后,村上在三部曲里塑造的两个对立而实质相连的角色,“我”和鼠,一个是无论生活如何也不会改变内心对世界看法的人,因此可以认为其人生轨迹是一条直线,一个是困闷于自己的家庭和目前生活而积极寻找人生意义的人,其人生轨迹可以认为是一条多变的曲线。如果有人阅读完毕三部曲,再回想一下这两人的作为,应该会更加体会村上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这,的确是一个每天坚持写字并常年参加马拉松训练的作家能写出的作品,波澜不惊,即使有惊人的故事情节,依然波澜不惊。是觉得无聊吧。

探寻星纹羊

活到25,"她说,"然后死掉。" 1978年7月她死了,26岁。 喜欢春树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做品中一写活跃跳脱的东西,对于阴暗颓废的东西能以积极的方式去表现。同样是抑郁之极,春树让你总觉得还有希望在前面,有人说寻羊是春树的侦探小说,有人觉得是偏哲理性,我觉得寻羊是一种探索或者是探讨。还没有完全看明白,只是粗略的阅读过,心里总惦记着想要读的另一本书且听风吟。

在寻找

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十四岁,正处在没完没了的悲伤之中,没有希望,只有恶心的性欲和混乱的无法区分的现实与虚幻,好象永远也用不完的只可以用来空虚与谋杀自己的灵魂的时间,蓝的让人想死的变态的天空,夜晚只有伸出无助的手,期盼可以抓住什么。我在寻找什么,我知道我在阴霾的天空下只有我一人的时候是多么希望找到一个人或是一种勇气,可以让我一直走下去。寻羊---也许这是个好主意,起码比寻找一个人来的容易。这本书没有帮我找的什么我渴望得到的,但他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总要寻找些什么,尽管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你要找什么,你也不知道你为什么需要找他,你也不需要知道。all you need is finding你需要的只是那一种```有了目标的感觉,你要知道,我们对寻找这个字眼的想象与误解远比对他本身浓重的多,然而我们需要的只是那一刻突然有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充实感。像是《太阳以西 国境以南》中被追寻了一生的女孩,像是《百分百的女孩》,像是羊,我们要找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找的过程可以找到你自己。

剧情

我年轻时有个几乎跟谁都睡觉的女友,她在26岁交通意外死去。我参加完葬礼发现妻子跑了,之前一直跟别的男人睡,她说跟我哪里都抵达不了。离婚后我和耳朵非常美丽的女人交往。我收到好友鼠的来信,在广告杂志上刊登鼠的照片,照片上有一只不应存在的星斑羊。我被无面人找上,无面人认为星斑羊在40年前附身到右翼领袖身上构建了庞大的地下组织。现在领袖昏迷不醒,羊跑了。无面人威胁我去找羊,期限只有1个月。我和女友来到北海道,登报希望和鼠取得联系。在女友的要求下入住破旧的海豚宾馆。宾馆老板的父亲是羊博士,海豚宾馆的前身是北海道绵羊会馆。羊博士说星斑羊就在十二瀑镇的牧场,那里有鼠父亲的别墅。我和女友来到别墅,有鼠的痕迹。女友头疼,第二天不告而别,羊男出现。我发现鼠的鬼魂附身在羊男身上,对他发脾气,鼠终于来见我。羊进入了鼠的身体,以继承右翼领袖建立的组织,鼠不想成为与自身不相称的男子汉而上吊,羊和鼠一起死去。我和鼠告别,次日下山,遇见无面人。无面人希望我以自己的意志救出被羊附身的鼠,无知才会被信任,所以什么都不告诉我。女友已经离开海豚宾馆不知所踪,我将报酬投入好友经营的酒吧。

一路失去

村上的书,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本。故事的主题是恶与善,过程却是失去。失去咖啡馆女孩,失去妻子,失去工作,失去猫,失去现实世界,失去女友,失去鼠。“我”对这些失去一直无可无不可,既不主动放弃也不努力反抗,只是默默地向着结局前进。然而从结局回转,我却已经一无所有。

与其说人生无聊 不如说在追求无聊的人生

如果问日本人,他们最喜欢的字眼是什么?他们会说喜欢“努力”、“忍耐”、“和气”等;“自由”往往排在最后面。这也表示,日本是很缺乏“自由”的国家,所以才让我一直想逃离日本,想逃离“家”。比如,我的小说从来不写“家人”,因为我从前一直想逃避这些。我觉得自由是好事情,但自由不是最终的目的;自由后还要想人生应该如何,所以我回来做我应该做的事了。而村上春树,我认为,甚至在写比较不可思议的主题——比如对绵羊的痴迷——的时候,他的感情仍含有对现实的怀疑。他的叙述者必定是平常人,一个当代东京人的翻版,一个三十来岁的城市男人,跻身不愠不火的白领行当,比如广告和公共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一个被动的人,对生活没什么企盼,无论发生什么,都以一副迟钝的泰然态度相对。他的座右铭兴许是“毋庸大惊小怪”。如同绝大多数日本人,典型的村上人物认为自己纯系中等之人,援用村上先生小说《挪威的森林》的话说,他出身“普通家庭”,“不特别富,不特别穷。有一处实惠的平常住房,小庭院,丰田皇冠。”但意外的事情,却又很有可能降临在村上先生小说的反英雄主人公身上。女朋友自杀身亡。朋友变成绵羊。心爱的大象消失得踪影皆无。不过,要是他们有心借机发财,却非遭诅咒不可。村上先生的主人公身处边缘,与一个要求其成员完全投入的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只愿在社会边缘飘荡。这种对集体的拒绝,对当代日本读者必定有巨大的吸引力。这并不是说,他的作品对于我们没有同样的吸引力,但却明显代表着一种对村上前一辈主题的突破,比如,川端康成厌世的唯美主义者,谷崎润一郎刻板的贵族,以及三岛受折磨的青年人。如你所知,日本是一个有极度群体意识的社会,要想独立很难。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想更加独立,但是很困难,他们受到孤独情绪的折磨。我想,这也是年轻读者支持我的作品的一个原因。人们必须自尊,这种自尊源自你向其他的人自由表达自我的能力。我的小说处女作刚问世,他们就说日本文学在衰落。其实并不是衰落,仅仅是变化。很多人不喜欢变化。老作家生活在非常封闭的世界里,他们并不真的清楚什么在发生。工业文明摧毁了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浪漫世代,由此也开始了人类更高级的幻灭。在工业化的社会,只有白痴才会相信人和人能够理解。这是节选自采访里的。正如《黑夜之后》里面最后写的。你是逃不掉的,无论去哪里,心是逃不掉的。所以说有很多时候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理解只不过是误解的总和。就像《生活在别处》里面诗人的死。《告别圆舞曲》里面意外却意料之中的结局。《好笑的爱》里面精准的因果分析。无论我们逃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最后都要回到原点做我们应该做的事。这题目是从《寻羊冒险记》里面 漂亮的耳模特 嘴里说出来的。身兼三职——应召女郎,耳模特,电话局接线员。在法国餐厅里对“我”说的:“我总是从反面来分析问题。你说你的人生无聊至极,莫不如说你下意识的追求无聊的人生。”就像盖茨比一样,纵使富可敌国,最后还是在游泳池被别人枪杀了,是一次可笑的误会,是上帝开的玩笑。有的时候,不 大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很多目标都达成了,但总缺点什么。因此未免空虚。每个男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会叫会动会做饭的充气娃娃。是他们的梦女郎。漂亮性感的摧枯拉朽,眼里也之有一个人,你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不需要的时候所在衣柜里面。满足你的一切。这样所有世界上的人都满足了。《garden state》里面在偌大的房间里面 娜塔莉 踢踏舞时的音乐真美好呀。我的思绪飞满天so when a dog is fucking you,stay calm,maybe some girl around the cornor is looking at you,laughing laudly.

村上的戈多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寻找自己的戈多,而村上的戈多就是这只羊,这是一只奇怪的羊.谁也不知道这个羊是什么样子的,村上为了找这只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也没有成功,或许每个人最后都要被自己的十字架压倒.可以把它当成奇幻侦探小说来读,孤独却是主题之一,文字是顺畅的,字里行间却有不少隐谕.

鼠的接受

鼠,喜欢的是什么?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的不得了。还有和你喝的啤酒。可是,既然他喜欢这些那些,有为什么要逃避,远离那个女孩,杰还有「我」?显然,之前鼠没办法接受自己的懦弱。在和羊争取自我的时候,他渐渐开始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懦弱,接受自己的痛苦,接受自己的难堪。正是如此,他才敢于选择懦弱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和自己不相称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接受自己后,他想起他的朋友。让「我」去帮忙传达信给到杰和女孩,给「我」寄过去羊的照片,他盼望着见一见「我」。正如世界上再孤独的人,也会有一两个朋友,也有想念着的人。这才是人的温柔所在。在文章的最后,「我」出来了。面对这破烂的只有四个人的火车,「我」还是感叹道:尽管这世界平庸且百无聊赖,但毕竟是我的世界。正如鼠最后学会的,就算这懦弱难堪的人生,但毕竟也是属于他自己的人生。鼠,教给了他朋友很重要的一课。正如现在的我们,或许你没钱,或许你不够高,或许你长得不好看,或许你有这般那般的缺点。但是没办法,这是你的人生。你无法逃避,唯有接受,然后努力活下去。

看不懂

不过不相信世界上有耳朵这么漂亮的女人, 但是倒是相信可能有这么这么神奇的羊。 不过不是只有一只, 在日本游荡然后找个宿主, 然后一个人构造这样高度发达的控制日本上上下下黑道白道的组织。 如果羊如果离开, 这个组织就会瞬间分崩离析。 我觉得是很多只这样的羊, 大概有60多亿只, 就算一下子死了几千几万只也丝毫不会影响这个结构精密的组织。 这些羊应该在每个人的体内都有, 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 或者大概是受精卵形成的时候, 这只羊就会进入人的体内, 然后随着婴儿成长, 看到各种广告, 就会成长起来, 然后一起努力构造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所以也没有必要到遥远的北海道的一个没有人的山里去找这个羊。虽然我不相信有耳朵那么漂亮的女人, 可以露出耳朵让做爱无比完美, 但是我觉得有共鸣的话(可能是漂亮耳朵的意思吧), 应该确实会有很大的帮助的。读完了能记住的就只有一句, “人这种东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现实性平庸的, 一类是非现实性平庸的”, 每个人看到这个都要给自己分类了吧, 我也不例外, 但是我也不知道是属于哪一类, 不过哪一类都关系不大, 反正都是平庸的^_^

送走的是再也见不到的朋友

磕磕绊绊,一个月,在这个晴朗的周六早晨读完了《寻羊冒险记》。出乎意料地在最后渡边回到了杰氏酒吧和像是永远都会在那里的杰聊起支票聊起鼠的时候哭了。“十三年。”而距我最后一次看《且听风吟》才刚刚过去了半年,书里书外不同的时间流逝让人觉得恍惚。今天看书很意外地选了一首北の国から遥かなる大地より边听边看(舍友在读英语,总觉得有些被干扰)音乐竟也意外地符合我看完这本书的心情在一片黑暗之中,我和已经在一周前死去的鼠背靠背喝着啤酒,鼠一如既往地不懂如何组织语言,不懂怎样表达才可以将确切的事情一一告诉给你。承认自己懦弱,承认自己对这种懦弱、难堪感到满足,躲在羊男的躯体里面来看看自己的好友,希望下次见面会是在一个明亮的地方,可是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本来我想作为原原本本的我自身去见你,作为有着我自身的记忆和我自身的懦弱的我自身。给你寄去那张暗号般的照片也为的是这个——假如能凑巧把你引到这个地方来,我也就最后得救了。”“现在可得救了?”“得救了。”鼠静静地说。其实鼠谋划这场自杀的时候,给我寄去了照片,或许并不是要我来营救他,只是因为即使自己一个人惶惶惑惑简简单单地在这个需要通过自发的规律行为才能注意到时间流逝的散发着老仓房味道的地方生活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想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再见见朋友一面。而且鼠其实自己不愿被这个世界淡忘吧,所以会给我寄来信件。寄来照片把我引来就好像是在举办一个正式的告别仪式,淡淡地说:“我跟你打过招呼了哟,现在先行一步啦。”然后还未能以完整的自己等来好友,便在那样一个夜晚,在羊完完全全睡熟之后,在厨房梁上同时结束了自己和羊的生命。最后只想说一句鼠是我超喜欢的角色,村上你怎么忍心让他死了呢

还会再读一遍的一本书。看到最后一章,有终于开光的感觉。情节真的是好诡异,读到鼠自溢而死但却仍以诡异状态存在…不知道其他读者是否和我一样感到精神上猛然一冷。但我喜欢书的结尾,你有没有觉得很有武侠落幕了的感触呢?

人物不多但很吸引人

写得很有意思,相当吸引人,开完后想自己去下面条、去会鬼友~~。发现村上的很多故事都是讲逃避和解迷的,人物不多但很吸引人。不知道人们会把这个羊解读出什么出来,那个羊男可真是到处都有啊,跃然于村上好多小说之中。

羊博士和胖女孩

回家这几天没晚都会看寻羊冒险记,今天终于看完了,看到羊博士失声痛哭,看到主人公哭泣两个小时,内心最震撼就是羊博士的所有: 在 悉尼的绿色大街上愤愤的揪掉羊男的耳朵的羊博士; 在海豚宾馆房间里能吃能说数落自己儿子的羊博士;满头白发与手指上都是黑毛的羊博士; 年轻时候拉得一手漂亮小提琴的羊博士; 放弃前途学业毅然决然攻读农学的羊博士; 最后成了羊壳的羊博士。 都让我黯然神伤,我也会拉小提琴,但是绝对是被逼无奈的练习。 和羊相提并论并没有让我不开心,反而很荣幸。小的时候就骑在羊身上,长大了点就和羊打架,当然我没有铁一样坚硬的头颅,可是我又自行车,哈哈。三轮的,要是和家人生气就跑到羊圈里面。山羊在黑暗中的眼睛是黄色的,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头最得宠的山羊那粗糙的毛,总是蠕动的嘴唇,梳毛是眯起的眼的表情,强有力的额头和对受伤的小小的我的宠爱。。。 但是最后他们全都死了,山羊是杂食动物,吃了冰棍的包装皮肠堵塞死了。 然后我爷爷也去世了,在羊以后,事情过去许多年了,今天我才想起我的爷爷是多的像羊博士, 退休以后就每天在图书馆里面看关于养羊的书,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和羊在一起,强迫我喝羊奶。叫我挤羊奶。 虽然羊貌似不能当宠物养,他没有狗那伶俐殷勤的个性,没有猫那柔软的皮毛。体型过于庞大,舌头粗糙坚硬,性格软弱,但是我就是终于对这种动物的宠爱。同于对去世祖父的思念。。。 羊博士失声痛哭,“我夺取了他失去的时间。”(42年) 羊博士因为相当羊男未遂,于是就心生憎恨。 羊博士呀羊博士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羊博士,。。 但是这一切毕竟过去了,寻羊的过程只不过是别人安排好的,那个穿西服的秘书才真正叫人害怕呢。像奇鸟形状录里会说话却不说的肉桂一样外表地道,不过我个人还是相当中意肉桂的母亲肉豆蔻哦。 不说了不说了,昨天又开始看《告别圆舞曲》了 ,昆德拉大人的书在睡前看还真的很有挑战性,故事一共5天我才看到第二天。 突然的脑子里闪出这样一个女孩,17岁全身粉红色的胖女孩,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面起重要作用的胖女孩。 傻气

对自我存在的思考

村上春树的《且听风铃》、《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被称为青春三部曲。近日翻阅了《寻羊冒险记》,说实话,小说的内容一开始还好,到了后面,就直接看不懂了。昨晚将书看完,多少有了那么一点点的猜想,加上网上查阅了相关的作品赏析,得以做了以下的札记。小说可以分成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其作为小说所固有的故事自身发展的情节;另一个是蕴藏在故事情节之中的,作者想要通过它所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首先来讲下小说自身的故事情节:《寻羊冒险记》讲的是“我”同一个好友合伙开了家广告公司,妻与“我”离了婚,“我”又结识了一个耳朵长得十分漂亮的女友。因为刊登了一张鼠寄来的有羊的照片而引发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事。照片上有一只背上带有星纹的羊,它能进入人的身体,控制他的意识,但倘若羊离去,那人也就成了“羊壳”。“我”被遣去寻找那只背上带有星纹的羊。以照片为线索,“我”来到了海豚旅馆,遇到了羊博士,并在羊博士的指点下去了照片上的牧场,那是鼠父亲的别墅。“我”在那里见到了死去的鼠,他为了不让羊控制他的身体和精神,选择了自杀。而“我”在那之后,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可以说,故事其本身的情节是与现实世界有所出入的。“当铃声发出哐啷声时,远处传来爆炸声。我猛地推开窗户,脖子探到外面。爆炸声间隔十秒又响一次。列车开动了,约三分钟后,之间圆锥形山那里升起一道黑烟。”——第八章之十二点的茶话会“我打开电视看新闻,没有报道山上爆炸事故。是的,爆炸事故是发生在昨天。昨天一天我究竟在哪里、干什么了呢?”——尾声从以上摘自原文的片段可以看出,故事的情节可以说是有些荒诞,“我”像是去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时间和空间里。在那里,我能见到已经死去了的鼠,还有奇怪的羊男和那场没有报道的山上爆炸事故。所以,若按照现实世界的思维去看这本小说,看到后面还真有些云里雾里。接下来就讲故事所蕴含的作者的深意:对自我存在的思考。后工业时代: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后产生的。以理论知识为中轴,意图是人与人之间知识的竞争,科技精英成为社会的统治人物。——百度百科小说体现了作者对后工业社会文明的不满和批判。也有侠义上的解释,即日本在后工业时代时奉行的军国主义。小说中几次提及十二瀑镇上人们不想要去参军大战的事便可作为解释。“我站在镜前全身上下照了一阵子,并无什么特殊变化,我还是我,表情还是平时那不怎么样的表情,只不镜中图像异常真切而没有镜中像特有的呆板。看上去,与其说我在注视真实的我,倒不如说我是镜中图像,而由作为图像的呆板的我注视真实的我。我将右手抬到脸前用手背擦了下嘴角,而镜中的我也做出一模一样的动作。也可能我在重复镜中我的举止,时至今日,我已弄不清我是否真正以自己的意志擦拭嘴角了。”——第八章之照在镜子里的,没照在镜子里的以上的片段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现实中的自己和镜中的自己,哪个是真实的已经弄不清了。这就像是在后工业社会中,人们对自我存在感的迷失。感觉自己置身与庞大的历史洪流中,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我。文中还有多处都表现了“我”对自我存在的思考:黑暗中,自己的手心感觉到的脸仿佛不是自己的脸,而是以我的脸形出现的他人的脸。我止住思考,把自己交给时间的河流。时间不断的冲着我走。小说的后面,提到了羊博士的哭。羊博士是被羊进入后又离去了的”羊壳“,可以理解为羊博士深受后工业时代的影响,在时间的洪流中迷失了自我,最终在失去青春岁月后才发现悟时而晚。主人公缺乏社会存在感,于是他们开始努力寻找,但是他们寻找的不是外在世界,而是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百度百科后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变迁,同时也带来精神层面的变革。“寻羊”这一表面线索可以看做是后工业时代来临,人们追求新的物质上、精神上用以证明自身存在及存在意义的过程,例如金钱、地位、名利、优越感、满足感等。而其更为深层的含义是人们在“寻羊”的过程中因构成过程的个个细节而不断的重塑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不断更新确认自身存在及其意义的方式,即对自身存在的不断确认,也可以简单的说成人在精神上的成长。生命是以时间积累的方式堆砌起来的,积累的时间越多,对自身存在及其意义的思考也越多,越为全面。尤其当在“寻羊”过程正遭遇险境时,人们往往会更加迫切的需要进行自我确认,那时,思绪将如纵横交错的水网,每道都通往错综复杂。而最后得出的结果将是:一切都没有意义,存在也没有意义。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我止住思考,把自己交给时间的河流。小说的最后,“我”回归到现实的都市生活中去了。我返回了生的世界,不管这世界何等平庸且百无聊懒,毕竟是我的世界。“我”作为生命存在着,因被时间冲着走而存在着。存在,本身就是其价值和意义。

平庸是万劫不变的

性格可能改变,但平庸是万劫不变的。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个人,经历了怎样的事情后,道出了这句话。歌中唱到,二百年后这里什么也不是,宇宙里有什么不是暂时?我原是世间其中的一粒子,如何冲击我都可以。面对人生这如此浩瀚的平庸,仿佛自己生来就是毫无意义可言的附属物。曾经有过理想,意气风发的少年们,也只是足下的黄土,行走的人们怎么也无法听到他们说CARPE DIEM。即使听到了,也最好不过无动于衷罢了。房前那片如燃烧般热烈生长的巨大的樟树林,终有一天也会化作朽木,也许由另一片枫香林取代。人的面孔也永远在变化,不变的只是人潮。在自己已经什么也不能失去的时候,好好生活。决定离开的时候,才能丝毫不费功夫。“能失去的,也只有自身了。”牛河和鼠都面临这样的境遇。但坚强的牛河辛苦地挣扎活着,结局却是比活着时更加辛苦地死亡。鼠胆小怯弱,死亡时却坚定明确,好像回家的路上顺带去奶茶店买一杯酸梅汤一般轻松自然。因此,牛河虽然从惊人的外表开始,就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但着实令我无法释怀,甚至主人公重逢的时刻我依然不能摆脱牛河死亡时的凝重气氛。一个小角色以非正常方式正常死亡。相当符合小角色的结局。鼠死亡的事实却在轻松的聊天中被揭露出来,丝毫没有悲伤的气氛,大概是因为主角进入所谓“非现实性平庸”的缘故,一切现实性的评价标准都已经失灵。牛河,应该属于现实性平庸的典型,和每一个劳苦大众一样。脑袋固然好使,想舒舒服服活着,恐怕很难如愿。与其这样,不如早点想好什么该放弃,否则,树林中湖边的小木屋也好,与老婆孩子的团聚也好,都至死不会实现。

杀死心中那只羊

“左,左,右,右,左,右,左,前,前,后,后,前,前,前……”有一次跟团去深圳西冲,同城出发的两个团先后在沙滩上做游戏。游戏都差不多,组织者随着音乐喊出口令,参与者按照口令喊出的方向跳步。可是我总是找不准游戏组织者所要求的方向。也许我根本就不适合被组织和被安排的活动,但是既然在一个集体中,人们总是被组织和安排着,同时也必须找到被组织和安排的方向,于是我开始假装合作,却不管自己的方向的对错——极度的顺从也是悖逆。就如归隐于人来人往中,在每日俗务纷忙之际,读读无用之书。最近读了《寻羊冒险记》。工作总是繁忙,压力总是巨大。能力有限。勤能补拙。恩。勤能补拙杜甫能动宾至如归妇女至宝风景这边独好好狗边上飘新常态计划指标老板跑路原油炒股买彩票暴跌大涨乐观形势又好又快老婆本放假伟大祖国阅兵式感动流泪手撕鬼子村上春树算不算鬼子冈村宁次回忆录原子弹蘑菇云天津爆炸案儿子混合所有制乡村旅游街道整治缴费发票手机停机美女疯狂做爱前列腺炎生孩子买房子买车子代步跑步马拉松聚会爱心白的红的啤的……大脑中总是有类似的声音打乱我的隐居:“左,左,右,右,左,右,左,前,前,后,后,前,前,前……”对《寻羊冒险记》阅读,如同一个喝醉了酒的人,磕磕绊绊,踉踉跄跄,在回家的路上一路走到黑——走到黑也得走到家不是。《寻羊冒险记》中主人公就经常离不开酒。在读《寻羊冒险记》这本书的间隙,我还读了点“野史”,讲国朝太祖时代将军们受彭老总牵连的片段。有些东西敏感,但是从敏感部分边上——那些不敏感的部分,也差不多能够感受到那些敏感部分。所幸我天性迟钝,——我是不是该在这句话后面做个鬼脸呢——读完这一段,没有感觉。“……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给我点儿肉给我点儿血换掉我的志如钢和毅如铁……”恩,崔健的歌,没有一点正能量的歌。连电台电视台都上不了!我关掉手机上的歌,抛开真实的历史,继续看手上虚构的故事。我手上的这本书是朋友从香港给我带回来的,台湾版的《寻羊冒险记》,赖明珠翻译,跟大陆林少华的版本各有千秋。林有我们更习惯的腔调,同时多少有文青小资味。不过赖的细节可能更契合日本本意,台版有古色古香的遣词,也有西方舶来的造句,二者杂糅也别有风味。竖排,好玩,摇头晃脑读起来感觉在读线装书。那些年,村上春树着实火了一把,现在还一把一把的继续火着。那时我还年轻,大学校园万千文青为之痴迷,手上若没有一本《挪威的森林》好像就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小说似的。泱泱大国读书人之少,于是读书似乎变成很小资的“活动”。小资,其实不是小有资产,而是小有姿态,再加小有姿色就最好了,所有正确的写法是“小姿”。村上满足了“小姿”们的幻想,西方音乐,酒吧,对名字/品牌(音乐、酒、服饰、食物,未必很贵)不厌其烦的书写——以至于多余,荷尔蒙的暧昧,淡淡的忧郁,清新的笔调(林少华功劳不小)。可是妈妈从小就这样教育我:人多的地方别去。人们喜欢看热闹,我更喜欢看“看热闹的人”。热闹,本不应该成为热闹;看热闹的人,本身才是“热闹”。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你看它的眼光。于是我终究还是去了,只是在人散之后。越过火得邪门的《挪威的森林》,直接上溯至青春三部曲。没有看懂之前:对于没有青春的人来说,“我”和“鼠”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酒精,性爱;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我”和“鼠”的生活简直就是地狱——迷惘,逃避。于是问题来了:有大追求的人往往变卖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知道的是:万物皆可交换,只要价格适当。谁的青春不迷惘?酒精,性爱。然而我不觉得这是解释青春的一部分,而是自然的一部分,真实的一部分。也许戒酒是好的。意志?追求?于是羊来了。《寻羊冒险记》用了很长很长的铺垫,直到大半,才慢慢露出狐狸尾巴。大概是我当时没有读过前两部——《且听风吟》(听风的歌)、《1973年的弹子球》(1973年的弹珠玩具)?后来发现我读了也不会料到的。寻羊一篇村上写得像侦探小说,真相总是在最后公布。羊似乎是一个神话,恶的神话。而任何神话都是外在力量、内心意识的人格化。羊就是一种恶的意志象征,然而这个意志,批着国家民族的外衣,披着建功立业的外衣,披着现代化的外衣。村上春树自己说,羊就是日本明治政府不择手段推进现代化的象征。从文本本身来看,似乎超越的这个象征。近乎病态的意志力,控制欲,强制性和侵略性。据说羊曾经的“羊壳”是成吉思汗,而我们歌颂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的时候,是不是能想起欧亚大陆在铁蹄下死去的冤魂?而这次,改变“我”和鼠命运的是日本右翼组织。经过一番追寻,“我”与鼠的阴魂见面了,鼠已经自杀。而“我”也帮助鼠的阴魂,消灭“先生”留下的黑衣秘书,或者还有其他。懦弱的鼠,不愿意受羊(恶)控制,也不愿意替羊控制他人(成为右翼新领袖),那么这就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了。Do not be evil.可是,以善之名呢?国家?民族?进步?母亲?信仰?集体?团队?忠诚?爱?村上春树似乎不太愿意触碰这些字眼。村上春树非常喜欢菲茨杰拉德,是研究菲茨杰拉德的专家。我总觉的菲茨杰拉德是个二流的作家,跟同时代的、他曾提携的好友海明威相差还真不是一条街的距离。村上居然能够取法乎中,得乎其中。菲茨杰拉德古典一点(主要是语言,还有怀旧的格调,估计是村上喜欢的原因吧),自然一点,古典而落寞,优雅而无力,一种本能的浮华,流星一样一闪而过;海明威就显得粗壮,一身蛮力,线条粗粝简练,至刚纯阳却又点到为止。菲茨杰拉德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然而青春三部曲也许比垮掉的一代更进一步。迷惘的一代是幻灭的过程,垮掉的一代是幻灭的完成。完成之后呢?生命本没有意义,而在于你的赋予。我们总被教育,要爱国,要追求完美的感情,要努力过上好日子,要秩序,要稳定,要孝顺,要听……的话,要肩负……使命,要为……建立功勋……,要为……奋斗……,一次又一次,被欺骗、被愚弄和被控制,一次次的希望,失望,幻灭,迷惘。于是疲惫了,垮掉了(beat)。要么极端的顺从,要么消极的反抗。两次世界大战,无数小战争。不如交给本能。要做爱不要作战。酒精、毒品、性爱、流浪。东方民族道德浸淫日久,村上春树也温良,其中除了毒品,其他的都有了。再者,东方因其文明久远,对时间流逝特别敏感,对消逝的人和物,总有神经质的留恋,淡淡的怀旧情绪非常有市场。古典情怀披上现代的(西化的,乃至为误读作时尚的)新衣——村上春树融汇了两个受众群体的期待,具有了流行的因素。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村上虽然技艺越来越精纯,但被念叨更多的依然是《挪威的森林》——至少在中国就是这样。与迷惘的一代的抗争、追寻相比,垮掉的一代更加注重个体的逃离,酗酒,纵欲,流浪,不惜自我毁灭。村上春树消解了其中的强烈意味,即使疯狂的做爱,也不觉得是纵欲,倒是觉得自然而然,完全淡化了,淡淡的无奈,淡淡的徒劳的感觉,淡淡的孤独的感觉,似乎又乐在其中,至少是“安”于其中吧。一方面乐在其中(安于其中),另一方面也从未放弃过寻求救赎,——最后还是以逃避的形式(《且听风吟》中是来来去去的人和事,《1973年的弹子球》则具体到了一个象征意义的“宇宙飞船”弹子球游戏机)。鼠,他逃避,他拒绝,当逃无可逃,他便以生命为代价,拒绝被羊作为“羊壳”。假如没有主张的权利,请让我保留沉默的权利;假如不给我勇敢的权利,请让我保留懦弱的权利。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沉默和逃避是最后的权利和尊严。老子自以为弱到了这样就能逃过厄运。可是懦弱如鼠,也不得不跟邪恶力量同归于尽了(羊还是个悬念)。勇于不敢亦杀。看看真实的历史,读读虚构的故事;勇敢者的懦弱,懦弱者的勇敢;分不清是与非,道不明真与假。你,就是你,别想逃避,你必须表态!“我喜欢我的懦弱……”鼠说。左,左,右,右,左,右,左,前,前,后,后,前,前,前……杀死心中那只羊。(读后如有不适感请及时就医,不要放弃治疗。这是一个“软”评论,乱弹。还想写一个“硬”一点的。)

“我”非“我”

“我”原先生活稳妥带有枯燥,一张好友寄来的照片的下意识使用令“我”陷入一整个谜团或者说阴谋。总有一些人为着一些事释放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热情,虽然是泛泛之论,但也名副其实。能力超强的秘书威胁恐吓“我”寻找一头神奇力量思想的羊。“我”意识到寻找羊即是寻找好友鼠——吧照片寄给“我”,希冀“我”能给与帮助——保存著自己而不被羊所侵略。终于在北海道的山上寻到一丝踪迹,好友早已不存在,或者说其思想还是存在的,而躯壳则与羊同归于尽。而后连思想也与对羊无限虔诚的秘书一同消失在黑色的爆炸声中。“我”终于得以回归以前的生活,无聊枯燥但简单。可是真的还是原来的生活吗?确定地失去了好友,迷恋的恋人,甚至惶惶间连自己也已失去,人太弱小无能为力,唯有痛哭期冀减轻痛苦或者麻痹自己忘了那些事情——有的,没有的,曾经的,现在的。日本文学一向崇尚朴素含蓄,不屑于华丽的辞藻,不会说出自己的情感。村上虽然受西方影响颇深,但文字的朴素含蓄表现的淋漓尽致。鼠说自己虽懦弱,但他并不想抛弃自己的懦弱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其实一般男子都渴望成为这样一个人,但是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本质是怎样的,有些人可能会改变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改变不了这种,这便是特质。鼠清晰地了解到懦弱本身乃他的特质,倘若改变即不成他自己,他只是以他的名字躯体存在的羊的思想体。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生而不平等,基因已经决定了许多事情,成长环境几乎已经把这个人的一生定下来了,倒不是说每分每秒每一步,而是小溪的大致流向已经确定,这大概是所谓的命运论吧。鼠说自己懦弱,但对维护自己懦弱又有超乎想象的坚韧。可是其实,自己真的是自己吗?妻说细胞在更新,这一刻的我早已不是前一刻的我,自己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以为不是我,我却还是以我的形式存在,我以为是我,但我早就是我。或许,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我,只要是以我自己本身意志存在的我即是我。只是这个我也有不同罢了。鼠认为自己倘若被羊侵占就不是以他本身意志存在那么他就不再是鼠,这只是因为他清晰地意识到有“羊”这种生物要侵占他的大脑思想,如果只是外界影响,鼠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这难道不是被侵占吗?不同又在于羊的侵占鼠是被迫的,而外界那些使人改变的影响是主动的。这样想来,比羊更恐怖的是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却渐渐使我们改变的东西,而不是所能清晰辨认出的敌人。现实是自己无法抵抗的,自己是小溪,现实社会是大河,总归是跟着大河走。还存在所谓的自己吗?或许一开始就不存在吧,真是荒谬啊。总归有东西一直在失去,迟早要失去,“我”能做得就是修炼自己处变不惊,适应这种失去吧。

村上春树和他的羊

《寻羊历险记》看到尾声了,突然想写一个观后感。不知道为什么总在故事没有完结的时候,就想要去描述和表达。也许担心看完了以后一些感觉反而会失去。关于寻羊的讨论,和丁丁聊了一会。其实我对这书是有迷惑的,尤其在还没看到结尾的时候。我不知道这羊的意义在何方,为什么它成为了一个主题和线索,似乎到了快终了的时候,这只羊也没有给到读者一些比较确切的答案。文体非常散漫的文章,内容也散漫的可以。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凑,但是,会让人走神的状态中一点点就读完了。这篇文字的感觉,与挪威的森林,是不同的。没有什么悲伤的旋律,有一点点奇幻。偶尔被一些字句抓住,脑海里跃然出现了那种情景,仿佛可以闻到味道,或者感觉到那种亮光,听到静寂中的一些声音。所以这文字给人的感觉,就非常清晰和深刻了。丁丁是这样给我解释我关于这篇文章表述目的的:“从归类上,寻羊属于魔幻现实主义。 重点是在虚幻和真实之间寻找一个空间。也就是原本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之间寻找一个可以被打开和叙述的空间。其实你很难断定那些东西是笔下的梦境或者幻觉。但是你能感觉到,你最能抓住的是作者的情绪。 而不是内容,或者支撑内容的结构。”他的这段文字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深奥的。也许我对文字本身的感觉可能会更直接,但不擅长梳理和分辨结构上的差别。对我来说,文字是一种表达,它的结构是自然天成的。不需要刻意的去构架。但实际上,我也认可,认真的去构架一个结构,也许会更精美一些。但是那对我来说,文字就不再是一种表达了。表达是自然的,随意的。当然,我说的,可能已经不是小说的写作本身了。后来谈到春树笔下人物之间那种凝重的介于陌生与熟悉的感觉。人物的对白觉得很僵硬,客气,有直白和含蓄相互进行的一种很不自然的碰撞。在他笔下,即便是情人之间在讨论甜蜜的爱情以及未来的憧憬的时候,笔触都慎重很。没有爱情的那种温暖和恣意。但是又流露出一种浅浅的亲和来。好像爱情就是嫩芽一般,存在,但不能用力,说太多,讲太多,都是破坏。于是恋人们之间往往很吝啬,不怎么说情话了。春树最让人讶异的还是他的文字。用我的话讲,应该是跃然纸上的描写。用丁丁的话说:像拉洋片一样呈现。这都是一种被幻化成情景的过程。你接触到的是文字,可感觉到的,却是文字里真实的场景。比如那对惊世骇俗的耳朵。对我来说,耳朵就是耳朵。除非是招风耳,我从来不觉得任何人的耳朵与其他人的耳朵有何不同。不过春树描绘出来的这个因为耳朵漂亮而显得熠熠生辉的女郎,在她撩起头发露出耳朵和放下头发盖住耳朵的瞬间,你可以感觉到文字里透露过来的,逼人的灵气与淋漓的特别。耳朵,真的可以如此不同么?这是一种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的差异。很奇异。寻羊到了尾声,主人公进入了一个羊圈里,寻找那条特别的羊。他踏入羊圈之后,几百只羊齐刷刷的扭头看着他。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正在地铁里,拥挤的人群里,捏着psp费劲的翻着页。可瞬间我觉得那几百道羊的目光就这样静静的落在了我的身上。甚至,我听到了那几只没有停止咀嚼的羊羔嘴里,嘎吱作响的草料的声音。还有,新鲜的羊膻味扑面而来。我必须承认,能把文字转化成一种鲜活的情景,对于一个读者来说,是如何美妙的事情。

贴一个3年前写的书评。。。。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实力写了。。。

3年前写的 A Wild sheep Chase书评作文,发现还是小时候英文好,虽然得分也不是特别高,但现在绝对是写不出来啦。。。轻拍。。 Nothing seems more natural than having sex when people are in love. It is said that sex is the ultimate form of communication because sex allows a person to express the broadest range of feelings. Sometimes people fumble for words. They get tongue-tied and chocked by emotions. However, in bed they can let themselves go, in bed they can escape from reality temporarily. Can you imagine having sex without love and marriage? In A Wild Sheep Chase, there are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do have sex casually without love. The story happens when Japan is in an uprising stage after Second World War. Youths from that period, who find themselves unable to find any sense of personal satisfaction. Just like the characters in A Wild Sheep Chase, are alienated, confused, abandoned and do not fit in the society they live in. How do they relieve their confusion and dissatisfactions?In this novel, no matter men or women, they have sex with different people and feel no sexual guilty at all. It is figured that the characters relieve their feeling through sexuality. These people who are lost souls want to find fragmentary happiness in the form of sex. The author, Murakami, portrays more spiritual description than physical description on sex.The narrator in A Wild Sheep Chase is an alienated and individual person who lost his direction and with no pursuit at all. All the time he leads a boring life and the way he comforts himself is to have sex with different women. He is so confused about his life and he thinks he has never done one meaningful thing and he is not wanted by anyone (Murakami 100). His life is full of boredom, as he quotes that Nietzche’s words, the gods furl their flags at boredom. The narrator breaks up with his wife, quits his job, and his best friend Rat leaves him without saying good-bye.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his girlfriend leaves him alone too. Alcohols and cigarettes are common things in his daily life. He often gets drunk and bears the title of “Most Courteous of Drunks” (Murakami 15). What’s more, he always eats junk food such as salad, omelettes and sandwiches and likes to have fun in pubs. In a word, the way of his life is not healthy and boring, which makes him so lonely. We need to aware that Japan was transformed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into an industrial giant at that time. The rebuilding of his hometown is a big shock for narrator. He expresses his disappointed feeling about it through the dialogue with J. There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the great changes of J’s bar reflect the changes of his hometown. Everything brings him a languid nostalgia (Murakami 106).The narrator mentions some objects such as river, beach and buildings to represent his dissatisfaction and sadness though he does not talk much about it distinctly. For the narrator, his last tiny passion is left on the beach, but it is totally gone since then. His attitude towards reality is miserable, boring and pathetic, which influences his sex life.The narrator thinks that sleeping with a woman seems nothing much at all (Murakami 29). In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novel, the narrator goes to a funeral, which is for “the girl who sleeps with anyone”. The narrator recalls that he becomes acquainted with her when he is in a confused period and then they engage in unremarkable sex (Murakami 5).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girls in the narrator’s sex life, though he cannot remember their names. The girl asks him what it is brooding over and tells him she gets really lonely sleeping with him (Murakami 9). He says he may take ten years to figure out what gets into him (Murakami 9). However, ten years later, he is still a bored, confused man without any pursuit. Especially after breaking up with his wife, the narrator becomes a person who is empty, lonely and needs more consolation from other women. Within one month after divorce, the narrator meets a beautiful ear model and decides to become very close friends with her in only thirty minutes after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Murakami 39). And then they have sex immediately (Murakami 45). The sex description between narrator and the ear model is more spiritual and occupies more proportion than other women in A Wild Sheep Chase. The narrator usually has sex with her when he is in a low mood. For instance, the period after his divorce, and the time he decides to find the weird sheep (Murakami 167). Well, 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narrator is always attracted by beautiful organs such as the perfect ears and the whale’s huge penis. He thinks that human sex lif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ex life of the whale, because the whale’s sex is for therapy but not for killing time (Murakami 29). To cure his sorrow and desperation, he longs for the kind of sex life for therapy as the whales have.Human beings are contradictory creatures. For example, Rat, the narrator’s best friend in A Wild Sheep Chase, is that kind of person. The Rat lost his soul in the town he used to live, so that he skips town in such a hurry without explanation at all. He has no plan, no direction, and no pursuit. Owing to his impetuosity and impatience, he cannot settle down and always changes his jobs (Murakami 90). In the Rat’s second letter, he mentions that that the only thing he can possibly throw overboard will be himself, which reveals a pathetic, desperate feeling towards life (Murakami 95). Usually, a weak person is easily made use of and controlled by power. In the Dolphin Hotel, he is attracted by the sheep and decides to live on the mountain alone. The sheep controls the Rat and goes inside his body due to Rat’s weakness and contradiction (Murakami 333). What is contradictory here is: weak as he is, the Rat commits suicide at last in order to kill the sheep.The Rat and the narrator have many similarities on sex life. The Rat appears to be a person with a messy sex life and to have no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bout sex. It is strange that though the Rat is pessimistic for his life, he is over confident to find a woman to sleep with. Being a normal man, he has strong sexual desire. In the Rat’s first letter, he tells the narrator that sleeping with women each time with a different name and identity is not bad (Murakami 90). However, in the Rat’s second letter, his sex life seems not as happy as before. The half letter he is talking about finding a woman to sleep with. When speaking of women, the Rat always appears to be very confident about his sex appeal (Murakami 96). The other contradiction here is that the narrator is asked to visit Rat’s ex-girlfriend and say good-bye to her (Murakami 97). Although, the Rat is leading such a messy life on the mountain; he still cares for his ex-girlfriend after five-year’s disappearance.Female character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A Wild Sheep Chase. Compared with other female characters, the ear model and the girl who sleeps with anyone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roles. The ear model is narrator’s girlfriend, with a pair of perfectly formed ears. She is a mystery character, yet always vivid and alive. Like the Rat, she is a kind of person who cannot settle down, cannot focus on one job. She has three occupations: a call girl in night club, an ear model and a part-time proofreader (Murakami 31). These three jobs give us a piece of information about her real daily activities. The reason that she can accept to have sex with the narrator right away is that she does not care her body anymore since she is a call girl (Murakami 45). Eventually, the ear model leaves the narrator alone, because they have never belonged to each other.The girl who sleeps with anyone only appears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story. Although sh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heep, she also helps develop the plot. The narrator and she know each other at the coffee shop. Most of the students who used togo to the coffee shop drop out. One commits suicide and one has disappeared (Murakami 6). Like them, the girl is also one of the young people who have no life goals. She is an abandoned girl, having sex with the guys who pay her coffee and cigarette bills (Murakami 7). She is so casual about her sexual experience, expecting to get fragmentary happiness from it. But actually, sex does not bring much consolation to her. Therefore, she feels lonely when having sex with the narrator (Murakami 9). Once in the midnight, she tells the narrator that it will not be bad to get murdered by someone. Moreover, she wants to live to be twenty-five and then die. Actually, she is dead at twenty-six. This dialogue reveals the deep desperate feeling inside her heart.We need to be aware of having sex without love and marriage happens a lot in daily life. The narrator, the Rat, the ear model and the girl who sleeps with anyone all have sex casually on the purpose of relieving their sad feeling, expecting sexuality heals their pain and alienation. The consequence is that all of them are not satisfied with it. Despite the instinct to have sex is very strong, a person can not treat sex as a purely biological need (Bertocci 142). Human beings are not higher animals but persons (Bertocci 80). We are able to be controlled and healed by ourselves. If persons are casual about sexual experience, they use sex as a kind of release; more problems are created by such an attitude than are solved.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that an unhappy person can find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through sex. Furthermore, the most important for us to aware about the kind of human beings we ought to become.

【一些摘录】

【第一章】是那样一个时代。空气总好像紧绷绷的,似乎稍微用力一踢,一般东西都将顿时土崩瓦解。我们喝廉价威士忌,没滋没味地交欢,没头没脑地闲聊,借来借去地看书,如此一天天打发日子。而那个笨手笨脚的60年代也发着吱吱呀呀的响声即将落下帷幕。她把小树枝扔在地上,起身拍打大衣上沾的枯草。“暧,你不认为10年就像永远永远?”“是啊。”我说。【第二章】其实十分简单,只消把醉酒这一事实作为事实接受下来即可。没有“可是”没有“但是”没有“只是”没有“不过是”什么也没有,醉了就是醉了。整整24小时没睡,却莫名其妙地不困。体内倦倦的懒懒的,唯独脑袋犹如熟悉环境的水生动物在纵横交错的意识水路中没头没脑地往来穿梭。“说实话,并不想和你分手。”她稍后说道。“那,不分不就行了!”“可是和你一起,哪里也到达不了的呀。”起初,她认为自己为社会所不容而我为社会所容。我们较为成功地扮演了各自的角色。然而在两人认为可以一直这样干下去的时候有什么坏掉了。尽管微不足道,但已无可挽回。我们置身于被拉长了的、平静的死胡同中。那是我们的尽头。有的东西被遗忘,有的东西销声匿迹,有的东西死了,而其中几乎不含有悲剧性因素。【第三章】在不值一提的城市长大,从不值一提的中小学毕业。小时沉默寡言,长大百无聊赖。和一个不值一提的女孩相识,有了不值一提的初恋。“或许如你所说,或许并非我的人生无聊,而是我在追求无聊的人生。但结果是同一个——不管怎样我已把它弄到了手。人们都想从无聊中逃脱出来,我却想深入到无聊里边去,就像在交通高峰期开倒车。所以,我并未因自己的人生变得无聊而发什么牢骚,无非老婆跑掉那个程度罢了。”正如尼采讲的那样:在无聊面前即使神也会卷旗而去。【第四章】“那么认为。不存在什么剥削,那玩意儿纯属虚构。你也不至于以为救世军的号角果真会拯救世界吧?你想过头了。”“也罢,一定是我想过头了。”同伴说,“上星期,你、也就是我们为人造黄油拟了个广告词。其实是很不错的广告词,反应也满好。可你曾吃过几年人造黄油?”“没有。讨厌人造黄油。”“我也同样。说到底就是这么回事。至少过去我们做的是足可拍拍胸脯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自豪之处。而现在不然,不过到处卖弄空洞词句罢了。”“人造黄油对健康有益。植物性脂肪,不含胆固醇,不易得成人病,再说味道也不坏,又便宜,又耐放。”“那你自己吃去!”“一码事。人造黄油我们吃也罢不吃也罢,归根结底一码事。老老实实的翻译也好,自欺欺人的人造黄油广告词也好,在根本上是一码事。不错,我们是到处卖弄空洞词句。跟你说,真诚的话语哪里都没有,如同哪里都没有真诚的呼吸真诚的小便。”硬邦邦冰冷冷的30分钟,仿佛巨型机械设备上的一个螺栓。人们往往对非现实心驰神往。为什么呢?因为那东西看上去简单。在某种情况下非现实容易给人以压倒现实的印象。只要控制了广告业和执政党,基本没有办不成的事。“控制了广告业,就差不多等于控制了出版和广播电视。没有广告就不存在出版和广播电视,同没有水的水族馆是一回事。你眼睛看到的情报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用金钱买下并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先生稳坐在政治家、情报业、股票这三位一体之上。我们甚至可以偶然在大地上漫无目标地彷徨,恰如某种带翅的植物种子被倏忽而至的春风吹走。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偶然性。业已发生的事显然已经发生,尚未发生的事无疑还未发生。亦即,我们乃是被身后的“一切”和眼前的“零”夹在中间的瞬间存在,既无偶然性,又无可能性。其实这两种见解并无多大差异,它类似(正如大多数对立见解那样)有两个不同叫法的同一盘菜。这是比喻。看这电子钟,至少知道世界依然在动。即使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世界,反正仍持续在动。而只要认识到世界持续在动,我就得以存在。即使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存在,我也在存在。人只能通过电子钟指针确认自身存在这点,使我觉得很有点奇妙。世上应该有其他确认方法才是。但无论我怎么绞尽脑汁,都一个也想不出来。坐电梯下楼时间里竟打了3个哈欠。打法像是在向谁控诉什么,但控诉的和被控诉的都是我。有象征性的梦,有这样的梦象征的现实。或者说有象征性的现实,有这样的现实象征的梦。【第五章】长期流浪生活所需要的是下列三种性格倾向之一。即宗教性倾向、艺术性倾向、精神性倾向。我29岁, 再过6个月我的20年代就要落下帷幕。一事无成,绝对一事无成的10年。我所到手的全部没有价值,我所成就的全部毫无意义,我从中得到的唯有无聊。“不要孩子?”杰返回问道,“年纪该差不多了吧?”“不想要。”“真的?”“要是生出我这德性的孩子,我肯定不知所措的嘛!”杰好笑似的笑笑,往我杯里倒啤酒:“你想得太超前了。”“哪里,不是那个问题。我是说,我不清楚生出生命是否属于真正正确的行为。孩子们长大,新老换代。情况将如何呢?更多的山被劈开,更多的海被填埋,速度更快的车被发明出来,更多的猫被压死。不外乎如此吧?”“那是事物阴暗的一面。好事也会发生,好人也会有的。”“能举出三个例子来,我信也可以。”我说。杰想了一会,笑道:“不过信不信的是你们的孩子那代,不是你。你们这代……”“已经完了?”“在某种意义上。”杰说。“歌曲完了,但旋律仍在回荡。”眼前没有海,但见高层公寓横陈开去。看上去,那呆板板的楼群仿佛是想要构筑空中都市却被半途弃置的不幸的桥梁,又好像怅然等待父亲归来的尚未懂事的孩子。楼与楼之间穿针走线一般纵横交错着柏油路,点点处处分布有很大的停车场和汽车站。此外有自选商场,有加油站,有宽阔的公园,有满气派的集会场所。一切都那么新,那么造作。山上运来的土呈现出填埋地特有的冷色。尚未规划整修部分蓬勃生长着风传播的荒草,它们以惊人速度在新土地扎下根,并且铺天盖地一阵疯长,仿佛根本不把柏油路两旁人工移植的花草树木放在眼里。令人凄惘的景色。可是我到底能说什么呢?这里已按新的规则开始了新的游戏,谁都无可奈何。“说实话,就算什么都没变,我也不能那样认为,不想那样认为。如果那么认为,哪里都去不成。所以,我是迫使自己认为什么都变样了的。”一个俄国作家写道:性格会有所改变,而平庸却是万劫不变的。俄罗斯人说话不时有睿智警语。是从小地方、的确是从小地方长年纪的,并如抹不掉的污痕逐渐布满全身。【第六章】但坦诚相告同如实相告又是两个问题。坦诚与如实的关系,好比船头与船尾的关系。先显露坦诚,后现出真相。其时间差同船大小成正比。庞大事物的真相是不易显露的,有时甚至要等到我们生命终止之后才好歹露出。“只是要纠正一个小地方:羊传入日本不是明治初期,是安政年间。而在那之前,如你所说日本是不存在羊的。也有说法认为平安时期就已从中国传入。即便实有其事,后来也在哪里灭绝了。所以明治维新以前大多数日本人都不曾看过羊这种动物,也谈不上了解。尽管它也在十二支里边,算是较有名气的,但谁都不晓得羊到底是怎样一种动物。不妨说,当时人们以为羊差不多和龙和莫同属想象中的动物。事实也是如此,明治以前日本人画的羊全都是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可以说,同H.G.威尔斯对于火星人的了解差不多一个程度。”战后由于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可以自由进口羊毛羊肉。因此日本养羊几乎无利可图。不觉得羊够可怜的?说起来,这也就是日本现代本身。“当然,我并不想向你宣讲日本现代的空虚性。我要说的只是两点:一点是日本直到幕府末期想必都不存在一只羊;另一点是其后进口的羊逐只受到政府的严格检验。知道这两点的含义吗?”日本的羊几乎都可以简单上溯到几代之前,即是被彻底管理的动物。“世界是平庸的,这点毫无疑问。如此说来,莫非世界一开始就是平庸的不成?不然。世界原本是混沌的,而混沌并非平庸。平庸始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手段的分化。卡尔·马克思通过对无产阶级的界定而将平庸固定下来。唯其如此,斯大林主义才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对马克思我是肯定的,因为他是记得原始混沌的少数天才之一。在同样意义上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也持肯定态度。然而我不承认马克思主义,那实在太平庸了。”当个人认识同进化连续性这两根西欧人文主义支柱失去意义的时候,语言的意义也不复存在。存在不是作为个体存在,而是作为混沌状态存在。你这一存在就不是独立独特的存在,而不过是混沌罢了。我的混沌是你的混沌,你的混沌是我的混沌。你们在60年代后半期开展的或准备开展的意识扩大化,因其植根于个体故而一败涂地。也就是说,倘若个体质量未变,而仅仅一味扩大意识,那么最后等待你们的只能是绝望。我所说的平庸即是这个意思。也是因为黄昏的关系,通往新宿的道路塞车塞得一塌糊涂。过了某一临界点,车便如抛锚一般几乎寸步难移,感觉上就像在波涛的摇撼下移动几厘米。我想了一会地球自转的速度。这条公路究竟以多少公里的时速在宇宙中旋转呢?我在头脑中大致计算出概数。但不知道较之游乐场的空中飞车是快还是慢。我们不大知晓的事情委实大多了。似懂非懂罢了。倘有宇宙人来我这里问我赤道以多少公里时速旋转,我将异常狼狈, 就连星期二之后为何是星期三恐怕都答不上来。 他们笑我不成?《卡拉马佐夫兄弟》 和《静静的顿河》我分别读了3遍,甚至《德意志意识形态》也读了一遍。圆周率都能数到小数点以下16位。这样他们也还要笑我?大概会笑的,且笑得要死。不必担心。可以说上帝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即使一百万人一齐打电话,上帝也会同时跟一百万人通话。外阴冷的初秋夜色横陈开来。地上小小的黄色街灯永无尽头地列队而去。从上面看去,就好像在等人将它一脚脚踩灭。我慢慢喝啤酒,慢慢看夜景,慢慢在烟灰缸上剪指甲。然后又看一次夜景,给指甲打锉。如此时间里,夜深了下去。在消磨城市时间方面,我正往专家水平逼近。任何人都有一两件不愿失去的东西,人必然有欲望与自尊之中间点那样的东西,如同所有物体都有重心。我们可以找出它来。现在你也心中有数。失去之后你才会意识到它曾存在。“这么说或许奇怪——我怎么也不认为现在即是现在,总觉得我好像不是我,这里好像不是这里。时常这样。要很久很久以后二者才好歹合在一起。这10年来始终如此,”“为什么是10年?”“因为再无法切割。没别的原因。”我边说边在脑海中推出他那分期付款尚未付完的3室1厅高级公寓和他的低血压妻子及其卖弄小聪明的两个儿子。失业使我心情畅快起来。我正一点点简化。我失去了故乡,失去了青春,失去了朋友, 失去了妻子,再过3个月29岁也将失去。到60岁时我究竟会怎么样呢?我想了一会。但想也没用。一个月以后的事都无从预料。【第七章】我们回宾馆性交。我非常欣赏性交这个词,它使人联想起某种形式有限的可能性。“我22。年龄一大,好多事情都会变得开心是吧?”“会不会呢,”我说,“不清楚。有的变得开心,也有的相反。”旧士族:日本1869年赋予武士出身之人的称号,1947年废除。家老:(日本幕府时期诸侯的)家臣之长。城代家老指诸侯不在藩国时总理藩国事物的家老。“构成日本近代本质的愚劣性,就在于我们在同亚洲其他民族的交流当中没学到任何东西。羊的问题也是同样。日本绵羊养殖的失败,就是仅仅从羊毛羊肉自产自足这个观点来对待所造成的。缺乏日常生活层面的思想认识,只知道高效盗取脱离时间的结论。一切皆然。也就是说,脚役沾在地上。战败也是理所当然的。”政府当然不是出于关心而把羊送给农民的。军部为确保防寒用羊毛自给自足以进攻中国大陆而向政府施加压力,政府命令农商省扩大绵羊养殖,农商省将任务派给北海道政府——如此而已。日俄战争正日益迫近。车厢一开始很空,中途给上学的男女高中生挤得水泄不通,他们的吵嚷声欢笑声头皮味儿莫名其妙的话语无可排泄的性欲充溢四周。“这么看来,日本人好像是在战争夹缝中活过来的。”她对比看着左右年表说道。“有点儿。”我说。“总之只要不受到惊吓,羊是很老实的动物,只是不声不响地跟在狗屁股后面。”怎么说呢,照料起羊来,一年时间一晃儿就没有了,不过一年年团团转过去罢了。秋天配种,熬过一冬,春天生羔,夏天放牧。羊羔长大,秋天又是配种,就这么反反复复。羊每年换一茬,只有我上岁数。上了岁数,就尤其懒得离开镇子了。“羊打架的?”女友问。“经常打架。”管理员说,“大凡群体行动的动物都是这样,羊社会也有具体座次, 每只都有。一个圈里有50只,羊就从1号排到50号。它们全都清楚自己的序号。”我按下真空管增音器的电源开关,随手拣一张唱片放上唱针。奈特·金·科尔在唱《国境以南》。房间空气似乎倒回了60年代。看上去,与其说我在注视映在镜中的我,倒不如说我是镜中图像,而由作为图像的呆板的我注视真实的我。醒来最初一会总觉得自己活的是别人的人生,花好半天才使其和自己的人生重合起来。将自己的人生作为别人的人生来审视也真是有些奇妙。有这种人生存本身即已不可思议。我就细胞想了想。如妻所说,终归一切都将失去。自己本身也将失去。我用手心按自己的脸。黑暗中,自己手心感觉到的脸仿佛不是自己的脸,而是以我的脸形出现的他人的脸。连记忆都已模糊不清。所有东西的名字都在溶解,都被黑暗吸尽。“我想你是不明白的。”鼠继续道,“因为你没有这一面。总而言之,我就是懦弱。懦弱这玩艺儿跟遗传病是一码事。心里再明白也无法自行医治,又不可能碰巧消失,只能越来越糟。”“对什么懦弱呢?”“一切。道德上的懦弱,意识上的懦弱,以及存在本身的懦弱。”我笑了,这回未能笑得自然。“不过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可是一点都不懦弱哟!”“少来泛论,刚才也说了。当然人人都有懦弱之处,但真正的懦弱和真正的坚强都同样是少而又少的,你不晓得不断把人拖入黑暗的懦弱是怎么一个东西,而它就实实在在存在于这个世上。泛论不可能把一切都概括进去。”我沉默不语。“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还有和你喝的啤酒……”【其他】只是我最大的缺陷在于我的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变大。就是说自己体内好像养一只鸡,鸡产蛋,蛋又变鸡,变的鸡又产蛋。人能在如此抱有缺陷的情况下生存下去吗?当然能。而问题归终也就在这里。 每一个女孩都带有漂亮的抽屉,里面满满塞着几乎毫无价值可言的破烂。这样子我非常喜欢。我可以把那些破烂一件一件抽出拍掉灰尘,为其找出相应的价值。我想所谓性感的本质,简言之便是这么回事。但若问这样会怎么样,则怎么样也不怎么样。往下只能放弃我之所以为我。

通读一遍

说来这是我看的村上春树的第五本书了。凭借之前对《挪》《海》等模模糊糊的印象,总觉得村上君的小说总是在高潮中结束。在意犹未尽处戛然而止。这本也一样。全书看罢,我甚至不知道“我”的名字。也许因为书中寓言般的清谈中所提到的名字、代号、不确定性问题。大体上每个角色都有象征性的代号,惯常的称呼,却无一个完完整整与生俱来的大名。我、鼠、朋友、羊男、羊博士、司机、杰、有完美耳朵的女朋友、先生、秘书……名字对人物来说是束缚,对读者来说是负担,恰是没有的好。故事以寻羊为线索徐徐展开。现实性平庸的人、奇怪的羊、非现实性平庸的人、常见的羊。找啊找的,然后如村上君所说的钱德勒的写作方法:“当他终于找到他寻找的那样东西时,它要么已经毁掉要么永远失去了。” 末了“我”找到了痛苦的答案,在文章的最后放声大哭。“羊”到底象征什么。是对自由意志的镇压?还是不泯的野心(公羊之间的地位轮回排序、头羊短暂辉煌后的沉寂)?本来无一物?心魔?我个人更加欣赏主人公的所思所行。“与其说人生无聊 不如说在追求无聊的人生”十分认同这句话。一可以说是自己在逃避一些,二可以说自己喜欢规律性和stereotype,好坏自知嘛。这本书有许多环境描写,需要仔细地在脑中构建一个个场景。有一点点累人。伙伴借自己之手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稍嫌俗套,但也无碍观瞻,毕竟也是到了最后了。女性们来来往往都呆不长久(从书中说的 脱了衣服的女性都惊人的相似可见)、同性朋友也实难常伴身边。永远陪伴自己的只有孤独。茕茕孑立,不胜寒凉,就像永远地居住在北海道冷湿树林中胆怯的羊男。

爱上鼠

“干嘛拒绝?”时间已经窒息。雪无声地落在窒息的时间上面。“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还有和你喝的啤酒……”鼠咽下话语,“说不清啊!”我寻找词句,但找不到,只管裹着毛毯凝视黑暗的深处。 ——《寻羊冒险记》世界上会有这么感性的人,我承认是我看的太迟了,又或许说刚刚好。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也急于寻找一个说法,可以从一个出口释放出心里在涌起的感觉。可是一直没办法完满的表达出来。骄傲,终于敢确定就是这个词。在被他们和自己反复怀疑过之后,终于发现自己谨小慎微又固执的不肯放弃的,种种的爱,原来是不可一世的,并不曾像我想的那样被挫败过,超越所有经验,爱就是爱。而后可以说服自己继续义无反顾下去。闹市一样嘈杂的跑道,喇叭里的宣传稿,午后随意游走的空气和心情,让人想起不少事情。如果天气有一点阴郁,就更加相似。它们好像,如果你能明白,夏天的风一样安恬地存在于我的生命里。好像自始至终一直在那里的自然。某天开始会迟钝的明白起来,那绝非偶然。像是春天站在花树下,风吹过来的时候刚好可以抬起头为它动容,心中的美好完全是自然之力,没有做作。那种信马由缰似的感情清澈散漫,无法复制,只有赞叹。的确有些什么,像是骄阳里的夏天和浸入肌肤的雨水,可以安下心不需要理由的去喜欢,它让你全身心觉得恰当妥帖,由此相信自己是很合乎逻辑的存在,这就很足够。像鼠说的,说不清啊。不也很好么,说得清反而让人敬而远之。当你一边抱怨一边不甘心的耿耿于怀,还一边喜欢的时候,请务必用珍惜的心情对待,因为种子一样的它度过了跌宕的日月终究为你茂盛起来,其实是好像每一朵雪花的凝结每一滴雨的下落一样自然又了不得的事情,如果你能明白。不管谁要怎么说,我是真心为它觉得骄傲的。

宿命式的村上春树 以及基督教

第四次看《寻羊冒险记》,终于想明白一些事情。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宿命般的过场,从生至死,在每一秒钟每个环节都有定数,即使人们以为那些生命中的关键和转折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和得来不易。而活得自我的人,永远是世界的中心。当然 ,我以为这是这个故事发散的一种味道。甚至,这是村上所有故事发散的味道。关于: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宿命般的过场,从生至死,在每一秒钟每个环节都有定数,即使人们以为的那些生命中的关键和转折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和得来不易。除了死亡的同一性外,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人生。这条道路因为个人做出的努力不同付出的代价相异而截然不同,某种角度看,显然有道理。 可是我总觉得在村上看来,所谓不同的道路对每个个体而言其实是必然的,就是说,不存在如果这样这样,那么我的生命就会怎么怎么的,此类。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一各选择,纵然选择之前你无数次挣扎。人一生下来就定下了今后的所有,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人一生下来就定下了今后的所有。因此不需要为了某件事情而焦躁不安七上八下,如同《寻》中的‘我’,以无与伦比的韧性接受来自世界的不公平和异乎寻常的磨难,并且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看待:只是一个事实而已。 而要做的,仅仅是,接受,寻找问题所在,然后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解决。我们不需要担心什么害怕什么,那只是一定会到的过程和结果。所以村上的很多书都有种类似镇静剂的作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未知使人们恐惧生活,未知也使人们对生活充满憧憬,而这种憧憬带来了很多激情和斗志。这是“我”(也是我们)在知道一切已然注定的情况下不放弃生的希望而活在人世的原因:道路很早就建好,道路一定会给你,但是此刻的你不知道它在那里。因此需要奋斗,希求寻找。人生不过就是寻找那么些东西,有意义的,无意义的,不过总归是你自己的。关于;而活得自我的人,永远是世界的中心。“我”本质上只关注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是默默行走的画图。每天自顾自的做饭去超市上班喝酒做爱,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极少带有真挚的情感,并不参杂额外的欲望。也许,这才是最纯粹的待人方式。然而正是这种对外界的迟钝和不关心,让一个人不自觉地成为中心,让身边的人都在围着你活着、奔忙,自身却浑然不知。比如鼠的存在就是为了引导我去找羊,并且在北海道的那座深邃的别墅为“我”的到来打基石。比如那个“耳模特”,为的是将“我”带至海豚宾馆,陪我到鼠的别墅。任务完成,生命就百无聊赖毫无意义,于是死亡成了最好的归宿。所以他们死了。比如洋博士,他的长子,甚至于组织二号人物,都是为我去寻找羊而努力而出生。无一不是以我的生命为中心在运行,但是我却一点也不了解:我是恒星,他们只是绕着我转的行星。鸟瞰,我们的生命,也是为别人而努力的。世界上总没有白吃的午餐。但是对于一个像“我”一样自我的人,根本毫不在乎我为谁而努力,无所谓让我们忽略别人,如同我们忽略本身存在的意义。现实是,人们说话要看他人脸色,做事要领会他人意图,打扮要合他人心意,坐姿要符合他人要求,永远的行星。即使自己是太阳,也不知道阳光到底照在那里。基督教。我一直在探求为什么我不排斥甚至接受这个宗教,这个世界上没有毫无关系的事物,果真如此。上帝说,你们是我的选民,因此道路是我给你们安排的,你们只需要安安心心平平淡淡的走过来,我边在天堂接见你们。世俗人看来,正宗的宿命论。可是资本原始积累靠的是清教徒们的拼搏奋斗激情欲望。因为上帝也说了,道路是好的,只是要你们寻找。应许之地就在迦南,可是以色列人要等几百年,直到摩西出现。摩西也要跨越大海和沙漠,与人战斗在荒野徘徊几十年才能真正到达。虽然,那是应许之地。 这就是村上和基督教的联系。而我很久之后才明白,一旦明白,之前很多东西就可以理解,尽管我还没有解决的方法。但是接受、寻找问题的所在。然后才能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解决。

寻的为什么是羊

“我不知道这羊的意义在何方,为什么它成为了一个主题和线索,似乎到了快终了的时候,这只羊也没有给到读者一些比较确切的答案。”摘自豆瓣上关于《寻羊冒险记》的一篇评论。瓦尔普吉斯之夜是古老的宗教传说,即“魔鬼狂欢节”。 “关于‘瓦尔普吉斯之夜’……有一幅铜版画……左上角是一对跳跃的、舞踊的、卖弄风情的男男女女,有的穿衣服,有的半裸或全裸……上方是羊形撒旦;孤零零一个魔鬼群闪着爝火;空中是骑着羊、叉棍和扫帚成群飞行的女巫。……”摘自歌德的《浮士德》里的一条译者加注的注释(第一部《瓦尔吉斯之夜》,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译著中,也提到名叫梅菲斯特Mephistopheles的魔鬼有一条腿是“马脚”。另外,魔鬼在不少绘画中的造型是头长双角的,其角呈羊角或牛角状。具有超能力的羊。一旦进入人的灵魂,就赋予该人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力量。一位政商界人士凭借羊的力量秘密地控制了全日本的政界,其商业集团也相当庞大而举足轻重。然而,一旦离开羊的力量,人就会迅速地颓败下去,无论是智慧上还是健康上。那位叱咤一时的成功人士在羊的离去后智力和身体急剧衰退,奄奄一息,其集团岌岌可危。魔鬼答应作浮士德的仆人,带浮士德去经历人生。浮士德在魔鬼的强大的魔法帮助下,重拾年轻,体味纯洁的初恋;又涉足皇庭里的政治游戏,成为重臣,制造无穷无尽的财富;又令死魂复生,时光倒流,追逐希腊神话里绝世美人海伦的古典美;又东征西伐,围海造田,成为一片沃土之君。然而,在未遇到魔鬼之前,浮士德只是个枯坐在尘封的书斋里所谓学者,饱蘸知识的墨水却因不能忍受灵魂的空虚而几乎饮鸩自杀。鼠是“我”的朋友。最终,鼠和羊同归于尽。羊进入了鼠的身体,想控制鼠的意志。羊的阴谋是通过控制人身来控制世界。(所谓控制,并无异于毁灭。)羊以智慧、金钱、权力等诱惑人屈服于它。但是鼠自身的灵魂并不屈服。最终鼠趁着自身的意识尚未完全泯灭之际,伸手杀死自己,与羊同归于尽。这是魔鬼与上帝的赌博。魔鬼若能诱惑浮士德沉迷于堕落中,喊出 “停留一下吧,这多么美好”,他就得胜——不仅能得到浮士德的灵魂,还能赢得赌博,证明人并不总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在诱惑中会彻底堕落。魔鬼用美色、金钱、权力等诱惑浮士德,使他做出诱奸妇女、诓骗别人,甚至杀人放火的恶行。然而,浮士德的内心却饱受良心折磨,以至末尾被“忧愁”的精灵吹瞎了眼睛。海豚旅馆里的羊博士,羊曾经拥有他的身体,羊离去之后,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一心只想寻回羊。他在旅馆的阁楼里穷经皓首,搜集着一切与羊有关的资料。一天天地,在千丝万缕的寻找中老去。羊来过了,又走了;一切仿佛无迹可寻,但一切都毁了。魔鬼梅菲斯特说:我是永远否定的精灵!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发生的一切终归要毁灭;所以什么也不发生,反而更好些。因此,你们称之为“罪孽”、“破坏”的一切,简言之,所谓“恶”,正是我的原质和本性。为什么寻的是羊?羊是欲望,羊是诱惑,羊是得到;同时,羊是否定,羊是消亡。由于《寻》是大约两年前看的,而现在手中并无此书参考,故只能根据记忆中的故事梗要来写,若有错漏,请见谅。

羊帝国

《寻羊冒险记》结束了。但在回顾小说中“羊”这个关键主题之前,不妨闲谈点别的。《羊》是我涉猎的第一本村上春树小说,原本打算看《舞!舞!舞!》,但偶然听说《舞》是《羊》的续篇,在主人公“我”上具有一致性,便决定从《羊》开始阅读。《羊》是村上春树的第三部小说,也是他卖掉自己的爵士乐酒吧,走向职业小说家的第一部作品。《羊》的情节结构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是受到侦探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的影响。可惜我并未接触过该小说家的作品,《羊》尚且是我接触的第一本侦探小说呢!但我还是要从一个“一清二白”门外汉的角度,简单地谈谈对结构的体验。小说整体结构较为松散,无论是章节的安排,还是小标题的拟定,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情绪化,节奏安排则是由慢至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开头的二三个章节,占了全部篇章的六分之一,初读时觉得几乎与小说的主题线索毫无关系,显得拖沓。第一章讲述一个与任何男人都上床的女人,死了。第二章讲述一个与我生活四年的老婆,跟朋友跑了。第三章讲述与一个兼职耳模的高级妓女的认识经历,她直接介入到我的冒险中来,算是小说的女主人公。而这些看似凌乱、松散的“预叙”,直到看了他的一篇《何为自己》的小杂文中,约略找到了理由。我们如何来叙述自己?介绍自己?表达自己?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面临的问题,小说也是如此。“我是个沉稳、成熟、热情……的人”,这种自我介绍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但若移至小说,则失败得不行。按照马恩的定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小说中的“我”就是在与世界的种种关系中构建出来的。按照那篇杂文的说法,“我”就是那个炒牡蛎的人!如此一来,我们便不难看出,小说的开头乃是在塑造“我”,塑造“我”的生活,在文本的上空铺上“我”的情绪。正如作者自己所交代的,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开头还根本没想到“羊”这回事呢!“羊”是在某一个瞬间出现的,作者觉得,是时候捕捉了。《羊》是一本非现实的政治寓言性小说。非现实是现实的对立面,但我很难再将它装入玄幻、神魔、科幻之类的小袋子中去,它就是孑然独立在那儿,在现实的精神病铁窗之下。非现实一词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人公“我”对自己亦是如此定义。据说,《羊》在西方国家的好评度和关注度比《挪》来得更高,与中国的情形相反。这其中的缘由我想无非两个字:政治。西方的民主人士一定是从中嗅到了不少的政治味道。对于《羊》这部小说来说,最有意义的就是对“羊”的象征性的探讨。对这只“羊”我想从两个层面分类述之,一则国家,二则个人。“羊”试图建立一个“羊帝国”,这便是小说的政治核心。之所以选择羊这一动物,作者是精心安排的。日本本土原本并没有羊,羊是在我们熟知的明治维新时期,从国外进口的稀罕物种,当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养羊的政策,但后来由于多方因素缺乏经济效益而逐渐放弃。羊作为那个时代失败的试验品,代表了日本不顾一切走向现代化的狂热情绪。虽然明治维新时期过去了,但是这股狂热情绪依旧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侵华战争、日俄战争、日韩战争等侵略扩张行为。尽管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自食其果地凄凉收场,但是这股试图建立帝国的狂热情绪仍在右翼分子的羽下捂热着。时间推至20世纪70年代,一只神奇的羊从一个日本右翼分子头目的脑袋中离开了,羊借助这个侵略战争以来的头目建立了庞大的机构,控制着政界、财界、舆论界等多个领域,驾驶着日本这艘巨轮。然而随着羊的离开,右翼头目已垂垂危矣,羊需要找到另一个宿体继续掌控这个机构。小说中指认,成吉思汗也是经常梦到羊的,羊无疑暗示了一种建立庞大帝国的野心。而“我”,也就在此时,阴差阳错地卷入这一系列事件,被迫替这个组织找到逃离的羊。政治是集体间的博弈,但“羊”的意味除了集体外,还有个人的层面。个人虽然与集体的概念分野,但集体却是由个人的种子成长而来的,一个人的野心召唤了几个人的野心,进而形成所谓的国家意志。“国家”只是成了“野心”的代名词,成为实现权利欲的漂亮修辞。当“羊”进入人的大脑时,人的各项分析能力便会极大的提高,甚至与上帝比肩,可以轻而易举地操纵管理一切事务。小说中的右翼头目就是因羊的介入,从一个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人获得“羊”,对“羊”来说是要建立一个集体概念上的帝国,但对人而言则是提高能力,成为组织的接班人,获得至上的权力。比如组织中的二号人物——头目的黑西服秘书便是如此。但成为“羊”的宿体是一场交易,需要出卖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感情与记忆会逐渐被抹去,成为有宿主的“羊壳”。也就是说,当你真正获得权力的时候,未必能有权力欲的满足,因为那个时候已不存在所谓的自我,你必是要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因此,“我”的朋友鼠(其友绰号)并不愿意受羊的支配,不愿意受羊控制,不愿意失去自我,最终悬梁自杀,与羊同归于尽,并且其灵魂设计炸死了前来索羊的黑西服秘书。他并不希望世界继续受着这只“羊”控制。不管从集体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羊帝国所表现得都是一种控制力,且最终都是对个人的钳制。羊通过庞大的机构控制着国家的各个领域,继而控制着这个国家每个人的生活,倘若这个羊只是限于有秩序的控制,那便罢了。但羊的心思谁知道?剃毛还是屠宰呢?羊与牧羊人早已作了互换。而那些直接受到羊所支配的人,则是智慧满溢的无脸人,没有情绪,剩有皮囊。

初读《羊》,犹似看了一部破案悬疑小说

正如标题所述,这是我第一次看《寻羊冒险记》,故事结束,仍意犹未尽,所以估计以后会再次拜读,甚至第三次,第四次,每次都应该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如这次,尤其觉得像读了一本破案悬疑之类的小说,很利索的在图书馆用三个半天读完了。初读的收获,还不足以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表述,怕会陷于平、空、假,因为想写点真我的东西,所以得认真的积淀,不可一蹴而就。以下是我摘抄的关于《羊》的评论,我觉得最言简意赅的表达了我的感受。“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孤独的城市中人。他就要开始寻找某样东西。在他追寻的过程中,他将纠缠到各种复杂的情境中。当他终于找到他寻找的那样东西时,它要么已经毁掉,要么永远失去了…”“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日本政府不顾一切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象征。”摘自杰·鲁宾《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村上春树在记忆的内部世界进行的冒险目的就是步普鲁斯特之后尘,力图捕获时间之流,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同:村上一点都不沉闷。你可以轻松地读完全书。他像艾勒里·奎因一样轻松有趣--是为我们这个高度商业化、低卡路里氏的普鲁斯特趣味。他处理的都是根本性的问题--生与死的意义、真实的本质、对时间的感觉与记忆及物质世界的关系,寻找身份与认同,爱之意义--但采取的是一种易于消化的形式,不沉闷,不冗赘,不压抑,但又十分真诚,绝不故弄玄虚。他面向现今的我们讲话,用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对于活在这个世上所具有的全部好处和乐趣,既敏于感受又秉持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另外,除了《羊》故事本身的精彩外,村上春树语言的描写也很细腻,下面摘抄了关于女孩耳朵的工笔描写。”有的曲线以超越任何想象的奔放将画面一气切开,有的曲线以不无神秘的细腻勾勒出片片精致的阴翳,有的曲线则如古代壁画描绘出无数传说。而耳垂的圆滑胜过所有的曲线,其厚墩墩的肌肤凌驾着所有的生命。/她美丽得恍若梦幻。那是一种前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美丽。一切如宇宙一般膨胀开来,同时又全部被削落殆尽。它超越我所知道的所有观念。她和她得耳朵浑融一体,如一缕古老的光照滑泻在时光的斜坡。“

勇气

冒险记一次用的妥当,无论是“我”随身而来的致密的平庸,还是“鼠”所谓地彻彻底底的懦弱。“我”和“鼠”都用自己的方式与其抗争,想到一句话“欲望和自尊,是在不同状态下对我们的考验”。盛世克制欲望,乱世保留自尊,只要把它们一以贯之,就会收获原谅自己的不辞而别和愿为你跨过不详之角的人。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关乎勇气。

《寻羊冒险记》

个人较为喜欢的句子。1. 如某人说的那样,凡事只要不怕麻烦总可以弄清楚。2. 我觉得整个世界在运转不休,唯独我滞留同一场所不动。3. 没有“可是”,没有“但是”,没有“只是”,没有“不过是”,什么也没有,醉了就是醉了。4. 体内倦倦的懒懒的,唯独脑袋犹如熟悉环境的水生动物在纵横交错的意识水路中没头没脑地往来穿梭。5. 她的消失,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是无可奈何的,无非已经发生的事发生了罢了。6. 有的东西被遗忘,有的东西销声匿迹,有的东西死了,而其中几乎不含有悲剧性因素。7. 人体被放大的一部分竟有如此摧枯拉朽的魅力,这种体验对我还是第一次,使我想起某种宿命性的巨大漩涡。8. 原因和结果一旦结合就很难分开。9. 人们都想从无聊中逃脱出来,我却想深入到无聊里边去,就像在交通高峰期开倒车。10. 一切被夸张得近乎傲慢,同时又全部被削落殆尽。11. 原因虽多种多样,结果却大同小异。12. 所谓希望,是对某种有限目标所取基本态度的最完美的表达。13. 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偶然性。业已发生的事显然已经发生,尚未发生的事无疑还未发生。亦即,我们乃是被身后的“一切”和眼前的“零”夹在中间的瞬间存在,既无偶然性,又无可能性。14. 就算会发生什么,毕竟还什么也没发生。而若发生了什么,那么业已发生。15. 也可能我开错了门却又后退不得。但不管怎样,既然门已打开就只能进去。毕竟不能总赊账买东西。16. 世界也好酒吧也好,原本就不存在事物应该保持不变的面貌。17. 人是从小地方长年纪的,并如抹不掉的污痕逐渐布满全身。18. 一切都是虚张声势,然而一发命中。19. 意志无法分割,或者百分之百继承,或者百分之百消失。20. 存在不是作为个体存在,而是作为混沌状态存在。21. 世上就是存在如此类型的钱款——拿在手上来气,花的时候晦气,花光时自己生自己的气。于是又想花钱,但那时已无钱可花。无可救药。22. 门一旦关闭便再也无法打开,却又不可能一切都永远大敞四开。23. 黑暗中时间前后颠倒,几个场所重合在一起,几乎令人窒息的感情记忆如沙般崩溃。24. 她不在诚然寂寞,但我觉得能感觉出寂寞也多少是个慰藉。25. 在这里倘若不连续动弹身体,势必失去对时间的正常感觉。26. 他们所利用所榨取所摧毁的,乃是剩给我的最后,真正最后一滴清露。27. 一切都与我无关地拓展开去,一切都在与我无关,与任何人无关的情况下生生不息。28. 醒来最初一会儿总觉得自己活的是别人的人生,花好半天才使其和自己的人生重合起来。将自己的人生作为别人的人生来审视也真是有些奇妙。有这种人生本身即已不可思议。29. 终归一切都将失去。自己本身也将失去。30. 我止住思考,把自己交给时间的河流。时间不断地冲裹着我。新的黑暗描绘新的图形。31. 尽管世界平庸而百无聊赖,但毕竟是我的世界。

我觉得我还读不懂村上的作品。

《寻羊冒险记》这本小说,我断断续续将近花了半个月才将它读完,同村上其他的作品一样,我只能用荒诞、超现实来描述它,我承认无论是我的理解力还是我的文学功底,我都还没有到达能够读懂村上作品背后所要传达给我的东西的地步,所以从《寻羊》到《且听风吟》,从《海边的卡夫卡》到《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什么》,我都觉得这些书在字里行间似乎都在像我传达些什么,但是我就是抓不住。希望等我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理解力之后,再回过头来读村上的书,我能得到不一样的体会吧。

秒书~余味很好~

村上春树是日本作家中我比较喜欢的一位。寻羊真的是相当的好看啊!所谓寻羊,这应该表现的是以“我”和“鼠”为代表的一代人在战后的思考和寻找。或者,大而化之的说,是人类的一种寻找。这里面的政治正确我就不说了,但是作者的写法啊,只有那么的村上春树了!实在是妙~余味很好的一本书。看过之后很久想起来都会想要再翻翻。

门一旦关闭便再也无法打开,却又不可能一切都永远大敞四开!

再读的村上的这几本书里面,读书状态最好的一部。也许是因为先前的印象比较深刻的缘故,我想是因为羊男的关系吧,等待着在《舞!舞!舞!》里面再次相遇。两天时间,不算快,但就一边工作一边读来说,是相当可以的了。没有过于晦涩的句段,内容有些段落穿插的幽默,让人放声笑起来。村上跳脱出之前内容的套路,写了一个完整而妙趣横生的故事。因为较《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有着明显的连贯性,感觉这一周时间活在书中“我”的世界里,用他的眼神静观这个世界的变化。

我所理解的寻羊冒险记

寻羊冒险记》--是我看的村上春树的第三部作品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的,可以说是一直在床上看的,从太阳升起到落下。。。看完后第一感觉是莫名其妙,可能是看太过粗略的原因吧,所以把从女友下山的转折开始又看了一遍。。。因为那里才是我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吧(也许真正的高潮是羊男的出现也未尝不可)故事讲的的是主人公“我”寻找一只有着星状斑纹的羊展开的故事。。这是故事的主线。“我”和同伴合作的广告公司受到一个强大的右翼集团的威胁,原因是我用的一张羊的风景照,也是鼠委托的一张一定要物尽其用的一张照片,因为这只羊左右了一个右翼组织的生存,也可以说邪恶之源吧。。它是这个巨大渡轮的意识形态(其实相当难懂,我的理解是军国主义),然后我和有着“漂亮耳朵”的女友一起去寻找,到最后“我”找到了鼠,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但“我”失去了女友,失去了原来生活的全部。。。。。莫名其妙的故事吧,哈哈。。我也这么认为。。。但我不想推荐给任何人。。尤其不想推荐给叫我小乖的那个女人,因为她肯定看不懂。。。说说让我看不懂的地方吧1.女友为什么走?为什么以后再也不会见面了。。她到底身上吸引我的什么东西没有了?(我的理解是她耳朵的魅力没有了。。。她在山里阻碍了故事的发展。。但还是不懂)2.羊男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给鼠附身,还是为了埋葬鼠的尸体而存在?(我的理解是羊男是反战的物象。。。个人认为)一直喜欢村上细腻的笔触,尤其有个喷嚏的描写尤其印象深刻,“有人人不时喷嚏,声音如用火筷子敲木乃伊的头”多有意思的描写,他的每一个背景描写都可以让我在眼前出现物象,还有让我为之忍俊不禁的是他书里羊男的出现。。。笑的我直捶被子。。。还有在厨房上吊的鼠的出现也让我觉得很奇妙,可能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零碎

读的如此不认真以至于没法喜欢对村上的固有印象又有些恍惚了只有零碎的地方可以一读吧比如大家都记得的那只耳朵

《寻羊冒险记》文摘

空气好像紧绷绷的,似乎稍微用力一踢,一般东西都将顿时土崩瓦解。我觉得整个世界在运转不休,唯独我滞留同一场所不动。没有“可是”没有“但是”没有“只是”没有“不过是”,什么也没有,醉了就是醉了。(耳朵)有的曲线以超越任想象的奔放讲画面一气切开,有的曲线以不无神秘的细腻勾勒出片片精微的阴翳,有的曲线则如古代壁画描绘出无数传说。而耳垂的圆滑胜过一切曲线,其厚墩墩的肌肤凌驾着所有的生命。或许如你所说,或许并非我的人生无聊,而是我在追求无聊的人生。但结果是同一个——不管怎样我已把它弄到了手。人们都想从无聊中逃脱出来,我却想深入到无聊里面去,就像在交通高峰期开倒车。我屏住呼吸,愣愣的看着他。口干得沙沙作响,任何身体部位都出不来声音。白石灰墙壁刹那间仿佛迎面涌来。店内说话声餐具相碰声变成一抹微云样的东西,又重新复原。涛声传来,有一种撩人情思的黄昏韵味。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我在几百分之一秒的时间里感受到的极小的一部分。她美丽地恍若梦幻。那是一种此前见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美丽。一切如宇宙一般膨胀开来,同时又全部凝缩在厚实的冰河里。一切被夸张地近乎傲慢,同时又全部被削落殆尽。它超越我所知道的所有观念。她和她的耳朵浑融一体,如一缕古老的光照滑泻在时光的斜坡上。人们往往对非现实心驰神往,因为那东西看上去简单。在某种情况下非现实容易给人以压到现实的印象。然而非现实世界里不存在生意。我们甚至可以漫无边际地在偶然的大地上彷徨,恰如某种带翅的植物种子被倏忽而至的春风吹走。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偶然性。业已发生的事显然已经发生,尚未发生的事无疑还未发生。亦即,我们乃是被身后的“一切”和眼前的“零”夹在中间的瞬间存在,既无偶然性,又无可能性。窗外舒展着夏日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絮。天空诚然很美,但看上去总好像被用得半旧不新了似的。拍卖之前用药用酒精擦拭得漂漂亮亮的半旧天空。天空看惯了也并不坏。巨型喷气式客机从左而右缓缓划过窗口,宛如包有闪闪发光的硬壳的飞虫。”建筑物实在孤独得可以。比方说这里有一个概念,无须说其中多少存在例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例外如污痕一般扩展开来,最后竟成了另外一个概念。而其又产生一个新的例外简而言之,便是给人这么一种感觉的建筑。又像是不知归宿而一味盲目进化的远古物种。长期流浪生活所需要的是下列三种性格倾向之一。即宗教性倾向、艺术性倾向、精神性倾向。时间这东西无论如何都是连续不断的。我们习惯按自家尺度切割时间,险些发生错觉。而时间的确是连在一起的。 这里则不存在所谓自家尺度,也没有人依据自家尺寸去赞赏或贬低他人尺度。时间如透明的河流原原本本长流不息。置身此地,不时觉得自己的原形质都被解放出来。就是说,眼光摹然落到汽车上时,有时需花数秒钟才认识到那是汽车。当然,某种本质性认识还是有的,但不能同经验性认识很好地吻合。而这种情况最近渐渐多了起来。大约是因为孤单单生活的时间太长了。 简单说来,人将变得追求非常平淡而又非常现实性的东西。不过,非现实性东西持续不了多久。坦诚与如实的关系,好比船头与船尾的关系。先显露坦诚,后现出真相。其时间差同船大小成正比。庞大事物的真相是不易显露的,有时甚至要等到我们生命终止之后才好歹露出。所以,即使我不向你出示真相,也并非我的责任和你的责任。人这东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性平庸的,一类是非现实性平庸的。世界原本是混沌的,而混沌并非平庸。平庸化始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手段的分化。沉默通过听筒如新月一般潜入房间。呼吸声都全无所闻。沉默得那样彻底,以致耳朵都像开始作痛。细胞每个月更新一次,即使就现在来说。你自以为知道的也差不多都不过是记忆中的我罢了。她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门一旦关闭便再也无法打开,却又不可能一切都永远大敞四开。在寂静的黑暗中屏息不动,镇上的风景开始在我周围融化。

无意中读到的

老实讲,我是到近期才开始养成读书的习惯。对图书的选择还没有很明确的定位,没办法就只能广泛地涉猎!会看这本书的原因只有两点:一、它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二、它的阅读量相对比较少! 这本书在叙述方面以主人公视角为出发点,同时穿插一些其它关于“羊”和“拓荒史”的文段。相比《天黑之后》,这样的叙述结构对于我等“粗鄙之人“ 会容易理解,并且阅读会更加的流畅。在读《天黑之后》时,我会经常的晃神......读完这本书不需要非太多的心力,但我还是有些许方面不是太明白,对于”主人公发现了‘羊’的踪迹并确认它已经被封印起来后,黑社会便就此罢手“这点深感奇怪。同时对于主人公的女友有点“奇怪”的行为,我也把“她”当作是一个主人公臆想出来的角色......对于这些困惑,我需要去看看别人的评论,以便能够找到些启示!写下这些文字可能无用,就全然当作个记录吧!

让一维世界观去死吧

平庸是会跟随一辈子的黑衣人如是说老婆跟人跑了,你丫没哭最后哭了2个小时闹哪样啊你这是你在庄园等鼠,等的日子里你跑步,做饭,喝酒你真够无聊的不过她说你是有意识地让自己无聊你不该把她牵扯进来她因此失去了某种能力,耳朵的能力她仅仅只是穿针引线?羊博士平庸吗?就因为不能被容忍所谓的胡言乱语能跟你一起无聊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再喝点啤酒把灯关掉把钟停下显然,钟是设计好的,掐准时间等黑衣人上山黑衣人你急不急他整天跑步喝酒听唱片唉有些书注定平庸

对我而言平淡了点

没有海边的卡夫卡那样给力(1q84没看完,无法比较)。嗯但是被海边的卡夫卡过了把迷幻瘾,返回去看寻羊,似乎力度没后来那么大了。不过昨晚睡前看完,结果还是害我做了个冗长混乱oxox的梦。还有,这本书里的描述风景之类的文字多了点,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嗯我有点糟蹋它了。有点纯粹为了知道结果的感觉。还有,一个很操蛋的地方,这本书封底的几行字居然几乎把整本书剧透光了,不幸地是我看了这个剧透,幸运的是是看剩几十页的时候才看到的,但已经让我很不爽了。剧透什么地最讨厌了。

村上的羊

村上是个如此温和的作家。至少你觉得你看不懂的时候,他会告诉你,没关系,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很安静的继续读下去。村上的羊对我而言就是一只羊,即使不认识这种生物也没关系,它就静静的站在浩瀚的草原上,等你去懂它。每隔一年重读一次便有不同的感悟。这是村上让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

特别的旅程

记得看<寻>是在大学里的时候.那几天,无论是上课还是吃饭我都舍不得放下它.它像是有种魔力吸引着我.让我完全进入了他的世界.好喜欢那种感觉.可能是因为生活过的太乏味了,<寻>里面的世界让我好着迷.我渴望精彩的人生,它不需要有多成功但一定是要有很多的惊喜!

找个私爱村上的男友

前段时间睡眠不好,睡不着,睡着又反复醒来,在书架前发呆,翻出《寻羊冒险记》来重读,结果一夜清醒,然后做漫长的梦,醒来,回到初读村上的少年时。愈发的羡慕鼠。寒冷的北海道,要死的镇子,废弃的农场,世界尽头般的光景,杂七杂八的书和唱片,孑然一身,非死不可的理由。一个无何有之乡。离开;到别处;穿过某扇门;在某个时刻被莫名的击中;如同镜内外两个自我的分裂。每次开始阅读村上春树的小说都仿佛开始旅行,只是安静的坐着,却走了很远。有时会萌生找个私爱村上春树的男友,可是这么遗憾,认识的人里,一个也没有。所见过的读村上春树的男子,至多是高中时代班里只读《挪威的森林》的男生,在朋友拿见过那本被传来传去的书,留下脏兮兮痕迹的,自然都是带性描写的那几页。从那以后再听人提及《挪威的森林》便心生厌恶,只是说,呃,只记得他写冷酷仙境里的金色独角兽。令人不知所谓。转念想来,若真遇到私爱村上的男子,会不会亦因同样的理由隐蔽起来?再者,他超现实的行进在不知通往何处的路上,孤身一人,没有很多爱。

青春之后

最近集中看了些小说。最开始是想搞清楚些什么东西,具体什么我也说不好,关于青春是怎样彻底离开的或者离开之后人该做点什么这一类的问题吧。我也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印象中村上春树像是会写这一类题材的作者,印象也是仅凭十多年前跳来跳去翻过的那本《挪威的森林》而来。碰到的第一本小说是《寻羊冒险记》,从作者的编年表上看属于早期作品,连接处女作《且听风吟》的所谓“青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村上自己说,写作到这里进入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在语言上精进还是着力于编造更有趣的故事呢?他选择了后者,所以有了寻羊及其他。我看完后的第一个感想却是,原来《挪威》是村上的非典型作品,换个说法,我原以为他是青春爱情小说家,结果人家却是超现实悬疑小说家,完全贴错标签。第二个感想是,这本书倒底想说什么,我是看懂了呢还是没有看懂呢还是看懂了呢?这件事情也很模糊。寻羊的故事倒并不复杂,算是脉络清晰的吧,简单复述一下似乎还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讲的是三十一岁的离异男士,因为青春年少时的好友鼠寄来的一张有羊的照片而莫名卷入了奇异事件。被某位隐藏在幕后的大人物雇佣/威胁而踏上了寻找羊的旅途,同行的是结识不久的耳朵漂亮得摧枯拉朽的女友。在女友的第六感指引下,两人先是如命中注定般在海豚宾馆找到到了熟知羊的一切的“羊博士”,之后顺利到达照片的拍摄地位于北海道的一处人迹罕至的农场。“我”与“鼠”重逢,悲伤的知晓鼠在被力量强大到令人无可拒绝的羊入侵/寄生后选择了与之同归于尽的道路。莫名其妙的故事,一切皆隐喻,又言之凿凿并非隐喻的架势。说是寻羊,果然便是寻羊,不是随便乱讲的,而是一本正经的存在这么一头带特殊标记的羊,它曾经寄生又抛弃了羊博士,进入幕后大人物的体内叱咤风云五十载,最后意外被性格懦弱的鼠了结生命。总之无论把它当作一部悬疑小说甚至是冒险小说也好,都还说得过去吧。可看完后我莫名奇妙的却从中咂摸出了点“青春”的味道,说起来还就是有求仁得仁那么回事哎。这么说吧,这本书写的是青春之后的人的状态,多多少少。1. 小说一开头,“我”去参加了一个过去认识的女孩的葬礼,一个曾经整天坐在大学附近的酒吧里看书跟谁都困觉的女孩,“通过一起困觉来了解这个世界和各种各样的人”这么说。美妙的乌托邦理想,但决计活不过三十岁,合情合理。2. 然后就写“我”和妻子分手,原因用妻子的话说“同你在一起哪也去不了”,妻子早有外遇多时,“我”却毫无察觉。简单设想一下,哪也去不了,就是说妻子早已往前走了,“我”却还留在原地,如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至于对妻子的动向一无所知。离婚的原因看上去在妻子,其实在“我”。其他关于“我”的描述,无非是一个自诩平凡不过,却时常会被人高看一眼的人(村上小说的主角莫不如此);一个已经过了青春的年纪,身上的非现实性却没有完全消失的人,其原因或许就是刻意维系的“哪也去不了”吧。3. 还有一个具有代表性却并不重要的人物,“我”的事业合作伙伴,一个日落之后的酗酒者,但仍不失为一个地道的正人君子。过着最为正常而不堪重负的生活,曾经是“我”大学时代唯一的朋友,现在心照不宣的注意在日落后不同他见面。更有趣的是虽然在《寻羊》中“我”的离去令合伙人如失去主心骨般方寸大乱,可到了续篇《舞舞舞》里他却仿佛反而因此解放了手脚,不拘手段将公司搞得风生水起了。4. 这本书里最重要的人物——鼠。《且听风吟》里家境优渥的小愤青,天生有缺陷的人,懦弱,因为无法克服的不断把人拖入黑暗的懦弱而选择逃避/自我放逐,同样也是因为懦弱而逃不开羊的阴影。羊与其说是邪恶的象征不如说是欲望的象征,鼠被羊入侵的代价是“我会成为一个与我不相称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进入羊所筑造的权力的核心等等美得令人眩晕的远景。“干吗拒绝?”于是就有了全书中最动人的表白——“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还有和你喝的啤酒……”鼠咽下话语,“说不清啊!”鼠是最接近青春的存在,如果不是青春本身的话。5. 耳朵漂亮得摧枯拉朽的女友。或许是书里尚未完全离开青春的一个角色,拥有完美的能自己选择打开/关闭状态的耳朵,具有非同一般的能力总能领“我”去到该去的地方。寻羊的旅程结束后便自行消失了,用鼠的话说,“她好着呢就是身上的什么完全消失了恐怕再也不能吸引你了,但那是早晚都要消失的,就如某种东西已经从你我以及好些女孩身上消失掉一样。”或许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吧,某些东西总要消失掉的,不外是这样或者那样,作家编织出有趣的人物和故事,无非是叫大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阵子罢了,正确答案什么的那是没有的。

关于耳朵

关于那个平面模特的耳朵的叙述,太神奇了。到底什么样的耳朵可以让一个本来长相蛋疼的女人,在露出耳朵以后变得魅力无穷。。。。。YYing

耳朵在哪里?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看着拥有漂亮耳朵的女人,到底怎样的耳朵才为止漂亮?没有第一二部的铺垫,羊男的出现让我措手不及,我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神奇的羊,它或许能影响着人类,但它的威力,始终让我回不过神。

与这个世界真刀真枪干?

--成为自我的选择羊的强大,鼠的伟大,“我”之凡人索求人的选择性就是这么顽固,顽固得近乎荒唐。也就是说,你本可以云淡风轻地活,然而,却无缘无故地受了伤。羊、鼠都毫无疑问的以自我欲求死死坚守内核信仰;“我”的凡人之形象,只有在宿命的激发下才会进入寻求自我的内核中,去找回失去的自我。--责任的逃避结尾的《十二瀑布居民点》:这年冬天格外寒冷,但没一个人死去,也没发生争吵和抱怨。他们唯一的武器就是与生俱来的贫穷。--坑其实是自己挖的。光阴的泥淖里,多少人,都是自己逗着自己玩。为了逃避的债务,以为逃离是解脱,其实只是换个方式来遭罪,而且更需要加上心理上的阴霾。好多时候,是自己把自己折腾累了,自己把自己纠缠烦了,然后,这个自己挣脱不开另一个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愿意自讨苦吃的人,但多少人每天都在自讨苦吃。也就是说,你还没与这个世界真刀真枪干呢,先在心底里,与另外一个自己厮打到不可开交。--欲海的自我毁灭羊的欲海:欧洲的中世纪,希特勒的法西斯,日本的军国主义,苏联的大清洗,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这些妄图消灭他人思维的恐怖主义是最终必败,反人性的逆生长,却一次次发生人类历史;不要让命运为你的贪婪埋单。在欲海里浮沉的人,个个都是亡命徒,为欲望亡命,是已经注定了的结局。太不要脸的人是不怕败,太要脸的人是不敢败。独裁者一生的宿命。他们只能往前走,也必须往前走。他们是这个世界走丢的孩子,喊也喊不回来。他们不敢转身,因为一转身,就会看见千疮百孔的心底,以及,委屈受尽的苍凉。

孤独的颓废,诡异的行径,迷惘中的一丝光束

喜欢村上的作品,尤其在精神无法集中的时候,只要看他的书就会旋即被卷入。欣赏村上倒不是因为他的《挪威的森林》,应该是他转型后的一系列作品,构思诡异,描述贴近每一个读者,有一种不得不随之而往的玄机在作祟,得读下去,非得知道个所以然,但屡被村上戏弄,到末了,仍然是得读者自己去猜结局的答案,因此,每每合上书本便怅然。也许因为这些,也总觉得村上的作品又那么雷同。并不能清晰回忆出每本书的特别之处。就像《寻羊》。有时候,倒是更觉着《东京奇谭集》里的那些个采访式的手迹更生动些啊。

很不错

我只能说这是村上最好的一本书,不但是思想的一次光怪陆离的旅行,还是人性的精科剖析。我想我不会忘记北海道的雪,北海道的山,还有深藏在心中的那只羊……

羊 是精神 书中的“我”给人的感觉是什么都不在意,只是生活下去 村上本人可能也是这样的一个老头吧,感觉《寻羊记》他是想到哪写到哪,温柔的流淌 但这种诚实的生活本身就显示一种力量。感觉村村上很有趣,他的思维也总是被生活中的普通东西吸引 ,有时很用力描述一个下午阳光打进能够看到空气尘埃的房间,很有趣。很喜欢他描述那种天空“想被剥了眼睑的眼球一样注视着大地” 书还是没怎么看懂 不过很喜欢他那种描述生活的方法 感觉不错

他说每一座城都是属于河流的

  春上最好的一本书,每个人多有不同的解读.  "每一座城都是属于河流的"他写到.  当时我正在去康定的长途汽车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车窗外正是奔涌的大渡河.一路上都和着条河相伴.它有时候宽些,有时候窄些,有时候慢有时候又快.重要的是它一直都在.经过城市,经过村庄,经过荒野.相比下来城市显得要脆弱得多.一座山就限制了城市的生长.  每一座城市都是河流造就的,最终城市也将归于河流.  人亦如此.

最爱

这是我最爱的村上春树。我爱鼠。虽然结尾的时候很俗套的鼠为了整个世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但这个在这本书一直没有在现实出现过的鼠让我深深着迷。

懂了又没懂

男主在女友的引导下去了正确的地方,最后女友消失,并且失去了吸引男主的特质(漂亮的耳朵),女友在这部小说里是怎样一种存在啊。羊男因为不愿意打仗而躲在深山里,可以被人看见却不能显示在镜子里,还可以接纳鼠的灵魂,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背部有星纹的羊进入过羊博士,右派头目和鼠的身体,他们三人都是十二瀑镇的人,为什么羊这么心仪十二瀑镇的人啊?也许再看一遍我也不会懂。

羊をめぐる冒険

  春树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青春已逝,每个人都只能认命地在这健全运转的社会机器中生存。一旦想依凭自己的直觉或责任做一次选择,他人的置评却往往是离经叛道。由于越战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在80年代初还没能完全消弭,书中的女友尚呈现出概念化的平面印象,但女友的耳朵却是春树式恋物的范本。一如三部曲的前两部中女友残缺的小指或双胞胎身着的连号球服。当年用了约略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这书,最令我难忘的并非通篇的奇谈和庞大的地下组织构成,而是女友的消失,以及最后鼠的出现。春树的叙事构架在这部书和《舞舞舞》中最为深邃完整。

邪恶的羊与马贡多一样的十二瀑镇---记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

最近学到一个词叫做"政治惊悚剧",于是想到手上刚刚读完的村上的《寻羊冒险记》或许也算得上是部政治惊悚小说了吧.从《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到这部《寻羊冒险记》,所谓的青春三部曲总算是看到尾声了.老实说,且听风吟几乎不成其为小说,弹子球开始有了传统意义上小说的感觉,一直到这本寻羊冒险记,我才真正觉得"啊,这是个完整的故事".然而村上自己表示写的时候,也是相当随心的开始了,没有大纲,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整理好思路就能够完成这样的作品也不得不让我感慨这个人还真是个天才啊.他说故事是自己冒出来的,是羊鞭策他写的.就像托尔金写中土故事一样,一开始他们就存在于那里,他仅仅是个记录者罢了.那么,对村上而言,羊又是什么呢小说中,它是邪恶意志的象征,进入右翼分子的身体中,掌握他的意志,驱使他建立起足以控制国家的组织,从金融,宣传,生活等各个方面渗透进社会.对于这个所谓真正掌握国家命脉的右翼"先生",村上显然是不屑的,他所表现出的政治态度,自始至终贯穿于他之后的诸多小说之中.羊的野心是建立百分之百的无政府观念王国,妄图抹除所有对立,却遭到了鼠与"我"的强烈反抗.鼠用死亡困住了羊.而"我"则炸毁了象征邪恶接班人的"黑西服"的野心.会安排这样的结局,想来也是村上本人的正义感使然吧.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写作《寻羊冒险记》时所设定的"十二瀑镇",是"先生"的故乡,同时它又何尝不是这个国家的缩影呢.在土著的引导下艰难跋涉的先民将这片不毛之地视为家园,拓荒,改造,经历一次又一次天灾,遭受一次又一次失望,但依旧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然而违背严酷的天气和可怕的蝗灾击垮的人们,却败在一次次的人祸上.被拉去参加侵略战争而死在异乡的青年们,因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被弃用的农田,受到繁华都市诱惑离开家乡被徒留的空壳小镇,十二瀑镇就这样有贫瘠变富裕,又从富裕渐渐萧条下来.就好像第二个马贡多一样,此地所流失的时光俨然又一个百年孤独.通过"我"的视角去看这段历史未免唏嘘,但小镇也好,国家也好,人类也好,历史不就是如此不断循环着的吗.诚如之前所言,羊代表的是一种邪恶的妄念,它曾经一度注入十二瀑镇,带来短期的生机,但终究因为水土不服而失败,这便是一个预言.从国家层面来说,它被羊博士从殖民地带回日本,从而进入右翼分子的体内,仿佛强心针般打入国家命脉,并驾驭这首巨轮往恶的方向驶去.从个人层面来说,被羊侵入的人虽然会获得强大的人格,完美的能力,但自我这个东西也就永远失去了.仿佛一个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被执念魔障了心,最后迷失了自我,甚至回想不起来本真为何,就如同鼠所说的"像用吸管吮吸一样把我吸干".即便得到力量,站在权利的核心又如何,我不再是我,得到再多也无甚意义了.而鼠说他喜欢自己的懦弱,痛苦和难堪.因为,这才成其为人.我想尽管村上老师表示自己并不明确羊究竟象征了什么,但他的作品始终传递出了一个信息,人也好,国家也好,在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时候,都不应该被邪念侵占控制,不择手段地一味追求强大,只会让自己变得冷酷残忍痛苦,终将遭到反噬.就好像书中被血瘤吞噬的"先生"就好像现实中战败受审的日本话说回来,虽然这部《寻羊冒险记》有政治因素在内,但脱离这些,纯粹从个人角度出发,也是格外发人深省的.老师在小说中提到羊壳的这个概念就很是值得玩味.所谓羊壳,指的是羊离开后的前宿主会变成一个空壳,徒留思想,却不具备表达出来的手段.就好像一个人拥有很多很好的构思与想法,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组织好语言来阐述;又好像没有绘画才能的普通人即便脑中展开天马行空的画卷,他依然不可能将他们绘制出来.羊对羊壳,如同天才应对凡人一样.我在阅读这部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会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羊的象征意义,仿佛自己就是这么一个羊壳般,心头思绪万千,唯独话到嘴边,笔在手上,却话不成话,句不成句.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的话,似乎也别有一番滋味呢.所谓寻羊冒险记,我们要找的并非那头邪恶的羊,而是这个寻找的过程,以及一种自我的表达手段,就像作家写作,画家绘画,音乐家谱曲一般,永远都不会达到顶峰,永远都找不到自己认可的最高境界,诚如村上在书中所言:"我一直以为人生就是那么一种东西,就是要四处寻找什么,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从12岁第一次摸这本书,到现在总算读完了

我跟这本书相爱相杀~几次尝试都没看完,这次终于看完了。才发现这本书真的不同寻常,对村上而言,形式只是载体,同样的形式可以写出不同的故事。这是个伪装成侦探小说的故事,故事之下,却是对政治和历史的反思,和对现代日本发展的忧虑。

有感

其实村上春树的名字,对于我来说有点绕。我经常会说成春上村树。认识位村上君的第一本书当然是《挪威的森林》。在我只知道有黑森林蛋糕的年岁里,找我那位对日韩文学颇有研究的女同学借来的,因为书的装帧和封面的风格颇为合意。至于内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我,只觉得这是一本黄书啊,而这位借给我书看的清纯小女生在我的脑海中亦没有看上去那样的清纯。 好了,其实现在要我来说《寻羊》我也说不太明白。可我终于知道为何我向大家问起这本书的时候,大家对这个故事的印象单薄得如泡过五遍的茶。主人翁寻找一只能够进入人的身体,操控人的大脑和意识从而建立一个自己的无政府王国的羊。这整部书就像是一根很细的枝干,上面缀满了各种厚重的枝蔓。这个一路听着古典音乐,喝着各种酒精饮料,和不同女人上床的侦探,破案和小资的夹杂和结合,让我看得很有点吃力。他所寻找的“羊”,应该不只是代表了人性中能够被轻易煽动和激发的邪恶的念头。“羊”的外表如此温顺而纯洁,用纯洁的容器装危险的内核,这表里不一才是真正的危险吧。 也许并不能清晰地记得故事,但故事里有那么几个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中第一个死去的人,一个跟谁都能上床的女孩,整天坐在咖啡馆抽烟喝咖啡吃零食听音乐和别人困觉,让别人买单。这个故事的开场就是主人翁去参加她的葬礼,她的死就和她的存在一样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个女孩像一个符号一样,没有名字。同样的,主人翁的妻子,也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女人。和老公的朋友偷情并最终选择和主人翁分手。他对着妻子常坐的椅子发呆,想起一部电影中的男子将妻子的直筒裙放在椅子上,假装她还在那里。而他的妻子连一条直筒裙也没有留下,将所有属于自己的东西都带走了,连合影也将自己的部分剪掉。可悲的并不是她的离去,悲伤的是她仿佛从未来过,而他仿佛从未有人陪伴在身边。这种孤独持续不就,第三个带着符号的女子出现了,她本人最有魅力的地方是自己的耳朵。平时不轻易露出来而用头发遮住,但是一露出耳朵就惊艳无比。主人翁对她的感觉仿佛是只拿走了她的耳朵,而主体完全可以消失不见。最后她失去了那种魅力,而他们也不会再见面,她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 不得不说村上是很会制造氛围的人。而我刚好就是喜欢文字做出的这种氛围。再晦涩的小说也好,只要是一本氛围上安静的氤氲的甚至有点令人难受的,我都会觉得喜欢。《寻羊历险记》里大段的对话也好,心理描写也好,都随时能给出那种无可奈何的氛围。不喜欢面对孤单,偏偏要面对孤单,不希望分别,又偏偏要分别,不想一事无成,却又奈何自己的懦弱。人的抗争是美丽的,就像是夕阳里昂首挺胸走向山下的西西弗斯一样,坦然面对巨石的滑落的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的妥协又同样是值得欣赏的,就像是安娜卡列尼娜不得不死去那样。那么如果我既不抗争也不妥协呢?就像局外人那样,拒绝用大众的标尺卡死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即便是受到了指责也要像对一切都无所谓的那样去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动,那样的人物也是有意思的。 寻羊的主人翁“同老婆已经分手,工作今天也打算辞去。房子是租的,家具什物也没值钱货。财产只有将近200万存款和一辆半旧车,再加一只到岁数的猫。西装全都是过时物,拥有的唱片也基本成了古董。没有名气,没有社会信誉,没有性魅力,没有才华,年龄也已不轻,说话总是不伦不类,说完就后悔。”自认为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失去的时候,准备开始一场历险。而在其历险的过程中,却仍旧继续着自己不咸不淡不紧不慢的做事风格。他没有一个历险记的主人翁应该有的魄力,没有名侦探柯南那样大声喊出“真相只有一个”的坚定,倒是非常喜欢絮絮叨叨着“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过,如果不是也没办法,反正已经这样了。。。。”诸如此类比较丧气的话,在抗争、妥协、游离这几种状态之间徘徊。 推荐我看这本书的人,十分喜欢这个故事。他说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个轻松缓慢又漫长的梦,夹杂着一些不合逻辑的冒险镜头。让他觉得放松,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就别去想了,不如做梦。也许吧,如果有耳朵漂亮的同伴,有神秘组织提供的大量的资金,还有那种反正一无所有也不怕再失去什么的决心,我也会去冒险去寻找并不存在的“羊”。

看村上可从这一本开始

如果想读村上,可以从这一部小说开始,这部小说包含有村上小说所有因素,技巧稍进,此时才华还未耗尽。反正他后期的小说就是把之前故事包装一下再次推出,叙述技巧也许熟练,但里面的东西完全不新鲜了,就像不新鲜的鲷鱼只能做红烧一般。我当然喜欢村上,村上年青时是优秀小说家,中年是流行小说家,后期是回忆录作家。

村上式寻找

村上春树的文风与写作手法大概是无法被模仿的,他完完全全的自成一家。村上春树的超现实主义,村上式的新奇庞大的隐喻,以及村上一直以来都在被吐槽的结尾。反正这就是村上自己的风格,每看一遍都可以被输入更多的东西,甚至是颠覆性的想法。村上的书不容易理解,不容易轻松的把握住作者的思路与逻辑,但是更神奇的是,村上春树的每一本书的阅读流畅度实在又是太高了。无论多厚,似乎都可以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读完。以前看书向来都是略过所有的序,前言,导语,觉得它们会影响我的阅读体验。阅读的过程就该是一个人在森林里摸索寻觅的过程,不该有一个外人,一个上帝视角给你固定的指引。这回读《尋羊冒險記》就是很作死的读了林少华先生写的序,林少华也算是村上春树在中国的代言人嘛,怀着一种对二次创作者敬仰的心态读完了序。鼠和羊指代的究竟是什么,两只动物都是看起来卑微的,攻击力低下。尤其是羊看起来似乎人畜无害,柔软懦弱,却不知道怎的就成了邪恶的代表,日本军国势力的象征。因为这种先入为主,之后一直在持续的代入,一切都说的通。但似乎一切又没有那么的显而易见,那么容易看破。本书体现也是经典的村上式寻找。村上小说里面的男主好像都在寻找一些东西,在森林里面碰撞,迷路,目睹一些东西的消失与复现,仿佛受到冥冥之中命运的牵引,然后去找回一些东西。没有读过村上的每一本书,但大体也可以感受到他所自成体系的逻辑森林,他用那些庞大的隐喻构建起的世界,他所信奉的孤独与爱情。《挪威的森林》是一本很现实主义的小说,相对村上其他的小说而言,这不是他通常的风格。村上自己也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才真正象征了他的风格,那《尋羊冒險記》就是这种风格的开端。而像《海边的卡夫卡》可以让人比较清晰的感受到村上努力用隐喻建构起的逻辑,以及在出世入世,魔幻现实之中穿行融化的引力。《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并没有觉得是多么大的突破,大概和《挪威的森林》时期的村上有一丝丝的类似,而且结尾也是一如既往地虚无。但是虽然常常觉得村上构建起来的世界属于一个虚无之境,没有依靠的支点。而每一个男主也都呈现出一种非现实的人格,带有一种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魅力与颓靡。可是读到最后,尤其是他后期的作品,会觉得一切雾气都散开了,那些虚无的部分其实都熨帖着大地。《多崎作》里面有一句话‘’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那时,我们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拥有能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地烟消云散。‘’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村上赋予的一个总结,那些不可把握的孤独,悲从中来的空洞,没有开始没有结尾的爱情以及彷徨而又无比坚定的寻觅,都在此时此刻内化成了内心里面的一种信念,而怀有这种信念大概是能保持住每一个自我的唯一办法。


 寻羊冒险记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