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十七岁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寂寞的十七岁

出版社:花城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36055155
作者:白先勇
页数:229页

作者简介

《白先勇文集(第1卷):寂寞的十七岁》收录了白先勇1958-1961年,1963-1965年两个时期的创作。广东省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白先勇文集》是迄今为止搜集白先勇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各种文类都收齐了。小说、散文、论文、戏剧、电影脚本、访问、对谈,统统有,可以说相当全面的呈现了白先勇这些年的文学活动。

书籍目录

序一  欧阳子序二  王晋民  第一辑  寂寞的十七岁  金大奶奶  我们看菊花去  闷雷  月梦  玉卿嫂  黑虹  小阳春  青春  藏在裤袋里的手  寂寞的十七岁  那晚的月光  第二辑  纽约客  芝加哥之死  上摩天楼去  香港——一九六○  安乐乡的一日  火岛之行  谪仙记  谪仙怨  夜曲  骨灰  蓦然回首白先勇写作年表

编辑推荐

  本书为《白先勇文集》的第一卷。本书集中了白先勇1958-1961年,1963-1965年两个时期的创作,包括处女作《金大奶奶》,早期代表作《玉卿嫂》,中期代表作《芝加歌之死》、《谪仙记》等,题材多样,风格多变,其创作成熟期的许多优秀作品皆可以从中窥见雏形。小说所表达的是一种不变的人性,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战争爱情。  白先勇是当代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  ——夏志清  我写作,因为我希望将人类心灵中的痛楚转变成文字。  ——白先勇

前言

  广东省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白先勇文集》是迄今为止搜集我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各种文类都收齐了。  小说、散文、论文、戏剧、电影脚本、访问、对谈,统统有,可以说相当全面的呈现了我这些年的文学活动。比较特殊的是,这个集子也收入了两本分析评论我作品的著作: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以及刘俊的《悲悯情怀》。  欧阳子是我在台湾大学外文系的同学,当年我们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这本杂志持续出刊达二十多年,我的短篇小说大部分发表于《现文》,而我又常常与欧阳子讨论文学创作的问题,因此,她对我写小说的心路历程可谓了如指掌,在七十年代中期欧阳子终于写下了《王谢堂前的燕子》这部评论《台北人》的精心杰作。欧阳子自称这是一本《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事实上,这是欧阳子全面深入探讨《台北人》主旨涵义及小说艺术的一部论述巨著。欧阳子本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分析小说家,深谙小说创作原理,在这本论著中,她采用了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至巨的“新批评”(NewCrificism)方法,扣紧文本,由微观人手,从字里行间,解读出小说背后历史文化的宏观意义,《台北人》一共由十四篇短篇组成,欧阳子每篇都从不同的观点切入,层层剖析,将埋伏在小说写实架构最底层的象征内涵,挖掘出来。大陆美学评论家余秋雨教授在一篇论《台北人》的文章中曾如此称赞欧阳子这部书:“用心之细,联想之妙,让人叹为观止”。我也有同感。犹记当年,每读到一篇欧阳子评析《台北人》的这一系列论文时,就不禁感到一阵意外的惊喜,她能洞悉作者朦胧幽微,下意识中的创作动机明察秋毫,一一剖解,而又能解说得如此精微周到。叹服之余,我亦不禁庆幸,《台北人》终于有了解人,觅得知音。  《悲悯情怀》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俊撰写的一本“白先勇评传”,我的童年是在大陆度过的,但我的作品却都在海外台湾美国完成,时空的阻隔,大陆的读者与批评家对我作品的反应,令我十分好奇与关注。刘俊教授这本《悲悯情怀》让我看到了大陆学者对海外台湾作家异中有同的特殊视野。刘俊教授这部著作用功甚深,立论精辟,而态度又是出奇的包容。我很高兴,刘俊教授允许将《悲悯情怀》收在文集中,对我的小说创作的阅读,起了导航的作用。  这部文集,是由中山大学王晋民教授主编的,王晋民教授是第一位将我的作品引介给大陆读者的“功臣”。我非常感谢他替这部文集撰写的长序。执行编辑詹秀敏女士也为这部集子花费了惊人的心血,在这里,我要特别谢谢她。  2000年1月31日

章节摘录

  白先勇作品的细腻、含蓄、深沉、优雅的艺术风格  白先勇在艺术上的重要特色,是他的风格细腻、含蓄、深沉、优雅。细腻,使人感到他对生活的描写异常酷肖,逼真;含蓄,令人感到他的作品耐人寻味,韵味无穷;深沉给人以情绪上的有力感染;优雅给人美的享受。形成作者这种鲜明风格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一、在题材选择、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方面,白先勇的小说明显受到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细腻风格的影响。  和《红楼梦》相似,作者善于描写没落的贵族阶级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人情世态、社会变迁。如《游园惊梦》描写的是一个贵族妇女参加一次宴会的经过及对昔日豪华生活刹那间的回忆,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今日台湾旧官僚贵族的没落及其凄凉的心境;《梁父吟》描写的是一个老官僚和幕僚在日常生活中的闲谈,但却反映了国民党的逐渐衰败及父子之间的新老一代的思想冲突;《国葬》描写的是一个国民党的旧官僚的送葬场面,但却反映了今日台湾政权气息奄奄、日薄西山的景象。就是故事发展时间较长的作品,也是以日常生活为主,很少选择重大的事件和强烈的冲突。如《永远的尹雪艳》描写的是一个舞女的日常生活,但却给我们展示了台湾上流社会的荒淫无耻的图画,深刻揭示了这个社会必将灭亡的原因。这种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手法,明显地是受到《红楼梦》的影响。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衣饰的精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也令人想起它与《红楼梦》的密切关系。如《梁父吟》中的朴公、《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花桥荣记》中的卢先生、《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的王雄、《岁除》中的赖鸣升,其外貌衣饰的精细描绘,都十分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经历和心境。作者不仅善于通过一个人物的外貌衣饰来刻画他笔下人物的性格,而且极善于通过人物外貌、衣饰的变化来体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一把青》中的朱青、《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的王雄、《花桥荣记》中的卢先生,其性格都是发展变化,而且往往前后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这些人物,作者都很好地利用了外貌衣饰的变化去表现他们性格的变化。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往往在未看到人物的语言行动变化之前,先从人物的外貌衣饰的变化中,看到了人物性格和精神世界的改变。  作者尤其擅长于通过几个人物的外貌衣饰的对比来进行人物之间的性格对比。《游园惊梦》就是这方面极成功的例子。这篇小说写了四个贵族但她们穿戴都不同:赖夫人穿珠灰色旗袍,戴了一身玉器;窦夫人是身穿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手戴钻戒和白金镶碎钻的手串,足穿高跟鞋,头插珊瑚缺月钗,一对寸把长的紫瑛坠子直吊到发脚下来;蒋碧月却穿了一身火红的缎子旗袍,两只手腕上,铮铮锵锵戴了八只扭花金丝镯,脸上勾得十分入时,一头蓬得像鸟窝似的头发;钱夫人穿的是颜色有点发乌的过膝旗袍,才去西门町红玫瑰做的头发,刚才穿过花园吃风一撩就乱了。在这里,我们不必看故事的内容,也大致可以推测出她们的不同的地位、身世、个性和心境,看到老贵妇人赖夫人的年老和庄重、新升贵夫人窦夫人的雍容矜贵和志得意满、蒋碧月的佻和放荡、钱夫人的落魄和凄凉。  作者对环境的精雕细刻也无不与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息息相关。如《梁父吟》中描写朴公的客厅是古色古香:一壁上挂着一副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徵明画的寒林渔隐图;两旁的对联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的苍劲雄浑;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却是汉魏的碑体,乃是展堂先生的遗墨;靠窗左边是一张乌木大桌,桌上的文房四宝一应齐全……桌上单放着一部翻得起了毛的线装《资治通鉴》。这些描写,我们一看而知朴公是国民党中的封建官僚。但是,在《游园惊梦》中,作者对窦夫人的客厅作了完全不同的描写:厅堂异常宽大,呈凸字形,是个中西合璧的款式。左半边置着一堂软垫沙发,右半边置着一堂紫檀硬木桌椅,中间地板上却隔着一张两寸厚刷着二龙抢珠的大地毯……这段描写所以与《梁父吟》中朴公客厅的描写不同,绝不是为了文字的变化,而是反映出这个客厅的主人公,即取代钱将军昔日位置的窦瑞生,已不是如朴公一类的完全的旧式的官僚,而是资产阶级化了的封建官僚。从这些客厅的描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台湾上层社会的变化。  《思旧赋》对环境的精细描写也是十分成功的。作者对主人公李长官的家作了这样的描写:李宅那两扇大门朱漆剥落,已经沁出点点霉斑的桧木。李宅是整条巷子中惟一的旧屋,前后左右都起了新式的灰色公寓水泥高楼,把李宅这幢木板平房团团夹在当中。李宅的房子已经十分破烂,屋顶上瓦片残缺,参差的屋檐,缝中长出了一撮撮的野草来。,大门柱上,那对玻璃门灯,右边一只碎掉了,上面空留着一个锈黑的铁座子;大门上端钉着的那块乌铜门牌,日子久了,磨出了亮光来,“李公馆”三个碑体字,清清楚楚的现在上面。  这些环境描写,都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官僚阶级昔日的豪华与气派;今日封建阶级官僚阶级的没落,资产阶级正在升起,并且正在日益进逼和取代旧的官僚阶级。  中国小说和西洋小说的一个显著区别,是西洋小说运用比较多的叙述和直接的内心剖析,但中国小说却比较多的运用人物自己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白先勇的小说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善于运用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很少旁白式的插叙。白先勇总是十分冷静,和书中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的客观冷静的具体描绘,让读者去理解人物。如《一把青》里的朱青,丈夫死后,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作者在作品中从头至尾都没有用过一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或说明她的性格的变化,而完全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特别是通过她的语言行动的前后对照的客观描写,去表现她已由一个纯洁、腼腆的黄花闺女变成了一个心如槁木而又玩世不恭的交际花。  二、白先勇具有比较深厚的我国古典诗词的素养,往往善于在小说中创造诗的意境。在小说集《台北人》开头的扉页上,作者抄录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此书的主题诗。在小说集《纽约客》开首处,作者转引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来表现书中人物的心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在这两个小说集中基本上都已经创造和表现出来了。《台北人》收集了作者的14篇小说,特别是其中描写贵族阶级没落的如《思旧赋》、《游园惊梦》、《梁父吟》、《国葬》等,比较好地再现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种荒凉、破败的没落情景。小说集《纽约客》中描写的“无根的一代”脱离祖国,而又看不到出路,从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悲哀心情,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境和诗情也十分合拍。由于白先勇的小说注意创造诗的意境,因而使作品更耐人寻味,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吸取西方文学的表现技巧,运用意识流、象征、暗示等手法来为自己的作品服务。  在刻画人物方面,特别是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写法,多以形写神,由外入内,通过人物外在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少有直接的心理剖析。西方小说则不同,它往往通过意识流、象征、暗示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白先勇的小说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在继承我国小说传统的基础上,比较恰当地运用了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的表现技巧。作者根据作品的题材和内容,既大胆运用意识流,而又不滥用意识流,因而取得了比较好的艺术效果。如《游园惊梦》中钱夫人在窦夫人的晚宴上五次回忆昔日钱公馆的“豪华”与“气派”的意识流动。

图书封面


 寂寞的十七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又是如何会进入我书单的呢?美男子,年轻时。现在的话,有点奇怪。我不是学者,不需要研究。好久没看这种纯文学了,仿佛有种重温高中语文课本的感觉。想看他的《游园惊梦》,在现场。名家那么多,只消看过名篇即可,我想。100511晚外公家
  •     我还记得《孤独六讲》里提到的孤独与寂寞的区别:如果孤独是一种孤芳自赏的美,那么寂寞会让人发慌。很高兴大学给我一个轻松安逸的环境能闲散度过青春岁月,但是免不了路人甲乙丙丁的烦扰。我把烦我的人看成流动的NPC,他们只存在这个特定的场景,时限是4年,等到2年后的今天,各奔东西,去无留意。而我温存的仁慈并不会因为没有未来而减少,你不知道我会内疚,你不知道的事很多。也许我知道很多,但是我不会说。静静的期待时光流逝,在珍惜与荒废之间,我在等待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会好很多,也不会太坏。不能逃避的20岁寂寞,得过且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霹雳布袋戏里面有个我很喜欢的人物叫,苍。不知其事迹,只知人如其名。“黑是唯一可以包容所有颜色的终极之色,正如“苍”之一字有无限的可能性,黑之一色同样如此,苍海纳百川,苍黑纳百色,一样的说明了苍这个人的性格,同时也是道家所崇尚的境界:包容,化解,顺其自然,而又自强不息。苍,只有一个字。苍茫,苍冷……广漠无垠的时空,有无限的可能。苍天不仁,以天地为刍狗。淡然注视那无限的可能衍生和消亡,是博大坚毅的感情。因而被很多人深深信爱着,以为心灵的寄托和依靠。”君子坦荡荡,坦然是我对他的界定,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坦然面对20岁的寂寞,来挽救未来不确定是不是会寂寞下去。
  •     先读了台北人,后读寂寞的十七岁,感觉到白先勇创作的圆熟,无疑,台北人与寂寞的十七岁一脉相承,人物都有一种甩不掉的悲戚的宿命感。或许文如其人吧,世家的没落,时代的更迭,国度的变迁,都是最使人落寂、伤感的,偏偏这些都集中在白先勇这一代人特别是他的身上。难怪夏志清说白是为死人化妆,这倒也很好的把白的写作风格形象地说明了。旧时代,旧地方,旧人物,旧感情,有点像在看一出出台湾拍摄的民国时代的悲情剧。每个时代的作家都有一个时代的跨不过的坎,都是一种时代情怀,如大陆的知青时代,和台湾的眷村的回忆,简单说就是20世纪的末代王朝的遗老的白头宫女叹。白先勇的高明之处是紧紧抓住他的时代的人文情怀——悲、离、恨,并且把它上溯到红楼梦,与红楼梦的伟大衔接起来,然而也正是过于沉浸它,最终无法脱离、超脱它。东方文化,是讲求脱离俗世红尘,出世超脱的,然而,因为过于执着着这一种文化,有时候反而无法修成正果。

精彩短评 (总计73条)

  •     不是他不够好,只是专业课上被逼着读的感觉很飘渺。( 2011.5.5-2011.5.10)
  •     五月天阿信推荐。怎么讲,所谓“坏学生”的青春寂寞。坏学生,不一定不是好孩子喔,只不过,成绩,比起兴趣、爱好来,在家长眼里,会更重要。
  •     卢图借 东方504看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262085/
  •     买来收藏的。白先勇的文字一看就能看出幼学深厚,了不得
  •     白先生的小说总能引人入境,让人不知不觉就走入小说主人公的世界
  •     玉卿嫂
  •     对是对就是已经过去了
  •     早期的作品也不错,总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青春
  •     看到最后很凄凉,很悲伤
  •     兼顾了文学性易读性,好看的作品
  •     文笔有点儿张爱玲的感觉。
  •     喜欢白先勇的文风,有点伤感有点凄凉,想说的很多。
  •     对读的可能
  •     内容不用多说,就是设计应该更好一点!
  •     这一系列的白先勇文集感觉包装朴实且内容充实,适合真正想读该套书的人。

    之前也有关注过另一出版社的该系列,米白色硬封皮,看起来精致,掂起来轻巧,但是翻开一看,里面的排版不够实际,一页上字数少且行距大。
  •     我喜欢他。
  •     没看完,所以还是不乱评论了
  •     如果他寂寞的只有十七岁那年,那想必我会有很多个寂寞的十七年
  •     前言中白先生的一些文学理论对我帮助很大 特别是观念的选择上 第一次了解到文学的理论性的价值 最喜欢寂寞的十七岁 次之那晚的月光
  •     白先勇的笔调虽然忧郁 但能让我们真实的领路那个时代
  •     与白先勇的其他作品相比显得稚嫩些 但也引人思考
  •     陈晨推荐
  •     一口气买了好几本白先勇的书,短篇确实不错,很喜欢这种对人物的描写
  •     到底是有多寂寞的少年才会自己给自己打电话说心里话呢?
  •     你我都有过寂寞的十七岁、
  •     如果是09年出版的书,封面设计可以更考究些。
  •     读白先生的文字,很舒服。
  •     我其实特别不习惯白先生这张昆曲范的脸……没有亵渎或者其他贬义,只是……真的,封面直接红底……我更习惯些……不过确实,白先生确实称得上是台湾文坛的翘楚之一!
  •     半个世纪前的台言,就是每看完一篇都要冷静冷静,释放一些负能量,才好继续。
  •     就像一杯温开水
  •     里面的玉卿嫂犹好,初显大师的风采。比台北人青春,但也定下了凄艳的调子。冷静,美艳。
  •     月梦,月梦。白老果然是啊。
  •     《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白先勇文集第一卷。
  •     个人推荐花城版
  •     这本书里包含寂寞的十七岁和纽约客,之前不知道,又多买了本纽约客,花了冤枉钱,只能当礼物送过别人了
  •     写的真好~
  •     每个年龄段其实都寂寞,觉得应该叫十七岁的寂寞。
  •     十七岁的时候买的和17岁多少有点关联的书 在23岁来临之际 翻完最后一页 不是拖延症 是看懂
  •     有点幼稚 估计白先勇那时候还真的挺寂寞的
  •     果然早期写的还是不如晚期成熟啊。
  •     台湾一流作家的经典文集,怎么会差呢
  •     先勇仿佛是受了。。乔伊斯的影响 = =写出来的东西。颇有都柏林人的感觉。。
  •     高中就在图书馆看过了,还是忍不住买了本,实在喜欢白先勇写的小说!
  •     月梦最腐 金大奶奶最可怜
  •     这本收少作,白先勇是有才华的,只是当时尚不会控制。书末76年所作自述<蓦然回首>就好得多,写丧母去国之痛明白深沉,令人动情,可与<树犹如此>并读。
  •     印刷质量不错,小说也很好,读了很有用。
  •     就像三毛,雨季不再来
  •     喜欢白先勇的小说,真是经典之作。
  •     还好了,就是有点贵了点,再便宜点就好了
  •     把以前读过的也挖出来,增加“读过”的数量,一种无聊的成就感,呵呵
  •     也只有《玉卿嫂》和《谪仙记》是我喜欢的风格,其余大都西洋技法过于浓厚,而西洋技法的短篇读起来还是觉得膈应。
  •     写同性爱的那一篇好细腻
  •     内容好,封面设计不太好,出现个人像,为什么?
  •     白先勇的文章还是很值得一读的,这套书值得收藏。
  •     2016.3.19凌晨。夜读金大奶奶1958、玉卿嫂1960、寂寞的十七岁1961、芝加哥之死1964、谪仙记1965。以上为白期创作代表。分两个阶段,前三篇以第一视角写少年成长中经历之人事,或大陆之下层女性之悲剧,或自身同志爱欲。第二阶段为展现旅美人之无根性,吴汉魂和李彤的死各有因由。白先生后期创作台北人之苍凉,下层人之不幸,前两阶段已有端倪。寂寞一篇更是同志文学之发轫,五十余年前在华文文学可谓超前,其文中杨云峰新公园之遭遇,更是孽子之前影。
  •     文笔的确很寂寞
  •     我是爱极了他的。。。
  •     技巧、文字均不如《台北人》纯熟,特别是第一辑“寂寞的十七岁”,模仿西方现代小说的痕迹非常明显,仅有《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等篇目特别出色;第二辑“纽约客”中的《芝加哥之死》、《谪仙记》等极佳,余者仍不及《台北人》的整体水准。但白先勇就是白先勇,他的最差的作品也是一般作家所望尘莫及的。不是白先勇最好的作品,但仍然是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     有的故事是真的好,而我的青春也是一般寂寞與孤獨,現在也是。
  •      看最后白先勇的叙述说是 年轻时写的 真的很不简单啊 他的寂寞的十七岁 简直就是我的翻版
  •     我写作,因为我希望将人类心灵中的痛楚转变成文字——白先勇。如果说,写孽子的时候,白先勇多多少少有了种超然的态度,而这些早期作品,敏感少年的心,飘荡在笔尖纸上的思绪,使痛楚来的特别尖锐~
  •     这本他早期的小说,写作风格有些过于浪漫化, 总觉得他更多着墨在写环境、氛围和熏陶的东西, 小说的地方稍微轻了点 不过还是很喜欢《金大奶奶》《玉卿嫂》和《纽约客的许多篇文章。 《寂寞的十七岁》这篇风格很像《麦田的守望者》
  •     非常好的一本书,写的强!
  •     小说集,读起来感觉很奇怪,想起了之前读张爱玲的感觉。每个故事都是关于普通人的,但是将内心世界放大了,好像内心又是另外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外表和内心双重性表里不一。风格很奇特,文字拼凑在一起很压抑,就像夏天暴雨之前空气的感觉,沉重夹杂灰尘的腥味。关于人性的灰暗面,关于对待同性恋的方式,对待爱情的期盼和态度,关于想象与现实的巨大差距。结局大多不太好,主人公执念太深,或者过于决绝,导致了一个又一个悲剧。人物心理描写和场景烘托很到位,但是相比于《孽子》主观感觉差了很多。
  •     十七岁的时候读的寂寞的十七岁。这本书里有白先勇年轻时候的照片,真的很美。时间真是让人唏嘘。
  •     白先勇的文字是经过雕琢的精细。
  •     值得好好收藏,闲来读读确实不错1
  •     因为孽子的电视剧而看了小说,因为看了小说而认识白先勇,我无法告诉你他的作品好不好,我只能说我被感动了...
  •     张爱玲风格。但沉重又有过之
  •     《玉卿嫂》真的很喜欢。白先勇绝对是台湾文坛中最闪耀的星。
  •     感情描写永远那么细腻 读着读着就要落泪了
  •     女人都这样寂寞,这样傻……
  •     这个封面看得我笑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