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软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帝国的软肋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
ISBN:9787802255234
作者:(日)陈舜臣
页数:512页

作者简介

任何强大的帝国都有其软肋,所谓大厦将倾、英雄迟暮,所以历史总有些让人痛心疾首。刘氏皇族经营起来的大汉帝国,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尊严与底气,却终被诡谲的历史点了死穴。
谈起中国文明,千载之十。仍然令人神往,又每每让人惊叹的是——汉朝。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到公元220年汉献帝被废,除去王莽的短暂篡权,大汉王朝统治中国达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一统江山时间最久的王朝,汉民族,历经了与匈奴等民族无数次的残酷鏖战,终于确立了日后华夏民族在东亚大陆的轴心地位。
此时,华夏民族已经历过生命力和创造力勃发的轴心时代,开始进入全面开拓和扩张的时期。刚刚走出血与火涤荡四野的上古时代。身上还残留着粗犷的野性和蛮勇的气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又为其蕴蓄了颠覆乾坤的能量和智慧。华夏大地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亚洲之格局为之焕然一新,余波所及,一直到遥远的西方世界。正如高祖在《鸿鹄歌》中所唱:“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如此雄强的汉却在骤然间停止了一颗强悍心魄的跳动,轰然倒塌的巨大帝国,是什么插入了它的软肋?
著名历史学家柏杨生前高度推崇,畅销日本三十余年,再版四十余次,狂销二百余万册,被誉为“中国权力游戏的白皮书”。

书籍目录

一 天下一统二 谋议复仇三 铁球飞翔四 博浪沙始末五 太公兵书六 亡命之日七 巨星陨落八 阴谋九 鸿鹄之志十 陈胜吴广十一 真与伪十二 分裂十三 纷乱四起十四 混沌之世十五 兵力问答十六 战云密布十七 双雄出阵十八 西进之路十九 动荡中的咸阳二十 吉祥之地二十一 鸿门宴二十二 火烧咸阳二十三 天下复乱二十四 楚汉争霸二十五 大军师退场二十六 项羽疲于奔命二十七 迎接决战二十八 拔山之力二十九 消失于乌江三十 巅峰时期三十一 韩信失势三十二 匈奴抬头三十三 勿做勉强之事三十四 功臣连连亡三十五 大风起兮三十六 皇帝病倒三十七 后宫残虐三十八 吕后专权三十九 黄昏四十吕 氏灭亡四十一 天下重归刘氏四十二 吴楚七国之乱四十三 爱憎之火四十四 女人之争四十五 女人的陷阱四十六 武帝登场前夕四十七 少年皇帝的雌伏四十八 皇后败退四十九 奴隶成为将军五十 新风气五十一 老将不死五十二 射上岩石的箭五十三 时运不济五十四 憎恶之火五十五 倾国佳人五十六 二师将军征西五十七 蒙受污名五十八 生于异域五十九 武帝年迈六十 哀情何其多六十一 保全霍光体制六十二 废帝始末六十三 谋杀皇后六十四 庶民皇帝六十五 所爱唯卿六十六 和平时代六十七 昭君的故事六十八 王莽出仕六十九 纷乱的后宫七十 老套七十一 皇位在望七十二 汉一度灭亡七十三 再见绿林七十四 赤眉造反军七十五 绿乎?红乎?七十六 天下大乱七十七 遍地皆皇帝七十八 娶妻应如斯七十九 日本登场八十 深入虎穴八十一 皇帝个个年幼八十二 后门之狼八十三 皇帝生意兴隆

编辑推荐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以日本最为推崇的中国历史启蒙著作、宋代学者曾先之编纂的《十八史略》为底本,以独特的史家眼光和鲜活的小说笔法,描绘了中国从远古到两宋王朝衰落的四千多年历史,堪称:部独具风格的简明中国通史。任何强大的帝国都有其软肋,所谓大厦将倾、英雄迟暮,所以历史总有些让人痛心疾首。刘氏皇族经营起来的大汉帝国,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尊严与底气,却终被诡谲的历史点了死穴。著名历史学家柏杨生前高度推崇,畅销日本三十余年,再版四十余次,狂销二百余万册,被誉为“中国权力游戏的白皮书”。《小说十八史略》是陈舜臣最有影响的史学巨作。

内容概要

陈舜臣,日本著名作家、历史小说大师。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之后发表《三色之家》《弓屋》《愤怒的菩萨》等小说,以严谨的结构和独特的风格确立了在日本推理文学界的地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耶律楚材》《秦始皇》《郑成功》《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诸葛亮》《秘本三国志》,等历史小说名篇,以其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赢得广泛赞誉,一次次掀起日本读中国史的热潮。
身居海外,远观国史,成就于陈舜臣独特的历史小说风格。他也是日本文艺界近四十年来得奖最多的实力派畅销作家,曾先后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每日出版文化奖”“神户市文化奖”“读卖文学奖”“吉川英治文学奖”等日本文学大奖。1992年,陈舜臣获日本文化界的至高荣誉“朝日奖”。
《小说十八史略》是陈舜臣最有影响的史学巨作。该书以日本最为推崇的中国历史启蒙著作、宋代学者曾先之编纂的《十八史略》为底本,以独特的史家眼光和鲜活的小说笔法,描绘了中国从远古到两宋王朝衰落的四千多年历史,堪称:部独具风格的简明中国通史。全书从历史细节着眼,深入历史核心,透视历代帝王权力法则,贴近古人日常生活,惊险动人的权术谋略和安身立命的生存智慧贯穿始终,真正扣住了千百年来中国古代历史的核心关键。

章节摘录

一 天下一统成为天下之主的秦王政——始皇帝,意图将天下人才据为己有。“宋子有一位击筑名手”的消息一传开,改名换姓的高渐离,便被请到始皇帝面前。楚灭亡的翌年,燕和赵也相继被攻灭。亡国的燕赵,只残存着分别逃向辽东和代之地的亡命政权。秦此时已有余裕派兵至域外。燕王喜和赵王嘉皆被俘获。未灭者只剩齐一国。齐虽然是山东富强之国,但孤立后已无多大威力。王翦之子王贲,由燕南下攻打齐而擒获齐王建,使齐灭亡。至此,六国已悉数被灭。除了韩由内史腾攻灭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王贲父子所讨灭。秦王政根本用不着亲征。这是历史上未曾有过之事。春秋战国五百年动乱至此告终。若仅就战乱局面观照,则无法真正了解这五百年历史。原本仅限于黄河中游流域的中原文化圈,在这五百年当中,已扩及中国各地。由于政治体制赶不上扩张速度,因而呈现诸侯割据之形态。但,“文明出自同一根源”之意识,已深植人们心中。通过战争使中国统一,也是一种方式。只是,着实让人们吃了不少苦。——动乱原因在于有实力者的割据。一统天下的秦王有了此一想法。——不能使诸侯存在于各地。为了安顿统一后的天下,秦王有此想法是当然之事。春秋时代以“公”为名的诸侯,进入战国时代后,公然以“王”自称。——不许有“王”之存在!秦王政推演自己的理论,得到了这个结果。而这显然矛盾。因为政本身就是秦国之“王”!“‘王’这个称号有更改的必要,你们好好研究吧!”他对重臣们下了命令。丞相王绾、御史大夫(事实上之副丞相)冯劫、廷尉(兼最高法院院长及检察总长身份)李斯等人经过共同研究后,将所得结论上奏:“五帝所支配的土地只有方千里(当时之一里约为四百公尺),而陛下已平定天下,因此,功绩远较五帝为大。据传,往昔有天皇、地皇、泰皇之称谓,其中泰皇尤为尊贵。臣等认为以‘泰皇’之称号代替‘王’,最为适宜。”“泰皇……”政呢喃着说出这个字眼。这不是新称号,往昔有人使用过。政想要的是从未用过、完全崭新的称号。“把泰皇的‘泰’字去掉,留下‘皇’字,同时取五帝的‘帝’字,就定为‘皇帝’吧!”皇帝——我们所熟悉的这个名称,原来是此时创造出来的。那是政即位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之事,他当时三十八岁。“据说,太古时代有号却无谥。王者死后,依其生前事迹,定适当谥名追赠,是后来的做法。但这个做法甚为不妥,儿子评断父亲,臣属评定君主,怎么可以有这种事情呢?因此,谥法非废止不可。现在起,以我为始皇帝,后代依序以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称呼,使我朝传到千万世之后吧!”政如此宣言。本书在以下部分就以“始皇帝”称呼他。统一后的天下大得令人难以想象。由于这是公元前两百多年前之事,交通、通讯尚不便,连担任实际行政业务的官僚都不知如何着手作业。丞相王绾因而上奏,道:“燕、齐、楚等偏远之地,中央实在无从管理。尚请皇上立诸位皇子为王,以统治各地。”关于这一点,《史记》有如下记载:始皇下其议于群臣。也就是说,始皇帝将丞相“应将亲王册封各地以利统治”之提案,交给群臣研究。于更改王号之际, “皇帝”这个称号虽然是他自己创造的,但在这之前,他也垂询过群臣意见。被视为极端专制独裁的始皇帝,并非任何事情都由自己决定,而是时耐垂询群臣意见的。战事亦复相同,他几乎都交给将军们决定,自己从未亲征过。他之所以能成功地平定天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这一点上。关于在各地封王一事,重臣中赞成者居多,唯独廷尉李斯坚决反对:“周朝以一族册封各地,后来由于亲属意识变得淡薄,弄到彼此攻讦犹如仇敌的地步。册封功臣,情形与此相去不远。周朝建国功臣太公望受封齐之地,但齐为周朝做了什么?因此,亲王或功臣可以给予赏赐,却不可使之支配土地。”听完众人见解后,始皇帝才下了结论:“李斯之言甚是。天下人民所以受罪,全是因为诸侯和诸王自立的结果。”他不是在宫殿这个安逸环境中成长的帝王,而是以人质之子的身份在外国长大。父亲逃亡后,在无人庇护的情形之下,遭人白眼,并且尝过不少苦。因此,他有市井小民的生活经验。民间痛苦,他是切实了解的。秦遂取消将诸侯配置各地的封建制度,实施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由中央任命各地长官之郡县制度。后来的中国,虽然有过封建制度复活之事,但迄今为止,再也没有如诸侯之大领主分立的现象。虽然其问有过三国及南北朝时代的分裂,然而这只是一时的反常状态,甚至连当时的人都持着“天下终须一统”的认知,并且以此为建设国家的目标。语言不同,文字不同,度量衡单位也不同——这些东西因国而异是何等不方便之事,这一点,有流浪他国经验的始皇帝相当清楚。举例言之,道路情形也是如此。当时的交通工具以马车为主,因此,每一条马路上都有由车轮压过而成的轨迹。驾驶马车时,使车轮嵌入这个轨迹,就容易行走。只是,马车车轴轴辐各国不一。这是有原因的。当时的战争,通常使用由数头马牵引的战车。而为了防止敌军入侵,有效方法之一是使路面轨迹宽度与敌人战车车轴的轴辐不同。轨迹宽度不同,有不易使外国战车进入的优点,但不再有“外国”存在时——也就是天下统一时——就产生了阻碍全国交通的负面效应。“所使用的器物要一致,全国任何制度都统一。”始皇帝再三发布这个命令。 当时的文字看似相同,实际上六国使用的字体都稍有差异。这在沟通上当然不便。而此时的始皇帝急欲看到的是,一切事物归于统一。他于是统一文字,也统一车轴轴辐。 “同文同轨”指的是这一点。始皇帝为求统一而付出的心血非比寻常,有时候甚至采取强制态度。由以“始”字为帝号一事可窥知,他是很有创造性的人。他喜欢做别人从未做过的崭新而富于独创性的事。因此,每次重臣奏言以“前例”为理由时,他都露出不悦的表情说:“朕不喜欢依循前例,朕要创造新例。”“朕”这个字眼也是始皇帝创造的。这个第一人称代名词,以前为一般人所使用,他却将之限定为专供皇帝使用。他把自古已有的字眼赋予新的用法。他把黄河改名为“德水”。虽然这个决定有些过分,但“一个中国”在个性强烈且富创造欲望的始皇帝手中实现,是不争的事实。倘若没有始皇帝出现,中国必定如同现在的欧洲,分为许多国家吧?使六国灭亡的始皇帝,当然受到无数人的怨恨。对他怨恨的,有国家,也有个人。始皇帝始终没有原谅图谋行刺他的荆轲以及燕太子丹之余党。荆轲好友——筑器名手高渐离和屠狗宋意成为官方缉拿的对象。这两个人当然视始皇帝为杀害挚友之仇敌。高渐离改名换姓,在一个叫宋子的地方沦为用人,过着艰苦生活。他是天下无双的击筑名手,靠这技艺即可生活无虞。宋子是旧时赵国的一个城镇,因此没人认识高渐离。我要自立为筑器乐人——一天,数名客人前来高渐离所服务的公馆击筑取乐时,他不禁作了一些批评。这家公馆的管家乃向主人报告高渐离所批评的话。 “这个用人不知分际,竟敢批评客人击筑的技巧如何……”“呵……这个人大概会击筑吧?叫他露一手怎么样?” 公馆主人在突发奇想之下叫来高渐离。结果,高渐离击筑演奏之绝妙,使听者莫不叹为观止。 筑器名手的传闻,很快在当地不胫而走。当时的天下已归秦国手中。成为天下之王的秦王政——始皇帝,意图将天下人才据为己有。人才意指精于某项技艺的人,种类不拘。政治上的杰出人才是李斯,军事方面则有王氏父子、蒙氏父子以及李信等人。此外他也需要土木、建筑、学术、绘画、音乐、医药、天文、历算等领域的优秀人才。美人也在被网罗的范围之内,各地美女纷纷被罗致。始皇帝一听到杰出人才的消息就要招聘。 “宋子有一位筑器名手。”听到这个报告时,始皇帝立刻命令:“快把这个人邀聘来。”  改名换姓的高渐离,被请到始皇帝面前,演奏筑器供御赏。“演奏得太好了,确实是名手。据说,燕国曾经有位名叫高渐离的筑器名手,你的技艺应该比他更高吧?……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我是绝不放过他的……”始皇帝说。宫廷里却有一个曾在燕国听过高渐离演奏的人。这个人向始皇帝问道:“敢问皇上,倘若这个高渐离还活着,该当如何?”“如果高渐离还活着,朕要带他来和这个人比比高低。倘若他的技艺较高,朕就饶他一命……不过,要把他的眼睛弄瞎,免得搞出什么花样来。”“启禀皇上,这场竞赛大概不会有结果吧!”“此话怎讲?”“因为刚才击筑的便是高渐离……”“啊,你说什么?”始皇帝大为错愕。立即命人调查的结果,这人确是高渐离。处分事宜,皇帝已有言在先,也就是将他的眼睛弄瞎,但饶其一命,以示尊重其技艺。高渐离遂遭燻眼之刑,成了瞎子。始皇帝是爱好音乐的人。虽然这个人是荆轲的挚友,过去对自己心怀不轨,但现在既已成为瞎子,认定他对自己无加害之力——始皇帝对他的警惕因而逐渐松懈。宫殿内和荆轲前来行刺时一样,除皇帝以外,任何人都不得携带武器。六国遗臣图谋报仇,是意料中的事情。始皇帝在对策上有充分自信。何况这只是一介乐师,而且是个瞎子,始皇帝变得大意是难免的。“希望皇上勿忘戒备高渐离,不管怎样,他过去是荆轲的密友……”李斯如此进谏。而喜欢音乐的始皇帝却连日叫高渐离来到身边,倾听他所演奏的筑。“你这是杞人忧天。他是个瞎子,又不能携带武器,怎能加害于朕呢?”“他有筑器啊!”筑是一种小型琴器。“哈!哈!哈!”始皇帝笑道,“李斯,你这是门外汉说外行话。你不知道筑是用桐木做成的非常轻的乐器吧?比起它,朕的头要来得硬哩!”“是吗?”李斯不再说话。一天,高渐离在演奏当中,突然举起筑,扔向始皇帝。可惜的是,由于眼盲,所以筑器没有击中始皇帝,碰到墙壁后掉下。“混账!你干什么?”始皇帝只怒骂一声,并不准备追究这件事情。但后来听到详细报告时,他气得脸色苍白,发了命令:“把高渐离斩了!”原来筑器里已灌有铅。要是击中头部,始皇帝是可能当场毙命的。二 谋议复仇“荆轲使用匕首行刺,所以有接近秦王身边的必要。可是,也有在一定距离外使用能达到目的的武器,你知道吗?”胡须汉子神秘地露齿一笑,说。使用皇帝称谓的翌年,始皇帝到陇西(陕西省西部至甘肃之地域)及北地(甘肃东北部至宁夏之地)巡游。隔年,他到东部旅行,登泰山后,沿渤海到山东半岛北岸登芝罘(烟台市)之山,而后南下登琅邪(青岛市附近)之山。由此可见,始皇帝似乎非常喜欢登山。每次登山,他就在该地树立石碑,将自己统一天下之功绩刻于其上。他最欣赏琅邪之地。因此,他使三万户人家迁至此山山麓,并给予十二年免税之优待。第一次到琅邪时,由于格外中意此地景观,所以滞留达三个月之久。.在邯郸出生,于陕西秦之地成长的他,从来没有见过海。而在琅邪山上能俯瞰海景,这是他格外喜欢这个地方的原因吧?他在此地建造琅邪台,这与以免税优待招募移民之事一并思量,不难揣测他有意以此作为离宫。又过一年时,他再度由芝罘山到琅邪。当时的天下真的太平了吗?才完成一统天下就连续三年出外巡游,其原因,一方面或许在于始皇帝喜欢旅行,此外大概也有借此向天下示威之意图吧?巡游时当然有庞大军队随行,犹如大规模游行。装饰得美轮美奂的队伍,具备最新兵器的精锐部队……始皇帝借此向天下人民炫耀其财富和兵力,以使人们不敢有反抗念头。但连一介乐师高渐离都会以灌铅之筑器袭击始皇帝。被灭的六国遗臣中,会出现为找秦始皇算账而不怕死之辈,自是意料中事。六国中首先被秦灭亡的韩之古都阳翟在临汝水处。有一个满腮胡须的汉子,站在汝水畔大声自语:“据说,东海有无骨之鱼名叫海蜇。这些海蜇如果自惭形秽,大可以潜在水底悄悄浮游,而它们却大摇大摆地浮到水面上来。东海渔夫以他们那边的海里有海蜇而自夸,我于是对他们说:在我的祖国韩,没有骨头的动物多得是哪!他们对自己的祖国被灭也不以为忤,优哉游哉。这不是有骨气的人做得到的。所以说,在我的祖国韩,海蜇都到陆地上,披着人皮走来走去哩!”他由于重复喊着同样的话,弄得声嘶力竭,因此,咳嗽几声就沉默下来。他摇摇摆摆地沿着河岸走去。他的上半身相当宽大,而一双腿却又短又细,走路之状颇为滑稽。一名右手拿着竹竿的年轻人,从这个满脸胡须的汉子后面追上来。年轻人的动作非常敏捷,步伐很快,却一点也没有发出脚步声响。因此,走在前面的胡须汉子根本没有察觉有人跟随在后。“啊……”发出尖叫声时,他已被推落水中。由于河水进入鼻腔,他连连打了几个喷嚏。追上来的年轻人则双脚叉开,站立在河岸上。掉落在岸边水浅处。胡须汉子打过喷嚏后站起身来,河水只淹没他的膝盖。“你干什么?”胡须汉子怒吼一声后,又打了两个喷嚏。“抓住这个吧!”年轻人把竹竿伸过去。“不必了,我自己会上去……你推我下水是什么意思?”胡须汉子摇摇晃晃地涉水上岸时,随着怒骂,吐出一口口的水。由于风势强劲,口水被吹回黏在他的胡须上。“妈的!脏死了!”他用手背揩了一下胡须上的口水。“口水是我吐的吗?”年轻人说。这个声音何其逍遥自在。“你干吗推我?你不怕挨揍吗!”胡须汉子好不容易一只脚踏上河岸,横眉竖目地说。“我听不惯你刚才重复说的几句话,所以把你推下去。”年轻人说。“难道我说的话不对吗?”“正因为很对,所以我听后更加恼火。”“是不是把我推落水中就舒服一些了?”“这一点我不否认。”年轻人笑着回答。“你真是快人快语,我很喜欢你这种人哩。哈!哈!哈!”胡须汉子上岸后,摇摇身子呵呵大笑起来。

图书封面


 帝国的软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日本人写的中国历史,哎,怎么比中国人写的还好呢!看这个书是因为陈舜臣这个人,你看看他的著作列表就知道了,这么一个日本人对中国历史怎么这么了解,当然也和他是华裔有一些关系,但人家必定是日本人呀!写的汉朝400年的事情,写得还是不错的,因为是小说嘛,所以情节和语言还是很不错的。不管怎么说,这个人值得钦佩,历史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更应该学习!我也是初学,仅此而已!
  •     不久前,前任仙台市长称,中国人大肆购买日本的水源地是那个国家侵略并支配异民族的惯用手法。瞄了几眼此类报道,越发觉得岛国人的被害妄想是多么的强烈。傻逼!岛国四周都是水,难不成为了占领你们先把太平洋吸干了不成? 看此书后,发现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段占其水源地,围困之战术。不过那是在西域,缺水。大汉王朝算是唯我独尊中华意识的第一次历史实现。我们骄傲于大汉王朝的领土从南海到北极,从西域到远东,天下无不以汉之名为震悚,以汉之友为荣耀。但对周遭小国来说,无疑是一场耻辱的噩梦。法国人撤离越南时,有人倡导恢复汉字为国语,胡志明曰:“中国人统治了这么久,你还想让他们回来?”南北朝鲜去汉化运动也有这方面的历史因素。至于岛国,个人觉得他们保留汉字并非是因为汉字的优秀,唯独的原因恐怕是他们未曾真正成为过中华之属国的缘故吧? 但也可以理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确实能在距离上衍生出文化的浪漫主义,继而产生憧憬之心。此书的主要内容还是各种皇帝的交替,宫廷的内斗。但能从中发现许多历史典故的来由,譬如“四面楚歌”(看到这段的时候,内心产生一种凄凉的感动),“绿林好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昭君出塞”,“苏武牧羊”,“得陇望蜀”,“断袖之癖”等等。自然,最为同情和关注的还是汉哀帝和董贤的基情。
  •       本书很厚,有521页,看的时间跨度很长,加之其中又有paper与final,所以断断续续的,印象多少有点模糊。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初步了解一下历史吧。  本书开始仍是秦朝,因为刑法严峻,许多人民感到苦不堪言。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为了继续掌权,阴谋篡改遗诏,使庸才胡亥上位,国是日非。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各地响应。其中佼佼者便有项羽与刘邦。  在本书中,项羽不如刘邦的主要是他的性格有缺陷。为人太刚愎自用,又有点小气。前者体现在他杀降,鸿门宴放过大敌,又中计使范曾出走;后者体现在他给予功臣的奖励很少。而刘邦则很油滑,懂得招揽人才,懂得放权,甚至懂得演戏,最终得到了人心与天下。  建立汉朝之初,匈奴便为大患,刘邦御驾亲征,却被围白登山,最终只得以贿赂匈奴妻子逃脱,此后便确立了和亲方针。在国内,功臣遭到屠戮,韩信、彭越、黥布等接连被杀,此并不仅是刘邦的意思,其妻吕后更积极。  刘邦死后,吕后鸩杀皇子,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将亲生儿子惠帝都吓尿了……震惊过巨,卧病一年,奏道:母后所为太悖人道。儿以生为母后之子为憾事,再也没有自信治理天下了。从此便再也不管政事,沉湎酒色去了。吕后便开始掌握大权了。此后,中央被吕氏集团垄断,地方也屡屡出现吕氏之王。但当吕后死去第二个月,吕氏一族便遭到彻底肃清。  尽管如此,有汉一朝,后宫、外戚干政却是层出不穷,如宣帝时的霍氏、成帝时的赵飞燕姐妹(逼迫成帝杀害自己的儿子,最终喂春药喂多了皇帝驾崩),王太后与王莽以及后汉的桓帝与梁翼等等。  汉武帝也曾雌伏于后宫势力下,真正掌权后希望能有新风气,但所提拔的人仍是外戚——如卫青、霍去病等。武帝时的汉国应该在经济军事外交上都得到了很大成就,但本书没有详述。武帝在年迈时也无可避免地犯了糊涂,沉迷巫术,中计废杀了戾太子。无制裁之君王,享高年确足为祸啊。  此后汉室皇祚一度出现断流的危险,由重臣霍光与皇后一起商量着立新君。先挑了个刘贺,但此人竟携故旧谋士二百人同来,朝臣恐惧失权,又把他废了,选定另一个平民皇帝——戾太子之孙,后来的宣帝。此人因尝过民间疾苦,在位时勤俭治国、与民休息、铲除霍党、降伏(部分)匈奴,堪称中兴。  宣帝后元帝即位,似乎没什么大事,送了王昭君出塞和亲。本来想挑个丑的,就按照宫廷画师的画来挑,没想到昭君是因为自信没有贿赂画师,所以被画丑,有传说元帝将十几名画师都处死了。  元帝之后是成帝,与赵飞燕的变态故事已如上述。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重中用其母亲戚,此时王莽家族已开始上位。  成帝后为哀帝,著名的同性恋皇帝,宠爱董贤,是段袖之好的起源。王莽已官拜大司马。  接下来的汉平帝因皇族被王莽屠戮,对王不满,在位5年左右就被毒杀。此后王莽挑了个2岁的婴儿刘婴为帝,但并未帮其登基,仅称皇太子,王莽自称“摄皇帝”,后改为“假皇帝”,后强迫刘婴禅让,建立新朝,至此西汉(前汉)结束。  王莽有点像新潮的穿越者。此人在篡位之前非常善于搞舆论宣传工作,为此甚至牺牲了自己儿子。有诗为证:“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谁复知。”真正将自己塑造成了有口皆碑的圣人、救世主。但在建国之后却变得十分昏聩,内政上全盘复古,全国土地公有,盐铁严格国家管制;外交上搞外交孤立,鄙视异族,将匈奴王降格为侯,将高句丽改称下句丽。而且朝令夕改,民众再次苦不堪言。  为掩饰国内失政,王莽出兵匈奴、西域,以期民众注意力转到国外,也希望把血气方刚、有能力造反的年轻人带到边疆。攻打西南时,二十万军队被动员,十之六七饿死或病死。  尽管如此,各地造反军依旧蜂起。主要的两股势力为绿林与赤眉。因为刘氏皇族很多,大家都可以拉虎皮扯大旗。绿林军立了易于控制的更始帝,赤眉立了擅于牧牛的刘盆子帝,还有各种皇帝,甚至有非刘姓的也自立了。当然这些都不成气候,绿林挟更始帝扑灭新朝,旋即被赤眉军挟盆子攻入长安。笑到最后的则是汉光武帝刘秀,此人军事才能很强,曾以1万绿林军战胜42万王莽军,并杀其主帅。执政起来也很不错,十分勤奋,得到了建武中兴之美称。  此后东汉明帝、章帝带来了“明章之治”。明帝有效地控制外戚专政,章帝时政治清明,有班超出塞西域,降伏西域故事,但又开始放纵外戚,其妻窦皇后慢慢掌权。  和帝不堪窦太后专权,联合宦官将之肃清,却换来宦官专权。和帝生了许多皇子,却大多夭折,他认为是外戚宦官偷偷谋害,于是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当然也有不那么坏的宦官,比如发明了纸的蔡伦。  接下来的殇帝才出生100多天就登记做了皇帝,外戚再度掌权。小殇帝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就夭折,驾崩了。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安帝亲政后灭了专权的外戚一族,原本有庙号,后来因为“无功德”被除去庙号。之后另一波外戚专权,立东汉前少帝,即位200多天就因病去世。然后另一波宦官专权,立汉顺帝,19位宦官封侯。  此时的新突破是宦官摈弃门户之见,与外戚联合专权,汉朝更加腐败,百姓又苦不堪言,这次简直是民不聊生。顺帝死后又有庙号,之后又给废掉庙号。(发现这个现象还挺多,下面就不说了)  汉冲帝被外戚梁翼毒死而结束了短暂的半年帝王生涯与短暂的三年人生。  汉质帝被外戚梁翼毒死而结束了短暂的一年帝王生涯与短暂的九年人生。  桓帝终于振作,把梁氏一族肃清,联合的对象又是宦官,于是宦官专权。

精彩短评 (总计88条)

  •     以日本最为推崇的中国历史启蒙著作、宋代学者曾先之编纂的《十八史略》为底本,以独特的史家眼光和鲜活的小说笔法,描绘了中国从远古到两宋王朝衰落的四千多年历史,堪称:部独具风格的简明中国通史。
  •     好!大汉朝真是人才辈出啊……原来项羽是如此之人……
  •     喜欢历史,也喜欢娓娓的文笔,所以一直喜欢陈先生的书,属于真正有趣和深邃的历史书,让我得以知道这个一直想了解却无从了解的母国历史,了解我们其实一点都不了解的祖先。
  •     陈舜臣的书应该说有其独特的视角,而且视野开阔。尽管你可能并不同意他的观点。比如,同样是写秦汉之际的故事,我个人更认同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但陈舜臣的观察和体认还是可以作为我们历史知识和观点的很好补充。
  •     此书从头到尾细致地描述了大汉王朝的发展,很值得一看
  •     写的很好,视角不同,写得自然也就好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白话版汉朝通史。挺好看的~
  •     前汉亡于外戚,后汉亡于宦官。陈舜臣的历史小说好是好,就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太多了,有点影响阅读体验。
  •     结构松散,无闪光
  •     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裔日本作家写中国历史,原书是日文著的,翻译成中文。个人感觉文法很差,书也写得不精彩,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总之比较失望!!
  •     中国文明,灿烂而悠长 汉朝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朝代··· 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非常腐的理由(懂的请保持沉默)··· 很直白的历史,但是我认为还不够犀利
  •     喜欢陈舜臣先生的作品,娓娓道来,历史小说和推理小说都不错
  •     这位11区小说家写的时候自己肯定脑补得很欢快…意淫了好多非真实片段…[再见]
  •     就是印刷有点粗糙
  •     已经通读,不错!
  •     这本历史读物写得文笔还不错!
  •     有些不太常见的八卦料,适合当作睡前故事阅读。
  •     买给老爸的书,说很好。
  •     读日本人写的中国史,算是一种半外部的状态对中国历史的解读。日籍的台湾人的作品更是如此。这种视角,很有意思。不过相当简略了
  •     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写的缘故,读起来生涩,故事讲的也不算精彩,看了一半,没有继续看
  •     项羽真豪杰,各种版本的乌江都让人震撼。
  •     陈舜臣的十八史略,要买全一套。
  •     大概是后面没啥好写的,到武帝以后就写的很简单。东汉压根儿就没有怎么写。遗憾。
  •     主要是很通俗,读史入门读物
  •     上周刚刚读完这本书。这本书的写作形式和风格很独特,初一看我还真有些不适应呢,但是继续往后一看感觉还不错,写作很灵活,有点百家讲坛的意思。
  •     简短一本书,讲述了汉王朝的兴衰。值得一读
  •     忠于历史,故事也很吸引人,可惜是小说的形式,而且对其的分析太肤浅了
  •     别具一格的日本式的逻辑推理下的中国历史演绎,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想象力,值得一读。
  •     还是要时常温故一下历史,人生百味各不同。
  •     整体感觉不错。有的地方写的啰嗦。
  •     一個學期,就用坐車、吃飯之類的時間,在手機上把陳舜臣的中國歷史小說看差不多了,然後,深刻理解了中國文化的命運,無解,,,都只能看著他走向何方。
  •     通俗易懂,只不过受不了那些心理描写。小说十八史略,那还是当小说来看吧。
  •     没想到日本人写的历史还不错,至少比我才看完的岳南写的好太多了。
  •     翻译腔太重了。
  •     1.陈舜臣这人非常了不得的在日本,他的书我可不敢轻易否定,应该说和我们身边的学者作家写的确实不一样。但是这种从另一个文化角度看到的中国古代社会,却没有明显的文化分歧的影子,看来陈舜臣对于这些历史看得是非常深刻、透彻的。2.书名和内容有些出入。写前汉的偏多3.陈舜臣的这几部历史小说(除了这书还有大唐帝国、两宋王朝、还有一本好像是写春秋战国的)创作灵感源于宋代的民间史书《小说十八史略》,而《小说史八十略》从清朝以后就没有再出版过,真遗憾。4.这书非常厚。
  •     读起来很轻松,拿起来就不愿意放下
  •     喜欢,文笔好
  •     我来看看他写得怎样。。。
  •     陈舜臣的作品不错
  •     昨天向盈盈推荐新书的时候居然忘了这个……
  •     读起来比较轻松,对各种事件和问题的分析也比较透彻
  •     这是陈舜臣小说十八史略中五本中的一本。主要把大汉王朝的历史介绍了一番。但是,西汉东汉比例严重不协调,汉朝近四百年,西汉东汉差不多各占一半,但全书八十三回写东汉只占73到83回,约莫全书的八分之一,感觉是匆匆忙满做个了断;陈舜臣是按日本人的习惯写的,这套书也是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所以很多习惯用语是日本式的,比如朝廷的大臣就被翻译成家臣。总体说来,史实性很强,写的连... 阅读更多
  •     我买了陈舜臣的这个系列的书,包括《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作者以“小说十八史略”为底本,介绍从远古到两宋王朝衰落这段历史。作者讲述各朝代的兴衰脉络清晰,娓娓道来,并且描写了发生在各个朝代的围绕最高权力的斗争。这套书对我们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很有帮助。
  •     很多地方不够确切,当小说看看吧
  •     日本人写中国史
  •     我们自己的历史,往往却是别人钻研的更深刻。
  •     笔法一般 简单的事件串联 关键是人物的内心刻画 性格塑造怎么读怎么有种日本人的感觉
  •     不错的图书,很满意
  •     个人觉得写得不错
  •     在书店读过前半部分觉得很不错,作者把汉朝历史写的很通俗,因为也不太懂历史不知是正史还是野史,总是感觉还是不错了,推荐~
  •     很厚的一本书,还是大本装订。 每次带它去教室,抽出书来,把别人下一跳。 陈的书,几乎看完了。 那段时间对于日本历史小说文学几近癫狂。大几个月过去了,才发现图书馆内的日本历史文学,像是已经没了可以看的了
  •     看起来轻松 不复杂 不过值得一读
  •     我觉得,如果你是第一次读关于汉朝的历史,那么这本书值得一读,通俗易懂,翻得不错,读来顺畅,轻松的同时还能让人思考思考。如果你已经读过许多关于汉朝的书,那么这本就慎重考虑吧。或许去图书馆借阅更适合。毕竟它不是一本学术或者研究之类的书,他只是一本讲汉史的历史书。
  •     陈舜臣先生的十八史略第二部,上接春秋战国,下转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汉,在日籍华人的眼中是这个样子。
  •     汉朝皇帝基本上还不错
  •     平淡的一本书...
  •     能把历史写的如此让人喜爱,作者不同凡响,其系列作品算得上精品了
  •     就是话说汉朝,却弄出这么高深的书名
  •     陈舜臣的历史小说一直看起来不错,作为一个旅居日本的华人,对厚重的中国文化了解很多,超过大多数中国人,对小说里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把握很好。
  •     好一部帝国的软肋,好一个战争史
  •     的确是本好书~~非常喜欢看~~~写的很详细~文笔也很不错~~个人很喜欢地~~~
  •     感觉语言方面不够通俗,有些难读懂
  •     一个日本人的视角中看到的中国历史,无所谓对错,总归能比同样教育文化背景下的人写出的作品多一些新鲜的东西吧
  •     第一次仔细系统的看汉朝历史,觉得虎头蛇尾,可以说没有明朝那么精彩,而且这个朝代到了汉武帝之后就开始不行了,刘秀算是中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这是陈舜臣小说十八史略中五本中的一本。主要把大汉王朝的历史介绍了一番。但是,西汉东汉比例严重不协调,汉朝近四百年,西汉东汉差不多各占一半,但全书八十三回写东汉只占73到83回,约莫全书的八分之一,感觉是匆匆忙满做个了断;陈舜臣是按日本人的习惯写的,这套书也是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所以很多习惯用语是日本式的,比如朝廷的大臣就被翻译成家臣。总体说来,史实性很强,写的连贯性还是很好的,但文笔就一般。适合于那些对历史不是很了解的人,确实可以当做是轻松的小说来看。
  •     日本人写的,居然对中国的历史有如此细致的研究,不知道该说啥了
  •     作为一名外国作家,陈舜臣对汉史的理解有偏颇之处。但其用简单的语言将大汉四百年串联起来,值得肯定。
  •     通俗易懂的介绍完了两汉的历史
  •     哪位能回答我:虽然是农耕民族,但是汉朝的分封制度应该是鼓励领土扩张的。为何除了汉武帝之外,四百年的汉朝历史鲜见以扩张为目的的军事行为呢?
  •     一开始以为很好,看了才知道其实不怎么样。毕竟是外国人写的,不适合咱的口味。
  •     感觉有点借古讽今。。不过作为一个日本人,这本中国历史小说写的真是很不错。
  •     一边YY,一边BB。
  •     一本能够概要的介绍一段历史的书,比较通俗易懂,推荐!
  •     前面的故事耳熟能详,略过
  •     语言是喜感的八点档风格。看老爷子吐槽很有趣。阅读十分流畅,可以很轻松地就对历史有粗略的了解。因此,考虑看完这套后看白彝寿老爷子怎么讲这段历史。
  •     又看完了一本陈舜臣的书~~~觉得真是意犹未尽,马上要看下一本大唐帝国了,各位有时间的话,最好抽出一两天时间一下看完,这样连贯性也好,书的语言很朴实,没什么华丽的虚的东西,对于这一段两汉的历史,作者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     作者的想象力很好,但与预想的略有偏差,有关历史的内容正误,我不知晓。作者把历史事件用现在的白话文描述出来,仿佛失去了韵味。个人觉得应该在说明事件的同时,增加文字的精美,在用词方面多用典故词汇,这样文白相对,让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学习到词汇。这样含金量会增加不少。个人愚见,仅当参考。
  •     一本讲故事似的历史通俗读物,把汉朝400年的历史过了一遍,着重讲述了汉朝比较重要的几个历史时期和人物,如楚汉相争,吕后乱政,文景之治,武帝治国,王莽篡汉,光武中兴等。不过,就跟明朝那些事儿一样,个人色彩较重,会让读者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
  •     本书很厚,有521页,看的时间跨度很长,加之其中又有paper与final,所以断断续续的,印象多少有点模糊。//见写长了的短评。
  •     内容很精彩,是对传统历史教材的颠覆
  •     虽然大部分是西汉历史,东汉只有光武中兴那一部分~不过作为历史普及读物来讲还是很不错的~大部分精彩故事也就是在作者重点记叙那里,呵呵。
  •     还行吧,没想象中 的好
  •     学了不少新历史知识。西汉帝国强盛光辉万丈。文景之治,太阳王汉武帝,昭宣中兴...
  •     一部外戚的盛衰史
  •     汉朝是个不错的朝代,历任皇帝中,我比较喜欢汉宣帝
  •     以小说的口吻讲述历史最适合历史小白看了,当然,由于篇幅限制400年的历史不可能融于一本不厚的书中,当入门读物的话还是挺有意思的。
  •     不是小说,是白描一样对汉朝的描写,其中对楚汉之争的分析与司马辽太郎颇有不同,值得推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