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血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青羊血

出版社:新华
ISBN:9787501180226
作者:李国芳

作者简介

《青羊血》将古上党历史名人、名山大川、文物遗迹串联了起来,是一本了解长治地区重要历史,更是迄今为止描写陈卿造反这一历史悲剧最详尽的读物。草莽英雄远去,地名越发辉煌。咋能淹没这段历史?研究历史的学者不妨将它当作小说读,纯粹看小说的朋友不妨将它作为历史资料一阅。

书籍目录

楔子一 陈卿西去当差受羞辱武宗南巡染病竞升天二 排斥异己王琳撵陈卿派定里长县衙逼陈琦三 探山沟共谋私垦荒田欲还债合伙铤而走险四 王佥事敲山震虎发怒杨知县自告奋勇招安五 心仪招安陈卿反被俘惧怕牵连夫妻躲娘家六 思逃脱押解途中装憨走夜道深山沟里遇狼七 绳截头倒提官兵下井虎归山推举陈卿升王八 北京城请安借机告状怀庆府帮工趁火打劫九 赈济灾民砸开常平仓群雄龃龉分拔马武寨十 猛虎出山一举占四方巡抚赴潞危言震三县十一 躲避选秀女仓促跳崖愤杀黑衙役火速上山十二 威武泥腿子议号定旗娇嫩杭州女刨根问底十三 小舅子察看姐夫究竟李知县挖苦王琳失信十四 领旨进剿秦州被俘虏夺职致仕邵经好寒心十五 穿墙而人个个露峥嵘觥筹交错杯杯见真情十六 白凤与陈卿擦肩而过杭州为王英续弦奔波十七 围困潞州城左右为难回访沈王府上下其手十八 六月六牲口过节圈养七月七铁匠端坐大堂十九 王英紧追白凤成眷属农军撤出潞州作休整二十 陈曩瘦骨嶙峋押刑场王琳醉酒不醒上西天二十一 王恕仰观蓝天解梦境嘉靖严督守巡逮叛民二十二 一州之长青羊山诱降两省巡抚开封城约会二十三 四路进剿都司遇重创一鼓作气知州被俘获二十四 李监生自荐人山招抚鲁总兵奉命移住督军二十五 盼望已久杭州终怀孕迁延迂回鲁纲始上山二十六 目视兵器营明火执仗足踏莲花池暗请加兵二十七 张尚书力主驻兵征剿杨首辅二上贼情奏对二十八 石龙入城偷袭九龙壁潘埙进山献计黎城县二十九 八万官兵合剿青羊山 四方将士分守关隘口三十 审讯俘虏中了反问计催促亲人重返谷堆地三十一 收林县潘埙春风得意战洪梯陈卿忧虑稍安三十二 暗助翟副使偷袭风门明令陈营首自残耳朵三十三 危机四伏紧逼青羊里偏安一隅夜潜七子沟三十四 木马渡河李庄口迎敌烛羊爬山穿垴山失守三十五 ■圪筒不敌正面火炮洪梯子难防背部冷箭三十六 身怀六甲跳崖如脱兔手持双锤杀敌似擂鼓三十七 穷途末路困守申河寨初战告捷移师羊尾子三十八 天崩地陷百勇士殉难大厦将倾众弟兄泣降三十九 昂首扬眉常军山被俘志满意得第一碑题词四十 王应鹏丧父回乡丁忧夏桂洲受命人山踏勘四十一 旷世喧嚣无情风雪遮战火痕迹依然触目惊四十二 屋空米尽张榜始赈银披枷带锁狱审终不悔四十三 牛鸾出示名籍查余党夏言焚毁文簿赦胁从四十四 废州升府嘉靖求长治割地置县钦差图平顺四十五 解京问罪陈卿处凌迟遁迹空门白凤成哑人尾声后记

前言

  国芳同志给我送来一摞文稿,是一部写陈卿起义的小说,名为《青羊血》。由于工作繁忙,总是无暇拜读。一个周末下午,忙里偷闲,捧稿享阅,顿入胜境。近40万字的鸿篇,当最后一个字收入我的眼帘,已是次日晚餐时分,期间,除接了几个必要的电话外,我是一气览尽的。掩卷沉思,陈卿、陈琦、陈相、陈奉、石龙、王英、吴学生等农民军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不时在我面前浮现。从石坂头到谷堆地,从虹梯关到风门口,从马武寨到七子沟,从潞城到潞州,从长子到高平,一个个动人心弦的场面,一场场腥风血雨的厮杀,是那样的惊心动魄,是那样的惨烈悲壮。由此衍生出来的“长治”、“平顺”,每一笔、每一划都是青羊血的浸染。浸染着这里的山水,浸染着这里的土地。陈卿的故事演绎成一段千秋万代的壮歌,传颂在平顺大地,传颂在太行山里。  来平顺工作之前,我翻阅过平顺的县志,从中了解到在明正德十一年(1516)到明嘉靖七年(1528)间,在山西潞州青羊里曾爆发了一场以陈卿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支起义军英勇斗争8年,涉及晋豫两省,使“全晋之地震恐”“天子震怒”(康熙三十二年本《平顺县志·创建平顺县记》),是继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刘通、李源起义、杨虎、刘六、刘七等起义之后的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给朱明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在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陈卿是现在的平顺县石埠头村人,明正德年间为潞城县衙小吏,“欺官舞弊,被革不悛” (康熙三十二年本《平顺县志·创建平顺县记》)。正德十年(1515)和其父陈琦、伯父陈曩、叔父陈良、陈——铎,弟陈奉等,因不满明王朝的黑暗统治联合河南的王仲兴、王仲杞等,在青羊里依山为寨,抗差役、抗赋税,招兵买5,准备起义。嘉靖元年(1522),陈琦、陈卿父子等揭竿而起。义军声威撼动了潞州府,多次派官兵攻打不克。陈卿起义,深得民心,一呼百应,农民竞相加入。“恃险出没,官吏不能制,两年聚众两万,张旗建号。”(民国《平顺县志·陈卿应殿》)“官民出捕,拒之,多杀伤。”(夏言《桂州奏议·勘青羊山平贼功次以明赏罚疏》)嘉靖四年(1525),山西、河南巡抚衙吏合兵进剿,惨遭失败。义军挥师东向,直逼河南林县、河北武安、涉县一带。嘉靖6年(1527)元月,山西巡抚常道调兵进攻青羊山,再次惨败。接着,青羊军主动出击.旗麾南指陵川、高平。起义军的胜利震惊北京,明世宗“乃敕三省会剿。”(张熙修《山西通志·大事记》)嘉靖七年(1528)五月,总兵鲁纲统京师、山西、河南三路大军进剿。十月,义军与官军英勇决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陈卿被俘。明世宗派主张征剿青羊山最激烈的兵科给事中夏言处理善后事宜。夏言看到当地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反抗情绪仍旧滋长,随时有步陈卿后尘的可能。所以“给事夏言建议置县并置守备军官以防余孽复萌”(夏言《桂州奏议·青羊山抚谕相度升设大略疏》),呈请在青羊山上设置县治。以加强统治消除后患。明世宗对此大加赞赏,取“平顺百世之泽”之意(康熙三十二年本《平顺县志·创建平顺县记》),赐名平顺县,取“长治久安”之意,设立长治县,潞州升为潞安府,嘉靖八年(1529)九月,割潞城县16里(里是明朝的县下行政单位,近似于现今乡的建制),壶关县10里,黎城县5里,共记31里为平顺县版图,在青羊村设县治。  近500年过去了,青羊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远去的是鼓角争鸣,沉寂的是战马的嘶鸣,留下的是世代的传领,书写的是历史的面孔。如何把这段历史演绎成动人的故事,如何把这段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用文学的形式讲给后人,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治”的由来、“平顺”的由来,是史学家们研究的课题,是文学家们思考的领地,更是许许多多平顺人的心愿。到平顺工作以来,虽然时间不长,但这方神奇的土地吸引着我,这里英雄的人民感染着我,这里坚强坚韧、奋斗不息的精神鼓舞着我,这里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感动着我,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的一切。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历史文化,展现平顺文化,传播平顺文化,又何尝不是我个人的心愿?  我对文学是个外行,对国芳同志的作品不敢妄加评价。从个人感受来讲,我觉得《青羊血》堪称一部比较客观详尽全面反映陈卿起义的成功之作。听平顺的同志对我讲,关于陈卿起义的这段历史除县志记载外,民间也有一些流传的故事,八十年代文化馆的同志也收集过这方面的史料、传闻,但大都是支离破碎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东西。这次国芳同志把陈卿起义创作成了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为平顺文化、平顺人民做了一件大事、好事。  《青羊血》反映的是一次规模宏大、深得民心、旷日持久、震撼朝廷的农民起义。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写这样的小说既要尊重历史、客观反映历史,又要形象生动艺术再现历史。这是历史小说最难把握的一个问题,也是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作者是费了一番工夫的,书中的引证、引据、引言、引物足可以证明。他翻阅《明史》,研究《平顺县志》,假日书店抄写,昼夜网上查阅,力求每个史料的真实、准确。除此之外,作者在人物的塑造上匠心独运,处理得当。如主人公陈卿,他既不是啸聚山林的山大王,也不是武艺超群的绿林英雄,他既不同于拥有雄兵百万的将帅,又不同于威震一方的莽汉猛杰。他出身农民,进过衙门当过差,他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他嫉恶如仇,杀富济贫为百姓,他情深义重,亲情友情集一身。书中的陈卿首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也有父母兄弟,他也有妻儿老小。其次才是一个农民军领袖,他能耍拳舞刀,他能号令三军,他能和穷苦百姓祸福同享,他能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他对明王朝的黑暗统治深恶痛绝,但又不能够旗帜鲜明地立号称雄。农民的弱点和优点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作者塑造的陈卿正是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对陈卿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农民军起义军领袖的成长过程,对朝廷、对官府、对亲人、对朋友、对百姓的情感把握都处理得非常得体,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个有血有肉、有喜有忧、有德有志、有刚有性、有爱有恨、有得有失的真实的陈卿。另外,陈卿的父亲陈琦、兄弟陈相、陈奉,河南农民军头目王仲杞、农民军头领石龙、王英、吴学生,还有明朝官吏夏言、王琳、杨良臣、常道、鲁纲等人物塑造也各有特点,读者自会在书中领略,恕不再赘述。令人钦佩的是,作者在描写青羊山农民起义的时候能够与当时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联系起来,能够用犀利的笔锋揭露出明正德、嘉靖年间时政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苛捐猛于虎,百姓无生路。透过这些历史背景、历史画面、历史场景、历史事件,给读者留下丰富的空间去思考、去思索、去认识青羊山农民起义的深刻原因、失败的深刻教训。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创作此书最根本的用意所在。  陈卿的死是惨烈的。他是用辽代创设的凌迟法被处死的。他被割了九百七十三刀后心脏被挖。即使在承受这种奇特而歹毒至极的刑法时,昏迷中,陈卿喊叫最多的还是“粮啊,粮!”他因粮入衙,因粮犯科,因粮举旗,因粮聚众,因粮被剿,因粮被杀。英勇的陈卿倒下了,青羊山农民军的壮士们倒下了。但他们追求光明,护卫正义的旗帜永远不会倒,他们不畏强暴,英勇奋争的精神永远不会倒,他们体恤天下苍生的情怀永远不会倒。他们的血渗透在青羊山上,青羊山因他们而扬名,青羊山因他们而增添色彩。陈卿,陈卿,长治,长治,平顺,平顺!  国芳同志是地地道道的平顺人,后迁居潞城。他心系平顺,情系平顺,根在平顺。正是这种魂牵梦绕,对家乡热恋的情结,支撑着他创作《青羊血》的信念,激发着他创作《青羊血》的灵感。为搜寻资料,他一次又一次地亲临故地,一次又一次地托亲告友。从北京到南京,从长治到太原,都有他的联系网络。这些网络成为他获取资料、信息的源泉。为更多地了解陈卿家族史料,他五次三番,三番五次到石埠头村寻找旧址,寻访耄耋之人。为真实再现当年青羊军战斗生活的场景,他不怕千难万险,不怕千辛万苦到绝壁万丈的七子沟寻找马武寨、申河寨,到一夫当官、万夫莫开的虹梯关、玉峡关重走古险道、重登哈喽梯、重过井圪筒。他几乎走遍了当年陈卿留下足迹的地方,谁能说清他洒下了多少汗水,费尽了多少精力,耗尽了多少心血。  身为平顺人,国芳同志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他对家乡是那样的熟悉,他对家乡是那样的情有独钟。我们从他创作的《青羊血》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这种情、这种爱。如,他对这里的奇山秀水寄于赞美之情,他对大山里的几十种中药材如数家珍,他还把家乡的党参、花椒、柿饼尽入书中。特别是介绍奇药“五灵脂”时,把它的性能作用,采获方式交代得是那样的仔细,那样的清楚,似乎在传授一种技能、技巧。如果不是对平顺这片土地的深情,不是对家乡的热爱,是断然没有这种灵性、这种感悟的。读《青羊血》,让我们在感受青羊农民军浩荡、浩气、悲怆、悲壮、英雄、英勇的同时,还可尽情领略平顺的地域风情、民俗民言、优美传统、民间特产,可谓一书多得。但这并不是说《青羊血》尽善尽美。统观全篇,史的成份足,事的成份缺,实的成分足,虚的成分缺,表的成分足,里的成分缺,在结构的严谨性上、语言的生动性上、情节的细节性上、人物的深入性上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推敲。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住青羊地,读《青羊血》,做青羊人,思青羊事。让这方热土勃发生机,充满希望,让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是我最大的心愿。民以食为本。民本、民生、民安、民和,这应是历代执政者的根基,如是,民之幸甚,家之幸甚,国之幸甚!  感谢《青羊血》给我的启迪,愿国芳同志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奉献给家乡人民、奉献给更多的读者。我等待着国芳同志的佳音,我坚信能听到国芳同志的佳音!  是为序。  陈鹏飞  2007年7月于青羊山  (作者为中共平顺县委书记)

内容概要

  李囤芳,男,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62年11月生于山西省平顺县,曾在晋东南行署粮食局、长治国家粮食储备库、长治市天晚集根食储备库任职,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长治市优秀企业家。1984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部分作品获奖并被多家媒体转载。2004年出版作品集《天地根心》。

章节摘录

  十一 躲避选秀女仓促跳崖 愤杀黑衙役火速上山  潞城往东南走十几里路有个三井村,村子里缺水,却是世代迭出铜、铁、银匠。当地人李应龙保驾正德皇上有功被封了相,近水楼台先得月,举荐了该村的铜匠到宫里做事。工匠技艺高超,北京皇宫东西长廊精美绝伦的鎏金铜缸,就是他们领工铸造的。潞州人一提起银匠、潞绸与砂锅,觉得颇有脸面。  铜匠中有位王英,高高的个头,三十多岁,属牛,生就一副牛脾气,倔强起来谁都别想劝说动。他生于铜铁银匠世家,长年累月在京城为皇宫铸造铜缸、铜鼎,结了层铜钱厚老茧的双手,较常人又粗又大。恰好宫里有位老太监是潞城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太监与他对话时,相互听口音知是老乡,再对话竟是同县同乡人。一来二去混得无话不谈。这太监原先娶过老婆,有过男女间的体验,唾沫四溅向王英讲了许多宫廷秘闻,直把王英的眼睛鼓得老高,张了大口惊讶得半天合不拢。老太监对他说,正德九年正月乾清宫里放灯不慎失了火,眼看火势正盛将要危及乾清宫,皇上却仍旧要去豹房安歇,临行前回首望着火光冲天的场景,竞笑说:“朕看到了好一棚大烟火!”有年正月初七一大早,百官们穿戴得整整齐齐等候皇上来上朝,要为三天后的郊祀大礼举行誓戒。百官们毕恭毕敬左顾右盼等到薄暮时分,仍不见正德皇上半个人影。百官正在踌躇间,忽见执驾之人和卫士一哄而散,黑暗中有人传来了旨意:“今日免朝。”百官啼饥号寒,愤愤拂袖而归。谁知到了初九这一天,百官又起了个绝早,奔赴斋宫等候,岂料皇上又姗姗来迟,天黑方到。正德皇上匆匆上坛行了礼,旋即下坛而散。寒风中颤抖了一天的百官们没想到这么重大的祭天仪式,只片刻就结束了。  太监又告诉他:“嘉靖皇上从十七岁就迷恋上了斋醮,道士教给他两种长生之道:一是斋醮,二是采阴补阳。每年要花去二三百万两银子。”  王英问:“啥是斋醮?”  “斋醮,就是建道坛,斋沐之后向神仙祈福。斋醮要向天神呈奉用石朱笔写在青藤纸上的祝词,叫做青词。”  老太监见他听得入迷,讲起故事来越发上了瘾,神采飞扬地把宫廷里的事索性放胆告诉了他:“皇上从全国各地搜罗了一些道士高人,封以高官厚禄,视为知己。除了求雨、祈嗣,皇上首先想要寻找长生之道,永掌乾坤;二来是为了修炼房中术,遍尝天下美人。”  王英纳闷:“房中术那不是折寿吗?”  老太监摇摇头:“这你不懂。房中术也是养生术。皇上采阴补阳,就是既想长生又不想节欲。道士教皇上养生,除了主静、主诚、主敬之外,不需要节制房事,只要掌握了房中秘术并与童女交配,就可以采阴补阳、延年长寿。皇上让宫女每天日出时分就去御花园中采集甘露,供他饮用。许多宫女因此累倒、病倒。道士们整天为皇上炼制各式各样的春药,最数红铅制成的小药丸金贵。”  王英愈加纳闷:“红铅是啥东西?”  老太监诡秘地悄声道:“征讨民女,是为了制作‘红铅丸’。红铅丸主要是十三四岁少女初次来的经血。要不每次选好几百号宫女干啥用?”  王英由此晓得了从民间选那么多的宫女,一是为道士炼制红铅丸提供原料,二是充当嘉靖泄欲的工具。“红铅丸”是中草药、矿物和经血、秋石等玩意儿;秋石是大量的童男、童女尿炼成的。加入了秋石,红铅丸就成了春药。嘉靖吞下这些药物,回头再疯狂地对少女们进行“采补”。“采补”就是把少女当作了炼内丹的“炉鼎”。嘉靖少皇帝竟然和武宗一样荒淫无道,更加靡费无度。王英听来都不敢相信,心里骂道,原来皇宫是这般乌烟瘴气,一个刚刚即位才十七岁的皇帝,竟然就迷上了道教与女色,这嘉靖堕落得既是最快也是最早的。后来见识得多了,王英也不以为奇。皇帝嘛!大明天下都是人家的,想怎折腾爱怎索取,谁能管得了?只要不碍咱的事,闲操心没用。  王英家中只有一个女儿,虽则十二三岁,却出落得秋水凝眸,美艳如玉,芳体如兰。知县领了选美的差事后,尽力操持,派衙役选来选去,可巧相中了王英的闺女。也是合该出事,探亲回京的乡亲告知王英:“你闺女恐怕让选美的选上了。”  王英顿时傻了眼:“啥?不会吧?”他急匆匆赶回了老家。他的家是当地极为常见的圪道院,打十几丈深才能挖出水来。有钱的人家当然不住这种圪道院,人站在窑顶可以窥视到院里的一切。发了财的银匠自会搬出圪道院。王英早盼着在京城多多挣些银子,盖个高敞阔亮的瓦房。  乡间不明就里的人,巴不得碰上选美这等好事,瞧见王英就恭维他说:“与皇上攀亲有多荣耀,说不准光宗耀祖,荫及子孙呢!”  王英一听:“呸!你家闺女去吧!”他长年在京城耳濡目染,下了决心不让女儿去受此屈辱。无奈县衙一日三趟催促,眼望期限将尽,择日要送去州里筛选,一家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晓得,万一选上了,由不得你不去。他老娘整天抹泪哭泣。老婆跟路红是姨表姐妹,到了这个份上,慌不择路,打起了外出躲匿的念头。妻子好言与他商量:“要不咱上陈卿那儿去吧。”  王英一听就来气,挥挥手气咻咻地说:“陈卿是皇上捉拿的钦犯,咱是凭手艺吃饭的正门正户人家。去那儿躲,无疑上了不归路。”  王妻急病乱投医,哭得昏天黑地:“不去那儿能去哪呢?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让县衙逮回来不是更糟?”妻子执意道:“是去躲躲风头,又不是去住一辈子。”  女儿少不更事,闻听父母和奶奶哭哭啼啼、絮絮叨叨商量,猜想这件事对她没好。离开父母到老远的地方去,她才不乐意哪。她忽然笑起来,对奶奶和父母说:“都不要发愁啦,官府想要女儿去,不就是看上女儿长得俊吗?女儿去碰个窟窿,脸上有了疤,不就不要女儿去了?”  奶奶心疼地抹泪哭了,摇摇头说:“傻闺女,人活脸,树活皮,墙上全凭一层泥。毁了脸,还怎样出门见人!”  王英一时也没了主张,说:“先收拾好东西,到时躲跑麻利些。咱去哪儿还愁混口饭吃?再饿,也饿不死咱手艺人。”  妻子说:“奴家看还是上陈卿那儿保险。”  王英毫不让步:“那地方太苦,怕是待不住,粮没粮,菜没菜,又缺水。”  “咱去河南也成,把闺女嫁到外乡去,躲个三年五载再回来。”  “唉。顶顶再看吧。”王英脑袋成了一锅糨糊,没了主张。他家已经攒了一堆砖瓦,一孔窑洞里也储了些椽子。出去躲,他心疼积攒下的这些砖瓦木料被人偷去。  这天,县里来了三个差役走进了他的土窑洞圪道院。差役粗声粗气,扔下几枚银钱就要拉拽上女儿走。王英与妻子惶惶地作揖,苦苦哀求。妻子求情道:“等我给女儿做顿好饭吃,吃完饭,我两口子去送女儿还不成?”找了好多托辞,没敢说不让女儿去。  差役不理会这些,“废话!上了县衙会没有饭吃?”  一个脸上长瘊子的差役等得不耐烦了,斗鸡一般仰起脖子生气地咋呼道:“别南瓜长到柿树上——胡搅蛮缠。这许多天啦,还黏糊啥?当下就得走人!”

图书封面


 青羊血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