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士撒拉之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科幻 > 玛士撒拉之子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36468832
作者:(美)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Anson Heinlein
页数:432页

作者简介

21世纪末,人类的事业首次遭遇重大挫折,太空探索陷入停滞,美国在宗教极端势力的统治下奄奄一息。为了重建自由正义的国度,打开通向人类新纪元的大门,被奴役的人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发动起义,书写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但是,在新时代担任开路先锋的却是一些愤世嫉俗者、科学天才和寿命超长的“另类”,这些“不合群的人”将触角伸向了一片神秘领域--太空深处……
本书为海因莱因“未来史”系列之一,收入的四篇小说描绘了21世纪末至22世纪人类社会的壮丽场景,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时代画卷。

书籍目录

无辜的眼睛(代序)
“如果这样下去……”
考文垂
不合群的人
附:
关于那些从未写出的故事
玛士撒拉之子

前言

  无辜的眼睛(代序)  【美】亨利·库特纳(著名科幻作家)  罗伯特·A·海因莱因可能是当今科幻界最会讲故事的人。如果非要逼我用一句话说出理由,我会说:“海因莱因讲故事时懂得分辨轻重缓急。”那么,怎样才能分出轻重缓急呢?我想是靠经验。对于一个称职的作家来说,只有一种经验不可或缺:关于人的经验。  文学技巧和科学知识对写作大有用处,但我觉得作家不研究它们也可以。它们只是存在于头脑中的概念。可人还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一个好故事讲述的主体必须是人——不是被切除了大脑额叶的人,而是在理性之外还有着非理性一面的人。无病呻吟是无法替代感情的,它是对人的一种侮辱;而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这一点上帝可以作证。不幸的是,太多的科幻故事简直就像出自机器人或者不通人性的精灵之手。  海因莱因有一个特点,这对于写出好作品至关重要:他能理解别人。他明白他们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他甚至能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人们的感情固然存在差别,但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人的感情大体上都是相近的。  他承认自己是人类的一员。  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我知道自己有偏见,我喜欢并且十分尊重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客观公正,主要是因为它把人放在人所处的环境中来看待,而人和环境二者都务求真实。这就需要海因莱因那种分辨轻重缓急的能力。他善于选择。他的故事惟妙惟肖。因为他写的是人,一切情节都围绕着这些人展开。他所用到的技术、社会、心理各方面的故事元素,都是根据它们与中心要点——人——的自然关系来选择的,这就体现了他的甄选能力。这些元素体现了人的方方面面,但海因莱因每个故事的核心只有人,而且是有血有肉的人。  如果非要给海因莱因贴一个标签,我会称他为“浪漫的人文主义者”。他处理的是人与科学的关系。在我看来,他对科学的态度是理性的:既不偶像化,也不妖魔化。或许因为他懂社会科学,这门科学是人与机器之间的联结。  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成员,这个概念在科幻小说中很少出现。我们总是看到大量毫无个性的配角,行为方式无比雷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天马行空的主人公毫无理由地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整个过程的逻辑正好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范围。社会从来不会如此整齐划一,就连斯巴达都不是这样,不管哪里都总会有“考文垂”这种不合时宜者居住的地方存在。海因莱因了解这一点,也许在科幻作家中,只有他看到为故事创造一个时代背景的真正目的——故事本就该讲述人和社会在时代变迁过程中的种种活动。海因莱因是在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这种动态、连续的写作手法是他对科幻领域的主要贡献之一。  幻想文学是对现实做出理想化的反映和解释的一种文学。人们常常把未来的“现实”加以符号化,当然,这也是一种方法,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使用海因莱因的动态、连续的写作手法,未来的“现实”可能会变成一个接近三维的全景镜像,而不只是一个平面化的背景。做到这一点以后,作者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讲述他的故事,故事里那些男男女女所关心的事情,对于读这个故事的男人和女人同样重要。海因莱因假设的未来社会都是真实可信的,因此他可以集中精力对付人类与文化的关系中种种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这个社会,而关键则在于它们如何影响到每一个人。海因莱因懂得,每一个个体都与这个社会同样复杂。写出小说《考文垂》的这个人,也写出了小说《他们》(They,1941)。  但是,以上这些都不能完全解释海因莱因何以如此优秀。科幻作家C·L·莫尔将海因莱因的著作称为“单纯的视角和复杂的思想”的结合体,我觉得这种分析很准确。“奇思妙想”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以至我不想再用,但是我至少可以说,所有认识海因莱因的人,都不会觉得他令人厌烦。从我认识他起,他写作时的想法一直就是:“如果这样下去……”自然,也会有:“从前……”

内容概要

罗伯特·海因莱因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他以高超的叙述技巧、精巧的科幻构思、极具时代感的激进思想,以及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的科幻化阐释,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海因莱因同时也是世界科幻的“三巨头”之一。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是最受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读者欢迎的美国科幻作家。
海因莱因一生著作颇丰,多次获得各种科幻大奖,是第一位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授予“科幻大师”殊荣的科幻作家。其代表作主要包括:《双星》、《进入盛夏之门》、《星船伞兵》、《异乡异客》、《严厉的月亮》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起,海因莱因便被惊叹不已的科幻小说界奉为当代最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他终生保持了这一荣誉。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艾萨克·阿西莫夫  海因莱因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想象天马行空、挥洒自如,文字优美动人而又包罗万象,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才有如此深厚的底蕴。  ——美国《纽约时报》  海因莱因不仅是美国科幻小说家中的翘楚,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直至今日,他依然是美国科幻小说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

章节摘录

  城墙上很冷。我拍拍冻得麻木的手,又慌忙停住,生怕吵到先知。我那天晚上的哨位就在他住所外面——我平时站岗分外机灵能干,才得到这个哨位……但我现在可不想惹人注意。  那时我还年轻,不怎么懂事——我刚从西点军校毕业,是转世先知的私人卫队“天使团”里的一个卫兵。我刚出生就让我妈敬献给了教会,我叔叔阿布索龙是个俗人审查员,我十八岁的时候,他从长老会那里为我求到一个进军校的机会。  我在西点过得不错。当然,我也跟同学一起发发从军生涯中必然要发的牢骚,这简直是惯例。不过,我其实挺喜欢那种清规戒律的生活——五点起床,祈祷打坐两小时,然后上没完没了的军事教育课,包括战略战术、神学、暴民心理学和基础魔法。下午我们练涡流枪和喷射枪法、驾驶坦克,锻炼身体。  我的毕业成绩并不高,虽然也申请了“天使团”,但并没指望真能分配到这里。不过,我的虔敬一向得分最高,绝大多数实践科目也还过得去,于是就被选上了。我都快得意忘形了——这可是先知的部队中最神圣的一个团,就连其中的列兵都是少尉以上的军官,名誉团长则是先知剑术冠军,所有部队的统帅。拿到只属于“天使”的闪亮长矛和盾牌那天,我发誓一旦升为上尉,有了资格,就申请去读神学。  但那天晚上,在我加入天使团几个月后,我的盾牌仍然闪亮,心中却有了一丝晦暗。新耶路撒冷的生活和我在西点时想象的有点不一样。宫殿和神庙中充斥着阴谋诡计和钩心斗角;牧师、执事、国务大臣和宫中职员们纷纷争夺先知赐予的权力和好处。就连我们团的军官都不能洁身自好。我现在说那句自豪的口号“NonSibi,SedDei”时,都有股嘲讽的味道。  倒不是说我多么纯洁,我在还没被这种世俗风气腐化之前,就做过自知更恶劣的事情:我曾经渴慕过一个把自己奉献给上帝的女子。  请谅解我,虽然我自己那时都不能谅解自己。我生理上成熟了,心理上却还像个婴儿。我唯一熟悉的女人是我母亲。还没进西点的时候,在初级神学校里,我对女生几乎可以说害怕;我的心思全在课程、我母亲和我们教区的天使小队上。我在天使小队里担任巡逻队长,并勤勤恳恳地赢得各种优胜奖章,从木工直到经文背诵。要是那时设立了“女生”这个科目,也有优胜奖章的话一当然没有了。  在军校里我就没见过女人,当然也没有过什么罪恶的念头。我的少年天性尚未苏醒,偶有春梦我也视之为魔鬼的诱惑。但新耶路撒冷不是西点,“天使”们可以结婚,也可以和女人保持正当稳定的关系。不错,大部分同事都没有申请结婚,只是因为那样就得转到普通兵团去,而他们中很多人都有做军队牧师的野心——但结婚并非禁地。  那些住在神庙和宫殿旁边的俗人女执事也可以结婚,不过她们大都是些老东西,像我的姑姑们一样邋遢,很难引发浪漫感觉。我以前偶尔和她们在走廊上聊天,这样做倒没啥不好的。少数几个年轻修女里也没有谁特别吸引我——直到我遇见朱迪斯修女。  一个多月以前,我就在这个位置执勤。那是我第一次在先知住所外站岗,虽然刚接到任务时很紧张,但真的开始执勤以后,值班管理员的巡查就是我唯一担心的事了。  那天晚上,在我岗位对面的内廊里,远远地有盏灯亮起来,我听见有人走动的声音。我看了一眼手表——没错,应该是去服侍先知的圣处女们……不关我的事。每晚十点钟她们就换班——_我管那叫她们的“哨岗”,不过我从来没见过、也不会见到那个仪式。我只知道那些来接下面二十四小时班的人在那个时候抽签,决定谁能有幸亲自服侍伟大的转世先知本人。  我听了一会儿,就转开注意力。大概十五分钟后,一个披着黑斗篷的纤瘦身影从我面前走过,走到护墙边,站在那里看着星星。我立即拔出了枪;然后发现那是个女执事,又不好意思地把枪放了回去。  我把她当成了俗人执事;我发誓当时没想到她会是个圣女。手册里的确没有规定说她们不能出来,但我从没见过一个圣女出来。  我开口前她大概没看到我:“你好,姐妹。”  她跳了起来,差点叫出声,随即便恢复了庄严的仪态,回答说:“你好,小兄弟。”  那时我才见到她前额上的所罗门之印,先知家人的标记,“请您原谅,姐姐。我没看到。”  “我没生气。”我觉得她想聊天。我知道我们俩私自聊天不合适:她的灵魂奉献给了主,她的肉身要献给先知;但我那时年轻孤寂一而她又那样年轻美丽。  “今晚是您侍奉圣上么,姐姐?”  她摇了摇头,“不是,我没有这福分。我的签没被抽到。”  “亲自侍奉他一定是不得了的美妙和荣幸。”  “肯定的,虽然我并没亲身体验。我的签从来没被抽到过。”她又连忙补充,“我有点心急了。其实我才来不久。”  虽然她的职位比我高,可她那种女性的柔弱打动了我,“我相信你会为自己赢得荣誉的。”  “谢谢你。”  我们继续闲聊。我发现她到新耶路撒冷的时间比我还短。她在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场长大,从阿尔巴尼神学校被选送到先知这里。我也告诉她我出生在中西部,离首任先知转世地的“真理井”不到五十英里。我告诉她我叫约翰·莱尔,她回答说她叫朱迪斯修女。  我把值班管理员和他恼人的巡视都抛到了脑后,准备聊一个晚上,十五分钟后我的手表却再次报时。“哦,天啊!”朱迪斯修女惊呼,“我应该直接回房间的。”她正要匆忙跑开,又站住了,“你不会告发我  “我?啊,绝对不会!”  那班岗剩下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想着她,结果管理员真的来巡查的时候,我却表现得不够警惕。  难道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好比对于一个完全不喝酒的人来说,一杯就足以喝醉;自从有了那天短暂的邂逅,我便完全无法控制对朱迪斯修女的思念了。接下来的一个月我见到她六次。有一次在电动扶梯上和她擦肩而过;她下我上。我们连话都没说,但她认出了我,微笑起来。其他几次相遇也一样微不足道。还有一次我听见她轻声地叫我:“你好啊,约翰·莱尔。”我转过身,刚来得及看见身旁一个戴着头巾的人走进一扇门。有一次我看着她喂护城河里的天鹅:我没敢靠近,但我觉得她看见了我。  《神庙导报》上登着我和她的值班时间。我每五天站岗一次,圣处女们每周抽一次签。一个月多一点以后,我们的班次又重合了。我看到了她的名字,发誓一定要赢得当晚的哨岗,并再次被指派到先知住所门前的荣誉岗位上。我没理由认为朱迪斯会到城墙上找我——但我心里却确信她会来。  我在西点从来没费这么多心思整理军容;我的盾牌简直可以当镜子,对着它刮胡子都行。  可现在已经快十点半了,朱迪斯还没出现,虽然我十点钟时听见了圣女们在内廊那边集合。我努力得来的可怜荣耀,只不过是在宫中最冷的地方站岗。  我闷闷不乐地想,也许她一有机会就跑出来调戏站岗的卫兵。我满腹牢骚地想,女人都是罪恶渊薮,自从人类堕落之后就一直如此。我凭什么以为她会单单同我保持特殊友谊?她可能觉得今晚太冷,懒得出来了。  我听见脚步声,心欢快地跳起来,但那只是管理员来巡查。我拔出手枪摆好射击姿势,问他口令;他的声音传回来:“哨兵,今晚如何?”  我机械地回答:“全球和平,”又加上一句,“很冷,大哥。”  “秋天到了,”他表示同意,“就连庙里都有点凉。”他拿着手枪走了,身上装麻痹弹的弹药带随着脚步敲击着他的盔甲。他是个挺好的老笨蛋,通常会停下来讲几句和气话;今晚他可能急着回到暖和的卫兵房里去。我又重新拾起自己酸涩的思绪。  “晚上好,约翰·莱尔。”  我几乎从靴子里蹦了出来,朱迪斯修女正站在黑暗的拱门里面。她朝我走过来,我慌慌张张地说:“晚上好,朱迪斯修女。”  “嘘!”她提醒我,“可能会有人听见。约翰·莱尔——终于成功了。我的签被抽到了!”

图书封面


 玛士撒拉之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为什么要活得更久更久——《玛士撒拉之子》札记文/caesarphoenix《出卖月亮的人》、《玛士撒拉之子》、《地球上的绿色山丘》和《时间足够你爱》同属海因莱因的“未来史”系列,前三本为小说集,以其中一篇小说的名字作为书名。《出卖月亮的人》和《玛士撒拉之子》这次是一起出版的,考虑到书太多读不完,只买了下接《时间足够你爱》的《玛士撒拉之子》。逆时间线阅读是件很有趣的事,《魔戒》我就是按《王者无敌》、《双塔奇兵》、《魔戒再现》、《霍比特人》的顺序读的,白衣刚多尔夫变成灰衣刚多尔夫让我疑惑了好久,当主角们的命运尘埃落定,读者从悬念中解放出来,更关注的是人物的经历、世界的风情、后文中那些语焉不详的事件到底曾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哪些力量左右了故事的进程、以及那些你明知道结果应该如何却大出所料扣人心弦的战斗。某种意义上讲经得起逆读的作品,才是真正杰出的。它们让故事不再是单纯叙事,而在读者脑海里留存了一些思考,在心上沉淀了一份感情,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像拉撒路•龙一样活得足够长,需要发明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记忆,那么值得记忆的只能是这些思考和感情,单纯制造快感的书籍将会成为记忆的冗余。《玛士撒拉之子》1. 为什么要活那么久?如果关心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常看国际、国内、社会新闻,你会惊讶于无论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还是企业、个人都呈现出一种惊人的短视。人们凭借一种“我死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勇气过活。一届政府只会关心自己执政这几年的GDP和经济增长率;一个官员只会不停的建大楼、修广场,做些能看得到的“政绩”;一个企业只在乎自己的销量、利润,是否可以拉到风投,融资上市;作为个人则只关心自己能赚到多少钱,何时可以买车买房,娶妻生子,冬暖夏凉。一个愿意考虑二十年后事情的公务员,可能成为政治家被赞颂,但更可能黯淡下台,为同僚讥笑,被选民唾骂。一个考虑五十年后事情的人,则是超世之才,往往不容于时,在身后多年才被人追念。如果再长一些呢?五百年和五十亿年对这个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并无区别。《三体》中的为四百年后的末日做准备的情况,绝无可能发生。哈里•谢顿计算出银河帝国将在三百年后崩溃,执政者封锁消息、漠不关心的做法才符合现实政治的逻辑。就算拍电影时间也要设置在非常迫近的时间(2012),如果设置在2212年,人气立马减半。“扎克•巴斯托,你能否理解——比如说五十岁的——普通人看到你的族人时那种无比痛苦的嫉妒?五十年……其中二十年他是个孩子,而能精于职业时早过了三十岁;四十岁后才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得到尊重。他的五十年的生命之中,只有不超过十年,他算得上是个人物。(P294)”正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那么短的时间,短到让我们忽视不公义的存在,放弃追寻万物的意义,不能做真正长远的打算(无论是为这个世界还是自己)。短到让我们来不及度过自己的少年期。那个拉撒路•龙用了两个半世纪才度过的少年期。“我们人类——地球人——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我们有很多能力,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正确使用。在那些重要的问题上,我们可能还只是猴子。(P431)”摆脱了时间的羁绊,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去使用发展智慧。2. 个体、家族、人类以及外星智慧生命拉撒路•龙是个利己主义者,是一个对生命无比热爱的人。他是霍华德诸家族中的最长者,却一个世纪没参加家族会议。他并不忠诚于家族、国家或其他任何组织。他说自己并不欠家族任何东西,但最终还是用“辣椒号”将十万家族成员运上了“新疆域号”,并在寻找新家园和返航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霍华德诸家族和普通人类之间的关系则更有意思。先知时代结束后,二次革命订立的《圣约》,使得一个人类历史上未有的理想社会出现了。家族部分暂停“假面舞会”的决定,使得短寿的大部分人知道了他们的存在。在死亡这一最大的公平被破坏后,狂热的公众迫使政府行使“多数人的暴政”,以维护生命权平等的名义践踏少数人的生命权。霍华德诸家族与普通人的隔膜感,演化为了从人类中分离出来的独立意识(“所谓的人类已经一分为二,现在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一边是长生人种,就是我们——另一边则是必死人种!就像大蜥蜴,就像剑齿虎,就像北美野牛一样,他们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不要再和他们通婚,就像我们不会再与猿猴交配。(P285)”)。太空冒险时代到来后,人类也许会因为在宇宙中不同环境中生活,逐渐生殖隔离,最终演化为不同种族。但霍华德家族和普通人类并非如此,将他们隔离的是一种无法分享让渡的特权,这种关于生命的特权,比起财富、权力等更为绝对。也因为其绝对,公众才会疯狂(尽管财富、权力的特权阶层也有着自己的藩篱,有着不同程度的生殖隔离)。所以霍华德诸家族和其他人类的和解只能建立在延长寿命技术的实现。只有当长生可以普及共享,原有的裂痕才可能修复。当遭遇“乔克拉神”、小人这些想要或者可能将他们变为“非人”的外星智慧生命时,霍华德诸家族的大部分人选择了出走,返回地球(在小人那,十分之一的人留下了),想要回去的理由各不相同,拉撒路•龙的大概是为了自己是个“人”(“他承认自己有偏见,总是偏向于人类——因为他是个人。(P404)”)。3. 怎样才能活得更久?作为《玛士撒拉之子》的核心点子之一,并不复杂。定量化的表达大致如下(数据是我自己定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活到超过90岁的年轻人1000名(男女各半),鼓励他们之间结婚(通过物质奖励方式),多生孩子(生的越多奖励越大),这些孩子之间再通婚,他们的后代再通婚,以此类推。海因莱因更在意的是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延续,会带来什么弊端。一个管理良好并由优秀人才补充的(因为家族的人都接受良好教育)基金会是可以发展延续的。但近亲结婚在强化长寿基因的同时也会保存集中不良基因,所以家族中有身体和精神缺陷的比例较高。海因莱因大概相信心灵感应学说(还是那时比较流行?),让其中部分有缺陷的人拥有心灵感应能力。关于最终可以让所有人延长寿命的方法,原理同样也不复杂。简单的说就是“换血”。在体外培养血液,将毒素含量过高的血液换走。听着还是有些道理,但这个方向是否靠谱,望对生物有研究的达人们给出意见。顺便说一下,这篇小说关于时间、空间有着很多玄而又玄的讨论。安迪•利比推进器的原理是比较典型的一例,作者大概也知道这东西不太可能存在,如果存在也在理解范畴之外,所以书中只有安迪自己明白。但对于有着将思维实验进行到底精神的作者看来,还是不满意。所以对“乔克拉神”的神迹等极难解释的现象也都做了一些讨论。作者借安迪之口说你不可能用语言描写交响乐,必须要用数学公式(当然作者肯定给不出公式)。对于一些太空飞行问题,作者让拉撒路、金(船长)等人也随口算出,算是让我们了解到这些人数理知识之强悍。虽然作者的理论不能当真,但很多想法还是很有趣,比一般的民科要严谨的多,可以拓宽要思维。4. 突破现有道德和伦理海因莱因肯定深入思考过“乱伦禁忌”等道德问题。他能突破现有道德秩序,对未来伦理做出真实感极强的描绘。这点在《时间足够你爱》中表现的更突出,他的小说中社会学思维实验的味道远比科学思维实验的味道强烈。本书中活了两百多岁的拉撒路•龙总是在腿上绑着武器,不肯和自己的后代结婚,不习惯于在公众场合全裸,但他心中怀有的永恒激情却是他的后代们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激情也是海因莱因本人的吧。《“如果这样下去……”》这篇小说主要讲述的“华盛顿”、“杰弗逊”们的故事,不过这次抗争的对象不是英王,而是“先知”。无论是《雪崩》中的“韦恩牧师珍珠门”还是本文中的“先知”,宗教一旦将自己神圣化总不免令人胆寒。这篇小说非常好看,比《玛士撒拉之子》更适合单独阅读。随着叛逃的先知卫兵的成长,对其所处的世界的描绘也更深入。假扮商人被发现后的那段逃往有着好莱坞大片般的精彩,却有比好莱坞大片冷淡的转场。关于约翰和朱迪斯的爱情,泽巴讲得真好:“我本该告诉你,朱迪是个非常柔弱的姑娘,胸大无脑,又很漂亮。就像氧自由基一定会和其他原子结合一样,她获得自由之后必定要找一个男人。不过,对于一个恋爱中的人讲道理是没用的。(P123)”推翻暴政永远是那样的激动人心,赫胥黎、诺瓦克无疑是伟大的,温斯特的死(P135—138)则让人知道即使是最正义的事业也埋藏着暴政的种子。乔治•R•R•马丁10岁那年读 海因莱因的《拥有太空服——想去旅行》,后来他回忆到:“人类最骄傲的事情是誓死抗争,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没有,没有。”海因莱因的作品中这种抗争的精神贯彻始终。《考文垂》《圣约》所创造的废除了刑罚的社会,每一个伤害到他人的需要去接受心理调节(接受治疗),如果不肯,则要去考文垂。小说以麦金纳和法官的对话开始。两人的意见都很有些意思。结合《“如果这样下去……”》和《玛士撒拉之子》,以及本文的结局,作者是站在支持《圣约》法律这边的。但这种制造隔离区的方法,真的是一种人道和负责吗?殊不知一个人不得自由,则全体人类都不得自由。星条旗保护焚烧他的人,不肯接受心理调节,法律便不保护他的权益了吗?虽说名义上他可以回来,但考文垂那的专制暴政就能允许它们的存在吗?而且那三个专制政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法律所制造的。所以这个法律本质上还不如原有的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赫胥黎将军刚起义,就宣布恢复的)。《不合群的人》关于安迪•利比的一个小品,“计算尺”超凡的数学物理能力在这个故事中被发现。一个问题:第413页 3700年 计算应该有误吧,后面说才过了七十四年,是安迪算错了,是海因莱因疏忽了,还是校对错了?
  •     没看见真书,不过,网上的资料是一致的,封面图片清晰可见:书名翻译错了。中文正题名:玛士撒拉之子英文并列题名:Methuselah's Children这是一本小说,作者据说是美国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A. Heinlein),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2009 年 10 月出版了中文译本,译者 Denovo,不知何许人。错误就在那个“士”字上,博士的士字,错了。“土”,土地的土,才是正确的。Methuselah -> 玛士撒拉,错了,玛土撒拉,才对。为什么这么讲?“士”就不行吗?Methuselah / 玛X撒拉:填上土地的土,thu / 土,听起来可以哈;填上博士的士,thu / 士,如此音译,就不可以吗?好像也可以。(按:Methuselah 只是圣经希伯来原文的一种拉丁字母转写形式,所以 thu 对应土地的土字其实是个译音非常近似的译法,而博士的士字不论南语北音都不够近似。)可是,问题不在于音译相似与否;问题在于这个人名有典故,也有约定的中文译法。Methuselah 是希伯来圣经里的人物,以诺的儿子,拉麦的父亲,造方舟的那位挪亚的祖父,当然也是人类的远古先祖了。据《创世记》记载,他活了 969 岁,是经文中明确数算了年岁而享寿最久的人。这部小说的立意,想必也与长寿有关。希伯来圣经的中文译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基督教圣经“和合本”的旧约全书。在“和合本”中,Methuselah 译作“玛土撒拉”——中间是土地的土字,不是博士的士字。这一点是确凿无误的。(插一段:倒也不是说哪个圣经人物的名字都必须严格遵守“和合本”的译法。比如“挪亚”,写成“诺亚”的就很多。行不行?未必不行。还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写成“玛利亚”“玛丽亚”的都有。不可以吗?也未尝不可。但是总要有点儿限度吧?既然是要用典。)综上所述,可以确定的是,在这本书封面上印刷的书名《玛士撒拉之子》,是一个文字硬伤。正确的书名应当是《玛土撒拉之子》。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大师早期的作品,故事不错
  •     新技术爆炸的年代读老派太空科幻,未免感觉观点陈旧。但不可否认的是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海因莱因仍是我最爱的SF作家之一
  •     大师的作品值得一读
  •     又破又烂的旧书
  •     很久以前看厄修拉的小说的时候,就感觉科幻作家总是想在寻求一种合理的乌托邦社会,但是不管探寻的方式怎样,最终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反社会的境地,不论是宗教极权的美国,还是考文垂,还是诸家族,就连海因莱茵也没有走出这种人类社会对人本身想突破所设下的困境。
  •     关于永生。
  •     代入感极强,身临其境的恐怖。春节前两天买了这本书,拿到时发现纸张泛黄,侧边还有些黑印,自己用橡皮擦掉了,书有一种图书馆藏书的独有味道,我很喜欢这种味道,一看印刷日期,果然不短,2009年印刷的,应该是在仓库里躺了7、8年了,相遇就是缘分吧。
  •     如果任何政府,或者任何教会,开始对它的人民说,“这个你不能读,这个你不能看,这个禁止你了解,”其结果就是专制和压迫。控制一个思想被蒙蔽的人几乎不需要暴力;反之,任何暴力都不可能控制一个自由人,一个思想自由的人。刑讯做不到,原子弹做不到,什么都做不到——你无法征服一个自由人,你顶多只能杀死他
  •     复杂的人类啊。。。。难道是因为人生苦短才决定了人类的短视嘛?如星辰大海的进取精神和长远梦想都在哪里?
  •     还没来得及看,正版的书,应该不错
  •     可以读到拉撒路和利比年轻时候的故事真是太棒了
  •     海因莱因之名
  •     太忙 ,没来得及看,听说挺好看的。
  •     时间足够你爱的补充
  •     又是一本关于宗教,革命,自由,人类理想社会的探讨书。有点腻味了。
  •     竟然还是个前传呢谁能料到。还挺有趣的,粉丝向,作为单篇的话最后一篇略有些拖沓和没头没尾,但你要知道对粉丝来说多多出场就是最大的优点。
  •     无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最能吸引人的是作品中表达出的想象力。未来到底什么样子,谁也不确定,所以就有无数个可能。
  •     如果这样下去 和 玛士(或者土)撒拉之子 都不错 要是也能活那么久就好了。。。
  •     独裁统治的模式还真是不新鲜啊,本书、《1984》、《我们》、《美丽的新世界》,当然,还有某朝,行事模式太象了。
  •     感觉作者描绘的都是一些片段,对于整个环境则没能描述出让人信服并身临其境的史诗感
  •     未来史系列……
  •     是不是因为我不了解宏观背景所以我读不下去!!
  •     海因莱因 一贯的风格,独裁,军事
  •     冲着海因莱因这个名字,直接就买了
  •     海因莱因的小说还是《异乡异客》《星船伞兵》要好看点
  •     滚去重看时间足够你爱。。。
  •     比爱阿西莫夫更多的爱你!
  •     在路上
  •     这本书应该分为两部分,前半是未来史短篇集的第三部《2010革命》,后半是中长篇《玛土撒拉之子》。《2010革命》的部分宗教的意味很浓,虽然阅读起来不习惯,但确实把前两个集子里的未来史世界推向了更广阔的境地。《玛土撒拉之子》则读得人酣畅淋漓,好久没有遇到这么惊心动魄的科幻故事了(特别是第一部)。综上,《2010革命》3星,《玛土撒拉之子》5星。这书5星。
  •     海因莱因的书永远能唤起你的激情
  •     神作
  •     保密是一切暴政的要旨。不是暴力,而是保密……是审查。不论起初的动机如何神圣,如果任何政府,或者说任何教会,开始对它的人民说,“这个你不能读,这个你不能看,这个禁止你了解”,其结果就是专制和压迫。控制一个思想被蒙蔽的人几乎不需要暴力;反之,任何暴力都不可能控制一个自由人,一个思想自由的人,刑讯做不到,原子弹做不到,什么都做不到——你无法征服一个自由人,你顶多只能杀死他。
  •     好书好书好书终于找到啦
  •     慢慢地跟上海因莱因
  •     无边的想象当中包含着对人类命运深切的关怀。
  •     同事墙裂推荐的不错
  •     挺出名的一本
  •     海老爷子宇宙观的补全之作,粉丝必读。滚回去重读时间足够你爱+10086。。。
  •     又是宗教+革命+自由+军队出身的猪脚一类的书,腻了……海大神的未来史系列都不太喜欢。话说第一篇结束时还以为是看错了。貌似海大神喜欢深色发强悍智慧严肃系女主
  •     半当中的故事一头雾水,我不如去看罗马帝国兴衰史吧。反乌托邦的片段倒是不错
  •     冲着海因莱因买的
  •     讲真,如果没有最后一篇,整个“未来史”看起来都不过是些廉价的浪漫小说、公路小说加上一些奇怪的社会学想象而已(而且社会学和心理学部分经不起推敲)。最后一篇总算补回了科幻的成分,外星天堂还挺有意思。别看老海经常写得跟地摊文学一样,在三巨头里他的科学(工程)细节成分表现得算是最硬的。
  •     由宗教裁判所独裁到民主社会的转变(“如果这样下去”到“考文垂”),着实精妙而出人意表
  •     后面有点太跳脱了。
  •     海因莱茵在用科幻书写政治,书写什么是自由
  •     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短短50年智慧年龄远远不够。还未了解到浩瀚宇宙的凤毛麟角就得面对死亡。
  •     国美
  •     初阅于2010.09.26
  •     经典好书,先买了收藏,以后慢慢看
  •     海因莱因的文只有贡献膝盖的份!大牛人一个,特别喜欢他的短篇,“出卖月亮的人”简直太赞了,他小说开头都很平淡,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冒险了,有点象科幻版的武侠小说,他还很会写爱情,呵呵,基本都会写到男女感情……
  •     读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可以和《时间足够我爱你》有着统一的世界观的作品,也许我以不再年轻,已经缺少一些像小时候那样的激动了。
  •     一个新世界
  •     海因莱因果然牛B
  •     1, 这个里面的观念不是太新,但是考虑到这是50年代的,那就非常棒了; 2, 小人们的组合比深渊上的火里爪族的设想早了好几十年
  •     喜欢第一个故事
  •     好书 海因莱因的经典科幻呐
  •     作者在尝试设想一个心理学已成为成熟学科,并广泛用于个人意志和行为管理的社会,但感觉不太成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