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出南亚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军事 > 虎出南亚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
ISBN:9787802255425
作者:无住
页数:364页

作者简介

1942年1月,驻泰日军越过泰缅边境发动了侵缅战争。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遂以第5、第6、第66军共十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从1942年3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先后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战役的胜利,这是南进日军自太平洋战争以来遭到的最为顽强的抵抗。中国军队这次远征作战,是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然而,缅甸失守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至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的空中航线。退入英属印度的中国远征军,则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指导下进行整训,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在滇西组建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为盟军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反攻作准备。
1943年10月,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攻势,贯通中印公路,中国驻印军于缅北开始实施反攻作战计划。1944年3月,我驻印军先后攻占孟关和孟拱,逐渐包围密支那。5~6月间,中国远征军在怒江地区全线反攻,战腾冲,攻松山,克龙陵,将入侵日军赶出国门。与此同时,我驻印军占八莫,克南坎,在芒友与南下的远征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打通。我驻印军新1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戍,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圆满结束。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海外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主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三十余万多人,伤亡十余万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缅甸危机第二章  风云突变第三章  拯救英军第四章  血溅日寇第五章  魂断瓦城第六章  野人山记第七章  异国他乡第八章  临危受命第九章  初战失利第十章  乱中打狗第十一章  渴望胜利

编辑推荐

《虎出南亚》被《愤怒的子弹》作者周健良、《雪高军刀》作者张磊陪衬推荐: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之战,后又攻胡康洒谷,穿孟拱河谷,围密支那,渡怒江,战腾冲,克松山,占龙陵,最后解放滇西,反攻北,中国远征军痛击日寇,壮我国威!

内容概要

无住,云南省玉溪市人。自小生活在中缅边境云南小镇畹町。潜心十余年,始成此书。此书于新浪网读书频道连载时为《国军行动——中国远征军入缅战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戴安澜物资胜于精神,此次我军缅北作战之所以成功者,实以我军装备较敌为优。我之火力完全可以压倒敌人,敌日埋头于工事中,坐受我炮火之轰击。而空军又绝对优势,我昼夜自由活动,敌则昼伏夜动,彼我情青势实与我上海战役相反此足以证明我军只要有好装备,即可战胜敌人……盖我军精神条件早经具备,所缺者物质条件耳如能以物资上之充实,精到之训练,则可战胜一切也。  ——赵学渊蒋介石认为,中国军队刚刚进入缅甸,立足未稳,应该首先把脚站稳,然后才能考虑进攻的问题史迪威不听蒋介石的,结果中国远征军最初的惨败,败得很十参所以,中国有的学者认为史迪威是个笨蛋,完全否认史迪威的军事才能我认为他看得不全面,史迪威在后面的作战里,特别是指挥从印度进攻缅甸的那支部队打了很多胜仗,所以,应该说史迪威是对中国抗战有功的国际友人但他看不起国民政府,看不起蒋介石,而且曾经想夺取中国的军权,甚至曾经计划要暗杀蒋介石。  ——杨天石1942年夏季,中国远征军是在失败不可抗拒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以自己的悲壮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决定性会战的胜利,并通过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朝胜利方向转变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大环节,这就足以证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重大军事贡献。  ——倪乐雄

章节摘录

国军暂17师代理师长钟进山上校,身负重任,带着副官范一林要去云南昆明走一趟。昨天傍晚,范一林中校刚刚回到营地,悄悄地告诉钟进山,据重庆方面可靠消息,国军在中缅边境将有一场大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围绕保卫滇缅国际公路而进行的。听说有大仗要打,钟进山仿佛渴望搏击的斗牛士进到了斗牛场一样兴奋,遂将去广西南部战场参战的念头暂时掐灭了;得先到昆明探听一个究竟,然后再作别的打算。天才蒙蒙亮,范一林便自己驾车陪着钟进山,悄悄驶出了营地。峰高天矮,崇山峻岭,天空飘着细雨小雪,道路泥泞不堪。吉普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不时碰到沿路开往湖南前线的部队。第二次长沙会战刚刚结束,小日本吃亏不小。中日双方均不甘心,暗自纷纷调兵遣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帷幕悄然地拉开了,战局再度吃紧,国民政府不得不面对战场离重庆愈来愈近的现实,调集国军后方预备队日夜兼程地往湖南集结,为薛岳统兵的第9战区补充有生力量。“一林呀,”钟进山拍了一下范一林的胳膊,没有外人的时候,钟进山总是这样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副官,“你说说,云南可是大后方,真的会有大仗打啊?”范一林略微侧过脸,对钟进山说:“师座,听说过滇缅公路,也就是现在讲的中缅公路吗?”钟进山摇了摇头,他只是略有一点点儿模糊的印象。范一林深知师长钟进山的为人。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职业军人,以带兵打仗为天职,每天心里只是想知道某一个战区谁赢了,谁跑了,为什么僵在那里。至于什么欧洲时局、太平洋战局和重庆上层方面的消息传闻,钟进山总是漠不关心的,自然也没有更多的人向他提及。范一林接着说:“四年前,委座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云南省府主席龙云在一起探讨局势走向,他们都担心中国大后方的出海口。龙云在会上提出:上海一失,我即无国际港口。日军南进政策付诸实施,南方战区可能会扩大,连接香港和越南的铁路也成问题。建议国民政府修筑中缅公路,从昆明出发,经云南大理、保山、畹町到缅甸北部重镇腊戍,再连接腊戍至仰光的缅甸铁路。蒋委员长欣然同意,确定了中央补贴、地方筹款的原则,指派交通部一位次长亲自督办筑路事宜。”“哦,原来是这样的。”钟进山佩服范一林学识渊博,怎么知道那么多,可转眼一想,不禁问道,“范副官,你在大学里,应该不是教筑路的吧?”“师座说哪儿去了!”想起当年在家乡当县长的父亲,由二哥搀扶着亲自率领两万民工,背着口粮,携带一些刀斧、锤镐、炮杆等简易工具,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悬崖绝壁和高山峡谷之中,最后活活累死在筑路工地上,范一林情绪有点儿激动,“滇缅公路东起昆明西至畹町,境内全长959.2公里,二十万民众九个月就建成通车,眼下是中国西南大后方唯一的海外交通线。”下午四点多钟,终于到了昆明。这里是云南省的省会,也是大后方。抗战以来,从华北、华东一带撤退的大批学校和工厂,纷纷到昆明安家落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国内几所一流名校联合,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云集了方方面面的精英。美国空军退役上校陈纳德领导的美国志愿航空队,进驻昆明巫家坝机场,将指挥部设在昆明城西一幢三层楼房里,引来大批美国军人,喧闹的昆明由此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城南一个不怎么起眼的旅店,清清静静;俩人落了脚,擦了擦满脸汗水,范一林便陪钟进山来到护国路上。找到以滇味出名的鸿来饭馆,范一林要了一个雅间,点了三七气锅鸡、蒸肉饼、回锅肉等几道云南菜。钟进山是山东人,口淡怕辣,范一林特意交代伙计少放辣椒,另外准备几根大葱和面酱。俩人喝着茶,一边等着上菜,一边等人。不一会儿,一个伙计悄然掀起帘子:“哪一位是范先生,有人找。”紧接着走进一位看上去二十六七岁的女人,她身着军装,穿黑色高筒靴,腹部一根皮带恰到好处收紧腰,隆起高耸的胸部,亭亭玉立。她恭恭敬敬地朝范一林微微颔首:“范老师好,你们来得这么早呀。”范一林连忙起身,向钟进山介绍说:“师座,这位就是我的学生肖娜,中央通讯社记者。”钟进山伸出手,与肖娜主动伸出的手握了握,客气地说:“幸会,肖记者,幸会。”“欢迎两位长官到昆明,走了很长时间吧?”“清早出门,一路跑了十多个小时啊。”钟进山爽爽一笑,似乎坐飞机来那么简单。三人礼让一番前后落了座,尽管前几天刚刚见过面,范一林依然客气地对肖娜说:“此次来昆明,师长和我担子不轻,你要多帮忙啊。”“老师要我做什么事呢?”肖娜微笑着问。范一林朝钟进山递一个眼色说:“师座,你想了解的问题,请肖娜告诉你吧。”山东大个儿钟进山面泛几丝腼腆,心想她是副官的学生没什么大不了的,脱口而出:“肖记者,范副官讲中缅边境要打大仗,可真有这么回事儿?”肖娜大学毕业后,直接进了中央通讯社,后来爱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军队,一门心思做了战地记者。前些日子在重庆,整天和军政部、军委会办公厅参谋副官们打交道,自然了解许多军事方面的动态。有一天到昆明第5军采访,遇到了杜聿明将军,因为是同乡的缘故,肖娜知道了杜聿明可能要领军出国打仗的消息。正巧在昆明意外碰上几年未曾见面的大学老师范一林,是她悄悄告诉老师有关国军出国消息的。没想到范一林穷追不舍,终于叫上自己的师长一起到了昆明,大有刨根问底的架势。她看了一眼范一林,喝口茶抿了抿嘴唇,爽快地说:“是啊,钟师长。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后,日本南方军最高司令寺内寿一的部队席卷了太平洋诸国。目前,日军正在全力攻打菲律宾,麦克阿瑟将军率领驻守马尼拉的七万五千美军已经撤往巴丹半岛。要不了多久,寺内寿一就会腾出手来进攻缅甸和印度的。”“这和我们打仗有什么干系?”钟进山弄不明白。“当然有关系了,钟师长。”肖娜接着说,“日军进攻缅甸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切断中缅公路,从云南大后方夹击中国;二是打压英国在亚洲的势力,进一步夺取英属殖民地。因此,军政部正着手筹建一支部队,开赴中缅边境甚至进入缅甸,准备和日军作战。”肖娜不愧是战地记者,对亚洲战场的军事态势了如指掌。伙计把菜一一上齐了,钟进山兄长似的和蔼招手:“肖记者,咱们边吃边聊,中不中?”“请!”范一林冲肖娜点点头。三人拿起筷子,边吃边说。肖娜认认真真地向钟进山讲述东南亚战事,钟进山终于搞清楚了——军政部将从川滇黔三省交界一带进行整训的部队中,挑选一部分加入出国作战的国军序列,中央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很可能是这一支队伍的指挥官。肖娜的详细描述,撩拨着钟进山的心;他暗地里毅然决定,无论如何要搭上去缅甸的车,见识见识国外的战场。没有喝酒,晚饭吃得快。钟进山心满意足地起身说:“肖记者,我和一林不虚此行,谢谢你了。”“钟师长见外了,你要赶快把八字的另一撇写上,暂17师保准是远征军。”肖娜听钟进山说起与杜聿明不一般的交情,心想没准儿会撞运成了心愿的。范一林和肖娜陪着师长回到旅馆门前,钟进山转身告诉范一林:“你去吧,替我问候老人家。”范家是滇西的大户人家,范一林的父亲范舒珍为官,二叔范舒桂从军,三叔范舒经商。范一林的女儿范思欣从北平辗转接回昆明后,就由三叔范舒帮着照看,一晃几年光景了。大凡昆明方向有公干,钟进山总会照顾范一林跑单,目的就是让他回家看一看女儿,一个人又当爹又是娘的,真不落忍。肖娜心细知道宽慰人,顺路去杂货铺买了一袋好吃的糖果点心,跟着范一林去看女儿。

图书封面


 虎出南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文:被遗忘的年代从缅甸到湖南,跨越千山万水,穿过历史风烟,一个老兵用了65年的岁月,近乎一辈子的光阴走过。经历一段最遥远的路程,终于回到他出发的地方,回到故乡,桃源籍中国远征军老兵李锡全回家了,在感动的同时也带给我的是那段几乎快被人尘封的历史.近二年来,各种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收视率居高不下.和抗日战争有关的小说,电视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描写国内战场的,且是以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初中时我曾经想过这么一个问题,蒋介石不是号称有八百万军队吗,打鬼子的时候这些军队哪里去了,到了高中,所接触的知识面逐渐的广了起来, 了解到卫立煌、孙立人等人在远征缅甸中的壮举后方得知,原来主力是国军;淞沪会战、忻口之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的力量对比之后,方恍然大悟,原来国军伤亡这么惨重,真可谓是举倾国之力全心全意抗日;在我的印象中,有两段历史国人提起的特别少,其一就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另外一节就是70年代的对越自为反击战.曾想,我们没有遗忘入缅甸作战的这段历史,我们也没有遗忘这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们,只是平常的时候我们触及很少,或许入缅作战只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个小战场,我在高中时看过一些传记,了解了中国远征军征战缅甸的事迹,当时还很疑惑,连自己的国土都沦陷了,为何还要派精锐中的精锐去缅甸呢?后来才知晓了中国全部沿海都被日军占领了,外援战略物资需要从印度到缅甸到云南公路运输,或者通过“飞虎队”越过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空运到中国, 抗战之路漫长而迷惘,那时根本不知道希望在何方,距离胜利的日子有多远,只知道民族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要生存,只有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曾经的大国地位一落再落.而英国,曾经的世界霸主,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个所谓的日不落帝国,也居然被小小的日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虎出南亚》是一本缅甸抗日历史的历史教科书,作者用详细的数据,用最客观的事实,用严谨纪实的笔的为我们勾勒出当时的历史情景, 英军的无能,中国远征军组建的背景,缅甸战场的实景,打通陆路交通要塞的详细事件,以及当时整个世界抗法西斯战争的大舞台.同时, 《虎出南亚》也是一本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战小说,里面的荣誉一团及题目的团长范一林, 是40万英雄儿女英勇顽强的在缅甸、印度的战场上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杰出代表.让人遗憾的是英雄最后的归宿作者并没有交代清楚,取得胜利后他们的出向呢?另外,书中尚有一处硬伤,在第110页的时候,作者先是写了电报员牺牲了,但是在后面又活了过来并且用身躯区阻止鬼子的手榴弹.当然,这些小小的错误并不能否定《虎出南亚》这本书的优秀.我想,如果作者能够把走出野人山这段故事写的再长些,还原下当时的残酷状况,10万人,有6万多非战斗减员死在了这座山中,那么我想这本书会更加的完美.如果你对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历史了解的不够多,如果你想更多的知道英勇的中华儿女是如何的保家卫国,建议一读. 《虎出南亚》,弥补了我开始所说的二段遗忘的历史之一. 《虎出南亚》,让更多的爱国人士真实的去了解这么一段中国军人在正面战场上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甘洒一片热血的精神风貌.呜呼, 让我们记住在入缅甸作战中牺牲的英雄儿女,让我们为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中逝去的同胞默哀.让我们祝愿在这场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安息, 绱饷,祭酒!
  •     ——读《虎出南亚——太平洋战争之中国远征军》有感风骑兵中尉(《雪虎》《血刃》作者)文:妙行无住在好友的推荐下,买了这本新近面世的抗日题材小说《虎出南亚——太平洋战争之中国远征军》,说是抗日题材,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反映中国远征军的,在我的印象里,国内关于反映中国远征军题材的图书没有几本,而以小说形式予以再现的更没有,所以很值得买来一看。初初展卷便看到作者聪明的一面。他既没有把视角放在那些威名显赫的将军们身上,也没有从普通士兵的角度去书写那段历史,不难看出,作者是要宏观地看待这场战争,书写这场战争。如果他把视角放在某位将军的身上,譬如孙立人、郑洞国,便只能从某场战役的角度去写,把握不好,小说便容易显得空泛、缺乏血肉。反之亦然,从普通士兵的视角必然无法很好掌握整个战役跳动的“脉搏”,从而失去了俯瞰这段历史、这场战争的时空优势。作者从一个师职军官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中层军官和前线指挥员,将战争的完整过程真实再现,在不失恢宏阔大的背景中展示战场中各种细节。一路读下去,心中暗自称道:真是聪明。对于一本书,我一向是用“文以载道”的原则,来甄别其优劣的。《虎出南亚——太平洋战争之中国远征军》作为一本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从将军到士兵的小说,何道以载?道何以载?这应该是写作的难点所在,枯燥的描写一双“只会操枪弄炮”、“长满枪茧”的大手?而令人欣慰的是,作者以民族危亡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来展示中华儿女的不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民族曾经创造过这个世界上最璀璨的文明。但是,自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我们的国门之后,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光。割地、赔款,种种屈辱接踵而至。我想,洗刷那个时代的耻辱,应该是所有中国儿女的最大心愿。如何洗刷?政治、经济这些都不是军人的选择。军人只能用自己的血与火来证明自己。战场上的军人,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兀然裸露。那么,身处极端特殊的环境、面临生死考验的军人,将会展现一个民族怎样的气质,怎样的应激反应,将是必然出现的场景。而军人展现的这些独特气质和必然反应,如不能得到作者恰当的资料提炼和哲学升华,这本书就将沦为纯粹的“杀戮毛片”和毫无灵魂的“地摊文学”。这也是每位军旅文学作者,必须提前思考的问题。而军人的这些战场生存能力、生存方式,又将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一个民族千百年绵延不绝的根本智慧与生存哲学。《虎出南亚》的作者,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展示了近代唯一一次境外作战军人的世界,一个历经外族蹂躏的苦难民族,如何用她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从远古蹒跚走来,又如何重新崛起、跻身于世界民族诸强之林!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特别是牺牲在野人山的戴安澜将军,笔者透过这位国民党爱国将领让我们感动于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不屈与威武。这也应是《虎出南亚》这本书,区别于其他抗日文学的独到之处。《虎出南亚》在解决了“文以载道”的书胆之后,用他感同身受的文笔,不但详细记载了战场上血肉纷飞、铁火横流、战友浓情与复杂的政治、历史背景,为读者展现出现代战争的宏大壮观、更为我们描绘了这些军营铁血男儿,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基本避免了把那些“最可爱”的人们,简单塑造成为模式化杀人机器的隐忧。在这一点上,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军事文学作品还显得过于单薄。有一部电影,叫做《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战士不是石头里蹦出的孙猴子,一个男人走上战场,就一定会有两个以上女人的心,随他步入血火!作者在书中,详细记述了铁血男儿背后一个个更为坚强、伟大的女性身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为谁而战、谁为之战的宏大社会画卷。有人说:男人是好斗的动物。但是,他却没有揭示男人为何会好斗——这个根本问题。而此书作者,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男人之所以好斗,是因为男人有更为深沉的爱,有更加强烈的国家、民族、社会和家庭责任感!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女人、自己的父老、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而斗!为了自己背后亲人们能够享受安宁与静宜,他们不惜洒血抛头而战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ab2b2c0100b5me.html
  •     一部扬眉吐气的胜利史诗——读《虎出南亚:太平洋战争之中国远征军》青青子衿看到这本《虎出南亚》,我先是被精美的封面吸引了,随即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认真地翻阅着每一个书页,我在想,就凭着写军文的几个老兄的推荐,我一定要好好地过把瘾。故事的开头有点平淡,一个师长(钟进山)、一个副官(范一林),写了几千字,没有少年英俊类的主角出现,我的内心隐隐有点不满:这书,写谁呢,难道主角就是这两个半老男人中的一个,国民政府中中高层的军官作主角,好像不利于写一部可读性强的小说,如果硬要写,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写的……随着书本一页页翻去,我的担心逐渐成为多余,因为我突然发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俨然比我棋高一着,《虎出南亚》的主角,俨然并非小白脸式的人物可以代替,那是一段凝重的历史啊,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民族厚积薄发、奋发图强的转折过程,他的主角,显然不适宜少年英俊所能完成。继续深入往下读,我逐渐对无住老兄产生了敬意。我发现,无住老兄对这段历史是那么地熟悉,他显然是花了大功夫,深入研究了这段历史的,整本书从中国远征军组建、一直到一部翻越野人山、另一部又如何组建中国驻印军、如何在各种恶劣形势下形成对日军的反攻,无住兄如亲历一般娓娓道来,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细到中日英缅每一个关键人物的姓名、字号,细到远征军洒下热血的每一个山头、路口,无住兄以严谨的历史性的笔墨一一详述出来,日军番号、武器,我军番号、武器,这庞大的战争系统,无住区区30万字描述下一览无余,令人不得不对他在此方面的用心肃然起敬。这些都不是精华,对于《虎出南亚》,这本书,个人认为,他真正成功之处在于一种民族气节的完全表露,一种民族自豪感的自然流露。作者一再书中提醒,这是唐明以来中国军队首度成建制境外作战。在中国军队一个军只有日军一个师团实力的时代,我们的中国远征军,无论是暂17师和200师,几乎都是以一师对日军一个师团且毫无败相;我们的远征军,一个普通陆军团拯救数万被日军围困的英缅军(几乎是所谓的中美英联军在此参战的所有英军),看到此,所有的人都会想,仗打到这个份儿上,英国人还能做什么?是啊,这个问题姑且不论,但这样一对比,难道你不觉得自豪,不光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不光是当时的人们,无论什么时候,提到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能不感慨、不骄傲!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除了厚重,书中还恰到好处的表达了一种畅快淋漓的强烈爱憎,这无疑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们的心理。歇牛坡一战,在双方拉锯不下,骄横的鬼子遭到远征军暂17师顽强的狙击时,灭绝人性的鬼子开始使用毒气,没有倒在鬼子枪弹下面的战士一个个被毒气无情地吞噬,达数千之多,这场战斗胜利的天平开始向鬼子一侧倾斜。无奈之下暂17师也拿出了美国人研制的秘密武器——火焰喷射器,在这种毁灭性武器的攻击下,数十名暂17师的勇士换来了鬼子数千人的性命,对此英国女记者大声责问:“日军是法西斯、是禽兽,难道你们也是?”——“问上帝去吧!”面对刚刚被鬼子毒气夺走的数千名兄弟的尸首,我们的主角这样幽默地回答英国女记者,是啊,面对禽兽,你还能待之人道吗!无论从宏观,还是细节方面,以及感情的流露,主题的塑造,这本书无疑都是成功的!当然,人无完人,书也一样,这本书后面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特战,和前面的风格有点迥异,具体细节方面,个人也觉得值得商榷,后面那些特战类章节,个人觉得,如果能够去掉或者秉承前面风格,反而更好,也算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吧。这不是小说,而是一部扬眉吐气的胜利史诗!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远征军,历史
  •     实在一般!!!
  •     最近以远征军为背景的小说已经有好几部了,再加上以前出版的此一题材的小说,差不多快有十种了。要说2008年出版的,最早的是《虎出南亚:太平洋战争之中国远征军》,其次是《远征》和《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三本书比较起来的话,按作者名气,一个比一个大;按书的内容来说,一个比一个虚构的厉害。这就看喜欢什么了,想看真实点的,去看《虎》,喜欢大牌的,去看《团长》,两样无所谓的... 阅读更多
  •     对远征军的书和电视剧多了起来.但是还是这本看的过瘾,写的全面.看了两边还是会激动...
  •     不尊重历史,比较失望。
    想出好作品,作者去过滇西吗?采访过几个老兵后才动笔写书的?趁着老兵还剩几个,快点去看看人家吧
  •     早期的中国远征军,湮没于历史尘埃的记忆!
  •     作者写作该书是基于远征军故事背景,重新创建新的故事。作者初衷是不错的,但给人感觉像是篡改历史,有些后悔啊。我买时是卖二十一,现在卖十八,这是卓越最爱干的,不咋地呀
  •     很高兴现在能看到一些描写国军将士正面抗战的文字了,我们应该向在八年抗战中战死的国军英魂们致敬!
  •     1.要是再有些资料图片就可以打5星了。喜欢这个名字、这个题材、这个封面。2.关于远征军的资料很杂,零星见于史迪威、戴安澜、杜聿明等人的相关资料中,还有飞虎队、驼峰航线的资料中,这书史料还是不足的。文笔和题材可观。3.所有腰封上的推荐我都不看的,这本也没有例外的丝毫理由。
  •     写的很假,后悔购买。
  •     作者的文笔真的比较一般,在每句话的结尾里面经常出现“啊”,受不了,故事情节太虚了
  •     “中国远征军”对很多包括我在内的朋友而言,只是一个历史名词,而对中国远征军的征战历程知之甚少,对中国远征军组建的历史背景,如何血战缅甸,打通陆路交通要塞的详细事件,恐怕并不尽知。这本横空出世的铁血大书《虎出南亚》真实地还原了这段历史,再现了英勇顽强的中国铁血大兵在缅甸、印度的战场上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作者用精确的数据、详实的史料、严谨的态度,非常成功地为我们描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的思绪似乎在瞬间被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接受盟军支援的同时,我们中国军人,同样用自己的鲜血与勇气,奋起反击,谱写了同样悲壮的战歌。《虎出南亚》的亮相,就让我的内心世界久久无法平静。
  •     一直以前我们都以为 *** 领导中国抗战八年多 ,其实是他们-国军!正统的中国军人, 在他们身上更能看到那种民族大义,而不是一种狂热可惜如果对历史史实的介绍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     帮朋友买的他喜欢历史政治类的书
  •     写得太差了。
  •     这本书讲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远征军的那段历史。在很多年里,这只抗日队伍并不为人知道,很多人不知道国民党也曾经这样和鬼子进行过殊死的搏斗。多少知道一些这段历史是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了。作者无往自己也说,“原来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战斗!而且还是我国军队和盟军一起共同对付日本人的战斗。"这是一段即将被埋没的历史。... 阅读更多
  •     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不读了。不是说作者的写作能力差,而是因为我觉得有些混乱,这是本军事小说,不能强调它一定要写实,但是读着读着,总和我所知的历史知识相矛盾,这种感觉使我不忍继续读下去。总体评价,这本书好比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披着历史的大外衣,写着自己虚拟的小故事。因为没有读完,所以就前190页的内容淡淡其不足之处:1、钟进山、范一林何许人?2、就英国人的是范一林!那孙立人在干什么?3、文学性强,纪实性弱,作者不可免俗的给范一林来场战场上的爱情,轰轰烈烈啊!4、就远征军第一阶段失利的原因没有细讲,只是一味地认为是英军的不战而逃导致,其实这里有英军的无能,也有史迪威的激进,盲目英军情报而不听取中方将领的意见。5、对战场局势没有大的说明,大家就看到远征军这里打打,那里打打,为什么要退到印度,退后云南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方面我认为作者应该配上军事地图,画出双方的行军路线,读者自然明白远征军的形势险恶了。这点作者要学习一下王树增或者王外马甲。6、虽然作者没有YY到日军无能得像傻瓜,但也没把日军的素质写出来。虽然是我们的敌人,但日军的军事素养我们确实要佩服,如果日军都是草包,那么输给草包的我们不是连草包都不如?一句话:本书在写实性上相当的弱!这也叫十年磨一剑磨出的军事纪实小说?以上几点也是我对一些不负责评论的回击,你觉得好看那是个人问题,但写些不负责任的评论可是会误导消费者的啊。
  •     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虽说我们的民族健忘!我们永远应该向在抗日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千百万中华优秀儿女致敬!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没有这些真正的中华热血男儿,我们今天还能不能奢侈!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没有这些真正的中华热血儿女,我们拿什么来自我炫耀!千百万中华儿女永远为了他们心中的华夏,献出了生命,热血赛疆场,我们这些既得利益者能让先烈们,遗憾百年,永不入土吗?我们可以遗忘,但决不允许背叛!可以卖主求荣,绝不可出卖祖宗!!!中华儿女,永远谨记!
  •     书已收到,谢谢快递很给力。中国远征军真历害,打败小日本。
  •     作者无往自己说过,他以前并不了解发生在他家乡土地上的那一场场恶战。我们也不知道,直到后来。那段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国民党军队也曾和鬼子进行殊死搏斗,14万大军只有4万人回到故乡~~故事的安排也很好看,就是说,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的史实,而是讲了这样一只铁军的故事,把所有的史实安排其中,即使不喜欢读历史书的人,也可以看下去。这是传播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     再现了中国远征军的悲壮历史
  •     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不如说这是一本历史纪事小说.作者可能很钟爱且了解这段历史,想把当时的每一个细节都写进去,因此失去了重点.虽然本书是以远征军为背景,但作者只是像征式地为故事加了几个自创的小人物,故事的发展原全不是根据主人公而写,所以看起来更像一本流水帐的历史记事本.对于想好好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     “中国远征军”对很多包括我在内的朋友而言,只是一个历史名词,而对中国远征军的征战历程知之甚少,对中国远征军组建的历史背景,如何血战缅甸,打通陆路交通要塞的详细事件,恐怕并不尽知。这本横空出世的铁血大书《虎出南亚》真实地还原了这段历史,再现了英勇顽强的中国铁血大兵在缅甸、印度的战场上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作者用精确的数据、详实的史料、严谨的态度,非常成功... 阅读更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