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红颜遗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都市 > 上海的红颜遗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6344999
作者:陈丹燕
页数:254页

作者简介

《陈丹燕的上海:上海的红颜遗事》讲的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样理性,是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徒劳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痛楚的人,一个怕被别人落下,被别人孤立,被别人抛弃的认真的人。她还是一个按照自己天性生活,并没有用是非观修剪自己的质朴的人,即便是她在照相的时侯,在脸上入满了扮得十全十美的假笑,在她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和将要时入中年的时侯。我是想写一写这样的普通材料制成的人,在一个动荡的大时代里的际遇啊。

前言

  2000年,《上海的红颜遗事》出版。出版后不久,我接到了一个男人的电话,说他是凯凯的亲戚,希望与我联系,也希望与灯灯联系。但他却没有再联系我们。在那个电话里,他只是说凯凯住在纽约,已经结婚了,有三个孩子,在中餐馆工作。这就是所有关于凯凯的讯息。  2008年,《上海的红颜遗事》有再版的机会。新版的设计已经完成,只等下厂印刷。这时我接到另一个电话:“我是凯凯。”他说。凯凯回来了。我们约在一家庭院咖啡馆见面。我们并不认识,所以我们各自拿了一本旧版的《上海的红颜遗事》。但当我们在台阶上遇到,彼此都意识到,那就是我等待的人。

内容概要

陈丹燕,1958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著有《陈丹燕青春作品集》三卷,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纽约假日》,散文集《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儿童幻想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等。曾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德国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青少年“倡导宽容”文学奖等。

章节摘录

  第1节:上海的红颜遗事(1)  “请告诉我一些1944年上海夏天的事好吗?最普通的事,天天都会在生活里发生的事。”我对一生都在上海度过的老人魏绍昌说。  这是距1944年五十六年以后的春天,这天下着雨,室内有着上海雨天淡灰色的天光,屋角的颜色会要深一点,像是纸烟的烟灰,带着点点斑驳。而窗框的影子在墙壁上变成了一团模糊的斑迹。过不惯多雨的上海春天的人不能体会到那样的天光里如烟云的柔和,于是也很难体会在带着潮湿雨气的柔和里有很轻的感伤。这种绵长的雨,从来不会有人真的知道什么时候会停下,也不知道天气预报里预报的春雷会什么时候来,那将是今年的第一声春雷。那是一个合适问到1944年的天气。这个老人有很好的记性,他还记得1932年日本人炸闸北宝山路上上海商务印书馆那天的情形。日本炸弹炸毁了当时东亚最大的图书馆和印刷厂,大火在宝山路上熊熊燃烧,被烧毁的纸在二月的东北风中向市区漫天飘来,像黑色的雪片,而那其实是四十万册中国书,包括近六万册的善本书,以及纸库里准备印书的纸。黑色的纸灰整整落了一天。南京路上把衣服晾在外面的人家,衣服上落满了纸灰。他的脸上在说着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有着一种类似微笑的神情,他抬着白发斑斑的头。然后,你就会发现那样的神情原来不是微笑,那是对往事无边的忍耐。  他对我想要知道1944年的事有点吃惊。  “是为了写书呀。我要写的那个人出生在这一年。”我说。  “想要多知道一点真实的细节,在历史书,在报纸上,在伟人的传记里和回忆录里都看不到的东西,因为我要写一个普通人。”我说。在我的感觉里,她的故事就像沾在历史书上的一粒灰尘一般,但我想要做的是,让她成为一粒永不会被抹去的灰尘。  “是啊。那是需要的。”他说。  1944年,他是一个二十三岁不到的青年,已经结了婚。他在中一信托公司做职员,虽说是银行职员,但并不需要在上班时穿西装,他大多数时候穿长衫上班。  “是灰色的吗?”我问。  “有时是褐色的。”他想了想说。啊,原来那时的上海青年也穿褐色的长衫。  “1944年的夏天么,上海是在沦陷中,在沦陷中。南京西路上的大华电影院里放的全是日本电影,像轰夕起子、高峰秀子和坂东起三郎的电影,也演出中国和日本合拍的《鸦片战争》,因为当时英国是敌对国。你说滑稽吧。”他告诉我说。  虽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法国租界,已经消失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炮火里,可按照当年法国人的城市规划在人行道边种下的梧桐树,还在一年年地长高。春夏时,它们绿色的、宽大的树叶以毫不知情的恣肆拼命地长着,遮蔽了整条整条的街道。冬天,等树叶变黄,发脆,成批成批地落下,连在夜里被街灯烤着、最晚落下的那些树叶也全都掉了以后,能看到树枝上有一串串淡褐色的小蛋粘在那里,那是刺毛虫留下的籽,它是翠绿色的爬虫,春天时长大,住在梧桐树上,夏天的时候它把背上的小刺扎到人身上,看不见,可是摸上去,那一块皮肤让人痛痒难耐。夏天,从菲律宾海面上生成的台风会影响上海,台风来的时候,大风大雨把它们从树上扫下来,大人孩子见到了,都恨得用鞋底去碾。它们的体液是黄绿色的,在人行道上小而粘稠的一汪,慢慢干在阳光里,在地上留下了黄绿的、微微泛光的颜色,像打翻的毒药。

图书封面


 上海的红颜遗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六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灯灯,听他用那样温柔的语气谈着他的姐姐姚姚,不由动容。于是,跑到学校图书馆的高架子上,找来了这本书,之后好长好长的时间里我都沉浸在那种半阴郁的氛围中,不可自拔,我写了很长很长几乎破了纪录的读后感,兀自不休;再之后就慢慢地到了今天,曾让我那么挂心的女子终于淡漠到只剩下一圈晦暗不明的影子……对姚姚,我说不上喜欢,毋宁说“难忘”更恰当。我喜欢看她的照片,倒是真的。她确实没有妈妈上官云珠的漂亮——那种旧时代独有的娇媚以及浑然天成的风情万种。但她也有她自己的美。上官的好看,在我眼里总稍嫌腻了,反倒是姚姚,渐渐长成的她开始“释放”出的那种“精气神儿”,牢牢地吸引住了我。或者那应该叫“生气”,“生气勃勃”的“生气”,这“生气”满溢却并不强烈,包覆着一层浓稠的温婉,既如沐春风,又忧愁莫名。大概只有上海这样的城市才养得出这样的女子。有时,我会忘却那照片中人正活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代里,她属于那个时代,正是那个时代浇灌出她的“独特”,但她又“出挑”到抽离,仿若抽离着她的时代。那绝不是一个假笑就能换来的抽离。增补本的新书到手,我才又一次真正地“记起”她。新时代的装帧貌似精心,却失掉了旧版本朴实的质感。惊喜在最后一章,看故事的人都期待的后续。2008年,凯凯回来了,跟灯灯,还有他自己的姐姐坐在一起。很多的问题有了答案,虽然上官云珠的遗言仍旧对读者们保着密。我有点失望,原来去医院看姚姚的男人真不是程述尧,我总是痴迷于非血缘亲情的力量。我理解,我也不因此而否定什么,但我确实希望姚姚在那一刻能感受到“爸爸”的爱。对于看戏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喜剧的结尾。凯凯的崩溃,更多的带来的是庆幸,替姚姚庆幸,她仍旧被如此深爱着。聚会前一年(2007)的灯灯,看起来已有些发福,我的记忆还停留在04年的电视屏幕上,当时和他坐在一起的还有他和姚姚的大哥哥,三个不同父亲的孩子。当时的他英俊非常,刚刚壮年的样子,后来我知道他的真实年龄后,没办法不讶异于他年轻得不像话,那一年他53岁,如果算上拍摄周期,最多也只能减去1、2岁罢了。08年的这次相聚如果算作结尾,那么距作者开始筹备这本书算起,差不多10年的时间。距我初读,隔了4年,恰好2届奥运,刘翔从春风得意的昂扬少年到黯然神伤的悲情人物的距离。只算我自己的阅读经历,开始到今天,则是6年,一个小学的时间。我怎能怪灯灯老了,我自己都再不是6年前只一味地为“古人伤心”的小女孩了。我仍旧会为故事神伤,但我也开始面向自己,显然我更关注的是时间的流逝,我伤我自己的青春。就算好像刹时重返33年前的凯凯,而当他回到美国,看到他的妻和子时,他必定就又是活在现代的那个他了。同样,灯灯也不会一个人留在过去,纵然他把过去当成了未来的目的。以下04年初读的笔记。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4a998d010002vh.html
  •     喜欢姚姚,作者对她那段评价再合适不过了,她是个普通人,却历经坎坷。这样的一生,影视演不了也不能演。看这样的书,比看叶广岑的《采桑子》更难受。还是觉得姚姚的一生过得很美。这种美是诗意的美,不是现实的舒适。看照片上的她就觉得这是个有故事的人,深沉丰富又那么美好纯真,一般人的眼神里没有这些。她不枉此生。
  •     陈丹燕和龙应台一样,都喜欢将下笔的着眼点,放在每个大时代里,那些最平凡不过的小人物身上去当然,他们书里的人大都还有名有姓,历史好歹记下了他们的名字,而更多真正的小人物,在时间的隧道里不过如一阵风一样短暂的穿过,甚至连面容都没有被记住,更别提有人会记住他们的名姓。更何况,姚姚的母亲,是当年旧上海的电影明星,上官云珠。今天凌晨,在台灯下读完了整本书,看到最后触目惊心的一句话:“我相信这都是姚姚的眼泪,这一次,她依旧以雷霆万钧之力恸哭,因为她还无法安息。”是的,命运总是不会轻易放过那些生着美丽脸庞的女子,所以历来有红颜薄命的说法,在一个动荡的年代,美丽的女人要么被称作祸水,要么在时代的碾压下凄凉的死去,总之,都会悲惨地沦为那种时代的殉葬品。看着书里的那些黑白照片,姚姚时而像个优雅的小公主,时而是个青春焕发的美少女,要么就像极了她那眉目温婉,端庄秀丽的母亲。我始终无法将她与书里的自闭、沉默、古怪、坚韧、或者那些我行我素联系起来,也无法将其与她背后的那些苦难与伤痛联系起来,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时候,照片上的她,总是那样微微的笑着,也许,正如书里写到的那样,上海的女子,即使面对着再多的心酸,在人前也总是微笑的,因为怕人看了笑话去生活远远比电视剧和电影精彩得多,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看过了那么多的剧情迥异的故事情节,我还是没有办法猜到最后的姚姚会在生活对她刚刚露出一个笑脸的时候,惨死在上海的南京西路上。那张继承了上官云珠所有美貌的脸,在度过了31年苦难的日子后,被一辆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大卡车碾得粉碎。就像一朵,被无情碾碎的白玉兰。读到这样一个情节的时候,心狠狠的抽搐了一下,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姚姚,一个在生活的凄风苦雨中挣扎着生存,却老是带着一张盈盈笑脸的女孩子,在她即将开始拥抱新生活的前一天,就以这样的姿态,向所有希望看到她幸福的人们,挥手告别。那也好,活在那个年代里的姚姚,实在是太苦太苦了,甚至,连在一旁看着的我,都找不出一个让她继续坚持着撑下去的理由。妈妈自杀了、最爱的恋人自杀了、未婚先孕、亲自生下的孩子连奶水都没有喂一口就转手送给了别人…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就是再顽强的活着,也实在没有做人的趣味了但如果,能再熬上四年,苦命的姚姚的生活,或许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就连命运之神都捉弄了她,让她在尝尽苦楚之后,死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时代,深深的悼念所有,跟姚姚一样,被那个荒诞的时代吞噬的人们。我们这个时代,是如此需要像陈丹燕、龙应台这样的作家,记录下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段历史,那样一些人,才能让今天的人们以史为鉴,不再重蹈覆辙。才能让几十年前惨死的魂灵们,得到真正的安息!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她到这个世界上,像风吹起的一粒尘,风把这粒尘吹到一块豆腐上,所以我们碰巧就看到了她,这就是故事的主角----姚姚
  •     在嘈杂的世界中发现孤独和无力……
  •     听说姚姚的实体是用铁锹被铲起来的 真的是命运
  •     在特殊时期下衍生和让我看到的小人物,小说里的瑶瑶通过作者的走访而得到的一生,显得更具有真实性,也让我更加的记忆深刻那个年代里,人们的生活,瑶瑶的妈妈给了瑶瑶良好的生活,瑶瑶是从一个上海名媛闺秀一步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蜕变成一个饱受苦难的时代悲剧,就像上海时期树干上的小虫子,小小的,爬在树上,任谁也看不见,但是只要爬到谁的身上,那个人准会难受,春去东来,特殊的时代给人们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不管是在或者不在的人,瑶瑶的笑脸贯穿着全书,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微笑和生命,这本书值得一读,上官云珠教会瑶瑶的让她受益一生。
  •     因为是凑书数才买的一本书,多便宜我也忘了。本以为是本讲述一些旧上海千金小姐的书,买回来之后发觉是讲一个普通人姚姚的故事,我顿感失望。后来翻了下,原来这普通人的妈是上官云珠,这才支撑我读了下去。有时,世事就是奇妙的,要不是前段时间我看其它书知道了上官云珠,相信这本书我会遗落在书架的一角。现在因为上官云珠而读下去,才自知我差点错过了一本好书。书中通过很多经历过文 ge的普通人之口,来了解姚姚,使我从中也更了解了这个特殊时期,不是通过润色过的历史,不是通过夸大的电视,就是从普通人看到的感到的去触摸它,是一个全新的感受。知道当时是一个多令人迷茫的世界,看完后我久久不能跳出这个匡匡,我感到自己理解姚姚,理解她的心里变化,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她就像我身边的一个熟人,而我知道她的所想一样。一句话:这是一本值得细读且一读再读的书!
  •     不错,这本书写的挺好,不过,有点矫情,
  •     被并不算长篇的叙述重重地压在了心头,千言万语,只喊得出一声,姚姚,姚姚
  •     当当网的书籍值得信赖。
  •     经历过的人都不去提,那谁还会去呢,后代怎样去了解呢?
  •     一个姑娘的际遇和人生,无声的反衬出那个黑色和红色双色调色盘的时代带给人们的冲击。很喜欢陈丹燕流水潺潺的文笔,和她笔下的那个年代的上海。每次走在五原路附近,都会想起姚姚的故事……值得深思的佳作。
  •     如果说郭家四小姐戴茜的人生跌宕起伏,越活越精彩的话,那上官云珠这个女儿的命运,真的只有用苦命来形容。姚姚的出生当然比不上戴茜大富大贵,命也不长,甚至没有为社会做什么,就被车撞死了,为她唏嘘,只是文革中这样人、女孩,一定不止她一个吧?
  •     写一个名人的后代的一生,反映一个时代的悲剧。
  •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一个普通上海女孩,我很想特别突出“上海”,因为这是一种传统的上海精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用最精致的一面笑对生活,似乎有点儿没心没肺,但坚韧而有生命力。为那个时代的冤魂祭上一首挽歌。而另外,当人们铁了心要回避要遗忘,那最终,姚姚的眼泪就真的只能以雷霆万钧之力恸哭,因为她还无法安息。
  •     喜欢这种题材的书,这本还可以,了解了很多东西,但内容还不够细致
  •     《上海的红颜遗事》,我大哭了一场。一本久违的好书,好书!!!!但我看完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不是因写的不好,而是太好了!但我承受不起主人公跌宕坎坷的命运。我难受啊!!!我要把它藏在书柜深处,心灵深处谢谢陈丹燕
  •     检查组工作的日子一口气读完,感慨于那个疯狂的年代和那个年代里发生的那些故事,陈丹燕叙事的笔法真是一流
  •     这套书很值得看,回味旧上海的味道
  •     若干年前读了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就喜欢上了那细腻通透的文笔,也喜欢戴西,那个在乱世中始终保持着优雅和高贵的女人。而今读《上海的红颜遗事》,唏嘘感叹。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才有勇气在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后再次在诸多亲历者的回忆中感受那份痛楚?要有一支多么淡定的笔,才能从容叙述命运对花样年华的作弄以及普通人在乱世中的浮沉挣扎?血雨腥风中的没心没肺却又执着惊艳的爱情,对旧上海明星母亲的疏离、背叛、忏悔和思念,对命运的默默顺从、努力迎合和顽强抗争,构成了薄命红颜姚姚的传奇人生。姚姚和戴西,都是花一样的女人,在风中摇曳,脆弱而倔强,即使枯萎,花香犹在。借助陈丹燕的幽幽文字,让我们隔着岁月的河,看那恍惚的景,点一注心香,祭那凋零的花。
  •     姚姚
  •     挺可悲的一生~红颜薄命
  •     陈丹燕女士的三部曲之一,非常满意,谢谢啦!
  •     抛开其他的不谈, 陈丹燕关注的点就很不错, 她并非想写那个时代的悲苦剧, 而只是想将姚姚的一生真实的记录下来。姚姚是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的一个人, 正因为此, 所以真实, 因为真实, 所以感人。
  •     还没看 三部曲都拿来收着
  •     那个姚姚,那个燕凯
  •     《红颜》讲的是上官云珠的女儿,读了,依旧陈丹燕。
    感觉她很像萧红,有一种“疯”劲儿,不计后果的付出,轰轰烈烈地在火焰里舞蹈。
    你可以说她很不幸,但你未必享受过她的幸福。
    你可以说她不够正常,但她比任何自诩正常的人过的精彩。

    喜欢读人物传记,以往大多是名人传记多。陈丹燕为小人物写下的两部人物传却是最令我感动的。也收获的更多。名人的成功给人的往往是事后诸葛的自作聪明,小人物的人生却让我们看清自己。
    只是,太多慨叹。无法言语。也许不够励志,但足够现实!
  •     一本催人泪下的书,让人嘘唏不已.
  •     故事是好故事。只是陈丹燕女士的文笔…好拖沓,总想可以找回旧上海的温情的风范却不是那个调
  •     一直喜欢陈丹燕的文字,她笔下的上海总是那么地细腻,感觉就像在说邻居的故事。虽然看了很伤感,但本书值得推荐。
  •     很喜欢陈丹燕的上海系列
  •     看完这本书我只想哭,为此还特地写了篇读后感放在博客里。
  •     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样理性,是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徒劳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痛楚的人,一个怕被别人落下,被别人孤立,被别人抛弃的认真的人……她就是姚姚——姚姚,1944年生于乱世,1975年死于非命。她的母亲是电影明星上官云珠,父亲是《清宫秘史》的作者姚克。
  •     最近喜欢读传记,which made history alive and allow
  •     姚姚的笑容真是像阳光,她的经历有些像《长恨歌》里的王琦瑶,为爱而生,死得凄惨。
  •     姚姚,姚姚。看后真的久久不能忘怀,想想就难过,文革时期这个红颜薄命的小姑娘短暂的半生,充满了遗憾和不甘,太心疼。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很喜欢陈丹燕的文笔
  •     无法接受最终的结局,满怀希望的姚姚,她五彩的梦,她娇好的面容
  •     这本书看着很快。几乎很多地方都是略过的。看到历史部分愤恨。看到人物部分怜惜。没有金枝玉叶般细读。但是值得深思。
  •     沉浸到文革期间他们的遭遇里,那是伤口,对人性的扭曲,对文化的践踏。也该算是国耻吧。喜欢陈的表述方式,在讲话,在对话,轻也静。她的三部曲里,只搜罗到这一本,其他的一直在等。
  •     还没看,但陈丹燕的书很客观,之前看过,期待!只是上次送的礼券,一会儿到期了,一会儿又能用了,变来变去的,还是没用成,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没优惠,这种优惠真是没意思透了,让人失望,下次对这类优惠的政策不再报希望了。当当这样做,适得其反啊
  •     陈丹燕的书一直很经典,正品。
  •     普通人在特殊时代里的际遇,很喜欢陈丹燕,看到最后很有感触
  •     如果说《上海的金枝玉叶》让我第一次关注文革时期女性的故事,让我对上海这座曾仅让我看到物质和颓迷的城市生出温柔的感情。那这一本《上海的红颜遗事》则让我相信人心里地坚韧是可以强过钢筋水泥的,“无论怎样,总还是要过自己希望的生活。“ 姚姚是这样的人,郭家四小姐是这样的人。 作者曾在金枝玉叶那本书就着郭四小姐在悲苦中明亮的人心问,是不是童年光明温暖的童年更能培养一个人磊落正直的性格?姚姚也算是有个饱暖不愁地童年,可却也早早地经历了家庭的分崩,人情的淡薄,却是怎样也能保又这种光明和正直?
  •     很棒的书,赚取了我很多眼泪的书。
  •     那个时代的悲剧。
  •     喜欢陈丹燕笔下的上海旧事,耐读。
  •     书很快收到,拿到手还是热的,快递员很辛苦,在次谢谢他们。演员阉妮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点报时说,大夏天当你在家里凉凉块块收到快递员送来得货的时候应当表示感谢,递上一杯水。我记住了。
  •     共买了三本,就这本没塑封,不知是什么原因。1998年时也读过,当时就想上官没法交代的事是不是和???有关。
  •     当代的女作家,陈丹燕的文章是最能吸引我看下去的。
    有个疑问,上官云珠的遗言是什么?作者没直写,令我遐想。
  •     一辈子都在沙上堆房子 要不要这么心酸
  •     造化弄人,红颜薄命。
  •     很悲惨,很真实。
  •     看完,阵阵悲伤...
    感慨自己所处的年代是多么的幸福。常想若是姚姚是生在我这个时代的,她会是怎样的...
  •     很喜欢陈丹燕写的上海系列,上海的金枝玉叶我读了几遍,买了几本送人。这本上海的红颜遗事又看出了不同的味道。
  •     一口气读完了上官云珠和她女儿一生的故事,令人唏嘘。她们死于那个可怕的,无知的,暴力的年代和暴力的文化革命中。太不公平了。
  •     这本书是陈丹燕“上海的”系列里读来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少却了其他对于旧上海精致生活的造作刻画,关注更多的描述人物在文革的背景下的痛苦人生和乐观性格。姚姚,真是一个有新思想的女性,可惜活错了时候。
  •     主观臆想,胡乱信仰(在一个胡乱信仰个人崇拜的年代...移民)[表姐的父亲的父亲就是因为被弄死;爸爸就是因为所以才决心考个大学;妈妈因为营养不良吧所以才考上复旦后生了病;二姨因此才没法读大学读了大专便工作结婚];一个缺爱的童年,母亲也是缺爱童年患者,燕凯也是,所以自毁倾向,也就是周围的一圈人都是缺爱童年患者,后面也没有足够健全的爱令她走出来,若是幸运点,就是比利吧,不要忘了,当时董竹君可住她家楼上楼下哦。健康&安全;一生只跟一个男孩子;学习♡跑步♡吹吹风机♡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吃东西;保护好自己。自毁倾向形人格,不伤害,远离。
  •     美好的,丑陋的,可怕的真实。让人不忍读下去
  •     看了心里很沉重,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的世界在那个年代都是这样脆弱和扭曲的
  •     总是记得一个片段,一个叫洪晃的女人,最后被车撞了,死的很惨。一生像一朵浮萍,凄凄惨惨戚戚,却从来没有低头。后来很惊讶的发现,洪晃竟然还活着,好好地活着。然后就开始怀疑,记忆里的那个女人是谁?后来看《上海的金枝玉叶》,买而不得,于是开始看《上海的红颜遗事》,才知道原来是姚姚。那是多久多久以前的事了,我把旧时光都忘了。我们都是过了河的孩子,无路可退。
    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打倒,包括我们自己。我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就像姚姚一样。
  •     不错哦 喜欢 自己有第一版了
  •     虽说陈丹燕说是要写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但实际上姚姚不算是普通人,因为她出生不普通,正因为她的出生不普通,她才会有这样一个令人惋惜的人生。在那样一个荒谬的年代,在咱们今天看来好的家庭,却是最受冲击的家庭。那样一个年代,就是要让这些文化名人、明星、资本家的家人受尽屈辱,以补偿他们貌似比平民占得多的名利和地位。说起来好象很快人心,而实际上这是泯灭人性的行为,无论是平民还是这些被打倒的名人及后人,都是这场浩劫的受害人,只是这些名人失去的更多,尤其是尊严!我看姚姚只是在看一个漂亮聪颖的女孩,她只想过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和相爱的人生儿育女,然而她从少年时代开始就要费尽心机生存,她想做的好,想摆脱家庭给她带来的人生际遇的不堪,但是这个社会不给她这个机会。作为女人,我能体会她那种无奈,能体会她的悲伤!
  •     上海风的那个年代。有点自怜的神气。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代里承受自己的命运。一张笑脸与一个爆裂惨烈的年代。
  •     看看这些能反省一下现代的自己不好的地方
  •     看了两遍,让人感伤不已!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极具个性色彩又极具时代特点的人生!难过,同情,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感伤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不由自主为主人公悲叹不已。喜欢陈丹燕充满感性的文字,悲悯的情怀以及超强的说故事的能力!
  •     这本书很好滴诠释了啥叫做红颜薄命。
  •     书装订很好。一个悲剧故事,人生悲喜,了解了一段不熟悉的历史。
  •     很喜欢具有年代感的文字
  •     偶尔会觉得陈丹燕与萧红有相似之处,除了她们身上所不同的地域性。
  •     看上海的红颜遗事.看半个世纪前的美丽女子.烟花一样的女子姚姚,深深的深深的打动了我.半个世纪过去.没有经历过乱世.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想我懂她.我真的觉得我懂.我懂那种痛,那种爱.亲人永远离去.爱人永远离去.她在人前始终笑着.偶尔提起会满眼的泪.也只是满眼的泪这样而已.只在人前痛哭过一次.朋友们觉得不懂她.她真的有朋友么.她是那样鸵鸟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样黑白颠倒的世界,看不到希望.她依然坚持着对生活.对爱的理想.穷到寄人篱下,依然不愿意为了生计嫁给不爱的人."没有爱,就是不行".小时娇生惯养生活优越.依然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在那样艰苦的地方,留下的还是她微笑的样子.看着半个世纪前的老照片.姚姚笑着.昙花一现的一生.美丽过.然后坠落.我很感动.
  •     很有上海的味道,(^o^)/~
  •     书本的包装很有古色古香的感觉,纸张也不错。
  •     喜欢陈的书。风轻云淡却历尽磨砺。这书看着很有点感叹。尤其是结局
  •     一度看的眼泪横流
  •     这本写得比金枝玉叶好。姚姚的作死程度堪比萧红。。
  •     那些年,没有那么多的人心里会坚定地认为过了今年冬天,还会有下一个春天
  •     看完这本书很久了,还记得一个深夜里,久久不能入睡,不能理解一个人的命运怎么能这样,不能理解。
  •     喜欢陈丹燕写的人物传记作品,很高兴又买到了红颜遗事的增补本,可惜没买到金枝玉叶的增补本。
  •     原以为是讲上官云珠的,后来才发现是讲的姚姚的一生。那个年代,沉重压抑。
  •     上官云珠女儿的故事。陈丹燕的风格自成一派
  •     喜欢陈丹燕的书
  •     时势造人呐。看了颇为心痛,一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是多么渺小啊。
  •     花了一天的时间,抹着泪看完, 书中的字字句句都直戳内心, 心痛到极点!可怕的时代,人可以被随便践踏,随意侮辱。愿天堂不再有伤害
  •     姚姚生命的始终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生于乱世,死于非命。短短三十一年,平凡,亦不平凡。 在文化大革命中惶惶恐恐地度过了本该是人生中最葱茏的年月,学校的教授、母亲、热恋中的男友,无一不是用惨烈、决绝的方式诉说着他们满腔的愤懑,那时候的生存,是要以牺牲罪恶感和羞耻感为代价的。那个时代吞噬了许多人,它绵长的阴影仍会吞噬许多人,他们的新生活建立在它的废墟之上,如石上危卵。说不清,道不明。 而姚姚,连建立新生活的机会都没有,在她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打算开始新生活的前一天,葬身于车轮之下,渴死在椰枣树出现在地平线上的那一刻。但她的一生从没放弃过那些实在而微薄的盼望,像一只落入深深井底的青蛙,遥望着井口上圆洞般的蓝天,扑通扑通,一遍遍地跳着,想要跳上井去,无奈井口太高,人生太短,终其一生仍无法得偿所愿。
  •     这么好的一本书
  •     一个时代的悲剧。
  •     那个时候的人情冷暖,是早知道的。断然不能有自己的。可还是心疼,心疼姚姚,也心疼凯凯。心疼最后的结局,却更多的是心寒,因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故事何其多啊。
  •     很好很及时很满意
  •     排版舒服,一看就是正版,值得购买,虽然不如《上海的金枝玉叶》好看,但也很不错。文笔不好,写不出长篇大论,只想就书的质量写下感受,供后来购买者参考。
  •     玩过飞行棋吗?姚姚一生像极了与叫命运的对手玩飞行棋,磕磕碰碰进进退退中炮塔终于出现在眼前了,却被命运轰得一下,打回到原点
  •     蒙着烟雾水汽的旧上海。凋敝的繁华,瑟缩的生活,和最后一点点破碎的尊严。
  •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     喜欢陈丹燕,喜欢老上海,更喜欢她笔下的老上海。
  •     陈丹燕的这一套书都很好,值得一读。了解上海的一切。
  •     她是一个没有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当她死的时候甚至没有人感到可惜。这一天,凯凯又催她偷渡了,但是对于一个在苦等工作中已经见惯了人情冷暖的30岁的人来说,再去想偷渡,难免觉得不现实,于是她没有答应爱了他一辈子的那个人的请求。 每个世道都有自己的记忆,每个城市也在每一个角落留下了自己的历史,那条长满法国梧桐的街,那个法租界,那个白先勇的家,那个姚姚出生的产院,随着时间都破败了,但是不变的当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回首或者经过的时候,就会像刚刚看过几页书又往前翻那样,记忆已经雕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曾经被高中老师忽悠,没有什么书记忆那个中国最惨的时代,那个时代就是最惨,因为相比战争会给我们留下希望,那场动乱除了战争会带来的上海之外,还摧毁着我们的信仰。 对于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忘记,哪怕回忆太幸苦。
  •     一个瞬间、一个念头、一个街口,改变一生,叹息。
  •     刚看了一点,整体基调应该比较悲伤。。。
  •     很应景地,昨天(16/05/2016)人民日报发文称“决不允许‘文革’错误重演”。本书算是开了一扇窗,让我窥视了一下那个时代,一个不曾听人主动提起、陌生的时代。
  •     开始看着只是心里钝钝的痛,看完,是真的难过了。很久很久很久没有为一本书哭成这样了……
  •     还是喜欢这种平凡而极具温情的故事。
  •     很便宜,书的质量也很好,送货很快。
  •     书还没看,内容应是不错的。
  •     读陈丹燕的第一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