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过得好吗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都市 > 今天你过得好吗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543636910
作者:刘杰
页数:257页

作者简介

小说里的几个人物,生活在青岛这个破抹布的金边上。他们哈啤酒吃蛤蜊艳遇泡妞,好像活的特别舒服,特别自在。李志宾从机关里出来,下海经商,最后把自己混成了写字楼里的外企白领,围绕着他,一群红尘里的商场决斗儿女情长男欢女爱就这样展开了。

内容概要

不论是对文学还是对文坛,擅入者刘杰和他的《今天你过得好吗》,都是个可以新鲜一段时间的话题。这个新鲜度不仅是来源于作者和作品因为迟到而带来的陌生感,更在于其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叙述的非常态所产生的诱惑。而恰恰是后者,使刘杰在一个特定的话语接受环境下,成为了一个有限规则的破坏者,一个传统写作的异数。

章节摘录

  李志宾出差刚回来,就和他老婆在家里吵了一架,搞得他整整一天过得都很郁闷。原因是他回家以后,就急不可待地和他老婆于华上床完成“作业”。事毕,于华下床要把他换下来的衣服拿去洗衣机里。李志宾躺在床上,忽然看到于华正在翻他的口袋,这让他的心里非常不舒服,就沉下脸不高兴地说:“你现在怎么这么多的毛病啊?学会翻口袋了?”于华开始也没生气,还半真半假地开句玩笑说:“李志宾,你是不是心里有鬼呀?在外面有了艳遇了?如果没有鬼的话,你紧张什么?”这句听起来很平常的话,却把李志宾给惹火了,赤裸着身体就从床上蹿下来,从他老婆手里一把把自己的裤子夺过来,眼睛一瞪说:“你什么意思?我最讨厌别人翻我的东西,你又不是不知道。”说着就把裤子给摔到了一边,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了一句。于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脾气急得像个快芯子爆仗,一点就炸。一听李志宾在骂她,跟着火就噌地蹿了上来,瞪眼扒皮地一只手指着李志宾的鼻子说:“李志宾你再给我骂一句,再骂一句试试。”李志宾也不客气,随口就又骂了一句。于华怒气冲冲地转身抄起床上的一个枕头就狠狠地砸过去,李志宾毫无防备地被打了个趔趄,一屁股坐到了旁边的沙发上。他心里的那股火一下就被点着了,反手把那枕头又狠狠地给于华扔了回去,恶声恶气地骂了一句,起身穿上衣服把门一摔就走了。下了楼,于华在阳台上还在气急败坏地指着他的背影骂:“李志宾,你好样的今晚别回来!”李志宾听见了之后,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但是没有回头,他似乎根本不理睬她的叫骂,随后扬长而去。一直拐到马路上,他才掏出手机给王浩打了个电话,问他有事没事。王浩在电话里说:“我都快郁闷死了,于珍出差一个礼拜了,你也不打个电话问候问候。”李志宾说:“没事就出来吧,我在海边人等你。”海边人是漳州路上的一家酒吧式酒店,老板是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年轻人,很会经营,最早的时候是在汕头路开了一问很小的门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东部颇有影响的酒店了。海边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无论是环境还是菜品比较适合像李志宾他们这样的小资群体,所以平时他们几个闲着没事就愿意往这里凑堆,主要就是吃那几个菜:生炒小公鸡、培根牛柳、五花肉炒大头菜和辣炒蛤蜊。蛤蜊,在青岛话里读作“GALA”,是青岛人喝啤酒的一道主要下酒菜,主要产地就是青岛海域的胶州湾,肉质肥嫩,鲜味可口,几乎所有的青岛人都把蛤蜊当作“第一海鲜”。也不知道这里的厨师有什么绝招,这几道菜他们一伙是百吃不厌。李志宾来到酒店之后,估计王浩会马上跟到,就依旧先点好了这四个菜,又要了几瓶啤酒,自己点上烟等着。果然过了没一会儿,王浩就来了,一进门就冲着李志宾咋咋呼呼地说:“你去哪里了?打了好几次电话你都关机。于珍也不在家,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几天是怎么过来的。平时电话追得紧,可是这两天连一个电话都没有,真郁闷。”他一坐下就发现李志宾的脸色不对,忙问:“又打起来了?”“靠!”李志宾骂了一句,“别叨叨,喝酒!”李志宾和王浩以前是青岛十九中的高中同学。十九中是青岛的一所重点高中,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说只要能进入十九中,就等于一只脚提前迈进了大学的校门。读高中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分开了,可是毕业后又凑到了一起。李志宾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后在一家国企里面混了三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国企工作,一是工资比较低,一个月就挣那么一千多块钱,实在不好做什么;其次在这里也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国企讲究的是论资排辈,在他前面已经排了好几位“海龟”、博士和硕士,等轮到他这个本科生的时候,估计黄花菜都凉了,而且如此长期在国企混下去,极有可能连自己的专业也都跟着荒废了,于是他就想跳槽,去一个更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单位。也就在这时候,他在报纸上看到了美国一家叫做“MyHome”的保险公司要在青岛设立代表处,正在刊登大幅广告招聘人才,于是就跑过去应聘业务主管,结果因为他一口流利的英语把主考的老外都惊得差一点跌倒,所以就被直接录取。王浩是学机械制造的,按说毕业应该去企业才对,他父亲觉得去企业怎么说也不是很保险,就通过市里的关系,硬是把他塞进区政府,去年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被安排到了某街道办事处,继续做他的小科员。  ……

图书封面


 今天你过得好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1917年,法国人杜尚从商店买来一只白色马桶,签上假名R.MUTT, 然后把它送去纽约参加一个展览。他给这个马桶命名为《泉》。当时,沙龙委员会拒绝了这个《泉》,认为这玩意儿不是艺术。不过,现在那个叫做《泉》的马桶已被巴黎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而且,全世界都知道了这只著名的马桶。它进入了艺术史的教科书。刘杰肯定和杜尚没有任何相同之处。首先,刘杰并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我翻着刘杰的《今天你过的好吗?》,脑子里就不停地闪出那只著名的马桶。可能也是有原因的,在朋友圈子里,总有人说,刘杰的这个小说要坐在马桶上读。还有人建议,这个小说的纸张应该印刷的特殊一些,比如柔软一些,有些吸水性。等等。我认为这其实都是很好的建议。如果,这个小说,用卫生纸印刷,我觉得它也有可能进入这个城市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若干年后,有后辈花若干钱两买张门票,进去参观一下。可是,刘杰其实并没有那么标新立异。翻开书,看到,他其实用规规矩矩的文字写了一个平常的故事。 刘杰不是后现代。他不去可是,我总觉得这个小说有些特异之处。马桶。马桶。那马桶又回到了我的脑子。他奶奶的!这个小说是个市井人情图啊。和马桶有什么关系?都是朋友圈里的朋友用无知鄙薄艺术,用嘻皮谩骂刘杰严肃的企图。这都是些什么人物?李志宾,王浩,类艳红,于华,这都是些谁?他们是这样面熟,以至于我根本就懒得看见他们。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青岛。走出门就和书中的那些地名迎面而遇。然后,在那些地名处,我就能看见李志宾,类艳红等人。有意思吗?把现实中的他们搬到书上,让我再看见他们。他妈的!生活如此庸俗。现实令我无处可躲。我好不容易想躲进书里求一番清静和雅致,这些人物又来了。青岛的韵味里,天然的少了,到哪里去寻梅兰竹菊,芭蕉苍苔。市井之歌尚不可得,到哪里去找清风明月,雅士高人。自然,八大观的树林和小楼,并不是青岛普通人的生活韵味。那些红瓦绿树,对于在生活场上挣扎,被欲望煎熬的灵魂来说,又有几分趣味呢。所以,我觉得刘杰的这个小说另外的意义比他的文字和故事本身更有意义。那就是,他把目光投注于青岛市井生活。并且,竞可能地真实,力图再现生活的原貌。我觉得这种取向是刘杰的特征。不知道,是这样的题材和取向和刘杰迎面而遇,还是刘杰对这种题材的敏感和关注。刘杰的小说语言也很有特色。是个实打实的家伙,也象个马桶。没有花腔。没有文艺腔。这家伙,尽可能地还原生活。不来那种花腔女高音,也不来赵本山宋单单的东北腔。他的东西没有那种文艺腔。却没有为了表现青岛的生活特地用青岛放眼。他用普通的平常的语言结结实实地盖楼盖起了一个故事。说到这里。我忽然觉得,光说《今天你过的好吗?》我所敬重的李明先生说的好,刘杰是个文坛的山入者。他更多的讲的是刘杰闯入文坛的方式。我关注的是他的风格。他的目光。青岛风味,青岛风味。我想,刘杰在写他的那些小说的时候,脑子里是存折这个心,要表现出青岛风味的。他的那些人物,都在进行时态中,所有人都被欲望驱使,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的妥协,背叛,沉沦,苟且,都被欲望注入了动力。所以,在刘杰的笔下,青岛的那些熟悉的街道一下子就开满了欲望号的车水马龙。人们在溜光异彩的夜晚喘息,在光明闷热的白天还是喘息。终于,有一部作品使这作城市充满了这样世俗的欲望号喘息。终于,红瓦绿树被抛到了一边,游客心中幽静的海滨城市还原了它的喘息。我想,这是个颠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鲜活的,喘息的?海边的渔村起了高楼,可是鱼市里充满了海的原始的腥味。这里的海鲜是鲜活的。吓唬乱条,文人们把这种海腥味加以美化,而老地主捕捉到了这种鲜活。他并没有无端地给大海赋予过多的美感和抒情。人不是鱼,不是虾虎,人不停地跳,停止不下来,是由于欲望。青岛无法怀旧,莫说怀想秦皇汉武,就是二三十年代的迷朦的灯光,青岛人怀旧起来都是有一点费事的。刘杰敏感地看到了青岛的脉动在哪里跳的最烈。老地主给不出答案。无论欲望还是生活,他无法给出答案。他是诚实的。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到哪里去寻情分明月。只有欲望,无尽头的欲望,令所有的人喘息个不停。他是敏锐的。他诚实地看到了这。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他到商店里买了个马桶,然后说,这就是生活。今天你过的好吗?老地主的小说是个筐,马桶香水一起装。他是个老实人,把所有的一切装进小说里。他在力图呈现生活的原貌。他的小说特点是非常注重叙事。具体说,他非常注重故事。他的小说里人物有悲欢离合,命运有跌宕起伏。他关注的是故事。一片风景在他眼里,并没有意义。悲伤的情绪也并没有意义。只有故事,只有人的故事和命运的浮沉才有意义。这是他的取舍。是这个城市的浮躁。他的视觉是外部进入的。是的,这里心灵并没有意义。只有故事,和结局才是有意思的。我们不应该不看到地主的语言特点。他在描摹。刘杰是个说书人。他选择网络作为自己的舞台,这似的情节和热闹成为要素。他的小说中没有宁静的风景,没有往幽微探寻的心灵。只有故事。是的,生活中这一群被欲望驱使的活蹦乱跳的鱼和海货,只有存在是最好的解释。
  •     最近特别懒怠,懒怠到什么活都不想干,不愿写字不愿看书。但就在这样的懒怠中,还是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把老地主的《今天你过得好吗》拜读完了。他用了两个月码完了18万字,我用了一上午读完了18万字,而且还走马观花。写作和阅读就是这样一个不平等的关系。然后和他在MSN上瞎白话,我说看了你的书,有一个印象,上半部松,下半部紧。我说我的意思是你上半部写得很从容,照这个势头写下去,最不济也能写成个《废都》。下半部就太急促匆忙了,该展开的都没展开,前面对人物铺排了那么多,本来以为该出彩了,没想到你却让故事结束了,可惜。他说,我两个月码18万字,平均一天3000字,到后来都到了看见电脑都恶心的程度,心想赶紧结束吧,实在受不了了。我说你还是个快枪手啊,典型的早泻,要用兰色小药丸来拯救你。我一直说青岛是个二流子城市,老想向北京上海看齐,但常常被人看不起,没办法,只好去看不起济南。而济南呢,就老觉得自己是省城,有文化底蕴,反而看不起青岛,认为青岛是爆发户,没文化。但青岛人呢,啤酒一喝,海水澡一洗,辣蛤蜊一吃,就觉得自己是生活在世界上最惬意的地方。反正我看不起你,爱谁谁。据说,说青岛是镶着金边的破抹布这个话,就是出自山东省的某个副省长。副省长而说这个话,就有点意味深长。小说里的几个人物,就生活在这个破抹布的金边上。他们哈啤酒吃蛤蜊艳遇泡妞,好像活的特别舒服,特别自在。李志宾从机关里出来,下海经商,最后把自己混成了写字楼里的外企白领,围绕着他,一群红尘里的商场决斗儿女情长男欢女爱就这样展开了。所以我说,如果按照开头的节奏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写下去。这个故事似乎真的能成为现实青岛的浮世绘。可惜老地主举而不坚,坚而不久,才没几下,就泻了。文艺理论常说什么艺术高于生活,其实,生活比艺术更精彩,更丰富。老地主混过报社,混过商海,还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所以,这些生活的表象的东西,在他的笔下被写出来,就具有了一种还原的意味。就像在啤酒街吃烧烤,小二端上来一扎啤酒,还冒着泡一样。这种与生活的零距离和即时性还原,很容易让人去和生活中的某些人对号入座。但如果你真的傻逼到去对号入座的地步,就正好入了老地主的圈套。他的所谓网络生活,网络写作,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圈套。曾经有个方便面广告,一个巨大的面碗,一个美女在氤氲的热气里搔首弄姿,广告语是,泡的就是你。所以有人说现在是即时面的时代,一切都是快速的,爱情、上床、甚至友谊。所谓熙来攘往,皆为名利。于是,当我们驾着所谓的宝马奔驰,在香港路上,在福州路漳州路穿行的时候,你可能搞不明白,你,你身边的人,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人是李志宾,哪一个是类艳红。当年的深圳,曾经有句话很流行,我知道哪个人是鸡,但我不知道那个人不是鸡。当大家都奋不顾身地往这个破抹布里挤,并且以跻身于这个金边上为自豪的时候,喝完啤酒打出的嗝就具有了时尚的意味。这些被啤酒麻醉的人,这个被啤酒泡得打嗝的城市,在这个叫老地主的家伙笔下被勾勒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想说这是一种突破,因为在此之前,就我的阅读视野而言,还没有哪一个作家,去这样近距离地去写这个正在形成中的都市的市井生活。尽管有那么多的文学过客在青岛停留,尽管他们走后都深情款款地怀念青岛,但一个青岛土生土长的人,这样正面写这个都市的生活,毕竟还是第一次。从香港路的写字楼里出来,开车到海边人吃饭,我们能找到自己身上的所谓白领的感觉。到啤酒街哈扎啤,吃烤肉,我们是什么。是青岛人。西藏的狗可以打上青岛的标签,但我们都知道那离青岛有多么远。青岛让我们想到的,怀念的,还就是海、啤酒、蛤蜊。几年前,读过一段文字,说青岛人爱吃的蛤蜊有两扇壳,打开了像一本书,可以阅读青岛这个城市。那么现在,老地主就给了我们这样一本书,可以阅读这个城市的一本书。
  •     不论是对文学还是对文坛,擅入者刘杰和他的《今天你过得好吗》,都是个可以新鲜一段时间的话题。这个新鲜度不仅是来源于作者和作品因为迟到而带来的陌生感,更在于其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叙述的非常态所产生的诱惑。而恰恰是后者,使刘杰在一个特定的话语接受环境下,成为了一个有限规则的破坏者,一个传统写作的异数。和其它可以比较的贸然进入者不同,刘杰出现的时候,已经超过了通常意义上的激情年龄,这使这个具有反叛色彩的异数,在一个常轨的评判标准下面,立刻就变得有趣起来。它对所谓成熟个人经验的校正,提供了一种冒险的可能性,使观众和读者有热情持续地追问结果。尽管,这个预谋的结果可能一直没有结果。在《今天你过得好吗》被制作成传统出版物之前,这个集合了诸如商业游戏、婚外性爱、激情、背叛、欺诈和不确定的生存希望等流行元素的城市故事,就已经开始通过网络大范围流传,而写作者有意设计的网络阅读悬念,则在一定时间内使得这个并没有超越界限的平常故事,成为了一个传奇。在我看来,刘杰的这个设计和其在网络阅读者中间制造的历险经历,和他讲述的故事一样,具有很大的游戏色彩和欺骗性,也正是因为这个游离了习惯秩序的非典型方式,使刘杰成为了一个被关注的现象。刘杰网络写作的预谋,源自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网络的触角,在今天已经越伸越长,最后彻底侵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论坛就如同一个具有无穷想象空间的娱乐制造车间,越来越多的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茶余饭后的BBS,在满足“听听别人说的,也说说自己的”人们的各种欲望的同时,也实现了许多有准备和没有准备的梦想者的图谋。而刘杰,无疑就是这个虚拟的想象空间的适时的内容提供商,一个图谋实现者,一个满足自己也愉悦了他人的志愿者。和其它梦想实现者不同的是,刘杰使用了他熟悉的现实中间的商业销售手段,成功地把自己推销了出去。以马甲出现的刘杰就象一个网络时代的唐吉诃德,不停地说话,不停地大声说话,然后挑衅、论战、拍砖,然后继续在论战和拍砖中制作看客需要的文字。在这个时候,他的确是个精力充沛的好事者:严肃、执着、热情、惊人的产量和无耻、窃笑、幸灾乐祸的混合体。当看客以为他的生活快被“一网打尽”时,他却可以破网而出,令看客无法抑制自己的惊讶。这就是刘杰,一个看上去依然游戏着的网络写作者。不可否认,在这个网络横行的时代,刘杰是一位应变本领不俗的游戏者。我们可以看见的逻辑是:他非但没有固守成规,像很多他的同代人一样,对网络和网络写作口诛笔伐,反而主动将自己的文字生产活动和阅读定位放到这一广阔平台上,并演绎的有声有色。20世纪以来,曾有不少预言家审判了小说的死亡,并同时预告了电影的兴盛,有人马上反应,以为大众将弃下小说,涌进电影院;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随风倒的预言家们又理直气壮的宣称图像将取代文字。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小说并没有死亡,文字也没有死亡。在部分意义上可以说,正是有了诸如刘杰这样不拘泥于形式的游戏者,才有了过去100年的技术形式变化最多的小说世纪。显然,正是日常生活的局促、平庸和缺乏想象力,才成就了小说。由作家们来铺排形形色色虚构和梦想的生活,以安抚现实中难以实现的野心,并将各种可能,展示给我们,将生活中一个个“身在庐山”的幕后真相,揭示给我们,成为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补充。这,大概才是小说一直存在的真正理由。我觉得,网络固然会改变我们的一些习惯和方式,将我们的耳目迅速延伸到极远,并且产生共时的互动,但它并未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梦想,甚至,纷涌而至的芜杂的信息,同时也会阉割我们的想象力。实质上,网络的虚拟与小说的虚构并不相同,前者不需要创造力。但是,不需要创造力的网络,却成为了人类的又一大福音,因为,只要人对生活的梦想还没被扼杀,小说就不会消亡。坦白地说,形式简单的网络文学,到目前总体水平依然不高,其症结在于这些依托数字化媒体优势的文字,以大众狂欢的“新民间话语”形式自己娱乐自己,正渐渐远离文学原来的审美本性,一些网络写手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用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用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以“技术的艺术性”打造“艺术的技术化”,最终导致了“网络文化快餐”的“非艺术化”和“非审美性”。这个趋势,值得警惕。当然,作为一个非常态叙述的试验者,网络并不是刘杰和《今天你过得好吗》的全部。刘杰演绎的故事,依然可以出现意外,在这时候,他和他的符号系统,传递给我们的,则是另外的信息。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人群,事实上一直是生活在《今天你过得好吗》里面以男欢女爱为主要线索和结构的现实世界上。刘杰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并且他试图在实践这个价值系统的过程中,完成一个城市故事的演绎。这是刘杰的另外一副面孔。在这个时刻,他直面生活,细节化生活,刀子嘴豆腐心的数落生活,每每在酣畅淋漓之处可以话锋换转:这里“上演”的,难道不是“你”今天的生活?人,生而不是蝼蚁。如果真是蚂蚁,下雨就一起搬家,有米饭就一起往家抬,捡到一只死在路上的蜻蜓就可以过一个冬天,其实也不错。然而,我们是人,并且,我们是普通人。我们有那么多必须要做不得不做可是又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这才是刘杰的“庐山真相”,是这个非常态叙述者不怎么容易隐蔽的真实。我愿意相信,《今天你过得好吗》中间那许多无奈的成年人,是作者是你是我是他是演员是工具是过程,是每一个读者自己。 读完刘杰的全部文字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你过得好吗》这一题目本身,便是一个讽刺与悲悯。在这个故事里,男一二三与女一二三,甚至一众龙套跑手,哪一个都可以算得上“过的好”,但是,每个人再扪心自问一句,谁却又真的能得到一个肯定明确的满意答案?是我们把生活过坏了,还是生活把我们过成了坏人?不知道是不是每个读者都有机会在刘杰的故事中间,找到答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