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文与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汪曾祺:文与画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3
ISBN:9787807130734
作者:汪曾祺
页数:191页

作者简介

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他自己也说:写字、画画、做饭是“业余爱好”他写字、画画,也写过不少谈书画的文章, 都是本书所选。其文之冲淡隽永自不必言,而书画之飘逸也尽可从书中细细体悟。本书还兼选部分谈家事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汪曾祺之为汪曾祺,也是有其家学渊源的。

书籍目录

书画自娱(代序)
自报家门
谈谈风俗画
传神
张大千和毕加索
字的灾难
王磐的《野菜谱》
“无事此静坐”
沙岭子
七十书怀
写字
我的祖父祖母
随遇而安
我的家乡
我的家
自得其乐
我的父亲
徐文长论书画
我的母亲
谈题画
岁朝清供
看画
文章杂事
创作的随意性
文人与书法
题画二则
张郎且莫笑郭郎
潘天寿的倔脾气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当代才子书》序
论精品意识
---与友人书

汪曾祺与书画(代跋)

编辑推荐

  《汪曾祺:文与画》中,汪曾琪的画就像他的文章一样有一股“水汽”,深深浸润于泽国水乡的心灵,不仅滋养着一串串锦绣文字,也濡染到画笔之上,偶一挥洒,灵秀之气挡都挡不住,挥也挥不去。

内容概要

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章节摘录

  内容选摘  汪曾琪说:“给人间送一点小小的温暖,这大概可以说是我的写作态度。”他还说,他画的画是对生活的喜悦。这层意思从我们嘴里说出,就是:“汪曾琪的画给人间添了一点浓淡雅逸的色彩。”  在汪曾祺去世八年后的这个初春,我们读到了汪曾祺的《文与画》。汪曾祺写字,画画,也写过不少谈书画、谈家事的文章,这都是本书所选。有人说汪曾琪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他自己说,写字、画画、做饭是“业余爱好”,遣兴而已。平心而论,就绘画的技术层面而论,汪曾琪的画没有十分过人高明的地方,但他却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其要津就是善用题跋“点睛”。你看,他用三笔画了“荷苞”样的东西,又用九笔画了只蜻蜓,题跋却是“煮面条等水开作此”。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是再好不过的意态。也许正是这种淡泊、散淡的心态才让汪曾琪的画体现了人生态度更丰富的内蕴——中国的文人画大抵如此。  汪曾祺的《文与画》,可谓是文里有画意画中有文章。文与画在同一种情绪和意境中完美交融。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如果说欣赏汪曾琪的国画是一种艺术陶冶,那么读画上的题诗则纯粹是一种生活乐趣,他借题诗或寄一时意兴,或抒感慨,也发一点牢骚,但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机灵的智慧和对生活的喜悦。  汪曾祺还能把作画的手法融入写作。在他去世前一年写有一篇《颜色的世界》的散文,文章只写颜色:“鱼肚白、珍珠母、珠灰、葡萄灰……老僧衣、茶叶末、芝麻酱,世界充满了颜色。”手法接近白描,却是极有味道的文字——这是由人的性格而来的文风与画格。

图书封面


 汪曾祺:文与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枯燥乏味的文字总是不由得令人心生厌恶。然而,当我从图书馆的书架中偶尔抽出这本书,随意翻起来的时候,简短的字句,云淡风轻的风格,那看似简单却富有情趣的画儿,一下子让我觉得文字变得生动起来。借回家细看,没想到,内容确实有吸引力,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他的文章,就像是一阵清新的风,让我浮躁的心回归于平静;又像是一卷《清明山河图》的截图,让我看到许多生动而安宁的生活片段。但是,文字的淡定,并不代表着人生态度的平庸,在透露着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同时,那文中穿插的几句精辟的评论也让人看到了他的勇气,对于不平敢于质问、敢于力争。还有,他的散文总是短小精悍,恰到好处,从不拖泥带水、叫人生厌。最为关键的是,他的文章让你爱上生活。如果你身处绝境,看看他的文章,就会唤起你对生活的希望。
  •     这是汪曾祺去世前一年的作品,文字退后,只剩下简单的色彩,这就是本真吧。汪曾祺文、书、画皆通,他喜欢写风俗,写传统,写饮食。他的小说随意如流水,他不拘结构,在意的是语言。他有些鬼异题材又大胆得令人惊异,他是师从沈从文的,沈从文教他们的时候,总是说“写小说要贴着人物写”,汪正是沈的高足。老来他的枕边总放着《东京梦华录》,我也打印了一份放在床头。关于《汪曾祺的文与画》一书,难免有许多是重复的,翻翻也就是了,但后记里的这一段,深有同感,故录之。颜色的世界—–汪曾祺鱼肚白珍珠母珠灰葡萄灰(以上皆天色)大红朱红牡丹红玫瑰红胭脂红干红(《水浒》等书动辄言“干红”,不知究竟是怎样的红)浅红粉红水红单杉杏子红霁红(釉色)豇豆红(粉绿地泛出豇豆红,釉色,极娇美)天竺湖蓝春不碧如蓝雨过天青云破处(釉色)鸭蛋青葱绿鹦哥绿孔雀绿松耳石“嘎吧绿”明黄赫黄土黄藤黄(出柬埔寨者佳)梨皮黄(釉色)杏黄鹅黄老僧衣茶叶末芝麻酱(以上皆釉色,甚肖)世界充满了颜色
  •     没有读过汪曾祺的小说,这本《文与画》是第一次看他的文章。书中有篇散文回忆他的父亲,写这篇回忆的时候汪曾祺也已经是七十多的老人了。言语之中情感之深,思念之切令人感动而惆怅。记得文中说他的父亲“总是活得很有兴致”,这是怎样的对生活的热爱啊。汪曾祺的女儿为这本书写的跋,跋的最后抄录了下面这篇只写了颜色的散文,是汪曾祺去世前一年写的。愿我的眼中也有着色彩斑斓的世界。       颜色的世界     —–汪曾祺          鱼肚白     珍珠母     珠灰     葡萄灰(以上皆天色)          大红     朱红     牡丹红     玫瑰红     胭脂红     干红(《水浒》等书动辄言“干红”,不知究竟是怎样的红)     浅红     粉红     水红     单杉杏子红     霁红(釉色)     豇豆红(粉绿地泛出豇豆红,釉色,极娇美)          天竺     湖蓝     春不碧如蓝     雨过天青云破处(釉色)     鸭蛋青          葱绿     鹦哥绿     孔雀绿     松耳石     “嘎吧绿”          明黄     赫黄     土黄     藤黄(出柬埔寨者佳)     梨皮黄(釉色)     杏黄     鹅黄          老僧衣     茶叶末     芝麻酱(以上皆釉色,甚肖)          世界充满了颜色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汪曾祺写吃写的好,书画也好,大片墨染看着就爽朗和灵动。汪曾祺写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件小事能在很多不同文章里反复提到,就像老头温和的絮叨,亲切得不行。
  •     六楼
  •     他的文字实在是太美了
  •     特别喜欢~还记得汪老头很可爱的那些画作题字,让我在图书馆里憋着偷偷笑了好久~太可爱了!!
  •     画不错!
  •     汪老爷子的书,我是忍不住要勾画旁批,抄写默读的。可惜是图书馆的书,小心翼翼,没得写写画画的权利,很是郁闷。博学,淡定又幽默有趣的北京老头,永远是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书写,实则归功轻淡亲切的脾性和文风。写自己文革时期下放经历,他人写会是心酸不平,汪曾祺写的是自在自得:“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画土豆画完一个吃一个,“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每次看都莞尔,又是钦佩。真是喜欢这个老先生。
  •     无论人还是文越来越喜欢,画也很喜欢:)
  •     看得我心花怒放
  •     是的,有时候我确实需要这种救赎
  •     昨儿睡前的翻阅 一篇篇配着老人自个儿手笔书画的随笔 读来赏心的紧 其中有则自己被打为右派的一篇随遇而安 这样写道“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 “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 又怎么着呢 既已如此 何不想开些 如北京人所说“哄自己玩儿”当然 也不完全是哄自己 生活 是很好玩的
  •     也是书香门第。汪曾祺幼时曾随祖父临帖习字,既长,又受父亲熏染,始通笔墨丹青,但自己一直自谦:余技尔尔,不过自得而已。他说喜欢青藤,此话不假,写意花鸟还真有点架势相像,对一个小说家而言,可谓不可多得。又是美食家,最喜逛菜市场,将择菜比得跟遣词、研磨一样重。爱文化亦爱烟火,活得不迫。
  •     我也快乐的带我小孩玩
  •     2005-46
  •     老头儿的清淡文字自然很好。不过篇目之间内容常有重叠,光学字、学画的经历,基本相同的段落就至少出现了4次。这也是这类选集难以避免的事吧。版式做得不错,值得学习。
  •     除了汪老有点磨磨唧唧,其他来说,还是一本不错的书,可以看出汪老受家乡亲人的影响还是很深的,有欢乐有感动,不错
  •     山画社留给我的记忆。还有那本《陶庵梦忆》
  •     读此书,得知汪老知识层面颇丰,敬之。
  •     画小了
  •     很美
  •     书香门第,羡慕嫉妒恨
  •     阅其文如见其人,甚喜之。然丁丑辞世,憾不同时矣。摹其画一为记,未得其法,但自怡尔。
  •     汪曾祺就是NB!!!!
  •     汪曾祺的文章是很好的。。但是。。。为什么他的散文编的乱七八糟。。进来看了他三本散文集。。重复内容大概都有百分之八十,更无语的是,一本书里为什么还用很多重复的。。真希望有个用心的人,系统完整的把老头的文章再整理出版下。。
  •     美文
  •     只对排版有点遗憾:文不对画 有重复的内容
  •     题目是文与画,读起来仿佛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夫子不紧不慢的讲述着他的一生。
  •     推荐汪曾祺的文与画,像是自传,收集了逐年发表的关于写作和画画的文章,我正在看,特别喜欢他用字凝练,文法很好,文章非常清新淡雅。他自己也说,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事,没法写的浓重。这本书让人从故事和文字里了解他的为人和生平。 我觉得他和莫言相比,少了魔幻,浓重,夸张,多了真实,清淡,风味。我更喜欢他的文章,因为让人感到一种平和的开心,像是听Bolero的前半段,不像是读完莫言,或是觉得震撼,或是结束的遗憾,失落,哀叹,或是收获过多的信息而觉得太满。 一想觉得也有可能是文体的差异,一个是散文,一个是小说,其实也没法比。
  •     更喜欢画,【春城无处不飞花】【风入松】真是画得美
  •     汪先生太可爱,平淡性子,心思开阔。生气了也只是画一幅名为“狗失”的画,转头继续开开心心研究菜谱琢磨画画写字。这样的舒朗太难寻。他写过一次用词算是激烈的文章,但不是讲自己,是讲姚当年对潘天寿的迫害。那些年先生自己也糟了很大的罪,但他聊起来只说自己得空画过的画见过的人,真是宽厚,然而对潘遭受的一切他很不高兴,写出的文字也算的激烈。汪先生从不恃才,却万分惜才。最后是他女儿做的跋,看完很泪目。女儿眼中的父亲啊,最真实最不舍。
  •     第一次读这本书还是初二,之后基本每年寒暑假在家都会拿出来读一读。简约平静的文字虽不能学,却令我习得写文应尽情而诚实。文中对家中长辈,主要是祖父、祖母及父亲三人的描写尤让人艳羡。祖母的豆瓣、榨菜、狮子头和饺子多少次令我垂涎,祖父和父亲的学识收藏,让我喟叹大家真有渊源。
  •     读不懂的只怪功力尚浅
  •     最喜欢那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风趣乐观幽默
  •     好
  •     慢慢看,看懂了,不仅是自传,举一处,评"二王书如清炖鸡汤,宋人书如棒棒鸡。清炖鸡汤是真味,但是吃惯了麻辣的川味,便觉得什么菜都不过瘾。";妙~~
  •     很喜欢这本书,依旧是浅浅地读,阅读着非常的轻松舒心。
  •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的书都不错
  •     写故乡,写家事,写字,写画,写食,都有涉及,文笔极佳。
  •     融奇岖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
  •     疏朗恬淡,适合休息时读。
  •     书中文章可以分两部分,一忆家乡家人,和大象出版社的《汪曾褀自述》多有重合;二论文、书、画。作者认为要写好散文,需要有好的文言底子,从他的作品能看出来,如“自得其乐”一文中论写作之乐:“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     正如汪爷爷所说,他的文章就像一幅民俗画~
  •     尤爱其文
  •     前女友的书,借给我读的。距今十年了吧,内容多忘了。现在不知道这本书的下落,我放迷失了,还是还给她了?
  •     以前只读过汪老的文章片段,这本是第一本我完整地看下来的他的书(大二时)。也让我喜欢上了汪曾祺。
  •     很好很不错,我想学 水墨画。
  •     读到我的父亲一节,心里实在是欢喜的不得了。
  •     这套书爱极了。
  •     貌似再也买不到了
  •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     其实只读了其中一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