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寡人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62463245
作者:阿乙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逆着时间之流去往阿乙的精神世界,你将在此发现他笔下那些故事的隐秘源头。 本书的文章选自阿乙的博客和日记,是作者的个人精神记载。 内容涉及他隐秘的暗恋经历,他的父辈祖辈,还有他对身边人事的观察。 他的祖父母、父母、兄姐在这本书里一再出现,也让读者隐约看清了一个家族的群像。 阿乙有着 与卡夫卡一样敏锐的触觉,而他笔下的描写,能让人像看到卡夫卡那些零碎的小文一样地惊喜。
作者从警校毕业后,在乡村、县城做了五年警察。后来逃离家乡,游荡于城市。他对城市有着眷恋和寄托,对小城乡村也有着永远推脱不掉的生命联系和关怀。对于这两者,他都以一种“半局外人”的目光去打量、反思、描摹。这些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书籍目录

前言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起源

编辑推荐

  逆着时间之流去往阿乙的精神世界,你将在此发现他笔下那些故事的隐秘源头。  《寡人》的文章选自阿乙的博客和日记,是作者的个人精神记载。  内容涉及他隐秘的暗恋经历,他的父辈祖辈,还有他对身边人事的观察。  他的祖父母、父母、兄姐在《寡人》里一再出现,也让读者隐约看清了一个家族的群像。  阿乙有着与卡夫卡一样敏锐的触觉,而他笔下的描写,能让人像看到卡夫卡那些残碎的小文一样地惊喜。  作者从警校毕业后,在乡村、县城做了五年的警察。后来逃离家乡,游荡于城市。他对城市有着眷恋和寄托,对小城乡村也有着永远推脱不掉的生命联系和关怀。对于这两者,他都以一种“半局外人”的目光去打量、去反思、去描摹。这些都在《寡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内容概要

阿乙,1976年出生于江西瑞昌,警校毕业,从乡村游历到县城、省会、沿海城市、直辖市、首都,未来还想去纽约。先后做过警察、体育编辑和文学编辑。在《今天》、《人民文学》等杂志发表有小说,出版有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获得过人民文学年度中篇小说奖。
阿乙自述:
这本书汇聚的是近年来我写的一些随笔,或者说小叙事。但它不是一本轻便随意的书。我习惯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刺伤或者严重影响我时将它记录下来。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正常的人,因此觉得那些事也会刺伤和影响别人。我很孤独,也很坦诚,我剖析别人,也剖析自己。相比小说,这些文章更像是心血,而不仅仅是一件出售的产品。
我总是拿命来迎接、经受这个世界,毫无保留。但它最终还是将我放逐进更深的孤独。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就我的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他对写作有着对生命同样的忠诚与热情,就这一点而言,大多数成名作家应该感到脸红。  ——北岛    阿乙的写作展现出了一个更远、更大、更隐蔽但更真实的中国。  ——李敬泽    和很多不幸的天才一样,阿乙被他所处的傻逼时代严重低估了。真心希望他能继续写下去,再给这个瞎了狗眼的时代那么一次两次的机会。  ——罗永浩    看来我最喜爱的文章就是这种了,没什么肌肉感但却很有力,一把把我抱住,丢也丢不掉。  ——纸老虎    这种有灵魂的小说是有力量的小说。能够写出这种小说,大概需要作者具有足够的沉积、足够的情怀、足够的诚实、甚至足够的寂寞。  ——比目鱼    阿乙从不大张旗鼓地铺陈笔墨,他似乎极其吝啬自己笔下的汉字,很少多写杂字、多说废话,简洁、冷峻、怪诞且可怖——有点儿像他的面容。  ——凤凰网读书频道    也许属于阿乙的文字时代已经来临了。  ——中国广播网

章节摘录

  子宫  2010年3月23日  ……  就这样,中巴车下了柏油路,在土路颠簸,又极其冒险地攀爬上山坡,在下了山坡后,下沅村的气息飘来,大家松下一口气,孰料司机不当心,未顾及隐秘的土沟,前胎猝不及防地蹦过去,整个车猛烈跳了一下。爷爷跟着好像也跳了一下,嘴巴大张,眼睛直挺,呼吸错乱起来,众人手忙脚乱,莫衷一是,倒是他那侄子又看出端倪,凑去庄重地说:“三叔莫急,就差一步到下沅了,十二股已走了十一股,就差一股了。”  爷爷就这样坚持回到山清水秀的下沅村,回到他建造的屋子,他的房间,他的羊水。在这里,大家放下他,声势浩大地说“到了到了”。爷爷长时间睁开眼,看天花板,气息平稳很多,就好像获得了力气——我们甚至相信他会复苏,长出一层新皮,下床,提小锄头到后山挖草药。我们觉得他就会这样大踏步地回到人世间,但在一个叫南生的他的侄子走来后,情况变了。南生是我的堂伯,命运和他所有的兄弟不一样,在他们都从乡村迁移到城镇时,他逆潮从城镇回归乡村,永耕于薄土。南生伯伯看了眼爷爷,亲热地说:“三叔,三叔,你回来了啊。”  爷爷好好看了他一眼,忽而明白此地果是下沅村,大家并没骗他,赶紧死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见肉身死亡,就像一个人说话说累了,头一歪坠入梦乡。也就是这时,我遭遇到要命的尴尬,在一片啼哭中,我失去哭泣的冲动,但不哭的话怎么也说不过去,因此我将脑袋包在臂弯里,肩膀时也耸动,伪装得也很悲痛。我知道爷爷在天之灵定然会说,你这个伢儿啊,你这个伢儿。  ……  有一天,我在梦里看见爷爷的落葬地开满桃花,弟弟和他的一对儿女嬉笑着穿行于密匝的阳光之中。在那个梦里,唢呐、鞭炮、阳光、菩萨、青山都很光明,都很好看。让我像想念恋爱一样想念着未来的死亡。我想葬于螺蛳旋。  排队  2006年9月26日  下午六点,光阴暗淡。  广场前排着凝滞的长队。我在加入进去前问自己:非如此不可吗?答案是:是。排在前边的人太坚毅了,背着一床黄绿的军用被。我无疑也会诱导别人,我低头看一本厚书。一个个人像是得到启示,自觉加入进来。  在书里,有一句翻译过来的诗:  超凡脱俗,她是神秘的邻居;  噤若寒蝉,我靠玫瑰来说话。  我们像是雕塑,忍受着寒风,彼此无话。有个人往外发短信,“老婆,我还在这里排呢”。有一位头发抹油的中年男子,像探照灯一样,孤独地探视队伍里每一位异性。他一定在判别苏州、贵州、桂林、东北甚至中亚女人之间的差异。后来他掏出十元请民工替他排,自己找家餐馆,在门口就着卤猪肉喝起啤酒来。  前边只要有人伸手,队伍便会发生奇异反应,后边的人踮起脚尖,焦渴地望。接着唉地一声。叹息像雪一样下了很久。我在想这长长队伍也许已排到漠河去了。好像还有人在这里生孩子,孩子长大了,在一条条腿间来回穿插,自己玩自己的。  ……

图书封面


 寡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在聚会中,阿乙是个值得观察的对象。他的上一本书《鸟,看见我了》出版时,有人写过他如何在众人唾沫横飞的时候,自顾看书。又有一次,是一个作家饭局,席间有人猛夸他的小说,特别提到《巴赫》,说许多人喜欢这一篇,让阿乙抽空把电子版发给他。阿乙自己并不觉得它好,因而整个过程中他不发一言,没挤出一点配合的笑容,也没表示出要发邮件的意思。这一次是我亲见,印象深刻。 《寡人》这本小叙事集子可以配上多种副标题。比如,“一个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的写作练习册”,“小说的蛹”,“异乡人的私房文字”,等等。虽然阿乙已经出过两本颇受好评的小说集,但《寡人》并不是成功作家得意洋洋的花边文集,而是一个活得很费力的人严肃的自我剖析。书中文章从2011年到2005年倒序排列,半成品和笔记居多,作者对它们未必满意。阿乙曾说有一天要出一本“废品集”或“垃圾箱”,不知《寡人》算不算得偿所愿。他自我要求极高,羞于提及自己不够好的作品,却不怕把还未发育完全的小说胚胎和自身的不美好之处彻底坦白。这些半成品里确有闪光之处,有时候甚过苦心造的小说,另外,可能坦白对他来说也是有效的紧箍咒,这样他好被众人催促着写下去。原本,一个人在街上见到了什么、暗恋谁、被什么事折磨,对旁人并无意义,即便其中散落着小说密钥,可这世上想如阿乙一样投身万劫不复的文学事业的人想必也没有几个。他的随笔之所以特别精彩,是因为他尤其擅长认准某一个地方死命往深处凿,每一句话都浓墨重彩,而且将模糊的东西写得清晰——他的文章里,形容词的密度并不高,但情感的密度高,像黑洞一样能把不相干的读者也拖进去。但他自顾不暇,并不真正理会这些人。在2009年的一篇名为《偏执》的文章里,阿乙详细记录了自己单恋一个女人的八年时光,在关于他的报道中,该故事已被转述多次,这是他第一次以作品的形式自我陈述。八年里,他也和别人相处,但“心中并无爱恋”,觉得“这些真实的女人无一例外不敌想象中的她”;他经历了种种残酷的挫败和思想斗争,唯一不变的是不肯相信他与她之间并无可能。这一段单恋的收场被阿乙写得相当不俗,同时轻易得令人唏嘘。若干年后,他面对一个甘心等待他处置的女人,无情地说:“对不起,我不喜欢你。一点也不。”他写道:“一小时后,我走上街,悲不自禁。我明白了,我喜欢你,而你不喜欢我。就是这么简单。我为世界上有这么简单这么正常的道理而痛哭,我一直没想到它是这个世界永恒的荒谬。”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很多个执迷的人,他们无一例外地深深点头,但只有阿乙能把它写出来,将个人的痛苦写得对他者来说不仅仅是不走心的情绪垃圾。被人观察的同时,阿乙也不放过周遭一切,以便充实笔下的世界。平时他颇有幽默感,口述的警察故事细节充分、节奏妥当,十分好听,但是在他的小说里,幽默很少出现,更多的是狠和阴森。《嗯》是个典型,从这篇结构完整的小叙事里能够管窥阿乙的小说路数,它讲述了一个儿子差了一分钟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的故事,诡异、冷静、控制人。乡村教师德青上课时,被告知他父亲晚上七点死。他继续上课,下课后去供销社扯白布,再翻山回家,路上疑似见到了父亲的灵魂,抵家时父亲已死。到此为止小说还没有要让人记住的意思,但是最后他写:“德青看表,是七点零一分。他想自己应该在哪个环节耽误了一下,才错过了这一分钟。”阿乙有时候目空一切,他看不上的人,就说“大傻逼”;有时候极度自卑,不停地将自己表述为一个烂人,认真得不容怀疑。有时候很冷酷,尤其在写作时,他笔下无论亲人爱人,都逃不出被扯掉遮羞布的命运;有时候又突然慈悲,一次大家集体嘲笑一位在聚会中出丑的人,他当时不插话,事后说,“刻薄了”。这样冲突剧烈的人,注定是要写作的。我曾问阿乙,在写作这件事上,你觉得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他毫不犹豫说“结果”。因而他不惜对别人、更对自己下狠手。而且他太清楚自己在写什么、为什么这么写、能写到什么程度,我相信在写德青的故事时,他早已料到读者会记住那样的结尾。所以不要试图夸奖他,他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夸不到点上会被鄙视。如果有一天,阿乙写出了自认为能够留名文学史的作品,他不会不做声的,他会说我超越了那些曾经膜拜和模仿过的人。那时候再看《寡人》,你可能会觉得它是个预言。
  •     相比阿乙的小说,我更热爱他那些信手拈来的随笔。他的小说刻意抹上了忧伤与绝望的暗色,稍显矫情。相比之下,他的随笔却意外让人获得了不经雕饰的宣泄感。《寡人》里面,我最喜欢他的两篇作品:子宫与偏执。子宫是写他爷爷的,偏执是写他暗恋的美眉。这两部作品都拥有一种达人内心的力量。爷爷不愿去城市,愿意终老故土,回归生他养他的“家乡子宫”,这与我的奶奶非常相似——她往往来城里吃顿饭便要急着往老家赶,焦虑地诉说着家里有几头羊还没喂食。而偏执是讲他苦追过的一个姑娘。这也与我有一些吻合的经历——大学时候带着水果去学校看她,关心她考研有没有能够在网上报上名,但是她对你的热情总是极力消解,最终将心灵鸡汤变为一滩波澜不惊的死海。在爱情面前,情窦初开的痴情少男总会犯贱吧。想到死党在异地恋被家人埋葬后留在空间里面的一段话:是哈卜拉姆再聪明、再有学问,有一件事却是他不能解答的,因为包罗万有的“可兰经”上也没有答案;如果你深深爱著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甚麽法子?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 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摘自金庸·《白马啸西风》这是爱情的宿命,悲剧在于双方的偏执。
  •     相比阿乙的同学兼前前同事,也是他的小说《模范青年》里的主人公周琪源,一直计划着从没有一滴柏油的洪一乡出发,去镇、去县、去市、去省城、去沿海、去直辖市、去首都、去纽约的阿乙,倒真凭着他辞掉公职的决绝勇气与四处打拼的毅力,一步步地走出了那个封闭的县城。他的随笔集《寡人》,收录2005年以来的博文,以时光倒流的形式展现心路与梦境。书中文章多以短章呈现,有时写梦境,有时似臆想,他的八年单恋更是被无数次反刍,而我比较看得进去的还是他写亲情的几篇,如写父亲的《诗人》、写爷爷的《子宫》、写单相思F的《偏执》、写同学兼前同事的《于连》。余则不足观。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脆弱的人讲着自己身披的一副巨大坚硬的面具
  •     时间倒退指向起源。每个梦境,每次自省,每段逃无可逃的行程。日期精确到年月日,情绪精确到身体和心脏的颤抖以及眼中的泪。太过真实,阅读仿佛变成了被动的窥视,让人厌弃。时间被浪费被消耗被虚掷被杀,定格在一页页纸上却那么具体,就像沙漠有了尸体,我感到自己轻轻一揉,七年的光阴便能在我掌心皱缩成团,那些必然无法释怀的片段也将重叠归拢。经历一具具肉体,一间间屋子,一座座城市与乡村,拖拽着身心、行李和孤独。除却贪念,今天与昨天,今天与明天,都如此相似,而真相在不经意间抖露:亲近的人已七零八落,孤独不是被需要而是被需求,所谓故乡,是再也无法归去的地方。 所以你知道,时间无法定格此刻,不生变故。
  •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谦卑
  •     阿乙的文章像是卡夫卡的文章一样,种种的小事中透露出对这个社会的看法,透露出自己的价值观。给人醍醐灌顶般的触动。
  •     读阿乙,让我感到了卡夫卡的感觉,仿佛是一脉相承,读后慢肚子抑郁沉闷,读它需要好心情,坏心情的时候读它简直让人想去死
  •     本书可以了解阿乙的部分成长的历程
  •     没看不太明白阿乙把文章的顺序从后往前排列的意图,虽然他自己做了阐述。但是读到07年明显显出他文笔的滞涩,就读不动了。有点自曝其短。虽然也不是说写作年月越长写的就越好。PS:又是一本记得没读完,但再翻时发现大概也就最后一篇没看完的书……
  •     第一次看阿乙的书,待看不好妄下评论。
  •     我:
  •     子宫一文确实好!
  •     如果说读者和作者有缘分的话,阿乙的字读一页就能吸引我。从阿乙这本从95年到2011年的跨度的书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现在写的要好的多,以前的零几年初写的远没有现在有灵气。
  •     在微博上知道了阿乙的寡人,迫不及待买回来看,完全没有辜负我的期待,是本好书。剪短的文字,深刻的人生
  •     这一本我竟感受到浓浓戾气。
  •     阿乙的书,应该不错,期待
  •     开头比结尾好,随笔比小说好。阿乙专心写虚无写孤独写逃避,其实还是一件事。
  •     寡人。
  •     很喜欢阿乙的文章。。。书的质量很好
  •      逆着时间之流去往阿乙的精神世界,你将在此发现他笔下那些故事的隐秘源头。 本书的文章选自阿乙的博客和日记,是作者的个人精神记载。 内容涉及他隐秘的暗恋经历,他的父辈祖辈,还有他对身边人事的观察。 他的祖父母、父母、兄姐在这本书里一再出现,也让读者隐约看清了一个家族的群像。 阿乙有着 与卡夫卡一样敏锐的触觉,而他笔下的描写,能让人像看到卡夫卡那些零碎的小文一样地惊喜。
      作者从警校毕业后,在乡村、县城做了五年警察。后来逃离家乡,游荡于城市。他对城市有着眷恋和寄托,对小城乡村也有着永远推脱不掉的生命联系和关怀。对于这两者,他都以一种“半局外人”的目光去打量、反思、描摹。这些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好
  •     有的人写书,写自己的聪明。阿乙的这本书,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愚蠢。贪嗔痴,是“我”的错,是“造物”的错?
  •     阿乙作品 视野太小 可能与生活经历有关
  •     比起文字表现力,阿乙的作品直面自身这点更让人敬服。读完09年的之后实在没力气读下去了,留着当如厕故事集。
  •     质量好,内容好,阿乙的书,好!
  •     阿乙的散文片段写的要比他的小说好,但每每我翻过他的微博,就想不通那样一个人为何能写出如此绝望的句子来。
  •     第一次知道阿乙是《鸟看见我了》,如此惹人注目的书名让我也记住了它的作者。第一次读阿乙的作品就是这本《寡人》,刚拿到才看了几篇,大爱
  •     阿乙的早期作品 以故事取胜
  •     很直接很灰暗
  •     阿乙的文字总是让人觉得应该好好思考
  •     看过阿乙的《鸟看见了我》相信这本书也很精彩
  •     阿乙,很令人期待的作者
  •     未成形,然而作者深刻的、黑色的、诙谐的风格尽显其中
  •     有一个伸到云层的阶梯,每级石阶又高又窄有陡,而且湿滑,我看不见下界,四周只有雾气,我一只手摸着上一级台阶,一只腿缓缓向下一级台阶探去。好担心啊,一滑,就滚下去了。没有任何可以抓住的树枝或者缰绳。 引起共鸣的篇幅才是好的,有的拍手叫好,有的莫名其妙
  •     喜欢❤️
  •     枯冷的笔下潜藏着灵性与哀恸。这种文风,是加缪的局外人,加昆德拉的小说,加杜拉斯那种出身贫穷的作家,嘲弄自身和世界,倔强疲累、目空一切又偏执自卑的姿态。再加上他自己。这就是阿乙,一个70后里的出色作家,随笔比短篇好,短篇比长篇好。这本「寡人」就很好。 它没页码,代以日期,逆时间流排版,2011-2005,像本日记。从头到尾,看到大梦初醒。我喜欢那敏感之后的麻木,无端耐读的梦境,刻骨的透彻与残忍像黑暗里的花,思乡的城市病像苦酒。 他隔着一段冷酷的疏离讲述自己、故事和超现实脑洞。像70岁的杜拉斯,回顾半个多世纪前的青春那样子。叙述者的清醒反而会引人入胜,“我”的缺失,让读者迫不及待以自己取代于其间,共情作用空谷回荡,一次一次放大。 这是随笔,或者小叙事,但不轻松,这是心血,还有血浓于水的书写狂热。
  •     前三分之一还行
  •     比《送你一颗子弹》不知道强到哪去了
  •     你这个可怜的初恋啊,冯姓女子
  •     他的生活,是最丰富的经历,阿乙将是未来的大师级别的作家。
  •     中间代是阿乙自创的商业概念。但是也有人把它归类为王蒙一族,并成为中生代作家,也有人称他为新生代作家。这本书既有老作家的风格相似的,也有和新作家风格相似的。原来中间带可能就是不新不旧。
  •     阿乙的文字总是能击中内心深处的不知什么东西,说不出的感觉。文字好,他的两本小说都买了,好多感受很有共鸣,不太会表达,大家看书吧,不会失望!
  •     像碎片时代的一个落寞的微博博主,阿乙孤独凛冽
  •     花了三个下午的时间在行走书店蹭着看完,阿乙的文字随着年份增加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他选择了倒叙的排列印刷,我依着这安排,仿佛抽丝剥茧般地寻找他痛苦与彷徨的根源。在这三个下午,我感觉有人跟我一同活在对漫长生活的耐受与感知里。
  •     作者的风格很喜欢
  •     很不错!每一篇杂文都韵味十足!阿乙不愧是警察出身!喜欢!
  •     第一次读阿乙的书 很好 由人及己
  •     文字犀利,看似平常,但平常中透露出无比的不寻常,阿乙用文字的方式表达除了他真正想说的
  •     今天收到书,包装很完整书质量也很好~~~支持阿乙~~~
  •     对不起我已经收拾行李去朝拜阿乙了
  •     倒述,发现自我的源头,灰色故事。
  •     2014.9 不知道为什么连着读了一些阿乙和阿丁的书,还去搜过有没有阿甲…
  •     阿乙这个作者以前不怎么了解,这本书也是正在读,很不错的一本散文杂记,视角另类,语言鬼马。值得一看
  •       
      读阿乙的《寡人》,就像认识阿乙这个人一样。是互联网时代结识陌生人的标准程序:互相交换微博或博客帐号,从最近期的读起,往前翻,一直读到几年前。《寡人》有类似的编排:全书没有页码,只是按时间逆序收集了作者最近七年的文字,直至“起源”一节——阅读过程如同某种考古,读者依循文字的线索探究阿乙如何成为如今的阿乙。
      
      这些文字,按阿乙在封底上自陈,“是我近年来一些随笔,或者说小叙事”。事实的确如此:这些文本几乎涵盖了文学的全部样式——有诗歌(Poetry)有叙事(Prose)。叙事里有虚构,也有非虚构:有寓言、对于小说的构想、对某个场景或瞬间切片般的描述、梦境,也有传记性的回忆、对于日常生活的文学化重述、哲学思辨或观察。文本的杂糅赋予了阅读本书别样的趣味:长文(数页)短文(几行)交杂使脑力体操获得惬意的节奏;而虚实相间则是认识小说家阿乙的两个必要维度,他是两者的总和。
      
      《寡人》里文章的篇幅都很短小,最长的也不过数页,但它有着与长度或体裁不相称的厚重感。常常在寥寥数语间,阿乙已经从日常琐事直抵生命最核心的若干主题——生和死、时间和空间、爱情和孤独。这不仅需要对于生活及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敏锐思考,更需要一种勇气,一种直面自我的勇气。这恰恰就是阿乙的写作最吸引人的地方:他毫无保留地与自己坦诚相见,哪怕在有些时候,这样的相遇带着与自己狭路相逢的味道。
      
      与书名《寡人》所暗示的一样,阿乙的写作到处弥漫着孤独的气息,而这孤独,正是其写作的原点。这孤独有时来自于小城人民身处大城市的疏离——“到处是楼宇,一间也进不去,到处是人,一个也不是亲人”(《熟悉》)——有时来自不可得的爱情:“这边仅只是一滴水,这滴水甚至蒸发了,在那边却仍然是一个庞大世界”(《偏执》)。这孤独有时转变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某个场景,比如一个人吃饭的尴尬:“我一个人去吃会害羞、畏惧,甚至是抑郁。”(《建议》)有时则以更沉重的面目出现,比如葬礼,比如死亡:“我们带着奶奶的灵魂往回孤零零地走。拔敲两下,锣打一下,然后寂静。乡村特别幽静,人生也这样。”(《葬礼》)
      
      除了毫无保留的坦诚,阿乙的文字在当代华语作家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没有陈词滥调,没有磨损的成语,他的语言简洁而直接,极其准确,每每直抵要点。写城市生活里麻木的人,他说公车里的人“大家或坐或立,像一车兵马俑”(《低等动物》);写辩论比赛,“我们看见辩手像烈士一样捍卫道理,但这个道理却是抽签得来的”(《口才》);写权力,“把权力给没有权力的人,产出效果惊人”(《权力》);写城市里的死亡,“对一刻也不停歇的城市来说,死个人和扔一袋**有什么区别?”(《死亡》)他的文字功力,在那几篇对于本来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重述的文章里,尤其显露无疑。在《后卫》一文里,他将足球比赛中一个失球的后卫写得如同战败的战士般悲壮;而在《迈克尔·杰克逊》一文中,他更像一个解说员般,创造了一条解读偶像崇拜的评论音轨。
      
      在《寡人》的某些段落里,阿乙又如同哲人般,对身处其中的混沌世界发表看法。他说“我在下午绝望,恰恰因为意识到生命太长,自己恐难胜任长寿”(《时间》);写某些虚伪的愤怒,他写道“今日看到一词——利己主义的愤怒者。这个词的好处是对一贯正确的愤怒进行了分类,使部分愤怒看起来不那么高尚,甚至讨嫌”(《创造》);写自由,“自由就是这样,有一副不存在的羽翼,带领你心甘情愿地诓骗自己。我们的宇宙就存在于那脑垂体里。”(《超群脱俗》) 而在另外一些完全非理性的段落里,阿乙只是记录了自己的一些梦,高烧状态的呓语,几次灵魂出窍,或故事框架。这些文字使《寡人》不至于太过理性刻板,而具有了一些梦幻的特质。
      
      幽默感和同情心始终贯穿全书。这是阿乙对待自我及他人的态度。他的文字从不刻薄,对于他人始终抱有同情,对于生活的苦难则有一笑置之的幽默感。他是个冷静的观察者,也是个热切的梦想家;他分析世界,也自我分析;他有哲人般的思辨能力和小说家特有的将日常生活纳入叙事的本事——这些便是《寡人》好看的缘故。
      
      “相比小说,这些文章更像是心血,而不仅仅是一件出售的产品。”阿乙在封底如是写道,“我总是拿命来迎接、经受这个世界,毫无保留。但它最终还是将我放逐进更深的孤独。”如果一切就像阿乙说的那样,那至少我们读到了孤独的一个诗意而确切的版本,如同他在讲述自己恋爱史的《偏执》一文最后所描述的那样:“天使的马车飞驰过一棵棵杨树,天使啊马车啊年龄都不见了,只有杨树立在那里。”
  •     碎碎念 细节控 神经质
  •     喜欢一个人的文字,似乎总是因为从作者的骨子里发现到和自己相通的东西。不喜欢以一种仰望偶象的视角去欣赏某本书,某个作者。这样会离灵魂太远。喜欢触摸到的感觉,因此更了解阿乙拥有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     不太懂他。
  •     阿乙同学的书,每本必看。写得不错,质量很好!!
  •     因为作者是阿乙~
  •     如果认同作者自己对此书的定位(随笔、小叙事),似乎有点怠慢了。我差点拿它当结构有些特殊的小说读。绝大多数篇什具备诗的品质。本书夹裹了一些诗,这是我最喜欢、最愿意咀嚼、最不忍释卷的部分;这些诗最担当得起《寡人》的名分,也最能体现作者阿乙自己声称的“孤独”感;这些诗也让我再一次确认了,真正的诗,是能直抵人的——作者与读者——心灵的。的确是好书,值得再读。
    如果对阿乙的要求苛刻一点,此书除诗歌以外的很多部分渗透出的“孤独”感,并没有卡夫卡日记、萨特小说《恶心》给人的那样强烈,甚至没有狗子《一个啤酒者的自白》那样让人感同身受。
    再说句题外话:从此书的选题、装帧设计,都让人对重庆大学出版社心生敬意,窃以为,又是一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阿乙的书很好看,我喜欢他的写作风格
  •     写得就是生活琐事,可这是有点压抑的散文集啊,会让你怀疑,你的生活是否就像他说得这样。
  •     喜欢阿乙。一个活得很费力的人严肃的自我剖析。
  •     以前没看过阿乙的书,这本确实不错。
  •     阿乙的文字很好,但小说更好,这本里的文字太碎了,太意识流了
  •     很有可能再过几年,现当代文学就有研究阿乙的了··
  •     一本阿乙的溯源之书,能看到他的动机、源泉和财宝。
  •     如果你看过他的小说,无论是《灰故事》《鸟看见我了》,那么要读读这本书,那些小说的源头就藏在这本由简短的日记体的文字中,深刻或者曲折,可以离作家更近一点。
  •     然而我就是很喜欢这本。简直就是石破天惊。
  •     大多数小说都不是一天里写成的。如果你能接近他(她)的生活,没看过柯南你也大概能在他其中找到蛛丝马迹(不一定成为邻居,部分写作者的生活他自己忍不住就开口说了)。
    @蒲荔子 是我喜欢的80后作家。从《李傻傻三年文集》中部分短篇小说和散文即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对年轻作者尤其是这样,因为尚难离开生活经历、也没有剥离的必要),也可以摊出长篇小说《红X》的部分创作谱系。
    就阿乙这本书来说,它以时间为主线呈现,其中的随笔长短都有。按时间发展可以帮助读者理清头绪,不致太无章法,但又似乎失去了某些暂时想不出文字描述的惊喜(反正2007年不是世界末日)。而长短大概取决于当日生活的心情、时间、所见所感的震撼程度等,这只有阿乙自己知道。篇幅的自由度也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有血有肉。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并非以上表面上的东西。这本随笔能够引发读者一些思考或是读来觉得有料的原因在于阿乙在某些问题上挖掘的深度。不至于写出论文来,但也显然比普通的日记多了些体悟。他把传统上认为“羞于曝光”的 潜意识 说了出来(类似于前人谈到不少人看到妇女露出的肢体就想起性器一类),这让他的真诚显了出来,留在读者的思维中。比如他对人类为了传宗接代而举行性交、教养子女一事的思考。
    至于书名《寡人》,不好推测。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某些时刻无处共鸣的孤独。这种感觉不会因知己的偶尔出现而减弱,相反,见过西施再和东施打个照面难免更憋屈。
    还没看完,就此打住。
  •     阿乙的文字简单又重创! 不用解释的好! 但是我要对当当提意见,收到的书严重破损,页面脏褶皱厉害,,封面都破了!一次买了6本,都是很喜欢的作家很喜欢的书,请当当尊重消费者的心灵!看到自己的爱书被折磨的不成样子,真的很不舒服!
  •     阿乙的书很精彩
  •     喜欢阿乙 没有理由
  •     看的第一本阿乙的书,喜欢他的文字
  •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阿乙老师满满的才华。
  •     重读
  •     阿乙的作品还是有着独特风格的。
  •     之前看过阿乙的一些小说,比如《鸟看见我了》。这本算是散文杂文集。文笔自然不用说,阿乙从来不会让读者失望。最重要的是文字的灵魂,时不时就有一些话击中人心。诙谐之处,又忍不住哈哈大笑。真性情的作者,总是让人感动,于残酷的生活中,瞧见一丝坚韧的希望。
    这本书让我莫名想到李海鹏的《晚来寂静》。于流光中,借由这些文字,总能窥到寂寞天使的寂寞背影。
    装帧不错,是正品。
  •     觉得有几篇很喜欢。
  •     躺在抓抓猫身边。
  •     价格够便宜,阿乙是新生代的佼佼者,希望越写越好
  •     记梦器
  •     两年前读到这本,惊喜。感觉这个人是认识的。再读,涩的很。一种不知所措的焦虑。
  •     每年每月每日的絮絮叨叨,却如此真实。
  •     阿乙总归是不让人失望啊 一点点沉重 一点点的自嘲 却让人笑不起来。
  •     参差不齐是真的╯﹏╰
  •     看前面的时候有种错觉,后面没什么意思。
  •     喜欢阿乙文字的张力和思想的碰撞。
  •     本来是凑单的,觉得这本书可能不好看,很琐碎的自我倾诉什么的,结果很惊喜啊。一口气读下去,阿乙啊阿乙好喜欢
  •     角角落落是各式各样的灰色,比喻精准得让人嫉妒。
  •     前半部分可打五星
  •     喜欢前四分之一。
  •     阿乙的小说还未拜读,这本书也只读了一半,为他思考的林林总总感到惊讶,说实在,一些话的感伤程度令我感到有点闷闷的,文艺却不矫情,粗俗却不下流,风格多样!书的纸质很不错!
  •     写的却是深刻,但是阿乙的书总体来说,邪气太盛,看过了比安妮宝贝还要颓废,总让人厌世消极,阴冷的笔调,年轻人不适合多看,偶尔涉猎也许还觉得新鲜,看多了,比如反感。
  •     个人色彩太浓厚,随笔这一类写得让我摸不着头脑,还是喜欢读阿乙写得故事。
  •     前三分之一可以。后面越看越不带劲。后面直接略读了。体会不到好处。
  •     阿乙的文字很有意思
  •     倒叙编排估计灵感源于博客吧,亦或是《薄荷糖》。对爷爷和父亲的那篇有感触,还有后来的《模范青年》和《鸟…》也源于这些琐碎的日志。像是看一个老友的博客,尘封已久,无人问津,忽然打开,让人想去追根溯源…
  •     书中大部分惊艳之处都是阿乙老师认怂的姿态。向平庸妥协,向日复一日低头,是生活的哲学啊。
  •     这是买的第三本阿乙的书,从来没有失望过。
  •     第一次读阿乙的书,看上去不错的样子,希望喜欢吧。
  •     阿乙的书都是好书
  •     很多时刻我们习惯对自己刻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