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和他的诗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 陶渊明和他的诗赋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3-1
ISBN:9787534370823
作者:周振甫
页数:176页

作者简介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逐步被人们认识的,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侠义精神、高洁情操一直为人所称道。在这本书里,周振甫先生用陶渊明的诗歌、辞赋梳理了他的一生,展示了陶渊明诗赋中的深刻思想及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文学风格,辨正了之前人们对陶渊明的认识。

书籍目录

意气慷概的少年时代对家乡的热爱开始做官时的矛盾心情去江陵做官时的形势做镇军参军和建威参军做彭泽令到归耕归耕后的生活 一 在上京的生活 二 在南压时的交游 三 艰苦的劳动和贫困的生活渊明对刘裕北伐所抱的态度渊明对晋宁易代的感概晚年在寂寞中死去渊明作品的在文学史上的评价渊明作品和晋宁时代的文学风气渊明在作品中所反映的性格渊明作品中的思想 一 和清谈家的思想相反 二 反对神仙家的思想 三 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论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 一 真挚的反映和形象的表现 二 揭示大自然的秘密 三 深厚的情感和富有情味的想象 四 朴素的语言和多样的风格 五 渊明诗的局限性

内容概要

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当时著名的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2年秋,入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1951年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任该社编辑。1971年借调到中华书局,参加《明史》的点校工作。1975年正式调入中华书局,任文学编辑室编辑、编审。主要著作有《严复思想评述》、《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今译》、《李商隐选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论散记》、《文哲散记》、《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周振甫学术文化随笔》、《<周易>译注》、《<诗经>译注》、《周振甫讲谭》(七卷)。

图书封面


 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最近又看了《陶渊明和他的诗赋》,其中读到他的名作《桃花源记》,重温陶渊明所描绘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得”的美好图景,勾起了我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隐逸生活的向往。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田畴,当时汉末风云际会、民不聊生,田畴带领一批人避世乱于徐无山,约定风俗,俨然世外桃源。陶渊明可能是受此事影响,加以融汇贯通,继而创作出《桃花源记》的。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晋季和刘宋易代之时,武人称霸的时代人民更向往平静祥和的家园,陶渊明就是看到桓玄、刘裕这些军阀只为政权相争,不顾民众死活,故而他所期许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就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了……古人云:“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烽火连天的岁月,人民颠沛流离、饥馑困窘,陶渊明写出这样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一点也不足为怪。觅渡、觅桃源,桃源究在何方?诗人理想的所在,在现实中究竟有没有存在过?桃花源究竟是失去了踪影,可人们心目中的桃源到底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国家,没有赋税,没有压迫,也没有战乱和饥荒,人民生活在“均贫富,享安乐”的幸福之中,这样的社会,现在的我们还有可能享有吗?现实中的贫富分化加剧,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房价飚升,贪官奸商横行……这些都使人心生倦意,不愿在浊世中飘摇。觅渡,觅桃源。世人都知道,安乐静谧的生活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可是我们看得的世界以及我们所感受到的周遭,能够有多少人能够享受得到呢?贫富不均和分化的加剧,只会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一趋势不断演进,而我们只能做看客而不能有丝毫的改变,这才是最令人沮丧的……人生是跌宕起伏的渐进过程,社会的改造也是如此。但愿未来的某日,桃源不再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梦想,更不是怨气深重的民众的一梦黄梁,而那一天就是我们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乘风破浪,涤荡污秽,扫除阴霾,为的是拨云见日的明天!
  •     今年来我的诗努力向陶渊明学习,学习陶诗中的从容、冲淡、贴近……也是就是学习他的素朴。写感伤的诗容易、写表现才气与情感的诗容易,但要写素朴的困难,非常困难,要上了年轻之后才会感觉到这一点。我年轻的时候不认为陶诗好,因为不知道它好在哪里。等我渐渐老去,方知道它的好处,这种好处不是才华也不是情感,非经历过世事沧桑者不能品味到其中三味。中国这二十年来的诗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院翻译语体写作,从写作资源、精神资源到写作技艺,均源自西洋;另一类是口水式,将一堆口水分行排列,叫做诗歌,诗歌降低到只要会敲回车键分行就是诗人的程度。在这两者之间,中国诗歌传统是没有一席之地的,在中国诗歌传统中,从诗经到离骚到古诗十九首到魏晋玄言,里面有一个素朴的传统,当然,我们的文学史一向讲的是抒情,总要提高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所以忽略了这个很明显的传统。只要你略为想一想,古典文学中素朴的传统是很强大地存在的,虽然它没有影响到今天的写作,但今天的写作是不是又从古典那里学了东西呢?答案是否定的。将素朴的传统,也即是诗经国风中叙事的一部分、汉代诗中古诗十九首那一部分,到魏晋风骨重新串连起来,再从当下的写作中接上去,似乎可以在学院写作与品水写作之间找到一条出路,当下的写作是炫耀才华、学问或耍无赖的写作,仍然是感伤的写作,缺的是素朴的写作,素朴的写作是消除情感与才华的,它讲究的是人与世界的合一,讲究的是境界,讲究的是近乎白描地表现,也就是以最少表现最多。它是关乎人的性情、人在自然与世界中平淡从容地安身立命,它更像一种修道。中国一直不缺少优秀诗人,更不缺少先锋诗人,但中国缺少诗歌大师,大师不是泊来的,也不是耍流氓而成的,每个国家的大师必然是接续或沿续了这个国家的传统而成就的,这是他的根,也是他区别于其他写作者的主要构成。如果中国将会有诗歌大师,也许他会是经过了先锋写作而回归到中国式的素朴写作的人。陶渊明并不一直被认为是大师,在漫长的历史时段中他默默无闻、被当成三流诗人、二流诗人、一流诗人、大师,这个时间段持续了很久,他的同代人不关注他,萧统编《文选》时开始注意到他,钟嵘在《诗品》中认为他的诗只是中品,唐人开始重视他,但一直要到宋代,他才开始成为“写作的源头”,被苏东坡、欧阳修、朱熹等人大力褒扬,从此方进入中国古典诗人中最重要那一个行列。由此事也可见素朴这个传统在讲究文以载道、讲究才华文藻的中国,是多么的难以引人注意。但是,素朴的诗生命的之长久,却是那些轰动一时的诗难以比拟的。我最喜欢陶诗中那种难以与人分享的孤独与美好,那种即景式的从容与直接,诸如《停云》: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陶淡明的生活方式,在今天已经很少了,我们的自然环境是被彻底破坏了,再也找不到陶渊明时的那种干净自然,今天生活的趋势也是城市化的趋势。但这些不是我们不能向陶渊明那样去过自己内心生活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天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变了,以前是以道德才华来衡量一个人,今天则是以物质,包括诗坛也是这样,受尊敬的诗人绝不是那些人品高洁的、或者写得好的,而是掌握了多少话语权、拥有多少财富的。文学标准与道德标准换成了物质标准,这就将诗人往世俗里赶,往名利里赶。所以没有人肯去按自己的内心生活,没有人肯安贫乐道,没有人因为有才华或高洁而被尊重。在中国历史上,今天绝对是最糟糕的时期,也是最反诗意的时期。陶诗好在用减法去写,诗人的生活好在用减法去过,而今天大家都在用乘方去写,用乘方级的欲望去生活,因为不可以企达陶的生活与写作,所以今天才有那么多人向往他,却不会主动接近他。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哀。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此书所收文章多乃对陶渊明作品的个人解读,相对于学术专著而言,立意浅显,可当作一部通俗的人物传记来看。总的来说,深入浅出,信息量较大。
  •     想和素心人朝夕相处
  •     周老用自己的学识来解读陶渊明,很有看点!并能以点带面的来讲解和研究,深深滴佩服啊!
  •     见有论陶渊明的专著就收藏,阅读不同人的理解很有意思,陶渊明的思想基本上已没有什么新的见解出现了,对一些文句的解析也可以了解魏晋时期的语言与一些背景知识。
  •     书内容不错,不过送来的书品相过于破旧。
  •     重温陶小白
  •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范例——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十年麿一剑:一名普通信息技术教师到国家级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成长途径)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经验而撰写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著作。本书首先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然后就备课类、教学类、教育类、学科整合类、课题研究类、学术类、学习专家讲座和文件类、辅导学生竞赛类、课件制作类、资源建设类、培训类、数码时尚类、网络类、维修维护类等方面的文章的选题及材料的收集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作者多年来在这些方面发表的论文;最后就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项目研究成果申报、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成长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竞赛活动进行了论述。本书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的指导,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也可供中小学一线信息技术教师、IT从业者、在校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教研员和大学教师,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师参考。本书初稿获广东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与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     闲书一本,基本无意义
  •     吾爱陶渊明,任真与固穷。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