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戏剧 > 牡丹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ISBN:9787020051816
作者:(明)汤显祖 著;徐朔方,杨笑杨 校注
页数:319页

作者简介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书籍目录

作者题词
第一出 标目
第二出 言怀
第三出 训女
第四出 腐叹
第五出 延师
第六出 怅眺
第七出 闺塾
第八出 劝农
第九出 肃苑
第十出 惊梦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谍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祟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第二十一出 谒遇
第二十二出 旅寄
第二十三出 冥判
第二十四出 拾画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第二十七出 魂游
第二十八出 幽媾
第二十九出 旁疑
第三十出 欢挠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第三十二出 冥誓
第三十三出 秘议
第三十四出 �药
第三十五出 回生
第三十六出 婚走
第三十七出 骇变
第三十八出 淮警
第三十九出 如杭
第四十出 仆侦
第四十一出 耽试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第四十三出 御淮
第四十四出 急难
第四十五出 寇间
第四十六出 折寇
第四十七出 围释
第四十八出 遇母
第四十九出 淮泊
第五十出 闹宴
第五十一出 榜下
第五十二出 索元
第五十三出 硬拷
第五十四出 闻喜
第五十五出 圆驾
附录一 关于版本的说明
附录二 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牡丹亭(插图版)(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内容概要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泰州学派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异趣。万历三年(1575),汤显祖刊印了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他在南京国子监游学,刊印了第二部诗集《雍藻》(佚)。作于万历五年至八年(1577―1580)的诗一百四十三首(题)和赋三篇、赞若干首编为(问棘邮草),曾受到诗人、曲家徐渭的热情称赞。从隆庆五年(1571)起,汤显祖接连四次往北京参加三年一度的进士试。后两次考试时,他已经颇有文名,受人瞩目,却因谢绝首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万历五年(1577)考试失利,他试作传奇《紫箫记》三十四出,全剧未完。 万历十一年,张居正逝世的次年,汤显祖才考中进士。次年秋,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两年后改任詹事府主簿。后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一到南京,就卷入新旧两派朝臣的斗争,以致他的未完成旧作《紫箫记》也被怀疑为讥刺朝政,遭到查禁。万历十五年,他把未完成的《紫箫记》改写成《紫钗记》。 万历十九年(1591),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对朝政作了猛烈的抨击,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回到临川。传奇《牡丹亭还魂记》在此时完成。万历二十八年完成《南柯记》,次年创作《邯郸记》。这时出世思想对他影响日深。《邯郸记》反映了封建大官僚从起家发迹直到死亡的历史,作者所否定的并不是人生一般。 万历三十四年,当汤显祖五十七岁时,他的《玉茗堂文集》在南京刊行。他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逝世。五年后,《玉茗堂集》问世,编刻草率,缺点不少。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有揣菱花,偷人半面,施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图书封面


 牡丹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牡丹亭》一书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因为书中写出了一段让人流连的爱情故事。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在书中建构下变得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世俗。这一段爱恋虽然独出机杼,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之于爱情的看法。一、 门户问题中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门当,就是大户人家门前精雕细刻的两面石鼓门枕,而在大门框上方凸出的四尊木头雕刻的漆金"寿"字门簪,就是"户对"。门当户对一直是古代婚姻的先决条件。只有门户相当的婚姻才能被人们所信服和认可。《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二人情长意久,但最终也没能修成正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门户的问题,按照传统的观念,他们间的爱情悲剧就是必然的了。《牡丹亭》是戏曲的文本,作者在创作之时肯定考虑到看戏人的观念。柳、杜间的爱情必须经过波折然后走向婚姻,门当户对的设定才能得到看戏人的肯定。全书第二齣和第三齣就交代下来主人公的背景。“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西蜀名儒,南安太守……乃唐朝杜子美之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柳、杜二人的出身是相当显贵的。同是唐代名士之后,就其出身而言自是受到世人的尊敬。杜丽娘之父乃南安太守,家庭殷实,所选之婿自然从出身的角度上看应当是显贵的。柳梦梅从的出身是符合杜家选婿的标准的。在《牡丹亭》成书之前,大多类似传奇式的写作文本中公子落难、小姐搭救这一情节的设定是屡见不鲜的。但其中关键在于,小姐都是独具慧眼的,不是随便的公子落难她们才相救的,所以故事的结局大多是公子高中状元。这一故事的建构,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门户的问题,贫困公子中状元后自是身份大变,这就与大户人家的小姐便般配了。《牡丹亭》中对于这一个传统的手法有继承也有发展,他继承的是故事的结尾,男女主人公终成眷属,柳梦梅也成为状元郎,发展的是,故事不再以展现公子落难小姐搭救的过程,而是直接展现男女之间的情感为主,让读者看起来真实了许多,对于其中情感的流露也感触了很多。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柳梦梅成为状元后,才可能让杜丽娘和他之间的爱情向婚姻去转化。在得知中榜前,书中写道了杜太守吊打柳梦梅的事件,但后来二人的对峙便改变形式,已经升为宰相的杜宝也不得不和颜悦色的面对柳梦梅。这样,一个原本单纯的爱情就变成了新科状元娶宰相之女。以此作为结局,既符合传统传奇的手法,也普遍适合读者的观念和欣赏理念。二、 女子教养关于女性教养的问题,在中国古代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的。在《牡丹亭》成书的年代里,中国的女性教养已经从三从四德转化到了“才、德、美”的三要素并重发展 ,这也就是明代大量出现才女的原因。书中对于杜丽娘的女性培养也是很到位的,在传统女红和闺阁之事外,其父杜宝又给她请来一位教书先生,在“才”的方面进行包装。包装后的结果使得杜丽娘从单纯的闺阁中逃脱出来,其表现是可以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看出。杜丽娘因“关雎”而想到情事并一任情欲的流泻,面对父母对其游园的制止,她采取了一定的反抗。古代对于女子的贞洁,社会是非常看重的,即便在婚前二人发生行为也是被看做不妥的。书中给我们展现的表面上相反,其实却很符合这种传统的看法。第三十六齣中就是证明。该齣回目叫“婚走”,标志着二人正是开始走向婚姻。书中写道柳梦梅正要与杜丽娘“便好今宵成配偶”,却被杜丽娘“懵腾还自少精神”而拒绝,而待柳梦梅反驳时,杜丽娘却回道:“鬼可虚情,人须实礼”。由此便将话题切到了传统婚姻礼仪中。但关于杜丽娘的贞洁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柳梦梅对于这一点是很看重的,所以杜丽娘接着说:“柳郎,奴家依然还是女身……伴情哥则是游魂,女儿身依旧含胎”就这样贞洁的问题便符合了传统的观念了。纵观全书,在描写柳、杜爱情时作者采取的观念还是传统的,这也符合古代人的审美标准,但也并非完全按照固有的方式进行,柳、杜二人从结交到走向婚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的婚姻体制形成了冲击
  •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牡丹亭》你有一颗最纯净的心,却并不拒绝尘世,只默默守候灵魂的纯真,深情的真谛。夜空与你隔着一颗大树,树的每一片叶子都舍身保护着你,仿佛月光会把你灼伤。我知道,已经有很多个夜晚看不到圆月悬空,看不到霜花满地了。树影飘移,如扬起的风帆,把你带到那春色盎然的牡丹园。满园春色,你竟娇嗔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你定知古今幽困于闺阁之中的不止你一人,但你定不知一百年多以后,那个叫黛玉的女子听到你的这一曲,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眼中落泪。青春盛开在园林里,姹紫嫣红的美景却笼罩着淡淡的忧愁。风吹树叶,如泣如诉。游园归来,那手执半支垂柳的书生翩然入梦。从你与他对视的第一眼起,就注定了你今后性命的生死。他的怜香惜玉和梦的无拘无束是那么刻骨铭心!情又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本是梦中人,素未谋面,何以一梦倾心? 噢,你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天赋深情。竟夜无眠,回望昨日梦里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放佛仍然置身梦中。沿着悠长的石径,寻梦而来,花草也被你的深情感染。杳无人迹的园林里,款款而行,却又寻而不至,花草也显得凄凉冷落了起来。寻梦不至而病,纵然是病,仍然还是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促使你为它研墨作画,它离得很远,伸手不可触;它离得很近,夜夜与你同入梦。情至深,以至于甘心拿性命交换。圆月终于升上夜空,太湖石却成为你生死的寄托,梅子树也成为你深情的葬身之地。情如磐石坚,情如梅子酸。没有允诺,没有誓言,只有尘世之上一梦,黄泉之下一等。原来春日的柳也梦见了冬日的梅,这一回,是那手执半支垂柳的书生从梦里走出,走到园林里,太湖石边偶拾一画,这一拾拾起你的一往情深,也拾起你们的一世情缘。纵然是死,也要回到人间,寻回那一片梦中深情!魂灵飘然而至,肉身还魂而生,这样,你们从各自的梦里走到了现实当中。既然你的深情可以让你不惜身家性命,不畏生死存亡,又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筑起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从此,你的人生也从这深情中得到了弥补,但愿你看世界的眼光也不再只是眷恋眼前的事物,不再只是依赖身边的人,你应该满足,应当知足。
  •     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玉茗四梦,我也曾因个人而捧读,一梦系之,浅谈。对于杜丽娘,向来书中多有提及,言其是“至情”的化身,其感情真挚,不懈追求内心所爱,“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为爱而死,又因爱而生。而对于,文中的另一主人公,柳梦梅,却极少提及。纵有提及,也只是寥寥数笔。此处则多提柳梦梅。汤曾言“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这一梦,令人感慨,原著中故事的主人公为杜丽娘。书上曾说“杜不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而是死于对爱情的绝望。”《关雎》这首诗词,想必许多人都读过,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更是为人所熟知。游园得梦,梦中之人,柳梦梅丰姿俊雅,彬彬有礼,又温存体贴,难怪她会“忍耐温存一晌眠”。寻梦不得,郁郁寡欢,直至死去,在阴曹是“一灵咬住,不放松”,已是魂灵的杜丽娘,比生前更勇敢,她大胆地去追寻自己所爱,与之私会乃至幽媾。在爱人的全力相救下,得以还生,两人“如杭”。直至后来,柳生考中状元,在朝堂上,她敢于与父亲争辩,这都体现了她整个人格的升华,由原先,只敢想而不敢表露,到最终敢于当着皇帝,当着众人的面,勇敢地捍卫自己的爱情。但同样应该看到丽娘的身上,仍然还存在着“封建思想”的成分,如“前夕鬼也,今夕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当初读书,见到这句时,内心充满疑惑,只觉这不像丽娘了,怎么突然考虑这么多了。对于这个“现象”,我课本《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解释大致是,汤显祖既要有理想中的浪漫主义,又要有现实主义,丽娘既然还魂,就活在现实里 ,她逃脱不了世俗的束缚。而有些书本上将这点视为丽娘的不足之处,依我观来,是拘泥于繁文缛节,既然两情相悦,梦中已欢会,魂时又幽媾,如今还魂,岂不是两人正好得以厮守,何必如此。而柳梦梅,书中章节与杜丽娘较之,少。但标目后的言怀,其位置,其出场先于杜,足见柳生的分量。柳生绝不是如大多数人所言,他只是一个陪衬,无法与杜丽娘相媲美。在这点上,我曾电子期刊上看到有学者对此,做了我觉得十分公正的评价,大意为“天下如杜丽娘女子为情而死者,甚多,而能死而复生者,独独柳梦梅也”。素喜诗词,才子佳人故事看得多,大都是女子痴情,男儿薄幸者多。有哪个像柳梦梅那样 能够拼死相救爱人还魂?在故事中设定的时代背景中,开坟相救是死罪一条。明知如此,柳生依然去救,毫不畏惧,这样的男儿何处寻。柳生虽然“白衣”,家道中落,但也是名门后,哪里见得比杜差?打秋风,但梦中之事,梦中之人,他何曾忘记。心系功名,曾会苗舜卿,也有些“自恋”,说自己是个“献世宝”,自负有才华。被救宿梅花庵观,拾画,苦思苦唤。夜半得遇一“娇娃”,是“何处一娇娃,艳非常,使人惊诧”的反应,便迎进门来,美人推说是西邻女子,他也不多问,可说是其懂情趣,美人枕边自荐,但要晨晓鸡鸣前放她归去,不送,他也不推辞,也可说其风流。丽娘阐明真情,他也没有特别惊怕,只是吓了一下,待到对方说已认了夫妻,柳生便缓下来了,认为是自己妻子也就不怕了,这点难道不可贵?听说丽娘已死,让他开坟相救,他非但没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而是完完全全的信了,这也是一种至情至爱。《牡丹亭》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硬拷》一段。其中柳梦梅,硬闯平章府,面对已当了平章的岳父,他毫不畏惧,振振有词,一大段排比的唱,“我为他”感人涕下。试想,一个一心想把女儿调教成标准的“淑女”而不顾女儿的心思的父亲,岂会认这个“没来由”女婿?从文最后一出,也就是第五十五出中,杜宝对自己女儿的态度,就知道这是个多么古板、多么冷酷无情的父亲了,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承认女儿复活的事实,还要当着金殿当着皇帝与众人去验明丽娘是否为鬼。“他宁愿要一个死去的清白的女儿,也不要一个与人苟且过的活生生娇滴滴的女儿”。(当然杜宝也有好的一面,为官清廉,劝农等,此处不提)。面对这样的岳父,柳梦梅能够如此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感情,阐明自己对丽娘的爱,着实值得钦佩。金殿上,他也是如此。《牡丹亭》大团圆的结局让人有些意外,翁婿两人真的是合了吗?这个问题,就像对书中人物一样,各人有各解吧柳梦梅是一个很真的人物,也正因为真,才让我另眼相待。看原著自有我的理由,自从一观后,极少再去看原文,但仍记得一些,且记下一些感想。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看薰诱被眠,春那,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     这是我心中最勇敢的爱情。想起以前写这个作文得过满分。
  •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但文化极其灿烂辉煌,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散发着浪漫主义的魅力,可惜这一文化趋势在满清入关后遭到打击,如若明朝的文明传统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就是另一番景象,可发一叹啊!
  •     细细看,品位国学的静美,为丽娘梦梅的爱情感动,亦为已不再神情的时代悲哀
  •     这次的青岛安捷快递很棒,送来的两本书也包装的很严实,没有一点损坏!赞一个!之前读过西厢记,相信这本牡丹亭也很美。
  •     千古奇文
  •     喜欢里面的“游园惊梦”,脍炙人口
  •     汤显祖俘获了多少少女的心。此作一出,有女痴迷,寻作者,欲以身相许,原来我生君已老(又丑),那痴女子竟投江。后为世人笑
  •     精华都在上本,后面不免中国戏剧的套路,落俗了
  •     这个版本注释挺到位的,“或别有所指”真的是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遣词造句真是很有味道,可以一嚼再嚼。(话说真的听昆曲就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lol看全本比较带感233
  •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寻遍,似这般都赋予断壁颓垣。从来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这本书排版很清晰,备注什么的也很明了,是我很喜欢的版式。
  •     好想学昆曲啊
  •     牡丹亭,版本可以,还不错的书
  •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很喜欢汤显祖的《牡丹亭》
  •     “更恨香魂不相遇,春肠遥断牡丹亭”。一家团圆面圣,终究逃不过南宋覆灭,不过是南柯一梦。
  •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情之所至,死可以复生,生亦可以致死。
  •     杜丽娘的故事每次读依然受感动,少女春闺的心思从未改变,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从未改变。被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深深打动。这个版本装帧简洁大方,中间的注解很细致,插图也古意盎然。
  •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喜欢汤显祖的《牡丹亭》
  •     生可以死,死可以生。信赖人民文学出版社,喜欢牡丹亭
  •     很好,注释很详细。牡丹亭的故事太经典了,读了好几遍翻版,终于读到原著了。书的质量没的说,很不错。
  •     独爱牡丹亭下情
  •     之前买过同系列的《西厢记》,让人爱不释手,因此,又想来读《牡丹亭》。质量、内容都非常棒!稀饭~~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我虽然买了汤显祖的集子,但还是忍不住买了牡丹亭单本的,看起来方便,再加上人文版是横排的,字体较大,看着舒服
  •     看过白先勇的书后,更像看看牡丹亭的原剧本了.
  •     太美看哭
  •     上戏曲课,老师给放了青春版的《牡丹亭》。大爱之。想找文本一字一句品析。此书很好!有标注。
  •     昨天拿到书,爱不释手,看得都不想吃晚饭。印刷质量不错,油墨颜色淡些,正对了自己胃口。戏曲中我始终偏爱牡丹亭。与那一句尤其痴绝——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买过这个系列的西厢记,这次买了牡丹亭,感觉一样好~
  •     如果不是因为IB语文课,感觉永远也不会读《牡丹亭》,没想到还蛮好看的!草草读完以后感觉汤显祖真的太厉害了!上了一节课知道哪些是唱词哪些是念白之后感觉更好看了… 而且不止是我,挺多同班同学们都对这本书挺有兴趣,可能是年龄到了吧。跟同学约好申请完去看牡丹亭的昆曲!
  •     谁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     杜宝的迂腐让人愤懑不平,陈最良这人说可恨也不可恨,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也算是惊天动地。在那个时代也是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此文学的功底,不是我这小学生可以评价的,只能是瞻仰了。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看这本书是为了去重庆看戏做的功课,本来之前觉得游园惊梦挺惊艳的,看完全本倒觉得没那么好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的成份不如欲的成分多。
  •     其实比当代人开放.....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但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     一口气把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都买了。封面很精致,纸张稍微有些薄,单印刷还是很不错的。四本书总体感觉很素雅,内容让人陶醉其中,很喜欢古风文字,中国古代特有的魅力完全从中彰显出来了。
  •     很喜欢看牡丹亭,只是这本书的图略微粗糙
  •     初中或者高中对牡丹亭这部书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因为中考高考要涉及一些文学常识,但是内容却是一点都不了解,现在从安意如,夏达的作品中慢慢接触到这方面的古典魅力,使我深深沉醉在里面的字字句句当中,无法自拔了
  •     中国文学之高峰
  •     怎么讲,柳梦梅这个人太痞……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牡丹亭》一直都是古典戏曲优美唱词的代表,果然不错!书本质量也不错,很有古本的味道!
  •     这本牡丹亭无论封面还是里面的印刷排版都很喜欢,值得推荐~
  •     书的大小,编排都不错,内容就不用说了。长恨歌、牡丹亭、西厢记和桃花扇四本都买下来了,正在逐一读,看书象听戏一样享受,很好!
  •     之前买了另外三本 只差《牡丹亭》 现在集齐了 印刷排版都很好 价格合适
  •     受不了了,磨磨唧唧拖拖拉拉,到处用典故全篇借诗词。说说白话不快乐吗?就显得下品了?看看人家《西厢记》。 情节累赘,将一变十。差评。
  •     杜母丽娘重逢时: 今夕何年,今夕何年
  •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     牡丹亭这本书的内容就不必说了,“《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我个人特别喜欢里面的唱词。说质量吧,人民文学这套书做的很好,字距大,看起来眼睛不费力,注释翔实完备,值得收藏。
  •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有揣菱花,偷人半面,施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     古人的思想原是如此开放 今人当自愧弗如
  •     偶然看到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对于昆曲高雅迤逦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作为昆曲的代表作,牡丹亭的确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描摹的生死之爱,寓意的自由反叛的精神,如今还是能够打动每个人的心灵。多多品读这样的经典,才能找到心灵的依靠和生活的勇气。
    书很好,全本收录牡丹亭。唯一欠缺一个昆曲剧本阅读的介绍,不懂昆曲剧本的人,咋一看,还真不知道哪里是唱词,哪里是说词。可能适合对昆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人阅读吧。但是,不妨碍,自己稍微在网上搜一下,基本就可以顺畅的阅读了。任何事都得从头学起不是么?推荐大家购买!
  •     读不下去了- -
  •     牡丹亭语言优美,笔触细腻,这本书的注释也很全,很好
  •     帮同学买的…感觉还是没有我买的版本好(四大经典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合集的那个精装本…),不过版本也很不错,而且价格公道
  •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响、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如此之美的画面,怎会引不起文人雅士的亲睐呢,我很喜欢
  •     汤显祖的经典之作,书的质量和印刷都很好,值得收藏。
  •     以前不能理解的种种 后来慢慢有了体悟 大概就是那样的 “感君情重,不觉泪垂”
  •     第2 2017-01-09 古代竟然就已经有如此玄幻的东西了噢,好精彩。牡丹仙子,仙丹亭,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在梦中与柳梦梅结了周公之好。死而复生。
  •     汤显祖此作当属上乘,印刷质量不错。
  •     牡丹亭,临川四梦之一。因情入梦,因梦成伤。
  •     第一次读到里面的戏词是在读者上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苑” 动人心弦 一见倾心 另外小小推荐下夏达的《游园惊梦》 有根据本书改编的故事 画风很唯美 不管怎样都觉得这本书很好 真心喜欢~~~
  •     纸张一般,而且很薄。评注有点用,但是有的评注都是注释的不痛不痒的东西,还是不懂事什么意思,书排版不错,也值得一看,再配上昆曲牡丹亭去听,感觉另有一番风味。
  •     牡丹亭。。。。。。。。
  •     似这般生生死死随人愿
  •     1、《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
    2、当当网服务快捷、方便,谢谢!
  •     牡丹亭上三生路,但使相思莫相负。一直很爱这本书。虽然朋友总说这像是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但中国的语言艺术就在于此,用心理解,才有了那种深爱。书非常好,精美的不舍触碰~
  •     受**于丹讲座《游园惊梦》**的影响购买了此书。感觉不错: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作为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教材之一。另外,书的装帧还行。
  •     还没有看完,注解很详细,但是因为对曲牌名之类的东西不了解,所以还是有点疑惑。可能是戏曲基础太差。
  •     现在明白,杜丽娘就是一个坚韧地冲破重重阻碍,让人性茁壮沉重的斗士。听闻汤公在写此书受李贽影响深远。
  •     抵不过牡丹亭一曲绕指柔
  •     竟然早就读过了……真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下雨了
  •     很早以前就看见就看见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后来知道它出自《牡丹亭》。再后来看见原句,情不自禁的落泪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喜欢这本书,古典文学中的美真意味深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惊梦》的一句对白,一直对这句话很爱慕。最初的喜欢,应该是看了夏达的《游园惊梦》,清新而耐人寻味......《牡丹亭》里最喜欢的还是这两出——《惊梦》《寻梦》。文章的本意还有待研究,不过字词的华丽真心令人喜欢。另外,这书的封面有点难保存,几天而已,就被我弄得破烂不堪,建议买家买后装个书皮,这种古典书,要好好珍藏。
  •     纸质质量好得不行,很不错的书。没给五星是因为自己读不大懂,纯当故事看了,日后有缘再来修改。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梦梅丽娘,有数语不似情深者。何也?
  •     唐诗宋词元曲很多人只看前面那两个,读了“牡丹亭”,你就会想着补课了
  •     在当时挺前卫的吧
  •     情节和场面都机巧 但觉得大小人物都有点不够 至于杜小姐 恕我真的不能感同身受……
  •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黛玉听到惊梦一回暗自落泪,不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每一句读起来 活跃在心里的欢喜透出来 浓浓的诗意生活 活色生香
  •     爱这部剧。辞藻、思想都太好了。
  •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匆匆读完,杜丽娘真是中国古典文学里最可爱的少女了!
  •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值得阅读,书是正版,而又有注解很棒!
  •     最喜欢《临川四梦》里的牡丹亭~
  •     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     哥,人山人海,那里淘气去
  •     书刚到手,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书籍的印刷质量不错,应该是正版。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原文及注释:二、本书采用的底本以及其他版本的简介:三、《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作为一个初步了解的版本,还是比较合适的。推荐人群:欣赏过昆剧《牡丹亭》后还想了解故事全貌的读者。
  •     在存天理滅人慾的明朝,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愛情小說,而是人性解放的希望,湯顯祖不僅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勇士。如果沒有牡丹亭,我相信很多人的人生信仰都不會是現在的樣子,這本書改變了甚至是毒害了一代代的性情中人。我們相信愛情,我們相信一生一生一雙人。面對現實的時候,我們抵死不承認,於是失敗了就再從新來過。我好恨湯顯祖,我也恨曹雪芹,他們都沒說,沒說,生而可以死的愛情是遇不到的,我們都是凡人,他們是偉人。所以我們遇不到,一代代人卻終身受欺騙。算了,反正人活著活著就死了,也沒差,難得糊塗,難得撞進牛皮袋子里,窒息也是自己選,瘋一回,輕信一回,把能燒的都燒了,也算對得起那些偉人,對得起有限得人生,只是,最好,最好別悔悟。
  •     希望再进一些,很多同学要买,我们老师还让我们抄写牡丹亭,难得的传统戏曲,辞藻华美。现代应该接受以下熏陶,可以看懂,还有插图
  •     牡丹亭,芍药栏,柳边梅畔,婀娜的少女被春色勾动心扉,一梦定情。她看着他,娇羞欢喜,他对她唱,“原来你也在这里”,便是这么一句,被张爱玲抄近了小说,又被刘若英抄进了歌词,说不尽的体己贴心。花开了,花谢了,花开花谢,映照了多少人心绪辗转。
  •     和《西厢记》一起读的《牡丹亭》。初读时觉得很是奇怪,一个人死去活来的,就想起《红楼梦》里说的:“大正月里,死啊活的!”读过几遍,渐渐地觉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是很有意思的。现在很多人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而让我们感动难以释怀的都是“情重愈斟情”。
  •     经典就是经典,不会因时间而消亡,反而历久常新。追求恋爱婚姻自由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
  •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和《西厢记》一样爱。起因想来也荒唐,真是梦中情人阿。爱能让人死,也能让人生。爱敢面见阎王,爱敢面视帝王。是个感人喜剧爱情,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没看过电视剧。
  •     1.莫名在《牡丹亭》里找到一些《堂吉诃德》的东西 后世的解读都已经不是作者本来的意思了 作品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2.到梦中情 人鬼情和开棺验尸截止那简直太完美了 实在不懂那个年代对于才子佳人大团圆式美好结局的喜爱啊 3.比起杜丽娘更喜欢和佩服的是柳梦梅 多情女子不少 无情男子更加比比皆是啊 犯死去开棺的男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太伟大了 4.石道姑和李全妻真好 浓郁的现代女性主义味道 尤其李全妻像《驴得水》中铜匠的老婆 是能改变世界的那一小部分人
  •     汤显祖老先生的词写得妙
  •     慕名《牡丹亭》已久~~终于下定决心啃这本书。
  •     1、上高中的孩子想看,买回来爱不释手,嘴中还说着,文学经典呀。这让妈妈看着心中很舒服,很养眼的装帧,漂亮的排版。白描插图很漂亮,更赠添了书的古典气息。2、快递速度一般,三天后拿到的书
  •     戏剧剧本算是有些白话的古文了 容易懂,不晦涩,但又文词优美 每天早上晨读一遍,是极好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