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与文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文献与文心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101071160
作者:杜桂萍
页数:262页

后记

编人本书的二十一篇文章,多是我近十年撰写的学术论文,涉及元明清戏曲、小说和诗歌以及相关的文学史问题。之所以为二十一,而不是二十二或二十,完全是一种偶然。但选辑结束,却不免对这一数字之尾产生了怦然心动的感触:“一”不是“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已经起步,有了一点思考、一点心得、一些感想、一些领悟,这其中融贯了个人在治学道路上的摸索和碰撞、探寻和收获,故敝帚自珍,敝帷难弃。但是,“一”又远非“十”:在数量概念中,“一”距“十”尚遥远无期;以质量而言,离十全十美更遥不可触。所以,鞭策自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一还要有二,努力走出、走好二、三步以至更多,为接近那理想的学术境界付出智慧和艰辛。选用“文献与文心”的题目,也是为了表达这样一种思考和追求。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因为个人视野和兴趣的原因,当然也与选题和时代风尚相关,治学理路始终处于一种探索的状态中。所幸这一过程是曲折的,也是越来越清晰的。作为一种科学探索和学术实践的个人总结,以为“文献”与“文心”这两个关键词最契我心。故以之作为书名。文献研究本来是国学研究的一种传统,但在二十世纪的某一时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最近十来年,其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重新获得重视,强调文献研究的基础性功能也受到学界认可。然而,随着电子图书的层出不穷,网上检索的日益便捷,滥用文献、堆积文献等问题也渐趋严重。这不能算一个好的现象。“滥用文献”不仅是一种学术上的取巧,还是一种学风问题,虽与剽窃、抄袭等不可同日而语,亦属应该杜绝的浮躁之举。“堆积文献”亦不可取。机械地或简单地在故纸堆中钩沉出诸多材料固然是一种功夫,但揭示材料之间的关系并将之化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应是一种更高层次或更值得进入的学术境界。文献考证绝非将一个词语输入全文检索即出结果那么简单,亦非从头至尾翻检“四库”系列和“丛书集成”系列影印书即可蒇事,其本身是一个需要同时付出辛勤劳动和高度智慧的专门性研究。

作者简介

本书收入作者近十年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献》、《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的学术论文二十一篇,涉及元明清戏曲、小说、诗歌以及相关的文学史问题。这些文章如《论元杂剧与勾栏文化》、《南杂剧论略》、《论吴伟业对戏曲文体的选择》、《才子情结与尤侗杂剧创作》、《奇与畸:徐渭从事杂剧创作的心理机制》、《遗民心态与遗民杂剧创作》、《杨潮观生平创作若干问题考论》、《<小豆棚>作者曾衍东事迹考》等,都从原始文献出发,论述并考证其相关的文艺思想及文化现象。

书籍目录

论元杂剧与勾栏文化色艺观念、名角意识及文人情怀——论《青楼集》体现的元曲时尚元杂剧衰微探幽南杂剧论略孙悟空形象原型研究与石磐陀“奇”与“畸”:徐渭从事杂剧创作的心理机制论清代杂剧对徐渭《四声猿》的接受诗性建构与文学想象的达成——论叶小鸾形象生成演变的文学史意义《杂剧三集》编纂问题考论遗民心态与遗民杂剧创作论吴伟业对戏曲文体的选择袁重其和《霜哺篇》略考才子情结与尤侗杂剧创作叶奕苞《经锄堂乐府》相关史实考苦闷 孤独 期待——关于《聊斋志异》思想意蕴的一种阐释杨潮观生平创作若干问题考论同体异形:严监生、严贡生比较论徐爔生平事迹及杂剧创作新考《小豆棚》作者曾衍东事迹杂考《救夫记传奇》本事与近代戏曲的史实考索清杂剧之研究及其戏曲史定位后记

编辑推荐

《文献与文心:元明清文学论考》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内容概要

桂桂萍,文学博士,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和元明清文学,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专著《清初杂剧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和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杂剧研究》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清代杂剧叙录》等。

章节摘录

插图:三、平民视角与元杂剧的人文品格勾栏之中的人生是感性化的艺术人生,勾栏中的人生又是洋溢着市井喧嚣的形而下的人生。勾栏自身的运作方式使勾栏文化形成面向市民的开放性,勾栏中创作主体的俗化亦必然导致艺术作品的世俗性。也就是说,勾栏文化赋予元代杂剧浓重的世俗底蕴,也打造了元代杂剧不同于以往也后无来者的平民品格,一种饱含着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批判性的平民品格。这是它被誉为“一代之文学”的根本。元杂剧的平民品格本自于它对杂剧舞台表演方面的重视。这一点,在关于勾栏演出状况以及杂剧作家与演员关系的描述中已经涉及。作家和演员注意从观众的角度处理演出诸种具体问题,显然是一种将观众视为衣食父母的负责任的态度。元杂剧的平民品格,表现为钟嗣成等戏剧理论家在《录鬼簿》、《中原音韵》、《青楼集》等著作中透露出的俗文学意识,他们力求化俗为雅的努力说明了俗文学的强大的兼容性。如《青楼集》辑录了一百五十多位男女演员的生平和表演情况,以欣赏的目光有意识地将一向为社会所歧视的女性表演群体载入史册,即是元曲观念中平民品格影响的端倪,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审美意识的一种重要变化。留存至今的杂剧文本也为我们提供了元杂剧平民性的另一维度的论据。首先,元杂剧创作宗旨是面向市井百姓的,所演绎的是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所以透射出深刻而强烈的平民意识。元代文人作家,由于他们处于社会下层,其价值观念在钤印着传统烙痕的同时,又“孱杂了许多市井的积习,反映出下层市民对精神贵族的文人生活方式的倾慕,对他们凭借自己的风流蕴藉赢得的左拥右抱的际遇的妒羡,以及按照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思维逻辑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这样,元杂剧常常出现两种音调,一种是他们自己的声音,一种是寻常百姓的声音;反映的是两种意识,一种是文人自己的意识,一种是寻常百姓的意识即平民意识。

图书封面


 文献与文心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