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人间词话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2-01
ISBN:9787532524808
作者:王国维
页数:78页

作者简介

《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本书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黄霖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词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个性。

书籍目录

一 王国维《人间词话》导读
1 “人生过处唯存梅”―忧生忧世的人生历程
2 “学无中西”―兼融中西的学术文化观
3 “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审美超功利的文艺观
4 “词以境界为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
5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始盛终衰”的文体演变观
6 《人间词语》的版本和删改情况
二 《人间词话》(重订)
1 卷上
2 卷下

编辑推荐

书评王国维的《人间词语》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黄霖 等

内容概要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王国维的《人间词语》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黄霖  等

章节摘录

书摘王国维《人间词》和传统诗词的最大区别是,他不再仅仅关注人的伦理世情,去重复离别相思、宠辱升降的主题;而是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作暂时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基性的命数;也就是说王国维开始摆脱传统的伦理视界的限制,进入一种哲学视界,对人生进行一种哲学式的审美思索和艺术表达。王国维的《人间词》浸透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观,他用一双充满忧郁、孤独、悲悯的眼睛审视着世界。词中的自然意象多是肃霜秋风。栖鸦孤雁、鹤唳乌啼、残霞落花,基本主题是人间无凭、人世难思量、人生苦局促。这种慨叹不是古人那种片刻失意落魄后的自怨自艾,而是词人王国维对宇宙人生一贯的哲学态度和艺术感觉。在王国维的《人间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人间”、“人生”。“人间”、“人生”作为诗人体验思索的对象进入诗人的视野。王国维将他的词集称为“人间词”,将他的词话称为“人间词话”,其中似乎暗含着一种人生扣问的哲学况味。王国维扣问的“人间”、“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幅图景呢?他说: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采桑子》)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蝶恋花》)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鹊桥仙》)人间总是堪疑处,唯有兹疑不可疑。(《鹧鸪天》)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蝶恋花》)算来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水龙吟·杨花》)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虞美人》)人间那信有华颠。(《浣溪沙》)人间须信思量错。(《蝶恋花》)掩卷平生有自端,饱更忧患转冥顽。(《浣溪沙》)人生苦局促,俯仰多悲悸。(《游通州湖心亭》)我身即我敌,外物非所虞。大患固在我,他求宁非谩。所以古达人,独求心所安。(《偶成》)人生一大梦,未审觉何时。(《来日》)人间地狱真无间。(

图书封面


 人间词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1条)

  •     王氏曰:“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吾亦认为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人也!
  •     130年前,王国维出生在浙江海宁盐官镇。80年前,还是那一个王国维,悄然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费人猜度的是,这位举世公认的大师,竟用其50年的有生之寿为世人荡起一片轻微的涟漪,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弃世遗言。80年一倏忽过去了,历史风云变幻,世事云诡波谲,除了解不开的谜,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呢?对于这位遗老,一向苛以誉人的鲁迅,也不得不说一句“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陈寅恪更称其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今天,新时代的我们则称他为“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学者”,“在文、史、哲诸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褒扬、赞叹或者称颂,总被雨打风吹去,没有人会过多在意。提起这位瘦小的大学者,投影在读者心底深处的,除了一个投湖的背影外,大概就是那册薄薄的《人间词话》了吧。作为古典文学理论著作,近代以来极富盛名如《人间词话》者,还向所少见。关于这部书的注释、考证、研究,更是非常之多,自王氏身殁后至今,历年来层出不穷,大凡文学中人、古典诗词爱好者或文科学者,无不诵读此书。而王氏提出的三层“意境”,也已成为古典文艺美学集大成的理论,每有言《人间词话》者,则必少不了其“意境”论。1908年至1910年间,也正是多事之秋。对王国维来说,先有夫人病故,后有光绪、慈禧接连下世,宣统帝溥仪登基,而革命党之乱也悄然隐伏,他自己忙于词曲考证,偶尔也写些序跋,《人间词话》就零星完成于此期间。全书尽言其主观感受和一己之体验,体例上并不丝丝如扣,而是一则一则写起,写到哪算哪,颇为松散。在内容上,所选之词亦有侧重,他点评百家,独不选李易安就是明证。此外,他在考证上也略疏于谨严,譬如“衣带渐宽”一句其实出自柳永,而并非欧阳修;又譬如“众里寻他”一句出自辛弃疾,“回头蓦见”应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应作“那人却在”,此几处当为王氏误记。但瑕终究不掩瑜,《人间词话》的价值自在于别处。容我冒昧揣测,想来王国维当年写此书,或许未料到以后青史垂名,更不会有想当“最杰出学者”的心思,恐怕他也是兴之所至闲来试笔,无聊时偶而为之,少了许多考证时的谨慎和羁绊,条条框框少了,自然才会流露出心头之言,也才能言为心声。世事端的难意料,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曾想他无聊之时却做了有聊的事,倒是写出了一部旷世之作。行笔至此,忽然想起曾看过的一篇新闻,说上海师大美术学院一教授布置毕业论文时,只要求“真实,不能抄,写自己,写大学四年艺术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学生交上来的论文令他颇为满意,全部通过答辩。但紧随其后,院长主持第二次评审会,评定为全部“不及格”,理由是“论文格式存在问题,不具学术性,充其量算作个人小结,需要重写”。有人为此大鸣不平说,在自然方面,因研究的是外部世界,自当力求客观、理性,注重逻辑,讲究论证,但人文方面却不然,对于主观内容不宜一味拒斥,设若论文虽根植于“感受和体会”,而确又反映了规律,为实践所检验,对于创作具有指导、促进作用,则自有其学术价值所在。末了,还举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证,说抛开其体式为短评连缀不谈,内容也多由经验、直觉出发,而分析也欠细密、论证欠周详,但却是流传已久的经典。到底还有人记得王国维,到底还有人记得《人间词话》。然而话又说回来,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人间早就换了几重天,学术的标准和传统也早已大异其趣了,不单西风东渐,理风也开始文渐了,人文学科的舞台和道具已被公然霸占,吃饭的家伙儿都没有了,你抬出来王国维又焉能压得住学院派,学院派有几个读过传统文论?又有几个靠发表传统文论去晋升、评职称?遑论这些,你发表传统文论都稿子都没人要!话题扯远了,不过人间总算慈悲,还没把这个遗老遗忘得一干二净,时不时还有人把他抬出来呐喊一番,即便声嘶力竭后仍然得妥协,但旌旗猎猎的,总比万马齐喑要热闹好玩。少为人知的是,《人间词话》里还有一个“隔”与“不隔”的概念,说陶渊明之诗不隔,而韦庄、柳永则稍隔;苏东坡之诗不隔,而黄庭坚则稍隔。8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文化界太平是太平了,起码不再为糊口和安定发愁,但是一个个山峰却兀自独立起来,彼此“隔”来“隔”去,不来往,也懒得来往,文、史、哲都分家了,各自也都做了家长,又分化出一批子孙后代来,文、史、哲“隔”是“隔”开了,倒是彼此又都去引自然科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弄得虽很有“论文的格式”和“学术性”,但却是面目全非不知所云了。斯人已远去,没人能追得上,也没人去追,他也只好带着那一代人的传统和旨趣渐行渐远了。幸运的是,我们还有这本《人间词话》。有心人偶尔捧起来读一读,也不算辜负昆明湖80年前的那朵涟漪了。
  •     今始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上海古籍的蓬莱阁丛书,还未到正文,看了几页导读,导读的篇幅和正文的篇幅竟然差不多,可见此书内容之多。书中说诗论词话境界讲文学,所述观点质朴通达,所引例子足具代表。王国维接触西方哲学,读康德,叔本华,与叔本华的悲观论和价值体系一拍即合,其悲观主义哲学可谓深契“性复忧郁”的王国的心,对王此后的人生观,文学观有深刻的影响。从他的诗词即可看出。我身即我敌,外物非所虞。人间总是堪疑处,唯有兹疑不可疑。人生苦局促,俯仰多悲悸。从“推敲”的故事我们知道好的诗词作品对字词的妙用,《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从此我们可看出王国维对古诗词的解读。好的诗人词人都能找到一个字词是专为自己而作,就像福楼拜教导莫泊桑所言“某一现象,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只能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只能用一个形容词表明特性,只能用一个动词使它生动起来,作家的责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寻求这惟一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好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使人心领神会,令人拍案叫绝。曹雪芹和鲁迅无疑是用字词的典范,鲁迅用一“咬”字形容漫过来的雨水,形象生动,《红楼梦》中更是数不胜数,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红楼的一个原因。王国维对政治家和文学家的看法是,“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他说:“君王枉把平陈业,还得雷塘数亩田。”政治家之言也。“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知与仲多。”诗人之言也。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怀古等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同时在看的书实在太多,有点精神分裂,以后同时看的要尽量少,此可记也。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这本书是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陆陆续续的翻来看的。
  •     哇 真的幸好遇见它 才懂得了诗词的美
  •     解析的美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值得当代学生的深读,深思。国学经典,了解诗词文化。
  •     小时候读的。还有人间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石飞过秋千去。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少年游。
  •     古诗词的精华提炼。
  •     对意境说很赞同
  •     审美佳品
  •     有些自我
  •     写的真好哇。
  •     看了才发现高中语文课本的厉害
  •     三境界,或许对现在得我来说只是强说愁
  •     被姐姐强拉着记的人生三境界终于派上用场了
  •     想要一首一首地背下所有提及的诗词。
  •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永远的最爱啊
  •     诗词量的阅读量太少,大部分都看不太明白!仍需努力
  •     有机会认真重读吧(不过我自己都不信。。)还是要多读诗词啊
  •     好书,经典。每读一次,感悟都不同。
  •     看不懂的是只有我吗?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必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上学的时候学过三个境界,看过了才知道能把这么多不同时代的诗作进行对比真的是需要很大的阅读量,但不得不承认这也只是王国维的个人之辞,你可以选择听或者不听。
  •     《蒋勋说宋词》基本就是这本书的白话补充版
  •     很有用
  •     有用,救了我一份essay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有才,任性。
  •     被高估 妈卖批 这个李煜脑残粉 整本书在黑柳永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完全看明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人间词话》里涉及了很多文学著作,有褒有贬,以目前的水平,真是显得自己太肤浅了
  •     补标。
  •     人生识字忧患始 识词之初便是它的三境界 却在后面的好多年里才去读它
  •     蒋勋说宋词引用了很多人间词话中的评论,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中国诗词大会上评委也经常引用,评论简短精悍但切中要害,读过一遍是不够的。
  •     很美。
  •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古人寥寥几字遽把境界说尽
  •     读的原文,没有注释确实是不好下手,还是应该有一些注释的。
  •     不明觉厉,需要大量补充诗词知识方能读懂一二…
  •     评的很有味道,以一个新的视觉看待诗词
  •     1. 三种境界 2.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3.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搞成大事情必经三层感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自己在好多事情上死在第二层,觉得如果做事情过程很痛苦的话说明不适合自己,就换条路,现在发现不管走哪条路,都得学会接受与缓解痛苦,迷茫,压抑这样的情绪。
  •     哎 没文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流氓…我想在你身上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     久闻三境之论调,俯仰大名。然功力尚不足,又不思锱铢必较,乃草草读罢,以此瞻仰。词话中之高下立判,在晚辈来已是极尽苛刻,方可知文之衰而道不存矣。
  •     先生有大学问。
  •     王观堂之隔与不隔,境界判别,有我无我之景等评语,是让豁然开朗。
  •     【补签】神作。
  •     过了背诵的关口,在当作诗话入门读物吧。
  •     词典!
  •     我就想说。。王国维真的很喜欢冯延巳啊。。。
  •     特别认同先生可贵“真性情”。不过审美情趣还是因人而异,比如我还是觉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胜过“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以俗子之可厌,较倡优为甚故也”,这话说的,文人心性总是可爱。
  •     很漂亮,以前读过很多遍,未来还可以读很多很多遍。“为什么唐诗之后几乎再无好诗?因为最好的情绪意境已经有人写了,想表达时借用好过拿新的;为什么宋词之后只有个纳兰性德呢?因为他来不及熟练地借用前,已经才华横溢地学会写了。”是的呢,是的呢。
  •     高中的时候特喜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