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师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非常师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
ISBN:9787100072359
作者:石毓智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内容简介:一个史上最伟大的老师,一群史上最出色的学生,他们的言行被后世读书人奉为千古经典。然而,在儒家思想的创造过程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假如没有这批优秀的学生,还会不会有这位中华民族的圣人?弟子有被贬、被骂、被讽刺挖苦甚至被开除学籍的,他们为什么始终对老师痴心不改?隐士骂孔子,孔子却敬隐士,个中的真谛是什么?孔子颠沛流离十四年,累累若丧家之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孔子所创办的教育代代相传,影响力远远超过任何帝王,它靠的是什么?
《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以翔实的史料、科学的质疑、人性的视角,为我们重新解读孔子和他弟子们的成功秘诀。

书籍目录

弟子篇
孔子的监督员——子路
孔子对子路有点儿烦
樊迟为何要求转专业
冉有为何要退学
宰予为何被骂为垃圾
宰予是垃圾学生吗
孔子为什么最爱颜回
颜回为何老是中头彩
颜回呀你到底好在哪里
被逼出来的实干家——子贡
子贡巧问孔子
孔子的新闻发言人——子贡
孔子对子贡有看法
超牛的外交家——子贡
孔子后的掌门人——子贡
以贫为荣的原宪
夫子篇
夫子误中美人计
“美丽”的错误
孔子论女性美
孔子出走之谜一:对女性的态度
孔子出走之谜二:军事禁区
孔子出走之谜三:政见不合
孔子出走之谜四:慎言误事
可怕的“有教无类”
《论语》也有毒
孔子也记仇
孔子也世故
非常师生
音乐传情
隐士为何骂孔子
孔子为何敬隐士
孔子生命的最后五年
附录一:孔子年谱
附录二:孔门花名册
附录三:古代的姓名与称谓

内容概要

1963年生,中原洛阳人,斯坦福大学博士(1999年)。曾求学、访学与任教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

已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15种,《博览群书》、《中华读书报》以及美国的Language、荷兰的Studies in Languages等报刊曾专文予以评介。在国内外40余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在湖南教育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分别讲过系列节目《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和《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真相》。

图书封面


 非常师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试看这段:你到人家那里执政,先把人家那里已经习惯的名称都改了,这样不把卫出公和他的一帮大臣搞晕才怪。这就好比,一个大学新来一位校长,工作伊始,啥事还没有做,先把学校的大楼名称、办公机关都改了名,结果必然是,学生上课找不到教室,老师办事不知道找谁。整个学校不乱成一锅粥才怪呢!名称是个约定俗成的问题,很多时候是无所谓好坏的。比如,一个国家的第一实权人物,我们叫"总书记",日本叫"首相",法国叫"总统",新加坡则是"总理"。如果让孔子去法国从政,他第一件事恐怕就是把"法国总统"改为"法国总书记"。所以子路的反应则是,"老师呀,您怎么会迂腐到这部天地?正什么名!"孔子还煞有介事来与子路辩论。
  •     《非常师生》一书的作者石毓智,为斯坦福大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副教授。据他讲,写作本书有些偶然,因为石教授的专业是语言学,对于孔子及儒家本非其研究内容。写作此书的源起系因为参加湖南教育名家论坛时发表的一篇演讲,“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整理出了这本比较系统的专著。”这本书我没有能够坚持读完,后面半部分只是草草翻过,所以不敢说是不是完全明白了石教授的写作立意。不过依照我目前的理解,石教授写作本书似乎有三个目的,第一,把孔夫子拉下神坛,指出他的缺点。第二,重新评价孔子的几个主要弟子,尤其是颜回和子贡。第三,对于个别被误读的论语词汇加以重新阐释,以正视听。说孔子不是完人,有缺点,对此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疑义。然而这里还是有一个度的问题。有缺点的孔子是否就等同于一个有缺点的普通人?还是虽然有缺点但是仍然是一个在各方面都高度完善的人?这一点,还是要说清楚的。试举书中几个对孔子缺点的描述,作者意图的牵强很明显。该书的第10页,石教授认为孔子烦子路,所以“一个做法是降低子路的威信。子路规劝孔子的话,件件正确,孔子也不好直接拿这些说事,只能借题发挥。一次孔子以子路的音乐才能不佳,发表了下面一通议论。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石教授并由此推断,子路缺乏音乐天赋。孔子听到他弹得不好,指点子路怎么改进可以,但是这样说话,不太合适。其实这里的由之瑟,很可能是一种比喻。孔子对子路的批评,还是因为子路说话办事太冲,孔子要挫一挫他的锐气,也就是“由也兼人,故退之”的意思,根本谈不到故意降低子路威信的意思。关于子路被杀的记载,石教授的理解也不正确。石教授认为“导致子路被杀不是他刚直的性格,而是他太“讲礼仪”了。”其实“君子死而冠不免”是说子路在死之前也要把帽子戴好的意思,而不是说因为戴正帽子误事才被杀死的。第13页中,关于先进篇中四弟子各言尔志的记载,石教授认为,“除了子路说的是真心话外,我十分怀疑其他三个学生说的是否是自己真正的志向,因为都怕“夫子哂之”。”石教授的怀疑不知道是否有充分的理由,但我想这很可能是因为石教授不懂儒家的结果。儒家非常强调“诚”字。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如果孔子的几个高足仅仅为了获得老师的夸奖就不惜谎话连篇的话,那么孔子之道真就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了。第17页中,石教授说,“孔子首先是一个人,那么就有普通人的各种情绪,心里也会有各种小九九。”前半句说的很对,但后半句,不知道石教授的小九九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小肚鸡肠”的话,就是对孔子的污蔑了。第21页中,石教授指出了一个孔子教育中的问题。即孔子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一致性,稳定性,很多解释,都是对当时当地的即兴发挥,甚至还带着个人的情绪。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司马牛问仁。孔子回答说,仁者其言也讱。石教授说,“司马牛被老师的答案搞得一团雾水,难道说话迟缓者就是仁者吗?那世界上的结巴不就是大仁之士吗?孔子的回答带着对司马牛的强烈的反感情绪,甚至都有点儿不负责任。”“讱”是指说话谨慎,不是说话迟缓,更不是结巴。石教授作为语言学家对于古代语言的理解水平让人颇为费解。另外孔子的教育,一直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并不是泛泛的做一番空谈。孔子说这句话是因为“司马牛多言而躁”,所以孔子教他说话要慎重。到了石教授这里这个回答没成想变成不负责任甚至带着个人的情绪了。最难让人接受的一点,来自书中第54页中谈到的著名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的对话。在孔子师徒被围困在陈、蔡之间的最艰难的时刻,为了考察他的弟子,孔子向他最得意的三个弟子问了同一个问题。孔子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意思是说,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在旷野中徘徊,无家可归?我的理论错了吗?怎么落到这步田地了!子路回答说,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是我们的智慧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用我们的理论。孔子说,子路啊,是这样吗?如果仁德、智慧足够就一定会被信任和采纳的话,那么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王子比干这样的悲剧呢?子贡回答说,老师您的理论已经至高至大了,所以天下人不能理解你。老师你不妨稍微降低一下标准。孔子说,子贡啊,能干的老农能把庄稼种的好但是并不一定善于收藏粮食,能干的工匠手很巧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完全合乎别人的意思。你不追求理论的正确而追求别人的认同,你的志向不够远大啊。颜回回答说,老师的理论最为正确,所以天下人不能够认同。不能认同又有什么呢?不被庸俗之人认同才更显示出我们所坚持的君子之道。如果我们的理论不够好,那是我们的羞耻;如果我们的理论已经非常好但是却不能被掌权者所采纳,这是那些掌权者的羞耻。不被认同有什么关系,不被认同才更证明我们的君子本色。孔子听了非常高兴,笑着说,是这样吧,颜回。等你有了钱以后,我去给你当管家吧。在第57页,石教授对此有非常辛辣的评价,认为“颜回,岂非阿Q的祖师爷?”石教授做了个比方,孔子他们在推销产品,但是卖不出去。孔子感到困惑,“对此颜回经理回答道,卖不出去有什么问题呢?卖不出去正说明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保证产品质量是我们的责任,质量过关了,而他们不买,是他们的羞耻。”看来,石教授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买卖关系来比拟,一切都是为了卖个好价钱。如此说来,那些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而“杀身成仁”的人,比如耶稣、岳飞、苏格拉底、文天祥等等许多人,就不仅仅是阿Q的问题了,他们简直是愚蠢至极,完全不可理喻!在第136页中,石教授认为孔子女人缘不佳,并分析说这首先是因为孔子长的丑,然后是孔子不善于言辞。另外在在第173页中,石教授对于有教无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不无裨益,但是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不值一辩。应该说,石教授还是保留了些许理智和良知,在书的最后两章仍然对孔子表达了很高的敬意,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石教授说,“大哉孔子,惠及万代而无所限。”“好男儿名留青史,孔子以自己一生的不懈追求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主义精神,实践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影响到今天。”这是必然的,对于任何一个真正研究过孔子的人,他都无法掩藏内心中对于孔子崇高人格的敬意和对那种理想主义精神的向往。
  •     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教育,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值得反思的问题,如‘有教无类’,这一影响后世的教育观点,正是中西教育的差别所在。中国的‘有教无类’强调所有人都应该接受相同的、全面化的教育,没有充分根据学生的特点,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西方正好相反,是‘有教有类’,尊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和特长的发展。再如孔子评价好学生的标准,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表现在很多时候正好相反……”“有教无类”典出于《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至少知识学界都知道,它的意思是指,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要进行教育。这和“强调所有人都应该接受相同的、全面化的教育”根本不同,如果说有教无类就是所有人都学习相同的、所有的科目,那是偷换概念。“因材施教”,意指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是孔子主张并施行的。据《论语》,学生子路向孔子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走后,另一个学生冉有过来,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在场的学生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现今中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制就是在实现孔子的“有教无类”。至于“所有人都应该接受相同的、全面化的教育”并不是孔子的本意,而是当代我们的教育资源紧缺导致教育体制使然,其实际目的是淘汰学生,客观上培养了“考试特长生”(可以参看拙文《从减负说起》)。如果要追溯历史根源,或许能追究到科举考试遗留的弊端上(从历史的角度看,科举考试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无论如何也算不到孔子头上,难道孔子教出的学生和后世的儒生们大多都和现在的一样有学历没能力吗?扯淡。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一般般啦,书本有褶皱
  •     书很好,很喜欢,自己买了,也帮同学买了
  •     读毕此书,悲从中来。夫子之道遭人误解,可谓久矣。
  •     这本书是一个知名教授的推荐,准备好好拜读一下
  •     老师推荐的,读起来还不错
  •     内容很实在,个人表示喜欢。
  •     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但是开卷有益。
  •     特别喜欢的一本书,建议大家读一读!!!
  •     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很有趣,有时是神,如将之视为“孔圣人”是也;有时是鬼,如“打倒孔家店”是也。可从来没有人真正地把他看作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石毓智能够以语言学者的专业知识来剖析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为他们重新塑像,还他们以人性的光芒,可以说是需要相当的学识和勇气的,特别是现在所谓的国学热又将孔子捧上圣坛的当口。读了本书才明白颜回不必学,宰予倒可学。非常受用的一本书。
  •     知道石毓智先生是在研究生阶段读过他的多本语言学专著,对于他独特的视角和富有逻辑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印象深刻。这次在当当买的这本书,是看完了才来评价的,语言学家对于儒家门生的解读,以语言为切入点,更加准确传神,但个别人物过于白话的解读未免有失偏颇。总体上,只能作为了解、欣赏儒家众生相的书,而不太适合作为专业研究所用。
  •     有些章节太水了,重复见某些场景
  •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反复阅读。
  •     虽然书中对于孔子及其学生的形象注解有些许突破传统,但章节中水分也不少。重复段落出现的次数不少,对于些许注解的解释也不是那么的令人信服
  •     了解孔子,也是了解文化。
  •     书拿在手里很有感觉,喜欢!
  •     学校老师推荐的书,书的纸质量不错,内容也不错。
  •     受孔和尚推荐
  •     观点新颖,长见识。
  •     读完此书,确实对孔子有一个不同视角的了解,作者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我认为,绝对值得一看!
  •     作者用比较时尚的话语来还原当时的人和事,使得读起来很有味道。虽然,有些观点我个人并不十分赞同,但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
  •     行文有趣。若是童子初学论语,配搭阅读,实可促进兴趣,孔子形象生动可爱,圣人言论辩证来看。本书中有几点值得推崇。1,子贡的外交故事。有谋有胆,实是春秋大外交家。2,圣人讳的说法。为了避圣人讳,圣人言论中后人故意往好含义上揣度者不少,实应辩证看待。3,有教无类的正解。多年以为孔子乃因材施教,看完才知误解多年。孔子原义,实应是教育缩小大家的差别。所以孔子才会让子路三思而行,让冉求闻之立行。教人为类,实是儒家统领中国千年的禁锢,今日仍是未解。4,宰予的可爱。宰予是一个敢顶撞老师、有自己想发的学生,却被孔子骂了一句传送至今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我又有新偶像了,捂嘴~
  •     可以跟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智慧去发挥你的想像!
  •     非常好的一本书,孩子很喜欢,下次还会买
  •     我以前一直很喜欢孔子,知道他是个大圣人、大思想家、学问家、教育家。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也知道了孔子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他格外偏好学生颜回,而对其他的弟子不是十分认可;知道了孔子提出的理论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即使是圣人也不是完美的;这让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个人、看待一件事、看待不同的理论、理解不同的思想。虽然我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学生,但对传统国学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     不明白这本评价为什么这么低。明明对师生关系的再解读以及对孔子的批判性思考是非常有益的,甚至对于思考目前的教育关系也不无裨益。“有教无类”的再解读有点意思,想想看孔子老先生也确实是不重视个性发展的典型。可以配合丧家狗再读读看。只可惜后半本重复的地方略多。
  •     真心不错,各位需要购买的可以考虑购买。
  •     直得一看的书,只是内容太少了。
  •     挺好玩
  •     如果说是于丹开启了大众人走进“国学”、了解“国学”的信念,但《非常师生》一书却是我们亲近我们的文化圣人,看到了《论语》背后的故事,了解了他三千弟子各具特色的个性,一句句千古论语栩栩如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     还可以,不错的,值得一看
  •     不错好好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