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淡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情感淡季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807459958
作者:(法)菲利普·贝松
页数:225页

作者简介

《情感淡季》内容简介:五年不见,如何来重拾往事?又如何面对一个曾经背叛她的人?是清空所有的伤痛重拾旧日恋情?还是吸取教训和痛苦之源大声说再见?或许,还有第三种选择……《情感淡季》的灵感来自于美国著名画家爱德华•霍普的一幅名作《夜鹰》。这幅画作中有几位孤独的顾客坐在某个城中24小时营业的餐馆里,时间是午夜光景,餐馆中日光灯非常明亮,使人好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些顾客孤伶伶的坐在这里?作者菲利普•贝松也正是被这种独特的感觉触动的:“一开始,我是在芝加哥见到这幅画的……当我把它挂在屋子里后,我觉得它出奇地熟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讲出红裙女人,以及她身边的三个男人,还有鳕鱼角一家咖啡馆的故事。是的,这在一瞬间变得非常清晰。”

编辑推荐

《情感淡季》荣获法国RTL-Lire文学大奖,有着杜拉斯小说的影子。菲利普•贝松的作品并不注重情节,主题大多跟死亡或痛失爱人有关,却注重用准确、敏感的语言来表达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不断将故事中的人物推向情绪的高潮,能够让读者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内容概要

贝松作品的主题大多与死亡或痛失爱人有关,他继承了法国心理小说的优秀传统,深受普鲁斯特、兰波和杜拉斯的影响。贝松的故事注重用准确、敏感的语言来表达心理的细微变化,不断将人物推向情绪的高潮,使读者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周末日报》:“菲利普·贝松是探究人们内心世界的专家。”    《新观察家》:“一个故事的讲述者,一个慷慨的性情中人,一个梦想家。”    《十字报》:“他有出色的能力将自己抹去,把所有的空间都留给笔下的人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不论怎样,一开始,她在微笑。 这是一种隐秘的微笑,几乎令人难以觉察,有时候,这样的笑容浮现在脸上,甚至都不经由人的意志,就不知不觉发生了,而且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无法牵强地去解释。 正是如此:这是一种若有若无的笑容,可以看作是幸福的表现。 她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这种满足,可能正是因为她穿上了红色的短袖连衣裙,这是她非常钟爱的一件连衣裙,能够使她的身材更显纤细,使她的侧影像是20世纪50年代广告画上的美国女郎。她穿上这条裙子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更漂亮、更性感了。她觉得自己身轻如燕,以至于一个男人,最好是诺曼,能够拦腰抱起她,并且毫不费力地举到空中。她喜欢这种身轻如燕的感觉:这令她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年少。并非说她已经老了,再过几个月她就年满三十五岁了,但人们已经不像谈论“年轻女人”一样谈论她了,而且对她称呼cc夫人”多过了“小姐”。她并不为此而伤感,不,她接受岁月的流逝,她的某些部位有些发福了,但可以通过巧妙地选择衣服加以掩饰,这些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只要有可能,她确实也想留住一些流逝的时光,并且希望自己仍然是那个引人注目的女人。 是的,那微笑,可能仅仅由此而生,为了魅力依旧。 然而,她进门的时候,本却没有看她。从几年前开始,本就不再看她了。确切地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他对她的熟悉,已经到了没什么可看的地步,他这么认为。他对她是如此地了解:什么都见过了,还要看些什么呢?再说,在他们两人之间,也不是吸引力的问题,永远也不会是别的什么,而是一种默契。他们两人都没有宣称他们是朋友,但至少相互认识,他们非常喜欢对方,他们了解一部分对方的生活,他们有着共同的反应、共同的记忆。正因如此,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露易丝第一次走进“菲利之家”那天,那恰好也是本开始做侍者的第一天,距今已经九年了。正因如此,他一直在那儿,站在柜台后面,用一块湿布机械地擦拭着;而她呢,她总是以同样的频率来这家咖啡馆,这里已经成了她的巢穴和据点。真的,露易丝进门的时候,本没有抬头看她,然而已经熟识的东西,他还用再去看么? 即使是她的红色衣裙,他也已经牢记在心了。他见到这条裙子,不是因为她经常穿着,而是因为她已经买了很久,而且每次穿上它总是重要的场合或是她想讨人喜欢的时候。事实上,当她进门时,他正是这么想的:露易丝想讨好什么人,或者是有什么大事要庆祝。出于某种原因,诺曼也在这讨好的人选之内。 他很欣赏诺曼,即使他远非他最好的朋友:也许是因为这样太不自然,此外,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总令他裹足不前,类似于不够坦诚,或是利己主义,他无法更为明晰。但这并不重要,再说了,这只是他对诺曼的看法。露易丝是个大女孩,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果她和这个家伙最终决定共同生活,在本看来,这并不会改变她的生活。 还是几个月前,露易丝开始了他们的冒险。她很少这么有恒心有毅力,这么坚贞不屈。总的说来,她的爱情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永远都不知道是她先离开还是她被抛弃。这次应该比以往几次更为重要,可能真的如此。这也同样更为复杂:真是可笑的想法,有这么多单身男人,却要去找个已婚的。不管怎样,这都是她个人的事情。 这正好也是她在想的事情。她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很开心,但她很清楚地感觉到,相对于以往的经历,本对于这个故事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好奇。也许是麻木了吧,侍者就是这样。他不感兴趣并不要紧:显然,他的意见又不是决定因素,但她很在意本,他能令她打消疑虑。她已经习惯于他的鼓励、他的沉默和他谜一般的神情,对此,她可以解读为一种鞭策。 “我不知道诺曼几点钟能来。您知道么?我在等他。” “你们没有确定约会的具体时间?” “没有,他只是说,他做完要做的事就过来。” “要做的。”她说明事情的方式,让人觉得这是谎言。然而,她真的可以告诉本,诺曼要做的事和该立即了结的是什么吗?不,当然不。他们还没有亲密至此,而且本肯定也不会在乎,就像他喝下的第一杯百威啤酒。特别是,这晚,露易丝觉得自己很迷信:她有种预感,重要的是,什么都不要说破,也就什么都不会失败。她坚信只有孩子才会接受这种态度,而理智的成年人是不会把命运交给喜好捉弄人的上帝的。应该相信,恐惧赋予了她神奇的判断力。

图书封面


 情感淡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穿着红裙坐在咖啡馆里重逢旧爱。菲利普贝松就是这么解释爱德华霍普画中无意营造的孤独感。这解释有些浪漫,有些小心翼翼,有些倦累,还有些无可奈何。我是喜欢《夜鹰》这幅画的,源于对红裙的热爱,但这种热爱从何而来我却不得而知。露易丝穿红裙是为了使自己迷人,我穿红裙是为了让自己决绝,因为天性里有着无可救药的优柔寡断。那一天看完就开始写,有许多话想说,后来因事而止,文思断了,再想接上也终究徒然。只记得一点。两个人,无论曾经多亲密,一旦分离,想要再找回那亲密,难。明明曾经无需明言,一个眼神 一个姿势就可以了解的心意,现在却不得不笨拙地 一点一滴地试探。多么无可奈何。这本书,也不知是作者本身的问题,抑或翻译的问题,味儿寡淡了点,客观来讲值不起4颗星。但看书,本就不是客观的事。我喜欢,所以它值。
  •     如果去除厚重的闡釋,僅留下對白和景緻天氣,是一部小文藝片。中年男女之間的關係要多微妙有多微妙,一笑一顰都有無窮註解。各種掩藏和拆解,如果心裡活動能化為肢體動作,就成功夫片了。將一個場景寫成一本書。沒有花哨的東西,大段的闡釋處理的特別簡樸,似乎直奔一個既單純又腹黑的目的:透透徹徹的“幫助”觀眾把人物的所有感受梳理明白。人物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被剖析掉。簡直似一部戲劇人物分析教材。恰好女主人公的身份就是位知名編劇。發生在她周圍的所有細節,映射在她眼中都是現成的劇本橋段,某個場景,該觸發怎樣的衝突,當事人會有的表現……她都了如指掌。自然而然,她可以做到冷眼觀望這一切,而且可以將她的戲劇和她的現實切割的明明白白。橋段本身並無新意,大概每天都有上演。但是主人公不同,發生環境不同,故事也就大不同了。重點看細緻入微的人物關係和場景反應。如果拍成話劇或短片,絕對考驗演員演技,沒點真功夫演不了這個。
  •     爱,始于咖啡馆。它依旧在咖啡馆里未完待续。小说只读过一次,读完结局时,却有好多话想要说。这些话却始终没能组织成一片文章。到现在,才发现故事里面没有太多情节。只剩故事结局里诺曼跟露易丝在咖啡馆才刚久别重逢却又要分手告别转身离开的那副场景。是的,告别中没有拥吻。而两人各自经历这么多年后,却仿佛在这次短暂的重逢又分离之际找到了两人的意义。所谓的情感淡季只是在给两人过火的爱情降了降温。不管这次重逢是有意还是无意,爱情,永远在未完待续。对于爱情,我们不能急躁,不能怨怼,更不能仇恨。爱,生不了恨。如果有爱的人,要一直爱下去。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沉默
  •     封面和插图都是hopper的画,所以一看就被吸引到了,但和我想象的故事不同。也就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般
  •     "人们从来不会真正放弃那些疯狂的念头"
  •     从来没接触过菲利普•贝松,买了3本试着读读看,拿到商品一拆包,怎么像是袖珍本,感觉价钱特贵了,有点上当的感觉,以后买书还是得看出版社了。
  •     最牛逼的就最简单的,最简单的就是最初的。
  •     一个女人怎么可以回头再次接受5年前离开她的男人呢?丰富的内心活动描写的很详尽,如果不是在脆弱的时候,她还会接受他吗?如果她现在很幸福,他必然没有机会。不是号称独立的女人吗?为什么还是离不开伤害自己的人呢?没读懂,或许再读一遍
  •     很细致,很细致。女主角的红裙子想必很美。整本书无论氛围也好细节也好都忠实贴合了Hopper的画作,我也是因Hopper而读,但最后还是没有读完。情感琐碎,每一个句子单拿出来都出彩但同时存在于一本书中却流于繁复了。情感淡季,情感在心中九曲回肠面上却波澜不惊,为了体现这点,笔法是否也应稍稍有所克制呢。
  •     细腻,敏锐,但读这种小说又有什么用呢?
  •     大段心理描写,作家不在场,都给了主角们,非常好
  •     还没看,不过很喜欢,很能疗伤的书吧
  •     终于集齐了四本
  •     喜欢普鲁斯特,喜欢杜拉斯,所以也喜欢贝松。
  •     节奏很慢,故事开始时倒像王家卫的慢镜头。勉强3星,可读性一般,细节描写方式太过,令读者常常抓不到重点,咋一感觉就做作了。
  •     “他说,像以前一样,他还在爱着她,他永远都不会停止对她的爱,他会一直爱她到死。”——杜拉斯
  •     一如既往,还会再见
  •     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娓娓道来,却让人难一忘怀!
  •     三星半
  •     心理描写太细腻了,国外的作家总是有这种功力,把人心里的沟沟坎坎、最微小的角落都照顾的到,全书只有一个场景,却把想象延展那么远
  •     不错,很喜欢
  •     我果然还是跟不太上法国人的节奏。
  •     重逢。 我也和书本分离了太久。
  •     一本严格遵守了“三一律”的小说。翻译腔真是重。但是看得很快。
  •     大概是今年读着最累的一本书,感情像网一样铺张开来,然后无限延伸下去。重新敏锐的感官再次去触碰这个世界,随之而来的愈加深刻的疏离感。谁也说不上是好还是坏。
  •     独白
  •     字大词疏,男人实在不如女人善于把握内心的情感角力,刻画起来呆板而有棱角,不能熨帖&边老师做翻译似乎不如专心做学术的好
  •     对书名一见钟情
  •     原本想看完日本作家的书后换个欧美作家的书调剂一下细腻,甚至过于细腻的内容,看过情感淡季后,我发现原来欧美作家也可以同样细腻如此。虽说书与我本人粗枝大叶的性格形同陌路,但也也许,我只能在文字中培养另一个我自己,道不同可相为谋。
  •     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 前男友 有妇之夫和仰慕她的人。
  •     十一万字描写一个下午,3个人,一个咖啡馆。一个旁观者,一对夹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男女。他们痛苦、猜忌、释然,与自己和解,与对方和解,与生活和解。细腻敏感又尖锐,目前最喜欢的描写情感的作家。
  •     “他了解些许关于放弃、关于不能实现的遗憾,以及青春时代的哀伤。他了解这类的内心伤痛以及个人遭遇,不像割伤的口子或是骨折那般疼痛,而是更类似于风湿病的发作。”“他根本不晓得什么叫做温和。最小的一丁点失望,他都能演绎为一场无法比拟的戏剧。最小的一点成功,也会被他看成是绝对的胜利。诺曼从来都不会劳累,却会精疲力竭,从来不会喜悦,却会极度满足,从来不会忧郁,却会悲伤过度。”满满当当11万字尽是这样细腻到摸出一手潮湿的文字。感觉不像物体容易描述,似是而非月朦胧鸟朦胧的境界才是见真功夫。贝松的故事值得看到名字就买来看看,之前的《脆弱的时光》和《由于男人都不在了》都是非常不错的小书。字不多故事不长,行间距和字体都恰到好处的唯美,更是为阅读带来了不小的舒心程度。尽管文笔很有些矫情。
  •     很简单的故事,没有复杂的情节,却是心灵的重访与回忆。这似乎是普通人的生活写照,淡淡的,没有大的波澜,就是我们的情感就是我们的生活。
  •     不知所云欸,感觉这样的电影可能更好看要不就是翻译太糟糕(说翻译太糟糕会有报应的==)
  •     意识流?太细腻,现在还看不太懂
  •     买回来就立马看了100页!!!很不错!!!
  •     最近看过的最触动灵魂的小说。作者太了解男女心理了,精确的文字敏锐地抓住每一次心跳,简单的人物关系胜过一切。
  •     三个人,一间咖啡馆,一下午,说了一本书。
  •     痛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回避它们,但它们比那些平庸的生活珍贵自信,它们是确定自我和完成选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     还是一样的淡淡的温柔的文字
  •     情感的复杂多层矛盾常常出乎自己的意料无法掌控。放下拿起,都象演戏,观众只有一个,感动的只有自己。
  •     用十一万字描写了发生在一家咖啡馆里的几个小时,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仅此而已。就像一个短剧,剧情全都是内心戏和沉默的延展。真的佩服作者刻画情节和渗透情感的能力,典型的法国风格,精致而丰富。这个简单的感情故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那些复杂的内心纠结。读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咖啡馆的画面和几个人的沉默剧。
  •     意识流。
  •     书很轻,但是质量好。故事很吸引我,对内心的描写很到位。最令我喜欢的是书中的“如果未来的爱人允许我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那么为此我将不胜感激”这句话,印象深刻。
  •     推荐!
  •     一个片段的解读
  •     这本书里 有我想看的东西。
  •     这应该是今年看过的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一本书,作者的叙述风格很对味。因为这本书喜欢上爵士乐,Frank Sinatra版本的somethin' stupid,希望能找到人和我合唱
  •     封面和书名有兴趣
  •     虽然情节弱了点,不过文字的感觉还是挺特别的,好像一颗椰子糖。
  •     我也很喜欢那个杯子的造型!\(^_^)/
  •     这是菲利普·贝松系列中的最后一本,依然喜欢那种若怅然若失的孤独和疏离,细微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碎碎念般,不时地敲打在心上。。。
  •     我真喜欢贝松的书。他描述的情感故事有剧情又有思考,基于日常生活却又替我们做了我们未曾做过或没有选择的道路。这本书和“往事”一样,应该还会再读一遍的,因为这次断断续续地读地比较匆忙,很多语句和人物性格都没有思考清楚(也许看英文版的会更好理解?),主人公的最后结局也是很有趣。喜欢
  •     也许我们所选择的伴侣就是选择了以后的生活模式~!很喜欢小说中的酒保本~
  •     关于咖啡馆的漫长的夏天午后,一场关于感情的探讨,一次关于奇迹的解读。
  •     可能因为似曾相识的故事,同样的无可奈何,时不我与。。
  •     对夜鹰的一次法式解读
  •     由于一个喜爱的人儿读的书。虽然那个人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但是这样的阅读是多么宝贵的缘分。
  •     咖啡馆里永远有故事…
  •     纯心理情节好似法国人的拿手戏,可贝松的笔触又比新小说要通俗很多,所以这本书有点纯技法的感觉,稍显平庸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