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追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反思与追寻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533313340
作者:庞守英
页数:391页

作者简介

庞守英教授的新著《反思与追寻——中国当代文学杂谈》就要出版了,作为与她交往多年的老朋友,我为她不断取得的新成就而由衷地高兴。这本书是她近年来深入反思当代文学重大学术问题的心血结晶,而这一切实际上与她多年来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深厚积累密切相关,可以这么说,是多年的学术积累与近年的深入思考集成了这本书,实在可喜可贺。
  一部经过内心深入思考的认真严肃的著作,其实是作者本人人品性格的流露,所谓“文如其人”的确不是妄言。我们从这本扎实厚重的书里,真的读出了守英君人格品貌的影子。这是一个十分朴实、真诚、谦逊的人。我们先不用看她著作的内容,只看看她写的“后记”,那朴实、真诚、谦逊已溢于言表:“收入书中的文字,是我近年来研究成果的一个汇编。它们既不系统,也不全面,某些文字的表述甚至还存在着错误。但是,它们却是真诚的,由衷的,是我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拿到她的书稿,我最先读到的就是这几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的也是这几句话。也正是因此,我更加敬佩她的人品与学问。其实,任何研究的系统性与全面性都是相对的。本书的三辑:第一辑宏观扫描,第二辑文本透析,第三辑争鸣档案,既有对当代文学居高临下的俯瞰,也有对作品文本细致入微的分析;既有个人独到见解的精辟阐发,也有文学史料的引证实录。对于当代文学的研究,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参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书籍目录

序第一辑 宏观扫描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一、五六十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二、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三、世纪末尴尬无奈的现实主义精神当代文学的人性与人道主义精神一、五六十年代文学的人性与人道主义精神二、人性与人道主义精神的复苏及其论争三、人性与人道主义精神的深人与探索世纪之交小说创作的精神追求一、关注现实,张扬批判精神二、关注人生,表现人文精神三、反思历史,强化历史精神近年来小说创作的悲剧意识一、性格悲剧二、命运悲剧三、生存悲剧第二辑 文本透析改革题材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一、时代变革的画卷二、心灵世界的投影三、刚柔相济的风格四、为改革题材长篇小说创作提供的经验八十年代社会心态的艺术概括——贾平凹的《浮躁》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情绪与心态二、善恶杂糅的人物性格三、古朴浑厚的秦汉遗风普通人曲折的人生道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历史转折时期的人生命运二、人生道路中的必然与偶然三、家庭生活中的伦理亲情四、人生感悟:从经验层面到哲学层面献给九月大地的诗篇——张炜的《九月寓言》一、浪漫抒情的故事二、朴素酣畅的叙述三、流浪式的结构四、意象型的语言重复叙事的艺术魅力——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一、情节的重复二、声音的重复三、叙事价值的重建一幅舒缓展开的褪色画卷——王安忆的《长恨歌》一、叙事中心:日常生活二、叙事视角:变革的全知三、叙事动力:光阴的流逝第三辑 争鸣档案关于改革题材长篇小说的论争与思考一、对改革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现状的评价二、改革者形象的特质及其演变三、改革题材长篇小说的发展优势与缺憾当代小说争鸣实录一、1949-1976年中长篇小说争鸣实录二、新时期小说争鸣实录后记

前言

  庞守英教授的新著《反思与追寻——中国当代文学杂谈》就要出版了,作为与她交往多年的老朋友,我为她不断取得的新成就而由衷地高兴。这本书是她近年来深入反思当代文学重大学术问题的心血结晶,而这一切实际上与她多年来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深厚积累密切相关,可以这么说,是多年的学术积累与近年的深入思考集成了这本书,实在可喜可贺。  一部经过内心深入思考的认真严肃的著作,其实是作者本人人品性格的流露,所谓“文如其人”的确不是妄官。我们从这本扎实厚重的书里,真的读出了守英君人格品貌的影子。这是一个十分朴实、真诚、谦逊的人。我们先不用看她著作的内容,只看看她写的“后记”,那朴实、真诚、谦逊已溢于言表:“收入书中的文字,是我近年来研究成果的一个汇编。它们既不系统,也不全面,某些文字的表述甚至还存在着错误。但是,它们却是真诚的,由衷的,是我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拿到她的书稿,我最先读到的就是这几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的也是这几句话。也正是因此,我更加敬佩她的人品与学问。其实,任何研究的系统性与全面性都是相对的。本书的三辑:第一辑宏观扫描,第二辑文本透析,第三辑争鸣档案,既有对当代文学居高临下的俯瞰,也有对作品文本细致入微的分析;既有个人独到见解的精辟阐发,也有文学史料的引证实录。对于当代文学的研究,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参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面临着许多难题,难就难在这段历史离我们太近了,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还没有定论,而且变化太快,有时甚至反复无常。如此近距离地研究当代文学,其难度可想而知。十七年文学虽然较之新时期年代还算久远,然而因为那时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过于密切,其把握与评价之难,依然是令学界诸位同仁心有余悸、望而却步的。守英君以正视现实的勇气和诚实稳重的学风面对那一系列棘手的难题,理出自己的思路,作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其论析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许多重大问题的论述令人深受启发,心悦诚服。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最感兴趣、付出心血最多的还是新时期文学。因为这是当代文学的前沿阵地,也是当代文学的突出成就之所在。本书对作品文本的分析,全部集中在新时期,即使是对当代文学的宏观扫描,聚焦点也依然在新时期。这是她几年前对新时期小说文体研究的延续与发展。这里面有热情的赞扬,也有中肯的批评,特别是对二十世纪末期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显示了作者敏锐的目光与批评的勇气。  不管是对当代文学的历史反思,还是对新时期文学的跟踪追寻,她的研究都已经深入到当代文学的许多方面,触及了许多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诸如长篇小说的发展轨迹、建国以来的文学争鸣、几十年来最有争议和最引人注目的现实主义问题、人,陆和人道主义问题、悲剧意识问题等等,她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觉得她对整个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梳理、分析和评价,既系统全面,又清晰确切,尤其能启人思路。面对那一场场带着政治色彩的学术风波,面对那一个个纠缠不清的文学公案,她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新的时代意识的高度,穿透历史的厚厚幕障,把握住文学史中有价值的东西,客观、冷静、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那扎实稳健的判断、分析,那力求准确的结论,是她在广征博引,充分占有和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作出的。关于做学问的态度问题,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两人的一致之处,就是为了充分把握自己的研究对象,有时不得不比别人多花费些时间去占有资料,即使是写一篇作家作品评论,都力求把该作家的所有作品及有关资料仔细阅读,惟恐因为有所遗漏而影响分析判断的准确。对此,我们称之为笨办法。它也许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气,然而换一个角度说,这是不是体现了一种朴素、扎实、严谨的学风呢?  守英君的当代文学研究,较好地批准了切入当代文学某些根本问题的视角,从研究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思潮、文学现象入手,对当代文学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宏观的透视和把握。那些看似孤立的个案研究,其实是在为宏观的研究服务。第二辑“文本透析”部分就是这样。在作者准确的分析、描述中,在有针对性的、令人信服的视角引导中,较好地实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图;对《平凡的世界》、《长恨歌》等六部颇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的研究,在我看来虽不太全面,但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时期长篇小说粗略的发展轨迹。  一个朴实真诚的人命我为她的新著作序,这使我一度非常惶恐,我怕我难当重任,然而我还是接了过来,“恭敬不如从命”,更何况是老友对我的信任!于是我鼓足勇气,为一个老实真诚的人写了如上老实真诚的文字,仅述自己的阅读心得,其见解之浅薄可想而知。是否算“序”?天知道!

章节摘录

  在现阶段,生存环境对人的挤压、改变,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实。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写出生活的这一面。但是对这一现实的反映,倘若失去理想之光的烛照,失去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沉湎于絮叨的生活琐事而不能自拔,那么艺术的生命力也便不会持久。从1991年以后,新写实小说走向了落潮,现实主义又出现平缓发展的阶段。  在此后的几年里,关注现实生活的作家,从新写实小说中汲取了教训。他们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面对社会,面对现实,力求给作品注入一股向上的精神力量。但是,精神力量的源流来自对生活的准确把握与理性判断,纷繁复杂而又快速变化的现实生活常常使作家失去明确的判断力。一方面,传统的、或者是已经更新过的价值观念,对生活起着支配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更新的观念又在不断出现,尤其是面对汹涌而来的经济大潮所形成的强大的冲击力,不可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于是,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建立起来。处在困惑与迷惘中的作家,迷失了批判的指向。九十年代前期的文学创作,依然没有摆脱尴尬无奈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  祁智的《一种尴尬》揭示的是处在历史与现实的夹缝中进退维谷的尴尬现象。历史与现实迥然不同。许多在历史上看来是正确的、可行的,在现实中则需要补充、修正,甚至是否定;许多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而且还有可能成为生活的主流。然而,历史与现实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昨天的现实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既要承认昨天的现实,即历史,又要痛苦地修正自己,以接受与昨天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的今天的现实。《一种尴尬》中的“我”——年已半百的马老师便在昨天与今天的交汇点上处在了尴尬的境地。“我”的父亲当年曾被日本鬼子逼着吃过牛屎,灾难与屈辱使他理所当然地仇恨日本人。“我”的儿子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向往的是日本先进的家用电器。当儿子结婚要挑选质量最好的“松下2185”时,“恨屋及物”的父亲坚决反对。祖孙两人各持己见,同时希望得到“我”的支持。“我”“被两辆加足马力对开的推土机推进了一个越来越狭窄的空间”。“我”既不愿意违背父亲的心意,又不忍心砸碎全家加班加点用汗水换来的新彩电,只有痛苦地对着装电视机的硬纸箱子发泄。父亲猝然去世,儿子新买的“松下2185”就搁置在父亲的骨灰盒旁边,“我”将陷入持久的尴尬。  毕四海的《苦楝树》描述的是女法官欧阳苹在十六年的时间里处理的一件“马拉松”离婚案。孟宪青与黄弯子夫妻感情早已破裂,婚姻名存实亡。从理论上讲,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欧阳苹完全可以当机立断,同意孟宪青的要求,判决离婚。从黄弯子方面来说,是第三者的介入,加速了她与孟感情的破裂。为了不使第三者如愿以偿,她坚持不同意离婚,而且她的背后还有“妇联”等组织做强大的后盾。从不同的角度看,孟宪青与黄弯子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然而对于法官欧阳苹,她只能在两种选择中做出唯一的而且必须是正确的选择。十六年的时间,欧阳苹被此案纠缠着,在选择的多种合理性与唯一正确性之间徘徊犹豫,举棋不定。“她几乎因此案而丢掉职位,几乎是无可奈何地想判又不敢判,想快刀斩乱麻又被乱麻缠身不能自拔,想主持正义又弄不清正义在哪里,想判出一个漂亮的案子来却把案子愈弄愈复杂。她很尴尬。从处境到心灵。”最后,她终于判了孟、黄的离婚,应该从尴尬的局面中解脱出来了,然而为离婚而耗尽了青春、熬干了精气的孟宪青又回到了他的斜屋子。他与黄弯子的“团圆”将会像沉重的枷锁,压在法官欧阳苹的脖子上。  ……

图书封面


 反思与追寻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