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瑟尔的城堡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阿克瑟尔的城堡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ISBN:9787534377495
作者:(美)埃德蒙·威尔逊
页数:23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威尔逊陆续发表在美国《新共和》杂志上的一组研究现代主义作家的论文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本但却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著作。在本书中,威尔逊研究了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发展,分析了该运动对20世纪六位著名作家——叶芝、瓦莱里、T.S.艾略特、普鲁斯特、乔伊斯、斯泰因的影响。本书被认为是研究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里程碑式的文学理论著作。

书籍目录

象征主义W.B.叶芝保罗·瓦莱里T.S.艾略特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格特鲁德·斯泰因阿克瑟尔与兰波附录一 Three Versions of a Passage from James Joyce’s New Novel附录二 关于达达主义的回忆录(特里斯坦·查拉)索引

编辑推荐

《阿克瑟尔的城堡》: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重读这部《阿克瑟尔的城堡》,我仍有种难以言喻的清新感觉,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视野与胸襟——讨论当代在世家,支持具有争议性的作品,探问文学想象本质等宏大问题,行文流丽而不拘小节,好用破折号与分号插句引述,将作家生平逸事与文学分析混而为一,以至作者自身喜好与性情的投入,随心安排章节的篇幅与重点,都呈现出此间文学批评里难得之痛快。——黄念欣

内容概要

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 1895-1972),20世纪美国著名评论家,曾任美国《名利场》和《新共和》杂志编辑、《纽约客》评论主笔。他的文学批评深受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对美国文学批评传统的确立以及欧美一些现代主义作家经典地位的确立影响甚大。其代表作还有《到芬兰车站》、《三重思想家》等。

图书封面


 阿克瑟尔的城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象征主义、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这三大文学流派在19-20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坛轮流坐庄。每个流派都涌现出一批顶级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欧洲人的必修课,也是我们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的基本课目。那么,如何在一本没有吓人页数的书里,将这几大流派有机的整合起来,让稍具欧洲现代文学知识的人厘清其中的脉络呢?这就是威尔逊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东西。但是,我对斯坦因的入选还是感到些微的意外,这个美国女人一直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始终把她的作品当作欧美现代文学的外传来读。其实海明威也不得意她的作品,只是因为海明威在巴黎落魄的时候,得过她赏饭吃,才不得不违心把她写入《一席流动的盛宴》。这部书出版于1930年代,那个年代距离今天太过遥远,可是西方的文史学家已经把文章写成这般水平,想想我们自己,国家和各个省市都有社会科学院,都有一批专门的所谓欧美文学研究专家,可是他们研究出什么成果了?就拿上海社科院的赵鑫珊来说,写德国,写俄国,那文章,那文风,那叫一个臭!每句话占一行,还都是彻底的文革文风,喊口号,什么“啊,俄罗斯美丽的秋天!啊,俄罗斯金黄色的原野!”看着头皮发麻。
  •     这些名字会因文学的兴盛而被后人铭记,不会仅仅到21世纪就被人们忘记.或许叶芝、T.S.艾略特、普鲁斯特、乔伊斯更加著名.瓦莱里、斯泰因,象城堡的另外半边,他们共同成为一个稳定的形态的6个来源.我觉得如果深究批评文学的几部大作,这本书是其中很特殊的一部.其实任何一个研究的对象都称得上一位大师.而这本书却可以把这些看似无关的、彼此之间几乎不曾交流过的人们放在一本书里。可以想象,这个城堡在未来不会再有。
  •     关于达达主义的回忆录① 特里斯坦·查拉1920年初我回到巴黎,因能再与友人见面而感到欣喜非常。我与阿拉贡(Aragon)、布勒东(Breton)、德尔美(Derm6e)、艾吕雅(Eluard)、雷伯蒙·德塞涅(Ribemont—Dessaignes)、毕卡比亚(Picabia)、比莱特(P6ret)、苏波(Soupauh)、希格(Rigaut)、马格莱特·布菲(MargueriteBuffet)及其他人一同参加示威,激起了巴黎群众的强烈不满。达达主义于1月23日在巴黎面世,由一群达达主义评论家,《文学》(Litt舀rature)杂志的同人办了一场午间表演会。路易·阿拉贡是个修长而带女性美的年轻男子;布勒东的行为则带有宗教分离主义的烙印;雷伯蒙·德塞涅简洁的外表下隐藏着内心对人性的火热指控;菲利普·苏波柔和的表情与怪异的形象同时出现。他们都在会上朗读自己的作品。毕卡比亚在经历无数影响之后——尤其是受到马塞尔·杜尚(MarcelDuchamp)清晰而强力的思想影响之后——展出数幅作品,其中一幅是以粉笔在黑板上完成的,却在台上把它擦掉;换——①本文的部分翻译曾载于《名利场》(VanityFair)杂志,我必须感谢他们答应转载。——原注214言之,那幅画只存在了两个小时。至于我的达达主义作品,则是我在一个电钟不断闹响期间朗读一篇报纸文章,自然没有人听到我在读什么。大家对这种艺术大喝倒彩,激愤地大叫:“够了!够了!”本来这个行为有一个未来主义的解释,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站在舞台上,我的视线、表情、行动,应该已经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我说了什么这并不重要。在香榭丽舍大道的广场上,数以千计的群众来自不同的阶层,激烈地抗争和示威,他们的喜乐与不满被不期然的叫喊和大笑声打断,令这些骚动的意向不明,却又形成混杂和美丽的衬托,伴着六个人一起宣读的宣言。报章上说听众中的一位长者表现过激,还有人喷射反光粉末,又有一位孕妇被抬走。有些报章又报道查理·卓别林会为达达主义举行一场演讲。尽管我们否认了这个传闻,其中一个记者还是终Lt紧盯着我。他以为查理又有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要给大家来个出其不意。我好像记得毕卡比亚在示威开始时即离场而去,足足五个小时都找不到他。整个集会以“发卡氏国王”布维松(Buisson)的一篇讲词作结。布维松有一份古怪的职业:他每天在玛德连大道上为人占1-未来,夜里则在地铁站外兜售报纸。几日之后,这个组织在一所教堂改成的戏院——坐落于霍布尔会所(ClubduFaubourg)的范围内——里进行了达达主义的解释大会,观众中包括三干多个工人与知识分子。我们四人——德塞涅、阿拉贡、布勒东和我走到台上;李奥·普尔德(L60Pold爸s)任主席。这个场合里的观众比较认真:他们起码会听我们说些什么。他们以刺耳的叫声发表不满。那个穿着苏格拉底装束在巴黎到处晃荡的哲学家雷蒙·邓肯(RaymondDuncan)与所有他的支持者一同出席。他还替我们辩护,叫群众安静下来。然后就开始了一场辩论。所有最好的社会主义演说家各据一方,分别支持或反对我们。我们回应了攻击,然后群众就齐声起哄。阿拉贡为那个富有纪念意义的下午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新写作》(LesEcritsNouveaux)上。215一个星期后,有关达达主义的辩论在民众大学(Universit6Popu—laire)展开。艾吕雅、法兰奇尔(Fraenkel)、德尔美、布勒东、德塞涅、苏波与我一同全力支持这满载不同政治热情的集会。所有主席的宣言都在达达主义杂志《文学》上刊登——大家都知道达达主义运动一共有三百九十一个主席,而每个成员都可以成为主席,毫无困难。于是“391”成为我们创办的评论杂志的名称,后来扩展成一份世界知名的期刊。人们最后却对这本刊物敬而远之,因为刊物把事物的本相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雕饰。多少评论人因此为往日愚不可及的言行而懊悔不已!一些伪善的立体主义者以关心现代艺术为名传出有关立体主义与达达主义不和的谣言,最后导致两方彻底的分裂——这事件反而为原本濒临分裂的十九位达达主义者带来一股新的凝聚力。被我们称为黑暗中新金属的发明者的艾吕雅,出版了一本名为“谚语”(Proverbe)的评论刊物,它由一群达达主义者协办,又自成一格。那完全是矛盾的逻辑和语言。苏波这样形容《谚语》的合作者:路易·阿拉贡,玻璃注射管。亚普,清洁的皱折。安德烈·布勒东,风暴中的一杯水。保罗·艾吕雅,星星的护士。法兰奇尔,大地的毒蛇。本雅明·比莱特,柠檬柑橘。雷伯蒙-德塞涅,蒸汽人。雅克·希格,穿洞的碟子。菲利普·苏波,音乐尿壶。特里斯坦·查拉,长着珍珠头的人。216达达主义的传单与书籍向巴黎以至全世界传播焦虑与不安。5月在奥胡剧院(Th69tredel'Oeuvre)的示范由甚具气魄的路尼一坡(Lugne—Poe)主持发起,表现出达达主义的生命力的极致。一千二百人因座位不足而被迫离去。每个座位上坐三个人,空气异常闷热。一些热心的观众带来了乐器,用来干扰我们。反对者则从包厢中把反达达主义的传单《不》(Non)飞掷下来,传单里称我们为疯子。现场的混乱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苏波说:“你们都是笨蛋!活该是达达主义运动的主席!”布勒东在一片黑暗之中以他轰雷般的声音向观众毫不温柔地宣读了他的宣言。然后德塞涅补偿性地读了一篇舒缓的宣言。艾吕雅则举了一些“例子”。我也提供一个:布幔升起,两个人各据舞台一方,其中一人手上拿着一封信,二人之后在台中央聚首,引出以下的对话:“邮局就在对面。”“你想这对我有何用处?”“抱歉,我见你手执信件,我以为……”“这里的问题不在于估量,而在于认知。”之后二人各走各路,然后落幕。这样的例子有六个,之间大有差别,混合了人性、白痴、出乎意料与粗暴的对比。在我的表演中,一边开着可怕的警报器,一边向观众描述达达主义的宗旨,令他们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其中最激发观众情绪的是“达达反对生活高消费”,以及“达达是未经污染的微生物”。我们又制作了三出由苏波、布勒东与德塞涅创作的短剧,以及我在1916年写成的《安替比林先生的第一次天堂之旅》(LaPremiereAventureCglestedeMAntipyrine)。这个剧本可算是一场文字的拳击赛。那些角色都藏在布袋与衣箱里面,一动不动地背诵台词,很容易想象那效果——暗绿的灯光与兴奋的群众。整出戏剧的台词一句也听不到。汉娜·洛千(Mlle.Hania217Routchine)小姐在戏剧结束时还唱了一首杜柏(Duparc)的伤感歌曲。有些观众觉得这亵渎了艺术,有些观众则觉得全剧太过简陋——那不过是对比——无论如何都无关紧要;总之他们忍不住破口大骂。洛千小姐的表演在综艺表演界(Vaudeville)中一直大获好评,她明显不大理解整个演出的用意,经过跟观众的几番争吵后,她拒绝完成演唱。我们花了整整两个小时也未能平复她的情绪,因为她实在哭得太厉害了。我们在加福厅(SalleGaveau)进行的达达艺术节的演出同样酿成不少的麻烦。这恐怕是历史上观众首次向表演者不只投掷鸡蛋、沙拉或各种廉价食物,还投掷牛排的演出!那真是非常成功。观众也变得非常达达主义。我们早已说过,真正的达达主义者是反达达主义的。苏波装成魔术师。当他叫出教宗、克列孟梭(Clemenceau)与弗克(Foch)的名字的时候,许多孩子的气球从巨大的箱子中浮出来,往天花板上升去。保罗·索地(PaulSouday)在《时代》杂志上声称,从远处看去,被召唤的人的面容真的出现在气球上。观众的情绪十分高涨,气氛热烈,致使其他的一些意念只须加以暗示,就仿佛已经实现。德塞涅跳了一支不动的舞,布菲小姐演绎了一些达达主义音乐。《喜剧报》(Comoedia)在我演出的那一节中闪了一下镁光灯,我看到满场的观众挥动着手臂,张着嘴巴大叫。所有巴黎的名流都在场。哈肖特女士在报章上写了篇文章,邀请一些军人用手枪来射杀我们。不过这并不妨碍她一年以后又踏上舞台为我们辩护。她不再把我们看成是危害法国精神的人。他们在加福厅没有射杀我们,但所有记者都打算在报刊上这样做。专栏里都说没有人再谈达达主义了——让·保兰有这样的看法:如你要说达达你就必须说达达。如你不说达达你也必须说达达。218至于其他的达达主义评论,例如《嘉年华》(Cannibale)就写得十分成功:它形成了一种反文学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下一代而言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未来一代人丰富充盈的生命力会让他们在运动中占据一个席位,他们会忘记曾经有过的僵化的成规、麻醉人的理念,以及一个只有懒惰而其他则一无是处的传统。继法国以后,另一个被这种热情全面攻陷的国家是德国。早在1918年,聪明又有活力的诗人豪申博(Huelsenbeck)已协助在苏黎世建立达达主义,并以圣徒的热情将达达主义的真理带进德国。他在那里找到热心的朋友:乔治·歌路士(GeorgeGrosz)居于美国,经常在画中表现美国大城市的纷乱生活;哈特菲尔特(W.Heartfield)是个敏感的诗人;拉奥·豪斯曼(RaoulHausmann)则只对生命有兴趣。长久以来他们也认为德皇要为发动战争负责,而他们与莱比尼克(Liebknecht)、尼古拉(Nicolai)教授以及和平主义者的关系也是众所周知的。他们主办的许多展出活动会产生很大影响,他们也可以大胆宣称自己促成了德国的革命。他们有自己的报纸、出版社与达达会社,很快就启发了许多天才——例如作曲家梅林(W.Mehring),画家赫奇小姐(Mile.H.Ho—ech),以及哲学家戴蒙特(Daimonides),等等。他们组织国际博览会以及游历德国各主要城市的考察团。这些行程在最后总带来很不愉快的后果:如果不是警方的介入,恐怕有些达达主义者会被观众杀死。在汉诺威,群众拿走了他们的行李,使他们不得不尽快离开那个地方。在特莱斯顿,他们的钱箱被没收。一个与达达主义者毫无瓜葛的歌剧歌手尝试着叫观众静下来,竞被愤怒的群众打伤。在布拉格,这一连串的麻烦甚至让捷克政府下令驱逐所有达达主义者,并且在捷克境内禁止一切与达达主义有关的活动。我还未说到巴特(Baader),他是达达宗教的领袖。他曾经见过219异象:耶稣基督曾经在他面前出现过几次。他样样皆能,在政治上也十分活跃。他在魏玛的国会上大声疾呼,指责德国所谓的改革全部源于歌德与席勒等的反动思想。巴特自称为世界的总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曾经两次被误关到精神病院里去。他不算特别有趣,但肯定非常亲切。在妻子过世的时候,他向丧礼上的三千名宾客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悼文,认为死亡是一件非常达达主义的事情。他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然而他也非常爱自己的太太。同日他把胡子剃掉,那本来标志着他是个真正的使徒。豪申博现在是但泽(Danzig)医生与记者。他热爱美国,在三部书中对美国赞不绝口:《征服者达达》(DadatheConqueror)、《前进达达!》(ForwardDada!),以及《德国必须离开》(GermanyMustGo)。柏林的最后一次达达主义展览会亦带来不愉快的结局:主战的大臣强力谴责展览会的主办者“以丑化和偏见的主题”侮辱德军。许多为达达主义辩护的文章都成了恶毒和反讽的经典。另一个达达主义组织“DadaW.3”则位于科隆(Cologne),马克斯·恩斯特(MaxErnst)是画家与诗人,他曾经为达达主义带来许多新的发现。他的绘画与电影和摄影有密切的关系——既新鲜又直接反映思想,与先行者的考察迥然不同。他的才智是精细而出众的;他又是个热烈的登山爱好者。我们称他为滚筒上的神秘发明者。巴谢特(Baargeld)是个年轻的百万富翁,他在转投达达主义之前是个布尔什维克。他的兴趣是方法学。他从小就喜欢读司汤达的著作,他父亲也非常敬仰司汤达。“达达主义者罗沙·本奈尔(RosaBonheur)”画了许多很有趣的画。乔布·侯布力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奉献给达达主义。他们的报刊叫做D/eSchammade。在科隆市他们取得两项非常重要的成绩:可以在公厕里举行展览,费用全免;另外科隆市也愿意为他们出版一册有关达达主义的油印照片集,由恩斯特负责。恩斯特与亚普(Arp)——稍后会再作介绍——组成了一问制作“发他格格”(Fatagaga)照片的公司。这些抱持异见的达达主义者以“愚220昧”(Stupid)作为自己组织的名称。雪维特(K.Schwitters)不是一个彻底的达达主义者。他住在汉诺威——看来拥有颇富原创性的思维。汉诺威的斯塔文(Stegemann)出版社最后卖出超过四十万册的达达主义的小册子。达达主义在英国虽无用武之地,却也相当出名。宾容(M.A.Bi.nnyon)曾公开主持过一次关于达达主义的演讲,费林特(F.S.Flint)则写过一本关于我们的小书。在俄罗斯,达达主义者自称为“4l0’’——尼维奇(Zdanevitch)、古托仲尼(Krutchony)及特仁提夫(Terentiev)。他们抽象而多产,上面所说的第一位是特菲利斯(Tiflis)大学的达达主义者教授。在荷兰,达达主义有许多热情的支持者:莱顿的邦色特(J.K.Bonset)及凡杜士堡(Th.vanDoesburg)都会在即将出版的书里为达达主义辩护。他们以好几种语言发表的评论叫做“美加奴”(Mdcano)。雪特伦(P.Citroen)与布卢菲特(Bloomfield)也把阿姆斯特丹作为基地。达达主义在西班牙很受注目。倡导者包括雅克·爱德华(Jac—quesEdwards)、顾力摩·德托利(GuillermodeTorre)、拉素·狄·拉维格(LassodelaVega)及卡申奴-狄亚申(Cansinod’Assens)。达达主义在罗马的伊科拉子爵(BaronJ.Evola)手中是哲学性质的、杰出的,也是充满挑剔与怀疑精神的。在米兰与万图亚有环绕着《蓝评论》(BlueReview)的卡塔雷利(Cantarelli)、菲奥士(Fiozzi)与巴奇(Bacchi),他们表现出果断与尖锐的特质。这些年轻人对马利尼特(Marinetti)的单向意念感到十分厌倦,因此渐渐远离了未来主义和其他艺术程式。亚普仍然住在瑞士的苏黎世:他是阿尔塞西人(Alsatian),母亲是法国人。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为我的两本诗集画插图。他是我遇到过的最富同情心的人之一。他的鞋子是在阿索那(Aseona)特别订制的。它们看来像是为河马的脚订制的,在皮革上有好看的221装饰。他所讲的故事都有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快乐。他所做的浮雕表现出想象中的植物,而他的绘画则展示了刺绣、雨,以及海生昆虫的睡眠与水晶手指等。图贝小姐(Mile.Teuber)曾为达达主义者做过一些木偶剧场的牵线木偶,用它们来代表达达主义者与精神分析学家如荣格医生之类。画家奥古斯都·纪亚歌米提(AugustoGiacomet—ti)已经太老了,无法成为真正的达达主义者。他宣称达达是他人生中唯一的生趣。达达世界知名。我曾经在一次旅行中观察过,发现达达主义不只在瑞士风行,更风行于米兰、威尼斯、贝尔格莱德、凡高维希(Vincovtch)、布加勒斯特(Bucharest)、雅西(Jassy)、君士坦丁堡、雅典、默西拿(Messina)、那不勒斯与罗马。在雅典的卫城,一个神学教授挥着拳头告诉我,神一定会为他报仇,惩治这些达达主义者与所有新潮的想法。我知道他所言不虚:结果我染上了伤风,足足被折腾了三个星期。在君士坦丁堡,我与一位曾经在巴黎同住过的希腊医生聊天,他完全不知道我是谁。他跟我说他认识特里斯坦·查拉,并且跟他很熟。我极力在惊讶中保持冷静,问他特里斯坦是怎样的。他说:“他很高大、金发。”我无法止住笑声,因为事实上我长得又小又黑。222达达主义这个运动起初名为达达,是1916年在苏黎世由一些常去伏尔泰酒店的年轻人提出来的,后来只有查拉、阿尔普、巴尔、塞尔内、于埃森贝克、扬科等几个人留下了名字。这个无政府和煽动性社团的倡议者与头头是特里斯唐·查拉(TristanTzara,1896—1963)。查拉后来说:“当时的问题是要证实,诗无论从那方面看,甚至是从反传统诗方面看,都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力量,写作只是表达这种力量的偶然用上的工具,并非必要不可;这种自发性的表达,由于缺乏适当的词汇,我们就称它是达达主义。”事实上,达达的目标更远,当人道主义的文化在战争中表明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时,就应当破坏它的主要结构,即思想和语言的结构,来加速消灭这种文化。他们就用一个小孩或一个迟钝的老人发出的结结巴巴或不清晰的语音“达达”来命名。达达主义的诗歌、文学、哲学的目标,后来与某一政治目标结合起来了。达达主义在1919年和他的创始人一起到了巴黎,就和超现实主义(见该条)合作并合为—体。达达主义成了超现实主义的激素或先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超现实主义的思想基础。暴力的示威游行,特别是1921年6月10日查拉的剧本《煤气心》(C慢u,agaz)和1923年7月6日他的另一剧本《胡子心》(C儡urabarbe)的演出,标志着他们的共同行动。虽说是共同行动,但并非没有争论,甚至内部也有吵架,尤其是在查拉和布勒东之间。达达主义没有信徒,但是后来字母派(见该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夸张的方法曾重新提出了达达主义的要求和做法。达达主义在思想史上仍然是留有印迹的,它就象一次危机的高潮那样,危机促使人们重新修改价值标准,并且迫使艺术寻找新的道路,但是这一流派本身并没有产生出象样的作品。达达主义的各种宣言曾于1924年汇编成集出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89a61b0101000p.html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太棒了!评论的方式自有一套,自己写书评的时候可以拿来参考
  •     好书。有远见。但我觉得美国文学的标签是极不合适的。
  •     《阿克瑟尔的城堡》久负盛名,是作者早年为《新共和》杂志撰写的一系列文学批评文章的结集。
    这本书很薄,很薄,没有吓人的页数,不是高头讲章,但她却将象征主义、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这三大文学流派有机地整合起来,厘清了这些在19-20世纪初期欧洲文坛轮流坐庄的三大流派。
    虽然《阿克瑟尔的城堡》是一本文学评论集,可威尔逊本人却并不喜欢社会给予他的评论家身份,他一贯坚持并自诩的是作为文学记者的身份,而也正是“文学记者”这一身份使得他的批评视角和行文方式不同于学院派的沉闷和长篇宏论,而不见批评主体的识见和性情。
    在本书中威尔逊以其文学记者的敏锐和他简洁流丽而又优美的笔触对叶芝、瓦莱里、艾略特、普鲁斯特、乔伊斯和斯泰因做出了他自己准确的判断和深刻的诠释。
  •     对于好的文章我都会想读出来.这本读的前半段是我一句一句读着看完的,到后来嗓子实在受不了了,也就只能做罢.
    翻译和作者都很给力.
    不做评价了,觉得像这总书,浅浅的看一遍是不够的,应该反复看.而且书中介绍的文学作品我大都没读过,也就没有评价的资格了.但以后还是要把书中的文学作品都先读过之后,再重头温故一下这本书.
  •     好书,但是这一系列译作,读起来蛮累的,不是中国式的,总分总,第一第二第三无比清晰,还要扣帽子,概括标题的论文写作方式,比较散。但确实是好书
  •     搞活动买的,参考了豆瓣的评分。挺好的一本书
  •     关于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还能看看。其他的。。。
  •     阿克瑟尔追求完美,甚至说服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起自杀,从而让完美永久停留。这本书让读者可以了解这些文学对人生的思考。
  •     代表了一代文学记者之宗埃德蒙德在文学前沿的发见和倾向。情怀与事理、文采三才皆备。可窥见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作为现代主义时代横亘的跨世纪中之面貌。
  •     1931年出版的“当代文学”评论。论普鲁斯特的一章真棒啊,我虽然没读过《追忆似水年华》,都很受触动。
  •     我有私人藏书转让,联系QQ:1554948415
  •     书的质量不错,字体大小适中,虽说还只看了几页,但个人觉得还比较专业吧
  •     于野草,4折
  •     喜欢凤凰出版传媒的这套书系。
  •     这套丛书是文学理论的杰出著作,值得一看
  •     看得让人手舞足蹈,批评就需要是这样的!
  •     特别棒,非常好
  •     老公最先给买了李欧梵编的这个系列的一本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在学而优书店。呼呼,发现还是纸质的比之前下载的电子版好看,这个修订本也比原来的老版本也更详实。更喜欢的是书系的装帧设计。同时还比较喜欢这本《阿克瑟尔的城堡》之前好像见过几个翻译家在01年不间断地把它翻译出来,嘿嘿能直接看到原著才是对过瘾的,大家努力才是。哈哈~喜欢这一套书的另一个原因是比“学而优”书店便宜好多好多类省钱才是硬道理啊~
  •     材料翔实,论述角度独到,语言能切中要害,要言不烦地论述了象征主义及对六位现代主义作家的影响,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个人爱好和丰厚学养。
  •     平价品,印制不错,值得一看
  •     还没有看呢,买来扩充知识面的
  •     “他相信,但又不信:相信之不可能,就是他最不愿意相信的事实,但事实就是如此,连同世界上种种不可能的事,教人悲伤,无以名状。”
  •     研究现代主义作家特别是现代主义诗人,此书不可不读。
  •     古典主义(物理数学)-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生物学)-象征主义,机械自然观与社会人类观的反复对抗与彼此修正。“对于既没有兴趣科学地研究当代社会,又不愿意尝试去改革它甚或只是讽刺它的作家来说,阿克瑟尔与兰波是两种路向:前者是在孤独与隔绝中放纵私人疯狂想象;后者是遁逃,到前现代国度寻找原始文明,本书所选象征主义诸作家大都选择第一条。本书中,威尔逊试图通过引介欧洲文学打开狭隘的美国文学视野(DWEM),但他始终认为,文学批评是“观察人类意念与想象如何被环境模塑的一种历史”,此后的信中他表达出对书中作家的复杂情感:”我相信,任何以麻醉意志为目的的文学运动终究会阻止文学变成行动,会成为文学最严重的弱点,而现在是时候向这个运动反击了。”在此意义上,他的下部作品《到芬兰车站》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向便可得到理解。
  •     对文学常识不多的人,读起比较费神
  •     一本很少的书的!
  •     叶芝这么神棍也是醉了。作为一个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理科生,边看边想举起火把烧烧烧好嘛!
  •     虽然发现晚了
  •     完全是凑数
  •     卖这么便宜,又是本好书.印刷很好
  •     这个可以有~~理论比较实在
  •     令人兴奋已极之作。。。。。
  •     “这是一种错误的对立,我们期待的是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为丰富、幽微、完整、复杂的生活面貌和宇宙图景。”
  •     正文还没有读,但是译者作的序里把beat generation 和 lost generation弄混了。 作者功力深厚,可惜的是提到的作家的好多作品还没有读过。
  •     140725陪兜兜做作业,又大概读了一遍,还是好,但似乎没有阅读的快感,不知是不是因为天气太热了。
  •     翻了叶芝那章,写得也太low了
  •     对象征主义的优势和弱点,威尔逊都看得很清楚。这本书也有助于中国读者反思1930年代的新诗写作。
  •     哑哑与亚亚
  •     我差点忘记我还买过这本书
    话说是在当当搞特价时候买的。。
    书还没看 也没翻
    总有机会看的 我想应该也会不错
    哈哈
    书评的话看完再写吧
  •     有时间看看这样的书比乱七八糟的所谓畅销书不知道还多少
  •     象征主义关于叶芝艾略特等人的评论
  •     不知道如何就买了.其实更想买陈平原的<中国叙事模式的转变>或者是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读了叶芝的一章,觉得并没吃亏。关于诗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一个角度去切入,也许我注定当不成诗人,也许当个解读的人也不是件坏事。
  •     第一次看到以象征主义视角阐释的乔伊斯与普鲁斯特,也第一次读到瓦莱里与法朗士之间的恩恩怨怨,对叶芝与艾略特散文的批评……在这个连作家身份都已经难以解释的时代,威尔逊却无愧于“文学记者”的称号。
  •     朴素的装帧感觉很适合这类思考的书。排版看起来也还舒服。没有细读,随便翻了翻,感觉不错。等我觉得自己变得不会思考时,就来读这种书。
  •     凤凰这一系列的书都不错的
  •     威尔逊这部文学理论作品,不是读一遍就能理解的。虽然有理论,但是并不让人感到艰涩,有种酣畅淋漓之感。
  •     喜欢,好看,质量好
  •     文学批评还能比这本书写得更好吗?
  •     “永远追求所见而失去所得”,这也可以作为对现代性求新求异的概括。讨论名为象征主义,实为现代主义,威尔逊指出现代主义者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阿克瑟尔式的弃绝凡俗,深入一已私人想象的世界,如叶芝、艾略特、普鲁斯特,一条是兰波式的,向后倒退以寻找还未被工业文明所污染的原始天空或是童年回忆,如纪德、劳伦斯、狄兰.托马斯,其实这二者也并无本质区别——20世纪的超级造梦者,他们在最狂野的想象中“耗尽了未来”,再没有什么梦境值得去实现了。
  •     英美文学批评的方式是实在而又实在的。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对比和评析,几乎没有无根据的断言。
  •     喜欢数的封面的感觉,不知道内容会不会喜欢
  •     里程碑式的文学理论著作
  •     不自觉的政治家人格与自觉的文学家人格的成功勾搭。回头看,所说的都没有超越自己时代的东西,让我想到:如果自我定义成Marxist了,是不是自己的文字就真的被社会决定了?
  •     这本书虽然不属于畅销书的范畴,但是分析研究很有见地,值得学习。
  •     6年之后重读,舒服
  •     物超所值啊。
  •     这套丛书,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到乔治·史丹利的《语言与沉默》再到苏珊·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一路读来,好像是新批评的一次检阅。《阿克瑟尔的城堡》在这套从书中,有他独特的位置:对几位具有相似特质的作家进行的象征主义概括。当然,如果单看书名,很难猜测得到本书是对象征主义运动的一次总结,因而,我很纳闷威尔逊为什么在副标题上没有用“象征主义”加以标明,而用了“1870年至1930年的想象文学研究”这个副标题,尽管这种断代史的标注为读者界定了可兹探寻的范围,但是试问有哪一种文学不是“想象性”的?对于阿克瑟尔(Axel)而言,梦想不是拿来实现的,而是拿来祭奠的,或者说,是拿来毁身成道的牺牲。阿克瑟尔可以守护那座传说中的宝库,但是却无法接受和莎拉一起共享为现实所昭示的梦想。因而,在极度的欢乐中,在三亿五千万塔勒前面饮鸩而亡。阿克瑟尔不是哈姆雷特,也不是维特,他身上既缺乏重整乾坤的担待,也没有耽于情爱的世界末式忧郁。与其说他是一个造梦者,不如说他是理想主义的祭奠者。威尔逊用了维里耶的《阿克瑟尔的城堡》这部喜剧作为自己的书名,是不是在界定他心目中的象征主义者正是像阿克瑟尔这样的人呢?——脱离生活、试梦想为生命的知识分子。
  •     这个名字如果在英语来看,是很简明的.但是音译却使它变得文绉绉的.书中对于文学大师的评论,不乏精彩的篇章,值得一读再读.另外,中国如果有这样的60年,文化圈应该不会困惑于现代化的挑战.
  •     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正版
  •     第一章是对象征主义不错的介绍。读了普鲁斯特部分,倒不禁有类似lewis的感受:文艺评论告诉我们的,只是我们已经知道了的。
  •     不懂象征主义,只是来看看普鲁斯特的
  •     自我感觉有些艰涩难啃
  •     还没有仔细看内容,看过评论后买的,拿到手翻翻很有感觉,有看的欲望。
  •     同事一看很喜欢,送同事了
  •     不错 促销时买的
  •     书是好书,但是这个系列的书纸张质量有待提高。
  •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开始逼着有的人走上阿克瑟尔的道路……
  •     文学研究的理路从宏大叙事转为个案分析研究。本书展现的就是这样的过程
  •     李欧梵主编的。规范,有索引。虽然是四五十年前的作品,仍很有影响力。
  •     内容很深奥 不过这才能提高自己
  •     对这个题目比较有兴趣
  •     后续已出。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768133/
  •     作为评论家实在是反应迅速,目光敏锐,不随波逐流。生平加作品式评论,分析细致明晰,风格看似朴实,然而其中褒贬都十分有理有趣。批评瓦莱里故作高深和当上法兰西院士没风度的演讲哈哈哈
  •     哈哈哈哈哈哈
  •     果断收
  •     阿克瑟尔的城堡,一本看书名就想拥有的书。拭目以待。
  •     对“当代”文学能有这样敏锐的眼光,批评又写得那么流畅透彻,回头看看目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我真想不到有谁能做到…
  •     看了好几遍.
  •     不错,经典!
  •     文学记者的水平看来明显是比国内现代的书籍更有价值,写的分析的,让我心花怒放。从机械到进化,从自然写实到人的内心的声音,回到自己,回到人,世界本身很复杂,就像物理还不能解释爱情的吸引力的时候,我们什么时候会有统一理论的那一天。越读越喜欢
  •     看叶芝、艾略特、瓦莱里、乔伊斯尚在世时,一个名副其实的评论家对他们的敏锐感知和直白吐槽是件很爽的事,像掠过水面的光。如此轻松又接地气的文论真是美好啊><
  •     简直脑洞大开
  •     棒极了。
  •     阿克瑟尔与兰波代表着战后那些既没有兴趣科学地研究社会,又不原意尝试改革或只是讽刺时代的作家的两条路径——前者返身内心,狂想度日,以幻想的世界取代了真实世界,后者则干脆弃绝欧洲大陆,深入原始土地隐居。威尔逊在书中评价的六人无疑属于前者:多少在象征主义传统下创作的作家。使我倾心的倒不是他对作家们的批评(这是一个太过于普遍性的文学议题,专业批评家之外,作家亲自操刀进行批评早不鲜见),也不是他屡次对象征主义这一统领全书的概念的定义阐释,更多的是批评话语中时不时惊现的灵化妙谛与诗性隐喻,犹如当头棒喝,人瞬间就坠入意象密集的象征空间。小书亦庄亦谐,是艰涩枯燥的文学读本外享受式的补充,附录二《达达主义的回忆录》欢乐极了——当然,威尔逊本人对达达主义极尽轻蔑之能事。
  •     寫得像故事,讀得很輕鬆,內文詩歌的翻譯稍弱
  •     一个精英的团体,距离我们很远,但能带来很多思考。
  •     此套丛书中每一本都是好书!
  •     上学期学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时参考过。序言,第一章《象征主义》很有启发。“象征主义可以被定义为利用刻意钻研手段传递个人独特感受的尝试,而这手段就是由多重混杂的隐喻所表达的概念的复杂联想。”“我们这一代的文学史……也可以说是由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抗争与融合所形成的。”
  •     Wilson有温和(都不像批评了)的叙述、开放的文学观,纵然看去是老梗和name-drop,也断续闲翻一年余。回看最多的还是W.B.Yeats一章:澄明中不辨舞者与舞,世界从玄幻到清晰再到隐秘,似有书中他人所未企及的视野。
  •     这本书是西方现代批评经典之一,内容真的很好,没有学究般的说教,在图书馆和其他网站找了好久都没看到,在当当网上竟然三折出售,真是太好了,买来认真阅读就真的很爱。翻译水平也很好的,本书中讲解了乔伊斯,普鲁斯特,,艾略特,兰波等等作家的创作故事,告诉我们如何读懂他们的天才大作,特别是本书中的关于乔伊斯的研究很有章法,仔细研究很受启蒙,有些好书没有这些评论家的慧眼指导真的很难看出味道的,在以前看《尤利西斯》比天书还难,这回算是入门了
  •     挺不错的,看到封皮就喜欢上了,买回来,有机会买全套一个系列的都看看
  •     买的是这个系列的书,还没有看,就不做评价了。
  •     又看一遍,力作。
  •     高中时看
  •     太专业了,文章中说的很多书,我都没有看过。
    导致看此书的时候,得到处找背景资料。

    推荐大家非专业研究的,不要费这劲买这书给自己罪受了。
  •     文学批评,初步接触。感觉象征主义是继浪漫主义而来的,强调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它希望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将个人瞬间产生的、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出来,只能用象征符号来表现。因此,可以理解为象征主义就是对事物的模仿。
  •     对我来说本文开头译者讲的细读文本以补新批评的不足,以及关于西方师承流派的八卦,对我来说比正文更有意思。
  •     还未细看,质量还行
  •     并不是现在才有这么多人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
  •     这本书对外国文学不了解的最好不要买,很多提过的外国作品看都没看过。
  •     最后一节说兰波,忆起不久前学校里有外面书店来书展,在那儿翻书时听到一个男生对另一个男生说:"他在论文里这样写道,'马拉美,破折号,就像魏尔伦和其他小诗人一样,破折号,嫉妒兰波的才华。"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