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书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无间书道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802259485
作者:启航
页数:264页

作者简介

◎《读家秘籍》续写……
解玺璋 李潘 傅淳 黄平 丁南 倾情推荐
互联网首个华语视频读书节目《无间书道》,开播两年,独树一帜
读书人启航,一个人从网络视频读书节目做起,用了近两年时间,成为一名同时跨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五大媒体的图书推广人,并将自己在网络视频读书节目“夏邦说书”的内容集结成“特色书评集”《读家秘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无间书道》继续《读家秘籍》的成功传统,将高雅化通俗,将深奥变故事”,满足大众猎奇心理,供给大众丰富的谈资。

书籍目录

历史  吃饭的历史  历史有多长  比“艳照门”影响还大  福尔摩斯解密秦始皇  讲述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学生作文里的60年  同性恋者的功劳  口述十年中国史  我的将军我的军传记  “丁丁”是怎么诞生的  真正喜欢这本书  神话的背后  最该追随的偶像散文  村上春树的“回忆录”  动物园园长发言  马未都的人生感悟  制造恐怖的人  胡同儿语言加古典语文小说  特工老伍的巨型武器  王金龙的砖头  久违的古典爱情  当所有人失明  替天行道的外国大夫  答郭德纲定场诗  奇怪的故事  推翻上帝视角  共产主义实现了!  与《围城》同样下场  活在想象中的动物  军人的荣誉  孤独的人是幽默的  像陈佩斯一样社科  穿衣服的学问  骗子的行骗宝典?  《王凤仪讲人生》  不一样的成功奥秘  难以抵达的真相  关于如何赚钱的对话  学佛与跳脱衣舞其他  初恋梁羽生  一粒盛下世界的沙  杨利伟吃什么  不让马未都  那些美丽的书店  真不容易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推荐回味后记

编辑推荐

  《读家秘籍》续写……解玺璋,李潘,傅淳,黄平,丁南倾情推荐,互联网首个华语视频读书节日《无间书道》,开播两年,独树一帜。  一粒盛下世界的沙……

前言

  启航君是个爱书之人,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知道他对很多书有极精彩的见解。最近他有一部书要出版,也是谈书的,取名《无间书道》,显然是戏用了电影《无间道》的片名。不过,细想起来,也不能说完全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人们常用“浩如烟海”一词形容书的品种之多。如今,每年出版的新书就有二十余万种,要从这么多的书中找到有价值、品质、趣味,且适合自己的一本书,真不太容易。很多时候,我们也只能望书兴叹,做无可奈何状。启航君却有一种知难而进的勇气,他把自己想象为打入“书”的内部的“卧底”,为广大的读书人去搜寻那些值得一读的书,把它们挑拣出来,推介给大家。这不同于根据经典书目给学生开一张必读书的书单,经典书目是确定的、社会有共识的、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淘汰的;而他所面对的,却是未知的、不确定的,不经一番披沙拣金的辛苦,是很难有所收获的。至少他要翻看很多无聊的书、无趣的书,忍受它们的折磨,才能从大量良莠不齐的出版物中剔除其糟粕,发现其精华,其繁难的程度恐怕只有亲历者才能体味。  诸位可能已经猜到了,《无间书道》正是启航君所作新书推介文章的选编,他经营此道既久,此类文章作得也很多,这里所选当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出其用心是多么地平实和朴素,他的文章看上去和我们平日所谓书评很不一样,他似乎更注重介绍书的内容,很少直接下一断语,说一本书是好是坏;也不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而是老老实实地介绍书中的内容,这样,他总能发现一本书中有趣的地方,经过一番“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的工夫,使其显现出来。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内容概要

启航  原名岂航,笔名岂珩、夏邦。开过唱片公司,建过音乐网站,做过自由撰稿人,曾任电视摄像、导演,电视读书节目策划。作品有志怪小说集《魔石》。书话集《读家秘籍》。歌曲专辑《家乡》《未来的光明》。曾为先锋话剧《切•格瓦拉》作曲。目前为:中国书店出版社副社长,《数字商业时代》杂志书评专栏撰稿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读书俱乐部”嘉宾主持,《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榜评人,SOHU读书频道视频读书节目“无间书道”策划人,广西电视台《读书时分》嘉宾主持。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启航有着把任何主题、任何类型的书读出趣味来的犀利本事,就像他天天吃罕油少盐的素,也照样吃得红光满面、兴味盎然。  ——李潘 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制作人、主持人  读书人启航不仅擅“说”书,更擅“解”书,其独特的读书视角如庖丁解牛,道出书中精髓。  ——傅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主持人  启航这本书,非学术书评,少见地轻松自然有趣,一不功利,二不虚张声势,三不炫耀,可得普通读者与超级书虫多方喜爱,故推荐给所有爱书人!  ——黄平 中国图书网CEO  我们这些个开独立书店的人,真真应了那首《无间道》:“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地哭,流浪在灯火阑珊处。”然而,合上启航的《无间书道》,忽然云淡风轻了,这么多好书等着我去读,等着我推荐给我的客人去读,哭什么啊,笑还来不及!  ——丁南 读易洞书房主人  有种写作风格在美国被叫做“刚佐”(Gonzo)。什么意思呢?就是评论者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客观角度去评论一个作品,而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去描述,文体可能不是评论,而是散文、随笔或者回忆,不拘一格。我觉得启航也有点这种风格。  ——王小峰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章节摘录

  历史  吃饭的历史  《当代北京餐饮史话》  著者:柯小卫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定价:25 00元  吃喝大包圆儿  印象里,北京没有什么自己的饮食文化,尤其没有谱系,不像人家鲁菜、川菜、粤菜、本帮菜那样,既有特点又全乎。北京的饮食文化是海纳百川式的,谁的都敢拿。能上席面的菜也就是个北京烤鸭,除此外,全是特色小吃,难登大雅,有时登了,也只是做个陪衬和点缀。所以有外地朋友来北京想吃特色,只能领着去找小吃。喜欢喝两口儿的,吃爆肚、灌肠、炸咯吱、麻豆腐、芥末堆儿;喜欢甜的,吃卷果、艾窝窝、驴打滚、杏仁豆腐、奶酪、面茶;喜欢下水的,吃卤煮火烧、炒肝;喜欢汤汤水水的,吃炸豆腐、豆面儿丸子、涮羊肉;喜欢馅儿的,吃门丁肉饼、褡裢火烧;喜欢面食的,吃糊塌子、糊饼、炸酱面;嘴杂不吝的喝豆汁吃焦圈。  饮食变变变  有时喜欢看看介绍老北京饮食文化的书,希望能从里面找到一些新鲜的吃食,不过看来看去,还是那些。意外收获是,发现有些作者把这些吃食写得很有趣,比如唐鲁孙和老盖仙,二位先生都是生长在北京落脚在台湾的,遥望祖国大陆,距离产生美,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吃食自然会倾注很多感情,因此笔下传神。那之外,我最喜欢看的得数这本《当代北京餐饮史话》了,它的特色在于,不但写了老北京的饮食历史,还写了新北京的饮食变化,落笔不在每样吃食,而在历史发展,所以尽管是本不到200页的书,气度却不小。  关于老北京的饮食历史,书里提到了堂、居、楼,老北京的餐饮习俗,早期的餐馆创办者,清真菜和民间传统小吃等;关于新北京的饮食变化,则从建国后老字号餐馆的抢救和保护,大跃进时怎么吃,“文革”时候怎么吃,说到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个体餐馆开张,外国快餐进中国,老字号的变身,90年代饮食现象,三里屯酒吧街,21世纪的个性化餐饮,等等。将新老北京饮食的历史与现状一网打尽。  饭馆隐语  带外地朋友去老北京的馆子,一进门,伙计会热情地上来招呼:您几位,里边儿请。意思虽然是那意思,但听口音,大部分都是外地的。北京本地人自恃在天子脚下,有些事不屑去做,觉得丢份儿,要做也行,人工贵。所以饭馆里用的伙计、服务员很多是农村的。可口音这东西,稍微变一点儿,味儿就跟着变了,就好像一不留神,豆汁儿跟豆浆掺一块儿了,那味儿可就杂了。

图书封面


 无间书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作为书评导读,有以下几点建议:1、可以在书店阅读,2个小时完全可以读完,建议把有兴趣的书目记录下来,有机会去阅读;2、不建议购买,本书属于消耗品类,没有保存价值;3、新星出版社这两年的图书质量一直还不错;我和作者有些类似,偶尔会把畅销书买回来,但是一般等这股热潮过了之后再去阅读,同时配合书评,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     去年有次和启航约在西直门外的一家素菜馆见面,大冬夜的,我绕了好几个圈子才找到。素菜馆即使在京城也不多,就像视频中的读书节目。恰恰,启航就搞了一个,以前叫《夏邦说书》,现在称《无间书道》。随着007的音乐开头,一把枪,不是一本书,伸出。一只手在书架上寻找着。然后枪响,书现。启航把新版网址递过来,“你看怎么样?”得意之情溢于网线。启航是干大事的人。我说个细节,刚开始,启航说书拿稿子,后来没了,语气、手势、眼神也越发娴熟。他本来就是搞音乐出身,嗓音没的说。我听过他的唱片《家乡》,精到之作,可惜没有火起来。但他的读书节目火起来了,在搜狐视频的读书节目由单打独斗变为团队作战,北京电视台、广西电视台都有他主持的固定的读书栏目。我猜要是上帝给启航出了单选题,他的答案必定是后者。从视频到纸媒,《无间书道》是第二本了(第一本叫《读家秘籍》)。启航阅读之广杂之深邃,为我所不能望其项背。他将读过的感觉用不上或没必要重读的书打包入库,这库存量就够有的读书者读一辈子了。我自觉读书量还可以,一次和启航过招,发现我读过的书,他早读过;他读过的书,惭愧,有很多是我从他那儿头一次听说。启航说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评。有点像大片的预告,择出一些精彩镜头,但绝不是全部,引你上钩。这年头,每月出的新书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书过一万无边无沿”啊,再加上德艺双无的腰封,叫人在水泄不通的书店里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我给你出个主意,按启航说的找,一找一个准儿。《无间书道》分历史、传记、散文、小说、社科及其他,说了大量的书。不够?那还有启航按字母列的推荐书单和有关“书之书”的盘点。书评这活儿,有点吃力不讨好。有人指责书评有“剧透”罪过,还有人认为读了几万字的书,写千八百字的评论,投入与产出绝对不符。更有甚者,比如作家悉德尼史密斯,他说“我写书评前绝不读要评的书,它使人充满偏见。”史密斯的名言叫人对书评“充满偏见”,一则人们要怀疑书评者的诚意,你怎么能评论一本没读过的书?二来不免得出书评就是“偏见”之代称的结论。启航老老实实地读书,老老实实地说书,然后费劲地传到网上,让你无偿获得。总之,我不会“偏见”,我看过他的视频,还要买他的书,但下次见面,一定要质问他,“老实交代,你那把枪哪儿来的?”启航有时也在里面夹带点私货,就像片头里的神秘的枪。比如他讲《丁丁历险记》陪他长大的故事,比如他讲王叔晖先生的小人书和歌曲《最后一枪》等等,皆令我唏嘘。此种略带Gonzo风格的写法,却是我最喜欢的。对于启航,我有个不恰当的比喻,视频是他的武器,书籍是他的子弹,是他私人制造的。在海量书籍中披沙沥金,打磨出来,真是不易。何况启航总处于“出差刚回来、太忙了”的状态。我很担心他以后是否有时间做“无间书道”节目,但又觉得以他对书的热爱,人们会一直能看到一手持枪,一手握书的启航。(转瘦猪<北京晚报>文)
  •     有一些书被我称为“书之书”,也就是与书有关的书。看“书之书”很有趣,就好像人照镜子,当人的面前和身后各有一面镜子时,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无限延伸的。“书之书”就是这样,捧在手里的书和书中的书构成了读者脑子里的两面镜子,在两面镜子无止境的折射下,思想无限延伸,直到脑力不及。以前看过几篇写“书之书”的文章,大多偏重书的历史、个人阅读、出版编辑等。在对家中所藏的“书之书”进行仔细盘点后,我把它们分成了七大类:一、讲述图书及出版历史的书;二、着眼当代图书产业的书;三、以书或书业人为主角的小说;四、与作者有关的书;五、与出版环节有关的书;六、与发行环节有关的书;七、与读者有关的书。这之外,肯定还有很多“书之书”我没有看到,难免挂一漏万,所以这个分类是否合理与准确我不敢确定,因此本文仅供参考与批评。一、讲述图书及出版历史的书这一类书,首推湖北教育出版社与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出版史料》,分为“古代部分”一二卷,“近代部分”一二三卷,“现代部分”(补卷)上中下册;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张静庐先生辑注的《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八卷。敢称史料,内容自然包罗万象。我必须承认,这些史料我从来没有读完过,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查找资料,或作为日常增补专业知识时才会用到。然后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插图本中国图书史》,中国书籍出版社的《中国近代现代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图书发行史》。这几册书都是单行本,分类清楚,既有图书的整个历史,也有出版、印刷、发行各部分的历史。想了解近现代中国图书及出版发展的历史,有几家书店不能不提,比如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早期的书店也做出版,像稻香村,前店后厂。我曾经很下心地寻找这方面图书,原因是看过书业某前辈的一篇文章,说当代书业人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民国时期将书业操持地有声有色的张元济、王云五等人,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我手中有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商务印书馆的《商务印书馆百年大事记1897-1997》和《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49》,三联书店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文献史料集》(上下)和《我与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集》,中华书局的《回忆中华书局》等。这些资料中泛泛的东西较多,业务性的较少,而且有些已时过境迁,作为了解还可以。此外,还有一本《中国旧书业百年》,讲的是古旧书业发展。200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图书商报》联合几家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三本书:《30年中国畅销书史》《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3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想从大处着眼了解1978-2008改革开放30年间的书、书人、书事,这三本足够了。外国人讲图书历史的书我只有几本,一本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籍的历史》,法国人写的,从上古文字产生直写到现在,翻译过来只有32万字,但“秤砣虽小压千斤”,可以与《插图本中国图书史》放在一起看;一本是三联书店的《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别看只是一套书的历史,但事无巨细,翻译过来洋洋洒洒47万字;还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因缘际会》,被称作“半部美国当代出版史”。《出版业》则“忠实记录了世界出版业的巨大变化”。二、着眼当代图书产业的书一是工具书。比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英汉汉英出版印刷词典》、立信会计出版社的《新闻出版企业会计》、苏州大学出版社的《现代书业企业管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全国图书发行单位名录》等。都比较专,非专业人士看着晕。应该再描一笔的是《全国图书发行单位名录》,每年一版,把全国出版社的发行部、各地新华书店的业务部门、各地民营渠道联系方式都放在里面。我认识的人中有一些用它来开展业务,据说挺好使,虽然个别信息已经过时,但大部分都能用上;还有一本南京大学出版社精装的《中国读书大辞典》,我本来把它分在与读者有关那类里,但后来发现它内容太过庞杂,从名人读书,到阅读知识、图书知识、读书活动介绍、书业典故逸闻、工具书使用等,不是读者那一类能容得下的,倒是想查什么东西找它比较方便,于是把它放在眼下这一类。二是研究类的书。比如中国书籍出版社的《出版集团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探索》,山东人民出版社的《作家学者出版人三方纵论出版大格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中国民营书业调查》,以及三联书店出版的日本人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也是由日本人写的《出版大冒险》;再比如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北京人的读书生活》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豆瓣流行的秘密》,前者把北京的读书人做了分类,调查了北京未成年人的阅读生活、北京的图书馆、北京图书的出版销售情况、媒体与读书的关系等。出版社或书店想了解北京图书市场,这本书不可不看;后一本书以“豆瓣”为题目,实际是用“豆瓣”引出流行的规律。因为“豆瓣”里包括图书,所以建议书业人有空时读读,思考一下如何利用“豆瓣”这个平台,再想一想怎样把流行的规律引入书业;出版白皮书也可以划在这一类里。三是与海外书业有关的书,这方面的书我有三本,其中两本在本文开头提过,一本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法兰克富书展600年风华》,一本是商务印书馆的《集书人》。前者看书名就知道内容,不多说;后者是法兰克富书展前主席的回忆录,因为他的身份,所以把这本书分在了产业类里;还有一本是中国经济出版社的《纵览美国图书出版与发行》,说的是美国书业现状,从出版、编辑,到市场、营销、渠道等,各环节都涉及到。书封上有“他山之师,可以攻玉”的小标题,应该说这本书能起到这个作用。三、以书或书业人为主角的小说人们对这一类书可能印象不深,或者很少把相关书往这一类里分,大概因为它们的身份是小说,娱乐成分多一些。但对我来说,因为它们最大化的拓宽了我对书的想象,所以始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这一类的书,比如世纪文景的帕慕克著作《我的名字叫红》。很多人知道这本书是讲土耳其细密画的,其实不尽然。这本书有一点让我极为吃惊,就是土耳其人对书的热爱,那种爱已经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书中故事套故事,有一个故事讲:一位画师奉命为一个国王制作一本书,制作到一半的时候,国王意识到,他将拥有一本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为了不让画师再为别人制作可以跟自己这本匹敌的书,国王决定等画师制作完书以后就杀了他。国王后宫有位美女心地善良,跟国王说,其实不用杀画师,只要把画师的眼睛刺瞎就行了。这事传到画师耳朵里,按我们惯常的想象,画师肯定会拖延制作书的时间,再伺机逃跑。但出人意料,画师没这么干,他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速度,甚至比原来更有热情。书制作完毕,他被刺瞎了双眼。但马上,他投奔到敌对国那里,对国王说,虽然他看不见,但他可以凭借记忆,画出一幅绝世经典。这位国王相信了画师的话,为他提供了各种条件,这位画师也不负所托,为这位国王制作了一本最辉煌的书。这本辉煌的书为这位国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他后来杀死了刺瞎画师眼睛的国王。这个故事里既有书,又有书业人。画师的工作,既像现在的画家,又像图书设计者。还有重庆出版社的《华氏451》,主要道具是书。故事发生在未来,那时候所有建筑物都是百分之百防火的,但消防队仍然存在,只不过他们的功能已经不是救火,而是放火,放火烧书,这是消防队唯一的工作。主人公是一个消防队员,他一直以为消防队员的工作就是烧书,但因为内心里一种莫名的困惑,让他在烧书时偷偷藏起一些。慢慢的,他被书吸引了。然而在未来社会,拥有书是违法的,他藏书的事终于被发现了,等待他的将是什么?除了上面两本外,这一类书我手边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风之影》、接力出版社的《喀布尔书商》、时代文艺出版社的《书商》等。印象中应该还有一些,但因为很多看过的书都被我打包收藏了,长时间不见,想不起来。四、与作者有关的书这一类书主要包括作者的传记、访谈、写作感悟等。传记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创作经历;访谈是作者跟人聊自己的人生、创作、对事物的看法;写作感悟主要是作者谈创作。这三部分有重合,它们的共同点是围绕作者本人,不包括作者创作的虚构类作品及与自己无关的作品。举个例子,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可以归到这一类里,而他创作的小说《魔女嘉丽》《肖申克的救赎》则不在此列。这类书我收藏的较多,下面选几本有代表性的介绍一下。2009年新购了三本作家传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丁丁与我》,介绍的是《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萧洛霍夫的传奇人生》,主人公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萧洛霍夫;文汇出版社的《托尔金与世界大战》,讲的是《指环王》作者托尔金年轻时的一段经历,主要围绕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一战如何触发他的奇幻创作展开。访谈作者的书五花八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世界著名作家访谈录》收录的都是20世纪一等一的大名家,因为是访谈,所以言语活泼。需要提一句的是,浙江文艺出版社有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访谈录》,其中的很多内容跟这本书类似;西苑出版社的《真不容易》,是中央电视台经典读书节目“读书时间”的文字版,由我的偶像、主持人李潘老师采访与书有关的名家;海天出版社的《作家曰:深圳晚8点文学对话录》是一本书城活动的访谈结集,作者在深圳书城主持一个名为“深圳晚8点”的文学对话活动,和来自各地的作家围绕着文学聊天。个人认为,文学爱好者读写作感悟跟生意人渴望了解富豪发家史是一个意思,都是想从里面学招儿。上面说到的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就很能满足这一需要,金先生在创作方面讲得尤其细;我手里有的、能起到类似作用的还有三联书店的《海明威谈创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张恨水的《写作生涯回忆录》、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陈忠实著作《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等。陈忠实先生这本书有个副标题叫“《白鹿原》创作手记”,实际写得比较开,没那么局限。五、与出版环节有关的书在我的藏书里,前面谈到的第二三四类书加在一起,大概和这一类数量差不多。能够超过这类图书品种的,大概只有与读者有关的书。出版环节的图书可以再细分很多类,比如:策划、编辑、设计、印装、出版人传记、出版人手记、出版工具书等,但每一类都不是孤立的,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其他类里的知识。在中国,图书的策划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作为图书策划人,实际上要了解从出版到发行各个环节的门道儿,换句话说,图书策划人得是全才。目前,这一类书我手边只有三本(后面要介绍的系列书里还有),一本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书要卖100万》,是日本人井狩春男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给如何制造畅销书定出的100条法则;下一本还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叫《畅销书的蓄意操作——如何成长为金牌策划人》,作者曾经策划出《求医不如求己》,书里有很多他亲自操盘或者深入了解过的畅销书的背景资料;第三本是新华出版社的《畅销书策划88法》,跟井狩春男那本书格式相近,但因为例子都是国人熟悉的,所以看起来要比那本书亲切。对于编辑类图书的分类,我一直犹豫不定,因为很多书中都有编辑工作的内容。分到最后,只好把书名中有“编辑”两个字的书归到这一类里。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编辑出版史》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学概论》是前些年大学里的教材,比较系统;中国工人出版社的《编辑人的世界》是美国30多位杰出编辑谈编辑工作的文章结集,封面导读语说,这是“美国四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和“美国作家公认的指导写作的最佳指南”,因为美国化,所以对中国同行来说,了解的价值大于借鉴的价值;国内跟这本类似的是经济管理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集合了国内出版社50多位责任编辑谈编辑与出版的文章,每个人的文章都有固定格式,如个人资料、编辑漫游、影响我一生的一句话、出版平台、好书推荐、编辑谈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老猫学出版——编辑的技艺&二十年出版经验完全汇整》,作者是台湾出版人;三联书店的《编辑忆旧》与前面提到的几本书不同,它是一本个人编辑生涯回忆录,作者曾编辑过鲁迅、钱钟书、丁玲等大家的作品,有些文字对于当下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同样具有启发性。图书设计的书相对较专,我原本有两本16开的,印象里是教材,但一时找不到。手头有一本江苏文艺出版社的《他们都找旺忘望》,内容上偏重忆人忆事。作者旺忘望,著名设计师,曾为摇滚音乐家崔健的歌曲专辑设计过封面。只要跟设计沾边的,旺忘望似乎都干,这其中也有图书设计,陈丹青、周国平、莫言、余华、王朔等人的作品,都曾找他设计封面。印装方面的书就更专了,我只有一本中国书籍出版社的《装订源流和补遗》,是“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丛书”中的一本,好像也是从学出版的大学生手里找来的,不是教材就是辅助读物。出版人的传记不算多。前文说过,我曾经很关注民国时期的出版状况,因此找了一批这时期的“出版人传记”。大象出版社的《张元济——书卷中岁月悠长》是本图文书,言简意赅,说张先生,也说商务印书馆;可以跟这本书搭配看的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张元济日记》(上下);跟商务印书馆有关的,还有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王云五评传》;中华书局出版的《陆费逵与中华书局》是一本文章合集,众人从多角度展示出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先生的生平;红旗出版社的《魅力常青:出版事业模范邹韬奋》是一本讲三联书店创办人邹韬奋先生生平的小书;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在出版界二十年》是张静庐先生的回忆录;广陵书社的《中国近代十大出版家》除了将上述几位先生“一网打尽”外,还多了叶圣陶、胡愈之,以及前文提到的《编辑忆旧》的作者赵家璧等;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我的小屋,我的梦》是曾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负责人陈原先生的忆旧散文和别人谈陈先生的文字;线装书局《沿着韬奋的足迹》(上下)介绍的是历届“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奖者;近两年出版的外国出版人传记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我与兰登书屋:贝内特•瑟夫回忆录》和《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值得收藏,这套“出版人书系”应该还有三本,令人期待;《为书籍的一生》是俄国传奇出版家绥青的回忆录,许多业内人爱读;三联书店《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et》将专门出版旅行指南的Lonely Planet公司创始人惠勒夫妇的传记、游记、公司历史结合在一起,是本大杂烩一样的书,但好看。“出版人手记”里要明确的概念是“出版人”。个人认为,出版人不同于一般编辑,是定战略、拿大局的主要负责人。所谓手记,是他们从大局出发对出版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思考。这一类书,我手上有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我的出版思维》,作者是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中国出版集团负责人聂震宁;东方出版社的《人书情未了——一个出版人的手记》,作者俞晓群曾担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保持个性与质量》,副标题是“英美出版商谈出版”,说的是一些英美出版人的经历与经验,讲思路,也谈奇闻逸事。出版工具书,顾名思义,是跟出版环节有关的书。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崇文书局的“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学习用书”是首先要说的,这套书分初级和中级,讲的是出版专业知识、理论与实务、法律法规选编等,会随考试大纲做调整,所以不会过期。把这套书读懂学透,有关出版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功夫之外的,要花时间去悟。它经常让我想起有一次观摩某摄影家朋友给人上课,他说:你们不用到处去买什么摄影书,只要把你们照相机的说明书完全看懂就够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赢利而出版——图书出版商底线管理成功指南》是外国人写的,因国情不同,故而同国内相关书的内容有出入,可以做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贩书偶记》(附续编)的作者孙殿起先生是个有心人,他开书店经营古籍数十年,将过手的书逐一记录,留下这样一本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补编的书,可作为古籍出版参考工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西谛书目》(上下册)、《古籍版本知识500问》,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图书版本学》也有这个功用;《百科全书的故事》,说是故事,其实是讲围绕百科全书的知识,连目录都是辞典一样的条目。最后介绍两个系列,系列中的书其实涵盖了出版的各个环节,但因为是以丛书形式出现,所以没有把它们分开,放在一起说了。一个系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出版人丛书”,作者都是外国人,我手头有《成功出版完全指南》《图书宣传》《图书营销》《售书攻略》四种,需要找补两句的是《售书攻略》,它指的不是书店售书攻略,是“作家、小型出版社赢利指南”;另一个系列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书天堂”,由湛庐文化策划,作者也都是外国人。书共四种,我有其三:《图书业》《编辑力》《打造畅销书》。与出版环节有关的书,我还有一些版本比较老甚至相当老的,当然也没老到值钱的古董地步,只是提出书名来估计也很难找到,就不在这里说了。六、与发行环节有关的书图书发行,包括批发、零售、机关服务、团购、图书馆配书等,再细分,还有财务、仓储、配送等。这一类书中涉及零售书店的较多,我把它们又细分为三类:书店从业者写的书、书店爱好者写的书、其它。书店从业者写的书,我最推崇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博库书城总经理徐冲的著作《做书店》,作者从书店经营思路、卖场设计、卖场业务、员工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谈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对当今书业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笑我贩书》和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笑我贩书续编》,都是范笑我先生的著作。笑我先生1994年到“秀州书局”卖书,以出藏书票和简讯闻名业内外。本书是简讯的合辑,藏书票是插图。书出版前,张中行先生曾说过:“《笑我贩书》什么时候出?我们已经等着看这部书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书道——中国书业职业精神培训必读》的编者汪耀华曾供职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书中“门市工作七十二条”“门市工作六十条”是培训当下书店工作人员的不二宝典,如真能照此而行,读者幸也,书业昌也;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我与中国书店》是曾任中国书店负责人周岩先生的著作,书中谈古旧书店历史变迁、经营之道、服务特色,同时为古旧书业的从业者做传。谈到书店爱好者写的书,必要提到钟芳玲,一位爱逛书店的台湾女书人,三联书店出版过她的《书店风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她的《书天堂》,内容都是她逛过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有趣书店;三联书店《旧时书坊》看上去似乎是讲书店,其实大部分内容是讲名家在书店、书铺、书摊淘书,其余部分有记录书友的文字,也有书业从业者自述;上海三联书店《书店的灯光》是外版,讲得是跟书还有书店有关的历史和故事,文字很感性。其它类中,首先要说的是海洋出版社的《图书发行员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在书店工作的人,必须先学它,考下初级资格,才能上岗。拿下中级的人,才有自己开书店的资格;再说一说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诚品副作用》,作者李欣频曾是台湾诚品书店的文案,目前在北京读书与发展。本书是她的文案作品集,读来令人吃惊,想不到书店的宣传文案竟然可以写成这样。不过感觉这本书目前不适合作为大陆书业宣传参考用,因为那种诗意的文字对于中产阶级、文青、艺术家的杀伤力会比较大,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讲,可能有点儿像天书。七、与读者有关的书这一类书是所有与书有关的图书中品种最多的,在我个人收藏中,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种。面对这些书,我仿佛掉进了大海,自己根本无力左右方向,只能随波逐流。把这些书的书名和出版社排列下来就足够充满整整一页纸,整理它们更让我心生畏惧,也让我意识到,这一类书应该单拿篇幅去谈,所以在这里只浅浅着上几笔,说几个明显的细分类:书评、藏书、荐书、淘书。先说书评。这类书最多,大概读书人看过书后都有些想说的话,不吐不快。书评中有的广博一些,比如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止庵老师著作《茶店说书》,辽宁人民出版社的《一个人的阅读史》,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无聊才读书》,花城出版社的《风雨读书声》,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西风不识字》等;有的浅白一些,比如拙作《读家秘籍》;有的深浅杂陈,比如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辑录自《东方早报》的“上海书评”系列丛书,目前已出到第10辑;比如三联书店的《20世纪的书:百年来的作家、观念及文学——<纽约时报书评>精选》。藏书类的书也分好几种,有讲古今藏书故事的,如北京出版社《藏书故事》;有“看图说话”的,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的藏书票世界》;有以纪事诗为古代藏书家做传的,如北京燕山出版社《藏书纪事诗》;有讲藏书知识的,如学苑出版社《闲话藏书》;有盘点名人藏书的,如北京出版社《唐弢藏书》。荐书类的书,是指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名家推荐书的书目或文章的结集。比如学林出版社《改变我生命的那本书——71位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中国青年出版社《我的秘密书架》,58位名家推荐58本书;河南大学出版社的《青年必读书——一九二五年<京报副刊>“二大征求”资料汇编》,是民国时期各方名家为青少年开的书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博导书榜》是编者遍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请每人推荐五种书的成果。淘书方面,上面提过的三联书店的《旧时书坊》算是其一,还有范用先生的《买书琐记》;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搜书记》是一本买书笔记,很新鲜,淘书人看有心领神会之感;中华书局的《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则让淘书这事跨了国。这一类书中还有很多细类没说到,比如三联书店的“新书话”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小麦的小人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智高无上——当我啃完大英百科全书》……只好留待日后有机会慢慢再说。结束语七类书介绍至此,生出几分感慨。一是高山仰止,上面提到的这些书我都浏览过,但全部读完的并不多,以后相关的书还会出,我也还会收,但看这意思,我能看到的,只是书海里的一个小浪头罢了;二是豪情满怀,我曾经策划过一个“书之书”书店,以销售这七类书为主,原本打算搞实体,后又想在网络存身,但由于多种原因,最终都没办成。可看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出版物发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是67.91万人,这个基数,要把“书之书”书店搞起来,绝对有市场。摘自《无间书道》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相当一般,信息可用
  •     看得很舒服
  •     总觉得没书看?看了这书就有书看了。
  •     书荒可用哈。
  •     極有趣 消遣必備
  •     看这种书评类图书目的有二,一是找些没看过的好书,二是温习看过的旧书。
  •     世界如此美妙,身不能至,心却到之。读书的全部意义即在此。
  •     20130419购买. 0505读完。
  •     介绍的书太大路货了 没兴趣
  •     不同于一般的书评,虽说文笔并非最好,但是它完成身为书评的使命。这本书就像是书的广告,在看了一半之后,有几本书让我有买来一览的冲动。之前我就觉得与其用华丽的辞藻去写篇书评,倒不如把一本书的亮点告诉读者,让读者直接去感受书的美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