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文学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简明中国文学史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ISBN:9787309042504
作者:骆玉明
页数:448页

作者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精华版)》的目标是追求理论的新颖性与较强的知识性的结合,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它尤其坚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强调从文学独特的价值尺度去分析问题;注重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各时期文学演变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家作品在艺术创造上的独特意义及影响。相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精华版)》特别适合目前高校教学情况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满足一般读者业余求知的需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学初期特征的形成
一、商、周时期文化简说
二、古代神话
三、早期文学的担当者
四、语言文字的因素

第二章 《诗经》与《楚辞》
一、《诗经》
二、楚辞

第三章 先秦散文
一、历史散文
二、诸子散文

第四章 秦汉的辞赋
一、辞赋兴盛的原因与特点
二、秦与西汉的辞赋
三、东汉的辞赋

第五章 秦汉的散文
一、论说散文
二、抒情散文
三、《史记》与《汉书》

第六章 汉代诗歌
一、楚歌的兴起
二、五、七言诗的形成
三、《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四、乐府诗

第七章 魏晋文学
一、魏晋社会思潮与文学意识
二、建安诗文
三、正始诗文
四、西晋诗文
五、东晋诗文
六、魏晋小说

第八章 南北朝与隋代文学
一、南北朝与隋代文学思潮
二、刘宋诗文
三、齐梁诗文
四、北朝及陈、隋诗文
五、南北朝乐府民歌
六、南北朝小说

第九章 初、盛唐诗文
一、初唐诗歌
二、盛唐诗歌
三、初、盛唐散文的变化

第十章 中、晚唐诗文
一、中唐诗歌
二、晚唐诗歌
三、中晚唐散文

第十一章 唐代的传奇与俗文学
一、唐传奇
二、唐代的俗文学

第十二章 唐五代及北宋词
一、唐代的词
二、五代词
三、北宋词

第十三章 北宋诗文
一、北宋诗文的文化背景
二、北宋前期的诗文
三、北宋中期的诗文
四、北宋后期的诗

第十四章 南宋与金代文学
一、南宋初期的诗词
二、南宋中期诗词
三、南宋后期诗词
四、宋代的小说与戏曲
五、金代的文学

第十五章 元代文学
一、元代前期杂剧
二、元后期杂剧
三、元代南戏
四、元代散曲
五、元代诗文
六、元代小说

第十六章 明代诗文
一、明代前期诗文
二、明代中期诗文
三、晚明诗文
四、明代散曲与民歌

第十七章 明代戏曲与小说
一、明代前期到中期的戏曲与小说
二、晚明小说
三、晚明戏曲

第十八章 清代诗文
一、清代前期诗文
二、清代中期诗文
三、清后期诗文

第十九章 清代戏曲与小说
一、清代前期的戏曲与小说
二、清代中期的戏曲与小说
三、清代后期小说

结语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精华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之一。

前言

一部简短的文学史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本书的宗旨是追求较强的知识性,希望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情况。也许,正因为篇幅较小,字数有限,写作时必须处处考虑到线索的清楚和文字的干净,读者由此可以更为方便和明快地掌握关于文学史的知识。文学史是广义的历史的一个分支。如果我们不能认为历史的一切变化都是偶然和无意义的,它只是荒诞现象在时间顺序上的堆积,那么关于历史的描述就必然包含了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结底为神的意志所决定,那么只能说它是人类自我创造的过程。许多现代历史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亦有一种基于人性立场的理论,依据《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诸书,它可以最简单地概括为:人的本质是自由,人类历史的理想结果是达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虽然不同历史阶段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了自由可能实现的程度,人类终将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创造实现其自由本质。我想文学史的描述与这种历史观应该是相通的。

内容概要

  骆玉明,祖籍洛阳,寄籍江苏建湖,1951年生于上海。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徐文长评传》(合著)、《南北朝文学》(合著)、《纵放悲歌一一明中叶江南才士诗》、《老庄哲学随谈》、《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等;与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著》;参与翻译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诗概说》等论著,并负责各书之最后校定。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余散见于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各种报刊杂志的各类文章数百篇。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曾官贵西兵备道。他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为世所重。论诗与以发扬个性和创新为最高标准,《论诗》绝句云: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不要说见解卓异,即从此诗看作者的精神气质,亦是傲然不群。 好发议论是赵冀诗的一种特点。他思想机智而敏锐,议论多带个人感情,所以并不枯燥。《读史二十一首》集中表现了这一特点。如第八首论“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故事,对封建道德中反人性的东西加以抨击,开头“衰世尚名义,作事多矫激”二句,指出貌善而实恶之事,每因求名而起,下笔峻切。又如第七首由大儒郑玄和高僧慧远先后为“剧盗”所敬重的故事引申出去,说当法网苛严之时,这种事情将会完全是另一种结果:“使其遇黠吏,早以通贼论。管汝儒与释,且试吏威伸。”当世人读到这里,恐怕都会会心一笑吧。 “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包世臣《齐民四术》)的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江苏武进人,是个身世坎坷的寒士。他早年即为谋生奔走四方,多次应试不中,一生潦倒而多病,三十五岁时因被债务所逼欲投奔陕西巡抚毕沅,病死于途中。 穷愁困顿的生活实情自然成为黄景仁诗的重要内容,如“我生万事多屯蹶,眄到将圆便成阙”(《中秋夜雨》),“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都门秋思》),“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写尽寒士的悲酸。但仅以此来看待黄仲则是远远不够的,在他的诗中,还常常表现出对于人格尊严的珍视和由此产生的孤傲之情。典型的如《圈虎行》,写他在北京所见的一次驯虎表演,通过描绘这只猛兽任人驱使、做出各种貌似威风而实则“媚人”的架式,抒发了人性因屈服于外力的威压而扭曲的沉痛悲哀,具有呼唤英雄人格回归的潜在意义。著名的《杂感》则写道: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呜。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辛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此诗情绪虽比较低落,但那种自视甚高的兀傲,和坚持要在人世间发出自己声音的固执,仍可以感受到他那种在辗转不遇的处境下的顽强性格。这一类诗,反映着乾隆时代文学中个体意识的复苏和强化。

图书封面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部简短的文学史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本书的宗旨是追求较强的知识性,希望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情况。也许,正因为篇幅较小,字数有限,写作时必须处处考虑到线索的清楚和文字的干净,读者由此可以更为方便和明快地掌握关于文学史的知识。 文学史是广义的历史的一个分支。如果我们不能认为历史的一切变化都是偶然和无意义的,它只是荒诞现象在时间顺序上的堆积,那么关于历史的描述就必然包涵了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结底为神的意志所决定,那么只能说它是人类自我创造的过程。许多现代历史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亦有一种基于人性立场的理论,依据《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诸书,它可以最简单地概括为:人的本质是自由,人类历史的理想结果是达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虽然不同历史阶段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了自由可能实现的程度,人类终将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创造实现其自由本质。我想文学史的描述与这种历史观应该是相通的。 说来,“文学”实是个边界模糊、内涵复杂的概念。但就其主要特征来看,可以说它是人类情感在语言形式中的呈现;文学本质上是基于感性的,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和生命本真密切关联。而人类的情感是一种极其活跃、充满变化的东西,它的本来状态是含混和不稳定的;在人性发展的过程中,当新的情感内容在语言形式中得到呈现时,这实际意味着人对自身情感的一种审视和确认;而文学世界的扩展与丰富,说到底是显示了人类生命形态的扩展与丰富。 所以,我想格外强调的是:文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它是人类求证其自由本质、创造其自身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文学固然源于现实生活,但它绝不会成为后者的镜像;它总是更多地表现了意欲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而这种意欲和想象如果是合理的,便会改变现实生活的内容乃至人自身。进一步说,文学的所谓“合理”又是具有特殊性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或证明现存秩序的正当性并维护它的继续存在,或意图用另一种预设的秩序来代替前者,文学却是直接从感性、从生命本真的欲求出发,所以优秀的作品总是能够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困境,人性欲求与社会规制的矛盾;文学虽并不承担指导社会改造的责任,却往往以潜在的方式提出了给予人的发展以更大自由空间的要求。正是从上述特点,我们认为文学是人类求证其自由本质、创造其自身生活的“特殊方式”。 在这篇《序》的开头,曾提出“本书的宗旨是追求较强的知识性”,这意味着理论性的讨论在书中将不会得到凸显。但在一部文学史中,基本价值尺度决定了它阐释文学史现象的眼光和态度,所以上面对此作了简要的交代。 对文学史著作而言,如何进行分期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前的各种文学史大多按照朝代来分阶段,这使许多研究者感到不满意。理由是非常简单的:历史上的朝代更迭是一种政治变化,而文学的变化不可能总是与政治变化相符。这当然很有道理,对文学史应如何分期的问题作深入讨论也非常有必要。但本书仍大体依朝代来划分章节,这是因为:(一)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更迭,构成了时间单元的自然划分,它早已成为人们获得历史知识的框架。如果在文学史中使用另一系列的时间单元,它难免会同人们久已习惯的历史知识框架发生冲突。就一部强调知识性的文学简史而言,还是稍加避免为好。(二)由于在中国社会中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极大,尽管文学史的变化不可能总是与政治史的变化相符,但在许多阶段上,这两者的关系又是极为密切的。所以,事实上文学史的章节即时段划分,有时不可避免地与朝代更迭和政治变化相重叠。考虑到以上因素,本书采取了一种折衷态度,即一方面仍大体依朝代划分章节以求方便,同时也不为此所囿,充分注意到文学自身的变化规则,尽可能避免以政治为决定因素来阐释文学的历史。 一部《简明中国文学史》,就“题中之义”而言,有两项目标是要努力达到的。一是它必须是“文学”的历史,必须坚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强调从文学独特的价值尺度来看问题。所以,通常情形下,一篇写得很出色的思想性论文并不是文学史应该关注的对象;我们赞赏一位诗人,也绝不能只是因为他的诗记录了历史的情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应该放在别的著作中去评说。另一个目标是如何真正做到“简”而能“明”。这看起来只是个技术性的问题,操作起来却甚费精力。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各时期文学演变的主要特征,重要作家作品在艺术创造上的独特贡献,是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比起多卷本文学史来,某些内容在本书中被省略当然是不可免的,但读者也许会注意到,在某些环节上,本书的论析甚至比一般多卷本文学史更为周详。至于这本书最终是否真正做到了“简”而“明”而“文学”而“史”,则尚待读者的评说和指教。 我有很多年在学校中为本科生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这也是我自己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文学史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我在这里遇到的疑惑也很多。199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封面署名为“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史》,这是一本多人合作撰写的著作,最后在章培恒先生的指导下,由我承担了全书的统稿工作。由于多种原因,统稿加上补缀各处缺漏的工作量相当大。但也正因如此,我得以对自己从事文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以来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进行了一番系统的清理,得以就自己的疑惑不断向章先生请教。那一部文学史出版后引起相当热烈的反响,而我从中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现在这部《简明中国文学史》是应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朋友的建议撰写的。他们认为这样规模的一部文学史较为适合目前高校教学情况的变化,也较能适应一部分读者业余求知的需要。此书与过去复旦版三卷本《中国文学史》难免存在关联。首先,虽然章培恒先生认为他不适宜在此书上署名,但它的完成实离不开章先生过去对我的指导。此外,尽管我已尽可能避免将三卷本文学史其他作者原稿中的内容转移到此书中来,但有些东西已经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葛兆光兄对中晚唐诗的某些分析,恐怕会在此书中留下痕迹。当然,编撰文学史的人总不免要借鉴其他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凡是近年新出版(包括近年译介)的,已在书中随处注明,而前贤久已为人熟知的观点则或有省略,凡此均一并致谢;倘有不当的疏忽,亦敬请指出,以便改正。 中国文学史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以我学力的浅薄而意外卷入此中竟已有多年。曾经做过的一切除了使我感到不满以外没有什么很想说的,唯一的意愿是期望有一天终究能做得好。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写了读书笔记的,所以对它感情很深。
  •     非常有趣
  •     经济实惠,正版
  •     好吧 对文学史的了解和对文字美的感受体会或者并没有太过必须的联系 如果它们是步入文学世界的两只脚 我想先迈出后者开始进入会更符合我的初衷 所以 虽然已读至一半 还是觉得先搁置吧… 遇见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不知道更个人观点的文学史会不会改变之前的想法,有所期待
  •     我们的中国文学史教材 被要求写过很多读书笔记 所以很有感情 书本身的好坏倒不是特别重要了 对我的思考方式和文风形成都有着卓越的帮助 格外谢谢这门课的老师
  •     乱看了一下,还行。
  •     书的尺度比较宽..比较全面的涉及了中国的文学史..值得学习!!
  •     错别字好多啊。。。但这思路合我意。
  •     觉得比鲍鹏山那个要正规的多。。
  •     21世纪重点教材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
  •     书不错-经典见解
  •     很不错的书
  •     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教你识字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发你一田字本,让你反复的写某一汉字,直到记住为止。你也不知道怎么样才算记住了,于是就不停地写不停地写,期间出现一件有趣的怪事,当写字这件事情重复到一定程度之时,笔下的汉字居然会突然变得不认识,但是更有趣的是,这恰恰意味着你已经记住了。我不知道怎样才算把你记住了,如果上述的道理是成立的,那就意味着我必须不停地想念你,想到把你忘记的时候,就把你记住了。同样,如果要忘记一个人,那么就要不停地忘记他,忘到他突然变得清晰,这才算彻底把他给忘记了。
  •     难得的意识形态影响较少的文学史,内容浅显有趣又颇有作者观点,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入门读物再好也没有了。
  •     尽管一些论述看多了就套路化了,还是应该看看。
  •     还是该好好读的。。。
  •     其實這本書還是挺好看的。。。。
  •     很有特点而且廓清了一些以前没有人告诉你的基本史实,是对读者思维的一次调整和提升。
  •     良史
  •     看了一半。。。看不到什么才气(。
  •     速食知识```
  •     骆老的理念构思很对我胃口 呵呵 不知羞耻地这样说一下
  •     好书!质感与内容都很赞。
  •     古代文学启蒙之书
  •     文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它是人类求证其自由本质、创造其自身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文学固然源于现实生活,但它绝不会成为后者的镜像;它总是更多地表现了意欲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而这种意欲和想象如果是合理的,便会改变现实生活的内容乃至人自身。
  •     考研~~~
  •     蛮好的,有个别错字。。。
  •     这书真简明……
  •     同为三星,但该书强于鄙校四大本。。。
  •     啧啧,先生教诲犹在耳畔
  •     重读骆师之作,只觉简而甚明!
  •     書很好很乾淨 快遞也不錯
  •     好像有个小错误 上阳白发人是白居易的作品 书还是不坏的 对作家的评论眼光较新颖
  •     本来是为了考研读的,意外的很有意思,充满了作者的各种吐槽2333333
  •     最好再读一遍
  •     读此书,明了民国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并获知各时代重点文学书籍,于读书之规划大有裨益
  •     复旦版《中国文学史》的缩略版
  •     应该早看这本的,应该!
  •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骆玉明先生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完全跟着主流文学史再走。比如很多处“吐槽式”的言论都让人失笑。当然作为一部文学简史还是有些不足,对于部分作品的分析花的篇幅太长,以至于覆盖面没有达到预期。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对于司马迁的评价,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史学家,同时他用写作在进行“死亡体验”。
  •     看了看目錄的標注,大概是從今年二月份讀到了現在……不過真的很棒。雖然沒怎麼記筆記所以讀得很不精,但是隱約感受到了一股學術的氣息……這本書使我對中文系的好感值大增,一種“如果中文系每天都在學這些的話,那麼,我願意”的感覺,簡直可以和遇到李健的感覺媲美了orz(而且怎麼可以用這麼精准的詞語來形容每一位歷史人物啊,怎麼可以把時代背景說得辣麼棒啊……對復旦好感度要接近滿分了QAQ
  •     作为中国的教材,是过于优秀了······
  •     文学本位,畅达文章
  •     跟袁行霈比较来读
  •     骆玉明写得有趣通透人情味满满,文笔亦佳。
  •     童越敏教授,记着啦!
  •     骗人,骗子
  •     突出文学而不是史
  •     几年前读的
  •     比四卷本的教材有趣太多~有空会重翻~爬去买一本~也~!
  •     不錯。
  •     2010年2月24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