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44715980
作者:陈众议
页数:362页

作者简介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是“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大系”丛书中的一册。塞万提斯研究汪洋恣肆、了无边际,本著不可能也无意于评判浩瀚塞学的所有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只想攫取其沧海之一粟,并管窥蠡测,对文学及文学经典其所以成为经典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态发表一家之言,进而为我们借鉴和吸收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学术的繁荣、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的“他山之石”。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编 塞万提斯学术史
第一章 17世纪
第一节 最初的是非恩怨
第二节 滑稽的堂吉诃德
第三节 崇高的堂吉诃德
第四节 堂吉诃德在境外
第二章 18世纪
第一节 18世纪上半叶
第二节 18世纪下半叶
第三节 重要版本、译本:序、跋和注疏
第四节 否定性批评
第三章 19世纪
第一节 19世纪上半叶
第二节 19世纪下半叶
第四章 20世纪
第一节 世纪之初
第二节 20年代
第三节 30年代
第四节 40年代
第五节 50年代
第六节 60年代
第七节 70年代
第八节 80年代
第九节 90年代
第十节 中国接受
第五章 余音缭绕
第二篇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
第一章 塞万提斯的矛盾和偏见
第二章 塞万提斯的反讽或戏仿
第三章 塞万提斯的虚构与真实
第四章 《堂吉诃德》:经典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第五章 否定之否定 认识之认识
第六章 《堂吉诃德》与经典背反
第七章 《堂吉诃德》与文艺复兴运动
附录一 重要文献目录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 书、报、刊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编辑推荐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为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大系之一。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他之所以珍视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生命能作为他在世界上实现理想、确立真理与正义的手段。有人说。这个理想是他的心神错乱的想象从骑士小说的幻想世界里吸取来的。我同意这点,堂吉诃德的喜剧的一面也就在这里,然而理想本身仍然保持着完美无瑕的纯洁。为自己而生活,关心自己——堂吉诃德会感到这是可耻的。他完全把自己置之度外(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他活着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弟兄,为了除恶,为了反抗敌视人类的势力——巫师、巨人——即反抗压迫者。在他身上没有自私自利的痕迹.他不关心自己,他整个儿都充满了自我牺牲精神——请珍重这个词吧!他有信仰,强烈地信仰着而毫无反悔。因此他是大无畏的、能忍耐的,满足于自己贫乏的食物和简单的衣服:这些他是不在意的。他有一颗温顺的心,他的精神伟大而勇敢;他不怀疑自己和自己的使命,甚至自己的体力;他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意志。永远追求同一个目的,使得他的思想有些单调,使得他的才智有些片面;他知道得很少,而且他也不需要知道很多:他只知道他的事业是什么.他为什么生活在世上.这就是主要的知识了。堂吉诃德可能会使人觉得完全是一个疯子,因为在他眼前毫无疑义的实体性消失了,像蜡一般由于他的热情的火眼而消溶了(他确实把木偶看作活的摩尔人,把山羊看作骑士);他也可能令人觉得他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因为他既不善于轻易地同情.又不善于轻易地喜悦,但是他像一棵万古长青的大树,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既不能改变自己的信念,又不能转移自己的目标;他的坚强的道德观念(请注意,这位疯狂的游侠骑士是世界上最道德的人)使他的种种见解和言论以及他整个人具有特殊的力量和威严,尽管他无休止地陷于滑稽可笑的、屈辱的境况之中……堂吉诃德是一位热情者,一位效忠思想的人,因而他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哈姆雷特又是什么呢?……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

图书封面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摘自《中华读书报》 作者:聂珍钊编者按:学术史研究即“研究之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避免相关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将学术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先生的新著《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是国内学界第一次系统地进行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的成果,通过尽可能竭泽而渔式的梳理,在四百多年来浩如烟海的塞万提斯研究史料中归纳提炼出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了中外研究人员在立场、观点、思路、方法、历史文化语境、话语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特别是总结了中国学者研究的特点、成果和规律,利用丰富的中国文化资源和中华民族的智慧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并对我国当下的文学批评和创作提出了富有借鉴意义的独到看法。本书代表了当今中国塞万提斯研究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的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成果。  一篇难得一见的精彩文章   陈众议先生的新作《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出版了,可喜可贺。在评说《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之前,不能不先说一说陈众议为“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撰写的总序。这篇文字从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的视角,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演变的大背景里,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进行纵向和横向考察,对文学研究中的种种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界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放眼世界,纵论天下文学,真知灼见,尽显其中,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精彩文章。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通过对一批经典作家作品的解剖,从学术史研究的角度考察其经典形成的过程,以为今天的借鉴。从根本上说,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对学术研究方法论的强调以及对学术研究价值的追求。学术史研究,其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的体现。总序说得好:“格物致知,信而有证;厘清源流,以利甄别。”“学术史研究既是对一般博士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学研究方法,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文化积累工程,同时还可以杜绝有关领域的低水平重复。”文学研究抑或任何其他学术研究,都需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这既是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一种基本的学术规范。不了解自己所从事研究的学术研究历史,不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不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批评、借鉴和吸收,不了解前人的研究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没有提出,我们就会出现短视、近视、盲视,陷入主观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的文学批评被介绍引入中国,形成了我国文学批评的中西融合、多元共存的局面,推动着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我国文学批评存在着严重的西化倾向,在文学批评方法及话语权方面缺少我们的参与和原创,在现有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的成果中很少有我们自己的创新和贡献。如今一些打着文化批评、美学批评、哲学批评等旗号的批评,往往颠倒了理论与文学之间的依存关系,割裂了批评与文学之间的内存联系,存在着理论自恋、命题自恋、术语自恋的严重倾向。对于学界出现的这种隐忧,陈众议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一些人眼里,甚至连相对客观的真理观也消释殆尽了。于是,过去的‘一里不同俗,十里言语殊’成了如今的言人人殊。于是,众生喧哗,且言必称狂欢,言必称多元,言必称虚拟和不确定。”不仅如此,陈众议还深刻地描述了学界乱象:“至于意识形态‘淡化’之后,跨国资本主义的一元化意识形态更是有增无已;真假不辨,善恶不论,美丑混淆,也是所在皆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从而使抽象的人性淹没了社会性;普世主义势不可挡,以致文化相对主义甚嚣尘上。文学从大我到小我,从外向到内倾,从摹仿到虚拟,从代言到众声喧哗;真实给虚幻让步,艺术向资本低头;对妖魔鬼怪和封建迷信津津乐道,任帝王将相和无厘头充斥视阈,能不发人深省?”真是切中时弊的精辟之语。的确如此。在后现代语境中,经典文学首当其冲,不是被迫“淡出”,便是横遭肢解,传统认知、伦理价值和审美取向被颠覆。“无论解构主义者初衷何如,解构风潮的实际效果是:不仅相当程度上消解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甚至对国家意识形态,至少是某些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民族凝聚力都构成了威胁。” 对于这种危害,我们不能不保持一份清醒。  众议先生提出“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构想之初,我就为他的这一设想感到欢欣鼓舞。在为“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写作的总序中,陈众议言简意赅地阐明了社科院支持的这一重大项目的宗旨:“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从我出发,以我为主,瞄准外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和思潮流派,进行历时和共时的双向梳理。”“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目前分两个系列由十六部学术史研究专著和十六部配套译著组成,研究的作家有塞万提斯、歌德、雨果、康拉德、庞德、高尔基、肖洛霍夫、海明威、普希金、茨维塔耶娃、左拉、狄更斯、哈代、菲茨杰拉德、索尔•贝娄、芥川龙之介。根据规划,学术史研究不是止于上述作家,还要持续发展,研究更多的作家。在“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系列中,由陈众议亲自撰写的《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是其中的第一部。我一直期待着这部开山之作的出版,因此当我收到这部著作时,心中不免有几分激动。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及其启示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是对学术史研究思想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总序的学术思想。全书由“塞万提斯学术史”、“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和“重要文献目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自有重点,但又相互联系,形成缺一不可的整体。  “塞万提斯学术史”部分是全书的基础与前提。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重点对自17世纪以来《堂吉诃德》研究的学术史进行梳理。跟随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我们仿佛变成了能够穿越时空的旅游者,浏览了一遍由评论家、研究家和读者写就的《堂吉诃德》评论史和接受史。在这条时间隧道里,我们似乎见识了不同时代各色人物对《堂吉诃德》的评价,听到了“或褒或贬,甚至大褒大贬”的不同声音。经历了18世纪理性主义时代的思考,从浪漫主义时代开始,对《堂吉诃德》的评价可以说扫去了笼罩在塞万提斯头上的阴霾。德国哲学家谢林把《堂吉诃德》同《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相提并论,称古人尊崇荷马,今人膜拜塞万提斯。海涅评论说:“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个三头统治,在记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各各登峰造极。”司汤达称发现《堂吉诃德》“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高度评价塞万提斯。恩格斯认为,“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旅行实在可以算是真正的奥德赛”。至此,在陈众议的笔下,终于让我们看到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在怎样的历史中炼成了。   第二部分“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是全书的重点,由7章组成,分别讨论了塞万提斯的矛盾和偏见、反讽或戏仿、虚构与真实、经典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否定之否定以及《堂吉诃德》与经典背反和文艺复兴运动,可谓是从理论上对塞万提斯的全面讨论和总结。作者以《堂吉诃德》为个案,论述文学经典的诸多问题,如经典形成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经典的二律背反等。今天已经没有人否认《堂吉诃德》是不朽的文学经典,然而这部充满创造性、想象力和哲理光辉巨著,却并未被同时代人所认可,只是在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陶冶之后,才被接受为经典。作者因此认为,经典的形成需要批判和继承以及继承和创新,而这一特点在《堂吉诃德》这部经典小说中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作者并没有止于对文学经典形成规律的探讨,而是更进一步将对经典的论述引申到更高层面,即借助对塞万提斯的研究展现作者从整体上对文学创作、理论及批评的全面思考,对文学批评现状的忧虑。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无中心”、“多元化”情态正好契合了二元论“解构”之后“不分你我”、“不分西东”的跨国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即跨国资本的一元化)的态势。作者正确地指出这一倾向的本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极端个人主义本质上是消解民族的、地域的价值判断和认知方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二元关系将从此消弭。”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考已经超越了论述《堂吉诃德》本身的意义,彰显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的民族责任感。  总之,《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不仅总结了塞万提斯在世界文学史上400年来的历史,揭示了《堂吉诃德》如何成为文学经典的过程,而且还通过对塞万提斯的研究讨论了文学经典以及诸多文学理论与批评问题,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拓深和繁荣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作者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评说西方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以我为主”研究外国文学的方法与思路。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无论是“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还是对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都将带来重要启示。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陈先生是这个系列的主编,研究领域为西班牙文学。国内能出这个系列不知道能让后学者省多少力气。本书挖掘的西班牙文献很多,可惜不懂西班牙语。阿Q与堂吉诃德虽然都是“精神胜利”,却是两种“精神”。《堂吉诃德》的叙述方式有着“启后”力。学术史,与各种专书之学术史颇有类似,可见学术发展一斑。
  •     从学术史的角度评介塞万提斯的历史地位起伏,广泛搜求、征引材料,对后来人而言很有参考价值,也相当于提供了一份详尽的索引。可惜的是,持论还是陈旧了些,自身的穿透力也稍显欠缺,且书中重复之处不少。
  •     陈众议先生的这一本书当可称得上我国塞万提斯研究的高峰了,对于塞万提斯学术史的梳理力图做到全面细致,所引用或参考的专著出处正规且具有权威性,让人能够对四百年的塞万提斯学术史有一个全景到微观的把握。国内如此系统地对一个外国作家的研究史进行梳理,似乎并不多见,尤其是对塞万提斯学术史的关注,由于西语并非一般研究者的第二外语,寻找和阅读西语文献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陈众议老师的辛勤耕耘,使得后来者能够按图索骥,追根溯源,对塞万提斯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时代在发展,对塞万提斯的认识也更丰富,对他的研究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塞万提斯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作品本身。
  •     很赞的书~但是为什么从来没人借过……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分析,涉猎各种流派思想,觉得自己的思路开阔了不少,思考的角度比我想象中的更多。
  •     该书翔实勾勒了《堂吉诃德》批评史,体现了作者客观求实的科研态度;研究反思则更是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是塞万提斯研究者的案头之本。
  •     额,学习需要买的,内容不错,就是书本后面有个破洞,不知道是配送问题还是书的问题。
  •     写论文时用的资料
  •     我个人一直喜欢《堂吉诃德》,对塞万提斯的了解却有限。这本学术史让我了解了更多。作者很严谨,很扎实。
  •     海量资源,旁征博引,深入研究。个别章节和黄金世纪研究有一点点重复。
  •     装逼装了那么久,几天前才把它看完,很无聊,真他妈无聊。中国人编书就喜欢扯鸡巴毛泽东,连我们《地图学》原理都是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操你妈!值得一提的其实李蒙的英文名pasamonte就是在这里面找的,我真会毁读者三观。
  •     印刷清晰,纸张挺括,品相良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