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阑”中的叙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灰阑”中的叙述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
ISBN:9787532120680
作者:黄子平
页数:283页

作者简介

分为十章,内容包括“革命”的经典化与再浪漫化;革命·性·长篇小说;革命·土匪·英雄传奇;“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宗教修辞;病的隐喻和文学生产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革命”的经典化与再浪漫化一 经典化与“重大题材”二 “应写”、“可写”与“不可写”三 再浪漫化第二章 “革命历史小说”:时间与叙述一 进化史观二 从胜利走向胜利三 人物关系的时间化四 革命的循环五 时间观的改变第三章 革命·性·长篇小说一 话语空间的切割、划分与连接二 政治/言情、英雄/男女三 在“社会全景”中写“性”说“欲”四 “客观冷静”的叙述五 革命叙事的“圣洁化”第四章 革命·土匪·英雄传奇一 黑话/红话二 诲盗/诲道三 “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四 “抢一个共产党领路向前”五 反出江湖六 英雄传奇第五章 “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宗教修辞一 “空白”与“宗教修辞”二 空间:道观佛堂和圣地三 身体:脱胎换骨四 苦难:报仇报冤和报恩五 “革命”和“历史神话”第六章 《故事新编》:时间与叙述一 “故事新编”:与“朝花夕拾”二 “叙事时间”和“所叙时间”三 叙述以反抗“绝望”四 放在“引号”中的叙述五 “油滑”:从消极到积极六 故事新读第七章 命运三重奏:《家》与“家”与“家中人”第八章 病的隐喻和文学生产第九章 语言洪水中的坝与碑——重读中篇小说《小鲍庄》第十章 灰阑中的叙述附录 千古艰难唯一死——读几部写老舍、傅雷之死的小说汪曾祺的意义演戏或者无所为与“他人”共舞后记沪版后记

内容概要

黄子平,1949年11月生于广东梅县。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和中文系讲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芝加哥社会心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作过访问研究。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著作有《沉思的老树的精灵》、《文学的意思》、《幸存者的文学》、《革命·历史·小说》、《边缘阅读》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横跨一个半世纪的中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个案中最宏大、最复杂的社会变动。这段时间的中国革命包含了政治学理论中所有类型的“革命”——千禧年式的农民叛乱(太平天国),无政府式的暴动(义和拳),政变(西安事变和林彪事件),军事叛变(北洋军阀时期),国共内战(1945—1949),自上而下发动的全国性动乱(“文化大革命”)。其中同时伴随着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竞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孙文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这种竞争至今仍在台湾海峡两岸以及海外许多华人社区以各种不同形式持续着。  本书不打算研究这些革命,而只是研究对这些革命的“讲述”。更具体地说,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中以“小说”形式对这些历史变动所作的叙述。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小说”被卷入革命之中,担负起“新一国之民”(梁启超)或“改造国民性”(鲁迅)的重任;另一方面,“小说形式”本身也在这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生着不容忽视的“革命”。革命深刻地改变  了我们想象、虚构和叙述历史与现实的方式。“小说”有时直接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齿轮和螺丝钉”、“旗帜和炸弹”),有时,却于边缘处记下了正统“大历史”必定遗漏的苦难、挣扎与悲欢。文本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建立、维护与颠覆,同样成为本世纪中国历史最令人眩惑的奇观。因此,文学形式与革命、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本书想一再加以探讨的课题。其中,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的“言情小说”与“英雄传奇”两种样式,以及欧俄传入的“写实主义”长篇小说样式,在这种互动中的衍变最为耐人寻味。  “革命历史小说”是我对中国大陆1950至1970年代生产的一大批作品的“文学史”命名。这些作品在既定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它们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以此维系当代国人的大希望与大恐惧,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讲述与阅读实践,建构国人在这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这些作品的印数极大,而且通常都被迅速改编为电影、话剧、舞剧、歌剧、戏曲、连环图画,乃至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人物形象、情节、对白台词无不家喻户晓,深入日常语言之中。对“革命历史”的虚构叙述俨然形成了一套弥漫性基奠性的“话语”,亟欲令任何溢出的或另类的叙述方式变得非法或不可能。然而,正如我在本书中讨论到的,此类作品本身也仍然包含着无法消泯的异质性,使得“经典化”也成为永远需要继续“进行到底”的无尽过程。持续不断的清洗、修改、增饰,恰恰反证了讲述和阅读“革命历史”的另类可能性的(潜)存在。  本书的主要部分即在于试图重新解读这批“革命历史小说”。解读意味着不再把这些文本视为单纯信奉的“经典”,而是回到历史深处去揭示它们的生产机制和意义架构,去暴露现存文本中被遗忘、被遮掩、被涂饰的历史多元复杂性。如果历史不仅仅意味着已经消逝的“过去”,也意味着经由讲述而呈现眼前、仍然刺痛人心的“现在”,解读便具有释放我们对当前的关切、对未来的焦虑的功能。因此,本书不想为读者提供又一种固化了的文本意义,却亟愿意展示作者——作为基本上由“革命历史小说”滋养了因而也拘限了其阅读想象力的一代人中的一员——寻求新的解读可能性的艰难过程。  ……

图书封面


 “灰阑”中的叙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标题很庸俗,忽略………《灰阑中的叙述》解释的是革命故事的讲法,世界上的小说能够这样高度类型化解析的恐怕只有中国和前苏联,尤其是中国的十七年文学。革命、革命小说以及十七年人们心境的塑造成了一个互动的过程,总不离“从未来汲取诗情”的总纲。一个有理性的人振臂一呼,说不定也会在下面人的热烈欢呼中产生某种人定胜天,老子为王的虚幻,某种叫做“民主美学”的东西诞生了。所以从这个层面也可以理解十七年作家内心的忠诚,他们是无比忠诚的。回过头来再翻书一遍,发现此书有一处一本正经的调侃。中国的革命小说肯定会有涉及到土匪从良的段子,那么在“前土匪”时期,不可避免会有黑话。讲黑话的人因为命定了以后会汇入“革命的滚滚洪流”中,所以黑话也具有了合法性。比如书中引了一段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座山雕:天王盖地虎。假胡标(杨子荣):宝塔镇河妖。座山雕:脸红什么?假胡标:精神焕发。座山雕:怎么又黄啦?!假胡标:防冷涂的蜡。八大金刚:么哈?么哈?假胡标: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这是一段土匪接头的黑话,其合法性的获得是因为假借英雄杨子荣之口说出,因而必定会走上“红色正途”。但是作者在最后居然玩了一票,将最后一句黑话“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译成了海德格尔式的哲语:——正午的阴影下,言说者已经流离失所。……我乐了。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那天,我第一次认识黄子平
  •     论文的杂文化写法
  •     想当年,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人联袂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后来,黄氏辗转到香港,至今还只是浸会大学的一个助理教授,而陈、钱二人,则在北大俨然成了学术大师/思想导师。香港与北大的学术差距,莫非尽显于此?
  •     革命/神话
  •     很喜欢。于是去看小鲍庄,西西,在医院中。
  •     症候式阅读。解剖政治写作中的意识形态神话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审视那个时代写作当中的无意识,可以观照许多今日的问题。
  •     重看一遍,发现很精彩。过去是因为没看懂。
  •     写得聪明
  •     从一些看似没意思的书读出意思,而且很多,有意思!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研究者应该做的!
  •     偶像先生NO.2
  •     都说这是本好书。黄子平确实很好玩,我喜欢。
  •     感觉更多是随笔式的断想。以后找时间再看一遍。
  •     很喜欢。革命历史小说第一人。
  •     力透纸背
  •     才子之文,不可学。
  •     章节安排散乱,论述浅尝辄止,更要命的是一系列不生不熟的理论自造词,不很高明。
  •     想起了洪子誠
  •     2016 4 7
  •     阴影奏鸣曲
  •     极好。黄子平很诡。
  •     名著啊.
  •     读中学时买的了,今天抽出来,里面有一章讲"故事新编",哈哈
  •     既有学术深度,又不乏阅读趣味。
  •     黄子平老师的文艺批评功底很好,对于“革命历史小说”的分析也颇有见地,善于从“标准”或“规范”与“叙述”的缝隙间,窥见戴着镣铐跳舞的文学创作本身是如何最终以有意味的反讽消解了由革命/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的掌控者的主观意愿所直接参与构建的“神圣”价值。对照了牛津版的目录后发现少了原书的第六章,而增加了本书的第九章,我的疑惑在于读前五章时分明觉得它们可以自成体系,紧接着却突然出现了论述结构的断层,——鲁迅的《故事新编》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与前五章的核心话题有脱节之嫌,倒不如独立出来做个辑子——不知这是否与那被删去的第六章有关。附录里收了五篇文章,其实也足以组成一辑。此书固然得到广泛好评,我却以为它本来可以更出色——黄子平老师自己反倒比读者们更清醒地看到了它的缺憾。
  •     去年得幸从孔网上购入此新书,直至今日才勉强读完。先生的涵养实在望尘莫及,很多叙述的理论我也不甚了解,只得草草结束,继续重读。
  •     PDF电子书
  •     革命是“灰阑”,我想还会再看一遍。
  •     启发太多
  •     “沪版后记”超有趣~~我已经在期待着老师给讲故事了 ;)
  •     极其犀利 可不可以给六七八九十星?
  •     黄子平我喜欢嗯。
  •     补标 叙事模式
  •     上过黄子平老师的传记文学,他是一位儒雅可敬的老师。
  •     过年回家看完的,觉得黄老师最大的优点就是聪明,一种与知识积累并不密切相关的聪明,只有天生的聪明人才能把这些问题处理得举重若轻,还带一点狡黠的玩笑感。
  •     对我影响最大的学者以及学术著作
  •     果然没有辜负我的强烈期待。有种意犹未尽的赶脚~
  •     看来福柯和罗兰巴特对黄子平影响好大。叙事学符号学造诣不够><。
  •     小小一本,好读,因此半天就翻完了。好处是黄老师眼光毒辣,文笔犀利,给读者提供了很多新颖的视点。不好的地方是因第六章被删去的缘故,前五章与后五章断层,因而论述不成体系,作者立场模糊。
  •     还是看《革命`历史`小说》的好
  •     很有识见的一本书~~
  •     非常好。
  •     现当代独特的话语方式。不想看唐史的我已经跑到现当代来寻求精神绿洲了
  •     对文本解读得到位,理论驾驭得也很纯熟,是一种堪称范本的批评文字。全书探讨的问题很多,但都紧扣住“语言”,抓住语言的自我分裂、消解,使得坚实的文本暧昧难明,又使得晦涩的文本清晰起来。语言是文学的堡垒、盾牌、工具、武器,也是重负、枷锁、原罪,文学所能做的或许唯有与自身搏斗和抗争——在与社会、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搏斗和抗争之前。
  •     叙事学理论具体运用。并不觉得如传说中般好。
  •     学贯中西,有深度。有思考~
  •     当代文学
  •     文选,几个主题。想看牛津版的《革命历史小说》
  •     很好很好 才气逼人
  •     美中不足是被刪去了一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