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020084364
作者:史铁生
页数:2562页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的笔记-第1页 - 当代中文作家中只有两个人有必要读完全集:鲁迅,史铁生。

当代中文作家中只有两个人有必要读完全集:鲁迅,史铁生。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的笔记-第42页 - 病隙碎笔——病隙碎笔2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的笔记-关于读书的回忆和思考 - 关于读书的回忆和思考

"修辞",果然如此,我们的写作避不开的是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来表达我们未经"修辞"的想法,感受。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不过我这样理解就感觉有种别样的豁亮感。
日常生活总是让人的情绪起起伏伏,无论是否很理智,但感性起来还是完全会陷入人的本性困扰。
现在发觉自己也还真是越来越懒了,没有了曾经的那种学习热情,高中的时候只要是放假肯定会赶忙跑去书店,看上一下午的书再把一个星期攒的钱都买了自己想看的书,那个时候书店的书很有限,不过却也正是那个时候的那份热情让我总是感觉有读不完的书,买不完的书,那个时候最开始读的周国平吧,他的散文,他的那些非常有哲理的东西让我为之着迷。后来也知道他是哲学科班出身,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接触了一些哲学读物,最早买了一本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算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吧,非常热爱那本书中的理性和智慧的言语,进而通过他书中介绍的书陆陆续续买了一些西方哲学家的书,没有什么纯粹的目的,当然更不是为了学术就是单纯的阅读去品悟他们的思想,我当然也没有过多的在意他们是个什么门派,他们是什么时代,他们的学说有什么精髓和不足。基本上这样子,在高中阶段的有限的所有假期里读了,叔本华,罗素,海德格尔,康德,尼采,弗洛伊德的著作,那时候凭借着对哲学的一种热情而读他们,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很多逻辑,很多思想也不太懂,但也就是伴着那样一种热情,让我对哲学对我读过的这些伟大的哲学家有了最初的印象。我也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他们,当然也没有读过所谓的原著,都是译本。但我现在感觉,就是那些时光中的简单的阅读对我从性格上,到认知上,对从那之后的一些追求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想这就是伟大的意义所在吧。比如海德格尔说的”人,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那种模糊的感觉也足以震撼了我的心灵。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吧,开始接触诗歌,里尔克的读过一些,纪伯伦的,后来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对她诗歌的清澈,隽永,温暖,哲理所深深地打动在她的影响下开始读泰戈尔的诗歌。诗,诗意的表达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感动。后来也看过一本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文选《诗人与世界》才开始懂得诗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感悟,诗也是最纯粹的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自己也开始试着写一些自以为算是诗的东西。后来也买了海子,北岛,芒克等中国诗人的诗感觉到同为诗,对诗歌的认识不同,情感的丰富不同,所要表达的内容竟也如此不同。比如海子,他完全是个只属于他自己诗歌的天才。他的那种纯粹进入意象的情感很难被普通的大众所认可,所理解。不过后来我也想过,其实像诗,尤其海子那样的诗是不需要理解的,诗之所以最接近上帝的旨意就是因为上帝本身的难于理解的本质。
就比如曾经听到过一句“在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委屈、不信任和孤独。归根到底,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却也都是孤独的。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孤独,做成我们孤独的东西甚至都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不一定真的理解彼此。”人的思维,人的情绪,人的那些超越理性的感性情绪是很难通过试图的理解而理解的,并不是说我们“试图”有什么错,只是,确实,理性的说,感性的状态下我们并不在乎理解了。诗意的表达还可以用最简短的话语写出最丰富的意蕴。有时候我也猜测,这就是上帝的旨意吧,最丰富的思想一地要用最简短的话语来表示,这是天意。
诗和哲学也是密切难分的,尤其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是建立在诗歌之后的,正是有了诗意的表达,我们也要去理性的思维去试着解读。而很多哲学家在表达思想时都曾借助过诗歌的方式。也就是借助于一种“修辞”的方式。
后来读史铁生,就一下子热爱至极,首先说,他绝对算得上一个哲学家,而且他所思考的生死,命运等问题是如此的让人感觉到亲近,也是如此和我们所处时代,我们生活状态相紧接。并且,史铁生的哲学认知又是在他所读的哲学著作之后,他所理解了的诸多的哲学思想之后的一次自我发展。我总感觉,铁生老师在哲学方面做出的成就是中国当代哲学家们难以企及的。他是用自己所处的命运解读了他所理解的东西方各门各派各种宗教道义在他存在的现今的哲学意义。比如他提出来的”残疾“和”爱情“这两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完全可以看成是铁生老师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他所掌握的所有哲学的他的最新的解读。在表达上,他运用的正是诗意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还是他的散文,他的诗歌,他写出的一切的各种各样的文体,在他的“写作之夜”他的“修辞”表达竟是如此充满诗意,所以才是如此深刻。哲学家史铁生用尽一生思考和写作所要诠释的他的哲学继承的结果就是”残疾“和”爱情“。后来我开始认真的阅读史铁生的近乎所有的作品,我想通过这样的阅读获得对他最单纯的敬仰。我发现铁生老师,同样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所有的文章先不说他写的小说和诗歌。他写的散文,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一句诗。其中也有像海子那样感性诗意表达,更多的是哲学性诗歌表达。史铁生写过两个电影剧本《死神与少女》和《多梦时节》两部都是80年代的电影,这两部电影固然有它们的作为电影的艺术性,但看过还是完全能感受到史铁生的诗意表达。他的诗歌也非常有特点,你读见就能一下子看出那是他的诗。再说史铁生的小说,之所以他的小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他满满的诗性表达。我总感觉《务虚笔记》其实都可以看做是一部长诗。先不说它里面充满着诗性的语句。就是说史铁生小说的结构完全可以看出那是一个诗人的杰作。他的诗性完完全全贯穿着他整个写作生涯。哲学性和诗性让这位坐在轮椅上的作家变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的作家。
有评论家说史铁生的小说创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刚开始是用强烈的对比组成的框架里包容的他的辛酸与他的痛苦;然后是用缠绵的回忆连缀的他曾经有的快慰和他对人间温暖的向往;最后才是剪断了过去和未来后,在一个个虚拟的寓言里,机智与悟性结合,对人生境界的诠释。”我为这句话而感动,因为这是我想说却说不出来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可以将散文,诗歌,小说放在一起说的。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每一个不同的文体出发,不去在乎写作阶段来研究问题。读史铁生必须要把他的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所有的文体都读下来,这样就会发现开头说的这句话,而且会发现,这所有的文体都不过是史铁生表达他思想的方法。这样去读,似乎就能看见务实和务虚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比如说史铁生的散文,他写《爱情问题》我感觉可以算是他对“爱情”问题的一个大纲,而后无论是《务虚笔记》还是《我的丁一之旅》完全可以看出来是在围绕着《爱情问题》中的问题在思考和表达的。散文《八子》中就让我们看见了《务虚笔记》中那个可怕孩子的原型。 散文《叛逆者》我们看以找到《务虚笔记》里葵林故事中的男主角的影子。散文《好运设计》仿佛就是“残疾”这个哲理深意的大纲。《奶奶的星》让我们不光看见了史铁生的奶奶命运在历史中的境遇(文化大革命)同样也是作者在《务虚笔记》里所要表达的一面。史铁生超离历史,但他也必是思考过历史,带给他最大震撼和哲学思考的历史必须有文革,是文革让他看到了立场的危险,让他真正开始思考人性。同样我们通过《午餐半小时》,《没有太阳的角落》可以看见残废双腿时在小作坊干活时期的史铁生,散文《我二十一岁那年》,《孙姨和梅娘》同样让我们看见在医院时的史铁生,《我的梦想》,《足球内外》让我们看见作为体育迷的史铁生。他也有热爱偶像,他也有热爱的球队。《妄想电影》我们也开始看见他经历的爱情到底是个什么样,故事中的女主角希米(淼)到底是个什么样。通过这一切,我们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在他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充满诗性的哲学家,作家。他又是怎样将他的生活经历他的故事变成他的思考,他所要表达的哲理的。以小见大,我们便可以看见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伟大的文学家的即普通又独特的模样。
昨天,看了一个北岛先生在香港的一个讲座,题目是“古老的敌意”我被这个题目深深的吸引了。他说的这句话引用的是大诗人里尔克的《安魂曲》中的一句诗——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存在着古老的敌意。这样的诗句真是让热爱文学的人感到由衷的亲切感。这是每一个学习文学的人要面对的问题。诗歌,小说,散文,等等等等,当我们沉浸在我们刻意或者自然而然运用的某种“修辞”而表达出的思想之时,我们无一不需要面对现实生活的“敌意”。比如绝大多数人说过的那句“艺术?这玩意儿能顶饭吃!”。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们普遍务实,那少数“胡思乱想”的人怎么能不在社会的主流舆论里孤立无助。也何尝不是古老的敌意呢,是人类不随历史而变化的古老的敌意。北岛举了,卡夫卡,里尔克,食指等人的例子。写作或者思考,尤其是面对心魂的写作和思考,天生就要和幸福美满“绝缘”。或者写作和思考必须让人陷入孤独境遇。这样的孤独境遇中,我们的质问会更深入,但也因此注定经受来自现实世界给予的不可阻挡的压力。但我总以为,这样的人却必须要有。
比如史铁生,我现在越来越热爱“宿命的写作”这个说法。上帝神秘的旨意唯有靠几个人来施与人间,上帝因此要选择他们,他们必要和其它的人获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世界的能力。那么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宿命”。也就是史铁生在《病隙碎笔5》中提到的那个思考。史铁生将肉身,精神,与灵魂分开来讲。所以他说,自古至今已经有多少生命死去了呀,但人间的爱愿却不曾有丝毫的减损,终极关怀亦不曾有片刻的放弃!史铁生始终相信那亘古不变的神的旨意正是灵魂,历史让无穷的肉身消亡,但每一次灵魂又被重新以“宿命”的方式施与继承者,这样想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伟大的思想都是相通的了,因为伟大的思想分明都是那一股灵魂。而不同的那所谓的肉身和名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也许也是为什么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不用名字而用代号以及在多次文章中推演到“史铁生”是否等于“我”。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活,也是别人活,别人活,也是我们活。每个人都只是活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就是以“我”的角度去感受这个过程,而所有的部分才是“我”。只有在这一点上,别人的遭遇也就会是我们自己设身处地的处境,我们在别人的存在中获得自身的存在。我觉得也正好符合这个道理。结合北岛的那个讲座我就想,为什么有些人就是要比其它人对人的心绪,心魂发生的种种情感变化而更加敏感,或者为什么总有人在平淡,平常的生活中找到诗意。这似乎就是那个“宿命”吧,也因此,才总是更敏感于生活带来的每一处感受。这是天赋。这样的天赋也因此要做好遭受“古老敌意”的准备。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的笔记-第214页 - 我与地坛-黄土地情歌

读《黄土地情歌》,突然想起《诗经》了,千年前的人们,或许正如史铁生笔下唱着民歌的人们一样,唱着诗经里的歌曲吧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的笔记-务虚笔记 第4页 - 务虚笔记 第4页

一个老人衣袖上的灰/是焚烧的玫瑰留下的全部灰烬/尘灰悬在空中/标志着这是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的笔记-第21页 - 命若琴弦——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唉,这孩子真不听话!用自由的言论把言论的自由给弄丢了,要不自由言论,本来他可以永远言论自由,也就还是人民。可这自由言论了之后,之后,之后人家就有理了,你说人家这还违法吗?”陈谜巴望丈夫给她一个满意的回答。“谜,”解教授慢慢地说,“我教了一辈子的法律,却一直没发现这个毛病。这毛病,就出在——什么样的人是人民,什么样的人是敌人,没有一个严谨的法律标准,而是由那些凌驾于法律之上,逍遥于法律之外的人说了算,法律在这儿成了装饰……给瞎子戴一副眼镜,给哑巴的嘴上吊一个扩音器,却要把能看的眼睛挖掉,把能说的嘴巴缝上……”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的笔记-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看电影 - 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看电影

打死敌人你就是英雄,被敌人打死你就还是英雄,这可是多么值得!故而冲锋号一响,银幕上炮火横飞——一批年轻人撂倒了另一批年轻人,一些被怀念的恋人消灭了另一些被怀念的恋人——场内立刻一片欢腾。时代的悲哀,愿战争不再!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的笔记-第36页 - 命若琴弦——没有太阳的角落

哦,心在追求人间仅有的一点欢乐的同时,却在饱受着无穷痛苦的侵蚀,这痛苦无处去诉说,只有默默地扼死在心中,然后变成麻木的微笑,再去掩饰心灵的追求。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的笔记-第251页 - 我与地坛-对话四则

想寻死不见得就是坏事,这说明一个人对生命的意义有着要求,否则的话他怎么活着都行。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