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草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枕草子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6
ISBN:9787543446328
作者:清少纳言
页数:449 页页

作者简介

这部书的内容如同家常日子,家常的东西都是好的。作者所记得的总是平常日子中细微的纹理,用明净、妩媚的文字表达出来。它最适合被放在枕边,闲闲地一段一段看下去,用平和的心态度这些文字,便会觉得平实生活中的让人头疼的压力和烦扰悄然而散…

书籍目录

一缕缕香语(代总序)枕草子一 四季风光二 时令三 正月初一其二 叙官之日其三 三月初三其四 贺茂祭那天四 语言差异五 爱子出家六 驾幸生昌府七 御猫御犬九 叙官朝拜十 定澄僧都十一 山十二 峰十三 原十四 市十五 渊

图书封面


 枕草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0条)

  •     很有意思的
  •     约十年以后再读,感觉完全不同。最吸引人的乃是笔下一股清明气息。对风物和人性的观察,千年后也并无改变。
  •     美。 后有人间万象。
  •     有助于了解平安时代的风土人情!
  •       说枕草子90%的内容纯属写在纸上也甚感浪费一点都不夸张。那年代日本的纸大致相当于如今百元大钞般珍贵。但正由于剩下10%的华丽优美终就使其成为传世之作。说来真是莫名其妙的事情?
      
      总之,这也算证明了女人这种动物千年来还真是没怎么变化过,鸡毛蒜皮的事情永远能当作“情趣盎然”来一本正经的吐槽。这一吐槽便是400多页。更为有趣的是,清少纳言几乎对身边所有一切人或物都抱着一股“我不吐槽浑身不舒服的”执念。上到天皇下到贱农,小到萤虫大到群山,她不评头论足一番那便是今晚无法安然入睡的架势。
      
      但是,谁又能说,这开创了吐槽先河的散文集,正因为其琐碎到叫人烦闷才保持了永久生命力呢?
      
      PS:看完后我感觉自己也有了吐槽之魂!更莫名的是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待到树叶尽红时,方能忘却你”居然还是清少纳言引用别人的!
  •     “女人不宜太聪明,太聪明的女人不易使人亲近,假如禀赋特异,心性难掩聪颖,就该用可爱——这件女人最独特的武器,装备自家的聪明,掩住其凌厉的锋芒。”
    对啊,聪明的女人要学会掩住锋芒,才会温润如玉。可惜现在愚蠢又叫嚣的女人太多了,大大坏了我们女人的名声。
  •     (⊙_⊙)
  •     谢谢,我论文可能要写这个。真愁没有原版呢
  •     优美的句子俯仰皆是。
  •     这本书还是初中时老师送我的,“这是很有意思的”
  •     天色逐漸暗下,連寫字都困難,而筆也使盡,就只想把這一段文字寫完算了。 這草子,乃是我家居無聊之際,將所見所思記下。 想著儘管別人不一定會要看,而且有一些地方恐怕還說得太過分了些。 我原是以為自己藏得好好的,沒想到終究如「只緣淚湧」那首和歌所詠的,還是洩露了出去。
  •        清少纳言的这本《枕草子》在日本的散文史上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是日本散文的开山鼻祖。作者作为中宫定子身边的女官,伴随着中宫坎坷的命途而同样一生不顺。但她这一部因为偶然的原因而形成的,本意只愿枕在头下的记事集,却散发着清新明快,优雅精致的气息。作者关注生活中许多细微的地方,从花草到山水,从飞鸟到走兽,从日常行为到礼仪举止等等,将其中种种或美丽或有趣或可恶或可恨的东西记录在下。而不管有趣还是无趣的事情,对作者来说,她“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在别人心里,却认为毫无意趣,这也是很有趣的”。
       作为一本散文集,这本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故事、有随感、有集纳。其中故事和随感部分,主要包括作者的见闻以及自己在中宫身边发生的故事,占了很大的篇幅。但因为主要和当时的日本上流社会有关,对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来说,就产生了阅读障碍。其中很多有趣的故事,我都不甚明白,可以说非常遗憾。而作者关于山川、寺庙、花鸟、虫鱼的集纳,可以看出其是一个专注生活、善于发现情趣的人。看书的这一段时间,我认识了菖蒲、棣棠、胡枝子、桔梗等,还知道了直衣、唐衣、指贯裤等,了解了棣棠色、柳色、二蓝、红梅色等衣服样式,以及贺茂祭等节日,摄政关白等官职,一条天皇时的部分历史等。这一部分有些地方和张潮的《幽梦影》有点相像,不过清少纳言的更加天真直白,张潮的更加精致华丽。看完这本书,基本可以对当时的日本上流社会的生活有一个笼统的印象。而如果对当时的日本文化了解更深一点,看这本书的趣味大概会更多吧。
       从书里也可以慢慢了解清少纳言的为人。她应该也有点任性。从一些章节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言谈粗鲁”、“可恨的人”、“难以忍受”等。但她的任性却十分有限,而且往往让人看了莞尔一笑。很多时候,这不过是她作为一个才女的矜持与孤傲罢了。而“可怕的事”又让人觉得她应该有轻微的密集恐惧症。就像这样,在一千多年后,拿着这半年书,推敲着作者的个性和想法,真正是非常有趣。
      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当时,人们传递信息通常用口信或书信,书信会写在特别的纸上,然后用绳带绑在当季的一枝花上,或是红梅,或是海棠,然后再交由仆人去送达。而收信人也常常看完后很快的回一首和歌作答,可谓非常风雅。而作者描写的很多关于和歌的故事,也常常和唐诗有关,尤其是白居易。之前看过梦枕獏的《阴阳师》就发现,当时的日本文坛对于白乐天的喜爱程度简直直追李杜在中国了。果然,“看唐朝的文化,就去日本”,这句说说的不错啊。
       仓促写成的书评,随便看看就好。下面是摘出来的自己喜欢的片段。
      
      一 四季风光
      春天黎明很美。
      逐渐发白的山头,天色微明。紫红的彩云变的纤细,长拖拖的横卧苍空。
      夏季夜色迷人。
      皓月当空时自不待言,即使黑夜,还有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就连夜雨,也颇有情趣。
      秋光最是薄暮。
      夕阳发出灿烂的光芒。当落日贴近山巅之时,恰是乌鸦归巢之刻,不禁为之动情。何况雁阵点点,越飞越小,很有意思。太阳下山了。更有风声与虫韵……
      冬景尽在清晨。
      大雪纷飞的日子不必说。每当严霜铺地,格外的白。即使不曾落霜,但严寒难耐,也要匆忙笼起炭火。人们捧着火盆,穿过走廊,那情景与季节倒也和谐。一到白昼,阳气逐渐上升,地炉与火盆里的炭火大多化为灰烬。糟糕!
      
      
      三 其四 贺茂祭那天
      在那阴云淡抹的黄昏与黑夜,子规在远方压低声音似有似无的啼叫,令人几乎疑心是否听差了耳。那时节,该是何等心绪啊!
      
      二三 容易懈怠的事
      容易懈怠的事有:
      精进日的修行。
      日期尚远的准备工作。
      久居寺院。
      
      三十 眷恋的往事
      眷恋的往事有:玩偶节游戏时的道具。
      叠袖而眠,心有好梦。
      发现夹在书本里的二蓝和葡萄色的布头碎片。
      阴雨落寞之日,翻出当年曾经喜欢过的人的书信。
      枯萎了的蜀葵。
      去年夏天的团扇。
      月明之夜。
      
      四九 高雅的事
      高雅的事:穿淡紫色的衵(yi)衣,外加白袭、汗衫。
      刨冰放进甘葛里,盛在新的金属碗。
      梅花落上白雪。
      非常可爱的幼儿正吃草莓。
      切开鸭蛋。
      水晶的念珠。
      
      一三三
      “我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在别人心里,却认为毫无意趣,这也是很有趣的。”
      
      
      一四四
      “我以为这本笔记并非别人能够见得到的,所以,惊险的事也罢,可恨的事也好,只要我心有触动,便想将其人其事全都记下来,于是,就写了出来。”
      我:清少纳言大概没有想到,一千年后,还会有人在夜雨阑珊的时刻,对着湖光柳影,细细品读着《枕草子》吧!看着这些原本可能会因为怕被见到而删除的话,我好像看到了一个温润如玉的女子,在庭院深深的宫廷,满怀愉悦的写下内心的细语。这也是很有趣的。
      
      一五零 吓人的东西
      从这篇大概可以看出,清少纳言大概也是密集物恐惧症患者,哈哈!
      
      一五四 心急如焚
      父母心绪不佳,与平时不同。更何况世上恶疫流行时,非常牵挂,其他的事全然不顾。
      
  •     也是很有意思的.
  •     过奖
  •     语言优美,在日常中见纯美的感觉.好书.
  •     吐槽有助心理健康
  •       好书值得一读再读,不只是鉴于文化程度有限这点上。(好多字不认识,好多引申))很多引用了唐朝白居易的诗歌,还有佛教常识与典故。(不过典故很有趣,特别是二二五 神社)
      
      清少纳言在书中的一些观念,放到现在也不失为先进的观念。比如,女人应该多见世面之类等等不一一述出。
      
      对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给予了评价,有着微微的幸福感,在 二二五 中 写了清君乐天易知足的个性。
      
      书中几次提到与某某某拗断不相往来,外人看来可能清君太清高孤傲了,不过与之性格开朗有关。
      
      对景对着装对色彩的描写,入木三分,情致全出。
      
      在看的过程中,常看到与《源氏物语》相比较,《源》大约十年前,我也略微翻过,感觉是睡了这个睡那个,可能也与当时我年纪小有关吧,完全不太记得别的。《源》倒出了很多周边,比如(动画啦,歌啦之类)。不过在我现在看来清君完胜紫式部,看到有人说紫式部对清君的评价完全是文人相轻人生公鸡,,哈哈~~不详。
      
      我曾所过,不看完枕草子就不刷微博。。。好啦,我可以刷了,不过看来不刷的收获挺大的。不过之后有空还想再拿出来看的。
  •     这本书的封面就比原来有个版本做的好看,特别是边上类似草纸纤维透出那个时代的感觉来,犹如带着一朵朴素的花写来的一首诗。当然,这本书就不用介绍了吧,经典...单只说经典又觉得不够,女性,忧伤,自然,安定,不安,命运...
  •     蛮好看的
  •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的名字 清少纳言 这四个字 本就是一首诗了(当时还不知道纳言为官名。。。)
       当初看到林译本第一句
       春 则署为最
       就没有去看周译本了
       只是书中内容太过琐碎 不适合花大把的时间专门去看 放在枕 边 当真应了这个名字
       有时会觉得 真是一个 敏感又矫情的女子 但是那些琐碎小事 经她写来 便多了一份情致
       她的一些小刻薄 再看来便是 小女子的妩媚
       喜欢林译本的装帧 书名是由林的外子所提 突然就生出一种欢喜
      
  •       她爱干净,喜欢纯白色的纸,也喜欢男人穿着纯白的外衣;
      
      她爱热闹,喜欢屋子宽宽敞敞,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品评男人或者诗歌;
      
      她痴迷于色泽的搭配,无论是人的衣着,还是自然的风物,从不吝啬色彩的使用,简直就是一个“色彩控”。
      
      她对香气尤为敏感,车子碾过艾草,竟也能被她闻到香气;衣服的熏香,过了两三日,还是要拿到鼻子边闻一闻,比一比。
      
      她不是什么纯洁的小女生,而是性感十足的一枚熟女。男人们频频造访,她只把他们一一列入“情人谱”,风月往来,旖旎无限,美而不淫,哀而不伤,男子都在她设置的场景之中,她只管颠倒乾坤就是。
      
      她最会写“男女幽会”之微妙醉人。被夜半的月光普照着,和情人偎依在牛车之上,恨不得一整夜都让车子这么跑着;月明之夜造访的情人,在信笺之特鲜红者上书写“可尝仰望”一行字,再被她娇嗔着推入厢房;《七月天热》写男女之间混乱的情事,更是暧昧、幽暗、风流到极致。勾起男人联翩浮想,又让女人无可奈何!风骚如此,怎能不让紫式部怨怼,甚至用文字去讨伐之、讥讽之?
      
      她好奇心强,富贵人家的事儿她想知道,路过的童子端着的盘子里装的是什么也想知道,甚或偶尔瞥见的男人,也会直勾勾地盯住人家,从内衣看到外衣,从帽子看到鞋子,最后还被人家的一个微笑,弄得兴趣盎然。真是不好说她是无聊还是无忌。
      
      她对美的要求近乎歇斯底里。猫耳朵里面她觉得恶心,长得肥胖头发却浓密的人,她也受不了。至于当着她的面洗脚、掏耳朵、带歪了帽子的男人,她更是憎恶。
      
      她虚荣心很强,总想着自己被第一个选出来,当着大家的面展示一下;她羡慕那些身份高贵的人,对着高贵就有卑微之态,而平日里字里行间尽是自命不凡,这一点让人讨厌。
      
      女人对女人吧,总不免挑刺儿,尤其这种多才又风骚的女人,总要想出她的一两个缺点来,才能平衡自己的心态。哪怕她是个一千多年前的日本女人,中间隔了生死、隔了国度。
      
      男人呢?我想,只要在她的文字里浸一下,就会爱上她,放在枕边,当成一团绮梦,枕了睡去。隔了什么,都隔不了想象。
      
  •     看不太懂啊………
  •     红楼梦是满族为了维护民族优越感而推选的。。。
  •     大一,十八岁生日。
  •     读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里面有这样句:“难得画好的有:石竹,樱花,棣棠花;小说里说是漂亮的男女容貌。”女子的心思就是细密.{枕草子}其实类似一本很长的日记,清少纳言用干净、直接的笔法记录着她所看见、听到、想像、感觉到的一切:一年四季的微妙转换、斑斓多彩的世俗世相、山川河流的记忆,还有自己的一切判断、心事、感受。兴之所至,漫然写就,笔致却简洁准确,在恬静、幽玄和闲寂中素描出万事万物瞬间的美。
  •       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才读了不到十分之一,进度很慢,曾经我也因为读不完而恼火把它丢到一边。
      
      高三的时候我看到S同学手中拿了这本书,受《枕草子》这部电影的影响一度表示对这本书兴趣相当大。我撒娇一样告诉她“我好想看哦!可不可以借我”,该同学扑哧一声阴森的笑了(注意我的形容词!),说,你真的有兴趣么?年幼无知的我纯洁如白兔的点头了。直到我到三个星期在图书馆里面找到这本书时,我才明白了当年那个阴森的扑哧一笑。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真的好想一直装逼下去,很多书不是一装逼就读完了么?但是装了两节真的装不下去了。我不明白是周作人的问题还是什么的问题,他的表达方式让我这个一直在学标准汉语的人一头雾水。所有表达“不错”的句子都是“真是很有意思的”,然后出现了“川是XX川XX川”“可憎的事是XX,XX,XX”这样简单的判断句……捧着书的我真是一头雾水想要吐槽,这是哪门子的翻译。
      
      了解过枕草子和周作人的“信誉”之后我很谦虚的把问题归在我自己身上,虽然我真的不相信这是我的问题,在读这本书的同志们,你们真的读得懂么?不过毛主席告诉我们要“抓大放小,看主要矛盾”,又出于一本书刚读了十页就弃了实在可惜的想法,我还是继续往下读了。
      
      今天早上天气特别好。阳光很暖但是风儿微微真的是秋高气爽的感觉。我带了枕草子去坐在老榕树的根上慢慢读着,很突然的觉得心情很好,我忽然的想起了这本书封底上的一句话:
      
      “……清少纳言在写作时从未想过要将这随意记录的文章公诸于世,因此都是作者心情与思绪的真实写照,以及对眼前事和景物的入微刻画……在作者眼里,生活中的许多细琐小事都是【很有意思的】。美丽的小孩吃着覆盆子、盛在金碗里的刨冰;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宫廷生活也和平常的日子一样,她随手记下的总是日子中的细微纹理,字里行间构建的是一个清纯优美的诗意世界……”
      
      正好读到了【草花】一节,好像能够了解她在写下那些有趣的花的名字的时候心中愉快的感受,脸上不经意确是很幸福的表情。读起来真是有趣极了,还特意写下了【朝颜】和【夕颜】的解释,早上开的木槿等花是朝颜,而夕颜则是日暮的时候开的匏子的花,在苍茫暮色中白色的花特别的明显……真是觉得有趣的很。抬头看见榕树的叶子从不同的角度看上去好像云朵一样变成不同的形状,突然就明白了《枕草子》成为和《源氏物语》齐名,深刻影响日本文学的原因。
      
      也许,就是因为她们都找到了平凡的美。
      
      确实,想想日本出产的东西,也许都不是什么很大气的感觉,但是精致的细节和尽力靠近自然的设计都是能够深深打动人的。
      
      回到宿舍开始很愉快的洗衣服,清扫地板,用被扎染衣服染过色的澄蓝色的水拖地,又偶尔看见在校道上跑步的外教,低下头时看见一只小虫不小心掉到了水里面,无助的抖动着腿。心里面突然冒出了一句话:
      
       【实在是有趣的很】
      
      心里面顿时充满了温暖的快乐。
      
      ===================================================
      
      舍友连续一个星期一点半回来,今天感冒了。她在我读完书回来时候起床,正拿着洗过的葡萄往书桌走。
      “我换水果了!”她说
      “哪有,不还是葡萄么?”我。
      “但是是红提啊”
      “那还不是葡萄么?”
      “但是不是青提啦!”
      “你有那么不爱吃水果么?”
      “额不是……我懒得挑,又要洗又要削皮的”
      “你在家里也这样?”
      “当然不可能,我妈给我选了特多水果,切好块,放在盘子里面,漂亮而且非常清新。”
      “这还是生活么?”
      对话就这样结束了。
      
      我突然想起我昨天播音稿里面的一句话“文艺和小清新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更不仅仅是逆光和大光圈的自拍,也不是单反一下子遮住了半个脸,而是生活,有品质的生活。”
      
      快乐的大扫除时要唱着小曲,收割的时候这边在唱那边要喝。看着寂静的森林就想要吹起口哨,和小鸟好好谈谈。这就是艺术最起源的形式,有了艺术,才有了文艺,有了文艺,才有现在的小清新。
      
      小清新不是雪纺长裙和有着绣花领的上衣,不是内八也不是45度仰望天空的蛋蛋忧伤,更不是写小说时主人公有着“海藻般的长发”或者“看着就会笑的酒窝和嘴角”。而是一颗对美很敏感的心。
      
      看到身边浪漫美好的日本人将清新和小幸福发挥到极致;
      看到生命活力和疯狂的法国人创造了谁也看不懂的文艺电影;
      看到慵懒和人生意义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会花上自己生命一半以上的时间吃饭、喝酒和晒太阳。
      看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的瑞典人把诺奖给了莫言(……)
      ……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看到的,你经历的,你生活的,就是你要创造的。
      
      
      我不会介意我花了两个小时只读了几页,因为这本书来的慢,读起来也慢,慢,就是在生活的过程。所以,很腻但是绝对值得享受的芝士蛋糕要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喝着茶,用最小号的勺子,一口一口慢慢吃。
      
  •     清少纳言一定是个傲娇少女,不经历流露出的那些小嫌弃呀哈哈哈,好可爱!
  •       开始看到其中的文章是从文摘的《四季的时光》,被作者细微的触角和幽深的感受而触动,美的感受。
      大学时写过一篇论文,关于《枕草子》的自然观和美学观。断章地读了原文。
      很喜欢这本书的排版,美文,美图。
      拿起,读几段,一种消遣和享受,不知该书摘哪些,想常伴案头,却发现更多的时候已没了当年的心境和时间。
      读它,适合慢下来,在阳光下,在温暖的台灯下,悄悄地走入清的世界,然后感叹那些清淡有趣的文字,寂艳的图画。
      
      
      
  •       林先生的翻译,与其他人的翻译比较起来更多的是一种行文间的优美流畅感,而由于无法的读原文,所以就很难说与原文比较起来有何不同,但是与其他人的翻译的话,我想,可能就是林先生更多运用了一些中国古文的方式,从下文的一些批注更能体现出来。
      不过在读时候,一些关于地名的文段还是很难让我看下去,不过一些关于男女情事和一些风景的描写就蛮有趣的,而在书中很多时候都可以看见清少纳言对于一些事情的感受多是感觉有趣,似乎就是万事万物中,仔细发现的话总能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点。一个人对于周遭的感受要是能有清少纳言这般敏锐的话,生活应该不会很枯燥才对。当然,这本书给人最大的感触所在也是在这里了,我想要是从中习得一些对于周围多点观察的方式的话,对于自己也是很有帮助的。而这本书,也不失成为了解古代日本风俗的一本好书,一些关于定子皇后描写总是能从中看出清少纳言对于定子皇后的一种崇敬之情,一些关于贺茂祭过程也能从中感受到京都的风味,在川端康成的《古都》之中也不有不少关于京都风俗的描写。现在的话,要是能有一个城市有一些从古流传至今的活动,引得大家翘首以待的话,那这个城市的历史将在现代更好体现出来。很可惜,我倒是很少看见我所在的城市有这中底蕴存在,而我所在的村子倒是习俗蛮多的。每个月似乎都有那么一两个节日存在。
      这本书的话,关于情人间的描写也是不少的,男子在夜晚去女子家约会,天亮须离开并且写信。这些读起来就像在窥探人家约会的情景似的,满足了人的一种好奇感。当然,约会本身就是一件颇为私密的事,在现实社会中谁会愿意在约会的时候旁边有个人拿着笔记录着你们的一举一动呢。
      风景的描写,书中开始的第一段确实写的很漂亮,“春,曙为最。"这样子的描写就像诗歌一般。而说起诗歌,里面也少不了一些和歌与答歌,更少不了关于古代中国的诗歌,尤其以唐代诗人的诗为甚。我想,读了这本书的话也许可以更好帮助我去读《万叶集》吧。
  •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枕草子》
      下了几日的大雨,河水浑浊汹涌,窗外虫鸟声在雨稍稍歇下之后便不绝于耳。宅在家中数日,整个人似乎都潮湿起来,内心浮躁动荡,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合上《枕草子》的封页。书本在湿润的环境和数日的揉搓中也变得有些微的潮湿,想起自己是年前买的这本书,断断续续大半年,原本以为会在冬天的寒气中逮着几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搬着凳子在屋外读完,然而却拖到现在这样大雨倾盆的夏日午后。小孩子在家吵闹不休,以至于我其实根本没有用心读下去,所幸也不是太深奥的书,花几个慵懒的午后,临窗听着雨,缓慢的一页一页,读罢之后感慨颇多。
      《枕草子》的确是一本可以随时拿起,也可以随时放下的书,不像其他情节引人入胜的小说般让人欲罢不能,即便看完也会觉得隽永让人回味。它的美在于其淡雅朴实,读罢全书,只觉得一个女子内心世界以及她的生活她的感情都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清新却不做作。山川河流、草木鲜花、四季轮回,大到朝政大事小到一片樱花的凋落都在她的笔下有了生机。她写生活,写爱情,写个人的喜厌,与紫式部抒写的“世情”不同,清少纳言沉浸在小女人自己的世界里。
      深以为清少纳言是个洒脱自由的女子,她喜欢的事物她总是毫不犹豫的赞美,而对自己多厌恶的事情和人,又总是不留情面的直接指出,我喜欢这样随性的女子,永远跟随着自己的本心,但是她又免不了清高,孤傲,带着盛气凌人的感觉,甚至很多时候给人一种自以为是的破坏感。她对地位崇高的人都免不了大肆赞美,而那些地位低下的人总是被划分到讨厌一类,甚至有时候还忍不住去嘲讽一番。也许是环境使然罢,大约很多人都是矛盾着的,多面的,所以我对她的喜恶自己也说不清了。
      再回到书本上来,我个人是觉得这样一本书是很适合女孩子去读的,尤其是带着点小文艺小清新的女生。听着清少纳言娓娓道来她的生活,感受平安时代皇宫中各色人物的悲欢,着实是件有趣的事情。开篇“春,署为最”便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清少纳言简劲的文笔立显。“夏则夜、秋则黄昏、冬则晨朝”总让我觉得她是个璀璨夺目的人,或者说是个追求闪耀的人,越往后读,越觉得这种感觉强烈,许是因着身份使然,她看人对事也免不了片面激烈。翻着这些繁琐的词句,很多时候我都没有耐心再一一细读下去。扔下书之后往往要隔很久才会想起来重新拾起来翻几页。但是想要全然弃之却又不行,有的时候心情烦闷,看几句内心便也会慢慢平静下来。像是骤雨过后的清晨,天空豁然开朗。
      总是在最沉闷的时候,会被这样明媚的简洁的文字打动,她的世界里,都是细碎琐事。在宫中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无非是勾心斗角处处深渊,而在她的笔下,却跟平常生活无二致。片段式的述说,看似杂乱无章,却也自成统一。她的细腻,温婉,她笔下的那些看似毫无生机的事物无不体现出勃勃的生机。这样的女子,也许可以用葵花来喻,总是向着阳光。但是却也因着她的感性,难免让人有一种“顾影自怜”之感。又想起她晚年的遭遇,皈依佛门与前半生的舒适生活而言落差也的确是大,所以追忆往事的时候难免会流落出过多的负面情绪。但是这种伤感的情绪却也不是全部的基调,她注重的是生活的风趣,一草一木甚至大过生命轮回。她的生活也许就如同她爱咏的和歌一样,充满着淡淡的愁绪,但是回想起来却是隽永的深情。
      很多词句充满着灵性,我在笔记上摘录了几段,尤其喜欢“往事令人依恋者”,她写道“往事令人依恋者,如纸玩偶的道具。青红色或淡紫色的布条儿皱巴巴地夹在旧书里。怀念的人儿写的旧书信,却偶尔在淅淅沥沥下着雨的心情郁结时找着。枯萎的葵叶。去夏用过的扇子。月明之夜。”记得当时读着这一段,便怀念起小时候的好些事情来,我抽屉里放着的上百封书信,我书页中夹杂着的银杏叶,床上的泰迪熊,很多细碎的记忆翻涌而至。这大约就是文字的魅力,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便直抵你内心深处。
      那些平淡的细碎的朴实的一物一事,也许才是生活的全部。
      2012/7/18
      
      
  •     清少纳言的宫中随笔。名字很好听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觉得作者视野不够大
  •     蛮喜欢枕草子的,《源氏物语》我看得有点艰难,这个倒很容易看完,喜欢这些舒适平和的词语,我还画过其中一个场景,是情人天微亮就要踏着月光离开,女人敞开衣裳任由微风越过屏风轻抚胸脯的场景。
  •     美。
  •     文字极美。
  •     两个版本
  •     莲花瓣上露犹泫,何忍离斯兮俗世依。
  •       想读周译本但是买不到,痛苦。林译本不能牵系我的眼球。精致的短句子短词的地位,有点像现当代语境下的成语,简练太过了就容易在读者眼前滑过,反而不如老老实实把名词形容词放出来让人自行感悟意象。就好比十数个“可赏爱的/有趣味的/赏心悦目的/引人入胜的/滑稽可笑的/奇妙透顶的”,反而不如一概的“有意思”那样逼着人想……这边到底又是怎么个有意思法儿?
      林译本读不出暖意,也就随手翻翻一个小时了事。这样对待书,真是很有意思的罪过。
  •     我猜的
  •       听说林文月的枕草子译本已久,这次大陆终于引进了林译,译林出版社的一大功德。不过,林文月的译本令我略感失望。比起周作人的译本,林文月的译笔刻意古雅,努力用中国的古典行文,对应日本平安时代的语境。无奈,翻译到底是另一层创作,能传达原文的意境已属不易,重新语言的本味是不可能的,着力于语言的雕琢,反倒损害了某些意义的完美传递。个人还是觉得周作人的译本,以更接近白话的性质迻译,读来味道更浓一些。
      
      清少纳言照现在的标准看,不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女性,有点小资情调的造作,身份算不得尊贵,虽然出身也不是平民,父亲清原元辅,也是做过官的,否则也不可能侍奉皇后。但也许由于终日周旋于权贵,患上严重的势利眼,攀龙附凤,自视甚高。文章中一提到皇后、皇后家的亲戚、贵族,常常赞美、崇仰、羡慕之情如滔滔江水不可遏制,近乎谄媚;看见身份低贱的人,某些贵族不符合上等人标准气度的做派,就忍不住尖酸地贬损。眼见不符合其标准的穿着仪表,不符合礼仪的举止态度,一样讥刺嘲讽,比如工人吃东西的样子,乳母丈夫露出的得意,清少纳言都深感厌恶。让人觉得这样的女人,毫无悲悯之心,宽容之度。
      
      但清少纳言优雅、聪慧、性情率真,又将许多的缺点遮蔽掉,令人不但能够忍受,甚至觉得,正因为有了这些缺点,清少纳言才可爱。似乎这样聪慧的女人,就应当使点小性子,就该不讲理性全凭个人好恶作为,否则就失去了天然魅力。《枕草子》就该是这个样子的,才能看出一个千年前的女子,在千年前雪紧月圆的日子里,心思里飘洒流淌的幽香。
      
      分明是普普通通的日常所事物里,清少纳言却能找出雅致的趣味来,“很有意思”之类的评价随处可见。说市、说渊、说桥、说海、说渡、说寺院、害得后人费力气考证,不知她细碎详尽罗列的那些地名到底对应今日何地,当时何方。说物语、说织物、说花纹,风花雪月,将眼中所见,一一罗列。写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植物,什么样的装束,干脆直接写人名,也不管有没有愿意读这本流水账。连官员和婴儿需胖一些,也要写在里面。英俊的仆役,令人感动或同情的表情,失望或扫兴之事,总之随兴所至,没分析没道理,全是直觉,透着一个女人绵密又犀利的心思。
      
      有时真觉得有些小题大做,没事做些语义双关的诗,其实不过一些文字的谐趣,却自得其乐,当作重大的事。五月的暗夜与人诗词咏和,书信来去,也成了了不得的大事,惟恐文字趣味上输给旁人,在皇宫里堆雪山,又一次次派人看雪堆是否化掉,希望能够慢一点消融,只因为自己随口说过这雪上总要到正月十五才能融尽。不想,皇后下令将雪山铲尽,竟将清少纳言“气煞”,简直就是饱食终日之日寻出的“无聊”事。但清少纳言让这类无聊,渗透出人生百转千回的味道,与平常处见一个人的心智,没这些无聊之事的雅趣,怎消磨有涯之生的苦闷。
      
      女人不宜太聪明,太聪明的女人不易使人亲近,假如禀赋特异,心性难掩聪颖,就该用可爱——这件女人最独特的武器,装备自家的聪明,掩住其凌厉的锋芒。想象中的清少纳言该是这样的:积雪未深,淡淡地飘着雪花,一件绛色的和服,兀立于庭中。一张素淡的脸,娇俏中有一丝鄙薄和落落难合的神色。“倘使女怀吉士,夜微深,闻有叩门声,不由得心头小鹿乱闯,差人出去相问,却不是;是另一个无聊男子报名姓,那情景,才叫大大扫兴,无以名状!”假如那男子看到这段文字,恐怕愤恨难遏,但我们读起来,却仿佛看到清少纳言那莫名失望的脸,为之莞尔。
  •     某种形式的随笔ma...
  •     我已经忘记讲的什么了2333不过印象中是部不错的作品
  •     过分夸大的作品 尤其对非日本人来说简直有点噩梦 背景知识不清楚 翻译语言也是难读 简而言之 若非精通日本文化 不建议受罪
  •         有时候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最好的文学作品多产生于过去,甚至是文学作品开端时期。中国的唐诗宋诗和《红楼梦》。而日本则是《源氏物语》与《枕草子》。于我的观点,至今两国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能超过上述的基本没有。这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难道是过去的水土更养人,还是现在的社会太混浊,文学的精灵已不会再出现。
        此书与《源氏物语》号称日本文学的双壁。而且有意思的是,两位作者基本处于同时代,而都是女性,又分别处于同一后宫中的得势与失意的一方。要说这不是上天的有意安排真让人难以置信。
        此书作者是处于失意的一方,其作品也是随笔散文类,而且应该不是打算让人看的。有点日记或者私小说的概念。所以作品内容形式多样,有回忆有故事有感觉还有着许多无法归类的东西。观看此书时个人觉得应该在天亮之前,最好有些雨,喝着苦涩的咖啡,也许能够体会作者文章中那不经意的失落与悲凉。当然《源氏物语》则应该晚春与初秋的阳光下阅读。一派喜乐光彩。
        本人传统文化知识浅薄,无法领会书中诗书感悟,实在令人遗憾。但从两书中可以看出,平安朝确实是个文风倡盛的时代。贵族公卿们不仅风流倜傥,而且多以饱读诗书为上。而且不仅男子,女子更是不输于男子,也许这就是产生双壁的源泉。不过这两位女子也太过光辉夺目,竟然技压古今,真是匪夷所思。不过后果可能是武备松散,很快便被那征夷大将军们毁灭了。不过有了这两本书,平安朝将永远留存在人类历史上。
  •     周作人和周树人都译过这本书吗?
  •     和smart一样是永恒的传说。
  •       最早是在疯狂的喜欢七堇年的那段日子里,知道这本书的,但是对于这本书的所有,都一无所知。只知道七堇年是很喜欢的,那,爱屋及乌,便也心里头牵挂着想要找来看。可在当时,这本书确绝版,网上买不到周作人的翻译本。
      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等了很久,恰巧林文月译的这本书开始售卖了,拿到书的时候,心里头很是喜欢,但不知道是不先入为主的原因,总念着周作人译的那本,我想看看二者翻译的区别,单从渺渺的单句对比当中,我就已经喜欢周作人译的那版呢,所以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不在是个单纯的读者呢,我是有主观思想的去阅读,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暂且先读了下去。
      整本书还算轻松,也许是对历史还有人物背景的不熟悉,加上文学功底的薄弱,对于理解其中各种滋味,我想,是需要时间多去复习阅读,暂且读完这一篇,先让时间发酵一下思维,再来重温。
      清少纳言的文字让我感觉不到她是一个古代人,更像是现代的小资青年,独立思维,讲究得体,特别个性,应该属于那种一推开门,就能吸引我的眼球,一交流我就很佩服的女人,但一定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女人。也许因为她的才思敏捷,或者待人处世太过锋芒,我想我还是喜欢较内敛的人,但文本的最后,她又说不期待这本草子广为流传,只是写出了心中所想写的思念,我便又觉得心中柔情起来。
      
      我不知道书评该怎么写,所感所想?我只是觉得要想继续了解这本书,我该继续看看她们那个时代其他的作品,在做这件事之前是不是我该先关注自己国家的历史呢?
      多读书,读好书,一周一本一书评,就当是自己的记录。想在书中寻找真理。这是开始。
  •     喜欢四时的情趣。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 夏天是夜里最好, 秋天是傍晚最好, 冬天是早晨最好。”
  •     生活处处有风景,草木虫鱼皆是独特的景致,每个人说出的话都可能是最好的对白,既然这么闲,那就活的有意思一点吧。
  •     其实蛮无聊的,但语言清新轻松简单
  •       最近读清少纳言的《枕草子》。
      这本书是很久以前一位朋友推荐过的,一直在等待买实体书,但周译本非常难得,市面上很少见,故而很久没有读成。现在有时间,就找电子版的来慢慢读。
      清少纳言是平安时代的女作家,与紫式部齐名,称为日本古典文学史的“双壁”。文章清淡而有意趣。“代表了日本平安朝另一种审美趋向,开创了新的美学范畴。”
      清少纳言对世界的感官很细腻。语言清新明朗,句式轻盈跳脱,用聪慧的眼睛看事物的美好与龃龉,非常“日系”,像俳句和日式清供。(尼玛简直是小清新的鼻祖,银镯女子与文艺女青年的典范)。但同时,文章言语间又有点寂寥,尤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这是很有意思的”。她是宫人出身,也许正是因为她的生活太过安静单调,反而造就了这种优雅舒徐的心境和情怀。她的作品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典型的审美意识:追求与自然相融的“真”、对客观事物寄予朴实深厚感情的“物哀”、和以禅为核心的“闲寂”。
      说到这也想提一提译本的事。周作人早期留学日本,沾染了一些日本品味(奇怪鲁迅就没有)。他本人的小品文风格就追求“闲适”、“冲淡平和”,这与他的人生旨趣、个性倾向也是紧密关联的,他来翻译《枕草子》,志趣相投,再合适不过了。事实证明他的译本最为传神,语言质朴随意,又有点白话文初兴时的涩味,与原文相得益彰。有评论说“他自然流露的苍苦淡薄的习性,更增了原著的魅力。 ”林文月的译本我没有全读过,看了一部分,语言较典雅精炼,文中和歌也是按楚辞体来翻译的,是古文的做派。再者林文月是女性,体会女性作品有性别优势。林版与周版各有所长。但个人以为语言过于精致反而对品味文章清淡意趣有所阻碍。在这方面,林版稍显刻意。我的阅读体验是“周版读起来愉悦顺畅,(有网友评说“读周版如临清流”),林版要一个字一个字琢磨,而且记不住刚才读了什么。”还有于雷版的,没读过,貌似也不错。
       作品是作者一生之中所有随想的片段,因而非常琐碎,再加上她固有的审美意识,使读这本书像用放大镜放大了所有感官,因而读的进度不宜太快,否则会很累。小清新的文风又像茶(好俗的比喻),一杯是品,三杯以上就是牛饮了,最重要的是——做作的胃疼。
       其实紫式部对她这种“小清新”有所诟病:——“总是故作风雅的人,即使在清寂无聊的时候,也要装出感动入微的样子,这样的人就在每每不放过任何一件趣事中自然而然养成了不良的轻浮态度。而性质都变得轻浮了的人,其结局怎么会好呢?”这个评价相当犀利啊,简直像可爱的华妃凉凉翻着白眼骂甄嬛:“贱人就是矫情”。当然攻击清少纳言的原因之一是紫式部本来苛刻,另一个原因据说是清少纳言曾列举“可憎的事”,说某中絮叨女人“羡慕别人的幸福,嗟叹自身的不遇,喜欢谈论别人的事,对于一点小事都喜欢打听,如不告诉,便埋怨人家。” 大概紫式部觉得自己中枪,遂打击报复,哈哈。文人大多相轻,女文人更甚……
      读多了影评乐评书评,发现什么作品都对其有爱之如命的,也有恨之入骨的。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有争论才欢乐。
      
      摘一些我喜欢的段落:
      
      第二三段
        人家看不起的事是: 家门朝北面,平常被人家称为大好人的人,年老的老翁,还有轻浮的女人,土墙的坍塌。
      
      第二零九段 月
      月是: 蛾眉月好看。 在东边的山峰上,很细地出来,是很有趣的
      
      第二二四段 一直过去的东西
      毫不停留地过去的东西是: 使帆的船,一个人的年岁,春,夏,秋,冬。
      
      第一九零段 月夜渡河
        在月夜很亮的晚上,渡过河去,牛行走着,每一举步,象敲碎了水晶似的,水飞散开去,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渊是贤渊,这是有多么深的本性,给人家看见了,所以起了这个名字,想起来很有意思。
      
       扫兴的事是白天里叫的狗,春天的鱼箔,三月时候的红梅的衣服,婴儿已经死去的产室,不生火的火炉和火盆,虐待牛的饲牛人。
      
       凡是人的讲话,或是四季的时节里,有什么有情味和有意思的事,听了记住在心里,无论是草木虫鸟也觉得一点都不能看轻的。
      
       不相配的东西:头发不好的人穿着白缕的衣服;身份很低的女人,穿着鲜红的裤子;卷缩着的头发上戴着葵叶;很拙的字写在红纸上面;卑贱的人家下了雪,又遇着月光照进里面去,是不相配,很可惋惜的。(最后一条我不同意)
      
  •     日本文学的开山之作,与<<.源氏物语>>齐名.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感性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愫,对自然的赞美清新秀丽,对人物的评价一针见血直言不讳.
  •     语言很生动有趣。
  •       是我私人的枕草子呀。
      
      开心的事有:好久不见的朋友的留言/22:30分的晚安/剪得干净整齐的指甲/一个默契度爆棚的好伙伴/大雨打在窗玻璃上,我刚好在屋子里。
      
      
      讨厌的事有:泡了很久的衣服/脏乱的桌面/粗糙的发尾/散发不明味道的x/没说完话就挂了的电话/吃饭时咂巴嘴的声音/懦弱的自己/无法坦诚面对的心。
      
      
      觉得幸福的事:老虎扑蝴蝶/春雨绵绵落进柔软的头发里。
      
      
      让我懊悔的事:染了颜色的白衬衫/开走的末班车/任何当时想做而没做,之后马上就坏掉的事。
      
      
      
      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喜欢使人狭隘/开车的时候播放广播体操/我大一是个非主流QAQ.
      
  •     源氏物语,枕草子,可能不该错过。
  •       最近刚买了林文月女士译著的《枕草子》一书,还未正式阅读正文内容,但仅看该书开篇的三篇序言,就已让我忍俊不禁好几回了。个人觉得,这位生活在平安时代的清少纳言,一定是一位十分风趣的女性,相比较平安时代那种风雅的趣味与审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一书的笔调要活泼许多,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清少纳言生活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她一定是一位写博客和微博的高手——看到美好的事物、有趣的事物、风雅的事物——清少纳言必定会记述下来,用献宝一般的心情再拿出来给人看。
      
      序言中,林文月女士截取部分唐李义山《杂纂》文本为例,借此来说明《枕草子》一书的行文体式,让人一目了然。本书所记,大约是作者入宫,作为当时皇后定子的侍女时,在宫中的所见所闻;内容零碎驳杂,笔触细腻而又饶有趣味。
      
      以前在阅读日本民俗学者茂吕美耶所著的《平安日本》一书时就大概了解到,紫式部与清少纳言是同时代的人物。而同在宫中供职的两人,难免照面,或者时有耳闻也是很有可能的,况且身份地位相近,也都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或许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常人都难免的竞争意识,甚至是女人之间常有嫉妒之心。
      
      因为已阅读过丰子恺先生译著的《源氏物语》三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到,作者紫式部应该是一位格外典雅庄重的女性,如秋之红叶,稳重矜持。而清少纳言则要率性而为得多了,如春之山樱,活泼绚烂。
      
      在此节录一段序言中林文月女士所引用的《紫式部日记》中紫式部评价清少纳言的一段话:“清少纳言这人端着好大的架子。她那样自以为是地书写汉字,其实,仔细看来,有很多地方到未必都妥善的。像她这种想要刻意凌越别人的,往往其实并不怎么好,到头来难免会落得可哀的下场;加以每好附庸风雅,故而即使索然无味的场合,也想勉强培养情绪,至于真有趣味之事,便一一不肯放过了,那就自然不免出乎意料,或者流于浮疏了。像这般浮疏成性的人,其结果如何能有好的道理呢?”
      
      就好像以为平日以静雅稳重为上的长姐,看着活泼风趣的小妹在宫中出尽了风头,心中难免不悦,却又不能出言教训的心态,别扭中又有着无奈,或者还有几分轻视。
      
      这两位女性作家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也只是个人的一点猜测,但略微想象一下,也有着一种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动容之处。直叫我想到范玮琪的那首歌:“第一次见面看你不太顺眼,谁知到后来关系难么密切。”
      
      或许在那个年代,那段历史中,她们之间确有嫌隙,但千年之后,人们却不得不通过《枕草子》和《源氏物语》这两部书才能去一窥那个千年风月之下也依旧风雅尚存的时代。
  •     最后一句才是亮点 哈哈
  •     非常好的书,文章干净优美。但一直想读读另外一个翻译版本,只可惜一直没货。
  •     @小书 很是抱歉 马上改正。谢谢你
  •     *
  •     于雷的译本真好,有些言语的不通顺反倒让译文更贴近《枕草子》的细碎美。而且注释中有自己的评价,是有个人情趣的版本。很喜欢。此外对枕草子本身没话多说,清少纳言人格魅力实在强大。
  •     这个评论写的多好啊
  •       
       很久以前。还没有“末日”的时候。我写下过这样一篇话……
      
       昨夜我睡不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听着外面积雪从树枝掉落的细微声响。黑夜蔓延上我干裂的唇,却总是不肯抚平翻滚的思绪。到半夜的时候实在忍不住,便随手拿起一件衣服过来披上,走到窗前看看这个好像陌生的世界。外面那条马路上完全没有人,路灯寂寥的亮着,映照着路上的积雪氤氲成一片暖色。漫天遍地全是白色,不再分明的景色之中却分明透露着富艳难踪的世界的讯息。脑中突然没来由的冒出一句话,“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你掌灯伴读。你看倦了诗书,你走倦了风物。你离了家,又忘了旧路。此时此地一间柴屋,谁进了门,谁做主。”在这样的陌生的北国的雪夜里,我不可抑制的想起了几千公里外的家乡……离了家却从未忘却旧路,闭着眼大约都可以摸索着触摸到家的方向。家乡这两个音节似乎是一个浸透了温暖和美好的词语,如同跋山涉水的旅人在黄昏时分看见远远的有灯光亮起来,逐渐连成片,颜色昏黄就像旧搪瓷杯底的一层茶垢。但这样的时刻却总会被生命牢牢铭记住,心下的一丝丝潮湿便是难以忘怀的证据。而这样的感觉约莫只有故乡能给我,那个几乎从不下雪的山后的小城。
      
       而此刻立在窗前的自己似乎已经走得太远……空气中已然嗅不到哪怕一缕故城的气息。北方的景色都太清明,一眼望过去便再无遗漏。天地间的回荡亦是掷地有声,看得人心也不敢遮掩,坦荡荡的全都暴露出来。大屋大宇的重叠起来,宽阔笔直的马路交叉着。面无表情的人们奔向未知的陌生方向,心中敲着不可见光的小鼓。车流穿穿梭梭,朝向生活,朝向生存,或者是朝向死去。所有的目光都在镜片下闪烁着。所有的双手都在口袋里交握着。所有的心脏都在胸腔中嘶吼着。一切都这样明确,不存在模糊和混沌的界限。可是巨大的寒冷会逐渐从脊背爬上来,仿佛置身于空无一人的巨大片场,冲破喉咙的呐喊都发不出声音。眼泪会被冻住,矫情会被压制住。这里大概也是没有诗意的存在罅隙的吧……所有试图表达的诗句都会被埋在厚厚的积雪下面,过一会想要拾起来,却发现莹莹透透的一层,轻轻抚摸几下便嘎吱碎掉了。连碎片都掉进积雪里面无处可寻。故时的北平早就不见了……背影消失在了难得的曲折小巷里。消失在了屋檐房顶鸽子的灰白色羽毛之间。消失在了磨损的厉害的门槛的折损里。扇动翅膀搅乱气流的飞鸟们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到了南方,中途掉队的又是不是找到了安全的巢穴来越冬。比人类强大的鸟类一定在背后嘲笑着人类的怯懦吧……想起三体人嘲笑地球人只是他们眼中的虫子,大概人类本来就是虫子。渺小恣睢的在世界的罅隙中钻来钻去——或者连虫子都不如。
      
       记忆中的冬天大概是从不下雪的。潮湿阴冷是属于冬天的代名词。阳光极少于是显得格外难得,有阳光的日子户外活动的人便会渐渐地多起来。颜色暧昧的长街短衢在傍晚纷纷亮起盏盏灯火,温暖直达人心。烤红薯的人大概也会出现在某个街角,推着圆筒状的车瑟缩在挡风的墙后,不停地向手掌呵着热气。帽子和衣衫都很破了,但依旧裹得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热切的看着来往的人群。红薯香气在傍晚浮动开来,弥漫成一堵堵墙,砌在流动的人心里。空气中浮动着的是某种不明的气息,让人安然的几乎可以睡去……却又无声的慰藉着一颗颗枯井般寂寥的心。这里的四季都不会再有故园傍晚时分这样不知从何而来的神秘气息了……偶尔听见一声熟悉的鸟啼,便不可抑制的想要嗅到那样的气息。如同鲍尔吉原野描写过的那样,“它使我忘记了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像车辙蜿蜒的乡路有一颗红豆,像森林一棵树的枝桠上放着一封信,像身处异乡有人喊你的名字,像被河水冲走的衣裳又漂了回来。”
      
       说到冬天还是忍不住想要说起清少纳言。“冬景尽在清晨。大雪纷飞的日子不必说。每当严霜铺地,格外的白。即使不曾落霜,但严寒难耐,也要匆忙笼起炭火。人们捧着火盆,穿过走廊,那情景与季节倒也和谐。一到白昼,阳气逐渐上升,地炉与火盆里的炭火大多化为灰烬。糟糕!”
      
       这是《枕草子》中的《四季之光》。处于开卷的第一章。其中也属第一句最为人们传诵。虽然距离那个女子书写下这些文字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的时光,并且还隔绝着异国的文字,不过在这个冬日的雪夜,借着微弱的灯光一遍又一遍的细细阅读这些或许琐碎无谓的生活点滴,借着周作人先生的翻译这样看下来,却仍旧有着绵长的依恋之意。她还写过一句话亦令人无比动容。“不言说,但相思。”。一如中国古时的诗歌所诉说的一样。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镶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虽然思念入骨又不能诉说,但是只要知道自己的思念确实存在并且确实抵达了自己的内心就很好了。女子温婉入怀的清明心思一清二楚,此刻却又显得那么静默动人。
      
       被感动的不仅仅是每日浮躁肤浅的内心。这个清浅平和的女子让我看到的是生活的美好的绽放的一面,尽管她并不拥有一段幸福的人生,但是她给生命的回答却全部都是微笑和愉悦。她静静地看着面前的河流山川飞鸟,静静的注视着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看着庭院里的树木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绿,看着湖水的细小波澜的影影绰绰。在生命的旅程之间,她感受到的是如同收获果实一样的满足和饱腹感,略带沉坠的压在心上,压得枝头略略的弯了一点,却是正正好能够触碰到微风的高度,被抚慰的自在而舒爽。
      
       虽然在清少纳言恬淡的娓娓叙事的背后,蕴含着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可是在一字一行之间却完全追寻不到丝毫的影踪。清少纳言的美也正是在于此的罢。看着她的书,就像是看着一个古时日本女子沉井一样的双眸,一点一点,可以默默地进入一个人的心底。不施粉黛的双眸,或许是单眼皮,瞳孔很小,眼神不犀利,也并不迷人,却只是淡淡的有一种温柔的光,然后你就能一直安然的注视下去,似乎就望见了整个生命的来往经过,望见了所有人的去去留留,望见了身边的所有起起伏伏,尘埃变换,在这一刻却都已经变成了无所谓的存在,只剩下生命的河流,卷挟着花枝鱼群,暗色月光,以及所有汹涌澎湃的过往从你的面前轰隆流过,留下不灭的回声。而你也终于不再回头,不再眷恋那远处丢失了许久的背包或者是发卡,不再看那个早已远去连背影都已经不在的身影,而只是专心的看着远方,看着周边的野草一点点的蔓过脚尖裙边,然后静默的继续向前走着。无所谓过往和前方,因为你相信现在大概就是最温柔的存在。
      
       正如有人说,《枕草子》是一本可以随时拿起,也可以随时放下的书。有一段时间,你或许会把它淡忘了,但再过一段时间,又会突然想起来。就是那种放不下的、很牵挂的感觉。这样的书最终还是让人对它不离不弃。好书总是具备一种文静内向的品质的,正如尼采所言,真正的美不作暴烈的进攻,它只是慢慢的渗透。美丽的女人哪能动辄就露出一副张狂轻佻之相呢,她就应该是铅华尽洗、端庄矜持的。这本书你可以不拘随便从哪一段开始,任意看下去,一路都是风景。想结束时,又可以随时从哪一段结束。沉静自制,却又使人难以忘怀,这就是清少纳言这样的女子所能给人的明确的力量。
      
       施特劳斯说过一段话,“贸易、金钱、启蒙、解放贪欲、奢侈、信仰立法万能,乃是现代国家的特征所在,无论它是绝对君主制的国家还是代议制共和国。风尚和德性在城邦中如鱼得水。”且不说背后的政治学原则,只是从字面上浅薄的来看,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有多么令人不齿。然而总还是有清少纳言这样的人存在。相信美好并且执念这样的温暖,因为她们心中总有一座故园在。身旁的人来来去去,风景变换万千总是不能永夜……而只有心中的故城还一直在那里,流年嬗变也从不曾远离。于我而言,那就是记忆中那座几乎从不下雪的山后的小城。
      
       天快暗下来了。远方的故乡的空气中,此刻大概也该开始浮动令人安稳的气息了吧。
      
       末日之前……该回家看看。
      
      
  •       由心目中想象而来的,以及从《源氏物语》中读来的对日本女子尤其是平安朝女子那种谨小慎微、有时显得做小伏低过了度的由对事、对人的敬意、对自身命运的忧惧而体现出的优雅——全都被这个专门显摆自己性格弱点的女人搅了啊!
      
      
      读完丰子恺源氏译文,再来看林文月的译文,心绪恶劣。挺想用“被惯坏了的孩子居然这次要不到糖吃”来比方,但是总不好去摔书吧!想想是可以但是总不好真的去摔吧!
  •       樱花此第飘零 女官鲜艳唐服上的葵叶盛开 精致的车撵 孤独的明月 枕席上清凉的纹路 清凉殿中的猫狗鸡 夜中低语的男男女女 宫中散落在地上的佛经 这是很繁盛的年华 很温情的生活 又充满了无尽缠绵的哀伤 所有的事情都很淡 像夏天的风 秋天的虫鸣 花落花散 莫罪风 想少纳言晚年凄惨的结局 她的一生不正像一首歌遥 物之哀欺 美之凋零。宫门开 低语旧日盛衰 春花归来
      
      书教会了我一种审美。文雅点说,就是知物哀吧!并不是哀伤的意思,而是一种很美的感觉。那天在宿舍楼下的洗衣房洗衣服,独自在那里等着。已经是深夜了,飞蛾绕着灯泡飞来飞去,猫从月亮门的底下钻过来钻过去。秋风很凉,我倚在门口,值班室亮着灯。
      《雪国》和它一脉相承。
      
      秋风的凉丝丝中,仿佛带了一点点的惆怅,只有枕席才懂。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种可以审美的对象。冷的风,旧的纱帐。缠绵低回的情绪,说不出来,寄托在事物上,就变的淡了些。
      
      清纳少言是一个有见识的人,虽然书中总对这对那评头论足,恰说明她的见识。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这个评论也是一脉相承,意境悠远。
  •     最喜欢她介绍服饰了,特别是颜色。
  •     很典雅明丽的一部作品。这本书的装帧很有意思,书脊是用一层碎宣纸一样的东西包着,和书的内容一样颇为雅致,收藏大概是最好不过了~~真的很不错!
  •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横飘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这是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的幽幽开首。她爱用“这是很有意思的”品评事物,惯常一句,透露着对日常琐碎物事来自心底的赞美。
       我无法不喜欢这样的笔法,恐怕也只有多情多才又善感澄澈的女子才能心生这如许的微微波澜。
       清少纳言,日本平安时代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侍奉中宫定子之余,还兴兴头头记录点滴日常,多了,便编成书,怪里怪气地名为《枕草子》,称作是日本散文文学的鼻祖。
       平安时代,从794年到1192年,正值中国的晚唐,五代十国,以及宋,倒也是一派浩荡荡的浪漫乱世,那时,白居易的诗在当地很是流行,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就多有提及,见她写树木之花,提到梨花:
       “梨花是很扫兴的东西,近在眼前,平常也没有添在信外寄去的,所以人家看见有些没有一点抚媚的颜面,便拿这花相比,的确是从花的颜色来说,是没有趣味的。但是在唐土却将它当停了不得的好,做了好些诗文讲它的,那么这也必有道理吧。勉强的来注意看去,在那花瓣的尖端,有一点好玩的颜色,若有若无的存在。他们将杨贵妃对着玄宗皇帝的使者说她哭过的脸 庞是“梨花一枝春带雨”,似乎不是随便说的。那么这也是很好的花,是别的花木所不能比拟的吧。”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梨花欲雪,缤纷美绝,无奈已是一半春休,韶华皓首。清明前倒是下过一场小雨,暗黑的夜里,竟然也认真地电闪雷鸣起来,簌簌的雨夜里,还能听得到一两声杜鹃的轻灵的啼声。
       与她同时代的,同是稀世才女的紫式部,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彰子的女官,作有《源氏物语》,也是一本卷帙浩繁的小说。我也曾在大学无聊的闲暇,在幽深的图书馆对着《源氏物语》大抵翻过几章,人物众多,林林总总,事件纷扰,乱七八糟。说实在,或许隔了一国的语言,又历经了那么多沧桑的岁月。读来倒觉不如《红楼梦》里的人物丰满亲切,当然,还有人拿《金瓶梅》与《红楼梦》相比,说两者相较曹雪芹不免呆板乏味,而《金》则活色生香,洋溢着无限的风情。想想,中国也是明清时期才有了比较成熟的小说,那么《源氏物语》,大抵也是像唐传奇宋话本那样罢。
       清少纳言与紫式部,一为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另一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彰子的女官,二后并立,着实罕见。我倒愿意相信,是一条天皇念旧,始终放不下原配定子,到底人在江湖,情非得已,他是天皇,竟然还要比平民百姓更不得自由。定子家运日衰,自己也终于难产而死。定子离世,清少纳言出宫,而后紫式部入宫,侍奉定子的堂妹彰子。可谓素昧平生,各事其主,互不往来,互有耳闻。紫式部曾在日记中这样评价清少纳言:
       “清少纳言是那种脸上露着自满,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总是摆出智多才高的样子,到处乱写汉字,可是仔细一推敲,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像她那样时时想着自己要比别人优秀,又想要表现得比别人优秀的人,最终要被人看出破绽,结局也只能是越来越坏。总是故作风雅的人,即使在清寂无聊的时候,也要装出感动入微的样子,这样的人就在每每不放过任何一件趣事中自然而然养成了不良的轻浮态度。而性质都变得轻浮了的人,其结局怎么会好呢?”
       这样不屑的评价,是文人相轻,还是她们本来就隶属于不同派系?隔着那千年的光阴,真是难以揣摩。言语苛刻犀利,咄咄逼人,大类现如今流行的华妃体“贱人就是矫情”。只是,紫式部这样说人家,自己就能有好的结局吗?
       袁腾飞老师说,德川家的女儿们也不用想着嫁别人,统统都是要嫁给天皇的。这样德川幕府才得以控制天皇。唉,谁的老爸能像李林甫那样,把青年才俊请到府里,名为喝茶,实则让女儿们隔窗选婿,开明得没法说。平安时代,距离江户时代,到底还差上那么几百年,只是,女儿家的命运,无论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是才华横溢的女才子,再到默默无闻的其他,都无一例外地命途坎坷,一派艰辛。没意思,真没意思。这可能就是生活最折磨人的地方。然而,也就是在这重重没意思之外,清少纳言却能在自身的命途多舛之外,着力发掘生活中点滴物事之美,着实难能可贵。
       《枕草子》里,不乏清少纳言对寻常物事的珍视,读来,自有一种岁月悠长,踏实温暖的幸福感。是谁说:青苔是时光对卑微者的馈赠。寻常的一粥一饭,一丝一衣,一字一纸,一花一木,一哼一唱,一喜一嗔,无不风流,让绵长枯燥的生活倒也过得自在安然。
       苏轼有词云: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确,人间最有味便是这清淡的欢愉啊!
       或许,就像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所抒写的那样,其时宫廷中权势的更迭交替,家族地位的兴衰荣辱,个人命运的起落沉浮一下子都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事。反倒是那些纯粹的,唯美的细节,才是生命中最值得回味和依恋的东西。
  •     @流裳照影:过誉了,就是有感而发罢了。呵呵。
  •     一句话,我用了四年的网名就是枕草子。
  •     看不懂
  •     很美
  •       “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阴,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 貌似是看完第一句便就喜欢上这本书了。哈哈 我看书大概总是要一见钟情啊 从前看乱世佳人 那么厚的一本 我只看完第一段对斯佳丽的描写就动心买了。跑题跑题了...
      开始是要买周译的 找来找去也没有 本人是个对译版非常执拗的人 看到林文月版的 就没思考了。偏偏喜欢这种简洁又有生气的文笔 眼前似有真实画面 静谧恬淡。是意境美了。
  •     优美的文
  •     少女情怀总是诗。
  •     读了好几遍
  •     应该不是吧。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基本每两三年看一次。
  •     短的都还好,长的就无趣了。句子里有很多典故,不知道的话,读着就没意思了。
  •     我真的很努力在感受语言情调但是我get不到…
  •     慢慢的慢慢的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略为失望。曾经我也想过写一本这样的散文集
  •     文笔轻盈自然。值得一读。ps,也许只有我一个人看到了少纳言和定子满满的姬情。跃然纸上啊。
  •     其实看的是另一本,添加了条目豆油我成功了结果打开连接发现条目不存在。。豆瓣这真是。。
  •     古典日语理解无能。。。。
  •       从买这本书到前几天刚刚看完,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并不是因为没时间,而确实诚如豆友所言,《枕草子》是不容易读的。好几次拿起书本,没看几页就又放在一旁了。
        
      前些天想想应该开始多看看书了,不说具体一个月多少本,至少得把现在买的书在毕业之前给读完吧。于是又重新拿起枕草子,这一次,我没有再放下,越读越有趣味。虽不是小说那样的情节起伏,引人入胜,但清少纳言那样直爽的性格和语言,再加上林文月的偏古文译本,让我实在是喜欢。特别是关于花草的列举描写和「事」系列那些,实在让人读来深有同感。特摘抄自己喜欢的一些记下。
        
      篇幅较长,先放上一句来与君共勉,珍惜时间,把握青春年华。
      「流逝不稍停者,如杨帆之船。人的年龄。春、夏、秋、冬。」(二四五)。
        
      首先便是大家都喜欢的关于景物的描写,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仅仅以最朴实的口吻来叙述,看来也真是极美。
        
      七〇 「草花」
      花,以石竹花为佳。唐国的石竹自是上品,但本国的也不错。龙芽黄花。桔梗花。菊花之花瓣有颜色变化者。刈萱草花。龙胆草,这种草,枝茎不免有些繁芜,不过,霜后众花枯尽,独有此花露出鲜明的颜色,倒是十分讨人欢喜。此外,虽非值得大书特书的种类,雁来红,也是十分惹人怜爱的,只是那名字稍嫌其怪异。抚子花,色泽不深,却有些像藤花,春秋花开,很有情趣。壶堇。他们仿佛是相同的。这种花,枯老之后可不合适做押花。绣线菊。
      夕颜,跟朝颜相像,人们常常以之相提并论,自是当然之事,可惜,所结的子并不怎么好看。不知怎么会长成那种样子呢?至少,能够像酢浆子一类的样子就好了。不过,夕颜这花名倒真是不错。
      苇草的花,其实一无可赏,不过,以其作为供神之用途,想及此,便觉得终究非泛泛之物。当其新萌芽时,真是好看,但我又尤其爱那长在水边的风情。人或云:草花之中,不列入芒草怎么行?使得秋野遍饶情味者,莫非就是这些芒草吗?其穗端泛红,色甚浓郁,当朝露濡湿之际,试问还有比这更可赏的吗!然而,秋末时节,真是全然无甚可观。缤纷的秋花已凋尽,直到冬季终了,好似满头白发,呆呆地一个劲在风中摇曳,只沉湎在往事的样子,像极了人的一生。就是因为有人如此比喻,所以才会引发人们感慨特深的吧。
      胡枝子,因色泽颇深,故以枝茎柔弱,沾着朝露而在风中一片披靡者为可赏。牡鹿尤其好之,而习于近昵,更令人产生好感。向日葵,虽然不见得特别好看,但据说花朵会随日光转向,似非泛泛草木之心可比,十分有意思。棣棠华和野杜鹃,都属色泽淡淡,但既然有歌咏道:“采撷细观赏。”则自属不凡。蔷薇,近看觉其枝叶繁琐,不过,也还是不错。倘遇着久雨初晴,在水边或木阶旁盛绽,在夕阳微明之下,那姿色就更美了。
        
      一八五 「风」
      风,以台风为最有意思。寒风也不错。三月的黄昏时分,徐徐吹来的花风,教人深深感动。
      八月,和着雨而吹的风,亦十分动人。雨脚横扫,吹得颇喧嚣,一整个夏季使用的棉衣上的汗味儿已干,在那上面又加袭生丝的单衣,也蛮有情致的。而当溽暑之际,连这生丝的衣裳都恨不得抛掉,不知不觉间怎么已经变得这么凉爽呢?真是耐人寻味。
      拂晓时分,将格子窗和门户敞开,让飓风忽地吹过,脸上冰凉凉的,极饶情趣。
      九月底、十月初时分,天空阴阴暗暗,风吹得紧,黄叶零零星星地飘落下来,那景致颇诱人哀伤。樱树的叶子呀,榆树的叶子呀,更是早早都落了下来。
      到了十月,树木多的庭园,才真有看头呢。
        
      二〇四 「五月时节,漫步山里」
      五月时节,漫步山里,真是饶有情趣的事情。水泽一片苍澄,其上则青草茂生。一人直直地走过去,哪晓得澄净的水虽并不怎么深,却也步行处溅起水花,非常有趣。
      路途上,从左右两旁的墙垣伸展出来的树枝子,在车辆通过时,往往会插入车厢里头,连忙想要折取,却焂然地过去,没法子折到,遗憾极了。蓬草给车子压倒,待车轮子碾过,复又弹起,碰到近处车帘子甚么的,遂有香草袭人,也蛮有情味。
      
      二〇八 「月色分外明亮之夜」
      月色分外明亮之夜,以牛车渡川。随着牛步过处,水波漾散,彷彿似水晶碎裂,委实可赏。
      
      二二六 「自天而降者」
      自天而降者,以雪为最妙。降雹时虽然讨厌,但纯白的霰雨交加,倒也可赏。
      雪降在桧皮葺顶上,十分赏心悦目,尤以似消未消之际,最称美妙。
      降得不顶多的雪,泌入瓦缝中,有处纯白,有处乌黑,看来十分有趣。
      微雨和霰雪,要降在板葺顶上才妙。霜,也是要在板葺顶上。
        
      二八二 「十月二十四日(节选)」
      下了好几天的雪,今朝忽停,风吹得紧,所以四处都垂挂着冰柱儿。地上则有不少处露出黑色,而屋顶上却是一片白,就连贫贱者的陋屋,也隐藏于雪中,夜半的月光普照,饶富情致。
      所有的屋子都像似以白银为葺顶,冰柱则有如水晶之泉一般,长长短短,好比是挂上去似的,
      晶莹美丽,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所以我们也不舍得放下车帘。那车帘子卽然高高掀起,月光便也得直射入车箱深处。
        
      下面再列举一些自己表示深有同感的事例列举,有些真是写到心坎儿里去了,笑不自禁。
      
      比如:
      一〇一 「教人受不了之事」
      教人受不了之事,如有客来访,正说话之际,家里边的人却在那儿讲些私事,挡也挡不住,只好也就听着时,那种心境啊!所爱的人,喝得烂醉,在那里一再地重复说着同样的话。不知道当事人就在身旁,正滔滔谣传那人的事情。即便那人是身分不怎样的用人,也会教人受不了。旅居在外时,那边的男仆们戏笑。长得一点儿也不可爱的婴儿,却自个儿疼爱在心里,尽情溺爱,还学他的声音讲话啦甚什么的。当着饱学之士面前,一个识浅才陋者偏在那儿卖弄所知,还称述古人之名等等。把自己所咏的和歌讲给人听,外加又引述他人所称赞的话语,才真教人不忍卒闻。人家在那儿坐着谈话,居然也还睡得挺安稳的家伙。尚未调好音的琴,竟然光凭一己的心意,当着此道高手之前弹奏。疏于走访的女婿,偏偏在某种喜庆场合遇着丈人。
        
      一二六 「看来萧条之事」
      看来萧条之事,如六七月午时,破旧的车让脊瘦的牛只拖着缓缓而行。不下雨的日子,却张着雨蓬的车辆;又下雨之日,不张开雨蓬,亦然。年老的乞丐,这倒无关酷寒或燠热,都令人觉得萧条可怜。贫贱女子,衣裳褴褛,又背着孩子。小小板屋之黑旧者,脏兮兮地在雨中淋湿。大雨中,骑着小马任前驱之役;夏季尚可,至于冬季,则上衣下裳,难免都贴到一堆去了。
        
      一三一 「窘事」
      窘事,如叫唤别人,以为是找自己而露面;尤其是赏东西给人时,更窘。讲别人闲话,还夹杂了些坏话,没想到不懂事的幼童听到,当着那人面前和盘托出来。
      人家哭哭啼啼说着悲伤事,心里是十分同情的,就是不知何故泪水竟流不出来,只得装着哭泣的表情,以别于平时的样子,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反而有时听到可喜之事,泪水流呀流地止不住呢。
        
      一五二 「看来污秽的东西」
      看来污秽的东西,如鼠窝。早起迟迟不肯洗手的人。白痰。流着鼻涕到处跑的孩童。盛油的容器。小麻雀。热天久不沐浴之人。衣服穿旧了总是看来污秽不爽净,其中以尤以本色无花纹者为甚。
        
      一五五 「可爱的东西」
      可爱的东西,如画在瓜果上的童颜。小麻雀听见人学鼠咭咭叫,便跳过来。又如把小麻雀的脚用绳子绑住,那大麻雀就会衔着虫儿来喂,教人看着挺欣慰。两岁许大的幼儿急急朝这边爬过来,途中发现有小小尘埃什么的,眼明手快,用那小手指捏起给大人看,那模样儿乖巧极了。剪着齐肩娃娃头的女娃儿,前刘海覆到眼上也不去拂开,歪着头看东西的样子,真是可爱得很。又将袖子高高系在腰际,露出的肌肤白白嫩嫩,也十分可爱。
      个头不挺大的殿上童,打扮停妥走动的样子,很是可爱。挺好看的婴儿,抱来逗弄,不一会儿功夫即入睡,也十分惹人怜爱。
      玩偶游戏的道具。从池里捞起莲叶浮现之特小小者。葵叶之小小,不管甚么东西,凡小小者总是可爱。
      胖娃儿,约莫两岁许,白白可爱的,穿着紫色罗衣,衣服十分长,把袖端高高系起,爬将出来,那模样儿伶巧可爱极了。八九岁的男童,用稚气浓重的声音读书,也挺可爱。
      长脚的雏鸡,白净可爱,就象是穿了短衣一般,喈喈地跟在人后头叫着,一忽而又在母鸡身旁绕来绕去,看着都教人喜欢。鸭蛋。瞿麦花。
        
      一五六 「人来疯」
      人来疯,如无甚特别的平凡的孩子,被双亲宠坏。咳嗽。尤其想同了不起的人物说话时,往往先就咳了起来。
      邻近人家四五岁的孩子,调皮得不像话,到处搞得一团乱,又捣毁东西,平时或者还可以把他给拉过来揍一顿,教他无法为所欲为;只因为见他母亲来了,竟逞起意来,“给我看那个嘛,阿母!”拉着为母的,使劲摇拽。大人正谈话谈得起劲,也没有去分神听小孩子讲什么;那孩子竟然自顾自地取将出来,撒了一地,才真正可恶极了。而那母亲却只说:“不行呀。”也不把东西拿走,径在那里含笑说:“不要这样子嘛。”或是“别弄坏喔”什么的,真教人生气。我这边,又不便于说出太伤感情的话,只能在一旁看着,那才真叫做不是滋味哩!
      (这不就是熊孩子嘛,真真可恶至极!)
        
      一六四 「令人焦虑之事」
      令人焦虑之事,如送紧急缝制的东西到别人处,等待缝纫完。急急忙忙赶出去看热闹,窝守在车厢内等,来了未?来了未?不停地来回掀开车帘子望那边的心情。待产妇人,逾期仍未见动静。收到远方的情人来函,要打开那用饭糊封紧的信封,真是教人焦虑的事情。急忙出去看热闹,游行已经开始,也看得见居前领导者所持的白杖,偏偏得等车辆停靠在驻车处,心中委实急煞,恨不得下车自行走过去算了。
      有个不想见的人来访,正教身边的人如何去敷衍那人。好不容易等待又等待才生下来的婴儿,方过了五十日庆,百日庆等,要指望其将来,可有得盼了。
      急着要缝制东西,而在暗处穿线。若是自个儿穿线倒还可以,有时自己捏着那要缝的地方,别人却老穿不进线,乃央求她:「不要穿啦。」人家却一脸「那怎么行,怎么能够不穿过啊!」偏就是不肯罢休,那种时候实在不由得会憎恨起来。
      不管何事,急着想出门之际,有人说:「我须得先到某某地方去一下。」乃留言道:「随后就叫车子回来。」那等待车子回来时的心情呀,才真教人焦虑呢!见有牛车走过街上,高兴得以为「就是这辆车子了。」哪晓得却跑向别处去,真箇遗憾。尤其若是想出去看热闹的时候,听人家说:「游行一定已经开始了。」心里更不是滋味。
      生下婴儿的妇人,老不见有后产。相约去看热闹,或是参拜寺院,讲好了一道走,便将车子停靠在屋子边侧,对方竟然也不快快上车,尽教人等,心里实在焦虑不过,恨不得不管她,先走掉算了。有急用生炭火,也是感觉格外费时令人焦急的事情。
      想要早点儿给人家答歌,偏偏就是咏不出来,真是急死人的事情。若是情人,或者不必太着急;不过,有时也有非急不可的事情;而卽使女人或男人,普通交往时期的答歌,总觉得愈早愈好,可就是怕有时会出差错,那才糟糕。
      有时遇着夜间身子不舒泰,心里又害怕,盼着天快快亮,那种心境才真教人焦虑不安哩。又如染黑齿,等待干的时候,也是够令人心急的。
        
      二二〇 「援引他人砚台」
      援引他人砚台,想练练字甚么的。未料,那物主却说:「请勿用那支笔。」那种感觉,可真正教人不好受。要把笔搁下嘛,挺别扭的,要继续用下去嘛,又好像故意跟人家过不去。其所以有此感受,实因为自己也深深有过同感之故。别人用我的笔时,一言不发在旁边看,有些人字写得未必好,却挺有兴致,拿起我平素使惯的笔,怪模怪样地将笔根都浸泡到墨汁里头,于是乎,用平假名在细长型的盒盖子上面乱写 「什么什么」,然后,又随便掷笔,任由笔尖插进墨汁里,真教人生气!但是,这种时候又未便发脾气责备人家啊!有时正坐在别人面前,却听人说:「呀,好黯哪,坐过去点儿嘛。」也着实难堪。又譬如去窥伺人家写字,对方竟惊叫责怪,也同样不好受;不过,此类事情,倒不会生在我所钟情的人身上。
        
      二二一 「信函虽未必是稀奇之物」
      信函虽未必是稀奇之物,却称得弥足珍贵。试想:千里迢递在外的人,教人牵肠挂肚的,不知那人儿可安然与否?而当其读信之际,竟感觉彷彿那人就坐在对面一般,不是挺奇妙吗!
      又如将自己心里头想的事情写了下来,虽然未必真能传达于对方,却也令人心满意足。倘使没有信函这种东西,不知会教人如何气结心闷呢!将心中千思万想的许多事情细腻书写倾诉于那人,便觉得一时郁闷都获舒泄;而况,若能读到覆函,实不啻有延年益寿之感(1)。此言真不虚。
        
      最后的最后,再以清少纳言的这句话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流逝不稍停者,如杨帆之船。人的年龄。春、夏、秋、冬。」(二四五)。
  •     找不到自己看的版本,就标了这个罢。喜欢写景的,写事的,着实有些枯燥。日本宫廷生活看不太懂。
  •     看的平安时代第三本著作…… 清少纳言,有趣的作者名号……
  •     字体清新简约,作者有一颗可以发现平常生活中的乐趣的心。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       《枕草子》是不容易读的。
      千年前的清少纳言,文词跳跃,个性鲜明。犀利有时,温婉有时,活泼有趣有时,沉静忧郁亦有时。需得有宁静月夜或雨中回廊那般的心境,才能悉心阅读,并在不知不觉间,发现已经翻了厚厚数十页。无论是赏心悦目之事,抑或讨厌嫌恶之情,读来都觉有趣。
      更有些篇章,仅仅是名词的罗列。例如讲述她所喜爱的一些桥梁。则尽是桥名:“桥,以朝津桥为佳。此外,则长柄桥。天彦桥。滨名桥。一桥。佐野船桥。歌结桥。轰桥。小川桥。栈桥。濑田桥。木曾路桥。堀江桥。鹊桥。往来桥。小野的浮桥。山菅桥,名字倒是蛮好听的。假寐桥。”
      凡此种种,大抵如此。虽是罗列,亦有其美感与韵味,给人无限遐想空间。只不过,若无沉着心境,只求快速阅读、获取故事,抑或无聊把玩,便一定是读不下去的,即使读下去,恐怕也味同嚼蜡,了无生趣。
      因此说,《枕草子》是不容易读的。
      
      而个人认为,林文月的译本较之周作人译本更难读些。她采用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的方法,并将原文中的和歌译为古典的三行楚歌体。千年韵味,满溢纸上。然则,不喜《诗经》《离骚》《楚辞》,甚至是不爱古文之人,便更觉无趣了。
      
      
      我喜欢的篇章众多。 第一篇《春,曙为最》,是这本书中传诵最广的篇章。而我则喜欢一些别的。
      譬如:
      “孩子们偶尔来玩,觉得挺可爱,不禁拿些东西给他们玩,这下子可糟了,食髓知味,竟常常要来,好不烦人!”眼前活脱脱浮现出作者因熊孩子烦扰而倍感懊恼的样子来。读到此时,实在是忍俊不禁。
      又有:
      “往事令人依恋者,如纸玩偶的道具。青红色或淡紫色的布条儿皱巴巴地夹在旧书里。怀念的人儿写的旧书信,却偶尔在淅淅沥沥下着雨心情郁结时找着。枯萎的葵叶。去夏用过的扇子。月明之夜。”所列之物,无不切题,都是可怀恋的往事,又丝毫不矫揉造作,只是悉数陈列而已。
      再有:
      “凡事物,不论草木鸟虫,且不管是辗转听闻,或偶有所感,皆不可漠不关心。”竟一副菩萨心肠,怀悲天悯人之心。可是在其他篇章中,却有犀利的言论,坦露她明确的喜恶,又不免给人以刻薄之感。
      如此种种,实在难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但至少是个快人快语,直爽善良的女人,让我喜欢。
      
      
      以下,摘录她写草花的一篇随笔。字句间透露的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令人着迷。
      “
      草花,以石竹花为佳。唐国的石竹自是上品,但本国的也不错。龙芽黄花。桔梗花。菊花之花瓣有颜色变化者。刈萱草花。龙胆草,这种草,枝茎不免有些繁芜,不过,霜后众花枯尽,独有此花露出鲜明的颜色,倒是十分讨人欢喜。此外,虽非值得大书特书的种类,雁来红,也是十分惹人怜爱的,只是那名字稍嫌其怪异。抚子花,色泽不深,却有些像藤花,春秋花开,很有情趣。壶堇。他们仿佛是相同的。这种花,枯老之后可不合适做押花。绣线菊。
      夕颜,跟朝颜相像,人们常常以之相提并论,自是当然之事,可惜,所结的子并不怎么好看。不知怎么会长成那种样子呢?至少,能够像酢浆子一类的样子就好了。不过,夕颜这花名倒真是不错。
      苇草的花,其实一无可赏,不过,以其作为供神之用途,想及此,便觉得终究非泛泛之物。当其新萌芽时,真是好看,但我又尤其爱那长在水边的风情。人或云:草花之中,不列入芒草怎么行?使得秋野遍饶情味者,莫非就是这些芒草吗?其穗端泛红,色甚浓郁,当朝露濡湿之际,试问还有比这更可赏的吗!然而,秋末时节,真是全然无甚可观。缤纷的秋花已凋尽,直到冬季终了,好似满头白发,呆呆地一个劲在风中摇曳,只沉湎在往事的样子,像极了人的一生。就是因为有人如此比喻,所以才会引发人们感慨特深的吧。
      胡枝子,因色泽颇深,故以枝茎柔弱,沾着朝露而在风中一片披靡者为可赏。牡鹿尤其好之,而习于近昵,更令人产生好感。向日葵,虽然不见得特别好看,但据说花朵会随日光转向,似非泛泛草木之心可比,十分有意思。棣棠华和野杜鹃,都属色泽淡淡,但既然有歌咏道:“采撷细观赏。”则自属不凡。蔷薇,近看觉其枝叶繁琐,不过,也还是不错。倘遇着久雨初晴,在水边或木阶旁盛绽,在夕阳微明之下,那姿色就更美了。
       ”
      
      
      找不到可与我共赏读这本书的人,不知为何,竟有些寂寞。
      想想,还是渴望将我觉得好的,也分享给别人。仔细思量却又不知应该分享给谁。若不顾他人喜好,硬塞给别人,又太过无理取闹。
      对照着书,一字一句地把《草花》这篇文章打出来,并交托给别人看,这份郑重的心意,并未得到丝毫共鸣。有人在看后说道:“古代的日本人就是矫情。”对此,我不便言语。我反反复复阅读这篇文,以及书中的其他文字,通通未曾找出任何矫情的字眼,只觉得是作者把她所观所想所感,直接地表达出来而已。又或者,这种半文言文的翻译,是别人认为矫情的所在?但是周作人版本的译本,虽十分白话,却忽略了很多女人的情怀,就好似少了真情实感似的,没有灵魂。毕竟,清少纳言是个傲娇、毒舌、博学、恋物,又不失细腻情怀的女人啊。
      所以,为什么要写一篇根本就不像读书笔记的读书笔记呢?实际上我还是没有想清楚,我只是觉得,既然无人与诉,不如诉之于纸。
      
      
      此外,清少纳言也并非是个完美之人,毕竟这世上哪有完美之人,即使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平安中期,也还是徒劳。
      清少纳言受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思想上喜爱上流贵族,我认为是值得原谅的。毕竟,有被洗脑的五毛党的存在,我就觉得其他一切都不算太过分。
      关于清少纳言附庸风雅、故意将所观所想都要表达出“有意思”的雅致情怀一说,我只想说,作为那样一个时代的那样一个深宫女官,也许在她眼里,那些事物的的确确都是有意思的,雅致的。更或者,如果不抱着乐观的心态,努力看到事物有意思及雅致的一面,那她就更无法直面这清冷的人生了。而生在这个花花世界里的我们,早就丢了那份情怀,却还偏要说别人故作风雅,实在令人心寒不已。。。
      
  •       
       如果不是马老师的推荐我可以一辈子也不会遇到这本书。有幸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得知了这本书,在另一个温暖的午后读完了这本书。清少纳言的文字极简极美,平时的叙述也像是俳句一样。她钟爱的是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秋光最是薄暮,冬景尽在清晨。枕草子里尽是些风流雅致的品质的生活情趣,告诉你精致的生活的样子。清少纳言笔下的平安时代的中宫是充满生活情趣的,一花一草一桥一车,还有各种中宫的韵事,读来饶有滋味。日本的散文之祖,笔调自然有韵致,更高的是她的审美情趣,爱憎分明,对美有独特的发现的视角。
       中宫定子的形象在枕草子里是很有特点的,一个皇后,在清少纳言的眼中,在读者的眼中宛如邻家姐姐,亲切聪明又有一份成熟的自信的韵致。定子和清少纳言是知己更是灵魂品质追求相似的人。知我者清女也。
       读枕草子会很容易爱上清少纳言,爱上那个时代,说不出的感觉,和爱上沈三白笔下的芸娘一样。想象着日本平安时代的上层贵族生活,一点点渗入,如同那四季的变化,华丽的霓裳,精致的画扇一样,就这样展现在你面前。遇见书是一种缘分,读书也是,高雅的作品会不自觉的影响着你的审美,枕草子就是这样的作品。
  •     有趣而淡淡的样子。
  •     喜欢周作人译的风格,不带什么目的慢慢看,看的时候还是很有意思的,看完对各种花草生物对周遭的一切有一种新的兴趣,再小再普通的事也应当去体验去感受、这才是生活。嗔怪终敌不过想念,夜雨后寄去一句"水涨了"来传达心意实在是太可爱了。
  •     马克长姿势!
  •     我想到了雲姑的寄世书
  •     清少纳言,这名字真好听
  •     据说林文月译本语言比较古朴,上次回复其实是提醒文中“周树人”笔误的
  •     @小书
    是么?我读的是周作人的。
  •     谢谢嘿
  •     两个版本都挺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