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诗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歌词曲 > 拜伦诗选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40456658
作者:(英)拜伦
页数:280页

作者简介

歌德称誉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其为“思想界”的君王。本书主要收录了他写的短诗、长诗或诗剧中的插曲、长诗片段、《堂璜》节选等作品。

书籍目录

前言 悼玛格丽特表姊 给M.S.G. 勒钦伊盖 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 以上选自《闲散的时光》(1802—1807) 为别人祝福的痴情祷告 当初我们俩分别 赠一位早年的朋友 纽芬兰犬墓碑题诗 答一位淑女 在马耳他,题纪念册 雅典的女郎 希腊战歌 给赛沙 去吧,去吧 你已经长逝 倘若偶尔在繁嚣人境 “编织机法案”编制者颂 致一位哭泣的淑女 温莎的诗兴 我给你的项链 以上选自《随感》(1807—1814) 她走来,风姿幽美 野羚羊 哭吧 在约旦河岸 耶弗他之女 我灵魂阴郁 我见过你哭 你生命告终 扫罗王最后一战的战前之歌扫罗 “传道者说:凡事都是虚空” 当这副受苦的皮囊冷却 伯沙撒所见异象 希律王哭马利安妮 我们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来哭泣 西拿基立的覆灭 以上选自《希伯来歌曲》(1814—1815) 写给奥古丝达(其一) 写给奥古丝达(其二) 以上选自《家室篇》(1816) 致伯沙撒 歌词(其一) 歌词(其二) 咏“荣誉军团”星章 十四行:致莱蒙湖 阿尔哈玛的悲歌 卢德派之歌 给托马斯·穆尔 我们不会再徘徊 本国既没有自由可争取 自佛罗伦萨赴比萨途中所作 为一支印度乐曲配词 凯法利尼亚岛日记 致苏里人之歌 三十六岁生日 以上选自《随感》(1815—1824) 那温柔秘密深藏在我的心底 以上选自《海盗》(1813) 十四行:咏锡雍 以上选自《锡雍的囚徒》(1816) 魔咒 精灵的颂歌 以上选自《曼弗瑞德》(1816—1817) 去国行 给伊涅兹 龙岩 以上选自《恰尔德·哈罗德游记》(1809—1817) 哀希腊 黑袍僧 堂璜与海蒂

编辑推荐

《拜伦诗选》是《诗苑译林》系列丛书之一,由拜伦著,杨德豫译。

前言

拜伦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在他生前便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他死后一百多年来仍在全世界传诵不衰。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拜伦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一    乔治·戈登·诺艾尔·拜伦(George Gordon Noel Byron)1788年1月22日诞生于伦敦。父系家族是英国贵族世家,但父亲约翰·拜伦却是败家浪子。他因苏格兰少女凯瑟琳·戈登(拜伦的母亲)有一笔丰厚遗产而和她结婚,把她的财产耗尽后,又弃她而浪迹欧陆。拜伦的母亲受此刺激,精神很不正常,生拜伦后,常常迁怒于他,对他苛责凌辱。而拜伦又自幼跛足。这些,就逐渐形成了拜伦性格中的敏感、自尊、好强、孤傲、暴烈、反抗、悲观、阴郁等特点。    拜伦幼时跟母亲住在苏格兰,生活贫困。十岁时,因伯祖父威廉·拜伦去世而承袭男爵爵位,家境好转。180l至1805年在哈罗公学,1805至1808年在剑桥大学读书。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和历史、哲学著作,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伏尔泰等人思想的影响。1807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闲散的时光》。1809年迁居伦敦,在上议院获得世袭的议员席位。同年出版了讽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受到赞誉,在英国诗坛初露锋芒。    1809年6月,拜伦离开英国,先后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1811年7月回国。他这次出国远游,饱览了各地的自然景色,观察了各国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接触了各阶层的人。他亲眼看到了给法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西班牙游击队,看到了在土耳其铁蹄蹂躏下正在聚集力量准备发动解放斗争的希腊人民。这次旅行也使他对南欧各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强烈兴趣。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旅途中开始写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这首长诗的第一、二章于1812年2月出版后,立即震动了英国文坛,并赢得全欧洲的声誉。拜伦说:“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而他在1813—1815年间创作的《东方故事诗》六种,出版后更是风靡一时,吸引了广大读者。    1811至1812年,英国爆发了工人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1812年春,英国国会制定“编织机法案”,规定凡破坏机器者一律处死。2月27日,拜伦在上议院发表演说,为破坏机器的工人辩护,并严厉谴责政府当局对工人的残暴镇压。4月21日,他第二次在上议院演说,猛烈抨击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压迫和奴役政策。拜伦在国会的两次演说,还有他那些矛头指向反动当局的作品,使他与英国统治集团结下了不解的仇恨。1814年,他又因写诗嘲讽摄政王乔治,遭到了豪绅政客和御用文人的围攻。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俄、普、奥等国政府结成“神圣同盟”,力图在欧洲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扑灭各国的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在此后数年中,拜伦成为欧洲各国进步势力反对“神圣同盟”的思想领袖。1816年春,拜伦的妻子米尔班克离家出走并要求分居。英国各种守旧势力便以此为口实,对拜伦再次汹汹围攻,规模之大,声势之猛,远超过1814年那一次。同年4月,拜伦便永远离开了英国。    他先到比利时,凭吊了滑铁卢战场。然后溯莱茵河到瑞士,在莱蒙湖畔住了四个多月。在这里结识了雪莱夫妇,时相过从。雪莱的无神论和乐观主义,对拜伦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有益的影响。10月,拜伦从瑞士移居意大利,小久便与谋求意大利独立解放的秘密革命组织“烧炭党”发生接触。在此后的几年中,拜伦积极参与烧炭党反抗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活动,为党人草拟革命传单、宣言等文件。奥地利当局视拜伦为眼中钉,检查他的信件,禁止他的作品出版发行,派警察、暗探对他盯梢,甚至雇了刺客准备暗杀他。    1816至1817年间,拜伦除完成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三、四章外,还写了《锡雍的囚徒》《曼弗瑞德》和《贝波》等作品。从1818年开始,陆续写《堂璜》各章。1820至1822年,创作了《该隐》《爱尔兰的万家生佛》《审判的幻景》和《青铜时代》,还写了几部历史剧,包括《马里诺·法利埃罗》和《福斯卡利父子》等。    1821年,烧炭党所组织的革命起义终归失败。此后,拜伦的注意力转向希腊的民族解放斗争。他要求加入在伦敦成立的“英国支援希腊独立委员会”,并表示愿意亲赴希腊参战。得到委员会的同意后,他便把变卖序园所得款项和稿费积蓄都捐献出来,支援希腊的独立事业。1823年7月中旬,他雇了一艘大船,带着炮两门、其他军械若干、马五匹、药品若干、西班牙币五万元,从意大利西海岸出发,前往希腊。8月3日到达希腊的凯法利尼亚岛,为军队的整顿、训练和作战进行各项准备工作。1824年1月5日到达迈索隆吉翁,受到万人空巷的盛大欢迎。后来,他被希腊独立政府任命为希腊独立军一个方面军的总司令,致力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繁重事务,十分紧张劳累,每天与士兵吃同样的伙食,和士兵一道参加军事操练。4月终因操劳过度而病倒。迁延至4月18日,他自知不起,说:“不幸的人们!不幸的希腊!为了她,我付出了我的时间、我的财产、我的健康;现在,又加上了我的生命。此外我还能做什么呢?”4月19日逝世,年仅三十六岁。    二    在拜伦的大量作品中,这里只能择述主要的几种。《东方故事诗》六种(1813—1815)包括《异教徒》《阿比多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围攻科林斯》和《巴里西娜》,故事都取材于东方(西亚和南欧),充满了异域情调和浪漫色彩,显示了作者用诗体叙事的卓越才能。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诗篇的主人公都是所谓“拜伦式英雄”——热情的、意志坚强的、高傲的、英勇不屈的,然而又是孤独的、阴郁的、个人主义的、与社会对立的反抗者和叛逆者。《东方故事诗》既表现了拜伦绝不调和妥协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他在欧洲革命低潮时期的彷徨、苦闷、怀疑和失望。    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1809—1817)分为四章。第一、二章实际上是作者1809至1811年漫游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等地的诗体游记,其中歌颂了南欧人民反抗侵略压迫、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第三章是作者1816年旅居比利时和瑞士的见闻和感受。他在这一章中评论了欧洲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1815年拿破仑覆败以后欧洲历史新阶段的面貌。第四章主要是写意大利,表现了对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命运的关怀。第三、四章的写作时间比第一、二章晚了几年,在思想上和诗艺上都更加成熟了。    诗剧《曼弗瑞德》(1816—1817)的故事发生于阿尔卑斯山,主人公住在深山古堡里,精神上充满痛苦,过着孤独而阴郁的生活,与各种超自然的神魔相接谈,傲慢地面对自己的悲剧命运。在魔鬼面前,曼弗瑞德至死也丝毫不屈,这就与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不同,而仍与《东方故事诗》中的“拜伦式英雄”相似。    拜伦在1820至1821年问所写的几部历史剧,可以举出《马里诺·法利埃罗》(1820)为代表。此剧描写14世纪威尼斯总督法利埃罗企图推翻贵族寡头暴政而终归失败的事迹。剧中通过主人公如下一段独白,阐述了暴力革命的正义性:“用什么方法呢?目的崇高,任何方法都是合理的。人流出几滴血又算什么?这算不得人血,暴君流的血不是人血。暴君就像吃人的摩洛,喝我们的血,他们把多少人送进了坟墓,到头来自己也被送进坟墓。”剧中还描写了两个忠心耿耿为争取人民权利而斗争的平民领袖。这个剧本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已远非《东方故事诗》中那些个人主义的、孤独绝望的反抗者所能比拟。    诗剧《该隐》(1821)同基督教《圣经》大唱反调,大胆指出:上帝(耶和华)是一个凶残邪恶的暴君,是世间一切罪恶和不幸的总根子。剧中赞美反抗上帝的该隐,赞美同上帝分庭抗礼的“恶魔”卢息弗,谴责在上帝面前恭顺服从的奴性,表现了反抗到底、决不妥协的叛逆精神。此剧受到歌德、雪莱等人的热烈称赞,雪莱说,此剧表明拜伦是“弥尔顿以后无敌的大诗人”。但英国贵族社会和教会则为之哗然,群起挞伐,谥拜伦为“恶魔”,大法官艾尔登也亲自出马,诋毁此剧。    讽刺长诗《审判的幻景》(1821)揭露英国的反动统治者,特别是指斥死去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的种种罪恶,说他是自由的头号敌人;并嘲讽给这个昏君唱赞歌的“桂冠诗人”骚塞。这首诗被认为是讽刺诗中的典范。长诗《青铜时代》(1822)以“神圣同盟”各国首脑在意大利维罗纳举行的会议为题材,用讽刺笔法描绘了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法王路易十八、英国统帅威灵顿等人的肖像,严正斥责“神圣同盟”镇压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反动政策和措施,赞美反抗奴役、挣脱锁链的西班牙等国人民。    一万六千余行的长诗《堂璜》(1818—1823)被公认为拜伦最重要的作品。因此,这里也以较多的笔墨,对《堂璜》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在西欧的古老传说中,堂璜原是西班牙一个荒淫无耻的花花太岁。而在拜伦的笔下,他却成了一个虽然风流成性却也端方正直、热情勇敢的英俊青年,他生活的时代也移到了18世纪末叶。全诗的主要情节是:堂璜十六岁时便与街邻少妇私通,奸情败露后被迫离开西班牙:航船在海上遇险沉没,堂璜漂流到一座希腊小岛,与海盗头子的女儿相爱,又被海盗头子活活拆散;堂璜被卖为奴,进入土耳其后宫,被王妃看上,又险些被她杀害;逃出后,投入了攻打土耳其的俄国军队,因立有战功,被俄军统帅派往彼得堡向女皇呈送捷报,从此成为女皇的宠臣;后来又被女皇派往英国处理外交事务。长诗的写作因拜伦赴希腊而中断,没有完成;按照拜伦原来的意图,还想“让主人公周游欧洲”,最后参加法国大革命并在革命中死去。    故事情节是引人入胜的,何况拜伦又很善于讲故事,讲起来不仅娓娓动听,简直勾魂摄魄。然而,如果仅仅是故事,那还远远不足以说明这部巨著的价值。  《堂璜》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主要是由于:它以整个欧洲为背景,用史诗般的、百科全书般的宏大规模,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运用千变万化的手法,广泛、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末叶到19世纪初期欧洲的政治和社会面貌,是对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写照、评论和总结。而全诗的主要基调则是讽刺。    长诗历历如绘地记叙和描写了堂璜的所见、所闻、所历与所作所为,同时又连连不断地插入诗人自己妙趣横生、鞭辟入里的议论和评说,而讽刺的基调便贯穿在记叙和议论这两者之中。诗人讽刺暴君和专制暴政,讽刺王室、大臣、将帅、教会和御用文人,讽刺攻城略地、杀人盈野的战争,讽刺武装镇压集会示威群众的血腥暴行,讽刺贵族豪门绅士淑女的虚伪、冷酷和卑劣,讽刺“上流社会”的政治角逐、社交活动和家庭生活,讽刺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宗教、法律、道德规范和风尚习俗……总之,是对英国和整个欧洲贵族社会和贵族政治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无怪乎拜伦自己曾经说过:《堂璜》是一部讽刺史诗。    《堂璜》的另一基调是抒情。讽刺与抒情本来是难以水乳交融的;拜伦却能够从容运笔,挥洒自如,把两者巧妙地熔铸在一起,而不显得生硬或突兀。长诗充分表明:作者既是讽刺的巨匠,也是抒情的高手。本书节选的《堂璜与海蒂》这一大段,便是《堂璜》全诗中抒情气氛和浪漫色彩最浓的部分。    《堂璜》气势恢宏,包罗万象,像生活本身那样缤纷多彩。诗中有许多精彩非凡的笔墨,或荡气回肠,或惊心动魄,或风流旖旎,或奇突诙谐,千状万态,变化无穷,本书所节选的部分也同样如此。    本书收录的诗篇,原诗基本上都是格律体。把英语格律诗译成现代汉语(白话)格律诗,这是闻一多、孙大雨、卞之琳诸先生所提倡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主张,也是笔者长期以来所遵循的准则。本书收录的拙译,除少数几首外,绝大多数译诗每行的顿数都与原诗的音步数相等,韵式(包括行内韵)也完全仿照原诗。    三    本书译者所译的拜伦诗歌选集,曾先后在大陆的五家出版社和台湾的两家出版公司出版过,累积印数已超过50万册,但各种版本的书名、篇幅、译文内容都有所不同。现在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新的版本,译者又对译文作了修订。

内容概要

作者:(英国)乔治•戈登•拜伦 译者:杨德豫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革命家,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歌德誉其为“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其为“思想界”的君王。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诗人著名的代表作,未完成的杰出诗篇《唐璜》是诗人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本书主要收录了他写的短诗、长诗或诗剧中的插曲、长诗片段、《堂璜》节选等作品。杨德豫(1928— ),翻译家。译有莎士比亚长诗《贞女劫》和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拜伦、朗费罗四人的诗选,其中拜伦诗选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已印行50万册以上,被老诗人、翻译家卞之琳誉为“标志着我国译诗艺术的成熟”。所译《华兹华斯抒情诗选》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彩虹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你已经长逝 你已经长逝——年轻,美艳, 可与任何人相比; 绰约的倩影,绝代的芳颜, 这样快回到土里! 大地眠床已将你接纳, 游人就在那上面践踏, 嬉笑着,不以为意; 有一双眼睛却万难忍受 哪怕只一霎,瞥见那坟头! 我不想探听你潜寐何方, 不想瞧那儿一眼; 让那儿花草随意生长, 反正我不会看见。 这已经够了:我终于明白, 我从前,今后,长期所挚爱 像万类一样朽烂; 难道还需要墓碑来提醒 我所眷恋的已化为泡影? 一直到最后,我依然爱你, 正如你对我情深: 悠长的往日,你始终如一, 如今更不会变心。 死神把爱情严封密罩, 岁月冻不冷,情敌偷不掉, 谎言也断难否认。 我再有变化,过失,或错处, 你岂能知悉?——好叫人凄楚!

图书封面


 拜伦诗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拜伦的一位老师回忆他说:“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孩子,可是难以驾驭。”当然难以驾驭,你见过哪怕是最勇敢色水手驾驭一条奔流的大河吗?拜伦就是这样一条磅礴滔天的大河。
      在写作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耳机里一直播放的是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诗人拜伦的生命,正像这条奔流在古老欧罗巴大地上的河流,滔滔翻涌,冲破了所有阻塞河道的大地。阅读拜伦,让我们顺着这位天才诗人的生命之河逆流而上,从这首绝笔的On This Day I Complete My Thirty-Sixth Year开始,试图去理解他,去欣赏他,去诠释他。
      此诗作于1824年1月22日,此时拜伦来到希腊领导独立战争已经半年多了,当年4月19日,拜伦于希腊解放战争中与世长辞。《唐璜》成为了伟大而遗憾的断章,幸好我们还拥有On This Day I Complete My Thirty-Sixth Year,依然能在今天领略那个在战争的风雨中成长起来了的拜伦。
      ’Tis time the heart should be unmoved, /Since others it hath ceased to move: /Yet, though I cannot be beloved,/ Still let me love!
      诗篇开端诗人向我们呈现的是一颗即将死掉的心,它将不再跳动。拜伦的心灵是为诗歌而生的,他用他的诗句去感染他人的灵魂。一天,一旦他放下了诗笔,不能再使他人感动,他的心也便没有了跳动的意义。但是他仍然选择去爱,诗不过是播种爱的一种方式,真正使拜伦的心灵高贵的是他的爱,那种哪怕这个世界已经不再爱我,而我依然要以爱来拥抱这个世界的永不熄灭的爱。
      My days are in the yellow leaf; / The flowers and fruits of Love are gone; /The worm, the canker, and the grief /Are mine alone!
      是的,这个世界真的已经不再给予他爱。那些芳草般清香的日子,早已离开。生命到了这样的一个新的阶段,只有蠕虫,溃烂,悔恨和孤独。
      The fire that on my bosom preys/Is lone as some Volcanic isle;
       No torch is kindled at its blaze— /A funeral pile.
      然而他那燃烧翻滚如同烈焰的般的生命力却和他的爱一样从不寂灭。这束生命的火焰无时不撕咬着他的胸膛。而这颗燃烧的心灵四周却尽是颓败荒凉黑暗和腐旧。诗人是孤独的火山岛,在大海上绝望地等待着一只火把来点燃他那壮烈的葬礼,在那一刻摧枯拉朽的爆炸中结束这心灵无休止的痛苦与折磨。
      But ’tis not thus—and ’tis not here—/Such thoughts should shake my soul nor now, /Where Glory decks the hero’s bier, /Or binds his brow./The Sword, the Banner, and the Field, /Glory and Greece, around me see! /The Spartan, borne upon his shield, /Was not more free.
      Awake! (not Greece—she is awake!) /Awake, my spirit! Think through whom /Thy life-blood tracks its parent lake, /And then strike home!
      
      但是,拜伦又不能容忍生命像这般终结。不能就这样结束,这样热烈的生命生来不该是为了死亡。不能在此刻终结,希腊的自由刚刚开始同邪恶战斗,那儿时故事里的荣光正爬上每一个为自由而牺牲的烈士的坟茔,使他们的眉宇闪闪发光。这才是伟大的时刻,这才是英雄的死亡,这是为了人类,这在大地上生生世世忍受着不幸、屈辱和苦难的人类的自由和光明。这才是属于拜伦的战场!
      他向自己的灵魂发出最热烈的呼唤:“听吧!战争的号角正嘹亮!看吧!自由的旗帜正飘扬!斯巴达的勇士正扛起坚硬的盔甲!在无上光荣的时刻,醒醒吧!我的灵魂!”英雄的热血奔流向他所来自的湖泊,那是希腊,自由的故乡。现在,英雄将为你而战,就像保卫自己挚爱的母亲。
      Tread those reviving passions down, /Unworthy manhood!—unto thee /Indifferent should the smile or frown /Of Beauty be.
      此时的英雄说服自己淡漠了所有自私的柔情,他不再为美丽的爱人而停留,那里,不是拜伦的终点。那么,再见吧,亲爱的姑娘。我将奔赴战场。
       If thou regret’st thy youth, why live? /The land of honourable death/ Is here:—up to the Field, and give /Away thy breath!/Seek out—less often sought than found— /A soldier’s grave, for thee the best; /Then look around, and choose thy ground, /And take thy Rest.
      如果我们为青春而后悔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我们如果连最宝贵最丰满的生命阶段都不珍惜,我们那唯一的不复返的生命又干嘛要存在?那么就在这里,在这战争荣光的故土上,献出你的生命吧!让生命乘着你英勇的呼吸去寻找,寻找一块配得上英雄长眠的土地,尽管,不可能找到。但是,请环顾四周吧,去寻找你永眠的土地吧!在这希腊为自由而牺牲的沙场上。这才是拜伦所渴望的死亡,这才是属于英雄灵魂的归属。
       在这首绝笔的诗歌中我们所读到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凛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是英雄浩瀚无边的爱所成就了的反抗。我丝毫没有感受到所谓的拜伦式英雄的脱离群众,他明明把对自己的救赎,深深融化在了对希腊人民斗争的同情之中。
      当拜伦还是一个小男孩儿时,他最喜欢读的就是发生在希腊、罗马的那些光荣英勇的历史故事。古老而辉煌的战争多少次激起小拜伦心中的梦想。他有一次对小伙伴说:“我总有一天会召集一支部队,士兵们身穿黑衣,骑着红马,他们将被称为‘拜伦的黑骑兵’,你们一定会听到我了不起的奇迹的。”小拜伦将他稚小和纯净的灵魂寄藏在洛钦纳珈,那苏格兰荒凉悲壮的高原上。他幼小的脚步天天在那里游荡,他戴着苏格兰帽子,穿着花格外套, 脑中冥想着一些久已逝去的族长, 信步漫游在那松林荫蔽的小道; 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落山的霞光为灿烂的北极星的闪烁所替换, 古老的故事编制出最美丽的幻想。 那里英雄驾着长风,奔驰于他的高原的谷中! 那里铭记着自由与爱的创伤,回荡着洛屈纳珈苍凉悲壮的叹息。 这样的拜伦,他不要艳丽的风景和玫瑰的花园,只有洛屈纳珈的峻岩和那里安眠的永恒的积雪,才配得上他渴望着滔滔奔流的灵魂。(《洛钦纳珈》)
       这样的拜伦,他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不是安宁,而是生命的奔流;他重视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人类;他要探索的不只是自己的心,更是这个广袤的世界,和生存其上的芸芸众生。他是这般的广博,他为了自由而做了一个真正的斗士,他不是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民族,他早已把自己的生命同整个浩淼无边的世界融化在了一起。所以他和其他所有的浪漫派诗人都不同。他不是济慈,只拥有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就足够了;他也不是华兹华斯,把心灵放在一片静谧的湖水中就足够了。甚至他同他的挚友雪莱都不同,当雪莱认为诗歌应该再现上帝完美无瑕无所不包的美德时,他则写出了离经叛道的《该隐》。他追求的自由是绝对的,是哪怕你是什么完美的上帝的也不能剥夺的!而为了夺回属于每个人的自由,他愿意牺牲一切。他是奔腾的河流,他要将一切腐败丑恶的堤坝冲决,他要自由地流淌在大地上,滋养每一块流经的土地。这样的拜伦怎么会是个人主义的?他的奔放不羁只不过是认真而奋力地使自己的生命焕发出最光辉的能量,挣破一切束缚生命的桎梏;他的孤独傲岸不过是因为他太难在矫揉造作的贵族中找到可以对话的灵魂;如果一定要说他所有的斗争都只不过是为了自我的实现,那他的自我也是和整个世界交融在一起的,这个自我甚至不再是一条河流,而是比海洋还要广阔!
        1821年1月11日,他在日记中写到:“当整个民族的命运处在危险之中,即使我个人的事情进展顺利。我也感觉不到多少欢乐。如果有可能大大改善人民的处境(尤其是这些被压迫的意大利人),我绝不计较个人的得失。”1822年2月24日的日记中他又写到“我所能付出的一切——金钱、财产、甚至生命——我都可以付出,为了他们的解放。”
      拜伦做到了。在1823年的希腊解放战争中,他真的献出了一切。他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将原本根本不放在眼里的稿酬从出版商那里要回来,组织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配置了全套正规的武器装备,支援希腊独立,而他真的如儿时所说的那样成为了这支军队的总司令。 对军务的过度投入终于使他的体质垮了下来。希腊春天一场闷热的烈雨,使这疲倦到了尽头。 他想写的一百章的史诗,永远地停留在了十七章。最后,他告诉自己也告诉世界:“前进——前进——要勇敢!”
      
      这样伟岸澎湃的灵魂是时代造就的。1822年5月4日,他在给司各特的信中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当一切都大规模地屈服于恶势力时,个人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渺小了。”在那个各种思想和情绪汇同新旧文化价值体系交替时代,西方社会的人类飘摇在一个无可依附的境遇里,没有神建的天国,也没有人间的乐土。人们怀疑、绝望、沉沦。拜伦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中,古老而破败的贵族家庭,父亲在豪饮滥赌、花天酒地中无奈地苟活,母亲以乖戾暴躁、喜怒无常发泄这个世界压在她身上的所有悲哀和不幸。他诞生在重重罪恶与欲念的华美罗幕之下,这些五彩缤纷的绫罗缎带束缚着他,也催促着他的反抗和挣扎,他几乎是脱口而呼出了:“自由!”拜伦这一代人是命定要来反抗,反抗这个古老的必定要迎来新生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拜伦成为了最最闪亮的启明星,他不因自身的渺小就甘心被时代践踏,而是以永不妥协的精神姿态跟整个社会对峙抗,这成就了他桀骜不驯、孤独傲岸,和所有的光荣。如果说浪漫主义是一曲激动人心的交响乐,那么拜伦毫无疑问 吹响了最最深沉高昂的号角;如果说浪漫主义是命运送给人类历史的一把利剑,向着古老腐败矫揉造作的世界砍去,那拜伦的诗篇正是利刃上最耀眼的光芒。
      
       拜伦的墓志铭由他深爱的姐姐奥古斯塔起草:“他在1824年4月19日死于死于希腊西部的迈索隆吉翁,当时他正在英勇地奋斗,努力为希腊夺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荣。”这被祖国放逐的浪子,得到了另一个国度悲痛的国葬。 虽然这性如烈火的战士没有最后成为战场上的拿破仑,但,没有任何诗名比一个国家或许多国家的怀缅更具有传世的尊荣。
      我们仿佛能够听到,他的灵魂一直在歌唱,歌唱着那首洛钦伊珈。他像他儿时崇拜的那些英雄一样,覆亡或许并没有赢得欢呼的胜利,但你们在泥土的永眠中仍旧快乐, 你们和族人在布瑞玛山穴一起安息; 那苏格兰风笛正在幽暗的山中高歌,高歌着一像拜伦一样奔流不绝的生命!
      
  •     中国最好的诗歌翻译家杨德豫先生的作品。风格非常优美。
  •       上中学就看了,对自己影响很深的书,他的讽刺和激情,他的叛逆和不羁,魅力十足,而且行文大气,气势磅礴,最喜欢的就是查良铮的翻译了。
  •     晚风沉寂了,暮色悄然无声,林间不曾有一缕微飔吹度。 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仍然居住在高原的洞穴。 我爱过——所爱之人已离去;有朋友——早年友谊已终结;孤苦的心灵怎能不忧郁,当原有的希望都黯然熄灭! 爱我的,我报以叹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任什么天气和运气,这颗心全已准备好。
  •     我现在都读不下去了,当时英雄主义情结好严重~
  •     我经常在亚马逊购买各类的书籍,所购均为正版,而且发货很及时,送达快捷。我会经常在这里关注我需要书籍的,好评!
  •     这个疯狂的小天才。
  •     哈哈,都有这样的阶段吧。我现在有很重的“君子”情结。老想着如何能做一个温和洁净的君子,我本人差的太远,大沮丧
  •     「诗苑译林」系列。真正的经典译本呀,反而在推广上做得那么矜持克制。
  •     拜伦在英国诗坛的地位并不如其声名那么高,但作品往往受青年喜欢。杨德豫先生的译本绝对遵守格律,虽然没有原文,也觉得能体会原诗的二三妙处
  •       《拜伦诗选》(查良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拜伦以长诗著称于世,抒情短诗稍逊耳。然而不读原文,汉译英诗,实乃欣赏查良铮(诗人穆旦)之手笔也。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穆旦。浙江海宁人。19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诗歌乃文学最高形式,其语言在其中殊为重要。张承志曾说:美文不可译,诗歌同样不可译。查良铮虽为著名诗人,亦为翻译大家。但以中文形式表现英语诗歌,内容与技巧必有剥离,其流失难免。值得一说的是拜伦的诗作中有许多以东方为背景或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诗篇,如《海盗》《异教徒》《阿比杜斯的新娘》《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它们都充满了东方情调和富有浪漫气息的华美想象与激情,而这得益于长期的漂泊生活带给拜伦的广阔的视野。
  •     不喜欢这个选本 该有的太少了
  •     翻译的味道有点点寡淡。。。。(而原文我又看不懂。。。诗歌的这层语言障碍什么时候才能打破。。
  •     内容可以,质量有点差,书皮回去一翻就下来了
  •     拜伦的诗歌非常好,但看完这本我就失望极了,因为翻译的太差劲了?
  •     灵魂若会死,早就被热情烧光!
  •     @藏书
  •     还是长诗与诗剧最能显出拜伦的魅力,读选难免有点意犹未尽。
  •     译法不合我口味啊。
  •     拜伦是流星,可以照亮一方的夜空。这个早卒的诗人,每个诗句都带着喷涌而出的生命。再早上几年,我一定会更爱他。译得极好。
  •     这是最经典的译本
  •     拜伦式的孤傲阴郁和热情浪漫互相辉映
  •     我为自由而战,无论在哪里!
  •     好书,喜欢诗歌的还是可以购买的
  •     比较喜欢节选的带有情节故事的长诗。我的睡前读物
  •     奔流的大河,我喜欢这个意象。
  •     书的装帧非常方便阅读,也许所有诗集都应该采用这种简约的方式
  •     情種,孤僻的天才。選篇:給M.S.G.、贈一位早年的朋友、在馬爾他,題紀念冊、「編織機法案」編製者頌、溫莎的詩興、寫給奧古絲達、本國既沒有自由可爭取、給伊涅茲。2013年11月2日-22日。
  •     这本翻译的还不错
  •     善不只是说话,幸福并不只是梦想。
    太棒了!!!!!!!!!!!!!
  •     拜伦的诗,可柔可刚。最喜欢《给M.S.G》。(人生中第一本看完的诗歌集。。。)
  •     译文读起来太顺了。不知是好是坏。
  •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我没有阿谀过它腐臭的呼吸,
      也不曾 忍从地屈膝,膜拜它的各种偶像;
      我没有在脸上堆着笑,
      更没有高声 叫嚷着,崇拜一种回音;
      纷纭的世人不能把我看作他们一伙;
      我站在人群中却不属于他们;
      也没有把头脑放进那并非而又算作他们的思想的尸衣中,
      一齐列队行进,因此才被压抑而致温顺。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
      它对我也一样——
      但是,尽管彼此敌视,让我们方方便便分手吧;
      虽然我自己不曾看到,
      在这世上
      我相信或许有不骗人的希望,真实的语言,
      也许还有些美德,它们的确怀有仁心,
      并不给失败的人安排陷阱;
      我还这样想:
      当人们伤心的时候,有些人真的在伤心,
      有那么一两个,几乎就是所表现的那样——
      我还认为:善不只是说话,幸福并不只是梦想。
      
      
      
  •     书装帧好棒,同系列的会收大部分……拜伦的诗太适合年轻人读了
  •     《唐(堂)璜》蛮好读的。只是看到“小璜”的时候,我没来由抖了抖。尼玛翻译成“小胡安”不是挺可爱的嘛……其他都挺好的,封面在电脑上看行,拿到手里品相太差!
  •     拜伦的诗查良铮翻译的最好,比如,《雅典的少女》杨德豫翻译成雅典的女郎,高下自分
  •     为自由而战吧,在哪儿都一样!拜伦真是伊卡洛斯,歌德跪下来怎么舔得到呢,跳起来也不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