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散文年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2007中国散文年选

出版社:广东花城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36051447
作者:李晓虹 编
页数:306页

作者简介

《2007中国散文年选》选取了2007年度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一起来倾听散文家们真诚的诉说。散文本质上是对人生困境的诉说和对合理生活的呼唤。尽管人与人的生存境遇千差万别,但人所面临的生存难题是相通的,人的快乐和忧伤是相通的,人的迷惘和探索的热望也是相通的,人需要诉说和倾听……。

书籍目录

李晓虹◇序言叫一声老乡好沉重贾平凹◇我和刘高兴王十月◇打工纪事:关卡郭庆军◇母亲的爱情陈启文◇叫一声老乡好沉重周同宾◇父亲的春天李清明◇乡愁马步升◇别人的村庄李雪峰◇披一袭风走鲍尔吉·原野◇我妈李登建◇无言的平原徐迅◇谁家女儿落花生许俊文◇泥土齐明达◇村子,那些没完没了的伤江少宾◇消失春草池塘盼远人消息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袁鹰◇春草池塘盼远人消息章洁思◇纪念巴金季羡林◇怀念师友陈建功◇沈从文先生的一把椅子马力◇因他,我呼吸着五四的文化空气肖凤◇亲历大家周明◇走近柏杨黄永玉◇我的从艺之路从维熙◇孙犁的背影宗璞◇怎得长相依聚万方◇透明的生命聂华苓◇我俩和女儿们赵广建等◇回忆赵树理汪朝◇怀念父亲向继东◇愧对母亲人生细语潘向黎◇人生细语马小淘◇断背山乔叶◇心和心总是碰不到面朱铁志◇如果我死雷抒雁◇人生隧道李林荣◇失重的岁月郭红◇谁又不是孩子呢征衣◇心灵碎语彭程◇相逢开口笑王兆胜◇一念之善汗漫◇解词朱以撒◇回首迟子建◇是谁扼杀了哀愁舒畅◇独处是一朵安详的睡莲吕游◇攥拳与撒手黄帅◇幸福的理解星竹◇人生有什么好算计的也许是归程林非◇登昭君墓随想余秋雨◇也许是归程李木生◇夹在南宋北宋之间的这个女人石英◇袁崇焕与菜市口张大威◇一只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的仓鼠詹克明◇“○”兮,归来!郭保林◇孤独的月光熊召政◇只有疏狂一老身魏明伦◇宜宾赋王本道◇一曲虞歌唱到今崔济哲◇给他深深鞠一躬陶方宣◇在江南走出困境王开岭◇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冯骥才◇文化空巢的忧患冯秋子◇荒原凸凹◇走出困境塞壬◇漂泊、爱情及其他雅非◇远妈妈,近妈妈陈染◇仲夏之夜,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筱敏◇散叶卞毓方◇马克思先生在垂钓范超◇大树苍凉张抗抗◇西拉沐伦河漂流徐刚◇腾冲回想查建中◇湘西那条江何向阳◇天使落在人间的营盘刘恪◇海然不要说,生活阎纲◇五石头记范曾◇寂静的世界熊育群◇流浪的人舒婷◇妈妈的味道陈九◇给里根总统送外卖王宗仁◇一把藏刀郝卫宁◇两个女人郭小东◇又见舒婷朱明德◇乌拉泊桑麻◇滏阳河边的死亡范晓波◇南昌的孤独与爱李洱◇新生报到傅菲◇不要说,生活宁明◇低气象周殉◇那些掉进人堆里找不见的姑娘安宁◇携一份暖爱逆流而上王雪瑛◇花田与树

前言

  宗白华先生在谈到“意境”时说:“一切美底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底映射,是无所谓关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切文学作品都需要作家主体精神的映照,这种精神之光源于从生命本体出发,进行“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散文创作中作家心灵亮度的强弱更是决定作品精神层位的关键。较之其他文体,散文作家主体人格的体现更明显更直接。作品的真诚与虚浮、轻浅与深邃、炽热与平冷,均与作者的“自我”相关。从优秀散文家的创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生命的跃动。读鲁迅的《野草》,可以触到一颗忧愤深广、痛苦求索的心灵;读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作者那坦率、天真、乍喜乍愁的个性宛然在眼前;从梁遇春的《春醪集》中,我们看到一位洞察人世,却不悲观厌世的青年的人生感悟;在《寄小读者》中,感受到一个由“爱”构筑的心灵……所以我们说,散文家,他是这样创作着,也是这样生存着。  然而,当我们放眼当前的散文创作,却不能不沉重地发现,在一个充满诱惑的功利主义时代,许多人的精神世界被物质的沙砾遮蔽,心灵逐渐锈损。在对名利的牵挂中。疲于奔命,被各种诱惑套牢。许多写作者已经放弃了最基本的精神守成,而把作品也放在人生的算计之中,内心被世俗的云雾遮盖,处在一片灰暗之中。  当然,即使在这个时代,也仍有人坚守着,向往着,执着而倔强地用心灵之光照亮生活,以各自的方式面对生命固有的种种疑难,面对生存的种种困境,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公,发出质疑。做出选择。在各自的探求中他们也许是孤独的,但当这些孤独的探求者的文字聚集起来,呈现给读者,便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艺术力量。因此,寻找那些有光亮有穿透力的作品便成为本书编选者的自觉选择。  底层:我们看到了什么  底层生活一度成为创作的盲区。因为劳动者已经失去了话语权,而作家的关心也往往不在场。可喜的是,在对今年散文的阅读中,明显感到写底层劳动者生活的作品多了。比起那些在自己的小日子里沉醉,为了一已的得失而苦恼,为了得奖而绞尽脑汁的人来说,能够关注痛苦,关注不幸的人生和人生的悲剧性,关注那些没有话语权的普通人,为他们的痛苦而写作,是一种善知,一种责任。但也有一些写底层生活的作品只是停留在表现不幸的人生,甚至是展览苦难。便沦为另一样的哗众取宠。  底层生活需要表现,更需要用理性去击穿生活的表象,而进入深层探寻。《关卡》中的“关”和“卡”是打工者心中的两个结,“像两个寓言与象征”,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伤口和弹片。《我和刘高兴》中的刘高兴是一个“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的城市中从不为人关注的拾荒者中的一员。作者看到他们的生活细节和无处诉说的冤情,换位思考:“如果我不是1972年以工农兵上大学那个偶然的机会进了城,我肯定也是农民,到了五十多岁了,也肯定来拾垃圾,那又会是怎么个形状呢这样的情绪,使我为这些离开了土地在城市里的贫困、卑微、寂寞的人和他们受到的种种歧视而痛心着哀叹着,一种压抑的东西始终在左右我的笔。……我无法摆脱一种生来俱有的忧患,使作品写得苦涩沉重。”《叫一声老乡好沉重》中的高炉、在炉前工作成了“蜂窝肺”而被赶出厂门的民工,万般无奈只能从高炉上跳下以死抗争的“老乡”,身揣“记者证”、“律师证”等一堆身份证明而虚张声势的老板,作为记者却无力为“老乡”鸣冤的“我”……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看到这么多生命被践踏,“我已被某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噎得眼泪汪汪”,却无能为力,“我仿佛看见远远地有无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又成群结队地走来了,仿佛是从大地中涌现出来的。”读到这种作品,我们通常理解中的平等、自由、人的权力、人的尊严等等问题难道还只是写在纸上的词汇哪一个有良知的人内心不会被深深地刺痛  历史:寻找穿透尘埃的火把  对于当下而言,历史是一片苍茫的沉默。对历史的表现如果只是截取片断的复述,只是停留在有限的史料翻晒上,没有思索,没有审视,那么,历史只是历史,甚至什么都不是。历史文化散文这些年一直遭遇批评的最重要原因或许正在于此。历史需要唤醒,需要心灵的烛火照亮。它是过去,也是一种远景,对它的表现最终是要找到通往当下的道路。  《一只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的仓鼠》,由李斯决意做仓鼠写起:“在见证了厕鼠的卑微和仓鼠的富贵后,顿悟,这世上的好东西基本上是为仓鼠准备的,而与厕鼠无关。李斯决心要成为一只富贵的仓鼠”。他为做仓鼠,极尽全力为秦王(始皇)献计,从对反对者的“肉体消灭”到精神控制,直到“焚书”,进行文化“拔根儿”,使中华民族在青年时代就患上了思想上的“脑血栓”。“中国人之爱放火,那是人所共知的。纣王放火,项羽放火,董卓放火,黄巢放火……但是所有火中最毒之火还是李斯放的这把火。这把火与秦以后中国文化的走向密切相关。它烧掉的是人的言论权、话语权、思想权、质疑权、批评权、议政权,一个个专制的、唯我独尊的、没有一点思想缝隙的封建帝国在华夏大地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守护着灵魂上路》将瞿秋白的一生放在从写作《多余的话》到最终走向刑场的生命最后的时刻,展开一个“文人政治家”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在这冲突中表现出的最优秀的个人品质:“真,是他的生命底色。他把生命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有时达到过于苛刻的程度。为着回归生命的本真,保持灵魂的净洁,不致怀着愧疚告别尘世”,他“向世人托出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自我,对历史作出一份庄严的交代。这典型地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也是现时日渐式微的一种高尚品格,因而弥足珍重。”“对于他,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完成。”《登昭君基随想》翻检有关昭君的种种版本,讲述不同史家文学家笔下全然不同的昭君故事,最后,追问历史:“在记载同样的一桩历史事件时,无论是画工的作弊,抑或是她死亡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样很不相同的说法是否因为有的人博闻强记,有的人孤陋寡闻;有的人严肃核对,有的人随意编造;有的人为了秉笔直书,可以牺牲自己生命,有的人为了谄媚君王与权贵,可以篡改事实的真相。”这种追问是对历史的一种诗意的探寻,其中深藏着现代人的怀疑精神。  在对历史的揭蔽中走出历史。拷问当下人生,历史文化散文正在逐渐走出盲区,走出气血不调的单向度复述,而加入了更多精神血脉。  困境:面对困境心灵是否醒着  困境是人生的常态,但在今天,困扰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多。直面困境,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大爱和源于大爱的深深的忧虑。《荒原》中作者深情关注故乡内蒙古草原的沙漠化:“只是风沙势头见年上长,沙子越刮越多,沙漠面积越造越大,从小踩踏、摩挲,熟悉于心的土地已经不成样子了。今年过完年,风沙就没断了刮,比起往年,百般有劲。母亲说,这回是要把天刮漏了。”“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的蒙古族人,虽处地广人稀之境,但千百年间已与草地建立了和谐共生的关系,他们在顽强地与艰难生存挑战的同时,眼睁睁看着他们有悠久历史文化根基的绿色草原日益风化、沙化,夷为苍黄”。《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活活脱出房奴的精神状态,把住房这一城市生活中最大的痛揭示出来。《走出困境》真实地道出了一个写作者的困境和坚守:“被生存所困”,但痛并快乐着,因为“精神之光,远离人的自私属性,也令人暂时忘却物质,不付出,便能受用,看到人与兽的区别。”《仲夏之夜,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中作家对明亮星空的寻找,《文化空巢的记忆》中对文物被卖空、文化记忆也随失消失的担忧,《从江底打捞上来的记忆》中从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悲壮地沉入了江底的土地中寻找的记忆,《漂泊、爱情及其他》中对于到大城市打工的外省青年漂泊感的表露……这一切,构成我们当下生活的图景。  另有一些“人生细语”,虽然是一束束小的烛光,但亦是一种精神上的亮。“如果我死……”、“是谁扼杀了哀愁”、“谁又不是孩子呢”、“独处是一朵安详的睡莲”、“攥拳与撒手”……每一番细语中都有一个心灵的悟。  康德晚年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头上灿烂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这句话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对于星空的仰望,对于理性的追寻,对于道德本性的探究将使人生展示一种内在的自觉,由自觉而迈向心灵的自由,而只有这样以良知和大爱为根本的自由的心灵才是充满光亮的。

内容概要

  李晓虹:山东青州人,文学博士。主要著作有《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中国现代散文论》、《中国当代散文发展史略》等,发表有关散文研究的论文数十篇。独编或合编《中国散文年选》等散文选本10余种。

图书封面


 2007中国散文年选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