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中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哈啰!中产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531813347
作者:王受之
页数:190页

作者简介

该书一共有十二章,采用了大量第一手翔实的图片,独特的笔法写中产阶层生活模式与行为方式,广东省房地产协会营销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陈劲松先生为本书作了序。
该书2005年5月正式在全国发行,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消息称,由于《哈罗!中产》印量有限,在很多地方上市一周即售完。在讳谈″阶层″的时代,该书打破了固有的论说模式,融贯中西,行云流水的笔触,读之倍感亲切,酣畅淋漓。有书评人士认为,《哈罗!中产》超越了它本来的意义指向,标志中产阶层正在被国人认知,而中产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渐渐在一些城市流行。
经历了25年的高速发展,深圳为作为一个群体的“中产”的出镜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观念条件。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转变本身,看似是自上而下的推力,实际是自下而上的结果。正如一份权威的研究报告指出的,中产阶层已经成为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深圳25年对中国社会形态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培养和造就了“中产”这个群体,不管是“速度深圳”还是“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甚至“文明深圳”,“中产”永远是这座城市的中流砥柱和最主要的参照系。
我们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主人,当我们以主人的姿态爱护自己的家园、构建一种和谐之后,我们终究会在这座城市中,解读出一种独具魅力的内涵和品格。
本书的连载,得到深圳市丰泽湖山庄有限公司、深圳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风火广告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努力让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民间的商业行为本身有时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他们关心这座城市的发展,关心深圳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关注深圳的城市品格,而对深圳居住文明的持续深入的关注,终于使“中产”话题点燃,成为新深圳的一个重要节点。

书籍目录

前言:透视中产
第一章:从“豪”讲起
第二章:慧眼识珠地中海
第三章:上东城的浪漫
第四章:中产梦宅
第五章:好莱坞的LOFT
第六章:向中产进发的波波们
第七章:波波全接触
第八章:中产居住观
第九章:耶鲁城——温哥华中产的梦
第十章:东西中产
第十一章:国际建筑师设计的中产住宅
第十二章:丹堤之梦

编辑推荐

  中产阶层,一个不容易被定义却绝不能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是城市的中坚力量,高消费的追逐目标,是品位和格调的坚守者,文化艺术的奉养者,时尚潮流的推动者。他们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吗?  本书浓墨重彩的阐释了中产的建筑模式与生活,惯融中西,视野国际,在深邃地思考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推究,读起来洒脱、痛快!

内容概要

王受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主要讲授设计史和设计理论。出版过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关于设计理论的重要著作,如《现代建筑史》、《现代设计史》、《平面设计史》(2001)、《流行时尚史》等。在中国多所著名艺术院校,如清华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任客座教授。他还在美国奥迪斯艺术与设计学院,加州美术学院,南加州建筑学院和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教授设计类课程。
Wang Shouzhi has been a professor of design history and design theories in Art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 California since 1988. He is the author of many important publications on design theories in Chinese, such as A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1999), 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2001), A History of Ggaphic Design(2001), A History of Fashion(2001), etc. He is also the guest professor of many well-known art schools in China, such as Qinhua University,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etc, he also teaches design classes in Otis Institue of Art & Desig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in Los Angeles.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产阶层,一个不容易被定义的却绝不能忽略的群体。他们是城市的中坚力量,高消费的追逐目标,是品味和格调的坚守者,文化艺术的奉养者,时尚潮流的推动者。他们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吗?  王受之先生著书,一如他的为人,充满气力,大胆地说话,畅快地行文。贯融中西,视野国际  深遂地思考,理性地推究。这是只有大家才能做到的,洒脱、痛快。

章节摘录

  中产诌议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好多人请我讲讲我心目中的“中产阶层”,  他们  住什么,他们看什么书,喜欢什么音乐和电影,他们在文化上如何定  位,  他们的艺术观。因为在中国,“中产阶层”是句褒语,说你棒,才  叫你中  产,很抬举的意思。这其实是给我出了道难题,因为中产阶层是个  很不清  晰的阶层概念。第一,它不是可以仅仅按照收入来界定的一个阶层  。第二  ,它也不是一个仅仅可以按照职业来界定的阶层。这个阶层本身内  部差异  太大了。在国内,已经见有人又细分为“低中产”、“中中产”和  “高中  产”,还有人分得更细,细得我都弄不清楚了。低中产好像就是小  资的高  层,中中产是标准的中产,高中产好像已经在向富豪阶层迈进。    不久前,看见国内公布了一个收入标准,说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是年收入6万到50万元人民币的阶层。我的天,差别那么大!我把这个标准讲给一位深圳开发公司的负责人听,该公司正在策划一个目标市场针对标准中产的大住宅区,他张大了嘴,半天才说出句话来:“我看在深圳,非得要50万才算中产吧?”    我前年去甘肃南部的夏河那边,到扎布楞寺去拜访过活佛。那个地方穷得不得了,晚上一起吃饭的有一位是当地的会计师,他自豪地告诉我说,他的月收入差不多4000元,应该是这里最标准的中产了。后来,我问了一下当地的人,大家说:那怎么算中产,那是高等收入了。你看,地方差距就有这么大!有钱未必是中产即使按照年收入1O万来计算,在珠江三角  洲  、长江三角洲、北京四周随便走走,你就能遇到多少自称是新中产的人  啊  !或是原郊区农民,因为家里有块地被房地产商买了,或者政府征用了  ,  一夜之间就有了一大笔钱;还有一批收入很暧昧的人士,不时总会有一  些  灰色收入落袋。这些人的收入绝对在这个5O万年薪的数字之上。大凡这  批  人,样子都有相似之处:嘴上斜叼支烟,不让他在公共场所抽烟好像侵  犯  了他的最大的私人权益一样要命,辱骂服务员是他们最喜欢十的事情,  因  为这样才显示自己高人一等,不是平凡之辈;打手机绝对是不分场合、  时  间,对着那电话吆喝得越大声越得意;吃饭一定要拼酒,就是那些外国  人  拿来浅酌细品的洋酒也照拼不误;夏天穿件有Polo标志的横道道花纹条  的  翻领衫,冬天穿件黑色的阿玛尼,黑色皮鞋上还一定有个金扣扣;腰上  挂  着一大串钥匙、手机别在腰套里,。一定是最新款的;开本田就觉得有  点  丢人了,再不济,也得设法弄辆宝马来开;开起车来绝对不讲交通规则  ,  高速公路和城里的马路就像是他们自家的,别说乱换车道是天经地义,  就  是逆向行驶,有谁敢管……看着这批人,你怎么能把他们归纳到你心目  中  的那个中产阶层中去?收入显然不是唯一的标准。 难就难在这里,他  们  不是一个阶级,他们是一个群落,而这个群落又有其中很大的内部区别  ,  要想总结他们,难得很。收入是一个相对的标准,还有就是这些人的工  作  形态、教育水准、文化修养,甚至工作类型也是粗略划分的一些标准,  不  确定性还是很大。

图书封面


 哈啰!中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建筑不待说,王受之对国内中产和小资的分析颇为精辟,常常用的一个形容词是“摆姿态”,的确如此。不过除了个人天资、审美水平、喜好、成长环境不同之外,国内小资跟西方某些炉火纯青的中产比,也许还有阶段不同的问题,社会发展阶段(社会意识)不同,文化也不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尚未被很好地发扬、渗透的情况下,国内的许多“文学青/中年”也许或多或少仍处在面对西方各种文化(包括流行文化)冲击而兴奋躁动的阶段,了解不深却又急于尝试,老是想标榜是“敢为天下先”(不过其实也总得是这样东西被“引入”之后),何尝不是在“摆姿态”,也很难是骨子里的融合。。。不过既是阶段问题,就始终会有炉火纯青的一天,姿态->态度->情结->个性->内涵,不是一个很合逻辑的发展顺序么?不过话说回来,“摆姿态”这个毛病,也一贯也是西方中产的通病,被Woody Allen狠狠挖苦的夸夸其谈的中产,现在应该也还是大有人在吧,不过肯定比国内要少就是啦。。。
  •     - 脱离社会肌理、复杂联系去看一个阶层,有点太漂浮。对于中国的小资、中产何以会如此表现,没有太深刻的文化、心理、历史分析。竟然预言广大农民很快就会踏入中产,难道指的都是城中村村民么,又或者中国=北上广深?-我很怀疑依靠一个讲求享受、面子、消费、伪文化的小资和中产阶层,能否拯救中国千篇一律的建筑,甚至拯救这个人人自危的社会。-不知是王老师本来就缺乏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还是因为与各大房地产走得太密切,要爱屋及乌地爱惜目标消费群体,字里行间对中产小资虽有些不屑,但更像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不凡而急于撇清关系而已。-倒是有一点启发,不管现代建筑或民宅看上去样子怎么样,其实追溯到起源,还是因为有大师的创新和探索才出现了现代主义建筑,这与很多科学发现是类似的。但过快、过度的大众化,可以使一切美术品变成赝品、伪劣品。在欧洲那样社会民主、文化多元连续的社会里还能保证部分品质,被中国特色化后就更惨不忍睹了。
  •     美国新住宅开发战略——革新土地开发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这个原则要求必须革新社区土地开发模式,以促进混合型用地,并有利于步行区的发展;整个地区的开发要进行综合平衡,以便使一个区的密度高一些,而另一个区的预留空地多一些;地方当局应认识到,需要不断地改进现有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标准,以促进良性发展。20世纪初期,柯布西耶提出的新规划思想,就是把城市不同的五个功能区,即居住、就业、商业、交通、娱乐分开来。美国是最彻底按照这个工业化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贯彻的国家,到了七八十年代,分得清清楚楚,在家里要买个苹果,都要开车到商业区去,上班更不用说了。全国人民开汽车,一个国家两亿部汽车,用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能源,长此下去如何得了。因此最近又提出新都市主义思想,其中内容之一,就是综合开发,混合用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中产阶级居住区中的商住混合、甚至商业、办公和居住混合的项目不断出现,有些甚至还与地下铁路系统、公共汽车系统联系起来,越来越方便。这种做法,其实在工业革命时期也就有了,只是后来发达了,认为这不行,抛弃了,大家去开车。现在知道不对了,又改回来。正是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写到这里,想起我们国内现在各地都在狂建的巨大的购物中心。我在郑州二七广场,看见一个街口有三个超大型的购物中心,简直吓人。也就联想到西方走过的弯路。他们在50年代开始大建大型购物中心,特别是在六、七八十年代,建得多了,旁边都有可以停几万部汽车的超大型停车场。记得我第一次到费城附近的“普鲁士皇帝”(King of Prussia)购物中心,站在那个巨大的停车场上,感觉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实在觉得这样做对土地的耗费太严重了。后来知道不行了,90年代开始拆这些购物中心,改造为比较小型的商业街、步行街、现在去买东西,感觉就舒服多了。不也是“否定之否定”吗?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老师写的是2005年的美国中产生活,殊不知2017了,我才活成这般模样,不知是该安逸呢,还是仍然觉得一无所有
  •     对阶层与建筑的反思
  •     中间一截看得,前后就扯了吧
  •     广告界最喜欢两种人,一种是小资,另一种就是中产。
  •     我们小区无辜被指名道姓的中枪
  •     标题党,有广告之嫌。名词新鲜。泛滥与国内。中产有共同特征,但没有共同标准。
  •     本来准备原封不动还回去的,哪知道翻了一翻就顺便翻完了,王受之的书我基本上都爱读,讲的道理很见到,但是史料很翔实,学术功底扎实又不卖弄。
  •     对广州的言语大声说了出来
  •     作者名真受
  •     配图有些莫名其妙,文字却开启我对中产的观察。
  •     意义不大
  •     在通州的时候看的一本书~看起来像是给一个地产项目写的广告~王老还是一向的写书啰嗦~不过在其中了解了很多东西方关于中产阶级以及其他阶级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     写得犀利,一口气读完哦
  •     很不错` 王受之也是个比较牛的人`
  •     读过封面....伪书....
  •     作者大大对于阿咩利卡的评论太令人震精= =那种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地方怎么回事这样wwwwwwwwwww(对不起我就是觉得很意外
  •     写小资那段真是淋漓尽致,感觉每一句都是在我身上抽鞭子呵,写得好!每看部电影看本书也都要来标记一下,其实也就是做作的小资行为了
  •     善摆姿态的中产
  •     中间部分比较有意思,前后都可以忽略
  •     对于资深的社会观察家~这本书显得太小儿科~但对于我这个比较大条的人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其中穿插的一些建筑个案也还让人觉得不错~~~
  •     偏广告。一直在吐槽刻奇呀~
  •     高姿态了。。。。王老师
  •     王受之就是个拿着钱还保着个老师教授头衔的老油条
  •     中产的天下!
  •     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中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