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魅力19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精神的魅力199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4
ISBN:9787301037492
作者:北大校 部
页数:357页

作者简介

《精神的魅力1998(1)》主要内容:这真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知识、闪光的才智、 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台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圣地的不朽的灵魂。
北大是从古代中国太学演化来的,早期北大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都与古代中国太学有直接联系。北大无论怎么变,它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职能未变。只是古代与近代有不同的国家制度、有不同的人才标准罢了。北大的“老”是历史悠久,却不是老惫衰朽。北大的“大”,在五四时代,它体现在容纳新思潮,改造旧学风,新旧并存,百舸争流,给新思潮以滋长发育的土壤。

书籍目录

赞百年北大(代序)第一辑永恒的魅力百年北大与“文化自觉”我看北大最幸福的时代“一二·九”掠影近半个世纪的回顾传统与重建萦怀往事感念多难忘的熏陶百年之际话北大北大与我的学习研究感受北大精神文化之光“兼容并包”及其他北大学风与我的治学百家争鸣与学科建设忆朱光潜先生初进北大从沙滩到未名湖往事琐忆琐忆北大图书馆第二辑我爱未名湖剪不断的思念北大的人,北大的书熏陶湖光塔影惜未名略说“实至名归”北大上课记学风与良师感谢母校北大魂温馨的母亲湖……第三辑跋:问渠哪得清如许再版后记

前言

  北大90周年校庆时,我写过一篇短文——《北大的老与大》,表示我对母校的钦敬仰慕之忱。“老”是指北大校吏源头长远,可以上溯到西汉武帝立五经博士时期,这是我国最早为国家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机构。古代的“太学”可视为北京大学的前身。  北大是从古代中国太学演化来的,早期北大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都与古代中国太学有直接联系。北大无论怎么变,它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职能未变。只是古代与近代有不同的国家制度、有不同的人才标准罢了。北大的“老”是历史悠久,却不是老惫衰朽。北大的“大”,在五四时代,它体现在容纳新思潮,改造旧学风,新旧并存,百舸争流,给新思潮以滋长发育的土壤。新中国北大的“大”更应体现在熔铸人类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体系,为共产主义的未来铺路架桥。这里昕说的人类文化有价值的成果,既包括中国外国东方西方古代的成果,也包括近现代中国外国东西方文化有价值的成果。  20世纪前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一些国家没落了,一些国家兴起了。近百年来世界变化之大为亘古所未见。母校北大在近百年巨变中发挥了它可能的、应尽的作用。北大的“老”表现在政治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学术上治学严谨的传统。继承了乾嘉学术,又超过了乾嘉诸儒。  在用人方面,还有尊重知识,善于不拘一格,聚积人才。就几十年来,我在北大所见所闻,北大长辈教师中很少有出自北大本校的,如汤用彤、朱光潜、贺麟、洪谦、郑昕、张颐几位先生,都不是北大毕业。没有高学历,而有真才实学的专家,与有高学历的同样受到重视,如梁漱溟、熊十力诸先生。未到外国留学而在外语系当教授,并成为外国文字语言知名专家的,如卞之琳等是国内有数的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自学成材,未上过大学的钱学熙成为教授英语的骨干。  北大师生长期生活在视野开阔、群星灿烂的学术环境中,培养成的人才,确有它不同于其他大学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师生人数成倍增长,北大毕业生遍天下。北大毕业生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或多或少都有所奉献,但未听说北大同学结小团体,立小山头的行径。北大同学对人对事敢提意见,能挑毛病。于是有人说,北大培养的学生跟高手低。我想,眼高手低是个缺点,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分不出高低,眼手俱低,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古人说“观过知仁”,从缺点中发现其缺点不无可取之处。这也许是出于对北大的偏爱吧。  光阴荏苒,离90周年校庆又迎来百年校庆,北大的老与大,性质未变。爱国主义传统未变,北大师生心系天下安危,胸怀万民忧乐。北大师生身处在学术前沿,敢于创新,为追求真理,在地狱入口处,不徘徊,不犹豫,屹立在各自学科前沿,开拓前进,推陈出新。  20世纪的刚开始,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新建的北京大学遭到八国联军驻军践踏,侵略军撤退后,仪器图书一片狼藉。北大是蒙受着耻辱跨入20世纪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北大,特别是近20年来的北大,在大好形势下,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作为全国建立最早的综合大学,适应时代需要,将发挥其积累深厚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开拓新领域,培育新人才。必将在人文学科方面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综罗百代,熔铸中西,致广大,尽精微,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尽心竭力,务期成功。

内容概要

  赵为民,1954年生,福建人,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大学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媒体关注与评论

  《精神的魅力1998(1)》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一直标志着中国文明进步的里程碑。五四运动预示了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精神的开始,为我们那时的一代青年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费孝通

章节摘录

  百年北大与“文化自觉” 费孝通  我于1930年进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又于1980年北大筹建社会学系时,正式担任北大教授,其间跨越了50年,却一直与北大保持着很深的关系,这是因为在燕京、清华、西南联大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都无法与北大分开。  1930年我是从苏州东吴大学医预科转学进入燕京大学来学社会学的。30年代的青年遇到了中国普遍贫困的时期,又赶上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因此当时我认为中国紧迫的社会问题是广大群众的饥饿问题,我选择学习社会学并把了解认识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实现“志在富民”的愿望成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自1936年进行江村调查至今六十多年来,我始终围绕这个愿望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人文世界,以期参与脱贫问题的解决,使中国人民逐步进入现代化的时代,能以平等地位加入世界各国的行列。直到1997年,我感觉到实现和平和平等的世界的早期愿望已走上逐步成为事实的路子。这条路子实际上是历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天下大同”早就是中国文化千年求索的目标。  在这个心情里迎来了北京大学100周年,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回想解放初期参加开国大典时有机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听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情景,50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事实了。那时我们国家实际上还很弱小,而今天经12亿人民几十年积累的辛勤劳动,已经不再是东亚病夫了。  形势大好也明确了我们中国人在世界进入新世纪事业中的责任和使命。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一直标志着中国文明进步的里程碑。五四运动预示了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精神的开始,为我们那时的一代青年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这几天正在看刚出版的我的同代人北大教授苏秉琦先生的遗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深有感触。这本书代表了北大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实事求是的研究的传统,是人文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觉,它用古代遗传的实物来实证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的过程,在当前中国人面临空前大转型的时刻,在学术方面集中了北大几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意义深长,引起了我的深思。  在中国面向世界,要世界充分认识我们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我们首先要自己认识自己,才谈得到让人家来认识我们和我们去认识人家,科学地相互认识是人们和平共处的起点。北大在50年代院系调整过程中接纳了早年清华国学研究所创始的优良传统,推动了中国人文学科的发展。人文学科就是以认识文化传统及其演变为目的,也就是我常说的“文化自觉”。在文化传统上说,世界没有一个民族有我们中华文化那样久长和丰富。我们中国人有责任用现代科学方法来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继往开来地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  ……

图书封面


 精神的魅力1998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看李子旸视频“我的学思历程”,中国的大学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即便是北大。
  •     唐师曾的一篇印象深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