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色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上海色拉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533934217
作者:陈丹燕
页数:207页

作者简介

继“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后,推出“阅历三部曲”《唯美主义者的舞蹈》《上海色拉》《蝴蝶已飞》。《上海色拉(精)》囊括了陈丹燕1986年至今的散文佳作,见证作者二十五年来目睹的世事,是为“阅历”。

书籍目录

上海色拉上海音乐厅地图册上海咖啡馆的编年史虹桥的万国公墓八十年代的婚礼瑞金二路上一间安静的客厅准海路上的尼可五原路的景象箱子旗袍沧桑记我的棉袄没有红绿灯的马路让我再做一次你的孩子吧什么时候不再唱歌成为_棵树陈丹燕这个人我的安徒生来自印度的短诗流动的圣节笔会回家自述奢侈的感觉风花华亭路街角的书店读书的姿势法拉奇冬天的阴郁上海女子的自由蒂亚迷失在上海被隔离的传统九十年代的上海星光灿烂之夜喜欢别人东西的滋味小战士站在杨树下跋

编辑推荐

  《陈丹燕阅历三部曲:上海色拉》依旧是说不尽的“上海”故事,上海的音乐厅,上海的咖啡馆,书店,客厅,玫瑰,婚纱,教堂,墓地,一条又一条暗藏故事的街道……还有说不尽的欧洲;但却是以她自己为主人公,写逝去的岁月留在她心上的痕迹,淡淡的怀旧气息,她的生活、家庭,她的写作、旅行。作者还为这本书配上她自己画的精美彩画,这是她初次展露她的绘画才华。

内容概要

陈丹燕:当代著名女作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年以前,以创作儿童文学和少女题材小说为主,如畅销作品《女中学生三部曲》,后开始成人文学写作。陈丹燕曾做客《百家讲坛》,亲情演绎她眼中的上海。其长篇小说有《鱼和它的自行车》《慢船去中国》,旅游随笔《咖啡苦不苦》《我要游过大海》等,作品获多种国际文学奖项。

章节摘录

  有一道冷盘,在上海大大小小的餐馆里都可以点到,甚至无所谓是中餐馆和西餐馆,那就是色拉。  上海的色拉,是将煮熟的土豆切成小方块,一只苹果切成小方块,一些煮熟的青豆粒,还有同样被切成了小方块的红肠,用色拉酱拌成。听红房子西菜馆的人说,1930年,上海红房子西菜馆开张时,菜谱上就有这样做法的色拉供应,作为开胃的头盆。因此,它是一道很有历史的菜。在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精神封闭的时候,上海市民的家宴上也常常有这道菜,让大家感觉很洋气。它有一个英文名字:色拉(salad),像大多数真的进入了上海日常生活的那些舶来物一样,上海人给了它一个洋泾浜式的中国名字,将它的声音翻译成中文用。  然而,这一味冷盘却不是从美国传来上海民间,也不是从德国和法国传来,甚至不是在十月革命以后,在淮海路附近曾经遍地开花的俄国馆子里传来,也许上海色拉与俄国菜里的土豆色拉比较相近,但是上海人在里面习惯地加进去红肠和苹果,于是到底不同。在上海的欧美人不知道salad原来被上海人做成了熟菜。红房子的大菜师傅说,这样的色拉是一味上海“番菜”,那是百年以前,上海人对“改良西餐”的叫法。实在的,我们应该说它是一道地道的上海菜。它综合了法国的水果色拉、俄国的土豆色拉和中国人喜食的熟菜的做法。上海人那愿意尝试从欧美来的新事物的种种特点,成就了上海中西两种餐馆里都能够吃到的一道冷盘。在整个上海都买不到一瓶色拉酱的七十年代,大多数上海孩子都懂得怎么用一双筷子,把一只生蛋黄和色拉油搅拌在一起,一直打到手酸,最后终于将它们搅成手工蛋黄酱,用来拌色拉。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上海残留的都市生活方式艰难生存的时候,整个中国,只有在上海的油酱店里能买到零拷的八角二分一斤的色拉油,专门用来做拌色拉用的蛋黄酱。我家大门口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油酱店,买色拉油的人常常用一只吃饭用的青花小碗去买二两色拉油,足够拌一盆色拉了。  ……

图书封面


 上海色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读这本书的时候泪点很低,哪怕是在公交车上。
  •     我没有见过20世纪的上海 当他还仅仅是江南河网中的一小支 街巷的人群密集处会有少女买栀子花白兰花 城隍庙的九曲桥茶楼里 呷一口新茶 桌上还是附一盘五香豆。我现在不会去城隍庙 那里一片黑压压的人群 星巴克和南翔小笼的搭配 怎么都失了味道 现在的城隍庙 就是给外国人看的
  •     多为描述性文字与个人感悟,期待对上海更深刻的剖析。
  •     讲了上海的一些事一些人,书里说的那几个地方和路正好实习都去了。
  •     离开上海的上海人,才会慢慢懂
  •     上海人的矜持与骄傲
  •     “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能看清楚星空。那些看不清星空的,大概因为心爱的人就在身边,平时看他们的时候多一点。”
  •     阅历三部曲之二,非常陈丹燕的内容,每篇都好读。上海色拉、音乐场所、咖啡文化、喜欢公募、婚礼印象、陈伯吹、尼克、五原路、箱子、旗袍、棉袄、老人孩子、安徒生、旅行、自述、观影、书店、读书样子……在简短的文字汇集后,新旧上海的质感依然纸上,那些记忆和观察有着上海的真切痕迹,血肉丰满。
  •     有共鸣,本来是想看他的另一本书的,机缘巧合下得到了这本,真不错。我家现在还会做文中所言的“上海色拉”。
  •     只觉得色拉做法想尝试一下,尤其加半块光明冰砖。
  •     亲爱的拿拿~~~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才想起来我高一的时候读过这本的:)高三有一阵我常去五原路,现在读起来,真是感觉不同啊。
  •     就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就是好些文章都说我这些年走过这么些路去过这么些地方什么的,心烦,但是他说的那些老上海的事儿挺招人喜欢的,要是万国公墓能去,我这周就去。
  •     老上海的故事精致到了骨髓里。
  •     因少时的纠结心事不再,重看的心绪也不复相同;写得最好的当属《八十年代的婚礼》《五原路的景象》《箱子》,流动的风景、人和言语;“夏初的凉风吹起了手臂上的汗毛,微微地痒,这时想起了自杀的女孩,心里感慨她永不能够在有这样美好的夜晚。”
  •     第一篇很好。
  •     说是小资情调似乎不为过,但是,这种小资情调是让我喜欢的,而不是那种假惺惺的。
  •     第一次读陈丹燕,呵呵,一直以为她跟陈丹青是兄妹,恩,好吧,不兼容
  •     【三星半】我真正想要看的篇目不够多,散文集子,总不可能篇篇如人意。关于上海,我喜欢那将近一百年前的旖旎色调,精致、华丽,落笔写下来,就透着泛黄的怀旧气息,一场不会醒的梦,娱人娱己。
  •     5月10日读过。小小的一本书,怎么说呢,就是有浓浓的上海味道在里面。
  •     个别篇比较有意思,会联想到小时候听父母说起的那些事件,80年代的婚礼、做工考究的“高订”、老上海的考究咖啡馆和一整个顶柜收藏的书籍。
  •     少时陈与好友,谈及三十岁是少年们恐惧的一道坎,甚至语出惊人欲想生命停止在三十岁前。当下的我深有共鸣,拨着手指数日子,离而立年尚远,却莫名的频生焦虑,觉得自己远景凄凉。大抵如陈所说的,二十到三十的过程在心理上相比四十步入五十,漫长了数倍吧。
  •     蛮好看哒
  •     第一次读陈丹燕的作品,挺喜欢的,想再读读她的其他作品。
  •     Shanghai shanghaied me
  •     2014年5月6-7日读。2014-138。
  •     我就爱这个调调。《五原路的景象》字字直击心灵啊,脑子里反复翻滚出每次看话剧从常熟路,五原路穿到安福路的场景。陈老师和张老师是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钟情上话的剧,去上话,不光是为了看剧。我就是喜欢走那几条马路,看那里的房子……这是情节,没办法的了,就像一定要对着黄浦江喝下午茶一样
  •      “对于复杂的上海,以及对上海描述的复杂,我想,也许学一点上海这个城市对自己在别人的形象的满不在乎,是需要的。”这句话很有意思。 “上海是一个多么戏剧化的城市啊,就像是用马赛克拼起来的画一样,一不小心,我们看到的只是各种颜色的马赛克,那就什么也看不懂了,” “原来,生命的成熟是这样完成的,好像交学费那样,你交出青春,换得智慧。” “远离少年时代,我渐渐以为,造就一个人的背景,一是他的出身,二是他的时代。一个人的阅历看似只是接受命运,其实也是出身与时代在这个人身上无穷的变奏。少年时代的女友如今还时时见面,彼此望着对方皱纹中的笑影惊叹,原来我们都没自杀,转头一望,却发现三十岁时还太年轻和潦草。”我信誓旦旦地扬言今天一定给交论文,结果光看陈丹燕了。写得真好。
  •     花四块钱淘到的随笔集,出乎意料的好看!
  •     有感情 但看不到故事
  •     讲述生活的经历的篇幅不错~~
  •     我最喜欢的一类书,是像珍珠,偏偏雷同的散文,像芒果街也是。撒哈拉也是。包括,打雷,杰伦,一个道理
  •     一盘上海色拉,有土豆、有苹果、有青豆粒、有红肠,只可惜色拉酱没有搅拌均匀。还是说,比起这盘上海色拉,我更愿意吃美国色拉,虽然只有绿色蔬菜,但至少不五味杂陈,是纯粹自然的开胃好品。
  •     让我觉得光荣的校友。。。
  •     一般。个别篇目在其他集子里读到过。
  •     我们不能从别人的口中去了解一个城市,更不能因别人的评价去偏颇对待它。
  •     为自己的儿童时代错过了陈丹燕而扼腕叹息,这一定是我会钟情很久的作家。
  •     一如既往的怀旧味道
  •     舒服
  •     上海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元化还有 民国感。
  •     还行吧……随便看一看,作者对艺术的常识有一点儿少……
  •     短小的篇幅适合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