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红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梦断红楼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
ISBN:9787806685044
作者:于雷
页数:28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家于雷近年来写作的关于《红楼梦》的文艺随笔的结集。 历史是一面镜子,文学也是一面镜子,作者用随笔的形式,以敏锐的文化感悟写下的短文,揭示了我们民族跨入新时代以后仍然存在着的精神重负,有助于我们进行人文精神的反思和批判,有助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建.

书籍目录

一 北编 官场梦
1 选官和卖官
2 恋官情结
3 贾政升官图之识读
4 权威逝去之后
5 烂肉难剜
……
二 南编 文人梦
1 詹光和单聘仁
2 文人岂无行
3 “奇谈怪论”的历史命运
4 痛苦的追求
5 不朽的永恒渴望
……
三 西编 女儿梦
1 莫怨东风当自嗟
2 无情焉能动人
3 湘江水逝楚云飞
4 身贱心高叹
5 铿锵女奴
……
四 东编 大众梦

后记

编辑推荐

  《红楼梦》反映了二百七十多年前中国社会的风貌,是一部公认的世界名著。其中结累了政治经验、艺术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一句话概括:人生经验的总和。作者有感于其中的人和事,把红楼世界和当今的滚滚红尘巧妙地勾连在一起,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时光隧道一下子被缩短了,昨天的空间与今天的窨紧密地衔接在一起。今天的人们不但从中领略到国宝无穷的艺术魅力,而且被国宝强大的思想光辉所震撼。  历史是一面镜子,文学也是一面镜子,作者用随笔的形式,以敏锐的文化感悟写下的短文,揭示了我们民族跨入新时代以后仍然存在着的精神重负,有助于我们进行人文精神的反思和批判,有助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建。

内容概要

于雷
原名于纯厚。吉林梅河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系。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东北人民出版社及辽宁人民出版社文学编辑、第一编辑组长、专职创作员,春风文艺出版社外国文学室主任、《春风译丛》副主编、编审。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主任,辽宁省文学翻译协会会长。1992年曾获辽宁省优秀翻译家称号。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何永康  在我的老家海安县城,有一位才华横溢、保持“童心”的人物,他就是于雷。大约在二十四五年前,我在海安中学一位老师家里吃晚饭,席间,有人呼他“于雷”,我听成了“鱼雷”,心想,哪有人叫这个名字?那日,我和他只握了握手,客套了几句。当时的印象是,此人很爽直,有点“鱼雷”的脾气。  后来,由于双方都喜欢《红楼梦》,心有灵犀,接触日渐增多。他敬仰海安籍的著名红学家蒋和森先生。蒋先生对他很是看重,说了不少勉励的话。于雷是性情中人,一经大学者夸奖,快活得有如孩童。自然,研究《红楼梦》的兴致就更高了。他现在是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江苏省红楼梦学会理事,在“红学”圈子里颇为活跃。  我和于雷兄同龄矿都属“羊”。二十多年来建立了极好的私交,由我来为本书写“序”,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说得不妥的地方,恳请大家指正。  于雷写过一本“红学”理论专著《红楼悟识》。由于学术性甚高,一般读者难尽堂奥。这一回,他面向广大《红楼梦》爱好者,以及“爱好者”外的“爱好者”,写了这本《梦断红楼》,力图“雅”话“俗”说,以“文艺随笔”的手法来评说“红楼”,既诉说自己的艺术感悟,又一吐胸中之块垒,还为“红学”做了一次普及性的宣传,一举数得,岂不快哉!  于雷兄把这些文章称为“豆腐块”。其实,这种“豆腐块”是相当难写的。记得20世纪90年代之初,我在《南京日报》上开辟了一个专栏“稗海神游”,每周写一篇闲话中国古代小说的短文。《扬子晚报》见了,又叫我搞了个“红楼散步”专栏,也是每周一篇“豆腐块”。适逢《新华日报》改版,朋友们又令我再搞一个专栏——“艺文三棱镜”,还是每周一篇。三个“每周一篇”搞得我招架不住,越写越觉得艰难,只好鸣金收兵。回营一盘点,霓有八十余篇,聊以自慰。没想到后来开大会小会,总碰到一些相识或不相识、从文或不从文的朋友,当面夸奖这些“豆腐块”,有一位老干部竟然还搞了一册“剪报”。这叫做“有心栽花花不长,无心插柳柳成荫”,“豆腐块”还是有人爱吃的。诚如于雷所说:“文章是写给人看的,读者高兴看就写,不高兴看还死皮赖脸地写什么呢?因此,我能够在红楼中漫笔数年并有勇气汇集成册,首先从读者身上得到了力量。”现在,有不少文艺理论文章不但一般读者读不懂,就是圈子里的人也看不大明白,这就有悖于文学评论的初衷了。所以,我赞美于雷的“家常豆腐”!  搞文学评论的人,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自己要有一定的“艺术感受能力”。我的老师吴调公先生反复告诫弟子们:读文学作品,应当善于“做心灵的远游”。意思是,要有本事进入作品的艺术天地,每每一卷(一篇)在手,顿觉意荡神驰,如谪仙人梦魂飞度,神游天姥,见海日,闻天鸡,忽身登青云,忽迷花倚石,忽魂悸而魄动,忽惊地而长嗟;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家们,一齐向“我”敞开各自的心扉,“我”可以“合百草”、“迷芳馨”,用人类的智慧之花来充实自己的精神园圃……于雷就有这种“本事”。他在“红楼世界”中随心所欲地徜徉,嗅到了潇湘馆内的缕缕幽香,听到了春花秋月的自嗟自叹,看到了冷月下诗魂的葬礼,体察到了许许多多“红楼人物”的生命气息。所以,他写的这些看起来很“俗”的文字,有着很深的美学意蕴,因为它“充实”,有“光辉”,结果当然很“美”,很能引发读者的“心灵的远游”。

章节摘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一定之规。官场比之于其他它行业,规则更多更严,治理一个国家,岂能马虎儿戏?  规矩是死的,执行的人是活的,如果谁以为大家都会按规矩办事,那就书生气十足了,书生气十足的人是要吃亏的,贾雨村就是一例。  他凭本事考中进士,选入外班,当了县太爷。恃才侮上,官员们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性情狡猾,擅改礼仪,外沽清正之名,暗结虎狼之势,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可怜他十年寒窗,好不容易熬出了头,结果还是打了水漂。  如果贾雨村不遵守官场规则,横行霸道,那么遭到革职处分,倒也是罪有应得。且看上司的参本,都是一些浮泛不实之词,贾雨村的实际作为,书中没有写,读者自会想到:他科场得意,新官上任三把火,雷厉风行除旧布新,很想在他掌管的县内干出一番事业来。他实在太嫩了,人人皆浊,唯我独清;人人皆混,唯我独勤。这样的人怎能在官场站住脚呢?  笔者推断贾雨村不是酷贪而被罢官是有根据的,他卸任之后,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把历年的积蓄花光了,只得到林如海家坐西席,旧时的知识分子,最没出息的就是当私塾先生,但凡过得去是不必低就的。  现实是最好的教师,吃了一回亏的贾雨村复出之后懂得如何做官了。他找到了靠山国公府,从小沙弥处得到护官符,如获至宝。此时,他的头脑里官场规则已荡然无存了,居然将一件人命案也稀里糊涂地摆子。于是,他稳稳地保住了乌纱帽。  服务于大观园的奴才有看门的、扫地的、抬轿的、养花植树的,诸如此类的差事都不及在伙食房工作。因为小姐、丫环们的伙食标准定得高,有余额可吃;再说到市场上购置物品还有回扣,好处大大的有。所以,司务长之职就是众多奴才婆子们角逐的目标了。  厨房主管柳嫂人缘不好,众婆子一个个像乌眼鸡似地盯着她,无奈抓不到把柄。机会终于来了:主子房里丢失茯苓霜和玫瑰露,有人检举揭发是柳家母女所为,婆子们一齐七嘴八舌地告状,大观园总管林之孝家的不由分说,立即禀报主子,风姐传命:将柳家的撤职查办。于是,柳嫂倒台,林之孝家的安排秦显家的接替。  秦显家的是二小姐房里大丫头司棋的婶子,她的男人在二房当差。林之孝家的知道大房、二房有矛盾,凤姐明的是大房媳妇,暗里是二房的人,安排二房的奴才老婆顶肥缺,显然有讨好凤姐之意。  秦显家的好容易钻了个空,走马上任,接连干了四件事。查前任的短处:粮米短了两担,常用米多支一个月,炭欠着额数。不打击别人,怎能抬高自己呢?送林之孝家的礼:一篓炭,一担粳米。知遇之恩、抬举之意是不能不报的。打点送帐房管事人的礼,领钱结帐都得经过那道关卡,怎能不疏通呢?再备上几样菜蔬请同事的客,施以小恩小惠拉拢,为着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以后大捞而封众人的嘴。  掌权仅只半天,秦显家的便拿“公”家的东西上上下下打点好了。凡是会钻营的人,都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专家。只是嫌急了点,小人得志,饿肚子上台,急猴似的。  不料决策阶层突然发生变化,平儿明察暗访,失窃之事水落石出,柳嫂无关,仍当她的司务长。秦显家的空兴头了一阵,只好垂头丧气,卷包而去。  挪用“公”物送礼的亏空怎么办呢?柳嫂当然不会认帐的,只得由送礼人折变赔补了。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小人的行为常常是这样的结果。  文字符号勾勒的人物形象存在着非直观性的弱点,要想在读者的头脑里留下强烈的印象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在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时,往往用性格是否鲜明作为塑造人物成功与否的尺度,这是不错的。人类社会是丰富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复杂的,此丰富与彼丰富绝不会相同,所以,写出了丰富性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说起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长相来,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曹雪芹很瞧不起那些“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小说,凡美人皆“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究竟美在何处,读者一无所知,人物的长相是丰富的,美丑各有其不同的特色,写出特色才有个性。  怎样才能写出特色呢?  作者进行直观描写是惯用的手法,《红楼梦》中也有,比如林黛玉进荣府,迎探惜三姐妹的出场,书中是这样写的: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迎春)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探春)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惜春)看了以上描写,我们不难将三姐妹区分出来,但要说印象多深,那就难说了,有些套话,用得熟了,没多少个性。从纯客观,的角度写人物的身材身量、脸型眉眼、衣着打扮等等,只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大致的总体印象,特色是抓不住的。  曹雪芹一般不靠此道,他惯用的手法是从不同的视角集中于人物形象的特点加以渲染放大,反复的效果就是增强读者的印象。比如林黛玉的外形描写,先是众人眼里的黛玉: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接着是王熙风口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天才算见了!最后是贾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无论哪个读者头脑里都会留下一位病美人的形象。又如薛宝钗,她出场时,作者也是只字未写长得如何,后来通过贾宝玉的眼看: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人谓”“自云”等语不是肖像描写,从唇、眉、脸、眼的描写来看,宝钗是个富态端庄的美人,她不尚打扮,不追求奢华,在众人的眼里,她是“雪洞”中的美人,“冷”是她区别于其他女子的独特之处。  哪怕是形象思维十分迟钝的人,听了兴儿的一番话,也会永远记住黛玉和宝钗的。兴儿是贾琏的心腹小厮,贾琏偷娶尤二姐以后,兴儿就负责联络,他为了讨好尤二姐,把荣府的内幕和盘托出,在提到钗黛两位姑娘时,他说: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位是我们姑太太的女孩儿,姓林。一位是姨太太的女孩,姓薛。这两位姑娘都是美人儿一样,又都知书识字的。或出门上车,或园子里遇见,我们连气儿也不敢出。尤二姐笑道:你们家规矩大,小孩子进得去撞见姑娘们,原该远远地躲藏着,敢出什么气儿呢。兴儿摇手说: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一问一答,类似相声中的抖包袱,吸引读者注意。兴儿的话有油腔滑调故意夸张之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吹倒了林姑娘、吹化了薛姑娘,生动幽默地点染了薛林的形象特征。  中国人最喜欢议论人,当面说的少,背后说的多,好话坏话真话假话都有,曹雪芹最了解中国人,他不厌其烦地嚼舌根,或许这就是《红楼梦》写出真的人、活的人的秘密所在。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很投贾母之缘,王熙凤和鸳鸯看出来了,就想导演一幕喜剧让贾母开心。一个乡下七十多岁的老婆子,没有任何才艺特长,表演啥好呢?导演们想到了人的原始本能:吃。让刘姥姥海吃海喝,伴以语言和动作。导演忒新忒奇的创意果然博得满堂彩,贾母笑得泪眼模糊,说不上话,喘不过气。  问题来了,装了一肚子酒菜的乡下人很不受用,晚间游览大观园时突然间要拉肚子,刘姥姥赶紧拉住一个丫头,要了两张纸,解开裙子,准备就地方便。陪同的丫头婆子慌忙制止,原来此地拉不得,正是省亲别墅牌坊底下。  拉过不久,经凉风一吹,刘姥姥觉得胃中翻江倒海,到哪里去排泄呢?她瞎闯瞎撞,跑到了怡红院,吐了一地,还在贾宝玉的锦床上睡了,要不是被袭人推醒,不知睡到何时。  刘姥姥拉屎之地原本在省亲别墅牌坊底下,牌坊有褒奖和纪念双重含义,比如朝廷或地方官奖励贞女时立贞节牌坊。贾府为了感谢皇上的恩德,在大观园立省亲牌坊以示纪念。读红读到此处时,我真希望刘姥姥将屎拉在牌坊底下,“今上”的所谓“仁孝”之举,其实就是臭狗屎,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亲有什么好宣传的?偏要上纲,这一提不得了,白花花的银子淌得像海水似的,罪过啊!肮脏啊!或许曹公觉得太直露太刺激不好,于是先提一下牌坊后将屎移到别处。  刘姥姥的呕吐物吐在怡红院,我老是琢磨不透曹公设计的意图。贾宝玉很有良心,比如刘姥姥在栊翠庵喝茶的杯子,妙玉嫌恶命人拿出去扔了,宝玉讨来送给刘姥姥卖几个钱,这样的好人为何糟踏他呢?或许他是大观园中唯一的男性,这个世界就是被“须眉浊物”搞得乌烟瘴气、污秽不堪的,酒气屁气存放此处算是得此所哉!  毛泽东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我斗胆加上一句:卑贱者最干净,高贵者最肮脏。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荣国府的那些贵族们,表面上看’,锦衣华服,仪态不凡,实质上他们的灵魂和背地里干的勾当肮脏得很。说宁荣二府是两只大粪坑一点也不为过,大大小小的蛆虫们终其一生,用显微镜来看,也难找出一件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事来,柳湘莲说宁国府惟有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此言不妄。我们再向上看,代表贵族利益的封建朝廷,又何尝不是更大的粪坑呢?天子和朝臣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金碧辉煌的殿堂里唱什么“勤政爱民”的高调,实际上呢,他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什么罪恶的肮脏的事都干得出来,只是因为他们保密工作做得好,老百姓不知道,但历史是知道的。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足。高贵者自视高贵,离开了民众也离开了大自然,变得最愚蠢最肮脏;低贱者即劳动者离不开自然并且每天都亲近自然改造自然,来不得半点伪善和矫情,他们的干净得益于斯。

图书封面


 梦断红楼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关于红楼梦的文艺随笔集,大概是自己出资出版的,仅印4000册,所以才从打折书店买来。据其自称都是发表在某县党报上的,文情实在不堪,配图更是恶劣无比。唯一有趣的大概是作者名字实在比较有个性,哈哈。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跳读之后,只记得打麻将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