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铁凝日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020044030
作者:铁凝
页数:233页

作者简介

《铁凝日记:汉城的事》简介:当世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朝核危机”、“韩流”等焦点时,《铁凝日记》里用清新隽永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记述了充满人性美、人情味的际遇故事,国际间思想文化的交流花絮与漂亮的精彩图片,与其以往作品很不同,也是一道风景线,为我们了解韩国开启了一扇窗口。

书籍目录

这本日记的由来
2003年4月28日 星期一
金夏中大使的热情
2003年4月29日 星期二
洪先生的拥抱
2003年4月30日 星期三
老朋友
2003年5月1日 星期四
为“太行山”之争
2003年5月2日 星期五
“我来传播的不是SARS,而是艺术”
2003年5月3日 星期六
和喜鹊一起散步
2003年5月4日 星期日
观众如此热情
2003年5月5日 星期一
关于女人、炕、玉米地的一次谈话
2003年5月6日 星期二
雨中小王宫
2003年5月7日 星期三
在俞杰先生家吃晚饭
2003年5月8日 星期四
金基万的故事
2003年5月9日 星期五
朝鲜的油画
2003年5月10日 星期六
金帛陈陈,玉米洋洋
2003年5月11日 星期日
肩膀刮起神风
2003年5月12日 星期一
美丽的恐惧
2003年5月13日 星期二
枥树峡谷
2003年5月14日 星期三
体验“温突”
2003年5月15日 星期四
我们必须惦念自己的家
2003年5月16日 星期五
包袱――“包福”
……

编辑推荐

《铁凝日记:汉城的事》:日记本是绝对的个人稳私。但,铁凝却永远是特色的,其日记也不例外。当世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朝核危机”,“韩流”……等焦点时,《铁凝日记:汉城的事》却为我们开启了韩国的另一扇窗口。但如果大家想在《铁凝日记:汉城的事》里了解她的私生活,那也许会失望。铁凝今年SARS肆虐期间,在韩国度过了40天,看到的、想到的和她曾经积累的一经‘对话’,便激发了她的创作欲望。于是,用很个人的视角,铁凝在本书中讲述了40天里的经历及对某些现象的观点。

内容概要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简介铁凝,当代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从八十年代初到如今,以其《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等中、长篇小说而为文学界所瞩目,被读者所喜爱。其作品的岁月穿透力和影响力,使她成为当代文坛上的大家,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不仅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且被译成了八九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俗语说:人贵性格,文贵创新。世界上所有事物的价值所在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正如黄金与硫化铜,“淮南橘”与“淮北枳”一样。铁凝其人其文的价值也在于其种种的“与众不同”。对于铁凝的作品,读者有所领略,但对于铁凝其人,却知之不多,因而便常常多了种种猜想的神秘色彩。当这本《铁凝日记》展现出来时,读者一定会感到一种惊诧和新奇。因为铁凝从不谈自己的过去,更不张扬个人的隐私。而日记则是绝对隐私的文学样式。但铁凝永远是特色的铁凝,日记也与别人的日记不同。

章节摘录

插图这本日记的由来(1)铁凝   1994年5月,我父亲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他的个人画展。画展结束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有两位韩国客人同一名女翻译到石家庄家中拜访父亲,说画展的最后一天,他们在中国美术馆看了画展,很为那些作品而感动。遗憾的是他们因事急于返回汉城,没有见到我父亲,只委托那位身居北京的女翻译和我父亲会过面,并问到了我家的详细地址,准备日后登门  拜访。后来据我父亲回忆,他在展厅确实见过这位翻译小姐,但她的言语却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印象,他更没有做这次见面的准备。所以这三位客人的来访颇有点不期而至的意味。据他们说,今天早晨他们还在汉城,中午飞抵北京,晚饭前才开车从北京出发,现在已是晚上近10点钟。两位先生作了自我介绍,一位姓洪,一位姓李,翻译小姐姓白,中国朝鲜族。  我端详这两位韩国先生,洪先生50岁左右,个子很高,身材魁梧,脸形较宽,面部较平,是典型朝鲜族传统的方形脸。后来我读过有关韩国人脸形的资料,得知洪先生的这种脸形被认为是男人忠厚、和善、可靠的表征。我还得知,当今韩国男人的脸在逐渐变长,但,洪先生的这种方形脸,仍然具有明显的亲和力。那天晚上的洪先生显得有些疲惫,我想大约是因为旅途劳顿吧。但他却竭力保持着微笑,话不多,语气是和悦、诚挚的。似乎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心理基础在做底:他们致力要把这次的拜访完成得尽善尽美。洪先生的同伴李先生在那晚的拜访中是位“主讲人”,他个子偏矮,年纪比洪先生略轻。但是他的矮个子并没有妨碍他四射的激情,或者换句话说,很多矮个子的人,往往比有些个子高大的人更具一种抓人的气势和更加旺盛的精力。眼前的李先生显然属于这样的男性。他首先开宗明义地讲述了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次迫不及待的旅行,而这次旅行之后的期待又是什么。一切都因为那天他们在中国美术馆看了我父亲的画。从那天起他就不能再平静了,因为他们正在韩国完成着一个不同寻常的计划。他们将要建造一个亚洲一流的美术馆——亚洲美术馆。这美术馆不仅仅属于韩国,它将属于亚洲,乃至东方和全人类。为了这美术馆的建立,必得有几位东方艺术家的作品做基础。目前建馆和收藏正在同步进行,我父亲便是他们“相中”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当时李先生的谈吐和举止使我更多地想到了欧洲足球界的“球探”,但当他谈起艺术时又确是不容置疑的行家。他对父亲的艺术作了十分内行的分析,分析中流露着对父亲作品的痴情。在谈到某张作品时,他甚至激动得不能自制,常常手舞足蹈。为了证实他们行为和身份的真实性,李先生还出示了自己的名片,一瞬间我注意到了名片上的字:李在兴,亚洲美术馆馆长。接着,李在兴馆长又把洪先生作了含蓄而敬重的介绍,他虔敬地称他为洪大哥。从介绍中我得知“洪大哥”名叫洪正吉,可能不是亚洲美术馆的财力鼎助者,但在韩国是位极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此时似是这个计划的掌舵人。李先生常常撇开翻译和洪先生做着私下交流,显然是在向他请教着什么。  但,李先生和父亲的谈话却是艰难的。面对李先生光芒四射的演说,父亲一直表现出客气的警觉。父亲的态度不无道理。就在前不久,他为之工作的画院也曾来过两位韩国先生,身穿风衣,头发乌亮,很是有些派头。他们也声称为韩国某美术馆(或某画廊)挑选作品。他们请几位画家把作品在展厅一字排开,草草看过便要全部“收藏”。且出价之高,倒让几位画家有些瞠目了。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历来是卖方要价,买方杀价。事情一反过来,便显得有几分奇异。又有画家拿来些作品,两位韩国先生看也不看地声称“都要都要”!之后又当众宣布明天就来付款取画。但第二天他们没有来,又过了一天他们还是没有来。许多天过去了,他们没有来。有画家想打听他们的踪迹,可惜他们没有留下地址、电话。这两位韩国先生的行为成了一个谜,似乎他们的到来就是为了显示一下发达国家的“豪爽”。中国有个传统相声叫《逗你玩儿》,这不就是个“逗你玩儿”吗?  那次的事父亲没参加,是因为他不在单位。但这事却引发了他的警觉: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国人遇到什么情况也许都属正常吧。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曾向洪、李两位先生提及过此事,他们都坦诚地说,有,韩国有,全世界都有这种人。  如果说父亲对韩国人的警觉来自于那次的“逗你玩儿”事件,我对韩国的了解则多半来自上世纪70年代朝鲜的一些电影。那时中国人习惯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北朝鲜,称大韩民国为南韩。南韩当然联系着李承晚“匪帮”,而李承晚“匪帮”背后是“万恶的麦克阿瑟”。实际上,在1994年的5月,多数中国人对当代韩国和韩国人基本上是不了解的。中韩于1992年8月建交,距这时刚刚一年多。在我的少年时代,一提起韩国,首先会想到某些北朝鲜电影里的韩国“特务”形象。比如当时有一部名叫《看不见的战线》的电影,影片中一位化装成教师模样的南韩越境特务手拿一本书,和北朝鲜的暗藏特务对接头暗号:  问:你拿的是什么书?  答:歌曲集。

图书封面


 铁凝日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汉城的事》是女作家铁凝在SARS肆虐时期,随同其父亲铁扬到韩国访问时所记录下的见闻。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舒服,简简单单的文字,别致的题材,娓娓道来,使人感到其文句像韩国乡村的木舍一样朴实,一样美。铁凝的父亲铁扬是一位画家,因而书中的文章无论描述抑或谈论,都带有作者对韩国艺术的感受。例如宾馆花园里的工人一丝不苟地照顾能以假乱真的绿色植物,住宅边刻意堆放的小石头缝隙中长出的花儿;又例如野外如雪球一般的白绣球花,草坪上“长出”的“臀部”……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韩国是一个很讲究艺术的国家,韩国人则是自觉维护其艺术的人民。如果说密拉尔艺术馆代表了韩国艺术界,那么韩国农居则代表了当地老百姓的艺术观。在韩国乡村,农民的居所并不大,然而坚固牢实,木板厚度均按照传统的标准使用,毫厘不差。房舍门口和廊柱下贴着表示吉祥的汉字对联,一副对联写着:“金帛陈陈,玉米洋洋”,带有很暖和的农家味道,仿佛丰收即在眼前。屋舍里有“温突”,即热地铺,略有弹性,如同中国北方的炕一样温暖。睡在上面,早上能感受到照进屋里的阳光的明亮,仿佛与温暖的大地融合起来了。而我最为难忘的则是一家名为“常胜”的餐馆,主人收藏了许多人物雕像等民间艺术品,摆在店里作为私人展览供人欣赏。中有将军雕像,男的称“天上大将军”,女的称“地下女将军”,趣致之余而又使人感到韩国民间艺术的憨拙朴实。铁凝凭着她平和的本心和智慧的思想去看待韩国,收获了一个民族的艺术、美食以及人性,她是一边欣赏,一边自省的。然而正如她所言,真正了解一个国家是困难的,就像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一样。也许,当你呆在一个地方时间越长,那么就越能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还并不太了解你自以为熟悉的周遭吧。
  •     我不知道为什么从图书馆里把这本书拿回家.反正看了看就觉得毫无意思。最无聊的就是把韩国泡菜和中国饺子的比较。“但中国人吃饺子与韩国人吃泡菜还有所不同。吃饺子的中国人仅限于北方,而泡菜是属于整个韩国民族的。”看到这儿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中国多大?韩国多大?中国的北方不比韩国整个一个国家的地方大?韩国民族?你置于朝鲜何地?我不知道这位主人是何许人士,但是从此本书来看,还是比较浪费纸张的。我才疏学浅。。如果有不同意见千万别跟我计较。。希望这几个字就是我浪费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点儿时间了。。
  •     对于泡菜和饺子的比较,我有同感。另外,《老朋友》29页,“现在饭店客人很少,今天在餐厅用餐的除我们之外,只有几个欧洲人和两位西亚模样的人。西亚人使我想起刚刚结束不久的伊拉克战争,还有恐怖主义。” 这是彻底的种族主义者的语言。很想知道欧洲人使铁凝想起什么?《肩膀刮起神风》101页“而仁川,有了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就像英国的诺曼底一样闻名于世了。” 诺曼底不是英国的,是法国的。 接下来,闵更灿的血腥的“侠义之举”更像“黑帮之举”。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只想打两颗星。应该是在高中时淘来的书。记忆中,铁凝的文字其实挺真诚也挺可爱的。最近突然对此心生怀念,于是翻出这本书。书中记录的2003年前后,应该就是铁主任相继发表《谁能让我害羞》《逃跑》《小嘴不停》《有客来兮》的那段时间吧?与那些作品相比,这本书实在潦草得不一般啊!……
  •     一般般
  •     “汉城”的小事,喜欢!
  •     是女人就有虚荣心
  •     发现铁凝原来是个美人儿啊...
  •     为了了解韩国文化,花钱买了!从这本书知道有个作家叫铁凝,汗。
  •     高逼格的韩国旅游
  •     还算有点可读性
  •     我都忘了讲什么了。。。。还是四五年前读的。。。。
  •     为了写书去旅行还是为了旅行去旅行,晒这种鸡毛蒜皮的旅途见闻的书真是讨厌至极啊!
  •     以艺术家的身份在SARS横行的时候在韩受到的各界优厚的待遇,以及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比较报告性一点。但是还是从言语间了解到了现代韩国的一些情况。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