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悲情城市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
ISBN:9787532121007
作者:朱天文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作者朱天文和侯孝贤等人一起,与台湾新电影时代的兴起密切相连,她是《悲情城市》、《恋恋风尘》、《好男好女》等电影的编剧。同时,朱天文还屡次捧得台湾文学大奖。
在《悲情城市》此书中,读者可对剧本一睹为快,并可以了解这些经典电影诞生的故事。

书籍目录

侯孝贤的选择恋恋风尘(剧本)悲情城市十三问悲情城市(剧本)云块剪接法戏梦人生(剧本)这次他开始动了好男好女(剧本)附录  朱天文创作年表  侯孝贤作品年表

编辑推荐

她,和侯孝贤等人一起,和台湾新电影时代的兴起密切相连。她,就是《悲情城市》、《恋恋风尘》和《好男好女》等电影的编剧。她,还屡次捧得台湾文学大奖。她就是朱天文。《悲情城市》,让我们对剧本一睹为快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这些屏幕上的经典之作诞生的故事。

内容概要

朱天文,译有《恶魔花园:禁忌食物的故事》。

章节摘录

书摘    是的,对不起,他是。    侯孝贤是摇钱树,这句完全违反常识的大胆预言,不是我说的,是詹宏志早在一九八六年所说。称它作预言,因为不仅是它说得简直太早,早在开放探亲党禁报禁解除之前那时侯孝贤正是当红的票房毒药,并且截至目前为止我们能看见的,侯孝贤但求作为一棵保本树,那已经是他最好的状况。    一九八六年《恋恋风尘》与一九八七年《尼罗河女儿》的拍摄期间,为了请詹宏志策划宣传有数次见面谈话的机会,我后来才发现,詹宏志对单次单部影片的宣传其实兴趣不高。他的想法很大,大到出资老板不免也对他觉得同情。他的许多看似险招奇术,事实上是吾道一以贯之。要用,就要彻彻底底连他的背景和基础一起用,押全部,赢大的。詹宏志洞悉这一切,一边却也婉转尽意地陪耗了不少时间,结果亦如他所料,大脚穿小鞋,三折五扣绕一大圈后毕竟还是回到原来安全的老路上。对于他的创意,不能用,不敢用,也不会用。就是在那段时期,我恭逢其盛,耳闻他谈话之中谬语肆出。譬如他说,侯孝贤是摇钱树。书摘1                      第三问  台湾电影被他们玩完了?    你说呢?    不妨参阅《自立晚报》一九八九年一月十六日艺文组策划吴肇文执笔的“侯孝贤杨德昌为国片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内有附表,详细列出了卖埠地区和收入。那样的成绩,不过是靠朋友们兼差做做,毫无经营可言的情况下获得的。若有识货者善加经营,詹宏志谬言日,投资侯孝贤要比投资成龙还少风险。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间或闻道大笑之的也很多,这样两年过去。要到一九八八年,年代影视公司以它多年买卖影片录影带版权的经验,足以想象詹宏志所描绘出的美丽乌托邦,邱复生决定下海投资了。    十一月廿五日,《悲情城市》在金瓜石一处老式理发屋内开镜,拍梁朝伟扮演的老四焕清在修底片。八角形屋子,前厅有两张笨重如坦克的理发椅,后厅改装成照相馆,梁朝伟默默工作时,前面是市人,洗头的,剪发的。    以上,我说明了《悲情城市》是在什么样的状况里得到了资金开拍。                 第四问  只不过是东方情调而已?    可能是,可能不是。    正如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作品频频在国外参展获得大奖,亦引起彼界内褒贬两派强烈争议,最能代表另一种声音的是讥评他们“脱自家的裤子给外人看”,把贫穷愚昧当成卖点贩卖给外国人,《黄土地》是,《老井》是。而《红高粱》浓烈影像的性与暴力,则一新外国人对孔教谦谦中国的刻板印象。    我们还可推举别例,台湾产的《玉卿嫂》、《桂花巷》、《怨女》,提供了外国观众瞧伺中国女人情欲形态的橱窗。好莱坞产的《末代皇帝》,满足了西洋人对神秘古老中国的好奇感与窥隐癖。田壮壮以西藏生活为背景的《盗马贼》,奇风异俗和壮丽高原图画还不错。侯孝贤亦只不过是东方情调而已。    这些,可能有是,可能有不是。    若要谈台湾电影怎样在世界影坛占一席之地,稍具常识者皆知,商业片无论如何没有一点希望,连香港的、成龙的尚且。拼不过,又拿什么去跟好莱坞竞争——当然如果我们有悲剧英雄执意去搏拼,相信无人会反对。立足台湾,放怀世界,上上策我们能做的,就是拿出别人没有台湾才有的独门绝活,好吧称之为土产也可,异国情调也可,或大的、第三世界美学意识,也可。总之我们有,别国没有,管它是好奇来看的,膜拜东方文化来看的,研究来看的,尊重少数民族来看的,总之他们都要来看,来买,我们赢了。    看第一部,我们说足因为东方情调。看第二部,我们说,那还是东方情调。看第三部,好吧仍然是东方情调那么这个东方情调到底址啥玩意儿!第五问  抒情的传统或是叙事的传统?    嘿嘿会不会跑出混血儿。    此处,我必须大量引证陈世骧的言论作为后援。陈世骧(一九一二——一九七一)曾任柏克莱东方语文学系系主任,主讲中国古典文学及中西比较文学。他的中文著作我只见过一本《陈世骧文存》,是一九七二年七月志文出版社出版的新潮丛书之一。张爱玲写道:“陈世骧教授有一次对我说:‘中国文学的好处在诗,不在小说。’有人认为陈先生不够重视现代中国文学。其实我们的过去这样悠长杰出,大可不必为了最近几十年来的这点成就斤斤较量。”    小说如此,遑论新兴毛头电影。为了能够清楚地说明一个观念,对不起,只好高攀中国和西洋的文学传统来比赋一下。    陈世骧说,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传统并列时,中国的抒情传统马卜显露出来。人们惊异伟大的荷马史诗和希腊悲喜剧造成希腊文学的首度全面怒放,然则有一件事同样令人惊奇,即:中国文学以其毫不逊色的风格自西元前十世纪左右崛起到和希腊同时成熟止,这期间没有任何像史诗那类东西出现在中国文坛上。不仅如此,直到两千年后,中国还足没有戏剧可言。中国文学的荣耀并不在史诗。它的光荣在别处,在抒情的传统里。    抒情传统始于诗经,之后是楚辞,楚汉融合出了汉乐府和赋。由于赋没有像小说的布局或戏剧的情节来支撑繁长的结构,赋家把诀窍便表现在铿锵怡悦的语言音乐里。如此把自己的话语强劲打人他人的心坎。赋里一旦隐现小说或戏剧的冲动,不管这冲动多微弱,它都一样被变形,导人隐没在炫耀的词句跟音响上。    乐府和赋继续拓广加深中国文学道统的这支抒情主流。风靡六朝,绵延过唐以后的世代,与新演化的他种主流在一起,或立于旁支,或长期失调难长,或被包摄并吞。当戏剧和小说的叙述技巧最后出现时,抒情体仍然卢势逼人。各路渗透。元小说,明传奇,清昆曲,试问,不是名家抒情诗品的堆叠,是什么?有人说中国这种文学特色是受印度影响的结果。事实呢,印度的影响是种植在早已开花结果的中国土地上。中国的抒情种子已经生长起来,印度抒情文体的输入使它更华丽而已。    希腊当然也有平德尔(PINDAR)和萨福(sApPHO)的抒情诗,也可以在荷马作品中挑出片断的颂词警语,希腊悲剧的合唱歌词里也有许多韵律优美的东西,但只要看看希腊人一讨论起文学创作,重点就锐不可当地摆在故事的布局、结构、剧情和角色塑造上。希腊哲学跟批评精神把全副精力都贯注到史诗戏剧里。两相对照,中国古代对文学创作批评及美学关注,完全拿抒情诗为主要对象。注意的是诗的音质,情感流露,以及私下或公共场合中的自我倾吐。仲尼论诗,兴、观、群、怨,讲的足诗的意旨也是诗的音乐。“诗言志”,在_于倾吐心中的渴望、意念、抱负。    把抒情体当作中国或其他远东文学道统的精髓,会有助于解释东西方相抵触相异的传统形式和价值判断。…………

图书封面


 悲情城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对付朱天文的法子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看,再看,三看;总之一鼓作气不了。尤其是剧本。我发誓这是我看得最慢的一本书——那本二百多页的集子看了一月有余,还未看尽,台湾腔调太隐忍,须得耐住性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嚼,咽,反刍。累啊。 什么是台湾腔调,我以为朱天文与吴念真最最典型,不纳神仙只写苍生,且一个赛过一个地往小里写、往低里写、往淡里写。他们是贪小的人,再给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去写出个《巴顿将军》或者《亚历山大大帝》,即便写了,也写得像隔壁唠唠叨叨的李姨或者前列腺肥大的陈伯。往玄里说,他们写的是“自然法则下人们的活动”,就如同侯孝贤拍《悲情城市》的初衷——很萨克斯风,很《港都夜雨》,很江湖气,很艳情,很浪漫,很土流氓,很血气方刚。 朱天文的本子,断断续续地看了三部半,觉得《恋恋风尘》是蝼蚁,《悲情城市》是蚍蜉,《戏梦人生》(与吴念真合写)的百分之五十是孑孓。写来写去,总是些微小的、无力的、挣扎的、比比皆是的。某人讲朱天文:胡兰成的学生,写字同她先生一般唧唧歪歪絮絮叨叨,剧本写得还算不错。笑。写沧海一粟如何能不絮叨呢,小孩子去外公家过暑假(《安安的假期》)、过气的模特追忆往昔(《世纪末的华丽》),凡此种种,不绵密又当如何。谁叫她迷恋苍生。关键在于,她絮叨,却不啰嗦。 只说《悲情城市》。看了才知道,原来剧本还有这样写的,对白鲜有,O.S.棋布,好似场场都在写情绪:讲阿四的眼,“炯炯滚火”;讲囚室的窗,“光照更陡峭”。怎样的神情叫“滚火”,怎样的光线叫“陡峭”?自己去想。侯孝贤,你得第一个想。 大二时,有文艺擂台,同一群人大言不惭道:我们将《傲慢与偏见》改成舞台剧吧;然后红着眼耗了两晚,赶出一个怪胎。一个情节说:伊丽莎白拂袖而去,达西怅惘地看她。轮子很用心地演了,磨了好些钟点,每个人都躁躁的,可还是觉得,有什么东西是不对的。我说:你怎么一动不动?就这么杵着,很呆啊。他立刻展了剧本给我,指着四个字说,你就是这么写的呢:达西呆立。 然后就是一场没头没脑的扯皮。 ——“呆立”又不是装木鸡,又不是没表情。 ——那该怎样? ——你要有情绪。 ——怎么样才叫有情绪?你到底要我怎样? ——你说你要怎样?干嘛问我你要怎样? ——听说你是编剧。 ——听说你是男猪角。 ——编剧只管写? ——男猪角只管“呆立”? ——你胡搅蛮缠啊…… ——只怪你没有梁朝伟的天分。 ——那你找梁朝伟来演啊。 ——你比梁朝伟外形好……达西一定要“貌不惊人”。 ——你讲话一定要这么阴阳怪气么? 不欢而散。回头想,他那时完全可以回我一句:只怪你没有朱天文的本事。至少,朱天文不会写“某某呆立”。而朱天文也早就知晓:电影拍摄的过程,最后就是场不断打折扣的过程。土灶的舞台剧也不例外。 朱天文不见得就写得好,只是写得叫我喜欢。而她运气又够好,遇见个懂情绪的侯孝贤。 序场的句子已经很吸引。“基隆市整个晚上停电,烛光中人影幢幢,女人壮烈地产下一子,突然电来了,屋里大放光明。”壮烈地,人生人吓死人,自然是壮烈地——不过这个“壮烈”还与孩子的身份有关,“大哥外面的女人生的孩子”,后来,朱天文直接把那个女人简称作“妾”,而“妾”的孩子,竟然取名叫林光明。这矛盾的人生。“雨雾里都是煤烟的港口,悲情城市”。这只是悲情的开始。 不讲故事了。半点儿都不瑰奇,人人都在灰头土脸地破败或者挣扎,我爱讲也不见得有人想听——反正华丽的只是悲情,只是那些炼过的字。本子外面倒有些好玩儿的事儿。朱天文在《悲情城市十三问》里说他们当时做过一个很草率同时也很对头的决定。起因是梁朝伟。这位港人半句台语都讲不出,“国语又破”;怎么办。有一天侯孝贤玩笑道:xxx让阿四哑巴算了。阿四就真哑巴了。哑有哑的好,反正梁朝伟还有眼神。朱天文不是要情绪么? 电影还没来得及看。肯定已经不是剧本上的《悲情城市》。我总觉得朱天文有朱天文的情绪,侯孝贤有侯孝贤的,她讲话用笔头,他讲话用镜头。两码事,却都是用情绪。打没打折扣呢?不知道。82场说:六月天,台风将来,漫天的火烧云。大哥葬在临海崖坡,道士摇着铃诵经,冥纸灰飞。侯孝贤会拍成什么样子。他对付朱天文的法子肯定跟我不一样。 PS.接茬儿看《戏梦人生》,这一部是分镜头版,倒是朱中有侯,侯中有朱了。 另。写完才发现已经不像评了。大大的抱歉了。
  •     我 喜欢把悲情城市叫做漂流的城市。就像是台湾,孤独的飘在海面上,最可悲的是他的依靠就离他很近。却无法靠近,林还清有个家,叫小上海酒家。一个很有中国风味的酒家。演绎的故事似乎与中国无关,还清走在宽美 的后面,冷冷的样子,在矿山的医院里,那些照片引起的好奇,淡淡的情愫,冷冷的样子就是林还清给我的深刻的印象。一个聋哑人,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得 很冷,但充满的热情足以震撼着许多麻木的人。他们在遭到屠杀,遭到外省人的迫害,他看得很清楚,他坐的火车是日本人造的,在台湾的土地上,也是冷冷的走过了半个世纪。
  •     城市不是随着市民的来往而日渐兴盛的,而是随着市民的交流,沟通而日渐消瘦的,因为城市中的古老建筑和现代建筑在争夺空间,因此他们就是城市的斗争。他们根据自己的理念来争夺,而他们都是有比较有理的理念,因此难以调节城市的悲情,于是城市成了悲伤的过去。过去的悲伤不仅可以证明过去的世界是悲观主义者的世界,还是乐观主义者的天堂,因此过去就成了悲伤。而现在则是悲剧的未来的启世。

精彩短评 (总计89条)

  •     天文才女~
  •     看完居然做了一整個中午的夢。。。
  •     就是这种况味。。伟仔的哑巴来历汗一个
  •     可惜,这是本剧本。。
  •     想了解侯孝贤的电影,先看朱天文的文字不失为一种捷径.平淡而大气的文字,有时光的苍凉感.历史也好,未来也罢,没有矫情.没有巧合,这就是生活.
  •     “对付朱天文的法子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看,再看,三看;总之一鼓作气不了。”
    确实是这样
  •     早期尝试 ~~ 才女出长成~~淡淡的爱情,纯粹的文字~~
  •     唔.剧本部分每个故事在时代的地下显的沉重而又压抑..很细腻.里面跟剧本以及电影相关的介绍则写的分外俏皮.有趣的能让人笑出来.
  •     访谈有一些不错的点子
  •     朱天文与侯孝贤合作的四个电影剧本。记得侯孝贤在拍日本电影《咖啡时光》时说,不是那些时光最美而是这些时光已经永远失去了,只能用回忆来招回,所以,它是最美好的。
  •     无论象不象"评",还是很喜欢.不过好象是"<<冬冬的假期>>"吧.
  •     四个剧本,看起来很快,其实也是没仔细看。电影,却只看过一部,自然是极好的。对于拍摄实在不懂,所以看的也就是对白、旁白和场景,不能在脑海里组织起画面,“纸上电影”,呵呵。等我回去讨片子看,看看荧屏上显现出的究竟是什么。我想那感觉应该不坏。
  •     <最好的时光>和<悲情城市>有蛮大一部分内容重叠了,竟然推荐2本书一起买,真受不了卓越
  •     突然想再看一眼夕照山城 只一眼就好
  •     看来楼主对她研究挺独特~我只买过一本<小毕的故事>
    惭愧~
  •     朱天文和侯孝贤,还有胡兰成,提到她很多时候会想起这两个人。书中是剧本格式,收录了朱天文的多部经典剧作。
  •     一年多以前看过,忘了记。朱天文的写作方式,难以模仿,无可挑剔。一个小说家能按照自己的语气长年累月叙述一种情绪一种气氛,已是一种成功。
  •     我也很喜欢朱天文天心两姐妹的文字
    这篇评论也写的很到位
  •     zwcorner~~
    呵呵,小说是叫《安安的假期》,改编剧本以后才叫《冬冬的假期》的:)
  •     22
  •     写得狠好~第二次看你这篇文章了呀。呵呵。
    正在看朱天文的《最好的时光》
  •     朱天文 悲情城市十三问 《悲情城市》《恋恋风尘》《戏梦人生》《好男好女》剧本
  •     故事看上去和电影并不一样感觉。我是在火车上看的,挺适合那种一直在晃荡的感觉。
  •     甜言蜜语~~
    哪里谈得上研究呢,只是很喜欢人家:)
  •     比较主旋律。
  •     朱天文不是台湾人吧。。他也不是 中文专业的和我一样是英文专业毕业的。嘿嘿。
  •     我跟你刚好反过来,朱的剧本没看过,侯的片子倒是看过多部。
    你写得很有意思,现在很想把朱的文字也找来看看:))
  •     再读一遍,喜欢,谢了。
    有没有读过阿城?也是同侯导有渊源的作家,我的文学偶像,只遗憾买不到他的《遍地风流》。
    大概我这算是野叟献曝吧,真喜欢文字的人,大概没几个没读过《孩子王》,《树王》,《棋王》。
    若读过,有没有兴趣也来这么一篇?
    期待。
  •     经典啊经典
  •     写悲情的部分,显出天文的英气来
  •     剧本形式,读起来很不方便
  •     除了《好男好女》之外,《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戏梦人生》极好:是那种淡淡的却深入的感触、感动,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经得起反复咀嚼。创作谈也好。
  •     朱天文玩文字和电影剧本,有时神乎其技。
  •     电影记录。最记得的话是:梁朝伟的表演太精准了。
  •     人世竟是可以这样浮花浪蕊都尽,多少悲欢离合,亦只是这样的寻常日子,寻常的两个人
  •     heabylee、holly~~
    我最近也在看天心的《古都》:)
  •       朱天文不见得就写得好,只是写得叫我喜欢。而她运气又够好,遇见个懂情绪的侯孝贤
  •     喜欢你的评论,似可以大致想象一下朱写的文字.没看过朱天文.有空找来看,你有推荐吗?
  •     你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在脑海里搭建一出恋恋风尘。
  •     原来这就是二二八,和课本上说的差好远。不过说实在的,很多东西都有好几个版本,课本也算一个。看你愿意相信哪个
  •     超越了叙事与语言,超越了故事与人事的惟有悲哀的历史。
  •     很好的评论,我也很喜欢她们两姐妹的文字。
  •     碟子放进机子里三次,还是没有看完.
    喜欢朱天文,是很喜欢,侯孝贤没朱天文就不叫侯孝贤.LZ说的对,侯孝贤要第一个懂朱天文. 因此听说侯孝贤与朱天文有些特殊的关系.不过,从女人的角度来说,这是好事.
  •     最后的犹大~~
    其实他叙事的调子一直都有变化,虽然不大。我认识的某人简直迷恋他:)
  •     这本书,仿佛又让人回到侯孝贤的电影中去了,那些长镜头下安静的画面,却可以让人感受到力量,就像朱天文的文字,柔软却有力。
  •     活着,有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把
  •     但是电影看不下去。
  •     ravine~~
    大陆能买得到的很少呢,真不甘心呢:(
    我在厦门的书店逛过,能找到的只有一套丛书,出了天文的三本,《悲情城市》是剧本、《花忆前身》是散文、《炎夏之都》是小说。
    她的中篇我顶喜欢《世纪末的华丽》,用字漂亮得不像话:)
  •     首先是快递机器慢,其次书拿到以后书面及其脏,想着就这么点钱就不折腾退货了建议大家以后去[...]买书吧,人家至少服务好多了
  •     我喜欢这个电影
  •     总的说来,这部短篇集里,村上春树一如既往,依然不动声色地拆除着现实与非现实或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之间的篱笆,依然像鹰一样在潜意识王国上空盘旋着寻找更深更暗的底层,依然力图从庸常的世俗生活中剥离出灵魂信息和人性机微。        ——林少华... 阅读更多
  •     那个含情脉脉什么的……还是中间的电影散文写得极好。《恋恋风尘》里删去了吴念真的那一千个信封,这次看到全剧本,唔,侯导大概深悔自己当年拍了琼瑶式爱情文艺片……
  •     挖啊呀,一直都找不到她们两姐妹的书,好遗憾呐~
    前几天在书店偶然发现一本《猎人们》,高兴透了~
    还有,你的文字挺好玩儿的,喜欢这样的调调~
  •     电影比剧本还要好,去看吧。呵呵
  •     书有一种古朴的感觉,喜欢电影喜欢天文的剧本~~
  •     朱天文的剧本果然还是偏文学多一点,可以当做小说读。最佩服她的就是寥寥几句一个人情味十足的画面就出来了,句句击中要害。侯孝贤说“我希望我能拍出自然法则下人们的活动”这里让人心里一暖。朱天文说拍电影就是一个不断折扣的过程,我倒觉得从写剧本开始就是了,最好的东西永远在脑子里。
  •     纷乱背景下,奔走着的台湾
  •        我 喜欢把悲情城市叫做漂流的城市。就像是台湾,孤独的飘在海面上,最可悲的是他的依靠就离他很近。却无法靠近,
       林还清有个家,叫小上海酒家。一个很有中国风味的酒家。演绎的故事似乎与中国无关,还清走在宽美 的后面,冷冷的样子,在矿山的医院里,那些照片引起的好奇,淡淡的情愫,冷冷的样子就是林还清给我的深刻的印象。一个聋哑人,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得 很冷,但充满的热情足以震撼着许多麻木的人。
       他们在遭到屠杀,遭到外省人的迫害,他看得很清楚,他坐的火车是日本人造的,在台湾的土地上,也是冷冷的走过了半个世纪。
  •     黑白子~~
    我觉得他们俩的表达方式确实不太一样。各有各的好吧:)
  •     三元桥边的JESSICA~~
    还是那句话:各有各的好。
    我只是觉得天文字字珠玑实在诱人:)
  •     也只有朱才能把侯的脑子里的天书一样的符号转换成美丽的可读的有味道文字
  •     朱小姐的剧本读得是累,侯先生的电影看得更累。
  •     书的质量实在不咋滴。。看着很旧。像压在箱底很久了。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那种书。只是还没有泛黄而已。边上很多都磨白了。卖这个价钱实在是不值。打个半价还可以考虑一下。内容还可以。有些插图。有几部剧本。不知道这些剧本是不是全的。还没仔细看。
  •     侯的那部同名电影怎么也看不完,太拖沓了,也不喜欢他叙事的调子!
  •     么多年这么多人中,写侯孝贤写的最好的,仍然莫过于阿城的一篇《且说侯孝贤》,与朱天文的一篇《悲情城市十三问》。关于侯的影史评论,而今而后,怕是难寻到第三篇了。
  •     文字极有画境
  •     似乎台湾这一代的文学中 乡愁永远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哀愁永远是无法企及的悲悯
  •     我更加喜欢朱天心文字的跳脱与大气。
  •     先看的电影,决定找来书看看。很好的。
  •     前面是《恋恋风尘》的剧本,中间是《悲情城市》13问,后面是《悲情城市》剧本和朱天文其他剧本。
  •     《恋恋风尘》的剧本,看得我都要哭了
  •     每个导演和每个编剧之间都会商量如何处理好影象与文字的方法.
    侯导拍的片,其实看起来很累.很多他认为镜头间过渡的方法是隐藏在镜头下的张力.可是,有几个人能看到这镜头下的张力,这其实是很难的事情.他逼迫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要想一些事情.想这两件事情中或许还有多少事情发生.
    一直以为两种电影是最爱.一种是能让你想起些什么.一种是逼迫你去想一些什么.偶尔看的消磨时间的商业片除外.当然,近几年,看的已经越来越少.
    看了天文不少的剧本后.现在想看的是王蕙玲的剧本.想看看这个令李安认为始终无法替代的编剧.
  •     居然是剧本,而且貌似还是照着电影搞出来的。。。。网络买书的败笔
  •     这本书给弄丢了造
  •     2013.4.18
  •     剧本比电影情节上更丰富,结尾也比电影稍温情,至少,文清留下来了..
  •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大陆易守,国民政府迁台,定临时首都于台北。
  •     原来电影剧本是这样的啊。读来觉得有不一样的风情。
  •       谢谢你告诉我台湾,一个文化人的台湾。
      也谢谢你告诉我电影,一个诗意的、执着走自己道路的电影人的电影。
      谢谢你告诉我那些人情世故,阿禄师的童年,梁静那些隐秘的爱,邮递员怎样慢慢要走了别人的爱人,你是我的一扇窗,你给我很多,你的剧本比大陆那些剧本要清新,都是细细密密的生活,一点也不花哨。
      
      
      以下文字补于2010年8月18日
      
      今天去国图听了朱天文的讲座:“我对文学的黄金誓言——我的个人创作和台湾文学”。说实在的,我喜欢她但手边却并未拥有任何一本她的著作。她曾经出版的那些书,都是大学期间在图书馆看完的。时至今日,能够见到被称为“天文小姐”的本人,觉得她丝毫不愧对“小姐”这个亲昵又带有文艺腔的称呼。
      她站在讲台上,梳着麻花辫,发型和三十年前一样,容颜未改,只是多了岁月的痕迹。我坐在第五排,远远地看着她,专注地看着她,她说:“如今还有人谈誓言吗?海誓山盟不是很可笑吗?”那一瞬间,还有她无数个词尾的“咧?”那一瞬间,我觉得她好亲切~~~表情原本是严肃的,但看到捧着她的书的读者,拿着相机照她,她就会放出一个姿态饱满的微笑来。那种笑容有长者的含义,也有作者对读者的惺惺相惜。我环顾四周,有同龄人,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中年大妈。坐在我前排的姑娘甚至抱着好几本台版的《荒人手记》《炎夏之都》。和他们比起来,我显得那么不称职,不敬业,不像是你的拥趸。可是天文小姐,我真的只有把对你的爱,藏在心里了。
      天文小姐说,她已经年过半百(我知道,她是五十年代生人,但远了真的看不出来,最后散场我挤到她身边,才略看到她的白发),作为一个写龄超过三十年的人,对文学的黄金誓言只有两句:一,她一定是一个人与物的发现者。这是她的自我期许。二,她一定要做一个永远能在场、不缺席的人。
      我懂这两句话的意思,所谓“在场”,读书时代写论文时没少用。很多作业里写过“父亲的缺席”这样的短语。我曾经觉得这些话非常学院派,但从她嘴里讲出来,我觉得又是那么理所当然。她说,一定要保证“我看见,我记得,我写下”,而必须看见别人所看不到的角落。为此她举了很多例子,自己的故事,和天心的经历,甚至还有大段的希腊神话以及圣经故事。天文小姐,我是多么欣赏你,因为你说的,竟和我心里一直想着的,是完全一致的。
      我无法去虚构一个我所想要的、理想化的“应然”,我只有老老实实写我的“实然”,于此保持距离冷静地观察,才会发现世界原本的样子。
      你说,写作就是要让自己有一种“重新看见”的喜悦。是的,重新看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而作为故事本身,依赖者作者人生经历的土壤。人的一生,戏剧化的事件很少,有的只是小小的推进。你说你是幸运的,因为你会使用文字,从而找到了自己的出口。
      天文小姐,多想置身于你所描绘的台北。也许你对我而言,真的是一扇窗,开了另一个世界,我何时才能走到你那个世界中?
  •     一直记得恋恋风尘的结尾那句话,人世风尘虽恶,毕竟无法绝尘而去。
  •     四个剧本
  •     侯孝贤说:我想把台湾歌那种江湖气、艳情、浪漫、土流氓和日本味,又充满血气方刚的味道拍出。我希望我能拍出自然法则下人们的活动。
  •        对付朱天文的法子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看,再看,三看;总之一鼓作气不了。尤其是剧本。我发誓这是我看得最慢的一本书——那本二百多页的集子看了一月有余,还未看尽,台湾腔调太隐忍,须得耐住性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嚼,咽,反刍。累啊。
      
       什么是台湾腔调,我以为朱天文与吴念真最最典型,不纳神仙只写苍生,且一个赛过一个地往小里写、往低里写、往淡里写。他们是贪小的人,再给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去写出个《巴顿将军》或者《亚历山大大帝》,即便写了,也写得像隔壁唠唠叨叨的李姨或者前列腺肥大的陈伯。往玄里说,他们写的是“自然法则下人们的活动”,就如同侯孝贤拍《悲情城市》的初衷——很萨克斯风,很《港都夜雨》,很江湖气,很艳情,很浪漫,很土流氓,很血气方刚。
      
       朱天文的本子,断断续续地看了三部半,觉得《恋恋风尘》是蝼蚁,《悲情城市》是蚍蜉,《戏梦人生》(与吴念真合写)的百分之五十是孑孓。写来写去,总是些微小的、无力的、挣扎的、比比皆是的。某人讲朱天文:胡兰成的学生,写字同她先生一般唧唧歪歪絮絮叨叨,剧本写得还算不错。笑。写沧海一粟如何能不絮叨呢,小孩子去外公家过暑假(《安安的假期》)、过气的模特追忆往昔(《世纪末的华丽》),凡此种种,不绵密又当如何。谁叫她迷恋苍生。关键在于,她絮叨,却不啰嗦。
      
       只说《悲情城市》。看了才知道,原来剧本还有这样写的,对白鲜有,O.S.棋布,好似场场都在写情绪:讲阿四的眼,“炯炯滚火”;讲囚室的窗,“光照更陡峭”。怎样的神情叫“滚火”,怎样的光线叫“陡峭”?自己去想。侯孝贤,你得第一个想。
      
       大二时,有文艺擂台,同一群人大言不惭道:我们将《傲慢与偏见》改成舞台剧吧;然后红着眼耗了两晚,赶出一个怪胎。一个情节说:伊丽莎白拂袖而去,达西怅惘地看她。轮子很用心地演了,磨了好些钟点,每个人都躁躁的,可还是觉得,有什么东西是不对的。我说:你怎么一动不动?就这么杵着,很呆啊。他立刻展了剧本给我,指着四个字说,你就是这么写的呢:达西呆立。
      
       然后就是一场没头没脑的扯皮。
      
       ——“呆立”又不是装木鸡,又不是没表情。
       ——那该怎样?
       ——你要有情绪。
       ——怎么样才叫有情绪?你到底要我怎样?
       ——你说你要怎样?干嘛问我你要怎样?
       ——听说你是编剧。
       ——听说你是男猪角。
       ——编剧只管写?
       ——男猪角只管“呆立”?
       ——你胡搅蛮缠啊……
       ——只怪你没有梁朝伟的天分。
       ——那你找梁朝伟来演啊。
       ——你比梁朝伟外形好……达西一定要“貌不惊人”。
       ——你讲话一定要这么阴阳怪气么?
      
       不欢而散。回头想,他那时完全可以回我一句:只怪你没有朱天文的本事。至少,朱天文不会写“某某呆立”。而朱天文也早就知晓:电影拍摄的过程,最后就是场不断打折扣的过程。土灶的舞台剧也不例外。
      
       朱天文不见得就写得好,只是写得叫我喜欢。而她运气又够好,遇见个懂情绪的侯孝贤。
      
       序场的句子已经很吸引。“基隆市整个晚上停电,烛光中人影幢幢,女人壮烈地产下一子,突然电来了,屋里大放光明。”壮烈地,人生人吓死人,自然是壮烈地——不过这个“壮烈”还与孩子的身份有关,“大哥外面的女人生的孩子”,后来,朱天文直接把那个女人简称作“妾”,而“妾”的孩子,竟然取名叫林光明。这矛盾的人生。“雨雾里都是煤烟的港口,悲情城市”。这只是悲情的开始。
      
       不讲故事了。半点儿都不瑰奇,人人都在灰头土脸地破败或者挣扎,我爱讲也不见得有人想听——反正华丽的只是悲情,只是那些炼过的字。本子外面倒有些好玩儿的事儿。朱天文在《悲情城市十三问》里说他们当时做过一个很草率同时也很对头的决定。起因是梁朝伟。这位港人半句台语都讲不出,“国语又破”;怎么办。有一天侯孝贤玩笑道:xxx让阿四哑巴算了。阿四就真哑巴了。哑有哑的好,反正梁朝伟还有眼神。朱天文不是要情绪么?
      
       电影还没来得及看。肯定已经不是剧本上的《悲情城市》。我总觉得朱天文有朱天文的情绪,侯孝贤有侯孝贤的,她讲话用笔头,他讲话用镜头。两码事,却都是用情绪。打没打折扣呢?不知道。82场说:六月天,台风将来,漫天的火烧云。大哥葬在临海崖坡,道士摇着铃诵经,冥纸灰飞。侯孝贤会拍成什么样子。他对付朱天文的法子肯定跟我不一样。
      
       PS.接茬儿看《戏梦人生》,这一部是分镜头版,倒是朱中有侯,侯中有朱了。
      
       另。写完才发现已经不像评了。大大的抱歉了。
  •     她是山东人,这个我知道。我说她是中文专业了吗?
  •     剧本跟电影的差距真是巨大
  •     剧本,也重在字里行间
  •     赶在去湾湾前读完,总觉得文本比他拍出来好太多,但其实也受不了编剧朱访谈时的刻薄,明明写故事时带人情味的,怎就成了这样。还是没决定要不要去九份,我似乎更怀念倒在沙发上看恋恋风尘的那个下午,以及之后的决定
  •     往返台湾的飞机上读完的,但这趟现实的宝岛之行,却远没有文字上的神游那么令人向往。
  •     创作剧本的女人,我欣赏李碧华,这个还待发现。 想看侯孝贤的电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