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魂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大国之魂

出版社:四川文艺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41127656
作者:邓贤
页数:314页

后记

当我刚刚完成手中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并把它寄给出版社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公元一九九。年秋。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认为秋天更适合休息,于是动身往云南参加一个笔会。在风景宜人的春城昆明,我得知这样一个消息:四个月前,一行日本人终于秘密地踏上了松山的红土地。毫无疑问,这则消息极大地震动了我,它使我再也无法安下心来享受昆明的湖光山色,而终于急急忙忙踏上了采访的旅程。当事人大都回避我的采访。有一位当地作者,将日本人祭祀松山的见闻写成一部报告文学,但是未得发表。据说有关部门不希望扩散影响。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在今年五月确凿地实现了重返松山的夙愿,而我们中国人对此似乎不应该再有什么想法。最初,我并不怀疑日本人的和平诚意和锲而不舍的忏悔精神。因为现在早已不是互相敌对的战争年代,何况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何况日本政府年初已经率先宣布恢复对华贷款,等等。我本人对这则内部消息的兴趣,仅仅在于它所透露的某些同我的作品有关的历史内容。据悉,日本客人共有两名,来自日本“松山老战士协会”,其中一名是我在拙作《大国之魂》中曾经提及的护旗官木下中尉,另一位名不见经传,满脸麻子,战争期间职务为军曹。据说还有一名松山军妓希望同来,被中国方面婉拒。接待单位均为公安部门,戒备森严。不大像保护游客,倒像押解犯人。

作者简介

《大国之魂》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献上一方小小的墓碑。

书籍目录

引 子 历史的坚果
第一部 缅甸之战
第一章 缅甸风云
第二章 仰光陷落
第三章 金戈铁马
第四章 会战曼德勒
第二部 兵败野人山
第五章 大崩溃
第六章 上帝的声音
第七章 孤旅
第三部 无字碑
第八章 “驼峰”航线
第九章 迷雾人生
第十章 走出兰姆伽
第四部 太阳浴血
第十一章 观望与反攻
第十二章 松山大血战
第十三章 随军慰安妇
第十四章 焦土抗战
第五部 魂归何处
第十五章 攻克密支那
第十六章 功过千秋
第十七章 国殇之魂
尾声 天祭
后记 历史不会忘记

编辑推荐

《大国之魂》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献上一方小小的墓碑。

前言

这是2008年暮秋的下午,我的家乡成都平原灰蒙蒙的一片,没有风,也没有太阳,四周都很安静。放眼望去,窗户外面那些高楼都隐隐约约,感觉有些不真实,犹如海市蜃楼一般。我遵嘱为即将出版的《邓贤文集》(八卷本)写一篇文字,也算留下一点心情吧。将近半年前,我也坐在这个座位上,也是一个灰蒙蒙的下午,没有风,也没有太阳,四周很静,窗户外面的城市和更远处的乡村像一幅若隐若现的水墨画。但是一只黑色的厄运之手猝然撕碎了画卷,一场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发生了!顷刻之间山崩地裂江河改道,数百万幢房屋轰然倒塌,数以万计的生命灰飞烟灭,数十万人肢体伤残血流成河,一千多万人被迫离家……这一天我的父亲,一个参加过抗战的八十二岁的中国驻印军老兵,他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自家屋子去躲避地震,尽管余震不断楼房还在颤抖。入夜,城市里到处警笛拉响,救护车彻夜穿梭,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全川乃至全国人民已经紧急动员起来抗震救灾。父亲关注灾情,当他看到部队官兵跑步进入灾区的画面时竟然老泪纵横。他对我说,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庆大轰炸,光是几座隧道内就死了上万人,重庆一片火海,你爷爷断了一条腿……我忽然感悟到一种穿越时空的生命力量绵延不断地渗透到心中。古人云:多难兴邦。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来说,苦难既是不幸,又是财富。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和战乱毁灭,仅以抗战八年(如果从“九一八”算起则十四年)为例,中国死了三千万人,半壁河山沦陷,几乎所有后方城市都被炸成废墟,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屈服,支撑一个古老民族永远挺直坚强脊梁的就是信念。敌人可以烧毁我们的房屋,炸毁我们的城市,甚至屠杀我们的亲人和同胞,但是一个民族的信念不可以被摧毁,战斗意志不可以被泯灭,这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根!我的父亲正是因为经历了重庆大轰炸和较场口隧道惨案,两年后他满怀对敌人的仇恨,与许多跟他一样年纪的中学生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日前线,从此开始了一代知识分子漫长而曲折的人生跋涉。父亲与儿子,苦难与现实,战争与和平,死亡与新生,历史以一种往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着关于生命创造和人文精神传承的永恒话题。父亲的大半生都是在战争、跑警报、动乱和天灾人祸中度过的,直到晚年才迎来改革开放。他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把人生的接力棒传给了儿子。作为父亲的儿子,我用笔记录下了有关父亲的传奇人生和中国远征军浴火重生的故事,于是有了《大国之魂》,我还写下了关于淞沪抗战和南京大屠杀的《日落东方》,关于豫东抗战和黄河大决口的《黄河殇》,关于中国军队征战印缅战场的《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关于国民党残军及其华人部落在金三角漂泊的《流浪金三角》,关于一代人大起大落知青生活的《中国知青梦》《天堂之门》《中国知青终结》,关于警示社会人生的《饥饿杀人狂》等等,这些作品如今大都将结集在《邓贤文集》(八卷本)中出版。

内容概要

邓贤,1953年生于四川,1971年到云南边疆当知青7年。1982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多次获国家及地方政府文学奖,并有作品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在国外出版。现在四川某学院任教。

章节摘录

我在缅北的崇山峻岭中到处流浪。我到过八莫、密支那,也随同做生意的马帮翻越过险恶无比的野人山。我学会克钦话,学会嚼槟榔,打“笼裾”①和喝烈酒。我在克钦山寨替人打短工,收割罂粟;也在炎热的伊洛瓦底江畔拉过纤,让亚热带的烈日在皮肤和心灵上烙下一道道深刻的印记。我开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压迫和剥削,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我一度试图寻找传说中的共产党游击队,把满腔热血贡献给世界革命,但是我始终未能找到游击队的影子。当我沿着崎岖漫长的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踽踽独行,无意中竞拾取到许多属于中国和中国历史的残存足迹,后来我又惊异于缅甸居民的激情和健忘,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如同风化的岩石一样支离破碎。再后来,当我终于对这种浮萍般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感到厌倦和失望时,一队凶神恶煞的缅甸警察和海关人员突然闯进密支那西郊的大车店,把我和许多同我一样没有“崩码丁”②的边民抓起来关了一星期,然后押解出境。这便是我头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不光彩的出国旅行。罂粟,当地话叫“必壳”,意思是会唱歌的花。克钦山家家户户种罂粟,他们把收获的大烟卖给山外来的客商,然后换回粮食、布匹、盐巴、火药和其他日用品。秋天一到,克钦山如同落下一片片五彩云霓,红色、白色和紫色的罂粟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引来无数蜜蜂嘤嘤嗡嗡地歌唱。花期一过,人们就准备好刀具和烟盆,在山坡上搭起草棚,等待收获季节的到来。收割罂粟果实是件相当细致的活路,需要灵巧、耐心和一丝不苟。烟花凋谢后,每棵花蕊上就结出一个胀鼓鼓的果实,翠绿,皮薄,这就是烟果包。当烟果包长到野鸽蛋大小,就用刀片将它划破,里面便会渗出许多乳白的浆汁来。这些浆汁一两天颜色即转黄,后来又变成深褐色,这时候用竹片将烟浆小心地刮在盆子里,置于阴凉处晾干,捆扎,分成小包。于是一个困扰人类百年的噩梦——鸦片烟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制造出来了。我的第一个缅甸雇主是巴朗寨的头人阿机。阿机是个大烟鬼,睁着一双半睡半醒的小眼睛,把我打量许久,然后才叽叽咕咕地说:“你可以留在寨子里,但是你得把烟地的活儿干完才能走。不然我就把你交给官府。”我替阿机白白干了一个月,得到的报酬是头人许诺如果我将来走投无路还可以来替他干活儿。这就是缅甸生活给我上的第一课。

图书封面


 大国之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2010年以来个人阅读的主题有二:一是金刚经;二是中国远征军。金刚经不是太好懂,也还没有看完,先说说中国远征军。知道中国远征军的人,也许大都知道一本书《大国之魂》,这是邓贤所写的报告文学,我看过这本书最先的版本,是1990年第6期的《当代》杂志中刊登的。那是爸爸去苏州学习时买回来的。我当时才11岁。由此,我对于以下这件事还是很有信心:我是同龄人中最先知道远征军故事的少数人之一。2010年之所以要重新看,是源于一位同事兼领导的辞职。之前和他有聊起过中国远征军,惊讶于大家都看过《大国之魂》,遂视为知己。这次辞职后,他很有了时间,一天打电话给我说CCTV10《探索.发现》在播《中国远征军》的纪录片,让我看看。我平时是没有时间守电视的,而且,这个栏目播出的时间正是老妈守电视剧的时候,我也不能争抢。后来就上土豆上搜,不光搜到的了中央台的版本,还搜到了凤凰卫视的版本。我先看了凤凰的纪录片,后看了中央台的纪录片,其间又把《大国之魂》重读了一遍,较之11岁自己对于这段历史以及人性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中国远征军的功绩,我想无需赘言。于今日,也有很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历史毕竟是遮挡不住的。我现在想说的是选择。1、远征军出国作战,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出境作战。蒋介石没得选择,因为英国人不想保缅甸只想保印度,美国人只提供物资和军官不会提供军队,为了保住滇缅公路这条中国唯一的陆上输血通道,中国只有出兵。此次出兵蒋介石派出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可谓老本尽出,王牌师200师亦在此列。2、 戴安澜选择死忠蒋介石,要把部队带回国;孙立人选择把部队带出印度。结果迥异。戴安澜受伤死于野人山,而他的长官杜聿明最后回国不成还是去了印度。孙立人保全了军队,戴安澜和杜聿明的军队损失殆尽。第一次入缅作战,远征军10万人,伤亡6.1万人,光野人山就损失5万人。这就是一定要回国的死忠带来的结果。戴安澜倍极哀荣,杜聿明另有任用,孙立人后来打回缅甸,击溃日军,最后却在台湾以兵变之名并软禁。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前二人死忠蒋介石,后者则太亲美。3、史迪威兵败缅甸,罪不在他,原因为中、美、英不能协调一致。但是,兵败后他却马上就在走出缅甸的丛林期间就制订了收复缅甸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后来也真正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他可以选择回国,像英国人一样,不管缅甸的事,但是他却选择了留下来,不仅打败的日本,还修通了史迪威公路。他还想打到东京去。4、松山一战,惨烈之极。日军守军可以选择在这个绝地投降,可以用选择撤退,但是他们选择死守。所有官兵仅一人突围,此人系受令将信件、遗嘱等带回日本,其余人员包括日本慰安妇全部阵亡。此战历时120天,中国远征军以15:1的代价攻下松山。为收复滇西实地奠定了坚实基础。5、日本慰安妇多为主动选择加入的,而非强迫。6、蒋介石和四大家族的失败也是其选择的结果。美国给中国的战争贷款以在中国出售美国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债券的90%为四大家族购买,个人购买最多的是宋美龄。7、 二期远征军,尤其是中国驻印军多为青年学生,此即“一寸河山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由来,他们可以选择读书,但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选择了从军。战胜日本后,他们有的人选择了不打内战(如邓贤的父亲),逃跑出军队,有的没有办法参加了内战,多数人死于辽沈大战。活下来的人,也因为当初爱国的选择,在文革中以反革命对待之,受尽迫害。8、对于在缅甸战死的日本军人,日本后代选择在缅甸为其修筑纪念碑,甚至战马都有纪念碑。中国人选择为中国军人在滇西修筑忠烈祠,但是这些祠堂在文革中几乎全部被毁。9、 戴安澜将军之子在文革中为读书,被迫承认自己的父亲是反革命;杜聿明选择投降共军,戴安澜将军之子后来拜访,对于戴安澜他选择回避不谈。10、重庆解放碑实际是抗战胜利纪功碑,为抗战胜利而战,解放后,我们就只知道这是解放碑了。战争和斗争也许是少数人的主动选择,但是多数人其实是被裹胁着被选择的。战争没有赢家,我们选择和平。推荐一个网站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zhongguoyuanzhengjun/
  •     这是我读的关于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本书,也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本。作者把父亲和自己的命运深深溶入了滇西这片土地,溶入了抗战至文革这一段大动荡的历史,民族恨,家国情;两代人,一本书。可以说这不仅是作者对那段尘封的历史的纪实与追溯,更是对父辈当年血洒疆场和此后因战获罪的一次隆重而崇高的祭典,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生命征程和自我价值的一场精神洗礼。 从书的第一页开始,我们就可以看见作者丰满的个人情感,虽然其对某些战场和人物的描写因为这种情感而被后来者有所非议(如《松山战役笔记》的作者余戈就对这本书的一些地方提出异议和更正),但这些依然无损其本质上的珠玉光华。尤其是作者作为国内较早研究中国远征军和滇缅之战的学者,这本书的分量更是沉甸有余。记得前段时间中央10套播出纪录片《中国远征军》时,邓贤先生就是其采访的少数学者之一,而且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这套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其中的台词大都耳熟能详,原封不动地来源于这本《大国之魂》。我想邓贤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定是满腔热血的,我在读的时候也受颇其感染,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     首先,谢谢邓贤的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中国远征军,这个很少被外人提及的团体。在茫茫的抗日战争岁月中,这群人埋骨他乡,几乎被遗忘。书中写远征军穿越野人山的一章,描述了很多骇人听闻的故事,比如蚂蚁就可以吃掉很多人。日军慰安妇的那一章成为全书中的败笔,我感觉,不管是真是假,把敌人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搬到这本书里很不合适,如果这些慰安妇和日本军人是值得赞扬的,那,你,我,每一个中国人,又拿什么来祭奠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死亡的那些将士和无辜百姓?!而且,我不禁要感叹,幸好邓贤不是把这一章放在了全书的结尾,不然整本书他就白写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戴安澜 史迪威 孙立人 胡康河谷 驼峰航线 滇缅路
  •     被忘却的历史,中国远征军缅甸抗日史诗
  •     初读没法不热泪盈眶。
  •     这本书是很久以前就看过的了,当时是电子版。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我会在一个孤远的地方待上一段不短的时间,打发工作之余的寂寞时间便是看书何玩游戏了。对于游戏不是十分的热衷,想当然书的分量就会重些。记得书是在1-2个晚上熬夜看完的,对于书中的先辈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血有肉的细致描述,对于交战双方士兵客观的评论,都让我从中体会到整个民族的坚韧,顽强与伟大。书中总会让我时常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那战场就在面前,先辈正在呐喊,奋战!血在沸腾,泪在眼眶中打转。当看完最后一个字时,实在是不忍合页。我总会有这样的习惯,当看到好书时,看完正文后,总会把书中《前言》《后记》仔细的阅读一遍(平常是不会看的)。此后就会在网络中积极的搜索邓贤的大作,很可惜,虽然他也写了许多很有分量很有深度的纪实作品,但大都与军事无关了。而对于军事纪实这样体裁作品的爱好也是由邓先生的这篇大作开始的。书虽是许久前读过了,但以示对于一个纪念(对于抗战先辈的纪念,对于我爱好军事纪实作品的开端),我买了这本书。真得是很喜欢这本书,相当好的作品!!!
  •     全面揭示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等。详细而又中肯,能够让读者重新认识什么事战争谋略。从中学习到深刻的历史道理。很值得一看。谨记历史!!!!
  •     我已经有全套邓贤的书,这位作家的书只管买就是了,放心牌.
  •     读来顺畅,一气呵成。标明引用的地方也都还翔实。问题在于,有些描写已经远超出了“纪实”的范畴,并且未注明出处,让人无法不怀疑其杜撰的成分。如果是小说,就不要故作“纪实”的姿态,引起误会。
  •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最接近事实,还原历史,让后人能更好缅怀先烈。
  •     真实的战争,没有英雄主义的颂歌,没有以少胜多骄傲,有的只是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国家尊严,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     平凡的震撼
  •     非常好!
  •     一段中国人不应忘记的历史,十万热血青年谱写的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正义之歌,壮哉,远征军
  •     接近真相,接近自己。
  •     邓贤早在八十年代就将触角伸向了深邃的抗战时空,从滇西抗战这个角度阐发民族精神。今再读之,仍被深深吸引。
  •     “迷龙,因为女人,被团长下令处死,他跳着脚说:‘……我挑个地方死,东北,我要挑东北方向死!’虽然戏里的场面并不严肃,迷龙也没有确定团长会真的要他死,但是这句话,演员还是沙哑着嗓子声嘶力竭的喊了出来。有多少老东北人听着这句话会不辛酸?那个方向,是沦陷的故土的方向!血性的汉子,他怎么能够不希望死了也要望向它,看着收复故土呢?
    忘了在多少年前,在什么书上看见过这样的句子:在缅甸的什么陵园里,几百座中国人的坟茔,坟头一律朝着北方。(我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更换着关键词,终于在百度里搜索到了那本书的名字,是邓贤的《流浪金三角》)”
    上面的这两段文字,是我在看完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后写的日记。在百度里找到这本书之后,我就在当当里浏览了邓贤所有的书。如今,我的书架里整齐的排列着《黄河殇》、《大国之魂》、《流浪金三角》、《大转折-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前三本书,我是用两个星期一口气看完的,我真得感谢迷龙的那句话,让我看到了这几本好书。
    我跟女儿说:“暑假你一定要读一读《黄河殇》和《大国之魂》”。
    这两本书,不仅会让那些不知抗战为为何事的孩子了解那段历史,而且我相信他们会从作者的一字一句里思想一些什么,特别是《大国之魂》。
  •     一段历史
  •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中国远征军的悲剧是所谓聪明实则愚蠢无知的天朝统治者及其子民造成的。
  •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以如椽之笔,大瀑飞泻的气势,描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浴血奋战,由失败直至胜利的整个历程;揭示了中美英日等国围绕滇缅战役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成功地刻画了史迪威,蒋介石,宋美龄,孙立人,杜聿明等众多人物,披露了美国曾计划暗杀蒋介石等诸多历史内幕;对日本军妓的描写,更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史料丰富,气势宏大,笔力遒劲,情节引人。
  •     这是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历史
  •     邓贤老师的书大部分都卖了。每本书都是那么引人入胜,让人一气读完。期望邓贤老师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     历史的另一面,那些无名的英雄,不该被忘记。作者有一颗赤诚的心。
  •     突然间对远征军开始感兴趣了
  •     历史,人,生死。我们站在地球最小的一个点上,请不要忘记,还有许多我们未曾涉足、未曾想到的地方,发生了许多真相。
  •     开启了历史中另外一个分支的门,看的激动,结局悲哀,但至少多了一个将此段历史深刻于心中的人。
  •     气势恢弘,文笔优美,现在国内记述抗日战争的作品里面,第一人当是邓贤~他的书我还推荐~黄河殇,兵火,落日~
  •     对抗战过程中的这段历史,包括其他正面战场的记载,以往我们是缺失的,回避的。这本书在当年可以说是有石破天惊的效果,对于那样一群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我们不应也没理由忘记。推荐这个作者的另一本书《父亲的1942》一并阅读
  •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     不错.值得收藏的好书.把远征军的三个作战过程及时代背景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了.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尤其值得一赞的是.书后附的敌我盟的进攻与撤退路线图,大大方便了阅读.省得看书时还要东查西找了.美中不足的是对人物及具体的战斗过程着墨太少,看完之后印象不太深刻.
  •     这本书我在近20年前看过,这本书应该很真实,因为是作者根据父亲的笔记写的,让我真正了解了远征军和日本人
  •     感觉好像作者在给我讲述历史。真实的感情,真实的历史,让你了解一段你应该了解的历史。我感觉作者要说的就是责任。当今社会每一个人最缺少的责任感。
  •     向每一位二战时期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战士致敬!比战争更可怕的,是人心。
  •     读这种书 总觉得心里堵得慌
  •     重见历史的天空
  •     希望逝者安息。政治凌驾的东西太多。中国的苦难有自身的原因。日本是我们永远不能放松警惕的民族。
  •     两星读物,初中档次。一星献给不朽的人们。
  •     想了解远征军的可以好好看看
  •     重新认识了中国抗战的历史。日本人是美国人打败的,在太平洋,在东南亚以及在大陆,国内的大佬们关注的只是自己手中的权力,其他都是可以牺牲的。共党一直在打酱油。
  •     第二次通读了这本书,历史是不容掩没的。向抗战英雄致敬!
  •     买完此书送给老爸,老爸很喜欢这种形式的文章,要再买邓贤的《流浪金三角》啊~
  •     当初买此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很欣赏邓老师的文笔;一个是想更多了解下GMD正面抗战的历史,尤其是远征军那段悲壮史诗。建议大家买来一读,你将感慨万千,这是我的观点。
  •     对近代历史有兴趣可读之
  •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ke away.
  •     孙立人是弗吉尼亚军校毕业,不是西点,书里的信息太不准确了吧。。。。
  •     非常好的一本书,记录了中国远征军的一段历史
  •     不能忘却的历史,不能忘却的记念.谢谢作者给我重新弥补了这一段历史.
  •     等这本书真是等了好久,邓贤的书一直没货,终于有货了。内容很精彩,包装完好,可是书的质量上一般。
  •     1、把一个个重要历史事件肢解的七零八落,东放一块,西置一块,再于其间塞入自己的私货(个人史及家族史),这便是作者行文之风格。
    2、驻印军征战,本应浓墨重彩,作者却予以淡化,不知何故?相关史料收集或研读不够吗?
    3、若要为家族立传,自可以专传为之,在国史中夹带自个儿的家族史,似有卖精肉搭前胛之嫌。
  •     09年新版 不知道和91年原版有何不同
  •     滇缅战争
  •     其实写的不算特别好,读着晦涩
  •     喜欢邓贤,了解历史
  •     处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就是这样一只英勇善战的远征军,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这也是当时一代军人的悲哀,回国无门,台湾当局的遗弃。而那些逝去的先者,生前不能回到祖国,死后唯一的要求就是坟墓要面向祖国方向。作者通过本书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一方小小的墓志。
      向所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献上一方小小的墓碑。
  •     比较客观公正的展示了中国远征军中缅印大战这一史诗,大历史下的回忆录无不透漏着旧时代的悲怆、
  •     不该忘却的历史,也是该重新认识的历史。向为战胜日本法西斯而英勇牺牲的国军将士们致敬!
  •     有什么比看记录中国军队打胜仗更开心的事?!
  •     第一次全面而感性的了解这段历史
  •     好书,唉大国
  •     如书名,大国之魂。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都应该了解一下那段历史。我是在选择了许多本这类书之后挑选了邓贤这本。非常好,脉络清晰,看完之后对那段历史基本就清楚了,而且还对蒋介石,孙立人,戴安澜,史迪威,等那时的将领有了一定的认识。推荐。好书。
  •     需要有计划地慢慢读
  •     2013-9听完在川藏骑行的路上。对于这段史实的描述是那样的动人心魄,触目惊心。其感情的真挚、客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在、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更加了解了我们的民族。
  •     看这个是因为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想要多一点了解那段历史。
  •     喜欢读历史的人,本书能满足你的一部分需要,值得推荐.
  •     大概是在90年代初,我在某广播电台听到《大国之魂》的连播,知道了在那样的年月,有那样一群人,做过了那样一些事。当时我尚年轻,但真真是被震撼了。后在《昆仑》杂志(记得好像是)上看了原文。前些天各卫视轰炸般播放《团长》,勾起了我的回忆。于是重温此书。
  •     向中国远征军致敬。
  •     利用周末读完了这本书,去年去的腾冲,就有了了解这段历史的想法,作者90年就完成了这本书,到现在才发行,真是不容易啊。值得轻松一读。
  •     也许有些演义吧,但是邓贤凭着一些特殊关系,应该还是知道更多内幕的
  •     为中华招魂!
  •     又看到了邓贤的书,同样的类牛皮纸封面,同样的草书书名,同样朴实的文字,将我们带进那段几乎被国人忘记的慷慨悲壮抗战历史。同时我也注意到邓贤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这部书,这在改革开放不久,人们的意识形态改变还不是很大的时期,有这样的意识、胆略深入实地采访并出版实在是不容易,向作者致敬。我们在国内一直只听到一方面的声音与宣传,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的影响,国民党的形象只剩下了消极抗战、派系争斗、攘外必先安内了,时间长了不免产生逆反心理和疑问的心理,也对八路军那种土的掉渣的形象有一些腻歪,于是仔细的研究、找国军抗战的资料和几次会战的详情,日积月累,这次又仔细的阅读了堪称国军精锐的远征军的抗战,感觉豁然开朗,对于国共两党有了新的认识,正确的认识。由衷的,发自肺腑的向***领导的抗日军民致敬。悲叹国军士兵们如草芥般的无辜死亡,死的那么窝囊。国民党执国家公器,掌握几乎大部分国家资源,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却仍然执著于党派的信仰之争,欲除之而后快;于地方军阀的势力之争,欲削弱之;中央军将领们更是置战场形式于不顾,芥蒂于派系争斗,揣摩领袖意图,没有大局观,互相坐视不救。这样的军队即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何以堪大任。倒霉是普通士兵,老百姓。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功绩是谁也抹杀不掉的,他们的勇敢作战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士兵的无辜死亡也是值得深思的,国民党的劣根性还是值得认识的。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日军伤亡约4500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这固然有着英国人和盟军战略重心的问题,但是仔细看看,每次战役如果不是国军将领判断失误、萎缩不前,不能协同作战,只求自保,何以有那么大的失败,如果不是戴安澜、杜聿明之流为了向领袖表忠心,自顾官位,不向印度撤退,何至于远征军士兵有4万不是死亡于战场而是胡康河谷野人山。这些国军将领们有没有积极寻找战机?有没有全局战略?答案是否定的,一军一师的局部胜利往往紧跟着更大的失败,国内的几次大会战又何尝不是如此。每次会战有没有最大程度的、有效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答案还是没有。远征军反攻缅甸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最终战胜了日军,但我们看看这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的。全套的、最新的不亚于甚至强于日军的美式武器装备,强大的空中轰炸和后勤物资支援,几倍于士兵的民工后勤物资保障,其中的中国驻印军更是连内外服装均是美式的。我们再看看松山大战,中日双方交战兵员是50:1,伤亡比例却是15:1。我们还能为中国远征军的伟大胜利而沾沾自喜吗?能不为那些士兵而悲痛吗?我们再回头看看国内敌后战场的***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有普通老百姓,他们没有像样的武器,没有后勤保障,破衣烂衫,食不果腹,但是他们斗志昂扬,积极主动,灵活机动,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些指责他们脱离正面战场,只顾壮大自己的人是真正的迂腐。不给马吃草,马儿跑的也不慢,还要再苛求吗?假设是当时美国人能够全力支援八路军、新四军,日军何至于那样的猖狂与嚣张。两相对比,抗战胜利后的四年内战,国军兵败如山倒,甚至远征军都无力回天就不难理解了,国军的顽疾依然,又没有了美军强大的空中支援和后勤保障,怎能战胜积极主动的解放军呢。虽然国军士兵素质和武器装备要高过八路军,但是八路军的将领、军官、领袖素质均高过国军,加之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必将是所向披靡。改革开放了,我们重新认识和肯定了国民党和国军在抗战中的伟大功绩,远征军的海外孤坟也将得到修缮,幸存老兵们也陆续回国探望了。那些战死的远征军士兵们也可以安息了,虽然很多人尸骨无存不能回葬故国,但是青山处处满忠骨,你们已经深深牢记在中国人的心里,不管是大陆的,还是台湾的、香港、澳门,还是海外华侨的。我们也应当深刻认识当年国民党的错误,不能因为意识形态,因为逆反心理有产生幻想,***建立新中国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
  •     来的时候外书封面稍微有点磨损,估计是送货员的事儿。
    这本书是描写远征军好评比较多的一本。
  •     很这是反映历史的一本书
  •     正视历史,每一个中国人抵御外敌时都是真男儿!不管后世如何、都不容忘记,
  •     历史要是一面镜子,在这里照出的都是累累白骨...
  •     不想说太多,最重要的是把这些不可磨灭的历史传承下去
  •     流畅可读,至于是不是信史,我判断不了,史料即便有问题,但是可读性很好啊
  •     以前曾经在当代文学上面看到过这本书的删减版,这次看了完整版,里面写的内容还是那样荡气回肠。视角很客观,评价很中肯。不像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拿国军抗战那段历史来否认歪曲丑化当时GCD的形象。是本好书!
  •     这一阵看了余戈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和萨苏的《突破缅北的鹰》,正在着迷于对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所以买了这本书。历史永远不寂寞……
  •     讲中国远征军的书。对当时滇缅战场的情况有了系统的讲述;纪实文学看着也不是很累。除了战场形势以外,印象比较深的是,日军战败,堡垒里的军妓有自愿的人,一同殉葬……为我们的热血儿郎痛惜,却也不得不惊叹于当时日本军民被军国主义洗脑的程度。
  •     邓贤的报告文学真的很不错!
  •     挺喜欢邓贤的书,看了好几本了
  •     充满了人文关怀
  •     真好看!
  •     读着很顺畅,有时代的印记,但就是泛泛而谈
  •     读罢此书我认为找回属于中国的大国之魂 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或许我们压根就不应该去寻找它
  •     中国的教科书里关于远征军入缅作战 只有一段一句话 我一直以为这是那个时期的一个小事 看了这本书 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才知道 入缅作战时战略相持阶段的大事 关系到中国战区的成败 在世界上都很重要
  •     那个日本来的麻脸军曹问:你们是否知道她们的名字,并为她们修建了纪念碑?
  •     可歌可泣的历史。不能忘记。
  •     迄今为止看到的比较精细的远征军作品,跟后来的中国远征军严谨得多,近期热播的团长背景应该对此文有很多借鉴。多年前看过作者的流浪金三角,感叹其文笔、史料。
  •     了解过去的历史。过去不能重来,失败不能复盘。多希望那支精锐的部队最终的结局不是用来内战。
  •     对于滇缅战场进行了全景的描绘,是这类书籍中最为透彻的一本,尤其是看到到底有多少个日军师团被英军吸引到英帕尔战场,才造就了远征军的一路优势时,难免苦笑一声。另外松山的关键性及其进程中的危局,也被解析的很全面。书中大体上都是站在战略角度来写,因此在同类书中显得鹤立鸡群。
  •     内容4颗星,早年帮助历史扫盲加1星。读过两遍,这个版本比1990年版改了很多,一些记忆深刻的片段找不到。改动主要在两点,一点是宏观视野变大了,关于全局的叙述多了很多;另一点是插入了作者父亲的亲身经历部分,分散于各章节中,于是就有了血肉。从书中大量实例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中国其实是个半封闭的中世纪国家,抗战之所以艰难,难在一个摇摇欲坠的中世纪国家遇上被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武士之国,机缘很不巧,后果必然严重。
  •     真实客观的还原了中国远征军抗日背景.这是一段少为人知而不该忘记的历史.
  •     以前根本不了解这段历史,只知道中国远征军这个词。看完书后才知道这个词的分量有多重。向为了民族解放而做出伟大贡献的中国远征军致敬!
  •     有一种震撼
  •     在抗战历史中,由于政治意识的问题,这段历史被“无意”忘记了,而正是在滇缅印的抗战,使得被围困的中国大地源源不断得到物资补给和战备援助,从而坚持到战胜日本的那一天。再次印证了看《流浪金三角》的一个观点,国民党失去大陆自身要占上一半的原因,中国人的政治斗争无论什么时候都很厉害。
  •     作品的评价虚高 我看这本书不怎么样
  •     小说。
  •     哭着读完的!我不会忘记!
  •     太精彩了!对于过去的历史有了很棒的了解。文笔顺畅,内容出色。可惜少了33页,(从215~246),传记的精华居然没了。强烈要求换货,没了高潮!
  •     最早在网上看过这本书,但是不全。这次看过后,感觉很震撼,但更多的是沉重。诚如书中所言,八年抗战,中国军民牺牲人数在三千万以上,可是留下名字的有多少呢?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先烈?如何评价这段历史?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友谊必须发展,但是,历史是绝对不能忘记!!
  •     很早就想买的一本书,只不过一直没有买到
    看过一些相关评论,很想了解的一段历史
  •     姥爷的这份剪报促成了我和远征军的缘分。高中时的理想现在已经被晏欢、章东磐、孙春龙等人实现,很欣慰,也有点儿空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