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44322737
作者:寇延丁
页数:259页

作者简介

(国内正式出版)目  录
张淑琴:从丐帮帮主到社会企业家李 波:假如天堂都在劫难逃
李 涛:灾难面前我们不做木头人
马小朵:路遥知马力
孙 恒:歌者行于途
吴登明:环境保护从来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
吴昊亮: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
杨云标:需要
赵 丽:在沙漠里种小草
翟 雁:用生命影响生命
翟明磊:说出了真话的孩子
周鸿陵:七年只做一件事
周永宏:我们一道前行
周 宇:一直向上走
郑 冰:三千农民办农会乡村
王树霞: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世界
王殿敏:人生没有回头路
全能农民刘忠训
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一棵成长中的树
邱建生:用什么照亮心灵
袁小仙:最根本地做一件事
潘家恩:淬火激情
黄志友:赤脚走在土地上
严晓辉: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袁清华:摸索在困惑与失落之间
刘健芝:读书应当有用处
谢英俊:安得广厦千万间
对 话:做一个行动者(作者与梁晓燕老师)
[经过两次三审方得出版,有些人物不得不略去……]

书籍目录

前言:寻找清澈的眼神张淑琴:从丐帮帮主到社会企业家李涛:灾难面前我们不做木头人马小朵:路遥知马力孙恒:歌者行于途吴登明:环境保护从来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吴昊亮: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杨云标:需要赵丽:在沙漠里种小草翟雁:用生命影响生命翟明磊;说出了真话的孩子周永宏:我们一道前行周宇:一直向上走李波:假如天堂都在劫难逃郑冰:三千农民办农会王树霞: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世界王殿敏:人生没有回头路刘忠训:全能农民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一棵成长中的树邱建生:用什么照亮心灵袁小仙:最根本地做一件事潘家恩:淬火激情黄志友:赤脚走在土地上严晓辉: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袁清华:摸索在困惑与失落之间刘健芝:念书应当有意义谢英俊:安得广厦千万问代后记:做一个行动者编辑手记:与高贵的灵魂相遇

编辑推荐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介绍了26位具有志愿精神的普通中国公民,在没有任何资金背景和支持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微薄之力,默默地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对物质的追求,没有对名誉的企望,他们的行动是无声的力量,他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身体力行者,是这个时代的榜样。

前言

  什么人,用什么方式,做什么?  我用“写一本书”来走近中国的非营利性民间机构。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了解和学习它们做事的方法,也校正了一些人云亦云的误解。  希望通过这本书,对别人也能有此功用。  非营利性民间机构是一个太过丰富也太难表达的存在,我要写什么呢?  我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切入点,有朋友提到了年轻人中的“不工作一族”,萎靡、颓废、全无朝气,从这些年轻的脸上看到的却是垂暮的眼神。人上一千,形形色色,关于眼神的那段话提醒了我,要写那些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遇到的眼神清澈的普通人。  这可能是一个最最匪夷所思的选材标准,不是行业门类、工作性质、贡献成就,也不是个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做此选择,我有我的理由,按照那样的标准,已经有许多学术论著、研究文献、新闻报道、网络信息或者口耳相传,我觉得那个标准跟我有距离。我只是一个想了解非营利性民间机构的普通人,我想知道的,是非营利性民间机构里普通人的故事。  眼神清澈,说明他们是坦诚率真、脚踏实地又心怀梦想的人,并且,对自己的选择存有一份喜乐之心。我非常看重最后一点,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起非营利性民间机构,许多人会与“雷锋精神”、“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崇高的道德理想,沉重的社会承担,艰苦的奉献经历,确实让人崇敬,但又敬而远之。较之其他部门,非营利性民间机构的理想主义色彩确实更重一些,但置身其中的毕竟都是普通人。痛苦很正常,艰苦也很正常,但痛苦和艰苦并非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快乐,有事业追求的成就感,也有普通人的生活乐趣。采访的过程中我特别留意这份“快乐”,他们工作的意义并未因此减损,相反,让我觉得更真实,也更可亲。  在我的眼里,在我的书里,他们就像我们一样是普通人。因其普通,是我也可以这么做的,是我们也可以这么做的。

内容概要

寇延丁,女,山东籍,自由作家,纪录片独立制片人。1993年开始关注残疾美术家,2004年辞职创办“北京手牵手文化交流中心”,致力于增进残疾美术家与社会的沟通与理解,目前已拍摄制作大量相关纪录片。出版作品有《诗和我在一起》、《文和我在一起》及关于残疾美术家纪实文学《梦想美丽》。
她梦想在未来十年内,全社会都能认识到,残疾美术家不仅承载着命运的苦难与不幸,他们也有爱,有美,还有艺术家的价值与尊严;她期待残疾美术家能够形成自助组织,自动自发地激发自身潜能,自助助人;她希望有专业机构大力推广经营残疾美术家的作品,实现作品价值。由此,帮助更多残疾美术家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和价值。
她认为,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而她,无疑是一个幸福的人。
作者邮箱:tskyd@sina.com

章节摘录

  理直气壮兴办社会企业  在推广爱心认树计划时太阳村采取了多种方法。通过媒体资源向大众传播,通过电话营销向各大机关和有联系的机构推广,同时也向来太阳村参观的爱心人士现场宣传,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太阳村地处远郊,普通市民若是专为认树来一趟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产业部成立后拿出规划,腰在北京市的社区里设立200个爱心站点,把向太阳村孩子献爱心的场所办到北京市民的家门口。  关于爱心站点,最初的设想是将认树3万棵的宏大目标化整为零,每个站点只需完成百余棵认植目标。一般是由关注太阳村的爱心人士在社区提供兼职的志愿服务并联系免费场所,有的是在居委会,有的是在社区医院或者文化活动中心,爱心站点代收认树的善款,也代收社区居民捐赠的物资。后来随着站点工作的推进大家想到,既然设立了这样的爱心站点,不妨让每个站点都能有一个“小太阳村”的职能,可以在这里摆放有关资料,让社区居民不必到太阳村就能了解相关的情况,也可以将孩子们创作的美术作品标价出售,甚至也还可以开办爱心超市销售旧货中心的物资……  爱心站点的职能越来越具体、实在,也有了越来越重的“经营”的意味,让设计者自己疑惑了:一个非营利性民间机构这样做合适吗?这样在社区里又收又卖的会不会给人一种“开店做买卖”的感觉,从事经营活动会不会影响太阳村在大家心目中的公益形象甚至影响到太阳村的事业呢?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淑琴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磕磕碰碰地走在了制度设计和经验范例的前面。为了筹款张淑琴甚至不惜“沿门乞讨”,她是作为一个悲情英雄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面对一种不得不为的社会需求,以她忘我奉献的经历、无懈可击的行为方式,以她所代表的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和感召力影响、打动人们,募集善款,这也是中国民间组织大多走过的一条路。但这是不是必须一直这样走下去的唯一的路,是不是一条长期的、可持续的并且是让身处其中的人能够自尊自主的发展的道路呢?仅仅这样显然是不够的。虽然在公共心目中、甚至包括那些从事类似事业的人自身,已经渐渐接受、认可了这种方式。  十年来,张淑琴经历了许多尝试,做出了许多改变和创新,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是为太阳村的生存和发展应运而生,是为了做善事的人自己的生存和尊严:“为了孩子,我们愿意低下头去求人,有了自己的产业,就可以挺起腰杆做事了。”但是,当这项事业发展到即将融入市场的时候,这个无所畏惧的女战士还是犹豫了。  其实,早有先行者在用行动给了这个问题以答案,不论是久已有之的英国乐施会社区慈善商店、美国救世军慈善二手店还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韩国美丽基金会美丽商店和英国的Track2000,也包括香港的女工合作社所做的有益尝试,他们工作的重要内容都是在社区内收售旧物,是环保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是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存在的企业。当初,太阳村不得不以“企业”注册包含着张淑琴太多的辛酸悲苦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到如今,先行者的尝试和“社会企业”的自我定位打消了张淑琴的疑虑,社会企业,同样也是理直气壮地在做社会公益事业。  2007年,太阳村将全力推动北京市爱心站点建设,并以这些爱心站点为依托,把太阳村的公益事业、把已有的旧物资变善款和在社区内倡导志愿服务、环保节约以及为弱势人群提供就业机会等结合起来,太阳村也由单纯的受助者向互动的社区公益事业倡导者和带动者转化。  伸出你的手,拉住更多的手  太阳村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成功救助了1000余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张淑琴说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个救助数字将变成10万人次,这种对犯罪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注将真正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10万人次,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张淑琴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遥远:“不是我一个人的手能够拉住多少手,而是要让大家伸出手去,就能拉住更多的手。”  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推动立法改变,最大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最初创办儿童村的时候,服刑人员子女是个真空地带,民政部门、公检法司谁都不管,通过太阳村多年努力,公检法司诸部门都已认可了他们的工作,虽然更多的时候是把孩子送到这里,张淑琴觉得这也标志着这些部门对太阳村所从事的事业的承认。特别是在2005年,国家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要将犯罪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安置纳入社会综合治理指标,这些孩子的问题终于有人管了。2006年1月,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通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他们健康成长,2006年1月9日,“为了明天——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女子关爱行动”正式启动(2006年3月1日《法制日报》,《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5年回眸》)。张淑琴认为,只要不懈努力、坚持推动,还将会有更多的改变。  为拉动政府参与,太阳村还开展了“分散助养”项目,迈出了民间机构“反哺”政府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青年报》公布的司法部预防犯罪课题报告,我国60万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父母服刑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生活堪忧;辍学现象严重;体质较差,生病不能及时就医;与狱中的父母相见困难。为让更多孩子得到救助,自2006年7月起,太阳村与监狱合作,对无法接到太阳村来又确实需要帮助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实施分散助养,来自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青海部分监狱的服刑人员子女进入了这一计划。具体内容包括,每年为每个孩子提供1050元资助,其中:360元生活保障,保证他们基本的生存权;150元学费(小学生),保证他们受教育的权利;240元医疗保障金;300元每年一次去监狱探望父母的费用。通过这个项目,能够确保孩子的基本权利,减少青少年犯罪隐患,还可以促进服刑人员改造。  分散助养项目所需费用全部由太阳村筹集,由监狱负责实施。目前,类似太阳村的救助类草根组织极少得到来自政府的资助,像这种由民间机构筹募资金交由政府执行的项目更是绝无仅有。分散助养的钱是经服刑人员签收后由监狱交给孩子的,服刑人员感激的是政府、是国家的政策。张淑琴是这么看的:“服刑人员知不知道太阳村并不重要,他们感激政府,就会好好改造,既帮助了孩子,又改造了大人,最终达到了社会安定的目的,这不正是我们兴办太阳村的初衷吗?”  张淑琴还要带动影响更多的民间机构和儿童救助组织也关注犯罪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问题。至于太阳村本身,张淑琴把十年10万人次分解到每年1万人次,集中供养受到太阳村救助规模限制,每人每年4000元费用带来的筹资压力也较大,分散助养则相对灵活,太阳村正在与监狱合作大力推进。而且,根据每个孩子需要救助的情况不同和当地政策等具体情况,对很多孩子仅需提供分散助养的某一项服务而非全部,这样,只要太阳村能够达到每年五、六百万的筹资规模就能满足这种需求。张淑琴满怀信心:“明年计划产业筹资150万,其他的资金筹措同时加紧进行。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已经得到了丹麦格兰富集团的承诺,出资15万元承担1000名孩子的学费……每年1万人次应该是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  ……

图书封面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写得有些简单,在深度上也还欠火候,可能也还有解读的视角原因,读来人物的丰满度及可引起思考的东西不够多。不过还是要给一个推荐,原因如下:1、这是第一本记录民间组织行动者的书;2、书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在公益领域里的普通人,平凡的视角里略去了高尚和光环,成为每个人生命里都可去企及的追求和期待。尤其推荐给刚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作为入门读物还是很不错的。就如在送给朋友的书上题赠:“有行动就有希望!”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些人的故事里看到希望,获得行动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     以下是阿拉丁(王谨)所著的书评,他富于张力的独特的语言风格为我深深折服和喜爱,更重要的是,他看似调侃甚至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有一颗悲悯的心。让我们干点人事儿阿拉丁——《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书评屁都不懂的时代,武侠小说是我的主要读物。等到懂点什么了,便无端地为大侠们操心:这些个快意恩仇的古代牛B人士大都没工作,有正当职业的,武功多不入流,比如走镖的从来就不是男一号,六扇门吃公家饭的也都是反面角色,存在的目的就是等着被大侠宰了或者被度化。大侠们吃穿住行喝酒泡妞打架等社会活动皆无经济来源支撑,却也活这么滋润,不免令人生疑。如今有了些许见识,始知——侠客们就是古时的NGO(非政府组织),以极高的道德水准杀人越货除暴安良,以极低的在野身份监督政府或者帮政府排忧解难,可都不求回报。比如郭靖,虽曾贵为蒙古驸马,但在大宋的名分就是一草民,守襄阳完全是出于爱国热情,不拿官俸,至多喝几杯官酒,食几钟官粟,可郭大侠伉俪日日刀头舔血抵御外敌,襄阳守备出点儿血也是应该的。当世的NGO,该是中古的侠客转世投胎,只不过今世弃武修文,做的事不复轰轰烈烈,名头自然也不噪于江湖,犹如隐者。与雷锋等轩昂的标杆榜样亦有所不同,NGO们因为其非政府的背景,宣传机器的触角极少伸向他们的身躯。也无口号,喊口号的人多在庙堂,而NGO们的坐标系永远在民间,永远在路上。他们的江湖在乡野、在学校、在街头,他们的“行侠”对象是打工子弟,是艾滋病患者,是爹娘在监狱的孤儿,是草不再绿、水不再清,多见树墩少见树冠的山川。他们与大侠和雷锋的不同还有,不喝风拉烟,也吃转基因的五谷杂粮,不打家劫舍,也挣工资,也做好事,但不见报载。活得辛苦,但衣着光鲜洁净,身上没有补丁。写书人名唤寇延丁,齐鲁女子。本有一份体面而实惠的、纪录片制片人的工作,某日弃若弊屣,改而日日与残疾画家为伍。她发现了这一群体创造的美不逊于常人,她梦想着这一群体能自助助人,她扛着他们的作品游走于世,期待着社会对残疾美术家的关注和帮扶。与其书中人物相同,NGO们皆有一门“功课”,有关注残疾者,有环保人士,有扶助艾滋病家庭者,有晏阳初薪火的传人,还有“非法上访者”的维权“军师”。这群人,一人专注一事,不负责普渡众生,三千弱水只取一瓢,与别人饮。说的是人话,干的是人事儿,信条是“一生哪怕做好一件事即可无愧。”比胸怀世界欲拯万民于倒悬的大人物距离真实更近。具体到他们所为,该书的责编用一句英文论定:“You can put anything under the sun.”——这浊世,有几人敢把胸脯拍得山响,说一声:我做的任何事,都可以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曝晒。这人间,太多的事“见光死”,太多的人“性喜阴”。一个民族要有仰望天空的人,不是只有在流鼻血的时候才挺起脖子。书中有一人说:灾难面前,我们不做木头人。读书阅世,独善其身者,终能自保者,寡。西人有云,每个人都是这个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凡此种种,都是人话,都是明理,做起来却难。可是难也得有人做,每个国家都不可缺少干小事的人,哪怕你在某一天于厦门街头“散步”,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说几句真话,也是一桩功德。贤哲说善无大小,俗人说“瓜子不大是人心”。数据显示,在发达的西国,三分之一的就业机会来自NGO。这三分之一的从业者,在政府照耀不到的角落散发着热量。社会和谐与否,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的多寡,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应是指标之一。一个正常的社会,一个正常的政府,不会无视自救者的存在,不会设置救人和自救的藩篱。不会认为民间力量的存在,是为了反证政府的无能,是为了给政客的脸蛋涂黑。装入此书的,是若干《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的人。子老早就曰了:礼失求诸野。书中大抵就是一些“野人”。某一日有幸与若干“野人”同席吃酒,发现如下:以现今的所谓常理视之,这些人的眼神都有点“二”,著者寇延丁的说法则是——这些人的眼神清明,目光澄澈。谁的评价到位,读者自有分数。
  •     在很多人眼里,书中这样的人是理想主义者,或空谈主义者,甚至是幻想家。可是,这本书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些人并不仅仅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非常务实的实干者。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开始,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入手,一步一个脚印,从理想迈向实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书中有很多故事表现这些人如何经过挣扎,痛苦,困难,迷惘,挫折,失败,反思,蜕变,成长,最终获得成功。其实他们的经历和精神与商业界成功人士很多地方都是相同也相通的,只不过,一个是社会事业,一个是商业事业,虽然领域不同,但内在的本质是一样的:对梦想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从过去中反思,从摔到中爬起,从失败中成功。但是主流媒体而言,相对于商业成功人士报道与宣传的程度与频率,广度与深度,光度与亮度,社会事业的报道则令人尴尬。商业成功人士都描写得光辉高大,魅力十足,社会的聚光顶毫不吝啬地打在他们身上;而对于社会事业成功人士的报道则支离破碎,不成比例。还好,有这本书,让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接触在社会事业各个领域中正在默默工作,努力,奋斗的普通人。从妇女到环境,从维权到合作社,从农村到学院,这些和你我一样平凡的人,带着不灭的理想,奔腾的热血,执著的追求,坚韧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平凡的心态,谱写出一个个美好的生命乐章,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改变这个社会和世界的并不只是那些商业人士,名人,科学家,政治家,或帝王将相,其实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可以像书中的人物一样,用自己的微薄但绝不微小的力量来从一点一滴的地方,从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小事上,从一些简单的想法与行动开始参与到让这个社会更美好的事业中。随着公民社会的到来,有很多工作需要你我这样的公民关注,行动并参与进来。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完全有机会也有能力去做点什么。我们可以充分行使我们作为一名公民的权利,去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尽我们的社会义务。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一扇窗,欣赏到一幅不为人注意,却也风景独好的一个世界。愿更多有着理想的人们通过阅读此书,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切入点。后记:在踏入这一行前,我曾经经历过很迷惘,也很痛苦的一段时间。当时的我在大城市做白领,可是,自己最终对这种生活感动厌倦,我知道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在哪里。我一直在想我要的是什么。当时我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太平,我周围很多人也是像我这样生活,为什么他们什么都不想,过得这样好。我却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是社会错了,还是我错了,如果我错了,我错在哪?如果我没错,为什么别人过得好好的。为什么我就不能老老实实像他们一样工作,生活,偏偏要想这么多,这么不安分守己,我的内心为什么会如此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倒底问题在哪?我很多次劝自己,你别想这么多了,好好的,就这样太太平平的生活吧。可是,无论我如何劝自己,我总觉得有个声音在心里提醒我,呼唤我去寻找这个声音从哪来的。在这种迷惘与挣扎中,我无意得到一个消息,去了云南做助学义工。正是这8个月的时间,改变了我的一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当中又换过几个工作,可是自己很明白自己喜欢的什么,要的在哪,并最终一头扎进了这一行。通过这本书,从孙恒到翟明磊,从李波到黄志友,我阅读到了一个个像我这样的人,从迷惘走向坚定,从理想走向实现,经过迷惘,徘徊,挣扎,尝试,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与舞台。而且,在后来的工作中,更发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想想当初,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人和事,可能就不会经历这样的迷惘与挣扎,可能能更早地加入这日益状大的队伍。当然,也正是这段痛苦的迷惘时间,让我更了解了自己,以及自己喜欢做什么。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这本书的评论不多呢。呵呵。不知道书的销量如何。不过知道NGOCN上有团购,在这个圈子中应该知名度不错。
  •     读NGOCN连载的版本。http://www.ngocn.net/column/363150.html
  •     文字和结构上都不够成熟,但的确,作为入门读物不错。
    可是书名起得不够好,如果不是网上推荐,在书店偶尔扫一眼,不看封面介绍,可能我就一带而过,认为不过是本商业畅销书。
  •     本土版《如何改变世界》。有那么多人一起在路上!
  •     从介绍这本书的页面连接过来,看到彭老师,呵呵,加油
  •     行动改变现状
  •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是一本关于当代中国民间组织中最出色的志愿者以及其所从事的公益活动的纪实性书籍。
  •     真实性啊~~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不会怀疑
  •     分析得很贴近作者愿意了。
    作者本身对民间组织领域是一种置身事外的的视角,从一个对志愿者群体并不了解很多的人去敲开门的角度把一些“普通”人某个侧面呈现出来。是8错的“入门级”毒物。
    这个过程中,作者本人也逐步走进到行动者的行列中。
  •       在很多人眼里,书中这样的人是理想主义者,或空谈主义者,甚至是幻想家。可是,这本书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些人并不仅仅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非常务实的实干者。
      
      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开始,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入手,一步一个脚印,从理想迈向实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书中有很多故事表现这些人如何经过挣扎,痛苦,困难,迷惘,挫折,失败,反思,蜕变,成长,最终获得成功。
      
      其实他们的经历和精神与商业界成功人士很多地方都是相同也相通的,只不过,一个是社会事业,一个是商业事业,虽然领域不同,但内在的本质是一样的:对梦想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从过去中反思,从摔到中爬起,从失败中成功。但是主流媒体而言,相对于商业成功人士报道与宣传的程度与频率,广度与深度,光度与亮度,社会事业的报道则令人尴尬。商业成功人士都描写得光辉高大,魅力十足,社会的聚光顶毫不吝啬地打在他们身上;而对于社会事业成功人士的报道则支离破碎,不成比例。
      
      还好,有这本书,让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接触在社会事业各个领域中正在默默工作,努力,奋斗的普通人。从妇女到环境,从维权到合作社,从农村到学院,这些和你我一样平凡的人,带着不灭的理想,奔腾的热血,执著的追求,坚韧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平凡的心态,谱写出一个个美好的生命乐章,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改变这个社会和世界的并不只是那些商业人士,名人,科学家,政治家,或帝王将相,其实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可以像书中的人物一样,用自己的微薄但绝不微小的力量来从一点一滴的地方,从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小事上,从一些简单的想法与行动开始参与到让这个社会更美好的事业中。
      
      随着公民社会的到来,有很多工作需要你我这样的公民关注,行动并参与进来。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完全有机会也有能力去做点什么。我们可以充分行使我们作为一名公民的权利,去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尽我们的社会义务。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一扇窗,欣赏到一幅不为人注意,却也风景独好的一个世界。
      愿更多有着理想的人们通过阅读此书,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切入点。
      
      
      后记:
      在踏入这一行前,我曾经经历过很迷惘,也很痛苦的一段时间。
      当时的我在大城市做白领,可是,自己最终对这种生活感动厌倦,我知道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在哪里。我一直在想我要的是什么。
      当时我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太平,我周围很多人也是像我这样生活,为什么他们什么都不想,过得这样好。我却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是社会错了,还是我错了,如果我错了,我错在哪?如果我没错,为什么别人过得好好的。为什么我就不能老老实实像他们一样工作,生活,偏偏要想这么多,这么不安分守己,我的内心为什么会如此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倒底问题在哪?我很多次劝自己,你别想这么多了,好好的,就这样太太平平的生活吧。可是,无论我如何劝自己,我总觉得有个声音在心里提醒我,呼唤我去寻找这个声音从哪来的。
      在这种迷惘与挣扎中,我无意得到一个消息,去了云南做助学义工。正是这8个月的时间,改变了我的一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当中又换过几个工作,可是自己很明白自己喜欢的什么,要的在哪,并最终一头扎进了这一行。
      
      通过这本书,从孙恒到翟明磊,从李波到黄志友,我阅读到了一个个像我这样的人,从迷惘走向坚定,从理想走向实现,经过迷惘,徘徊,挣扎,尝试,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与舞台。而且,在后来的工作中,更发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想想当初,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人和事,可能就不会经历这样的迷惘与挣扎,可能能更早地加入这日益状大的队伍。当然,也正是这段痛苦的迷惘时间,让我更了解了自己,以及自己喜欢做什么。
      
  •     没有读完,挑选了几个故事读,阅读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     zhichi!
  •       写得有些简单,在深度上也还欠火候,可能也还有解读的视角原因,读来人物的丰满度及可引起思考的东西不够多。
      
      不过还是要给一个推荐,原因如下:
      
      1、这是第一本记录民间组织行动者的书;
      2、书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在公益领域里的普通人,平凡的视角里略去了高尚和光环,成为每个人生命里都可去企及的追求和期待。
      
      尤其推荐给刚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作为入门读物还是很不错的。
      
      就如在送给朋友的书上题赠:“有行动就有希望!”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些人的故事里看到希望,获得行动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     除了翟明磊和谢英俊,其他NGO都不熟悉。是了解中国最草根NGO的入门书籍
  •     “我知道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在哪里。我一直在想我要的是什么。
      当时我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太平,我周围很多人也是像我这样生活,为什么他们什么都不想,过得这样好。我却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是社会错了,还是我错了,如果我错了,我错在哪?……”
    于我心戚戚焉!
    原来还有人曾经跟我有过同样的想法!
    找到自己路的人多幸运!
  •     不要说如果让你早点知道这些人和事,就不会迷惘了!
    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像你现在就很好啊!懂得反思,坚持着进取.
    现在的你知道了他们,那些成功的人和事,要紧的还是做你自己!
  •     三星半吧,感觉作者的语言并不是很感人,只不过是因为书中的故事让我买了这本书。但有些没通过审核……让我感到很遗憾。
  •     成为商业畅销书说不定正是笔者的用意。
    既然是入门读物嘛
  •     寇老师出来了么
  •     您一說還真是越看越覺得……
  •     希望与行动同在
  •     改变自己,影响周围,就是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一颗米粒,一个角落。
  •     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讲了很多黑暗面 因为本来就是ZF的职责
  •       以下是阿拉丁(王谨)所著的书评,他富于张力的独特的语言风格为我深深折服和喜爱,更重要的是,他看似调侃甚至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有一颗悲悯的心。
      
      让我们干点人事儿
      
      阿拉丁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书评
      
      
      
      屁都不懂的时代,武侠小说是我的主要读物。等到懂点什么了,便无端地为大侠们操心:这些个快意恩仇的古代牛B人士大都没工作,有正当职业的,武功多不入流,比如走镖的从来就不是男一号,六扇门吃公家饭的也都是反面角色,存在的目的就是等着被大侠宰了或者被度化。大侠们吃穿住行喝酒泡妞打架等社会活动皆无经济来源支撑,却也活这么滋润,不免令人生疑。如今有了些许见识,始知——侠客们就是古时的NGO(非政府组织),以极高的道德水准杀人越货除暴安良,以极低的在野身份监督政府或者帮政府排忧解难,可都不求回报。比如郭靖,虽曾贵为蒙古驸马,但在大宋的名分就是一草民,守襄阳完全是出于爱国热情,不拿官俸,至多喝几杯官酒,食几钟官粟,可郭大侠伉俪日日刀头舔血抵御外敌,襄阳守备出点儿血也是应该的。
      
      
      
      当世的NGO,该是中古的侠客转世投胎,只不过今世弃武修文,做的事不复轰轰烈烈,名头自然也不噪于江湖,犹如隐者。与雷锋等轩昂的标杆榜样亦有所不同,NGO们因为其非政府的背景,宣传机器的触角极少伸向他们的身躯。也无口号,喊口号的人多在庙堂,而NGO们的坐标系永远在民间,永远在路上。他们的江湖在乡野、在学校、在街头,他们的“行侠”对象是打工子弟,是艾滋病患者,是爹娘在监狱的孤儿,是草不再绿、水不再清,多见树墩少见树冠的山川。他们与大侠和雷锋的不同还有,不喝风拉烟,也吃转基因的五谷杂粮,不打家劫舍,也挣工资,也做好事,但不见报载。活得辛苦,但衣着光鲜洁净,身上没有补丁。
      
      
      
      写书人名唤寇延丁,齐鲁女子。本有一份体面而实惠的、纪录片制片人的工作,某日弃若弊屣,改而日日与残疾画家为伍。她发现了这一群体创造的美不逊于常人,她梦想着这一群体能自助助人,她扛着他们的作品游走于世,期待着社会对残疾美术家的关注和帮扶。与其书中人物相同,NGO们皆有一门“功课”,有关注残疾者,有环保人士,有扶助艾滋病家庭者,有晏阳初薪火的传人,还有“非法上访者”的维权“军师”。这群人,一人专注一事,不负责普渡众生,三千弱水只取一瓢,与别人饮。说的是人话,干的是人事儿,信条是“一生哪怕做好一件事即可无愧。”比胸怀世界欲拯万民于倒悬的大人物距离真实更近。具体到他们所为,该书的责编用一句英文论定:“You can put anything under the sun.”——这浊世,有几人敢把胸脯拍得山响,说一声:我做的任何事,都可以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曝晒。这人间,太多的事“见光死”,太多的人“性喜阴”。
      
      
      
      一个民族要有仰望天空的人,不是只有在流鼻血的时候才挺起脖子。书中有一人说:灾难面前,我们不做木头人。读书阅世,独善其身者,终能自保者,寡。西人有云,每个人都是这个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凡此种种,都是人话,都是明理,做起来却难。可是难也得有人做,每个国家都不可缺少干小事的人,哪怕你在某一天于厦门街头“散步”,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说几句真话,也是一桩功德。
      
      
      
      贤哲说善无大小,俗人说“瓜子不大是人心”。
      
      
      
      数据显示,在发达的西国,三分之一的就业机会来自NGO。这三分之一的从业者,在政府照耀不到的角落散发着热量。社会和谐与否,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的多寡,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应是指标之一。一个正常的社会,一个正常的政府,不会无视自救者的存在,不会设置救人和自救的藩篱。不会认为民间力量的存在,是为了反证政府的无能,是为了给政客的脸蛋涂黑。
      
      
      
      装入此书的,是若干《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的人。子老早就曰了:礼失求诸野。书中大抵就是一些“野人”。某一日有幸与若干“野人”同席吃酒,发现如下:以现今的所谓常理视之,这些人的眼神都有点“二”,著者寇延丁的说法则是——这些人的眼神清明,目光澄澈。谁的评价到位,读者自有分数。
      
      
  •     打开一扇窗
  •     他们是思想的行动者 他们是理想地追求者 他们是真正的志愿者
  •     两天的时候看完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让我了解了很多.
  •     眼神有点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